第一篇:治黄的工作需要强化增收节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治黄工作 强化 增收节支
【论文摘要】:随着治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外部经营环境日益严峻,我们黄河部门过去的优势有一部分正在变位劣势,而我们的干部职工还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管理工作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与服务意识淡薄,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花钱大手大脚、不讲效益、铺张浪费的现象。内部管理粗放问题仍是影响基层黄河管理部门上水平、上台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在治黄财务工作的实际,从实现创新管理、增收节支、推动治黄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财务管理 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提高治黄经济效益。在治黄工作、工程管理和经济发展中,都要把创新管理、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真正做到“慎重投入、注重产出”。坚决克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粗放、不讲效益的不良倾向。深化细化各项行之有效的节约挖潜活动,形成全局齐抓共管,增收节支的良好局面,树立全员节约意识,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真正实现增收节支、杜绝浪费,确保治黄事业稳步发展。
二、搞好引黄供水 提高经济效益
搞好引黄供水、提高供水收入是实现黄河经济效益和以水养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途径。加强水资源管理,开拓供水市场已成为东营黄河的首要任务之一。要实现供水效益的稳步提高,一要增强水商品观念,严格实行“两水分供”,杜绝农水工用,稳定供水收入;二要强化供水各闸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确保水闸良好运行;为确保适时引水创造条件;三要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努力实现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四要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增加供水收入,努力降低供水成本支出,提高供水经济效益。
三、节约挖潜 严格控制成本
成本是决定治黄事业和治黄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情况下的一切费用之和。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努力减低生产成本和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作为治黄工作的主要内容抓紧抓细抓好。一要严格预算管理与控制,落实好成本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大修费、养护费、材料费、管理费等要严格实行定额管理与控制,并与内部经济责任制挂钩。目前,我们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管理粗放问题,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因此,需要下大力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堵塞漏洞,严格实行定额控制,预算控制和有效管理,防止流失,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严格压缩会议费、办公费和非生产性开支。
对车辆费用、电话费、业务招待费等实行重点控制:对于车辆费用,可以实行派车单制度,由办公室根据车辆情况,统一调度,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对于电话费实行定额包干,按月凭话费单据在定额内报销,超支部分由本人自理,当月无话费单据的取消该月定额;对于业务招待费,实行基层单位定额包干,超支由各单位自行解决。机关各部门实行派餐单制度,由办公室根据外来单位与人员情况,核定外来及配餐人员,开出派餐单,由分管领导核定人员和餐费定额并签字后统一安排。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制定好工作措施,精打细算,节约挖潜,严格控制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四、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资金是治黄事业和黄河经济发展的血液,管好用好资金,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全面推行、严格控制财务预算管理,把一切资金与财务收支活动,全部纳入财务统一管理,严格资金审批、报销程序;对工程项目、成本开支实行在线控制、专款专用;实行单位内部资金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切实把资金管理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上来。
五、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要逐步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各项工作责任制和与管理工作相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要重视内部责任审计工作,加强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治黄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职能,确保治黄事业健康发展。
总之,要实现治黄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工程管理上水平、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职工生活逐步改善,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强化管理、增收节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加强领导,深化管理,在单位内部制定创新管理、增收节支的目标和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职工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创新管理、增收节支的合理化建议。真正把创新管理、增收节支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推动治黄经济健康、持续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二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决定并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仅如此,最近由中央纪委、教育部和监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更是多处涉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开拓创新工作,对于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管理创新
创新点:开展项目库建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建设(包括工程和物资)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看规划,规划是灵魂。开展项目库建设,不仅可以使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得到切实的执行,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个项目的建设质量,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直以来普遍困扰着高校的在项目申报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而出现的疲于应付的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
工作要点:开展该项工作,必须以各个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办学思想为基础,努力做到“四性”,即前瞻性、特色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所谓前瞻性,主要指不论是工程类项目、设备类项目还是服务类项目,要保证项目做完后在其有效的生命周期内不落伍不落后。所谓特色性,是指项目库建设要尽可能地去展现各个高校的自身特色,尤其是一些关键项目,必须要与学校方方面面建设相协调,并实现整体和谐与配套。所谓开放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指项目库建设要实行动态化和透明化管理,具体项目要贴近高校的实际需求,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采购管理创新
创新点:进一步完善采购管理流程。高校采购管理是国家政府采购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许多工作的“牛鼻子”,事关高校国有资产质量、项目建设水平、资金使用效率、党风廉政建设等高校建设的诸多方面。因此,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采购流程,是当前高校建设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的一项工作。
工作要点:目前许多高校的采购理念是先进的,但实际采购模式欠规范,工作流程欠科学,项目执行中不时出现由学校一个职能部门甚至是由极少数人将项目从头做到尾的情况,增大了项目管理风险。根据政府采购制度要求,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采购工作要旗帜鲜明地以反暴利和反围标串标为出发点,按照采购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采购流程,健全采购制度。国内外政府采购实践证明,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是将计划、招标和结算等政府采购供应链中的几个主要的工作节点交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即坚持按照“管计划的不管招标、管招标的不管结算、管结算的不管使用”的原则来组织开展采购工作,以形成职能部门之间的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监督的工作格局。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正遭遇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形势比较严峻,已经发生的案件也不时涉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尤其是采购制度管理。其实,如果按照上述制度安排,再配以纪检部门的全程监督和审计部门对项目的审计,则项目在规划计划阶段就不易出现虚报预算的情况。而没有虚报预算,项目就没有暴利,没有暴利就没有人会刻意去搞围标串标,没有围标串标竞争就会激烈,竞争越激烈项目质量就越有保障。如此,则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中的所谓商业贿赂就是无源之水,是一只纸老虎。
三、使用管理创新
创新点:对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开展此项工作是时代赋予的客观要求。对高校国有资产中的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有利于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三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要点:国家对高校存量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的理念已提出多年,但实际成效一直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对此,建议高校要从
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并开展这项工作。一是要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对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的要求;二是要安排合适的人员重点分管这项工作;三是要开发合适的软件,配备相应的硬件;四是要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室设备,要实行动态考评,以期提高使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四、维护管理创新
创新点:从项目计划环节就要着手抓设备和工程的维护与保养。要更新观念,变过去等待项目做完了、资产登记完了才开始考虑设备的维护保养的陈旧工作思路,将设备和工程的维护保养计划时间点大大前移。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学院自有资金,还可以适当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资产质量。
工作要点:着重抓好“两个依托”工作。一是依托国家财政,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源的优势,合理安排项目资产的维护保养费用。二是依托市场,就是通过规范的政府采购程序,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一些有实力、重信誉、服务好的公司选拔出来,为学校服务。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个依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五、处置管理创新
创新点:变被动处置管理模式为主动处置管理模式。所谓被动处置管理模式即主要由使用部门主导的处置管理方式,是在经费极度紧张、物资设备比较匮乏环境下的产物;主动处置管理模式则主要由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主导的处置管理模式,就是对资产实行按需管理的一种模式。主动处置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质量,更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校建设由“温饱型”发展阶段,向“小康型”或“富裕型”发展阶段转变的主要象征。
工作要点:要尽可能地对存量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盘点清查,主动报废处置,按需购置更新,及时对账调账,实现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六、人才管理创新
创新点:强化服务理念,提高专业化程度。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国有资产管理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会日益突出。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人才是关键,是基础。
工作要点: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引进专业人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尽快培养和引进一些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专业素质硬的专门人才,来充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文 / 秦永清)
第三篇:医院人才管理强化建议论文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对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改革,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国家为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事业及完善医疗体制,将精神卫生也纳入到了公共服务中去,特别是随着国家新《医改》的出台,强调了精神卫生事业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给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院不仅是顺德唯一一所以精神医学为主的区属公立非营利性专科医院,也是广东省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和佛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我院除精神科外,设有老年、神经、药物依赖、心理卫生等重点专科,正因我院主要以精神卫生事业为主,故定性为三类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各精神医院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我院人力资源现状
虽然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精神专科医院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人力资源问题仍然突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神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多精神专科医院主要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人力资源不足
精神卫生事业既涉及到精神疾病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也涉及到健康者的提高和维护精神健康和精神医学咨询,其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市民对精神卫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不仅要求医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但就目前我院人力资源来看,现有在职员工31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 5 人,我院住院病人长期达五百多人,我区常住人口约216万人,重性精神病人约2.1万人,而医院只有医生58 人,护理人员1 1 6人,这显然难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精神卫生单位本身就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医疗体系,其服务对象是人,医学宗旨是治病救人,增进人类的健康。对于现代医院医务人员需具备的素质有政治素质、管理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健康与体能素质等,而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有效保证。目前,在现有员工318人当中,其中初级职称人员有134人,占了全体人员百分之四十之多,而高级职称仅3 2 人,这足以体现出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
医院要想得以持续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包括基于岗位职能的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的筛选和录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等一系列的活动。现阶段我院人员配置中,高级职称32 人,中级职称48 人,初级职称134人,见习及有工勤人员81人,很容易发现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严重偏低,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这将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建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医疗卫生形势下,要想得以持续发展,各精神专科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就如何加强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引进人才,实现业务飞跃
大力引进人才不仅是实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更是实现业务飞跃,促进医院发展的首要条件。对于人才的引进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一是熟人推荐,通过医院内部医务人员或关系人推荐,以获取人才相关信息,对于优秀者及时进行公开招聘;二是猎头机构,通过委托专业人才服务机构来寻找优秀人才;三是招聘机制,通过医院网站、人才招聘网站、专业报纸、杂志等媒介面向社会和高校发布招聘信息等。以便引进更多的可用性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人才梯队
医院的发展与人才资源是密切相关的,各医院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来服务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有助于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并利于人才梯队的建立。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助于培养出全能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并保持着人才梯队的相对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医院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该医院的医疗水平,并且营造良好环境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为营造良好环境,医院应从多方面入手,如人文环境的营造、工作环境的营造、生活环境的营造、事业环境的营造等,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不仅有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还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医院与人才的共同发展。、建立用人机制,科学使用人才
人才作为医院第一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为保持医院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在新形势下,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主要应从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考核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实施,科学使用人才,最大程度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人力资源配置效果的最大化,促进我院以及整个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篇:如何强化井下现场管理论文
如何强化井下现场管理
宽塘 田年里 关键词:强化
井下
现场
管理
煤矿井工开采属地下作业,工作场所狭窄、阴暗潮湿、移动频繁,但生产过程却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多环节的综合体。它包括地质勘探、测量、开拓、掘进、运输、供排水、通风、供电、爆破、支护、采煤等诸多专业和环节。在生产过程中,既有其它普遍存在的事故、因素、又有煤矿自然灾害,如水、火、煤层、瓦斯、顶板的威胁。另外,由于井下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加之特殊工种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井下现场管理较差,因此,煤矿企业强化井下现场管理尤为重要。
一、煤矿井下现场管理概述。
煤矿井下现场管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煤炭生产告别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迈进,煤矿井下现场管理就显得愈加重要。因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对人的管理,也有对物的管理,还有对环境的管理;既有过程的管理,也有结束的管理;既有宏观的计划、统筹、协调、也有集体的指挥、控制、操作。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一切工作都要靠人去落实,如果缺乏责任心,制度再完善,设备再先进,都会一事无成。煤矿井下现场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煤矿立足市场的根基,可以肯定地说,抓不好井下现场管理,必定是被市场竞争淘汰的。
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导致煤矿事故的四个因素是: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上的缺陷,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强化现场管理,及时发现隐患,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遏制事故的发生。
强化井下现场管理,是促进矿井生产,保证矿井安全,解决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内不安全条件的重要内容。另外、煤矿企业井下现场管理的好坏对于促进煤矿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强化井下现场管理。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场业务管理。
在现场业务管理上,应清晰地抓住“四条线管理”、既技术、标准化、安全、成本管理。每一条线应根据矿情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
1、在技术管理上,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技术革新、技术投入推动井下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一个完整的及时领导组织机构、有一套技术革新改造奖励办法。要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常到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大胆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
2、在现场标准化管理方面:作业区域在任何时候都要达标。不留死角,从每个硐室,每条巷道,每一件设备,每一个工作面都有责任人,井下所有地点符合设计标准。对工作人员的标准化要求:掌握本工种标准、干标准活、做标准岗位工。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规范化操作,从一言一行、一开一停、一拿一放做起,逐步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3、在现场安全管理上,重点抓安全投入,设施质量和劳动纪律三个方面。“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供给工作人员呼吸新鲜空气,排出炮烟和有毒有害气体,降低工作面粉尘和空气温度,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而且能防止瓦斯聚积和瓦斯聚积引起的意外爆炸事故。因此,无论资金多紧张,都要全力保障这方面的经济投入。矿井要无条件实行“三专两闭锁”,坚决实行以风定产。加强瓦检员、安全员的教育对假检、漏检、脱岗者加大处罚力度。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4、在成本管理上,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工程设计,它对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在安全、可靠、合理的前提下让工程设计最经济是对工程设计素质的考验。对每项设计小到一个硐室,大到一个采区,都应组织有关人员反复论证,听取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意见,必要时到外单位考察学习,使设计最经济合理。
二是在材料设备选型上,组织有关工程设计,机电、材料部门考证多家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最后确定型号。三是重视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大力开展物料回收,除了每日班检外,还应明确定期检修时间,实现全日检。经矿上组织工程质量验收,设备质量符合生产条件方可生产。材料的回收复用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面。应要求作业班组“宁流一身汗、不丢一颗钉”。煤矿应建立详细的奖罚办法,从矿长到工人要一视同仁,回收复用小到一棵螺丝、大到一根锚杆、道木、有弃必罚,有捡必奖,让职工养成“路无丢弃、有弃必捡”的好习惯。
(二)、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和管理。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体作用,为井下现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可以根据矿情,制定职工技术培训计划。
(三)、坚持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及班组长现场交接班制度,瓦检员、安全员、爆破员、及班组长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要分别把井下作业点的气体变化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其他情况,向下一班交接清楚,确保安全生产。
(四)、掘进工作面的现场管理。
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的特殊环境,掘进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求巷道的成型、规格、质量达标、而且要防止各类事故隐患的发生。瓦斯、煤尘、顶板等事故经常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因此强化掘进工作面的现场管理极为重要。
1、严格工程质量标准。
煤矿井下巷道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井下巷道是按设计要求为满足生产需要而掘出各种巷道,每条巷道都有特定的用途,这些巷道的开拓,保证了各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复杂,需要采用不同的掘进技术。如果不认真分析地质构造,掌握不好生产技术标准,巷道支护质量,规格质量就会存在隐患,增加巷道维修的二次投入。
2、各工种人员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消灭安全隐患,把好每一道安全关。要求各工种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真,吃苦,勤动手的敬业精神。开工前由班组长、安全员、瓦检员、跟班队长进行“四位一体”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掘进工作中严禁空顶作业,坚决使用前探支护,工作面打眼时,保证打眼质量,打眼工必须熟悉凿岩机性能。禁止干打眼和打眼与装药平行作业,以免发生事故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工作面必须按标准吊挂瓦斯监控探头,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五)、壁式采煤工作面的现场管理。
1、工作面要保持“三直一平两畅通”,是指支架直、溜子直、煤壁直、顶底板平,上下安全出口畅通。
2、工作面各工序必须严格按“做业规程”施工,并监测好上偶角瓦斯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放聚积的瓦斯,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
根据长期的实践,合理有效的管理顶板包括“支”与“放”两个方面,“支”就是支得住,保证工作面安全作业,“放”就是放得下,使采后顶板不形成大面积来压和垮落。
通过顶板事故分析报告分析,造成顶板事故最直接的原因大都是由“三违”所致,而安全检查员负有作业现场监督检查的主要责任,是工作面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因此,煤矿应明确规定,安全员对作业现场的各种违章行为,有权制止并做好记录,敢于狠反“三违”,不断规范职工的操作,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才能做到好采煤工作面的管理。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还包括,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的顶板管理,矿压观测,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面停采顶板管理,工作面撤支架顶板管理,过地质构造的顶板管理等,应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确保安全生产。
实践让我们体会到,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领导干部的率先重范是基础,现场管理的各级干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责任心强,不怕吃苦受累,二是业务精通,善于管理,三是身体健康,能够胜任生产工作。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在现场管理生产过程中真正起到敢抓敢管、会抓会管、抓好管好的作用。
总之,煤矿井下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是煤矿提高效益的基础,只要强化井下现场管理就能保障安全,就能多出煤;只要强化现场管理就抓住了经济效益,只要坚持强化井下现场管理,就能为矿井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管理工作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维
谈一下几年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引入篇』我记得:有那么几句顺口溜:安全工作有起点,没终点、低待遇、高风险、没有奖励、只有罚款,节假日人家休息、你在岗前,没事故时提心吊胆,有事故时胆战心惊。原国家安全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有句口头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可以说做安全工作,如履薄冰。
经常听各单位搞安全的抱怨说,安全员难当,安全工作不好干。一是责任重大,好事沾不上边,坏事先挨板子;二是待遇最低,干活最滥,工作“打补丁”,危险“上前线”;三是纠违罚过,有职无权,管事说了不算,管人得罪一片。
我到今年从事安全工作将近5年,最初也不乏如此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渐渐淡化了,不但没有因为“纠违罚过”而“得罪一片”,反倒结交了许多推心置腹的职工朋友。同时做安全工作也是对自己能力、智慧的一种挑战。也是积德行善。
下面就和同行们谈一谈我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不要做门外汉,要说“内行话”,做“明白人”,并且要不断学习,深入车间现场。
记得刚刚07年刚到安全科去车间去安全检查,车间热风炉炉外打水给炼铁厂下通知单就上面不能有水。一位厂长责问我:你们懂不懂,一顿挖苦。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尤其是走上安全岗位以后,使我体会到,安全员要作好本职工作,首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不断学习,二是深入实际。
安全员的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充分的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及生产技能,才能在工作中说“内行话”,做“明白人”,成功地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正确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识别问题的水平。
安全工作首先是管人的工作。与人打交道,人既是导致生产事故的决定因素,又是事故伤害的主体。安全员只有深入生产实际,了解工人的思想动态,体察职工的喜怒哀乐,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防微杜渐,化解危机,达到消除事故,减少危害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深入作业现场,才能在工作中牢牢掌握主动权,做到胸中有数,处变不惊,话说到“点子”上,事管在“根子”上,把工作做透做细。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对方并赢得对方的尊重。
二、安全工作,离开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是一刻也行不通的。
我们要端正态度,平等待人,对事不对人,树立为职工服务的意识,不要张嘴扣奖金,闭嘴就罚款,动不动就训人,态度生硬,一副钦差的气派,把自己放在工人的对立面上。这种人看似认真负责,铁面无私,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安全工作,同时也是做不好安全工作的。搞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我认为这不是处理问题的方法。
这种工作方法是一种简单、粗放化方法,它容易带来负面后果:第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第二,激化矛盾,使被管员工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对着干”的现象。
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一件很富有“人情味”的工作,它需要“铁面无私”,更需要的“情感投入”。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工人,自己的责任是为职工负责。所以安全员摆位要正确,尊重工人的人格和劳动,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粗暴,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冷漠。很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人们是最讲感情的,只要你时时处处为他的安危着想,他也会理解和支持你的工作,把你的要求,你的批评,甚至你的“苛刻”当作善意的关怀。
三、铁心肠、无私无畏,一身正气,赢得多数人的支持
安全工作的“人情味”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离开了确保安全生产这个大前提,就是拿原则“送人情”,就是不负责任的“老好人”主义。
作为一名安全员,“纠违罚过”是职责所在,因而必须随时作好“得罪人”的心理准备,得罪了少数人,却保全职工的生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安全员必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无私无畏。敢说、敢管、敢负责;只有敢说、敢管、敢负责,赢得职工的信任与支持。
四、加强理论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我们只有不断加深自身的理论素养,才能认清和把握安全工作的本质规律,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与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更好地从事安全生产实践。
除上述我和大家介绍的体会以外,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安管理、及安全技术的知识。
五、基层安全员实际上承担着安全管理、监督、服务、指导等多重职责。
二)注意管理技巧善于管理
人是安全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决定性的因素,突出“以为为本”的思想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使安全管理更加有效,我们应根据人的特点,运作科学的管理技巧.
人们习惯把安全管理状况简单地评价为好坏和严与不严,作为不同层次的安全管理人员,不但要严于管理,更要善于管理,精于管理,就是不但要在“严”字上做文章,还要在善字上下功夫。
《如何抓好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真正抓好班组安全管理,保证班组安全生产,才能实现自下而上,一级保一级,使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定发展。
1、强化班组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切忌俗套、呆板、生硬。要灵活多样,又要适合班组的特点。
2、创建班组安全文化,进一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3、抓住细节不放松,突出“严、细、实”
4、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管理工作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维,去真抓、实抓、细抓、全抓。不能单纯就安全抓安全,要跳出安全抓安全,抓安全离不开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抓安全必须有一个好的氛围,要形成一个风正气顺人和的大环境和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的环境;二是必须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安全素质是决定煤矿安全程度的先决条件;三是安全是蕴含在生产过程之中,生产组织的“三个正规”循环,基层区队坚持均衡稳定正规有序和稳中求进以质取胜的根本点的生产基调,都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抓安全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做保证。安全系列规章制度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并抓好两个层面的学习,一是区队学,通过学习让干部员工知道应该怎么干;二是部门学,让各职能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知道怎么管。要通过安全系列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为安全生产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突出日常安全管理抓苗头、抓倾向,尤其安监部门要做到履职问责,揭示管理。一是在日常工作中狠抓苗头性、倾向性、共性的问题,变事故的分析处理为问题的超前预防,单位要每周甚至每天进行解剖式处理,并公开曝光亮相,以此来告诫自己,警示大家。二是坚持责任源于权力,在其位谋其政,有权就有责,有责必负责,失责必问责。作为煤矿企业,我们更要把问责任制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强调履职问责,促进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
抓安全需要一支素质良好,作风端正的安监队伍。一是要教育安监员牢记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用心用脑去研究安全、抓好安全。心态上要警钟常鸣,慎言好转,多找不足,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二是要发挥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安监处不仅要发挥监管作用,还要在揭示问题,揭示管理的过程中把握动向,捕捉苗头,时不时地为大家敲敲警钟。三是在现场督查过程中还要加强沟通,自我纠偏。抓安全不能吹毛求疵,牵强附会,那样很容易给违章者造成心里负担,反而不利于安全,所以我们要继续发挥仲裁委员会作用,允许对有异议的“三违”申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各类三违进行分析处理,工作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基层单位沟通,从而达到达成共识、共保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