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年度上市新股绩效状况实证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年度上市新股绩效状况实证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年度上市新股绩效状况实证分析论文》。

第一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年度上市新股绩效状况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投资者对股市投资热情加大。为了达到规避风险,客观的评价尤为重要。本文借助因子分析的方法,运用运用SAS9.3和SPSS18.0等统计软件对2014年上市新股的财务报表中的十二个主要指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股市场发展蓬勃,具有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但是个股的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因子分析上市新股绩效分析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日趋发展壮大,股票投资已逐渐成为国民主要的投资途径。然而投资者面对的是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上千支股票,为了达到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目的,除了进行政策面分析外,还要对这些股票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那些长线、稳健型的投资者,就需要选择有价值的股票,显然股票评价尤为重要。

宏观上,投资收益受国家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等方面影响,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不可控因素。但是投资者可以从微观上,根据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剖析,因为财务报表既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也是公司经营状况的全面反映。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一系列报表数据中,对股票投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有效的降维和信息浓缩技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来说是相似系数矩阵)出发所做的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我们称其为因子,通过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因子分析的主要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分析变量个数;二是通过对变量间相关关系探测,将原始变量进行分类,即将相关性高的变量分为一组,用共线性因子代替该组变量。因子分析常分为R型因子分析(对变量做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对样品做因子分析),本文所用的因子分析为R型因子分析。

三、xxxx年上市新股绩效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14年新上市的153支新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缺失为未纰漏,剔除掉数据缺失的13支股票,最终选取140支上市新股。根据2014年度证券终期报告中的信息和数据,选择Xl-主营业务利润率,X2-每股净资产,X3-净资产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X7-净利润增长率,X8净资产增长率,X9-净资产收益率,Xl0-总资产收益率,X1.1-资本金收益率,X12-每股收益,共十二项财务指标,试图将它们进行分类,为股票的分析和选择提供依据。

(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来进行上市公司绩效分析,利用该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选取样本中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关的系数矩阵图。

从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阵可以看到,大多数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6,再次为对原始数据的因子分析提供了可靠性保证。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我们将上市新股的12个观测指标简化为4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解释的公因子,在计算因子得分后我们依照四个公因子的得分按大小对上市新股进行排序,得出经营绩效排名。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笔者分别针对股票投资者和新股上市公司给出建议。

(一)降低投资风险的建议

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盲目性很大,波动性很大。原因在于市场治理制度的不完善,上市公司造假作假现象层出不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掌握基本的股市常识,拒绝盲目跟风,轻信所谓黑幕,不仅需要借助专业的手段来甄别信息的真伪,更需要依靠股市知识去解读信息背后的市场含义。最后,应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做出理性正确的投资选择。

(二)提升新股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的途径

对于新股上市公司的发展而言,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应将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非一味融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经营绩效:

第一:树立战略管理理念,积极应对产业变革。对于大多数新股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大多数时候盲目跟随市场的原因在于缺乏战略管理。其后果会致使企业陷入多元化陷阱,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第二,构建以股东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上市公司的员工并没有拥有股票,所以“一股独大”在我国演变为公司员工危害股东权益的现象。为此,只有真正建立起为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根本克服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第二篇: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状况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了解学生在网上评教活动中的认识、态度、客观性、公正度、满意程度等真实状况,对部分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网上评教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支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积极的作用。但学生评教结果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说明评教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看法,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评教网评状况实证分析

在当今日益重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把学生评教纳入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评教已从纸质问卷调查人工统计和读卡机操作,发展至目前的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由于网上评教具有学生参与面广,统计功能强大,信息反馈及时等诸多优点,网络评教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评教活动的主流形式],评教结果也越来越多地被学校管理层作为教学管理与改革的宏观决策依据。由于网络评教采取的是背对背的模式,学生可在宿舍、机房、网吧,在没有教师及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情况下,毫无顾虑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了了解近期学生在网评时的真实状况及评教结果可信度,我们进行了此次实证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009年5月,在广州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322份。有效问卷322份。其中理工类学生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2%,文史、经济、管理类学生占46%,体育、艺术、外语类学生占22。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学生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5%,二年级学生占33%,三年级学生占22。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满意程度、对网上评教活动的认识及态度、教师与学生关系对评教的影响、学生对网评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学生个人对评价指标的看法等10个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将回收的问卷利用卓越网知彼知已问答平台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满意程度

调查发现,只有12.4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表示“很满意”,77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分别为17和9.3。当谈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课堂管理时,有9O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提高教学质量,敢于创新,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认为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爱学生”的占68。

(二)学生对网上评教活动的认识及态度

如表1所示,关于网上评价的必要性,有36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无所谓”或“没必要”。对自己在网评时的表现,有77的学生选择了“会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表现认真勾选每一题”,选择“随意勾选,管它三七二十一,只要完成网评任务就行”的达12,选择“每位老师都给最高分,谁也不得罪或因为评价门次多,对网评感到很烦,干脆找人代评”的占11。在关于代评现象的调查中,只有52的学生认为班上没有代评现象,25的学生认为班里请人代评现象在2O以上,如表2所示。

(三)教师与学生关系对评教的影响

92%的学生表示“不会因为教师要求严格而对该教师评价打低分”;909/5的学生表示“评价前,任课教师没有明示或暗示希望学生对该门课程评价打高分”;8的学生表示“因担心任课教师给的课程成绩太低,而做老好人给教师打高分”;有17的学生感觉“教师因担心学生评价打低分而降低对他们的学业或纪律要求”。

(四)学生对学院的网评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

对于学院是否及时通知学生上网评价、补评、核对未评课原因等,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73,“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达18。

(五)学生个人对评价指标的看法

在“评判一位老师教学是否令人满意时,你认为哪项更重要”的问卷中,把“教师授课有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排在第一位的学生比例最高,达47。“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与掌握教师讲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备课充分,对教学内容熟悉”排在第一位的比例分别达23和279/6,相对来说,学生认为“当学生有疑惑时,随时可以联系到教师获得解答”等方面不是特别重要。

三、分析及讨论

(一)网上评教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支持

广州大学的网上评教从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纵观几年来的网评数据,学生的参评率逐年攀升,最近两学期,学生平均参评率已达98以上。根据本次调查,77的学生以比较积极和认真的态度参加评教;90的学生都不会根据个人与教师关系的好恶给予评分;73学生对学院的网评组织工作比较满意。结果反映,大多数学生都在放心地、实事求是地参与网上评教。但是,也有23的学生参与评教是出于遵守学校规定,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参与的。48%的学生认为存在有代评现象,这对评教数据的信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这部分学生参与网上评教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参与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每学期召开的期中教学检查教师座谈会上,经常可听到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同。教师认为,学生自始至终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评教信息能及时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学生的教学评价能从整体上反映自己的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由于学生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网上评教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网上评教实行的是全员评教,无形之中给教师带来一定的约束和压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课堂管理,注重教学的效果。在对课堂管理情况的调查中,有4的同学认为所有老师都会认真选择课堂管理秩序,51%的学生选择了“大部分老师会管理课堂秩序”,认为“偶尔会有老师管理课堂”的同学占42。从学生对课堂管理的满意度来看,对目前课堂管理觉得“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调查样本的79。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老师是认真负责地管理课堂秩序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也是比较满意的。

(四)网评结果为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每学期网评结束统计结果出来之后,我们都会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院和教师本人,并对网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学校开展的特岗、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申报及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活动中,学生网评成绩已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其中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其网评成绩成为一票否决的关键指标。

(五)教师的素质与个性特征受到关注

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何种表现令人满意的调查中,学生最关注的是老师的讲课技巧、专业水平和讲授风格。他们喜欢授课有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进行的《课堂教学管理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老师讲课缺乏创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极易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是课堂教学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在。学校在教师教学能力、个人修养、个性及风格上应下大力气加以培养和提高。

四、几点建议

(一)修订现行评价指标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有26.3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不太满意。近两个学期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网上评价,被评为“优”的教师却占受评教师总数的90以上。这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堂质量的真实看法。修订现行评价指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应从学生最关注的方面入手,在评价指标中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个性特征所占的比重。现行的评价指标虽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但所有指标权重相同,没有区分度,而且所有指标的设定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应该从学生的视角修订现行评价指标。基于高校教学的特殊性,评价指标设置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2]。例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学生的感知能力就较强。评价指标应该内在关系明确,要素内涵清晰,文字简练,便于学生判断。尽量避免设置一些学生鉴别能力不足的指标。

第二,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广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课程类型差异明显,因此,要对参与教学评价的课程进行分类,确保不同的课程类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如可将课程划分为理论课、分散性实训课(分散在课堂教学中以训练学生实际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大学物理实验、素描、建筑设计、钢琴等)、集中实践类课(如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或设计等),并分别设置评价指标。

第三,指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以学生——教师为本的价值取向。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3]。在修订指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让全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教指标的修订工作,使评价工作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

(二)加强组织引导,提高学生参评热情

学生中代评率较高,究其原因,有不少学生认为上完课的教师与本人没多大关系了,评价结果如何与己无关,因而对评教工作漠不关心。殊不知,如果每个同学都客观、认真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特别是那些发自肺俯的留言,可以使教师从中得知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最终受益的是学生自己。提高评教活动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加强组织引导,采取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在网评之前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宣讲网评指标内涵及评教工作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评教工作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参评热情。

第三篇:国内典型高新区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因子分析法论文(推荐)

国内典型高新区论文: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技术创新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本前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国内典型高新区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是众多高新区中的佼佼者。然而,当前我国高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并且更多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忽略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典型高新区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为促进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科技部相关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高新区发展特点,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从15个指标中提取4个公因子,分别从技术创新获利因子、技术创新投入因子、技术创新交易因子、技术创新成果因子四个方面对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典型的六个高新区综合排名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北京排名第一,上海排名第二,深圳排名第五,西安排名第六,成都排名第七,武汉排名第九。虽然国内典型的六个高新区在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英文摘要】The high-tech zones are not only the cradl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bases to

implement the high-tech industri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It is also the new engin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The typical domestic high-tech zones are leaders in many high-tech zones, which are rich in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gather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tech industries.But now, the high-tech zones based on the land, ca...【关键词】国内典型高新区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因子分析法

【英文关键词】the Typical Domestic High-tech Zon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Capacity Factor Analysis 【目录】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3-4Abstract4-5

第一章 导论9-151.1.1 研究背景9-10

摘要1.1 研究1.1.2 研1.2.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0究意义10方法10-1112-1415-22的起源1515-16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0-121.2.2 研究内容11-121.4 本文的贡献14-152.1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1.3 研究思路第二章 文献综述

15-172.1.1 创新理论2.1.2 技术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1.3 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综述16-17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2.2 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的研究17-1817-182.2.2 国内研究综述18的研究18-20研究综述19-2020-2220-2222-28

2.3.1 国外研究综述18-192.3.2 国内

2.4 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2.4.2 国内研究综述2.4.1 国外研究综述20第三章 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典型高新区发展3.1 国内外创新型科技园发展经历22-24

3.1.1 国外创新型科技园发展过程22-23发展状况23-24究24-26

3.1.2 国内创新型科技园

3.2 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研

3.2.2 3.2.1 选择国内典型高新区的依据24

24-26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功效26-28内典型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26-27升国内典型高新区竞争力27高新区经济增长27-28的构建28-39原则及功能28-3028-29

3.3 国内典型

3.3.1 技术创新能力与国3.3.2 技术创新能力与提

3.3.3 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典型第四章 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4.1 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高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29-30

30-33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标的设置30-31

4.2.1 评价指

4.3 高

4.2.2 评价指标的诠释31-33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33-39能力评价方法比较分析33-3535-3939-57

4.3.1 多种技术创新

4.3.2 因子分析模型第五章 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5.1 数据来源与处理39-45

5.1.1 数据的收集

整理39-425.1.2 原始数据无量纲处理42-45

45-54

5.2 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54-57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57-62创新投入力度57-58创新经费投入力度57-5858-59

5.3 国内典型高

第六章 提升国内典型高新6.1 加大园区内企业技术

6.1.1 增强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6.1.2 加大创新人才投入强度6.2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大力发展产业联盟6.2.1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6.2.2 大力发展产业联盟58-5959-60

6.3 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6.3.2 完善科6.3.1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59技中介服务机构59-6060

6.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6.4.1 制6.4 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60-62定财政税收政策60-6161-6262-64问题63-64

6.4.2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第七章 本文总结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1 本文的结论62-63

参考文献64-67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附录67-69致谢7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9-70

第四篇: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采用地区层面数据,对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FDI的进入东道国并非主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而需要与一定的东道国因素相结合的结论。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实证分析

FDI技术溢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是指由于FDI进入东道国,其带来的技术对当地的生产率增长、经济增长、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贡献,而FDI投入方却无法因带这些贡献而得到相应回报的现象。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早的技术溢出是由MacDougall(1960)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提出的。

Cooden(1960)和Caves(1971)分别考察了FDI对最佳关税、产业模式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多次提及溢出效应。

Blomstrom(1998)将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理论。

Caves(1974)分别检验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他发现在加拿大制造业中,当地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正相关,而在澳大利亚制造业中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也呈现正相关代写论文。

Blomstrom和perssom(1983)选用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将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同时选用行业资本密集度以及劳动力绩效作为影响特征变量,实证得出了存在正技术溢出效应。Blomstrom和Wollf(1989)选用墨西哥1965年~1984年的行业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某些特定产业内外资的进入对当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生产力水平存在趋同现象,同时当地企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速度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呈正相关关系,从而也得出了存在正溢出效应的结论。

李平(1999)对中国各部门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产业自身的产品内含型技术和资本内含型技术对其他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选取的12个制造业产业中,他发现绝大多数产业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资本内含型技术溢出效应。

姚洋(1998)利用第三此全国工业普查的资料,发现行业中如果外国三资企业数量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行业的技术效率就会提高1.1个百分点。

秦晓钟、胡志宝(1998)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对含采掘业、电力煤气等39个行业进行了检验,得出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明显存在的结论。

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模型,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的结论。

沈坤荣(1999)利用各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FDI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

陈涛涛(2003)利用我国制造业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实证发现当内外资能力差距较小时,有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

以上文献均侧重于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其效应方向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具体因素的作用的分析。实际上,FDI的进入东道国,并不是主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而是需要与一定的东道国具体因素相结合,本文将就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进入我国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找到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

二、模型及数据的选取

1. 研究模型。借鉴Feder(1982)的研究思路,将整个经济分为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每个部门的生产过程用一个生产函数表示(1)。

lnYd=c0+c1lnKd+c2lnLd+c3lnKf+u(1)

其中,Yd表示内资工业部门总产出;Kd表示内资工业部门的资本投入;Ld表示内资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投入;Kf表示三资企业的资本投入;u为残差。C1、c2分别表示内资企业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c3表示三资企业的资本积累对内资企业的边际产出弹性,它的正负与大小反映了外商投资企业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力度。

为考察人力资本、制度变量和R&D投入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3个变量,其中H表示某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GY代表制度变量,表示某地区的制度环境,RD表示某地区人均R&D投入,由此建立模型(2)如下:

lnYd=c0+c1lnKd+c2lnLd+c3lnKf+c4ln(Kf*H)+c5ln(Kf*GY)+α5ln(Kf*RD)+u(2)

2.数据描述。本文计量所采用的数据是根据2000年~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部”网上数据整理得来的。利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在内的地区数据。具体数据的选取上,资本投入选取各地区资产总计表示;劳动力投入采用各地区工业增加值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所表示的平均从业人数来表示;内资企业的产出、资本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是通过各地区工业行业内“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与各地区工业行业内“三资企业”相对应的指标相减得出的;人力资本,采用各地区高校在校生人数与该地区年底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制度变量,采用各地区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出与各地区工业行业总产出的比值表示;人均R&D投入,用各地区年R&D投入与该地区年底总人数的比值表示。

三、实证检验

1.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基本模型检验。表1中①,是对基本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2003年,工业部门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为正,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从总体上看,外资投资企业的资产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行业中内资企业的产出增加0.33个百分点。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Kd的系数为正,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表明内资企业的资本投入对行业经济的增长起正向作用。但是,Ld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国内企业劳动力投入的水平相对较低,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2.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扩展模型检验。表1中②是利用扩展模型,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制度变量、人均R&D投入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f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单纯的外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促进技术溢出,而应当以其他的因素为前提,比如制度变量、人力资本和人均R&D投入等。

表1中③是模型(2)去掉kf后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去掉Kf后,Kf*H、Kf*GY、Kf*RD均通过了显著性1%的t检验,其中,Kf*H、Kf*GY对技术溢出存在正效应,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若要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确需要以一定的东道国人力资本和东道国制度环境为前提条件。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制度环境的改善,都会促进外资技术溢出的产生。Kf*RD的系数为负,这是因为R&D具有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两方面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R&D的吸收能力实现的。由于目前我国的R&D吸收能力较低,导致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未通过与R&D结合促进内资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反而影响了内资部门的产出。

四、结论及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FDI虽然对全国样本存在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1中①),但是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并不是主动的,而是需要与东道国的一定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良好的制度环境相结合(分析结果表1中②、③),所以建议如下:

1. 提高专业人才的人力资本存量。宏观上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提高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只有将各地(下转第81页)区人力资本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正效应。而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企业内相应技术的专业人才存量是决定企业吸收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对引进行业内专项技术的吸收效果以及对所吸收的技术向现实的产品,进而向企业的效益的转化能力。同时,人才存量构成整个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促进整体的技术溢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提高R&D的吸收能力,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为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需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与技术水平较强的国外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对于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可以采取开放政策;对于高科技行业,由于内资部门的市场份额下降和人才流失,会造成向外资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所以高科技行业应采用逐步开放的政策。

3. 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建立有利于其竞争和能促进其自主研发的制度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二是,逐步建立支持创新支持体系和创新风险承担机制。三是,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健.“技术溢出”的几个问题.天府新论,2000,(5).

2.江小涓.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国际经济评论,2004,(3).

3.陈涛涛.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世界经济,2003,(9).

4.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5).

5.赖明勇,包群,阳小晓.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2,(6).

6.方希桦,包群,赖明勇.国际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7).

7.何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世界经济,2000,(12).

8.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2003,(6).

9.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3,(5).

10.何洁,许罗丹.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1999,(2).

第五篇: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量状况实证分析报告

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量状况实证分

析报告

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量状况实证分析报告

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量状况实证分析报告 本文以高新区局某内资企业管理科7-12月份的工作量数据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基层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现状、特征及其对税源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提高责任区管理效率、提高税收管理员能力,为优化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征管情况

该科基本征管情况如下:负责新区旺庄街道、太湖国际科技园内资企业和个体

工商户的管理。至12月底共征管纳税户数2553户,其中企业1836户,个体工商户717户,包括非正常户95户。税种认定情况增值税纳税人2458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261户,小规模纳税人扣除个体户为617户。纯所得税企业234户。基本征管情况一览表 地区工业商业个体

一般纳税人小规模所得税认定企业一般纳税人小规模所得税认定企业 旺庄***473518 太科园***6 该科有正式干部8名,正副科长各1名,平均年龄岁,低于区局平均年龄2岁左右。主副岗各3名,4个工作小组。

二、工作量数据统计

根据总局和省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的要求,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主要分为五类:日常管理,如催报催缴、注销清理、漏征漏管户清查、非正常户认定、日常巡查、政策辅导等;调查管理,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调查,暂认定

满正式认定,发票扩量、扩版调查,所得税征收方式调整调查,减免税认定调查,受托协查,人民来信等;纳税评估,分复审评估、行业评估、专项评估、重点税源户评估、科内选案评估等类型;上级布置的阶段性、突击性任务,如四项核查,税务登记证换证,ctais升级、增值税抵扣凭证稽核系统上线、一机多票升级;其他税源管理工作和行政性工作。

1、月度工作量统计表

征管质量指标:增值税申报率保持在99%以上,所得税申报率保持在98%以上,增值税、所得税准期入库率平均保持在90%左右,保持月月无欠税。

2、工作量结构

根据7-12月份六个月工作量的统计数据、绩效考核记录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台账制成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纳税评估和各级交办的工作月份间波动较大,纳税评估占工作总量比重在8%-40%之间,各级交

办任务占工作总量比重在12%-40%之间;日常管理和调查管理工作量则相对稳定,两者合计占工作总量45%-50%之间。以五类工作在7-12月的工作量平均值制成下表“税收管理员工作量结构分布图”。

三、工作量统计反映的特征分析及对税源管理的影响

税收管理责任区人少事多的矛盾依然突出,税收管理员处于满负荷运转中。该科人均管户约25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5户。如果严格按照税务责任区6大类工作内容估算,实际需要的工作日与目前干部可提供的工作日之间,存在相当缺口。从统计的六个月工作值可以看出,仅仅各项日常管理和各类调查工作,就占用责任区两个管理员1/2弱的工作量。其中程序化的事务性工作占用较多精力。如新办商贸企业预认定一般纳

税人要调查,6个月辅导期满正式认定时要再次调查,申请发票扩量、扩版还要调查。每个税收管理员每月仅仅与纳税人的工作电话,包括通知、询问、答疑等,就有300个之多。此外,税收管理员还要完成各级布置的突击性工作、区局和科内安排的纳税评估任务和其他各项工作。因此,责任区管理工作处在要求高、压力大、矛盾多的忙、繁、难之中,税收管理员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而干部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目前该科除正副2位科长在40岁以下外,40-45岁之间的干部有3人,45—50岁2人,50岁以上1人。可调配的人力资源空间更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管理手段,在岗税务干部的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将很快达到临界点,很难再承受更繁杂艰巨的任务。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占总工作量比重较高,对日常工作产生“放大效应”和“挤兑效应”。从统计数据来看,各级布置的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平均占用1/5

强的工作量,即每月5个工作日,个别月份工作量超过1/3。基层每月要完成的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在工作性质、内容上不尽相同,月度之间工作量也不均衡,呈现出“阶段工作不间断、突击工作日常化”的特点。而且由于这类工作任务采取逐级转办、批量集中下达的形式,到达基层时减去传达中的时间损耗,留给基层实际处理的时间并不多,对日常工作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兑效应”和“放大效应”。以去年下半年税务登记证换证工作为例,面广量大,工作繁重,工作周期长,从宣传发动、通知领表,到审表签章、清分移交,再到机内审核、证件打印,跨越了8、9、10三个月。根据笔者的测算,完成1450户企业换证工作至少需要100个工作日。单以机内审核一项工作为例,以每户3分钟、人均250户计算,需要个小时,即一个干部不停顿连续工作2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由此,一些日常工作只能让位于换证工作,产生了挤兑效应,这种影响在9月份特

别明显。正常情况月均纳税评估在35户左右,而9月只完成20户,减少40%,科内自主选案只能移至次月。所谓“放大效应”,是指一项工作的实施,客观上可能会引起其他关联工作的增加,或因任务的逐级下达,时限逐级压缩,实际工作压力往往大于理论计算值,工作量呈“放大”表现。如换证工作与注销清理相结合,带来注销工作增加,9月份完成注销清理24户数,比前两个月之和还多。再如省局布置的“四项核查”工作和假运输发票查处,都要求在比较紧张的时限内集中完成一批调查核实任务,很难查深、查透,干部也感觉很疲劳。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阶段性、突击性工作任务,基层干部往往只能顾此失彼,正常的税收工作受到冲击,日常巡查等工作不能按时开展,或流于表面性的应付工作,难以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初衷。此外,税收管理员自主安排时间不足,处在疲于应付、忙于应急的状态中,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分析、研究解决税收工

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长期来看会对税收征管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生不利影响。、税收征管工作平台、申报模式的调整所产生的“适应性成本”,需要一段时间逐步消解。下半年我局在税收征管平台、管理模式等方面有进行了几项大的调整,升级ctais系统、启用增值税抵扣凭证稽核系统、推行新“一窗式”申报方式以及“一机多票”升级等,这几个“大动作”涉及征管工作全局,直接影响了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和纳税人办税事务的效率,产生了大量的“适应性成本”。在内部,要对税收管理员进行操作培训,有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起始阶段因为不熟悉、误操作都可能会带来效率损失。同时,涉及到纳税人办税事务的,必须利用各种渠道、手段去宣传、解释;在外部,增加了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比如ctais系统升级后银税信息不符、不同步等带来电子扣款的困难,申报方式改变给纳税人带来诸多不便等等,可能会

增加征纳双方的不和谐因素,导致短期内工作量的增加。如果“适应性成本”持续产生或成本过大,会对基层征管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目前,工作负荷加重挤占了干部学习培训时间,导致工学矛盾突出,干部无法静下心来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随着管理的高要求、工作的高标准、执法的高风险,税收管理员普遍感觉基层工作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中变数越来越多,少数干部产生了“厌战”心理和畏难情绪。

四、思考及建议

1、在现有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下,需要辩证理解科学化与精细化的关系。在国税基层征管的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源目前是最大的约束供给。包括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的约束,使得基层对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操作需要做辩证的分析。对于基层征管一线而言,落实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是要对所有工作内容和环节进行科学的宏观分析、理性判

断其在整个税收管理链条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益的分析,进而分清轻急缓重,区分重点一般。特别是要创造条件让基层税收管理员的主要精力放在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上,要谨防管理的精细化异化成事无俱细的管理繁琐化,陷入细节至上的误区。

2、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机关与基层的良性互动。基层税收管理员作为税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工作任务的最终承担者和直接面对纳税人的管理者,集压力、矛盾于一身。任何前置环节的疏忽、纰漏所隐含的问题和矛盾,都会在税收管理员这一工作环节呈倍数效应放大。因此,机关要加强工作研究和业务指导,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从“为基层服务,向基层倾斜”的角度出发,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切实减轻基层工作压力和负担。要完善机关与基层的情况通告、信息反馈、应急协调机制,畅通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强各部门、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为税收管理

员的精细化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3、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要适应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目前,税收管理员每天要采集、审核、分析大量数据,如何在庞杂的数据库中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是税收管理员面临的难题,也是时间精力损耗较大的工作内容。在数据高度集中的条件之下,要下大力气提高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在确保信息准确的基础上实现各类数据和指标的自动过滤、清分、计算、审核。待条件成熟,开发直接面向基层一线税收管理员,操作简便、直观的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预警为一体的税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税收管理员只要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管理信息的目标。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控制涉税事项审批流程中要倡导价值链意识,如无价值提升不应增加审批环节。同时要大力增强税收管理员的信息化素质,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能,提高对征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的能力。

4、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实施分类管理,实现结构优化。发挥后备干部和骨干力量的示范效应,加强团队建设,带动周围的一批人;完善主辅岗工作制度,明确主辅岗的职责分工,主岗侧重重点户管理,辅岗侧重事务性工作,加强两者协作配合,既要发挥主岗人员的主导作用,又要兼顾辅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加快对35周岁以下年轻同志的培养,通过多压担子、多岗位锻炼,帮助他们早日成长为骨干力量;重视50岁以上1 2 下一页

下载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年度上市新股绩效状况实证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年度上市新股绩效状况实证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层持股激励公司绩效实证分析硕士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会计学, 2011, 硕士 【摘要】 自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来,如何有效激励管理者努力地经营工作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状况(论文)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孙雷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脑已经普及了,网络的高速发达,让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拓宽了,中小企业也通过互联网打开经营的渠道,同时伴随着弊端也出......

    上市公司财务XBRL分析论文

    摘要]分析了XbrL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背景,对XbrL的运行原理和功能特性从数据采集、信息供应链及使用平台等层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描述。对“终端型”、“嵌入型”、“智能型”XbrL......

    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子实证分析(5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戈雪梅周安宁 内容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动漫产业的空间集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动漫产业的空间集聚不仅......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摘 要: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验证其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运行有效性的常见方法。本文应用5级表衡量法,对2007―2013年中信银行......

    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对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炼出一个体现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采用多行业的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

    债务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论文

    摘要:债务融资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其不仅是一种融资工具,而且对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文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短期债务均具有治理效应,并能够形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