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际问题与方程例二》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摆脱了格式上的困扰,新表现出来的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因此我们又上了一节巩固练习课,帮助学生汇总、整理自己脑中千头万绪的“等量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常用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例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多少小时能行560千米?这道题中蕴藏的是我们常用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由此可以列出方程:70X=560,560÷X=70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常见的公式确定等量关系。例如:一块长方形的地长32米,面积是800平方米,它的宽是多少米?这就用到了我们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长×宽=面积,面积÷宽=长由此可列出方程:32X=800,800÷X=32
最后,如果我们实在没有现成的数量关系去用,还可以根据题目中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确定等量关系。如:小华有邮票45枚,小华的邮票数比东东多5枚,东东有多少枚邮票?我们先找出题目中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小华比东东多5枚,那么在东东的基础上再加6枚就是小华的邮票数,由此的到等量关系:东东的邮票数+5=小华的邮票数,列出方程:X+5=45。
数学题一道题可以变化出许多道题,我们每一道题都去做,是做不完的,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我认为数学老师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整理头脑中的千头万绪,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和共同的地方,能举一反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轻松起来。
第二篇: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教学反思
优点:当遇到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的解决方法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感悟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更好,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不足: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有的同学不注意倾听。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不学习别人的优点。
稍复杂的应用题例3 教学反思 优点:学生大部分学习的比较好。
不足:通过昨天课堂练习发现,方程仅仅在例题基础上稍加变化许多学生就束手无策。“4X-3×9=29”这类方程学生总体掌握情况不太好。
改进措施:所以特别在今天基础练习环节中补充相应习题进行辅导。但在教学中发现其实只需稍加点拔,学生便可很好掌握。为何学生处处都这么“依赖”老师呢?难道只有老师教过的题他们才会解答吗?我该如何让学生主动、大胆、正确地由“依赖”逐渐走向成熟呢?
稍复杂的应用题3教学反思
优点:复习题的设计找准了本课新知的生长点,习题不仅为例题中设哪个量为X作了铺垫,同时还扫清了含有两个X加减法计算的障碍。
不足:但在教学中,由于复习耗时较长,所以巩固拓展练习没能在课内完成。
改进措施:下次再教时,我会对复习内容综合考虑,适当取舍。保留其中的精华,直接进入例题的学习,然后由例题稍加变化,呈现变式练习,使学生了解已知相差数,求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练习。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从“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大胆“舍弃”书本过于知识化、形式化的例题,对教材合理整合,使学生学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这一思想,创设了两个走路的情境,先是一个人走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复习速度、时间、路程的有关计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是两个人走路,两个人相对而立,同时出发,知道碰到为止。让学生观察后描述他们走路的情况,揭示出同时、相对、相遇等术语的含义。进而探究两个人走路中的实际问题,即相遇问题。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我让两名同学演示走1分钟两个人分别走了多少米和两个人共走了多少米,接着演示2、3、4分钟两个人分别走了多少米和两个人共走了多少米,并用线段图表示出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顺利地列出了求两地距离的两种算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但此时忽略了让学[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生选出更为简单的方法,导致练习时学生用速度和乘时间这种方法的人不是很多。不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情况较多,既相向运动有求路程的,又有求相遇时间的,还有相背运动求路程的,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有些应接不暇,改进措施:如果把求相遇时间的内容放在下一课时,练习再充分些,学生掌握的会更扎实一些。
简易方程练习第五单元80-82页教学反思
优点:教案仅仅是教学预案,它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今天在教学中,我对原订指导练习的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首先,根据学生昨天掌握情况将第8题作为指导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两数差,求两数分别是多少用“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的等量关系式。针对部分学生习惯根据已知条件“妈妈比小明大24岁”顺势写等量关系的现状,补充讲解了X+24=3X这类方程的解法。
X+24=3X X+24-X=3X-X 2X=24 2X÷2=24÷2 X=12
经过此题的讲解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起色较大。
其次,我将“鸡兔同笼”作为本课的另一重点指导练习。因为以前在教学此类习题时多用假设法,学生分析理解难度较大。但如果运用方程来解答,数量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学生解答起来难度也易如反掌。重点指导此题,并非它难度大,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到方程的好处。
不足:练习还不够成分。
改进措施:应多加强同种类型的练习。
简易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优点: 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它不仅能够体现字母简明易记、便于应用的优势,还能够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为下一单元用字母表示多边形面积的公式作好铺垫,一举多得。
不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才发现第一课时只定位于如何解方程是不合理的,其实用字母表示数也值得挖掘,应该重视。
改进措施:应通过多种方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篇:《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5篇)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线段分析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为线段分析法可以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题目中的每一个量及每一个量的变化,这有利于帮助同学们理解题目意思,正确找到每一个量,同时线段分析法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即列方程的依据。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线段分析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地从复杂的应用题中走出来,轻松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线段分析法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适用线段分析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往往无法理解题目意思,容易被题目中的量搞混乱,所以对无法用线段分析法解决的应用题,要从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入手,帮助同学们理清题中的每一个量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我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这方面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对新题型不能很好的解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扎实学生的基础,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知识面。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2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的基础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以后的数学乃至其他一些学科的学习发挥着基础作用。例题本身是一道需要逆向思考的减法实际问题,教材也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列方程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步骤,其中解方程的过程留给学生去完成。教学时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列方程方法的多样性。
我认为本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会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因此要做到:
1、现在学生相对的分析说明能力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点,我让学生多观察以及及时的分析说明,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能力。
2、等量关系的寻找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针对它的重要性,我相机渗透了一些简单的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每一题都要说一说数量关系。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方程时对数量关系的重视,也在间接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的步骤是必须要遵守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格式,虽然是模仿,但也算是有接受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一方面也让学生有计划的记忆。在解题以及展示过程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强调了算术方法与方程的区分。通过例题与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发现每道题实际上都可以找出三个数量关系,根据这三个等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三个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种方程是x单独在“=”的左边或者单独在“=”的右边,这种情形要避免,因为,这种列方程实际上是在用算术方法解题,而不是方程的方法,这样就和算术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关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课标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习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如果学会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与思考,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爸爸比小红大24岁。爸爸和小红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一题中,先让学生说说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设。再根据哪一句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提高,多次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分析关键句、列出相等关系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3
一、学生接受情况的方面
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比较了解,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对这些概念作出解析。比如什么是进价,什么是售价,什么是利润与利润率等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否则进难于进行教学。对于公式:
利润=售价 — 进价 、利润=进价×利润率。 教学中必须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
对于例题方面,学生对于盈利25%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进价的25%还是售价的25%?有的学生不理解。同样亏损25%是什么意思也不太理解,教师在此必须作出解析。否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什么地方会不理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为学生所想,帮他们解决疑问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的来说,按上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还可以,但对一些变式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
二、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
本节课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开头的幻灯片的有关的销售广告语“跳楼价、大放血、5折酬宾、入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兴趣点,在课件中,利用图文并冒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足的方面
在销售问题中对于一些含有利润率的应用题,学生不太理解也不会做,比如课本P108的第4题,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去找出等量关系,这也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好,这是我们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4
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前面已经学习过销售问题中相关量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换算,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
我们七年级数学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各种打折甩卖的广告语,引出问题:
(1)商家把商品打折卖给我们会不会真的赔钱?
(2)其中蕴涵着那些数学道理?这样将学生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一种好奇心,也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解决问题1中,我也是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比如以黑板擦为例,问5元卖的黑板擦,想知道是赔钱还是赚钱,应该关注什么?而题中缺少什么量?怎样求?如何比较?结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水7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高。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有的不在展示台展示。有的学生板书并讲解但展台接触不好改用让学生讲解由于感觉时间不是所以取消。
3、最后学生自己编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计划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把问题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本课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讲了一道实际应用题,是关于足球比赛的。这道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并且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感觉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
不足之处:
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6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四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种解决逆思维的解题方法。本周教研活动我们四年级组内听刘淑萍老师的课,对刘老师的课堂给予很高的评价,
一赞刘老师课堂敢于放手,把主动权教给学生;
二赞小组合作交流分工明确,真实高效;
三赞刘老师平时注重习惯的培养。课后评课我们都羡慕这样的课堂,都迫不及待的让刘老师传经送宝,之后我也在课堂上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刘老师的课堂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等量关系式分析训练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接着通过练习和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抓住等量关系来分析与思考,就能很快提高解题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在解决问题时刘老师采用以三人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如:1号同学讲,2号、3号听;或是3号、1号分析题意,2号书写等,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小组内交流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表达,因此刘老师的课就是思维的课堂,知识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同时小组交流的一大好处就是带动后进生,带动跑神的学生,让他参与到课堂中,带动他们一起进步!与刘老师的课堂相比,我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刘老师所说,刚开始不能急,要慢节奏,教给孩子怎样说,怎样小组交流,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练上一个月,一个学期,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思路训练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个过程,刘老师让学生总结出了七步:读(读清题意)--找(找数量关系式)——解设(未知数x)——列(列方程)——解(解方程)——检(口答检验)--答(写答案)。方法的引领比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告诉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学中刘老师一节课教学内容我用了两节课时间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不断开阔思维,从中感受到小组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效果很好,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堂属于学生,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老师多么优秀,在于学生的出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慢慢践行放手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更大的展示空间,让我的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7
最近,我们学习的是六下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共花了四课时的学习时间,因为是稍复杂问题,条件信息变多,数量关系难找清楚,单位1有时已知,有时未知,需要分析清楚。学生在此前已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
课前我思考:新的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起点又在哪儿呢?细读例题,教学时我设将例题改成学生熟悉的倍关系,接着改成分数关系,组织学生找单位“1”、说数量关系,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便于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教学例5时,我组织学生先根据例题,学习“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学生普遍能够画出线段图、找准等量关系式,解决上面问题不大。
例6——已知一个数量,以及一个数量比另一数量多(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量(单位“1”)的'学习,学生就开始吃力了。
课堂上老师最累和学生最怕是找出适合列方程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中各线段,在各线段的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仍有部分学生有困难。学生提到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九月份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用水量。我没有引导学生及时选择合适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进行列方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尝试中找到适合的等量关系。在全班交流中明确等量关系。
这个环节让我真切感受到部分学生对于寻找数量关系有困难。猜测着可能他们不清楚题目中的数量,也可能不会选择哪个数量关系式才适合列方程,还可能画线段图本身对他来说就是很困难的。到底平时作业不可能每道题目去画线段图(而且学生画线段图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学生来说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式非常困难。
正确检验也是本课的难点,不是所有的学生掌握,也没有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其中检验是否如何“比九月份节约20%”这个条件,这种检验方法掌握的学生不多。
后来,从小学数学教学网上看到有老师这样设计了准备题:
从看算式补充条件,引出例题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_____________,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440×80% 440÷80% 440×(1-80%)与其他老师有同感,觉得这样的填空设计非常富于启发性。
在练习时,问题就开始大大小小的出现了:列方程时题目的等量关系式找不到,方程照样是对的;什么时候适合用方程,学生没有思考,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有的题目学生不想列方程,模仿记忆用除法计算,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出现,也让我反思,这一单元就近该怎么教与学呢?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8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者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在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我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写出数量关系式?”出示第2题复习题“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式。”学生通过这次的练习后,对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够的经验储备,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便自然地想到了数量关系,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9
一、4点说明
1、单元中的地位及重难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以及在第三章2,3小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决一元一次方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埋下伏笔。
基于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模型,让学生知道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思想;
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这样具有“模型”功能载体,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3、育人思想;
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4、教与学的困惑、对策;
我的困惑
1、一部分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偏爱算术方法;
2、学生掌握等量关系较弱,等量关系式列不出来,影响方程成形。
3、书写格式不规范,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经常出错。
优化对策
1、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简单;
2、选择能充分展示用方程解题思维上独特优势的练习题;
3、设计有坡度,使学生会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个问题,通过解决此问题有助于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二、3个设计特色
1、教学模式:安康市初中数学“四环五课”型第二类概念课教学模式,即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2、探究提纲简洁明了,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第一个题目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题目;在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题目的基础上。又能独立完成第三个题目。
3。变式练习是在探究题目的基础上,通过改编得到的,着重体现了以探究为依据,以变式为重点。
三、2个感悟
1、在“情景诱导”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通过智慧和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结合授课内容,凭借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使学生有感、所悟、所惑、所想、所动。
2、在“探究”中,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和推理,积累多样化的数学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
四、3个优化构想
1、设计时充分考虑师生互动性。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评价要客观全面,面向全体,注重全程,以达到了解,促进,激励学生的作用。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逐步探究,最终得到电话计费问题的解决。
首先从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切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这样的情景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处理两种电话计费的比较问题中,我创造性引入折线统计图,透过折线统计图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两种计费在时间t等于交点处时间值,两种费用相同;在t小于此值,方式一费用低;在t大于此值,方式二费用低。同时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即数相结合的思想。
另外在如何将时间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我成功地引入射线这样的示意图,借助于两个时间关键点150分钟、350分钟将整个时间分为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教学反思《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再一次渗透了数相结合思想,也自然地引入了分类讨论思想。
最后在归纳总结的环节中,为了回顾探究电话计费方法步骤,再一次借助形象化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回顾了本节的探究历程。我将电话计费问题画成一棵大树,如何摘取其果实即两种计费谁更省钱问题的答案,经过计算、画图、列表分析等一系列台阶找到方程这个工具,在通过解方程的手段得到方程的解,最后在借助归纳、总结、检验的梯子攀摘到大树的果实。这样的处理既帮助了学生回顾了知识,又从中体会了方程建模过程。
在整节课中师生配合默契,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认真地计算、画图,深入思考、大胆发言,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能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不足之处,时间把控不够好,以至于学以致用环节未完成,这影响学生对本节内容及思想方法的巩固。另外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再多些幽默风趣的元素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希望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的艺术性,打造精品数学课堂。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生之前学过的算术法解决问题的相同之处都是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区别在于思考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把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和已知数一同参与列式,运用顺向思维列出方程,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若用算术法解,需逆向思考,思维难度大,用方程解决,思考是顺向的,学生容易理解。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找等量关系,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学会找等量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
1、引导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如“白色皮的块数比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少4块”,引导学生顺着句意把文字叙述‘翻译’成数学语言),很容易写出等量关系: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的块数×2-4。
2、根据学生已经熟练地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3、根据几何公式建立等量关系。
总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多,因此方法也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2
学生在解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我觉得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关键句分析训练,让学生感悟方程的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由于我知道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对等量关系式的训练不够重视,于是我课前谈话中用了很多时间对等量关系式的写法进行了训练。先从倍数关系,再到相差关系,然后两种关系合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等量关系式,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突出根据关键句写等量关系式,我出示例题后,直接问:“三句话中你觉得哪一句最重要,为什么?”让学生根据“20xx年的东北虎只数比20xx年的3倍还多100只,写出三种等量关系,有三种关系式就对应着三种解法,哪一种关系式最容易想到。让学生感受到要提高正确率,我们可以从最容易的入手,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巡视,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想法,然后才能很好的组织交流。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我故意让学生先交流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当交流完列式后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识时,学生感到困难,再次问学生用倒推策略解决时,还可能出现什么错误,这样从两个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用倒推策略解决的不足,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主动愿意来学习用方程来解。方法的优劣是比较出来的,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方程为什么要写设语,方程是怎样列出来的,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条件,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才能大大提高正确率。解完例题再次比较总结,列方程是怎样想的,而倒推策略是怎样想的。然后再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程的作用和价值,学生才会自愿用列方程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重视解方程的技巧训练,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前面学生已经接触过用等式的性质解一种关系的方程,而今天第一次要解答两种关系的方程,这里学生必然会产生较大的障碍。这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与获得也要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当学生尝试解答完了,在交流的时候我是有策略的。我让学生说出列出的方程与最后的结果,让学生比较说出方程的左边有什么变化。这样让所有的学生明确了解方程的目标,也就是要抵消掉“乘2”和“减22”。要达到目的有几种方式,先消“乘2”再消“减22”,或者反之,当然一起消也是一种选择。我通过巡视发现也前两种选择,哪种对哪种错,我们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认为最高明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否定自己,寻找正确的做法。于是我把两种做法都板书在黑板上,并予以充分肯定。那两种都对吗?这是学生也想弄清楚的事情,怎么办?检验,第一种对的,我让学生一起来口答检验,第二种错的我故意自己来检验,把“X=54代入原方程,54减22等于32,再乘2得64,所以X=54是原方程的解”。这时,学生产生异议,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解方程也要符合混合运算顺序。接着我再乘热打铁,如果把写关系式比作穿衣服,那么解方程就相当于脱衣服,和X先有关系的是2,那就是X的内衣,“减22”就是外衣,脱衣服能先脱内衣再脱外衣吗?通过这样的比喻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这样也方便解释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把2X当做一个整体。内衣还没脱,所以要照抄。
总之,一堂课要上得精彩,教师在课前要多做准备工作,教材钻研得透彻,当然还得学会进行取舍。本节课我对等量关系式的时间花得太多了一些,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对方程的思想体验得不够充分。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3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得较好,只有个别同学在格式上稍有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但是有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来找等量关系式。所以我在设计第二课时练习课的时候,我先教会学生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式方法。我要学生小结出平时做的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等量关系,如下:
1、根据常用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82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130千米,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等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由此可以列出方程:
2、根据几何公式确定等量关系。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1.2平方米,底是5.6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式: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
3、根据题目中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确定等量关系。
4、类似于这样的找等量关系的题目,是同学错的最多的题目,我让学生分两步做:
第一,找出题目中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
第二,按照关键句中,文字表述的顺序列出等量关系式。
例1:钢琴的黑键有36个,比白键少16个,白键有多少个?
第一,找出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比白键少16个”,第二,按照关键句中文字描述的顺序,“比白键少”,“少”就是“减”,用“白键的个数—16个=黑键的个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例2:一只大象的体重是6吨,正好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吨?
第一,找出找出有比较意义关键句,“正好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第二,按照关键句中文字描述的顺序,“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看到“……的几倍”,应该用乘法,“一头牛体重×15=一只大象的体重”,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总之,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很多,因此方法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我觉得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4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是在教学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通过这一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养成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细心解答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及交流情况适当引导,并归纳总结解答方法。课堂当堂巩固练习+课后个别辅导讲解。
二、教学感受及存在问题
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自习学习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自学,有一部分理解能力较低,甚至读不懂句子包含的含义,更谈不上提取其中的有用数学信息。还有少数学生将两个未知数设出来后没有找出适当的数量关系,甚至把两个关系笼统的套在一起列出一个象二元一次的方程,但根本没法解,还有个别同学在解方程时解答出错,有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检验,甚至没有养成答题的良好习惯。
三、改进措施
1、强调读题的重要性,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找出题有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准等量关系式,找象“;。.”这样的标点符号,从中间划开,符号前为一个等量关系式,符号后面为一个等量关系式。
3、解设未知数时根据题意设两个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式表示出相关的量并列方程组解答。
4、解完题后用大括号表示结果,并在稿纸上检验,一看方程解答是否正确,二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反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很正常,做的题多了,就会知道自己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改正即可。但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训练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5、检验并写出答案。
6、配套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题意,表示出相关量,根据物件配套比例,适当配平,并列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5
从试题结构看,共分三个大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相对来说试题比较简单。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计算能力总体差.
如:最后计算题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出错和一大题的一半出错.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
填空题7题和10题,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理解不透彻
根据题意列方程审题不清
三、基本的概念定理不清楚
如:选择题14和15题有关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定理的考查好多学生出错.15题是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考查,包括有优生都出错.
四、证明题逻辑思维不条理
对于95%的学生证明步骤依然是他们的弱点,是初三阶段的训练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需采取以下措施:落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的书写及解题格式的规范程度,针对我们班及格人数和其他班有差距,需要加强及格边缘学生的个别关注,尤其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机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关注,使每个学生都能克服其缺点以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篇:《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紧跟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后面,是在学生会简单的运用解方程,而去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进而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例1,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学生却仍旧是一个不容易接受的难点,他们能够清楚的知道用4.21-0.06=4.15(m),但是却没办法把这样的式子用方程抽象概括出来。
例1的教学,我是按照“求谁设谁”的思路来讲的。
第一步,看一看求的是谁?学生很明显的就能够知道求的是原跳远记录,而求得是它,我们就把它设成x,而这个时候,我便教授了未知量,即我们不知道的量就是未知量,所以求谁,谁就是未知量。
第二步,找关系。找的关系就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比原纪录多,在数学上就用到了四则运算的加,也就能够得到数学关系上的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最后列式,则把具体的数字带进去,原纪录是x,超出部分0.06,小明成绩4.21,列的式子也就变成了x+0.06=4.21.将实际问题与方程的解法来分步的教给学生,学生学起来明显的变得轻松,但是找未知量对学生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例如做一做中的“我们拿桶接了半小时,共接了1.8kg的水,求每分钟浪费多少水?”明明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找不到未知量应该是什么,只有极少的同学能够知道要把每分钟浪费的水设成未知数x。
这就让我意识到了,在方程里,有很多变化的问题,学生不能够把握,因此在设计下一节课的时候,我在一开始就让未知量在条件中变没了,组织学生根据之前积累的知识去寻找关系,具体设置的题目有这样差不多的几个:
1、长方形的长是6m,面积是24平方米,宽是多少?
2、小明走了半个小时,走了120m,小明每分钟走多少m?
3、小红买了5只钢笔,花了24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像这样的,未知量在问题中的,让学生直接去问题里面看,这个时候,考验学生的就变成了学生的积累情况了。
1、考验的是面积的计算公式
2、考验的是速度=路程÷时间
3、考验的是单价=总价÷数量
而对于题目中的“比去年高”、“超过原纪录”、“二倍”、“二倍少”……学生根据题意用加减乘除列式,学生掌握的情况则比较好。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让学生找准未知数,读懂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日常规律的积累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所以,在做方程联系实际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要加强学生日常规律的积累,而找到关系去解方程更是要不断的去加强练习。
第五篇:《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
问题: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函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这这类利润问题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在上学期的二次方程的应用,经常做关于利润的题目,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也很熟悉,所不同的是方程题目告诉利润求定价,函数题目不告诉利润而求如何定价利润最高。如何解决二者之间跨越?于是在第二节课的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调整,设计成三个题目:
1、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要想获得6000元的利润,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
(学生很自然列方程解决)
改换题目条件和问题:
2、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该商品应定价为多少元时,商场能获得最大利润?
分析:该题是求最大利润,是个未知的量,引导学生发现该题目中有两个变量——定价和利润,符合函数定义,从而想到用函数知识来解决——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并且利润一旦设定,就当已知参与建立等式。
于是学生很容易完成下列求解。
解:设该商品定价为x元时,可获得利润为y元
依题意得:y=(x-40)?〔300-10(x-60)〕
=-10x2+1300x-36000
=-10(x-65)2+6250300-10(x-60)≥0
当x=65时,函数有最大值。得x≤90
(40≤x≤90)
即该商品定价65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增加难度,即原例题
3、已知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是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一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一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该题与第2题相比,多了一种情况,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需要两种情况的结果作比较才能得出结论。我把题目全放给学生,结果学生很快解决。多了两个题目,需要的时间更短,学生掌握的更好。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有梯度,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还能收到好的效果。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2
1. 教学计划中,原是考虑把探究1和探究2作为一个课时的,但是在学习了探究1后,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分析,依然是个难点,很多同学分析题意不清,也有不少同学解方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而这类“平均变化率”的问题联系生活又非常密切,是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最典型的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决定把探究2问题作为一个课时来探究。
2、在教法、学法上我采用“探索、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尝试法、讨论法、先学后教引导式讲授法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3、以导学案的形式,创设由特殊性到一般性的实际问题为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习题紧扣生活,难度不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及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4、学生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际问题的探究后,及时让学生归纳,形成知识与方法。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教材。采用学案问题设置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最后师生共同完成。由于是例题,所以注重板书格式。
6、学案的设置,具有层次性,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结归纳。有梯度的设置习题,让学生去挑战中考题,感受中考的难度,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注重问题及考察需要,体现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课改精神。
7、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环节(一)、(二)部分计划让学生展示后简单点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光是要结果,囫囵吞枣,所以做了详细的推导,用了不少的时间,这样导致了教学程序的不完整,挑战中考题没能在课堂上完成。环节(一)、(二)的习题设置有点多和重复,使得环节(五)中的综合练习没有在课堂中探究和展示,所以在习题的选择上还要多加精选,力求做到精选精炼。
8、生生交流活动少,学生大多数都是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小组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三)的自主学习中,如果能发挥小组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会更好一些,在引导学生讨论上做得不够,不能兼顾全体。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3
我主讲了一节七年级的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现将教学反思整理如下;
一、成功方面
1、本节课设计成学案的形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本节课的题目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标价、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这些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3、我把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分解成三道题目,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4、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先练教师后讲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激发探究热情。
二、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好,简单问题强调、重复太多,耽误教学时间,没按预定的教学方案完成任务。
2、在从算术方法解决商品销售问题过渡到用方程方法解决销售问题时,设计不太好,学生不能自觉利用方程知识来解决问题。
3、思想理念放不开,对于探究问题可能有其他解法,实际上有学生也用了算术方法,但我没有给出评价,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努力方向
加强学习,厚积薄发;钻研教材,教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上。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4
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前面已经学习过销售问题中相关量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换算,所以本节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各种打折甩卖的广告语引出问题:(1)商家把商品打折卖给我们会不会真的赔钱?(2)其中蕴涵着那些数学道理?这样将学生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一种好奇心,也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述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不在数码展台上展示。有的题让学生板书并讲解,想法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学生占用的时间太长。
3、最后学生自己编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计划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把问题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曾遇到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小明和小李在笔直的公路上行走,小明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小李步行的速度为6千米/时。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李才出发,同时小李带了一条小狗在他们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奔跑,小狗奔跑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利用方程去解决,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1)小李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时间?
(2)小狗第一次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时间?
(3)当小李追上小明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4)小狗第一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5)小我狗第二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无穷级数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怎么办?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还是给学生说明白及如何才能说明白?而此时,已到了下课时间,我只能把此问题留在课后,我表扬了胡志波同学用心思考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先思考。
课是结束了,而留下了新的问题,此问题如何解决?我陷入了深思。新的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此,我认为:
1、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能打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使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通过此问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3、通过此问题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并深深的喜欢它。
于是,我这样安排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1、首先提问学生们,你们自主探索的结果是什么?
2、和学生们讲了《阿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
阿里斯与乌龟赛跑,阿里斯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乌龟先行100米,阿里斯开始追赶;等到阿里斯走过100米时,乌龟又走了10米,等到阿里斯再走过10米时,乌龟又走了1米;阿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所反映的问题是:无穷多个时间段,是否就是无限长的时间?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6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3若用算术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维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1、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解答例1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我从学生喜欢的足球入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2、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让学生当小老师,从问题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1,最后我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7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是在教学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通过这一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养成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细心解答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课前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及交流情况适当引导,并归纳总结解答方法。课堂当堂巩固练习+课后个别辅导讲解。
二、教学感受及存在问题
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自习学习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自学,有一部分理解能力较低,甚至读不懂句子包含的含义,更谈不上提取其中的有用数学信息。还有少数学生将两个未知数设出来后没有找出适当的数量关系,甚至把两个关系笼统的套在一起列出一个象二元一次的方程,但根本没法解,还有个别同学在解方程时解答出错,有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检验,甚至没有养成答题的良好习惯。
三、改进措施
1、强调读题的重要性,反复读题,直到读懂为止,找出题有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准等量关系式,找象“;。.”这样的标点符号,从中间划开,符号前为一个等量关系式,符号后面为一个等量关系式。
3、解设未知数时根据题意设两个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式表示出相关的量并列方程组解答。
4、解完题后用大括号表示结果,并在稿纸上检验,一看方程解答是否正确,二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反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很正常,做的题多了,就会知道自己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改正即可。但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训练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5、检验并写出答案。
6、配套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应结合题意,表示出相关量,根据物件配套比例,适当配平,并列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8
新课改下,要求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个性化学习。善思善想的学生得到几种不同的解答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数学教学中虽提倡一题多解,可答案是确定的,并非灵活多变,对于上述类型题到底该如何确定答案,新课改实施后考题灵活多变,学生翻阅资料扩大知识面无可厚非。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逐渐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通过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孰不知资料中对一些题的答案众说不一,到底谁是权位,我们师生又该如何面对。
新课程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9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者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在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我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写出数量关系式?”出示第2题复习题“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式。”学生通过这次的练习后,对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够的经验储备,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便自然地想到了数量关系,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以及能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抓住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教学难点是在探究过程中分析题意,由相等关系正确地建立方程组,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验证等学习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三道实际问题:牛饲料问题,药品问题以及学生就餐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当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我充分让时间留给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在学生解决(探究1)牛饲料问题当中,学生能想出两种方法,并能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在选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时,又有不同列法,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实施高效课堂中的最大成功,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解题时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我还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采用引发指导、多样评价、鼓励肯定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1解决牛饲料问题中,我先让学生对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
天的食量进行估算,再寻求检验估算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方程组的实用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估算与精确计算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估算有时会有误差,要想得到正确数据,需要通过用数学知识精算,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握得不够好,使得“课堂小结”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得以实施。
2、 没有很好地关注极个别学生,以至于他们的积极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从整节课来看,学生的情绪比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我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对重点内容也都能掌握。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1
一、学生接受情况的方面
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比较了解,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对这些概念作出解析。比如什么是进价,什么是售价,什么是利润与利润率等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否则进难于进行教学。对于公式:
利润=售价 — 进价 、 利润=进价×利润率。 教学中必须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
对于例题方面,学生对于盈利25%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进价的25%还是售价的25%?有的学生不理解。同样亏损25%是什么意思也不太理解,教师在此必须作出解析。否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什么地方会不理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为学生所想,帮他们解决疑问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的来说,按上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还可以,但对一些变式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
二、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
本节课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开头的幻灯片的有关的销售广告语“跳楼价、大放血、5折酬宾、入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兴趣点,在课件中,利用图文并冒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足的方面
在销售问题中对于一些含有利润率的应用题,学生不太理解也不会做,比如课本P108的第4题,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去找出等量关系,这也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好,这是我们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2课时的问题是油菜的种植问题,涉及农业产量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了降低例题难度,在知识回顾环节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学习。
效果好,学生能得出“产油量=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种植面积×含油率”这个基本等量关系。
例题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正确列方程是难点。这里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还是值得的。
有知识回顾的问题,例题能很好解决。这里要注意有部分学生解题没坚持到最后。要强调整个过程,以及书写。
课后第6题和例题是同一类型,让学生加强印象。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3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了课堂气氛。
1、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增长率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解时设置问题细化,从多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解析这道题,这样的问题引导,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降低了解题难度。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去交流、探索、思考,能够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思想。在例1讲完之后,我随即设置了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2、在课堂上将更多教学时间留给学习小组,这样小组中,个人的成功会带来团体的成功,进而导致团体内其他成员的成功,因而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3、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4、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同时我的分组以位置为准,前后交流,这样层次不大合理,有待于课前做好思考与准备。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4
1.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做到一题多解。
本例题是行程中相遇问题,为了能让学生一题多解,我先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吗?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画的线段图找出了等量关系:小林行驶的路程+小云行驶的路程=总路程,从而列出方程。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会用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以及用总路程-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等,及时的表扬给予学生莫大的鼓舞。
2.教材解读不够深入。本例题是求时间点的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够精准,没有求出具体的时间点。
3.板书不够规范。解方程应用题首先写解:设什么什么,后面应该写上单位。
4.课堂没有面向全体。因为教师想完成教学内容,对于平时的学困生关注不够。
今后的努力方向:钻研教材,分析学情,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对学困生多点辅导,让他们也能有所获。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5
本节课例题的教学注意利用三个等量关系列出三个不同的方程,让学生自主讨论、列出,并利用学过的解方程知识尝试解方程。注意让学生比较选择,让学生明了顺着题意列方程更简洁。注意让学生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总结出五大步骤后,进一步引导出每一个步骤取一个字,进而总结为“设、找、列、解、验”,比数学课本上总结的步骤更加简洁容易记忆。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解”。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分析条件、问题,让学生首先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讨论等活动,找出等量关系,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应用题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需要的数量关系式或等量关系式。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学生的方法如何多,因为解决办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式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多种办法来分析。如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列等量关系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意总结回顾方法,让学生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总结出五大步骤后,进一步引导出每一个步骤取一个字,进而总结为“设、找、列、解、验”,比数学课本上总结的步骤更加简洁容易记忆。
在小组合作方面,本节课主要在分析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两个环节给孩子们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时间。纵观本节课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展的是基于导学案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三分之一的学生基本不做、做的很少、干脆不做。导学案的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加快上课的节奏,加大练习量,但对于不预习、不做导学案的学生上课效果大打折扣。基于导学案学习出现的现象是“优者更优”,“弱者被动挨打”“积弱者更弱”。关键是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怎样让家长配合老师,让学生做好提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好导学案。这样才能目的效果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