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文

时间:2019-05-15 12:2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文》。

第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已位列全国人才市场需求前三名。随着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从营销毕业生的就业情形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这个热门专业。总结其原因,除了学校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分析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已成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都是照搬那些成功院校的培养模式,缺乏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具体落实。

1.1 市场营销课程内容体系相对滞后

高职院校都实行教学计划制度,每学期的课本都是提前预定好的,大部分都是几年前的课程版本,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相关内容就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很多新颖的内容,学生无法在课本上看到,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予以补充和完善,无法呈现系统、全面的介绍。

1.2 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选拨有了更高的标准,高学历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企业比以往更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但在目前的院校中依然是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培训,其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

1.3 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当前我国高校与外界企业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不太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营销实战经验,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不能与企业营销实践进行有效对接;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科研等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有些教师虽具有实践经验,但也只是在企业兼职过,所学得的内容都不够全面、专业。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从事实践教学的大部分都是职称不高或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

1.4 课程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定位,对全面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高于本科院校,更强调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很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照搬或压缩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一些信息化的课程,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更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在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衡量更看重其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的课程内容上比较欠缺,甚至是空白,严重忽略了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团队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5 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调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仍延续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另外还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但是有更多的先进教学工具没有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或是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常用的形式,没有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无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1.6 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实习单位落实比较困难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校内有配套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投入经费明显不足,现有的实训基地更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评估或检查,也有一些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是一个大教室放置几十台电脑,而且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根本无法起到真正让学生利用的作用。

实习基地是弥补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不足的重要实践教学载体,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企业不景气,考虑到成本因素,拒绝接受学生实习,实习单位落实困难,或者说把接收学生实习当成一种任务,不让学生接触重要部门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事务,以防泄露商业秘密。因此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成了特定业务环节的临时打工者,不能够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情况,导致实习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建立科学系统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应包含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三个方面: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技巧能力。所以课程应结合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紧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加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

2.2 学校政策上予以支持

学校政策的支持应加大对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可通过建立多个校内营销模拟实验室,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营销模拟实验,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给学生充足的实训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2.3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水平。可以选派一些理论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任职,具体从事经济管理活动。或者从企事业单位聘任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积淀的优秀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所以要改进人

才质量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教师的学历、职称,又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

2.4 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对市场营销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企业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决策实施效果,这是一种双赢。对于企业而言,可利用学校师生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节省了费用;对于学生而言,实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形式主义;对于学校而言,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标准会更客观。

2.5 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情景教学、实验室教学、图式教学、微机训练、讨论训练、课后作业、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演示、情景模拟等手段,营造出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实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真实的环境中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做”中自主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将来的职业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和理解。

第二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先决条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发展起来。1992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目前,我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问题在于:

1、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型”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造成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缺少机会去思考分析。

2、教学方法陈旧 多年来,营销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依赖于“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及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视觉、情景等立体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潜力的发挥。

3、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首先是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次是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课程之间有所交叉重复,缺乏统一协调。在学习过程,学生感觉每一门课程内容都好似知道,但都不能深入了解与掌握。

4、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说教、轻专业全面素质和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结果造就的是“考试型人才”,而非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5、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一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的是书本,虽然作过一些调研工作,但毕竟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过营销,对营销理念的认识仅停留在理性上,缺乏感性认识和体验。

二、对策

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根据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当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以“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及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在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学生动手型、实用型人才等综合能力,构建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我们应该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

1、理念的改变 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营销人才,一要解决教师的育人理念。从人才培养角度,教师必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育人宗旨,围绕“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工作理念,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等内容开展讨论,统一教师的认识。二要注重学生养成教育,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市场营销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优化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身心素质。市场营销人才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现在市场营销教育客观存在的平庸的知识型、被动接受型、自我封闭型、各自独立型的培养模式向着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型、主动思维型、开放型、合作型转变。

2、教学内容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首先,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概念、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同时要以专题形式介绍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观点、发展趋势,确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其次,充分发挥进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作用,认真梳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积

极探索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最后,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针对学院的专业特点,我们要有意识的引进机械、化工、建筑、电子工程、计算机等部分工科专业知识,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

3、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效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企业培训的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演示法、小组学习法等,把营销有些内容如市场竞争、渠道冲突、商务谈判、促销活动等等,引入课堂,倡导研讨式课堂,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理解中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沟通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手段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10条明确指出“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它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针对部分营销专业的理论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调研》等教学内容,教师能熟练运用影像教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真实营销场景或利用软件(MarkStrat、SinMarketing)提供模拟市场环境。这种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5、实践环节 根据我们这几年在人才招聘会上进行调查可知,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既要有理论知识,也很看重其实战能力。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是培养人才动手能力的客观要求。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可在市场调研、个人网店建设,产品宣传,人员推销,调研报告,营销策划,商情分析的撰写等内容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为此,一是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我们利用在市内建立的一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和训练基地,当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学生进行专业见习,地点可以是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超市等于营销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4];也可以请一些企业出色的市场营销人员为学生做一些介绍与指导。通过较长时间与实际接触,学生加深理论学习与理解,强化对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系统学习找到方向。二是在校内建立培训基地。我们可以依靠专业教师、团总支、学生会,在学院内建立一些市场营销学生实习商店,举办营销讲座、CIS策划大赛等,全力打造第二课堂平台。

第三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杨海娜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市场营销教研室

【摘要】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训教学,且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现实中,实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对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且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校外实训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普遍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教育部20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校外实训教学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市场营销又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性的学科,“走出去”成为学生实践课堂教学理论,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步骤。据了解,当前,我国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都设置了校外实训教学环节,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校外实训效果不尽人意。虽然高职院校普遍比较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但目前来看,校外实训教学的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校外实训教学的态度是“喜忧掺半”,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非常期待校外实训,认为校外实训实属必要,另一方面他们对校外实训又很无奈,因为实训结果往往达不到学生的预期,经常是兴致勃勃而去,遗憾而归,因此校外实训教学成了“鸡肋”。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校外实训单位不稳定。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在不断变化,学校花了不少精力建设的实训单位往往一两次实训后就放弃与学校的合作。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从企业来讲,有的企业业务繁忙时愿意接受学生实训,有的企业只有在业务空闲的时候才能够提供实习岗位,而企业的业务状况往往不太固定,我们的教学计划又不可能随企业的变化随时变动,因此,造成企业需要我们学生实训的时候,我们无法提供,我们需要实训时,企业又提供不了实训岗位,因此丧失了很多实训机会;从学校方面来看,有限的实训经费和实训管理人员,导致学校与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络不够,两者关系生疏,且实训时学校往往将大部分实训管理工作交付企业,加大了企业对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实训结果差强人意,造成很多企业只愿跟学校“一次交易”。

2、校外实训单位单一,实训内容单调。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公司相应的部门才能接触到相关内容的实战训练。但现实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相关内容的训练。一方面,学校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进入企业相关部门。实践中,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单位的寻找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学校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一种是学生自己寻找。寻找实训单位时间短,而学生人数众多,能够一下子接受较多人员实训的一般只有餐饮业和大型超市,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同一家单位实训,而实训的内容也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企业基于商业机密考虑,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有关的营销管理事务,认为接受学生实训是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所以,很多学生到实训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内容,只是给企业工作人员担任了打杂的角色。例如学生到餐饮业实习往往只能端盘子,到超市实训只能做促销员,根本进不了管理部门,接触不到实训内容。

(二)师资问题

我国的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较晚,师资缺乏,而拥有企业经验,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就更为匮乏,很多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更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到营销专业。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很难做出及时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因为好多问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对于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来说,对于问题的认识比起学生来说没有更多的优势。

(三)实训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实训管理不规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方面,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发展时间不长,具体的实训方法实训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一般都是自己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训方案,而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很多学校的实训指导书内容不细致,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实训角色,加上实训时间有限,导致实训结束学生才刚刚上手。二是对教师管理方面,校外实训对指导教师工作一般没有太严格详细的规定,大多数指导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实训期间到实训单位察看几次,每次察看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蜻蜓点水”,到实训结束时,象征性的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给学生的实训结果打分,然后交上一份工作总结,这样的实训指导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三是对学生管理方面,很多学校的校外实训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学校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严格。很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训课不及格而不能毕业。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达到预期实训效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训结束后学生递交上来的经过企业考核的实训报告评价往往都很高,而且趋同一致,缺乏可信度,致使很多学生对实训采取应付态度,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三、对策

(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后,学校应关注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以图实训基地的稳固和进一步发展。学校必须建立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定期检查制度,联络感情,并分担企业的精力;保证随时有学校专业教师或企业外聘指导人员指导实训,以解决实训中的问题,达到实训教学要求,保证实训质量。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基地的开发工作,不能图方便,集中于餐饮和超市等行业,加大力度,扩展实训单位范围,可以联系社会上一些较为知名企业,以项目为依托,例如广告策划实训教学,可以联系相应广告公司,将广告公司的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把学生的作业与公司员工作品一起参与客户的评价。对于进入公司管理层实训的同学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获得公司的信赖。

(二)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

对于解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问题,部分学校采取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值得借鉴。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对于到企业培训的教师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保证发放基本工资的同时适当给予教师一定的补助。培训次数不定,每次的时间以半年到一年较为合适。同时鼓励教师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证书。二是“请进来”,聘请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实习时,由校外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实训指导工作,手把手进行“传、帮、带”,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帮助。

(三)规范实训管理工作

规范实训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的研究工作,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针对本专业校外实训工作进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指导书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方案。二是严格考核实训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本系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学校实践教学检查组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实行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超课量津贴奖励挂钩的办法,提高教师对实训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三是严格对实训学生的考核工作。科学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规范实训教学考核办法,首先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的教学文件。对于能够量化的项目尽量量化。学校加强与实训单位的联系,随时了解实训学生的实训表现,要求实训单位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情况给与真实地反馈评价;严格学生校外实训纪律规范,对于不能遵守实训单位规章制度的给与相应的惩罚措施;学生最终的实训成绩鉴定不能仅凭一份实训总结定结果,要结合学生实训工作中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每次实训工作结束后,要针对本次实训工作召开实训总结大会,详细分析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并对实训教学中表现优良和表现较差的同学给与相应的奖惩,端正学生的实训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妙:市场营销学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2004

3、袁振国: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文汇报,2004-6-15

4、吕一林,李蕾: 市场营销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杨海娜,女,(1977,8),硕士研究生,广州市广州大道北963号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师

510600,研究方向——服务营销、推销实务等

联系电话***

Email:wangqq1000@163.com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酒店这一特定工作场所的人才培养,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偏向于实际应用与操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现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得出来的。在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从事的岗位单一,接受的专业培训很少,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力不从心。

3、“工”与“学”关系不清,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很多理论和资讯层出不穷。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味照搬别的学校,没有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酒店业发展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水平来综合考量。有学生反映,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二、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如何处理学校与企业、政府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学校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沟通,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为工学结合培养实施提供保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的关系,促进酒店和学校的相互协作,切实履行政府对学校与酒店的协调管理职能,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当地酒店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上可以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能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在平旺季获得大批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

在学生实习岗位安排上,采取酒店“招聘”和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既能保证酒店能挑选到合适的岗位人才,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部门岗位体验。

学校要加强服务企业的力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而企业也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锻造其工作能力,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2、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酒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试与教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而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如何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坚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在行业标准引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评估方面进行整合、按照学生逻辑成长和行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也就是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参考文献

[1]谢春山贾一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李成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第五篇: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潘忠明

[文章摘要] 我国的会展业,以20%的年平均速度递增,已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对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制约着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瓶颈。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及就业问题三大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走向良性循环。[关 键 词] 会展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专业建设

中国会展业现状

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节庆等集体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由多人参加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和平活动。会展产业是指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在所发布的2005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中国展览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展览业继续增长势头强劲,总体规模有望在近年内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水平”。现在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280多万平方米,每年全国举办的各类展会3000多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

潘忠明男管理系讲师

目前,我国会展现状是,会展经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一些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已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为中心的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同时与东北地区及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相互协调,构成各具特色、多层次的会展经济发展格局。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2001--2003年我国展览业市场调查,我国展览业呈现如下主要特点:随着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内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凸现出展览会在促进经贸交流和扩大出口的积极作用;由于举办展览会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许多城市都在新建和扩建展览馆、展览中心或会展中心,但是存在市场规范体系不完备,无序竞争,重复办展,水平与质量不高的现象;我国展览业作为产业尚处发展初期,发展环境还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会展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辽宁等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市展览业发展较快,并已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会展产业带。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业发展势头不减,第四个会展产业带正在东北地区形成。

会展业,形势喜人,形势更逼人。目前,我国

展览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展览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展览组织者、展览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览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不是很高,其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地引进国外展览业的经验,缺乏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同时,展览业发展时间短的客观原因造成了展览业信息不完善的现状,展览理论研究缺乏的状况也使得展览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展览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

从目前展览业培训的情况看,国内已有一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开发、设立了现代服务技术会展专业,培养本科和大专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专家指出,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别大,我国展览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展览公司资质差,展会水平普遍不高。相当数量的展览公司只是一个招牌两三个人经营,而且工作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由此导致展览总体水平低,无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在大中专院校都设有展览专业,系统地向学员讲授展览理论知识。

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对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制约着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瓶颈。也正是这一对矛盾为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专业会展人才市场有待挖掘、开发、有效地利用。第一桶金属于走在市场前面的人,时不我待。面对这千年等一回的挑战,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应对。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有关会展的知识相对来说鲜为人知,尤其在北方城市地区;新生在选择专业时,对会展专业的认识模棱两可,导致计划招生人数与

潘忠明男管理系讲师

实际报到人数的反差比较大;专业建设并没有引起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即便设有专业但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从事会展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半路出家者,他们大都拥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英语等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缺乏会展经济发展规律及运作过程的系统学习,自身业务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是空白;专业教材稀缺,市面上流通的有关教材并不一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会展专业与会展公司的联手并不一帆风顺等等。诸多问题的显现也正是问题解决的良好开端,只要找到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切实落到实处,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获得会展行业技术训练的,能在展览馆、会展专业公司及现代商业服务行业从事会展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实施组织等一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专业建设应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当前会展业有机地融合,探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新路子。1.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会展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需要,2003年教育部公布了一批新的目录外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就属于新公布的目录外专业,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这一调整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会展行业的发展及对会展项目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会展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可采取逐步吸纳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展专业人才,校内教师转入等措施,弥补师资短缺的问题;组织专业教师到上海或北京“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力比较强的院校进行参观、培训、学习,借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展会实践,了解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确认主题,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的立项及总体方案的策划,进

行项目的启动,完成项目的招商、招展,实现会展项目的销售目标,作好现场经营管理,搞好会展后总结及跟踪服务工作,对会展工作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最后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会展专业及课程设置

会展专业的开设,有利于加快培养懂会展、懂外语、懂电子计算机等,又有一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或通才的会展人才。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重视开展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研究,提倡会展专业人才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以适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需要。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有: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会议策划与管理、会展环境设计、国际贸易与金融、赞助与资金筹备、公共关系学、现场管理、风险管理、电子商务、展览策划与管理、商务谈判等。高职院校完全有理由借鉴有关本科院校及兄弟院校业已成功的办学模式及课程设置,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摸索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拿《会展英语》为例。杨翠萍主编的《会展英语》结合会展活动管理的理论与实际,把会展活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材还结

合我国将要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实际情况,在读、说、写、译等方面精心设计了形式各异的训练活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本书不失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英语用书。然而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庞大的词汇量及复杂的句法结构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力,从而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长远观点来看,将会严重影响专业建设。专业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3.校企联合就校企联合方面,一方面本着就近原则,在本区域内建立联姻关系;另一方面,可突破区域限制,尝试与发达城市的会展公司合作,签署实训及就业意向,从而解决专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另外,可以与会展协会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纵上所述,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与会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一对矛盾不但制约着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瓶颈。师资水平、课程设置以及就业问题三大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使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走向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国会展业内涵上、广延上的进一步发展。

Abstract: Increasing by 20% on the average annually, China’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 powerful engine to stimulat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severe shortage of talents not only constrain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economy to a great extent, but also has become the neck of the jar constrai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advanced vocational colleges.Proper resolution of the three big contradictions, namely,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design and jobs, will push constructions of the major to its proper circulation.Key word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major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

参考文献:

[1] 龚平赵蔚平著.会展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华谦生 著.会展策划与营销.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 向国敏 著.会展实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翠萍 著.会展英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 周彬 主编.会展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潘忠明男管理系讲师

下载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体验教学市场营销论文

    1.课内情景式体验教学(1)角色扮演式体验。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关于角色扮演可以根据案例中涉及到的情景进行角色设置,也可以模拟营销视频中的片断。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市场调研......

    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性论文

    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设立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外出写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外出写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 要】外出写生是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个复杂、开放的教学组织过程,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在结合学生所学......

    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合集五篇)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影响,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考核工作开始步入更多元化、更精细化的科学管理阶段,但仍有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和管理,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扩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学生就业......

    高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摘 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很单一,在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

    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摘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及高职 教育 发展 的需要。本文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