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第一篇: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对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炼出一个体现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采用多行业的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得出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显著,而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的结论,这一结论为中国企业今后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战略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企业绩效

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着高度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集中体现在技术进步快和扩散频率高、知识密度大和信息化程度高等。

这种高度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必须面对和适应这种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而企业内部原有不合理的路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企业的能力差异和不同类别的能力,以及各种不同的资源,都具有不同的柔性。这种柔性强度的差别将对企业能否及时适应环境,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强调企业资源的可调整性和灵活性(即柔性),并以此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柔性研究,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对于何种类型的柔性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的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战略柔性理论研究

企业战略柔性的系统研究始于生产制造领域,以制造柔性为中心,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柔性。不同学派对战略柔性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权变理论[1]认为,战略柔性是与管理行为、管理方法和其所处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的、根据变化而变化着的战略;行为科学理论[2]认为,战略柔性是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因素,对于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以增强管理的柔性因素;动态能力理论[3]认为,战略柔性是组织开发和培育在现在和将来具有普遍有效性的战略资源和动态能力的一种管理能力;组织学习流派[4]认为,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效率,组织学习实际上是增强战略柔性的过程。

国内学者简兆权等[5]探讨了战略柔性对战略管理的意义、核心能力对战略柔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柔性实现模型,使企业的战略管理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4类策略实现柔性化。张灿等[6]在资源观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竞争环境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学者对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对新竞争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作出了重新界定,指出战略柔性是企业应对不确定环境的关键所在。易磊等[7]通过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构建和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构建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战略柔性构建的内涵和方法。侯玉莲[8]提出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结构特征,构造适合本企业的战略柔性增强途径: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导向,以影响柔性因素的内部结构体系为基础,以结构调整的变革成本为依据,从降低变革成本的因素中归纳出有效的增强战略柔性的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的研究仍然局限于理论分析,较少将理论应用于企业的实践中。

国外学者对战略柔性做了大量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①从研究制造柔性出发,将企业的制造柔性视为企业的优势资源,强调战略柔性就是战略对制造柔性的引导功能[9]。②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指出战略的形成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即战略必须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战略计划的适时调整性及企业内部对这种调整的适应性,把战略柔性定义为企业通过主动的或反应性的方式对市场机遇或威胁做出迅速回应,以达到降低管理风险或不确定性的能力[10]。

EPPINK[11]尝试性地探讨了战略柔性计划问题,指出环境越不确定,组织就越需要柔性作为长远计划的补给,战略柔性就是一个组织面对未来战略变革而减少损失的典型特征。

CHAKRAVARTHY[12]认为,战略柔性是企业持续地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HARRIGAN[13]实证研究了在企业联盟和垂直整合企业的相对柔性来应对外部需求变化,EVANS[14]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中的战略柔性问题,定义战略柔性为帮助重新定位条件变化的能力,柔性是规划战略、结构和方案不可或缺的特性。SANCHEZ[15]首次明确采用战略柔性这一术语来阐述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怎样适应外部需求的变化的能力。AAKER等[16]则把资源竞争理论延伸到动态竞争背景下,提出了“动态能力”的观点,动态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1999年,在哈默等[17]以《战略柔性:变革中的管理》为题出版的论文集中,强调战略决策的动态性和途径依赖特征,并不是要求经理们或战略研究者放弃环境影响分析的研究,而是需要我们对过去已经做过的、现在所面临的和决定未来竞争地位的战略决策的复杂性和依存性进行更多的研究。要把重点放在管理思维、组织的学习能力、构造战略途径并提高创新能力的规程上,这些因素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长远的生存能力尤为重要。

SANCHEZ[18]认为,战略柔性包括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两部分。资源柔性的要素可以用资源潜在用途的3个维度来描述:①资源的有效使用范围;②资源移做他用所需的时间;③资源移做他用所需的成本和难度[13,14]。协调柔性是企业把柔性资源应用到各种替代性的战略用途过程中,体现出的协调能力,它通过重新确定资源配置方向、重新构造并配置资源用途等方式实现。协调柔性也包括3个重要维度:①确定资源使用的范围;②识别并建立能应用于战略转换的资源链;③通过组织系统和过程来配置资源,以达到将可获取的资源运用于目标用途的目的。协调柔性主要反映了企业定义、识别和配置现有资源的过程[18,19]。

根据动态能力理论,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多变环境的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20]。

动态能力学派把战略柔性划分为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是指企业在应对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采用探索性的方式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它本质上体现为企业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以及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时间和成本。能力柔性更能反映企业如何获取新资源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企业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中如何利用资源开展创新,并获取收益的能力[19]。

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柔性,而战略柔性的关键是与组织愿景、价值观和战略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群,即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应用能力,是一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创新为动力源的动态知识、技能和能力系统。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巩固和增强组织的战略柔性,不断创新、培育新的能力,完成竞争能力的主动性改变,保持企业的竞·389·争优势。战略柔性能够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也体现出能力柔性的重要性。资源的使用如何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更高的效率,需要企业对资源进行柔性化。

通过上述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战略柔性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过多地偏重于制造柔性,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验证,即战略柔性研究偏重理论上的,实证分析很少,特别缺乏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证实。本文研究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实证角度进行了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式验证了能力柔性和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1.2 研究假设

战略柔性实质上是企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经济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以不变应万变或快速地适应与有效地影响环境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离不开富有柔性的核心能力和有效资源利用的支撑。

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是在竞争中通过建立市场竞争优势、技术竞争优势和整合竞争优势来实现的。

(1)资源柔性和企业绩效关系 增强企业的资源柔性是以提高资源的适应范围来增加企业在环境变化时的选择权,支持企业以较小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转变经营策略。企业不同资源的适用范围与可调整性存在差异,如专用性资产的可调整性比较弱,不合理路径依赖较强,而具有多种用途的设备可调整性强,柔性较高;

具有技术、管理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适应的工作范围比一般员工要广泛,更具柔性。资源的适用性可以从3个方面来衡量:资源的有效使用范围、资源移作他用所需的时间和发生的费用。柔性制造系统、用途广泛的技术知识等柔性资源,不仅具有多种用途,而且可以快速、廉价地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其他用途。对于非制造系统企业也同样具有类似功能,资源范围有效性越大,转换过程时间越短,效率就越高;转换的成本越低,自然相应地增加了企业的效益。资源柔性可以包括人力资源柔性、信息技术资源柔性、物质资源柔性等方面。例如,人力资源柔性化[21],信息技术[22]促使组织更有效率。资源柔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组织的效率将有不同的作用,资源柔性化程度越高,企业的绩效越好,因此得到以下假设:假设1 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2)能力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 企业能力柔性是指企业在应对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采用探索性的方式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能力柔性是企业在动荡环境中适应环境变化、利用环境变化及主动制造变化从而把握先机的能力。

能力柔性本质上体现为企业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以及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时间和成本。能力柔性不仅强调企业在快速多变或不确定环境中,整合并配置现有资源以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更强调企业如何通过发现新资源或现有资源的新用途,降低创新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以及进入新的市场环境等手段,有效地识别并把握商机,进而成为行业领先者。能力柔性又可以分为核心能力柔性与一般能力柔性,由于核心能力柔性化克服了组织不合理的刚性和路径依赖,通常认为企业具备独特的、不可模仿的核心能力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深远影响。显然核心能力对于绩效提升具有显著意义[23],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 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假设,构建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研究过程

2.1问卷设计

从文献分析得知,目前对于战略柔性的研究,最有说服力的是把战略柔性划分为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所以本文对战略柔性的测量基于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2个方面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

对于资源柔性,按照学术界公认的描述其柔性高低的3个维度来测量:①资源的有效使用范围的大小;②资源移作他用所需要的时间;③资源移作他用所需要的成本。对于能力柔性的测量,主要体现在:①企业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②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时间和成本,同样可以从3个维度来反映,即企业在动荡环境中适应环境变化、利用环境变化及主动制造变化从而把握先机的能力大小(见表1)。

平衡计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对企业展开评价的有力工具。企业绩效通常包括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而平衡记分卡在评价企业时能兼顾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本文使用平衡记分卡工具测度企业绩效,从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来设计企业绩效的观测指标体系,使用时对每一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目标及衡量该目标的指标(见表2)。

本研究的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①对问卷的说明以及问卷作答的提示;②问卷主体,包括受访者对本企业战略柔性和整体绩效4部分的评价;③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所处行业和填表人信息等。问卷主体部分主要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由受访者对问卷中有关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的描述进行打分,共分5个等级,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或“很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很高”,分别赋值1、2、3、4和5。

2.2 问卷预测和数据收集

为了对以上假说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实证分析,在正式调查之前,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EMBA班的部分学员进行了预测试,因为EM-BA学员绝大多数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对他们进行问卷测试,比较有针对性。然后根据反馈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由于问卷主要涉及企业的战略柔性及企业绩效,所以被调查者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被调查者根自己的实际感知,以Likert 5级量表为基础,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随机选取36位EMBA学员进行试测,测试结果题目经过检测均符合信度、效度要求,对其中一些题目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了调整。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事先经过电话沟通,再采用修正的问卷邮寄来获得可靠的数据。本次调查共邮寄问卷280份,调查了哈尔滨、甘肃、天津、北京、沈阳等地的部分企业(见表3),涵盖了制造、电子、能源、医药等行业(见表4)。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230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问卷回收率为82.1%,有效回收率为62.5%。

2.3 研究方法

研究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SPSS 17.0和AMO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经验规则认为样本量必须是观测指标总数的10倍以上,统计分析结果才比较科学。本次研究的具体模型见图1,问卷中共涉及3个潜在变量、10个观测指标,有效样本量为175,满足结构方程要求。

首先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初步分析,从单变量分析到复杂的多变量分析;通过SPSS分析验证了数据的效度;结合SPSS和AMOS进行了信度检验;然后又借助于AMOS软件,利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模型中的每条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2.4 研究过程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可见,被调查的样本在测量指标的均值都介于3.0~4.1之间,从标准差来看,各变量的差异不大,表明被调查者对于问卷中所测试内容的态度趋于一致。样本数据的KMO测度为0.788;巴特利球体检验的χ2=404.497,df=91,Sig.=0.000;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见表6,均说明此次问卷调查的样本和题项是符合要求的。

表5 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指标均值标准差Z13.139 9 0.915 5资源柔性Z23.878 0 0.625 0Z33.684 5 0.812 6N13.559 5 0.813 0能力柔性N24.080 4 0.484 2N33.711 3 0.669 0J13.374 3 0.759 9企业绩效J23.693 5 0.661 0J33.305 4 0.762 2J43.416 7 0.858 2表6 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因子Cronbach’sα值题项数目量表Cronbach’sα值资源柔性0.785 3能力柔性0.993 3 0.921企业绩效0.743 4 通过SPSS软件分析检验了模型中3个变量的结构有效度和可信性,分析结果见表7。

变量的因子负荷均达到0.5以上,这些变量的效度检验是符合要求的[24]。同时还可看出,本研究所有指标的因子负荷量都大于0.5,所选取指标对每个变量的累积解释度都大于41.3%,这表明各个变量所选取的因子是有效的。

变量变量所含指标数因子最小负荷量累计解释度/%资源柔性3 0.557 43.6能力柔性3 0.563 41.3企业绩效4 0.711 55.6 根据Nunnally测量尺度可以按其相应的信度系数分为高一致性、中一致性和低一致性:接近0.90的信度系数可以视为一致性水平非常好;接近0.70的信度系数视为一致性较好;

接近0.30的信度系数视为一致性水平较低[25]。

一般情况,复合信度认为达到0.50即可表示测量工具在反映真分数时能够得到基本的稳定性[26],但是也有学者建议潜在变量的复合信度最好在0.60以上[27]。表8显示所有潜在变量的复合信度值明显大于0.70,表明了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满足模型的测量要求,因此可以使用以上变量做进一步的结构方程分析。

使用AMOS 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整体模型进行了分析检验,经过模型的比较优化,得出了模型的整体分析检验结果(见表9)。可以看出,所构建的模型与分析数据是高度拟合的,说明整体结构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因此使用该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分析

3.1 模型结果

说明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结构方程软件计算估计出理论模型中各个观察变量对潜在变量的因子负载、各个潜在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各误差项的方差、各干扰变量的方差以及外因潜在变量的方差(见图2)。

本文研究有2个外因潜在变量(即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和1个内因潜在结果变量(企业绩效)。根据前面的假设,反映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共有2条假设路径,每一条路径的评价都是在统计显著性基础上,用标准回归系数来估计因果关系的强度,标准回归系数范围为-1~+1。本研究收集的数据能够支持大多数的路径假设,但也有个别路径假设不成立。在表10中总结了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路径假设情况。

3.2 假设路径检验

本研究共构建了2个研究假设,路径验证的结果见表10。

图1和表10表明,各潜在变量之间的主要影响情况如下:(1)对于内因潜在结果变量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关系来说,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作用的路径系数为0.21(r=0.21),该条路径并不成立,因此得出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2)对于内因潜在结果变量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关系来说,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作用的路径系数为0.69(r=0.69),该条路径成立,因此得出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显著。

通过假设验证和各辅助变量R2值的分析,企业绩效的47.5%被战略柔性的影响作用所解释,又由于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所以以上被解释的企业绩效很大程度上源于能力柔性的影响。本研究表明确实存在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见表11)。

表11 复相关平方值

变量R2变量R2F40.475N30.078Z10.490J10.335Z20.018J20.327Z30.124J30.373N10.230J40.581N20.076结论与阐释

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差很大。实证结果表明,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大,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这是本研究的新结论,也是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4.1 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解释

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各个绩效指标上,但能力柔性的影响过程却是多层次的:能力柔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大体上是从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终端产品与细分市场层面、价值链配置层面、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层面。每个层面的能力柔性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越接近市场层面的灵活性越强,深层的能力柔性为表层的能力柔性提供支撑。各层面的能力柔性关系,通常表现如下[28]:①在产品市场层面上,企业在定价、促销、质量、服务、价值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活动,受到企业营销团队、研发团队等能力高低的影响,其能力柔性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②在价值链配置层面上,企业的价值链配置与重组、控制成本能力以及环境适宜的组织活动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价值链之间竞争和合作,能够保持增强企业能力柔性,并为产品市场层面能力柔性发展提供支持;③在战略资源与核心能力层面上,企业要在动态环境下积蓄与开发柔性能力,以便对产品市场层面和价值链层面的活动提供支撑,使得产品市场层面、价值链层面和战略核心层面柔性能力一体化,逐层深入,互相依赖,促进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的提升。

4.2 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解释

关于资源柔性和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分析的结论不同。一般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柔性生产系统就属于资源柔性,资源柔性越强,说明生产系统的柔性越强,企业越容易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及时地调整生产内容,所以肯定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学者们关于资源柔性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也曾得出一·393·论,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解释,资源柔性也会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组织刚性的研究认为,资源柔性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9]: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创新和能力加以结合,但企业原有能力通常无法满足创新的需要,尤其是突变创新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需要从外界获取和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而企业原有较高的资源柔性所形成的能力陷阱,不利于企业获取创新能力,会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②资源柔性往往会削弱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威胁,使决策者对外部的变化不敏感,使企业较少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者所采取的行动,会对企业获取创新的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③资源柔性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财富,如果企业轻易地调整其战略则会损害其现有资源的价值,从而危及企业长期形成的竞争优势,因此现有资源对企业发展变化是一种障碍,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4.3 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的解释

对本次实证研究结论,结合目前的中国企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①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资源柔性不高。高的资源柔性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范围比较广、资源转换成本低和资源转换时间较短,比如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资金优势、信息共享等。相对而言,低的资源柔性是指缺乏有效使用范围,资源转换成本高和资源转换时间较长,比如某些专用设备、厂房、生产流水线等。在中国企业资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低资源柔性经营,创造低成本优势。虽然会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拥有柔性比较高的资源,但在众多的调查企业中不具有代表性。②中国市场上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比较强,对必需品需求较大,而且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导致了单一的低成本经营的企业有比较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决定企业生存的不是资源柔性。③中国企业资源同质化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柔性的效能是相同的,唯一能凸显出企业绩效的推动因素只有能力柔性,因为在不同企业资源相同的前提下,只有靠企业经营者合理配置资源,以应对环境变化,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④中国企业没有很好地发挥资源柔性的作用。有些企业虽然资源柔性较高,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却总是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阻碍,以致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柔性的作用。这里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大多数中国企业引进ERP,但真正应用成功的企业却为数不多,以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些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已有资源的新用途,也不能及时识别环境变化而调整资源配置,使得资源柔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企业处于特殊时期,外界环境高度动荡,中国企业的经营也有其特殊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要想取得好的经营绩效,必须加强能力柔性的提升。理论上来说企业资源柔性的提高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但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看,资源柔性高未必会有好的效果,也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配置柔性较高的资源,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所处行业特征及所处行业地位量力而行,不可盲目配置高柔性的资源,否则会陷入高资源柔性的陷阱。

未得到验证的理论假设说明我国企业在资源柔性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测度及管理机制,这是我国企业今后应该有所突破的管理问题研究结果的其他方面则很好地验证了理论知识。总体来说,本研究为企业今后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①本研究采取了多行业的样本数据,属于普适性的研究,以方便抽样的方式为主,调查企业地域特征不明显,也没有进行行业选择,所得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②本研究对一些指标的测量可能存在偏差:一方面是由于变量指标的设计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调查问卷数量并不是足够大。③本研究仅仅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分析,对于全局的分析可能不足。④本研究仅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基于现实因素和资金问题,没有采用跟踪研究方式,所得结论可能会有些出入。

鉴于上述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①深入研究各观测变量之间的影响作用,如高战略柔性的资源各个指标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这种具体而明确的影响机制更加有利于指导实践中企业该如何经营管理,也完善了现有模型。②在拓展不同行业的相关研究、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不同行业提升企业绩效的实践提供指导。③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尽可能地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为准确。④采用多水平层次分析模型,对整个国家的不同产业,乃至国外不同产业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将更具有普适性。⑤如果资力足够,纵向跟踪研究具有特别典型意义的行业或产业将更能说明问题。

第二篇: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机械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年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312亿美元。同时,该行业也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领域,不仅本身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还有着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带动效应。

然而,目前的机械行业面临种种困难。首先,中国机械行业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强”。产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品结构水平偏低,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导致我国机械行业一方面拥有世界第一的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则面临国内中高端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仍然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次,机械行业陷入国际市场“前阻后追”的困局。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正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此为追兵;国际市场竞争也正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技术质量要求提高,这使得我国机械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扩大出口难度增大,前路受阻。最后,机械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机械产品需求总量增长趋缓,但对装备产品的水平及质量要求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求紧迫;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在艰难时刻,管理团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战略的制定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而管理团队是否能制定正确的战略、采取适当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团队特征。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毕业论文题目定为《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国内外学者对TMT的定义众说纷纭。Li等(1999)将高管团队解释为公司高层经理的相关小群体,包括CEO、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的高级经理。Carpenter等(2004)认为团队应当是由处于企业高层并对企业发展全权负责的管理者组成,他们对企业战略起到关键性的领导和决策作用。结合中国企业战略决策的实际情况,贺远琼和陈昀(2009)认为TMT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各职能部门总监、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党委书记等。马红和阮萍萍(2010)认为TMT一般包括董事会主席、副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资深副总裁和执行副总裁等。

其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是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的高阶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在此基础上,学者认为管理层主要特征有教育背景、任职年限、平均年龄和性别。对于异质性,国外已有的关于高层管理团队性的研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但多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组成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我国学者魏立群等(2002)与之后的国内学者都得出不同于西方研究的结论:管理层平均年龄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人口特征多样性与企业绩效间为负相关。对于教育背景,Cohen和Levinthal(1990)、McNamara(2002)、古家军和胡蓓(2008)、邱茜和徐向艺(201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TMT成员的教育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于任职年限,Ensley(2002)发现凝聚力强的团有稳固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和工作配合;陈昀等(2011)认为任期长和任期相似性高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对于平均年龄,Wiersema和Bantel(1992)提出管理人员的年龄会影响其进行创新、改变现状、调整战略的意愿。林新奇和蒋瑞(2011)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高层管理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验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性别,Ad1er(2001)、美国非盈利组织 Cataly St(2004)、任颞和王峥(2010)均发现女性在高管团队中的参与能提升企业绩效。

最后,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环境的不同导致管理层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因此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出现了一定分歧,尤其是在异质性上。同时从内容上来看,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大多数研究在TMT划分 3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标准上采用“便利取样”原则,没有采取一致的标准。第二,高阶理论没有考虑地域、企业规模等特征变量的影响,这使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出现分歧。第三,目前用于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企业绩效。而从方法上来看,国外学者为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在这些理论基础上,针对中国特有国情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范围上来看,有学者对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中小型企业、以房地产等少量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但是鲜有学者基于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人口统计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所以,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环境中的企业进行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实证分析,取得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是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为填补研究空白,也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是特别有必要的。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篇论文将由为标题、摘要与关键字、目录、理论阐述、文献回顾、样本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致谢、参考文献这十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问题的由来,提出问题,即阐明本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理论阐述部分是引入“财务绩效”、“管理层”、“管理层特征”等概念,并阐述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

第三,文献回顾部分是展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管理层不同特征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争论与问题。

第四,样本、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的内容提出研究的假设;说明样本、数据来源;选取适当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及控制变量。

第五,实证分析的内容是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均值、标准差等;对因变量和自变量使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初步讨论两者相关性;对控制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量与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讨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再加入自变量,进行第二次多远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讨论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最终,讨论分析实证结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第六,结论与建议部分的内容包括得出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能否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结论,并且对机械行业提出建议。

(一)论文基本框架

标题

摘要与关键字 引言

一、理论阐述

二、文献回归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样本、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研究假设

(二)样本、数据来源

(三)变量选取 1.因变量 2.自变量 3.控制变量

四、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person相关系数分析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致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选取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数据,界定管理层范围,对管理层各种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即实证分析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及相关关系是否显著,提出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能否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并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建议。

研究的主要难点首先在于设置适当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为保证研究能取得误差较小的结果,需要在管理层特征中选取合适因素作为自变量,在众多企业财务指标中选取具有说明性的指标作为因变量,以及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中选取显著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作为实证分析中的控制变量。此外,研究难点还在于数据的收集。对企业管理层特征描述性统计时,需要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如任职年限、教育背景、年龄等,但是这些信息在财务报表等资料中未必完全披露,增加了研究难度。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者们在研究管理层特征与绩效关系时,结果往往不理想。他们归因于没有精确地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高阶理论没有考虑不同环境对管理层的沟通方式等的影响。因此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变量来减小结论误差,并且选择更为合适的自变量、因变量。这也是本次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大多数研究在界定管理层时采用“便利取样”原则,没有采取一致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因此,确定合理的管理层范围是是本次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四、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和实证分析法。

文献法是指通过借阅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报纸、杂志、期刊等,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确定论文主题。并通过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而实证分析法是先根据前人研究提出假设;再选取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然后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最后依据统计结果验证假设,并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措施

首先,本次研究主要利用学校图书管资源登陆万方数据库,及宁波市免费提供的数字图书馆—维普期刊站点,来搜索关于管理层特征与企业绩效的文献。

其次,本次研究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交易所网站中搜集机械行业2011年财务数据,从学校提供的国泰安数据库中搜索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在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后,最终确定样本数据。

再次,在实证分析中,本次研究先提出假设,再以管理层部分特征为自变量,以合适企业财务指标为因变量,以影响绩效的企业内外因素为控制变量。之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因变量和自变量使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对控制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再加入自变量进行第二次多远线性回归分析,之后讨论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最后,依据上述思路,确立论文框架,撰写并完成初稿。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论文是一篇实证分析为重点的论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假设,结合实证分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析检验假设的真实性,得出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对企业财务绩效能否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并撰写成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聘用选拔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资料。

六、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一)启动与选题(2011年10月28日——2011年11月30日)结合专业特点,综合专业知识,翻阅大量与本专业范围相关的报刊书籍,找出新颖的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

根据研究对象,检索相关文献,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为日后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的撰写打下基础。

与导师充分沟通,获取相关的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路,获得导师的修改与指正,完善自己的思想构架。

(二)整理文献及开题报告撰写(2011年11月30日——2012年2月18日)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完成文献检索与阅读、文献翻译。根据论文主题,结合我国市场的特殊背景,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可行性研究、研究内容等方面撰写开题报告。

(三)开题报告答辩阶段(2012年2月18日——2012年3月4日)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提交开题报告合订本。

(四)论文撰写阶段(2012年3月4日——2012年5月1日)

提出研究假设,分析相关的数据。之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炼自己的观点,完成论文初稿。

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与完善论文内容,并确保论文在格式等方面都符合要求。

(五)论文答辩阶段(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0日)打印、装订论文,准备论文答辩的发言稿。按规定标准提交论文,等待答辩资格审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第三篇: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

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

2009-11-0

2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的生产生活均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复杂系统,对传统的政府运 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电子政务发展这样一个契机,建设高效、廉洁、开放、透明的政府,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使我国政府成为一个高 效、廉洁、开放的政府,这是一个复杂问题。虽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我国政府绩效有了提高。

一、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工作完成或政府工作的成绩、成效、功绩、政绩。“政府绩效”是建立与政府效率上的,而政府效率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 政效率,二是财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行政行动的有效性,通过目标的达成与时间、人力的投入来表达。它具有注重过程和目标达成,不计成本等资源投入的特点。财政效率是通过公共效果与公共资源投入相比而确定或评价的政府活动的有效性。在建设高效行政管理体制,强调政府效率时,显然我们会要选择财政效率这一标 准。行政在追求行政效率时,会造成财政资金的高浪费,行政机构决策脱离群众,强迫命令等问题。这样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公共利益并没有增长。财政效率公共 偏好原则使行政官员在工作时将真正能为民办实事,对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有着重要作用。

政府绩效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理论是“为顾客服务”理论。它使得政府绩效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将“人民”这个广义的概念转变为“顾客”这个狭义的概念,使采用政府绩效的操作性更强。有利于改变政府的官僚主义形象,建立务实、有效的政府。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绩效的保障,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政府部门的必然选择。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网络,面向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及社会的信息处理和服务系统。它能把政府的服务都融入到这个网络中,实现一种整合无缝的集成的“一站式”服务。

我国在1999年1月由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 上网。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等电子政务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我国政府借此契机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 体制。

在电子政务系统的“三网一库”(政务外网,政务内网,部门内网以及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数据库)建设中,电子政务外网是电子政务 建设的核心内容。它是政府机关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信息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 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及《关于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的定义,政务外网作为政府部门专网,主要支持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与政府部门内部专网相比,政务外网 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因其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其建设也受到颇多的关

(二)电子政务的优点

1、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获得发展优势就要求政府高效行

政。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政务”,而非“电子”。电子政务就是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 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公众和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决策,有助于减少“跑冒滴 漏”等现象,还可以改变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

2、加强了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 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公众能及时的了解政府的法规、政策,不再是以往那种层次关卡的书面了解方式。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 高政府对社会信息及时了解,加强了服务应急能力;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也能让政府官员看到,广开了言路。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 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是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快速。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 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结合政府的关键业务需求与业务应用来寻找突破口,以关键业务应用流程的网络化来带动整个政 府职能的转变。

4、提升政府竞争能力。电子政务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电子政务基于网络运行,面向社会的对外公共服务和对内跨部门协作的行政审批事务处理,实现对行政活动的有效执行、监督和管理。它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 享、互联审批、协同办公;动态监督监察业务办理的进度、结果等情况,实现办理业务的监督监察;同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状况,政务流程,提供政府运作效率。

三、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绩效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作用和发展,电子政务对政府绩效的影响在各方面显示出来:

1、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电子政务最直接的结果是简化了办公室的工作,将大量人员从大量文字、文件的手工处理状态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办公成本,缩短了时 间,提高了效率,并大大减少差错率,明显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由于工作人员从大量的数据处理、文字处理任务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政策制定 和决策制定的主要阶段,有利于加快政策制定和决策速度,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和决策质量。

电子政务中的绩效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四 个子平台即数据采集及输入子平台——数据与得分统计子平台——绩效配置管理子平台——汇报演示子平台,不仅能全面反映各级各项指标的进展情况,反映各项工 作的运行轨迹,对各项工作作出实时评价, 使单位的工作在日常动态监控中能引起领导的及时关注与重视,以查找工作中的漏洞,而且自动生成综合分析报告,直观地反映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之能在后工 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使目标更为科学、计划更为周详、措施更为得当。

电子政务带来的开放性大大加强了政府行政的透明度和民主程度,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提供了可以利用的载体,这些不但为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所需信息、技术、人员上的支持,还为整个绩效评估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绩效评估的效率得到大大得改善。

2、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电子政务建设对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有新的标准和岗位设置,明显改变了用人需求,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群体素质和群体绩效,有效 地控制和减少公共部门的用人规模。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尽管政府部门已经接入了内部的网络,但许多人却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到来,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它的功能。所以推行任何改革,提高公务员素质,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 想上接受电子政务,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

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 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电子政务将把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提升到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新层次。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国务 院近

1.7万名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占65%。但地方政府500万公务员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的仅有10%,约有20%的公务员不会操作 计算机。而现在的公务员选拔中则出现数千大学生抢一个职位的现象,公务员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

3、政府运行机制的影响。通过电子政务,政府 部门在内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外部也改变了对用户的工作关系。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中,用户要在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进出出,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办理 审批手续;而现在,由于政府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全天候、无缝隙的电子政务项目中,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查询政策、工作信息,办理各 种手续,如图一所示。在电子政务的推动下,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官僚制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模式,政府的职能和服务意识都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打破传统政府组织结构模式的封闭,提供机会让公众参与。

4、对沟通过程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建立一个迅速高效、方便、可靠、容量大功能强、24小时全天候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 手段。长期以来,与文件打交道是我国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出现,明显地扩大了政府内部的沟通渠道和沟通范围,一方面使上下 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沟通,沟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使以领导者为中心的沟通变成了多中心的、全通道的互联式沟通。沟通方式多样化。其中 我们要看到年轻一代公务员所起到的作用,他们是最能重视和接受电子政务,有效的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建设。

5、对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影响。政府工作 的效果如何,满意度如何,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是有着最优发言权的。加强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建 立公开听证、民意调查、群众评议等形式,搭建公民参与平台是我们在政府事物中要注意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政治生活的集权性和非自主性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依 赖心理和冷漠心理。一方面,政治生活似乎淹没了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人民似乎又远离了政治,成为政治边缘人。“电子政府”的建设以公众服务为 中心,让公众享受到最方便、最体贴的服务,这也是我国实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最终目的,使广大公众可以在任何时候、以自己最满意的方式获取所需的政府服 务。

根据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我国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高度正式化、自上而下、严格层级节制的金字塔型组织模式将公众排斥在政府组 织之外,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公众的政治参与,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不愿也很难通过烦琐的层级来参与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府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政府网 站以亲民、便民的形象出现,特别是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的加强,使得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积极性大大提 高。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咨询与合作的双向渠道得以贯通,从而进一步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

6、公众对行政监督的影响。公正有效的监督办法,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尤显重要,在电子政务中一站式服务的出现使的在监督制度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如图二。

而且在监督中难免出现人为操作和人情因素,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则弥补了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政务网络平台,将绩效管理过程变成全透明式的、动态的、可及时全面掌握的具体内容展现出来,实现日常管理的全程动态监控,实现由人的管理转向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管 理,进而构建电子绩效管理系统。

并且电子政务推动了政府廉政建设,要求政务公开、透明,保证了政府事务的处理过程、处理时间、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对公众公开,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加强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从而有利于树立廉洁公正的政府形象。

五、结束语

总之,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电子政务建设 促进政府职能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工作从“低效运作”向“高效运作”提升,决策从“经验化”向“民主科学化”发展。同时,电子政务建设在推 进政府廉政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预防腐败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监督腐败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作者:湖南农业大学 周慧)

声明:本文为“2009年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研讨会”参会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第四篇: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基于1990―2013年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环境污染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生产量是正向关系。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最大,固体废物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在短期,FDI的变化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变化影响最大,废气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是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结果可以通过FDI的行业分布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如何有效利用FDI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工业“三废”;环境污染;Granger因果关系;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72-05

引言

浙江省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浙江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163.674亿美元,约为1990年的实际利用FDI额(0.4844亿美元)的292倍。① 然而伴随着实际利用FDI的快速增长,浙江省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与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或生产量均为上升态势,与此同时,浙江省的酸雨、雾霾和水质下降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根据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环境良好著称的浙江杭州2013年、2014年雾霾天数分别为239天和154天,②其他市也是雾霾天气频频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关注。

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关系的理论方面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少的研究结论。目前普遍认为可分为两类:(1)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的,这一假说最早由Walter和Ugelow提出[1]。而后,Baumol和Oates[2]做了进一步的理论论述,这一假说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的,他们发现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对外资企业采用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更低的环境标准,但这种行为会使发展中国家变成世界污染的集中地。此后很多研究者也对这一假说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实证检验,认为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环境标准会吸引环境标准较高的发达国家对其进行直接投资,这种行为使其成为污染者的避难所(Jensen,1996[3];Sijeong Lim,Victor Menaldo,Aseem Prakash,2012[4]);(2)支持“污染光环假说”的,即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污染减少是正向作用,原因是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跨国公司会在东道国采用统一的环境标准及技术从而产生光环效应带动该国或者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Birdsall and Wheeler,1993[5];Lopez,1999[6])。

对于提到的这几种假说,不同研究者选取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所以虽然学者们找到了支持各自观点的不同依据,但这些年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的环境污染关系问题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完全一致的说法。邓柏盛、宋德勇[7](2005)基于我国1995―2005年数据得出结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蒋伟、刘牧鑫[8](2011)根据2007年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分析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并不一定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他认为影响城市环境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城市所处的环境,城市之间环境污染问题互为影响。黄梅(2015)[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表现出初期环境恶化、中期随着环保技术进步而得到改善和最终环境承受力达到顶点后会继续恶化这一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聂飞、刘海云(2015)[10] 研究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也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虽然研究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具备“污染光环假说”的特征,但是过低的环境标准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多城市选择进入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这种状况在中西部更为明显。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浙江省这一东部发达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得到基于浙江省实际情况的结论,从而为政府制定更为有效的制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选取

本文以浙江省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或生产量表示该省环境污染的情况,以浙江省实际利用FDI表示该省外商直接投资。浙江省实际利用FDI与环境污染的数据来源于1995―2014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样本时间为1990―2013年。①变量fdi、water、gas、waste分别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由于FDI和工业“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的单位不同,并且两者之间的绝对值比较大,考虑到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对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并不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关系,因此对这些变量取对数。本文数据处理软件为Eviews 6.0和spss20.0(相关系数检验部分使用spss20.0完成)。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判断FDI、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就要分别对这些变量取对数后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FDI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为中度或高度正线性相关关系,且通过了检验。且由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的三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有的达到了0.9以上。这表明工业“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将这三个变量与FDI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见图1)。

(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由于非平稳时间序列①带来的伪回归问题,本文对各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方法是采用ADF检验(AugmentDickey-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四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取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变成平稳的,所以它们都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I(1),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

不同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并且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对FDI与“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因此需要对“三废”排放量或产生量分别与FDI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在表3中,UT、UC、UD分别代表LNFDI与LNWATER、LNFDI与LNGAS、LNFDI与LNWASTE的残差。在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废水(WATER)、废气(GAS)、固体废物(WAST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

由上述分析知非平稳变量lnFDI与lnWATER、lnGAS、lnWASTE存在协整关系,其均衡误差是平稳的。根据Granger定理,如果若干个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必有误差修正模型。lnFDI与lnWATER、lnGAS、lnWASTE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1.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Dl[n][(]watert=0.013574DlnFDIt-0.248790ECMt-1

其中:ECMt=lnwatert-10.25410-0.130411lnFDIt

模型中,lnwatert与lnFDIt的长期关系是:lnwatert=10.25410+

0.130411lnFDIt,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0.130411%。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DlnFDIt)以0.013574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Dlnwatert),非均衡误差则以0.248790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

2.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Dl[n][(]gast=0.072194DlnFDIt-0.131565ECMt-1

其中:ECMt=lngast-3.520533-0.441591lnFDIt

模型中,lngast与lnFDIt的长期关系是:lngast=3.520533+

0.441591lnFDIt,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0.441591%。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DlnFDIt)以0.072194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化(Dlngast),非均衡误差则以0.131565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化。

3.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Dl[n][(]wastet=0.107635DlnFDIt-0.139140ECMt-1

其中:ECMt=lnwastet-3.153612-0.353439lnFDIt

模型中,lnwastet与lnFDIt的长期关系是:lnwastet=3.153612+

0.353439lnFDIt,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增加0.353439%。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DlnFDIt)以0.107635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的变化(Dlnwastet),非均衡误差则以0.139140的比例影响着工业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的变化。

以上误差修正模型使用的都是一阶差分后的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因此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且可以看出,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最大,固体废物次之,对工业废水影响最小。

(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与FD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而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表4的结论为:

1.对于假设:FDI不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F统计量的P值大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接受该假设。从而可以得出,FDI不是工业废气废水的Granger原因。同理得出,工业废水排放量是FDI的Granger原因。

2.对于假设:FDI不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拒绝原假设,从而可以得出,FDI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同理得出,工业气体排放量是FDI的Granger原因。因此,可以认为FDI的增长导致了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而工业废气排放量也影响着FDI的引入。

3.对于假设:FDI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ranger原因,F统计量的P值大于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接受该假设,从而可以得出,FDI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ranger原因;同理得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FDI的Granger原因。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要分析上述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需要借助于浙江省FDI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FDI的行业分布的格局变化不大,并且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含日用金属制品业)。

1.FDI对“三废”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在长期中,FDI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弹性系数0.441591)最大,固体废物(弹性系数0.353439)次之,对工业废水(弹性系数0.130411)影响最小;在短期,FDI的变化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变化影响(弹性系数0.107635)最大,废气(弹性系数0.072194)次之,对工业废水(弹性系数0.013574)影响最小。

2.FDI的增长不是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相对而言,纺织业的FDI占制造业的FDI比例较低,而且呈下降态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含日用金属制品业)的FDI占制造业的FDI比例较高,而且呈上升态势。因而,即使纺织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多工业废水,但由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含日用金属制品业)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工业废水,所以,FDI的增长并不能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已有证据表明,浙江省本地的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企业是工业废水的排放源。

3.FDI的增长是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纺织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较大量工业废气,家具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喷漆废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均为高耗能行业,为满足这两个行业的需要,浙江省建立了多个以煤炭或柴油(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的电厂,这些电厂在生产过程均会排放工业废气。所以,浙江省FDI的增长导致了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

4.FDI的增长不是导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产生一定量工业固体废物,但这两个高耗能行业服务的本地企业电厂产生的固体废物更多。同样浙江省本地的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是是更大的固体废物排放源,而且由于近些年浙江省对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量及技术不断增加,所以在数据上显示浙江省FDI的增长不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格兰杰原因。

(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本文选取的1990―2013年数据来看,在利用FDI过程中,污染确实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对于政府部门,为切实减少浙江省由FDI引入带来环境污染,有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新增FDI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审批,在FDI引入之初切断源头。

2.制定措施激励FDI企业使用环境污染减少的相关技术。

3.引导FDI进入资源节约型的企业,限制进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参考文献:

[1] Walter I.and J.Ugelow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1979,(8).[2] Baumol W.J.and W.E.Oates.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 V.Jensen.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industrial flight hypothesis:some perspectives on theory and empirics,Working Paper,Centre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Oslo,1996,(5).[4] Sijeong Lim,Victor Menaldo,Aseem Prakash.Foreign Aid,Economic Globalization,and Pollution[J].Policy Sciences,Forthcoming,2012,(12).[5] Birdsall N.and D.wheeler.Trade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Latin American:where are the pollution Have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3,(1):137-149.[6] Lopez R.The environment as aFactor of production: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163-184.[7] 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J].国际贸易问题,2008,(4).[8] 蒋伟,刘牧鑫.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4).[9] 黄梅.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1).[10] 聂飞,刘海云.FDI、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责任编辑 王玉妹]

4.促进已有的污染严重的FDI企业转型,加快该类技术革新,并对减少污染的技术革新给予激励。

第五篇: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影响的研究

序号:054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影响的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二0一四年十月十八号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影响的研究

本文作者

【摘要】企业的文化和战略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常常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任何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本土文化,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文化。本文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管理

引言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可以将其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将企业的发展愿景以文化的形式渗透给员工,从而使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得到可靠的保障。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理想、信念等精神文化,但是这些精神文化来自何处?来自长期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企业家所倡导的文化不一定是企业真正的文化,只有在长期的经营中在员工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才是企业真正的文化。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即便是文化,它也必须要能够和企业的各种战略互为作用,运用到管理行为中,才能产生实际价值。

一、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首先应落实企业的发展进度谋划,同时依靠企业内部的管理来实现进度谋划,在实现谋划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的动态进行管理和控制,搞清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就像人的行动必须依靠精神的支持一样,人的行为是受到意识支配的,同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文化和战略管理之间有着不可 ①本文作者: 剥离的联系,企业文化可以促进战略管理的发展,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战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企业资源应得到合理运用,而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全面发展的新策略,并通过组织、领导等职能,保证这一系列的策略得到落实和有效的实施,通常是由企业的高级领导负责,以及各级领导人共同参与。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科学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提高,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结合在一起,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完全展现出来,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动力,是企业实现未来目标发展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战略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和迅速,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应给企业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文化与战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命力的基本点,是企业理念客观存在的必然。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线,企业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的战略规划受企业思想的制约,以企业使命为基础性依据。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心往前走,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

(一)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正面作用

1、有效约束员工个人利益思想,注重完成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相信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为企业做贡献,为集体的利益考虑。当员工完全认同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理念时,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对集体认同的价值感,会给员工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以增强员工的信心,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积极为企业服务。文化也会使员工产生一种社区意识,并与企业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使成员的步伐一致。

2、提高系统稳定性

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明确的指导,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文化能帮助规范员工的行为态度,教育员工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行为,让员工从心底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而规范则具有引导员工表现出企业所期望行为的控制机制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拥有统一的制度行为可以减少在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人员摩擦和沟通成本,从财力、人力、物力上节省企业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有促进作用,加快了实现企业战略管理。

3、企业文化特质能够提升企业的效能、获利能力和生产力

企业的生产力提高,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企业文化能够使成员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战略,给员工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发展中,员工可以根据自己对企业真实情况了解,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应对突发性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正是因为企业文化这种实际的教育机制,将员工的主动管理意识激发出来,实现自我管理和约束,改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实现主动管理机制。

(二)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阻碍作用

1、各级文化之间的冲突,总体战略在下级部门难以实施

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盾,由于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会降低整个部门的整合程度和阻碍企业战略的实施。例如,在企业内部,为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运行的效率,设立了各自分管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企业经营、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各部门也有自己的言论、规范,社会观念和组织观念等,也就是说,由于企业实施的这种分工,将导致组织文化的分裂和次级文化的形成。企业的战略管理,就是为了将企业内部的各种文化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发展理念,还需要协调各部门出现的分级情况,但这需要企业支付相当的成本,还要对具有冲突倾向的部门做思想调整,总体来说,所支付的成本是巨大的。

2、阻碍员工实现自我发展,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反馈

一些企业的文化太过强势,员工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创新能力都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难以得到发展。企业雇佣的是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企业则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刺激组织,实现企业多方面发展。但员工承受强势的组织文化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这种文化,员工在行为上趋于一致,自身特点也不会体现出来。这种文化导致企业形成单一的环境体系,缺乏有建设性的声音和意见,员工也不会花更多时间来更新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毫无创新力可言,此时,企业的战略管理就变得流于形式,没有信息反馈和思考。

三、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企业的文化相互协调

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最主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企业的战略调整必将引起企业文化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是基于企业文化基础上的变革。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公司的各职能领域。如果企业的战略可以利用本企业在文化的优势,那么管理者往往可以迅速和容易地实施战略。若企业的文化不能提供支持,战略的转变则可能无效而达不到目的。

企业战略只有与企业文化相互协调才能促使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所以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要充分考虑其现有的文化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使此二者相互包容、相互协调,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的长期规划,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尚未进行战略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规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方向,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参考文献

[1]韩能跃.略论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1,02:92-93.[2]郭强.试论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J].魅力中国,2008,19:166-167.[3]赵丽娟.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4]陈洪玮.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绩效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5]弗雷德·R戴维著.徐飞译.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第十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下载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企业文化通过影响企业氛围提高员工产出,统一的价值观降低企业内耗、共同的行为方式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大力培育员工的使命感......

    企业策划对绩效影响是否显著

    企业策划对绩效管理影响是否显著 企业策划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企业不赢利就是犯罪。任何一个企业,从其建立起,其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谋取最大的......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国企绩效的影响探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国企绩效的影响探究一、对国企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影响要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实......

    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精选)

    摘 要 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并最终影响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利用1998~2007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计量回归模型,研究......

    浅谈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范文

    浅谈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全员参与的目标管理。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防止人才流失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战略绩效管理承担责任

    对战略绩效管理承担责任 成功的咨询经验表明:无论是设计战略绩效体系,还是实施战略绩效体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员工自己,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说:......

    政治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

    政治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是复杂且剧烈变化的。如何有效地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到......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对其创新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对其创新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摘要: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许多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员工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而随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