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思考别人提出为什么美文
有成就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第二篇:别人的幸福美文
[导读]别人的幸福,外人是不善于发现的,人们按各自的人生轨道去生活,去理解幸福,你觉得他不幸,其实未必。
我母亲老提到二舅母。说她孩子多,命苦。等到二舅母来我家帮我看儿子,才了解她并不“苦”:她带大五个儿女,九个孙子、孙女,加上我儿子,共十五个。
别人说她一辈子泡孩子窝,到了七十岁还为我看孩子,真是劳碌命。事实上,二舅母很喜欢孩子,她洗尿布、洗小衣服时还哼着小曲。她说瞧着孩子干净,心里舒服。
二舅母帮我带大儿子,回到乡下在门前开了片菜圃,我几房表哥都吃她种的菜。别人对二舅母说,你着实受罪啊!二舅母笑道,怎么叫受罪呢,我觉着做点活,身子轻快。
看来,别人的幸福,外人是不善于发现的,人们按各自的人生轨道去生活,去理解幸福,你觉得他不幸,其实未必。
第三篇:别人的高度美文
一个女教师的小女儿,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女教师看到了女儿的一幅绘画作品。当时,她一下子就怔住了。这幅《陪妈妈逛街》的画中,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只是数不清的大人们的腿……她拿着女儿的画沉思了很久,终于解开了疑惑。
原来,幼小的孩子身高只能达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将孩子遮掩着,孩子只能看到大人们的腿。
女教师如梦初醒:这是孩子的身高决定的。学生对很多问题疑惑不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智力和见识决定的;企业的员工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途,而不是公司的整体运行状况和发展前景,这是由他们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决定的……不同对象之间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和老师一样有相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那老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也没有必要花费巨资来建学校。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和总裁一样站在公司的全局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别埋怨别人,要用一种亲近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去和别人交流、沟通、兼容……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好家长、好教师、好领导。
要接纳别人的高度,别期望别人与你一样的高度。教子教学、为人处世、企业管理,都得注意别人的高度,不要总以自己的高度要求和衡量别人。
世上万物没有统一的高度,高度不同,视角就不一样。我们应该学会常常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求同存异。
第四篇:作文《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只有心胸开阔,心地无私,能够包容别人,才能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做事情才能轻松愉快、得心应手。相反如果听到别人有了成绩就不自在、不痛快,不仅造成自身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使得他人因此而不愿与你接近。和身边的人不和谐,做起事情就就不那么顺心。只有胸襟宽广,视野开阔,敢于正视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不足,真心为别人的成功而喝彩,才能博得他人的好感,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为别人喝彩是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的成功则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就是在学习别人,就是在汲取别人的长处,就是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是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记得班主任张老师曾教诲过我,要想得到别人的掌声和祝福,自己必须先学会为他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更能看出你的素质和修养,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最终获得友谊;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失落的心态和狭隘自私心理的过程,从而培养自己的大家风范。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喝彩,包括别人和自己。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掌声,我们要先学会为别人喝彩,不光要拥有为别人喝彩的胸怀,更应该把为别人喝彩培养成一种人格修养。
初一七班 管倩
第五篇:《为别人喝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为别人喝彩》这篇文章。读完后我感触良多。这篇文章用了两个具体事例表达了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我们也要为他人喝彩。第一个事例讲的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有一个学生很有天赋,想向他拜师学艺,可他觉得这个学生演奏得这么天衣无缝,没必要再教他了。第二个事例讲的是申办奥运会,巴黎输给北京,但他们仍能大度地为北京喝彩。这两个事例正不体现了一个人在任何时候能为他人喝彩的崇高精神吗?
文中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和美德,是提高和完美自己的过程,也是矫正狭益自私和妒忌心理,培养宽宏大度,助人为乐的精神的过程。这句话,使我印象最深刻,感触最多。的确,一个人能真心实意为别人喝彩是表现自己的智慧和美德,是在提高和完美自己。也是在不断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好的心态,矫正自私和妒忌的心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很少有人能为别人的成功喝彩。正如文中所说的一句话: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惟其难,才弥足珍贵。人就是这样的,在自己成功和辉煌的时刻是无比的高兴,而在别人成功之时,却只是一味的产生妒忌心理。但这些人可曾想到为别人喝彩是很珍贵的,是在表现自己的智慧和美德。说到这,在我的脑际中不禁浮现出了在我生活当中的类似事件。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去参加数学竞赛。其中有一个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而另外几个同学只得了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