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

第一篇: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

记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爱是大地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对于普通的孩子的教育是这样,而面对特殊教育对象也就是残疾儿童,他们更需要或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他们的从生理、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的关爱。

一、为什么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

(一)特殊儿童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他们生理上或多或少都区别于一般正常儿童。由于他们先天的原因也好或者由于后天人为的原因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都有异于正常儿童。对于普通孩子非常轻松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他们来说可能要比较困难。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要付出更多,要接受更多身体上的付出,即使这样,都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特殊儿童思想上的问题要比身体上的问题更突出。要先让每个特殊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本身是最大的挑战,也是特殊学校老师们最应该做的。只有通过爱让他们接受自己从而慢慢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也是接受他们的,才能把他们心灵最低处的小窗户打开,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拉近和我们的距离。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一是好解决,还有的问题根本不用我们关注,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关爱让他们思想的翅膀飞翔起来,他们思想的眼界才会更宽广。

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本身的问题。因为他们生理上的某种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要付出的是一般学校普通学生几倍甚至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可能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所以,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的要求更比较高了,老师们绝对不能以以看待普通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们。

二、怎么更大程度的给予他们爱

(一)需要数学老师真正走近学生。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采取住校的模式,很少有特殊学校招收走读生,一方面减轻了这些学生家长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一个特殊学校里的学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最多的是帮助、鼓励和老师对他的爱。特别是,这些学生都比较信任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最久。首先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要求要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的对待这些孩子。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孩子,教育学习知识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当他们的守护者,给予他们无尽的爱,让他们不至于对这个社会有炎凉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特他们主动的拥抱社会,才有可能在将来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

老师们要自习观察每个学生的生活规律,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生活细节,要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过一段时间行程汇总,做这样的分析能够从长时间跨度上分析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我学生,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关爱。

(二)多从思想上下功夫。数学思想或者思维的建立,有利于他们今后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前章已经说明思想的把握对于这些特殊教育学生的重要性。每一个数学老师要勇于做特殊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当他们因为失落在校园里某个角落发呆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别人的冷风热潮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些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哪里,我们的老师是否已经察觉并采取了措施,我们是否用爱去化解了这些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有因为我们关心不够导致的。思想上的问题,无声无息,有时会很那觉察到,但是,一旦问题出现,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起来还有些棘手。最有效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给这些孩子们倾注足够的爱,从思想上一些有可能引发问题的小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我们还要及时捕捉这些孩子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鼓励。老师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而这些超长能力能否被发现,能否获得发展,能否给这些孩子以自信式的鼓励,关键看我们老师能否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只要爱达到了,他们的潜力一定能发挥出来。对于这些特殊学校学生心理上的缺陷,老师们也得重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带动他们的思想健康起来。比如,多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培养自己慢慢坚强的品质。

三、后记

爱是教育最好的营养品,是所有阶段学生都应该得到的,这也是教育感化作用能够发挥的源泉,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如果特殊教育老师们内心充满了大爱,那对于学生是万幸,对于老师们自己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力量来源。有爱才有方法,有爱才有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第二篇:关爱教育论文:谈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范文

关爱教育论文:

谈特殊教育中的关爱教育

【摘要】特殊教育面对的是残疾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对残疾儿童要从生理、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分析原因,并实施相应的关爱教育:教师要能够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操练、乐于和学生一起学习。

【关键词】关爱教育;心理操练;挫折教育

关爱是特殊教育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残疾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

一、实施关爱教育的原因

1.生理上的残疾。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种残疾,使他们在听力,视力,走路,说话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甚至无法自理,学习是困惑的,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去读写。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前功尽弃,走向极端。

2.思想上的迷茫。残疾儿童思想局限性很大。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少正确的定位,没有具体而又长远的目标,对前途对未来是很迷茫的。残疾儿童的思想波动常常通过外表展现出来,那就是痛苦和喜悦。

3.心理上的残疾。残疾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容易自卑,感到自己不如人;他们容易失落,觉得成功离自己很遥远;他们容易懦弱,毅力和恒心不能维持很久。

4.学习上的困惑。由于生理机能的某一种或几种缺陷,残疾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要付出常人几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学习成功时,他们的喜悦也是常人所无法体验的,万一失败了,他们会气馁,始终觉得自己不如人,感觉真是什么用也没有了。这时生活的信心随时可能从他们的思想中消失。

二、实施关爱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善于走进残疾学生的生活。在农村,通常一个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离开了父母和亲人的残疾儿童在生活上是孤独的,也是极不方便的。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要么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要么听不到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够完成的动作。这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以及时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做一起简便易行的事,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老师真情的关爱。从而使残疾儿童助长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2.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残疾儿童,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残疾。找不到目标与方向。他们经常一个人在校园某个角落发呆。踌躇不前。这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我们深信: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因而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

3.有意识地对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操练”。残疾学生心理上的缺陷,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可以编排一系列的“心理操练”活动。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失败,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在尝试失败,接受挫折教育中保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心理品质,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学习上的竞争,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4.乐于和学生一起学习。残疾儿童由于身残智障等原因,在学习上的困难很大。知识要想顺利地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通过手语或文字表述起来,这个过程是个反复不断而又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能深入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而化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学生一道体验成功与收获。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本身来说,我们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爱教育,使我们的特殊教育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自己学习的都是先进的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我也知道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条条是道,可是落实到课堂上却不知道怎么做了。新课程力求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出现了现在的孩子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而

我们则抱怨新教材如何如何。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课堂提问一般包括提问内容设置、提问过程把握和提问结果评价三个环节。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

一、精心设置提问内容 首先,提问内容要有梯度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既要反映教材,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过于简单明了,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个个都破口而出,这表面看来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双边活动程度高,但学生对问题却没有思考的余地,达不到认识提高的教学目的;提问难度大,学生无从下手,个个目瞪口呆,那就等于没有学生参与,当然也就无法体现双边活动,同样也达不到认识提高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提问的内容。对一些过难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分层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

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提问内容有难易梯度性。教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想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如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的教学中析“市场如何配置资源”。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设问的时候特别注意层次性,①什么是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就是买卖和交换的实现过程即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②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什么?(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④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安排生产,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让学生感受到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其次,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地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而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例如在讲解投资的选择时,我首先问:“假如你买彩票中奖100万时你打算如何投资让‘钱生钱’,并说明理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回答:“存入银行,既能获得利息,又没有什么风险。”有的学生回答:“就像肯德基一样的连锁快餐店,肯定能赚钱。”有的学生说:“炒股,回报大。”有的学生说:“买国债,利率比银行高”„„接着又提问:“投资的目的在于盈利,必须考虑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大小,请大家比较储蓄、股票、债卷和保险风险和收益的大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有关投资理财的知识。最后,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之处,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发现“为什么”,进而探索“怎么样”,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解如何合理进行家庭理财时,我就先创设问题情境: 小明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月收入3500元;妈妈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每月收入2500元,家庭年收入8万元左右,扣除家庭正常生活开支,小明家年节余3万元左右,现有存款40万元。最近小明

爸爸妈妈发生了一点争执:爸爸认为股市行情看好,应把钱主要投入股市,再给一家三口各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余下的钱可以买一辆汽车,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妈妈则认为,小明即将上大学了,应该把钱存入银行,再买一些国债,不需要购买保险,因为家人都很健康。下面是小明爸爸和妈妈分别列出的家庭理财计划:

我首先提问:如果你是小明,请分别指出爸爸、妈妈理财计划中的不足指处,并说明理由。(①爸爸投入股票资金过多,因为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方式;②爸爸购买汽车的资金过多,属于攀比消费;③爸爸主张不存款,是不合理的,妈妈提出的存款额过高,也不尽合理。因为存款安全性高但收益低;④妈妈提出不买保险也不合理,因为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然后我进一步提问:应如何合理地进行家庭理财呢?(①家庭理财应从家庭收入消费需要的实际出发;②家庭理财要分析清楚每种投资方式的收益和风险,经营好每笔投资,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努力使其增值,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③家庭理财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经营好每笔投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最终使学生学会合理进行家庭理财。

二、灵活把握提问过程 首先,把握提问时机。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时机得当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简洁、流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堂课一开始就营造氛围,及时地抛出精心设置的问题,能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中提问,教师一是应根据教学内容先“引”后“问”,先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再设置障碍,抛出问题。不能为“问”而“问”,机械提问;二是应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急切需要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便触发他们的思维兴奋。在课堂结束时提问,既可考察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了解所学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又可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控制提问节奏。

新课标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就是说应给学生学习的时机,有思维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提问题就让学生发言,或者是“连珠炮”式的提问,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说出正确答案,便心满意足,那么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为,课堂提问不是学习的目标,得到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要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

样的短暂停顿,给了学生思维的时间,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改变提问中“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尴尬局面。

最后,选择提问对象。

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从认知方面看,对于场依存型学生,由于他们对外来信息加工的主动性差一些,并且在受批评时,成绩会下降,因此,应多提一些方向明确、结构严密的记忆性问题,并多加鼓励;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由于他们更多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知觉较稳定,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应多提方向性、结构松散型的问题。从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来看,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等。对于优秀生,应多提一些有一定难度和需要快速作出反应的问题;对于中等生,应多提一些相对适中的,有利于提高其自觉参与意识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提一些基础性、激励性问题。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

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三、恰当评价提问结果

课堂上的提问具有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在思考的过程中接受理解知识,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功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则更能强化这些功能,这就要求教师恰当评价提问结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粗暴否定的评价,一句“错了”就了事,甚至大发雷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二,片面肯定学生,滥用表扬“好”、“很好”满天飞,甚至是带有严重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错误也不加以批评纠正。美其名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前者打消了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很显然违背了新课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更强调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更注重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的要求;后者同样不可取,对学生来讲,偶尔一次赞赏犹如久旱逢甘霖会激发学生身上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滥用表扬,甚至有意避开学生的缺点错误,久而久之认识能力有限的学生就难以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自觉地滋生自满甚至自负的心态。那如何评价比较恰当呢?我认为评价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在答问时最暴露的问题展开,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

应,突出生活化,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师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要发火,可以说:“你坐下,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思维不正确甚至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错误时,教师要真诚善意地批评、纠错,让学生在思考中矫正并寻求科学认识。这样通过有效的、恰当的评价,学生真正有积极性,真正有所收获。总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个人表演,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学生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论文(9篇)

小学数学课堂论文(9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有效策略分析

一、健全数学课堂评价体系流程

(一)选择数学课堂评价方法

20世纪40年代在教育界兴起的表现性评价受到了一致的好评。表现性评价任务本身应该是具体的、实际的,而非抽象的、理想的。它强调学生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评价中,应该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二)采集与分析数学课堂评价信息

可靠的评价信息是评价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评价目的,抓住时机,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数学课堂评价的信息源包括学生作业、试卷等终结性信息源;包括上课听讲、理解、应用、分析等形成性信息源;也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精神状态等输入性信息源;还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动机等背景性信息源。

(三)反馈与利用课堂评价结果

从系统论角度讲,反馈是证实行动是否正确的证据,是反馈给表现者有关自身表现的事实,这些事实没有掺杂成人对表现所作出的任何价值评估。同时,教师对数学课堂的评价反馈要以激励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鼓励,要注意

第 1 页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提高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师要增加语言运用的丰富性

数学语言有着其特有的简洁性、严密性、严谨性,因而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会显得有些拘谨,无法调动语言的生动性、灵活性。因此,数学教师应意识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锻炼,可以在教授每节课时,用录音笔记录自己课堂评价语言的生动性和评价语言的内容。以此为参考范本,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评价素养。有些语言学的研究者提出教师强化语言素养必须做到八戒: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戒颠三倒

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胡话;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戒滥用辞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戒不懂装懂、模棱两可的混话;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欲睡的梦话;戒挖苦讽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戒陈词滥调、生搬硬套、八股味浓的套话。

(二)讲究数学课堂评价语言运用的技巧

对于学生来说,不可能每次在课堂上的回答都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比较敏感的学生,如果做错题,立刻对其进行评价,就有可能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怎么巧妙对其评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就

第 2 页 体现出教师的语言的机智性。如在一节数学课上,有道题是:这个课桌有多高?有学生回答:这个课桌50高。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而是笑着问道:你今年几岁啦?我今年7岁了。那也就是说你今年7大。那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约130厘米。是不是老师也可以说你130高。不是这样说的,应该是通过教师机智巧妙的引导评价,学生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知道怎么使用单位名称了。

三、加强数学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教师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发展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很大,学习动机和兴趣会成倍增长。在评价时,对思维方法有独特之处的学生大力表扬;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肯定,并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要委婉地进行批评,但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大部分学生会发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也有细心、爱动脑筋的学生发现:隔一个单位的进率是100,隔两个单位的进率是1000。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只有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

(二)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提高认识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引

第 3 页 导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或见解进行自我评价。数学题的解答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解答方法。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答案的预设与学生的思考有些出入,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数学题的思考方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不仅对本题印象深刻,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我反省,自我监控。

(三)学生相互评价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学生互评有: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相互评价是一种学习交流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好的方法虚心接受,加以吸收,另外,也要将他人与自己的学习做对照,以便于取长补短。这样的评价拉近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时:师:求8552的简便计算。生1::先用852=170再用1705=850。师:有没有小老师想来评一评这个同学的回答?生2:我觉得他计算的步骤和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我觉得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先算52=10再算1085=850,因为1085我们口算就知道了,1705还要在心里想一想。生1:噢,对的,我们在计算简便运算时,要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能帮

第 4 页 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促进学生发展,让课堂充满活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目标。新课程所关注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不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也包括数学学习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分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扫清障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一定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学实施的方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要以教学目标作为根本的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根本基点。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先不要着急讲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力求首先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教师可

第 5 页 以在黑板较为显眼的地方板书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事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虽然是一个细节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本课教学目标的展示,对本课教学目标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这对于后续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是非常有益的,这样的教学让教学活动实施更有目的性,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目的性,学生在教学中会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对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前提。

二、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教学缺乏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数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会逐渐地丧失,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应该承认,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注意了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这些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情境创设而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活动,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不仅缺乏应有的实效,相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小学生对数学的情境教学也产生了厌倦,即便是以后创

第 6 页 设出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这些游戏的活动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感受数学学习快乐的同时,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一种个体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不同的个体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缺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必要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的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合作学习的实施则强调集体学习的力量,以合作交流作为教学实施的主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共同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整体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合作学习实施的数学学习内容选择不够

第 7 页 恰当,因此,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因此,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文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作者:陈述林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白茨滩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微型实验探析 1.小学教学微型实验的作用

教学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这其中包括设计教学过程,记录教学反思等。教学设计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使教学有创造性地发展,解决教师不知道该怎么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还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指导的作用。由于教师的作用非常大,因此良好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他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者,所以不能单一地进行教学设计。课题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而不是单纯死记硬背。在实践中应用能

第 8 页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运用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及时帮助学生纠错和指导。我们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依赖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就不能改变现在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成绩。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理论?首先,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但是学习的结果不能得到应用,学习者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对教材进行设计,不能单纯地依照教材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制定出符合学生差异的教学设计。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学习信心。信息加工理论是伟大的理论家加涅在1974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系统地展示了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首先学生获得视觉上的刺激,部分信息将会被提取出来,在人脑中处理,然后进入记忆环节。新旧知识是在不断互相刺激的,这样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就需要设计,也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小学数学微型实验分析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实时监控,然后做出相应的改

第 9 页 变,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能不断地灌输新知识,这样效率不会高。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学设计要围绕着学生来设计,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调查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要以调查问卷、访谈和听课的方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研究,研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基础。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巩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一味地讲知识,还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即课堂上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听得懂。通过微型实验研究教学设计,选取的对象多为几个平行班,不用选太多微型实验。通过综合调查,可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调查问卷的内容要设计全面,能够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问题,要涉及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要多维度、多方面分析,进行平行和垂直分析,经过全面的实验对比制定出方案。4.结语

利用教学设计理论的小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微型实验可以找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促进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计质量。课堂教学设计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毕竟兴趣是

第 10 页 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

作者:刘利利 单位: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第四篇: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一、以数学例题为抓手,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1.知行结合数学例题生活化。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首先依赖于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空间及其实践活动,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从课堂教学向学生生活中延续。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坚持书本知识和实际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身边的书本、铅笔、橡皮,教室里的电灯、桌椅利用起来,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变从数数到数的分成及其相应的加减法应用题的任务学习为主动学习。2.动静结合数学例题形象化。

教材的知识信息都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在静态中设置动态的教学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对例题作相应的变更会实现问题自主解决的便捷与顺畅。例如,把连加2+3+4例题生动起来,化静为动,在一步加的基础上,让三批学生代替固定不动的例题图,通过想象空间的扩展,让学生成为游戏的角色:第一批学生和第二批学生第一次相

第 11 页 互结合,体现计算的关键一步,第三批学生和前两批学生的总和相互结合,连成一种动态的计算过程:2+3+4=9促使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更为高度更为扩展的数学认知结构。

3.数形结合数学例题整合化。

教师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打破教材编排的顺序,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程序。例题的安排基于此类情况:整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几个例题、几个层次进行,而这几个例题、几个层次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这几个层次(即几个例题),有效地组织、渗透、整合成综合性例题,把知识点贯穿始终,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组织最佳化。

二、以主动学习为前提,优化学生思维过程

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地探索事物,并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依赖自我,自主地接受知识,即把教的最优化落实到学的最优化。1.鼓励尝试。

教师的首要任务必须是让学生带着必胜的信念成为新知识的有力参与者,从而激励学生自我挑战。而当把认识客体的新知呈现于学生面前,就必须给学生以独立探究的时间,而学生则能充分运用其直觉思维领悟有价值的因素。例如,在低年级大量的口算、笔算题中,学生探究知识的尝试过程,第 12 页 体现学生对知识独立迁移的能力。而对于从低浅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过渡到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及有一个问题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为学生的独立判断、推理打好基础。2.鼓励质疑。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基础上,出现和新知识衔接行不通的路径,就必须要提倡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学习提问开始,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善于质疑。在不断的大胆质疑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需要突破的重要方向,从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教学65-20的口算过程中,学生在明确第一步先算60-20=40的基础上,依赖于旧知网络结构系统所赋予的习惯联想,把第二步运算为40-5=35,而正确的第二步计算过程则应当列式为40+5=45,这就引起了学生的不解和困惑,从而提出质疑,而质疑引起的探究使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更趋成熟。3.鼓励争论。

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明智、明理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附庸于他人的意见。争论是学生在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层次的理解新知的思维过程中产生分歧点而引发的,学生的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广阔性。如在教学接近整时的时刻6:

55、7:05时,教师的第 13 页 主观分析和解释不能代替学生所处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学生的争论,应用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逻辑习惯,面对具体的数学情境,他们能清晰地争辩出满7时的特征和不满7时的特征,从而提高明察问题的能力。

4.鼓励探索。

在新知初露端倪时,不因循守旧,尽可能地让学生突破已有的或固定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法来进行一题多解的探索。心理学家米德说得好: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弦边的平方,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达斯一样的创造性劳动,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早已为人所知。例如,在教学1角=()分这个环节上,有学生便提出了这样的意见:为什么书本上要求一分一分地数出10分来兑换1角呢?为什么不能用2分的、5分的,甚至1分、2分、5分的混合成10分来兑换呢?不拘泥的思路开拓令人耳目一新创新精神蕴藏其中,而创新力量无处不在。

三、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以教材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例题,主动探究数学问题,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合作有效解决课下的问题,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

第 14 页 学效率。

作者:卓仕娘 单位:福建省将乐县城关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一、概念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切实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内容要求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能真正地学习到所学的数学知识,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表现

1.按照教案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教学主体学生,缺乏灵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你经常会发现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很充分,比如课件、图片、折纸和一些测量工具等等。但这并不代表教学的结果是有效的,你会发现教师依然按照既定的教案内容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上课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虽然教师在如何教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重点环节,尤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同时也没有高度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没有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没有很好地接受、理解和运用。

第 15 页 2.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错误理解,教学活动形式化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模仿和记忆,更加需要的是动手实践、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但由于很多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上的欠缺,从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本质,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使教学活动被动无趣地进行,可想而知它的结果也是低效的。

3.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单一,缺乏系统性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学生考虑问题的过程,表面上看课堂很有层次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课堂上经常出现是吗,这样对吗等等这些词语,甚至有的教师更加的繁琐,出现你为什么要选择A,为什么不选择B,而为什么又选择C等等的发问。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这种提问,我觉得提问过于单一化,对于问题本身的思考价值不高,学生也会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挤出来,不仅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长期这样下去,还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建议与策略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材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载体,它为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提供

第 16 页 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与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的。由于教材中的内容给学生们提供的只是一些宽泛的知识面,这肯定会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把握好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

通过观察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发现很多教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课堂上的教学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数学课堂的教学是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甚至有的时候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类型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不同而造成的,这就给教师在预设中留出了很大空间。3.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而实施课堂教学又需要一定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教学内容来向学生传递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忽视了情境教学,那么就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相符,这样的教学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只重视情境却脱离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本

第 17 页 质。所以有效的教学要让情景教学与教材内容合理地结合。而让学生首先对情境中的事物感兴趣,来作为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融洽、有序的进行。

作者:白婷 单位:安徽省铜陵县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中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只注重课堂上老师的讲课效果和授课方式,往往就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只有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颖的想法。要想使学生学会创新,就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平常的课堂和课外作业中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逐渐产生影响的结果,所以只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经常动脑,学会自己独立地考虑问题,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创新,将创新精神真正落实。

二、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理念

教会学生摆脱考虑问题的旧思路,学会动脑考虑问题,并且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创新,它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综合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第 18 页 要想落实创新精神,就要努力构建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合的学习环境当中学习,学生才能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心情,老师努力将轻松舒畅的感觉渲染整个课堂。除了枯燥的课本知识之外,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思考,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发现困扰自己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将其解决。比如,在讲小数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说出一个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我用1代表一个苹果,那么半个苹果我该怎样用数字表示出来呢?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积极动脑,用新的思路分析、处理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寻找解决办法,是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学习中的有效策略。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要创建高效课堂,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摆脱旧的思想,学会从新的方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小学的数学当中应用最为广泛,数学需要学生开放大脑,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且用简单的方法化解难点,独特的处理办法赋予小学课堂新的活力,使学生越来越相信创新的力量。传统的教育模式主体是教师,而新课改的教育改革对象却是学生,所以,讲求人性化的今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内容,坚持以学生

第 19 页 为本的原则,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完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知道,每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简便易懂,有的复杂繁琐,所以说,每个问题都有创新的空间,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次认识相关的问题,因受自身理解能力的影响,做题的方法就会比较单一,比如说:某工程队,上个月计划打通隧道20公里,实际比计划多打通了4公里,实际打通隧道的长度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标准解法是:实际打通隧道多少公里?20+4=24(公里)实际打通隧道的长度是计划的百分之几?2420=1.2=120%综合算式:(20+4)20=2420=120%.而有些学生给出的解法却是:实际比计划多打通了百分之几?420=0.2=20%实际打通隧道的长度是计划的百分之几?1+20%=120%综合算式:1+420=1+0.2=1.2=120%.显然一个题目就会有两种做法,只有学生将创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就会想出新的解决方案。

四、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立体呈现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那么不管所讲的知识多么重要,学生都是学不会的。只有让学生的精力时刻保持集中,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气氛,同时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然而课堂上的设备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利用

第 20 页 有限的设备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各个学校都会有配置齐全的多媒体设备,而且多媒体设备操作简单,快捷,这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案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相信PPT的放映方式一定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PPT中还可以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短片或者图片,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PPT演示更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内容中,老师在上面努力地讲,学生在下面想象,要想掌握有关于几何图形的问题,就必须要有空间想象力,但是如果是利用多媒体设备直接对学生进行演示,具体的图解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空间想象力,几何图形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设备,最简捷地解决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也将创新实践与课堂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五、结语

小学的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政策变化,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而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必然要随之而改变,所以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只有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度,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设备,顺应改革的浪潮,研究出合适的培养策略。

第 21 页 作者:杨立萍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探析

一、游戏式结尾,让学生激情四射

活泼、好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对游戏很感兴趣,然而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却显得有些枯燥、单调,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时候,可以顺应学生爱玩的心理,将游戏带入课堂中,将数学知识和学生喜欢的游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悦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质数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结尾: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学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今天课上学习的内容判断一下自己的学号是质数吗?那么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先走出教室.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走出教室,但还剩下好多学生,教师又让学号为1的学生出来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先出去,那么剩下的学生的学号是合数的可以出去了.这时候班里的学生就全部走出教室了.教师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作为课堂的结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动脑筋,在课下还会想着这个游戏,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了热情,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悬念式结尾,让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式结尾,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

第 22 页 学结尾的时候,设置疑问让学生欲罢不能,对课堂所学内容久久回味.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去探索事物,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孩子这一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结尾处设置悬念,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再局限于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对数学充满渴望,在课下去自己探索自己想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在结尾处设置了这样的悬疑:这有一种长方体的铅笔盒,长25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现在厂家决定将5个这样的铅笔盒包装在一起,大家想一想怎样包装才是最合算的?同学们根据今天课上我们所学的内容,课下自由结组一起来帮厂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的方案最合理.教师通过在课堂结尾时布下悬疑,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奥秘,同时这一悬疑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鼓励式结尾,让学生满怀自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而且心灵也比较脆弱,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应显得更加自信.只有拥有自信,才有前进的勇气,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例如,在对试卷分析课或者讲评作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结尾的时候,更要注重

第 23 页 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自己做错题目时,要勇往直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一定能打败它.教师在结尾处要注意饱含一颗真挚的心,运用满怀期望和信任的言语对学生加以教育和鼓励,让学生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同样对于那些成功的要注意提醒他们戒骄戒躁,这只是成功的一小步,要不断努力,勇往直前.对于这种习题讲解课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应更加注意对那些待进生的关心,要鼓励他们,用积极的语言去开导他们,不要让他们对数学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兴趣,影响以后在数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教学结尾处适当地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延伸式结尾,让学生突破自己

近年来教师在课堂结尾处经常采用延伸式的结尾,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突破自己.教师在讲授完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后,不要立即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课堂所讲的内容给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把自己所学内容从课内延展到课外,让自己了解得更多,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本节课堂任务后,并没有真正地结束教学,而是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拓展延伸,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采用了这样的结束方式:同学们都应该清楚我们每四年里都会有1个闰年3个平年,你们知道这是

第 24 页 为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制定出来的呢?同学们课下查查相关的资料,自己寻找一下其中的奥秘.教师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将学生引到了第二课堂,又使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将所学习的内容与课堂所讲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五、总结

总之,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有一个完美的导入,还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画龙画凤,贵在点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强化难点,不断地创新更加符合自己课堂内容的结尾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精彩的结尾,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下也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作者:骆晓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官塘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节课的开端,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形象化、化繁为简,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和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感情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创设富有启发

第 25 页 性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例如,在教三年级《年、月、日》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日历功能让学生查阅任意年份的日历,获取初步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二月份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情况,有什么规律可循吗?让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发现、质疑,顺势进入下一个探究阶段。

二、自主合作探究,协作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在情景创设中产生的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信息技术媒体提供的帮助信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展小组研讨,相互启发,总结规律,初步解决问题。如,教学一亿有多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或推算:1亿秒的时间是多少年、一亿纸摞在一起有多高、1亿粒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提升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如果条件允许,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查找资料,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自主探究,开展小组研讨,汇报学习体会。

三、丰富资源信息,揭示问题规律

本环节是指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初步结论的第 26 页 基础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媒体资源信息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再加工,逐步完善,深化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友好的人机交互和智能模仿能力,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因而教师要做到: 1.多媒体辅助,化静态为动态

这在几何概念和几何公式推导教学中特别有用。多媒体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画面,而且可以把许多抽象生涩的概念、知识结论等问题多维地展示成生动的现实过程,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除了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拼摆、操作演示外,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些图形的割补变化,推导面积公式,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2.放松学生思维,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两种思维方式容易产生矛盾,造成学生认知模糊,思维混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学生对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这条数量关系感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可以用课件演示两辆汽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分钟后相遇的线段路线图。然后展示两辆汽车

第 27 页 的速度,用一条小线段表示它们的速度和。接着演示5个这样的小线段刚好可以合并成两地的距离。借助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信息,将用语言难以解释的数量关系,清楚、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形下解决了思维障碍,品尝成功的喜悦。3.突破难点,化繁为简利用信息技术揭示问题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扩大了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例如,圆柱体的表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面积公式的推导。如何突破难点呢?运用课件演示,把圆柱体拆成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圆柱体的表面积就等于两倍的圆的面积加长方形的面积。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分割、平铺展现出来,化曲为直,化立体为平面,降低了学生推理的难度,使学生的思维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表述的飞跃。

四、指导变式练习,实现教学目标

本环节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理解和掌握,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是否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为实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更是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能力的有力手段。比如,在教学完两端两栽的植树问题后,在原来计

第 28 页 算一边的棵数的基础上,利用动画把一边改成两边,把一边的示意图增加成两边的示意图,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求两边的棵数,只要把原来的结果乘2就行了。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重新审题,理解数量关系,重复计算结果,既节省时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扩大了课堂容量。

五、总结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小学数学问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果,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要把传统教学形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人才。

作者:冯德伟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研究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营造属于近年来较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情境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发挥思维启发的作用,而不恰当的教学情境则容易将小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恰当的教学情境的营造优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小学生课堂角色扮演的改变上。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唯一的主导,小学生只能停留在听讲者的层

第 29 页 面,小学生的学习感受被无形中忽视,也就是限制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效率,本质上与教学目标相悖;而情境式教学则视小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整个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进度展开,学生对于课堂授课的反应是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唯一标准,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学习主动性,这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成为现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选择:故而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恰当,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解,要让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总括性的掌握,再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调整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思维。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较受小学生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捉羊的画面图片,让小学生在数羊的基础上进行加法运算,计算出灰太狼总共捉住了几只羊,小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热情高涨,自然就能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二、利用小组合作鼓励小学生整体参与,培养团体意识 现阶段的学生个人意识较为强烈,在实际生活中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事的机会较少,概括来说就是团体意识不强。这种团体意识不强的现象体现在数学学习中就是学生更愿

第 30 页 意自己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缺少合作的经验和意识,即使小学生普遍好动、喜欢与同伴共同参与,但实际参与起来却无法真正融洽相处,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低年龄阶段帮助小学生形成一种与人合作的意识,使这种意识能够深刻影响日后的学习。作为教师要完成这一目标,不能急于求成,可以从同桌间的合作开始并逐渐扩大合作范围,使学生在心理上能有一个缓冲的时间,逐渐适应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拼一拼,搭一搭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同桌间的合作来共同完成课堂任务,而在认识钟表教学中,鉴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钟表的认识程度不同,这时就可以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至扩大化的小组合作,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彼此交流,使思维得到补充和丰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最重要的自然是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由此其主动性也得到了激发。

三、增加小学生动手学习的机会,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动手实践得出定理、原理、公式则更为重要,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感受更全面,帮助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动手实践的习惯,而不是一味地接收固定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更为有利。教师要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数字的运算并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数学中还有更多充满奥秘的、充满乐趣的事物等待挖掘,小学生通过

第 31 页 自己动手实践的方式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主动性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调动,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整个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移动时,教师不能够直接用完成后的图形给小学生讲解什么是对称、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而是应当化静态为动态,指导学生将要作用的对象用纸张剪出来两个,然后在纸张上标明对称线、旋转点、平移线。在进行对称讲解时,学生就可以将两个作用对象按照对称的状态放置好,然后将纸张按照对称线对折,具体观察两个作用对象是怎样形成重合的,在讲解其他移动方式时同样可参照此类方法。

四、总结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律形成自己逻辑性思维的过程,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课堂上讲解了什么,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什么,数学的学习与学习习惯密切相关,而这种习惯则是需要教师从小学阶段进行培养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新教学方式,用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真正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活力。

作者:秦小平单位: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连丰完全小学校

第 32 页

第五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一篇:全纳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和形成残疾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发展,让残疾学生恢复残疾肢体,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群,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

《学校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反对歧视态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没有分类,排斥及歧视,注重集体合作,容纳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新模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目的由于特殊体育教学对象特殊性,残疾人体育教育肩负重要责任。发展残疾学生的身心潜能,增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残疾学生残缺肢体的发展,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促进残疾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残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宗旨

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体质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及发展,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模式,最终使各种残疾类别的残疾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形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不同的授课方式,根据残疾学生具体情况及残疾程度,实施分类教学,实行个别性差异教学。

(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基于这个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发展及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

(2)残疾人体育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现残疾人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对残疾学生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进行体质健康检测评估与评价,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要求,对每个层次的残疾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残疾学生就能顺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3)营造和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氛围。在残疾人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排除残疾学生在运动参与与体育学习中的各种障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残疾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运动无难事,没有人参与不了的运动等。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原则

4.1平等性原则

关注所有有健康需求的残疾人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为他们创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通过调整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满足残疾学生健康发展需要,使残疾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4.2 主体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体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残疾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以培养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为主,放手培养、正确引导,技能锻炼与培养体育兴趣相辅,最终形成残疾学生终生体育的目标。

4.3 个别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根据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调动残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健康状况,在搞好全纳教育的前提下,面向整体、照顾差异,通过班级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对残疾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全纳教育,整体控制体育教学。

4.4 发展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课堂,残疾学生的类别、程度、运动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坚信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不管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水平、心理障碍、技能迟滞发育等因素,通过积极的引领作用,减少消除排斥,采用采取特殊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落实全纳性评价标准

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应以绝对性评价标准、个体化评价标准、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全纳性评价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考虑残疾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个性区别,最终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结语

充分关注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集体与需求,强调参与、拒绝排斥,只有这种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才可以引导残疾学生最终形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6年3期

第二篇:试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教育是一个平台,是实现“参与,发展,平等及共享”的条件。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中教育平等理念的关注和提升,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身体上或是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在教育机会均等且公平的时代大背景下,跨入了他们梦想的校园。近几年来,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降低,国家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适龄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是特殊也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生理或者心理上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对于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3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1]。

伴随着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在进行不断调整,希望从中探索出更适合特殊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方法。但是在这次调查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体质检测标准,我国并没有符合特殊儿童的。导致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只能另想办法,在普通学校学生的体质检测标准中选取比较符合的数据来进行特殊儿童的体质检测,有很多教师对特殊学校中的体育教学特点缺乏规范的认识,在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价形式中照搬普通学校的,这些大多由于对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2]。

特殊教育学校是区分与普通学校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也是根据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言的,其教学方法,内容,手段都与普通学校的教育不同,所以称其为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加拿大,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的西欧国家发展较早。在中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经历了4个阶段,从前教育照搬苏联的办学模式,一直发展到如今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办学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而其中体育课程的教程是特殊学校内进行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内容。体育课程通过在特殊学校中开展,能够更好地培养特殊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和勇气。同时也能够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把他们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同时这也体现了社会对弱者的帮助和关注。从目前来看,尽管党和政府很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重视体育教育,在特殊体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综合来看,特殊学校课程发展情况还是落后于普通学校,在这个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根据自身情况 依据国情得到更好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或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

特殊儿童指的是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面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感官、智力、、肢体、语言或情绪行为等方面,其中包括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和发展上高于正常的儿童。1987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第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残疾人口有5 164万,其中0~18岁残疾儿童的数量是1 074万,0~14岁残疾儿童就有817.5万,约625万的6~14岁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当时中国大陆总人口约为10亿,1998年如果按人口有12亿计算的话,我国大陆残疾人约有6 200万,约1 289万0~18岁的残疾人群,约750万6~14岁残疾儿童是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其中15.1万视力残疾儿童,96.6万儿童有听力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儿童513.6万,肢体障碍儿童57.8万,1.4万精神残疾儿童,65.9万综合残疾儿童。如此算来,如果出现率按照10%来计算,我国就约有2 000万的“特殊教育需要”学龄儿童,人口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特殊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童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愉快,可能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融入外界 可能他们向往的活动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完成,作为一名体育人,笔者深刻地了解体育运动可以给活动者带来身体的锻炼和内心的放松[4],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是非常值得调查的一项内容。

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是专门针对特殊儿童比较完善的康复中心,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除了平时知识的学习,心理的辅导,户外的体育锻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锻炼分很多类,针对特殊儿童来说,很多运动可以带来康复的效果,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石家庄瑞智儿童康复中心的调查,可以研究出特殊儿童日常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其做得好的地方予以提倡和推广。

康复中心里多是患有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孤独症),多动、语言障碍、发育迟缓、感觉统合失调的特殊儿童,他们深受社会的关注。造成孩子自闭症的原因除了一些先天的因素之外,还有后天的原因,例如在儿童发育早期家庭的溺爱,面面俱到的帮助反而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发育成长,长期与家人缺乏沟通,久而久之可能会陷入自己的世界不愿与外界接触,户外活动是最好地释放孩子天性的一种方法,在与大自然或同伴接触时可以充分和同伴进行配合和沟通,也能使孩子在运动中找到快乐。而一些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的孩子他们本身不与外界为敌,可是由于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使他们变得与其他孩子不同,可能无法正常地参与锻炼,但是笔者相信在他们的内心是渴望户外运动的,这也是他们应该享有的快乐,虽然这些孩子统称为特殊儿童,但是他们的特殊各有不同,这就要求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也应该因人而异,参加的运动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笔者想通过调查,看到这些特殊儿童平时的户外运动情况,以及运动对他自身的康复情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作为一名体育人,笔者希望其所从事的专业可以给特殊儿童带来不一样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学习体育知识的价值。

结论

伴随着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等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改进的阶段,但是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对象,都是一些身体和心理存在某些障碍的特殊群体,所以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相比较普通学校的体育课课改情况来看,特殊学校则明显滞后,很少取得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

下载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本教育 (2011-12-09 20:25:56) 转载▼ 标签: 杂谈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且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他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知......

    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 一.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

    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研究

    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研究 【摘要】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工作,其教育对象都是存在身体残疾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特殊教育的工作难度较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师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析(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析 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自己学习的都是先进的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我也知道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条条是道,可是落实到课堂上却......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记得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分米的认识”感触颇深。“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多媒体

    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多媒体 (长沙市雨花区新世纪实验学校 许睿) 【摘要】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其题材丰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