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样例5]

时间:2019-05-15 13: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齐欲伐魏》阅读答案附翻译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第二篇:魏齐富的检讨书

尊敬的X书记: 这里,我只向您作出检讨。因为您就是党的化身,亦是党。乡干部都尊称您为“掌柜子”,而我却习惯于称您“一把手”。初到乡上工作,不知您的权威就是党的权威,故一再冒犯您慈善领导的心情。您让我离职待岗学习提高,扣掉我养家糊口的工资中的600元,只发给我生活费200元。三生有幸,能遇到您这样体恤下情的领导,而没有将我的工资全部扣除。但是,我总感觉您一口定夺的处理决定,在大会上宣布之前和之后,却没有给我任何书面通知。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深刻反省,我已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锻炼和提高自己,将书本上的自己彻底消灭,而替之以与现实接轨的自己。现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诚恳态度,向您及您所有的党委作出检讨。一是工作经验欠缺,理想主义浓厚。由于我刚参加工作,就被借调到县法院办公室做秘书,从事的是机关工作,在没有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的情况下,突然回到乡上,一时不能适应这种机动性特别强的工作状态。并且乡上的工作性质与我理想状态中的工作性质相差甚远,我是法学本科毕业,且自认为还没有彻底泯灭我的良心与依法办事的理念,明显的是,在我眼里,乡上的每一件工作都是违反法律或欠缺法律依据的。为此,遂产生一种消极、不求上进的心理,这种心理在理想主义的唆使下,越发不能接受这种让我灵魂不得安宁的工作现状。今天,我痛定思痛,按照纪委书记和人大主席的谈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化整为零,消声隐退,并且要对残存在我思想深处的理想主义分子彻底肃清,不让其有抬头蔓延之空间,让自己整整齐齐地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对农村工作“有用”的人,而非“无用”的人;其次,要积累对工作有益和有良的经验,并将这种有益和有良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纪律性不强,自由主义泛滥。从法院回到乡上的一段时间,由于各种不适应,加之自由主义在心中作祟,有事不给领导打招呼,回家不请假,造成旷工四天之久,这是对工作的不认真,对事业的不负责,是纪律性不强、自由主义抬头的表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乡上的行事规则办事,法律可以不要,认真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做到早请示、晚汇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毫不留情地铲除掉隐藏于我身各个角落的自由主义成分。自始自终相信“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这一古训。通过这次事件的发生,给我教训最大也是震憾我灵魂最深的经验只有一句话: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循规蹈矩。也只有循规蹈矩,方可成圆。通过此次教训,我将当作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加以吸取,并深刻铭记于心,时常警醒自己。此致 敬礼 检讨人:魏齐富 有人给我说,现在是人治社会,法律只是一个美妙的诺言,至于兑现,那时遥遥无期的事。可我每天均能从党报党刊上看到“依法治国、治省、治县、治乡、治村、治人”的兴奋字眼。我难道成了《皇帝新装》里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第三篇:楚庄王伐陈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同学们多做一些阅读练习,可轻松应对考试,下面是关于楚庄王伐陈阅读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阅读题

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②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陈:国名。②宁国:楚国大臣。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楚庄王欲伐陈 ②民怨上矣

2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译文:

24.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2分)

答:

参考答案:

22。(2分)①伐:攻打,进攻。②上:国君,君主。

23。(2分)译文: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24。(2分)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楚庄王欲伐陈翻译:

楚(荆)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那么老百姓力量疲惫了!派军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第四篇:《蒙骜帅师伐魏》的阅读附答案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①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注」①“王”为秦庄襄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魏急而公子不恤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项羽本纪》)

B.使者致信陵君之命

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

C.使使者谢安陵君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

D.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死,终不敢行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

B.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C.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书》)

D.困于思虑,失言于君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毅然回国,表现了信陵君的深明大义。

B.信陵君久攻管城不下,派人给安陵君施加压力,态度强硬,但安陵君以国家大义、父子之伦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表明了坚持的态度。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担心得罪信陵君而招来祸患,因此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品德。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致使秦人施计成功,信陵君被魏王猜忌,于是称病不理政务,日夜沉迷于酒色,几年之后去世。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3分)

(2)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3分)

(3)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3分)

参考答案

13.A A项“伐”都是“讨伐、攻打”的意思,B项“致”的意思分别是“传达”、“招致”,C项“谢”的意思分别是“道歉”、“辞别”,D项“间”的意思分别是“离间”、“从小路”

14.A A项是“虽”都是连词,解释为“即使”,B项“徒”都是副词,分别解释为“仅仅、只”、“白白地”,C项“其”分别是连词“如果”和代词“他”,D项“于”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被”、“在”

15.C.缩高是为避免信陵君攻打安陵国而自杀的,在客观上体现了缩高的品德高尚;但不能说缩高自杀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品德。

16.(1)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臣”1分)就放弃(“下”1分)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倍”1分)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

(2)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绑起来(1分)送(1分)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1分)安陵城下。

(3)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1分),也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1分),那么我又怎么能让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1分)!

参考译文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无法强迫百姓听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接受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授给了我,国法上篇说:”子弑父亲,臣弑君王,常法不赦。‘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横,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让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第五篇:论五国联军合纵伐齐

苏秦语:

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及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踘者;临淄之途,车声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是齐之强,天下不能当。

<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时期的齐国,东临大海,西近中原,沃野千里、物产丰饶、国殷民富。齐国地近东海,故煮盐业与海洋捕捞业异常发达。盐铁与海产在当时是高暴利附加值极高的商品,齐国收二业为国用,盐铁渔业专卖,辟为贸易,税收颇丰。齐国手工业先进,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国都临淄与大城市即墨皆人口众多、异常繁荣,富甲天下,晏子称为“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也。齐国自周初立国,历经七百余年,历代人文荟萃,齐统治者大建学宫,慷慨养士,广招天下学者,讲学授道,从而使学术繁荣、百家争鸣。齐国积六百年之国力,基础异常雄厚,至齐威王时更是处心积虑,励精图治,在加上有田忌、孙膑、邹忌等良相名将的辅佐,内修明政理,外与列强争衡,故在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中一举击败中原霸主魏国,使三晋朝齐,秦楚两强也争相与齐结盟。

齐国依托自身实力,国強民富,迅速崛起成为东方头号强国。在战国中期,强秦与强齐并立于东西,天下诸侯尊为东帝与西帝,两国相互视对方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从齐威王至齐宣王时,齐国被公推为五国合纵盟主,联合伐秦,将强秦压制与函谷关以西,不敢东向。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遣大军攻入燕国,杀燕王哙与子之,燕国迫于齐国兵威,举国臣服。楚怀王排斥亲齐派大臣屈原,不听屈原联齐主张,急功近利,轻信张仪,自毁齐楚联盟,致使强秦攻其西,强齐破于东,楚国无力应付,自此衰落。齐楚联盟解体后,齐国转而支持北方的赵国兼并中山,赵国灭中山之志久已,齐国助赵,可谓是顺水人情。赵兼并中山之后,其强以略于秦齐两国相当。齐国联赵是为了更好的遏制秦国东出。至齐缗王时期,齐国吞并了以商为本,富庶繁榮的宋国,并逼楚国割淮北之地,国力大增,赵、魏、韩、燕四国望风朝于齐,齐国极盛一时。但就在齐国国力到达于顶峰之时,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难,犹如暴风骤雨一般,将这个有着七百余年历史的东方大国带入了万丈深渊。

燕昭王深恨齐国当初的灭国之仇,但迫于齐国的强大,一方面卑躬屈膝臣服于齐国;一方面筑黄金台拜乐毅为将,整军经武。燕国趁齐国灭宋之后,志骄意满,不可一世之际,暗中遣亚卿乐毅为使,联络赵、魏、韩、秦四国,历数齐缗王贪暴不义,推秦昭襄王为盟主,相约合纵伐齐。秦国视齐国为劲敌,如五国合纵摧毁强大的对手,正是秦国求之不得之事,故秦国的态度非常积极,秦国君臣亲自出面联系诸侯,商讨伐齐事宜。赵、魏、韩、楚四国都感到齐国的强大对自身构成了压力,也很愿意削弱齐国。由燕国提议,秦国带头,五国合纵,共同瓜分齐国之阴谋,可谓是一拍即合。前284年,燕国见齐国孤危,大举伐齐的时机已然成熟,逐起倾国之师,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命乐毅为大将攻齐,秦赵韩魏四国军队,先后与燕国大军汇合,并公推燕国大将乐毅统帅全军。五国联军以燕军为主力,秦赵韩魏四国之军为羽翼,军威盛大,号称百万。齐缗王见五国联军攻入齐国腹地,惊慌失措,不知所以。但齐国毕竟是军事实力异常雄厚的大国,齐国有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总兵力与秦楚两大国相当。齐国统治集团竭尽全力调集了全国的主力,联营列阵于济西,拦截五国联军。乐毅率联军与齐军会战与济水之西,大破齐军,齐军主将阵亡,全军溃散,齐军副将率残部退守国都临淄。济西大战,齐军主力损失殆尽,齐国遭受了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五国按原先达成的瓜分协议,分多路攻略齐地。赵军北上攻取齐国河间之地;秦军南下占商业名城定陶(原属宋国);魏国进军齐国东南,取彭城,尽略宋国故地。乐毅率燕军主力向东攻破临淄,直捣胶东,半年时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燕军另一路偏师攻略齐南之地,破齐内长城直插吕城。南方的楚国原本未参加合纵攻齐,但此时见齐国必亡之势以成,逐诈称援齐,遣军至吕城劫杀齐缗王,收复淮北之地。至前283年初,除了齐将田单坚持抗战,死守即墨孤城外,齐国举国之地均被燕赵秦魏楚五国瓜分殆尽。后齐将田单虽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复国,但齐国经此一劫,元气大伤,河间并入赵国;淮北失于楚国;宋国故地没入魏国;商业中心定陶归为秦国。齐国领土损失过多,历代之积蓄流失一空,国穷民弱,兵危将寡之势以成。“流水落花春去也”齐国这个持续强大了七百余年的东方大国已经是苟延残喘、日薄西山了。强齐的衰落,赵魏楚三国从事瓜分,均获实利,但从长远来看,最大的得利者却是秦国。秦国利用五国合纵之力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就轻而易举的摧毁了自己的一大宿敌,天下合纵已成为不可能,六国之中能与自己抗衡的就只剩下一个赵国了。齐国经此国难,深恨五国灭国之仇,故远交秦国为外援,而与五国离心,且深防三晋。后秦国连续攻韩伐魏与赵国大战长平,三晋求援于齐,齐国均见死不救。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国通过此役既摧毁了自己的宿敌,又使得这个宿敌转化成自己的盟友,这种收益可谓是双倍的。赵魏韩燕四国伐齐,实际上也是自毁山东六国合纵之脊,客观上造成了五国孤危之势,为自己今后的败亡埋下伏笔。从这种意义上讲,此役可谓是战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性事件。

历经七百余年强盛不衰的齐国,在国力达到顶峰之后,为何转瞬之间竟落得被惨遭瓜分的境地?

有的学者一骨脑的把责任推给齐缗王,认为齐国衰落是齐缗王贪利灭宋,骄傲自满,残暴不义,滥杀立威,致使将士离心离德,百姓怨声载道,使齐国成为六国众矢之的,故五国伐齐所至。我认为这些原因只是齐国衰落的表象,齐国的衰落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齐国的衰落与其落后保守的制度是互为因果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齐国的衰落不是偶然的。

众所周知在周代,齐国与楚国是两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基础雄厚,先天条件极其优越的泱泱大国,但越是这样的国家往往越是保守力量异常强大,统治者进行的任何改革,都将受到制肘。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与田姓代姜不同,三家分晋诞生出赵魏韩这三个新兴的封建诸侯国,三晋历史短暂,却无历史包袱,统治者敢于锐意改革。但田姓以齐国大夫之身,篡齐国君公之权,田家为了获得齐国众多贵族世家的支持,必然要对强大的贵族保守派做出妥协。故齐国统治者虽用贤才理国,帅才治军,但终视变法改革为乱国之道,不敢越雷池一步。终齐国一世,统治者没有进行过任何象样的政治与军事改革。齐威王与齐宣王虽称得上是贤主,重用田忌、孙膑、邹忌的等良相名将,使齐国富强一时,成为六国之翘楚,但这种富强是缺乏一种根本制度保障的。说到底,只不过是贤人政治而已,这种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国以人强,军以人兴,而人亡政息,国衰军败。从这种意义上说,战国时期的赵魏韩秦四国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代表了新兴制度,而齐楚鲁宋燕五国则代表了自西周以来,没落腐朽的贵族制度。

二、齐国濒临东海,物产丰富,商业发达,自齐桓公与管仲以来,历代统治者均会理财。齐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国家一旦有警,统治者可迅速征集百万大军御敌。(战国策齐策一称:齐有带甲百万,车千乘)可见齐国称得上是一个经济大国与军事大国。但军事大国未必就一定是军事强国。齐立国悠久,以礼乐治国,常以礼仪之邦自诩,齐国百姓羸弱日久,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五十步笑百步”这句话说的就是齐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连管仲为兵,都以家中老母为念,不肯奋力向前,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齐威王重用孙膑治军,后两败魏军,魏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奉行了错误的战略战术,齐军的胜利是因为孙膑出色的军事指挥。但平心而论,魏军强,齐军弱,正面交锋齐军绝不是魏军的对手。但齐国统治者只看到,两败魏军的骄人战绩,骄傲自满,不进行任何军事革新。齐国军队奉行中原传统的车战理论,从没有组建过骑兵部队,自孙膑死后,齐军作战理念保守落后,没有任何创新。齐国自齐威王起,就经济繁荣,政治外交全面开花,成果骄人,春风得意,但这种富强是缺乏强有力的军事保障的。在战国时期,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历经考验的强大军队作为后盾,它的富强是不会长久的。齐国只做到富国,没有真正做到强兵,经济强,军事弱,一条腿走路,是一个典型的一捅就破的纸老虎。齐国外强中干,虚假繁荣,泡沫似的神话是早晚要崩溃的。

三、齐威王与齐宣王注重外交,拉拢五国合纵抗秦,战略运用上是正确的。但齐缗王灭宋之后,以无先王纵览贤才,虚怀若谷之志。齐缗王志骄意满,南逼楚国,北欺燕国,西压三晋,常以天子自诩,忘乎所以,引得六国愤恨,齐国作为抗秦盟主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生死较量。齐国做为与秦国并立的强国,不能成为五国合纵之盟主,必然成为五国合纵之仇敌。以齐国之强,对五国而言不是朋友便是敌人,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五国合纵对秦齐双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为何如此说,秦国得关中形胜之地,三面固守,而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天下有利,则东出而争霸;天下不利,则闭关以自守。五国合纵攻秦,对秦而言,只是肘腋之患,并非腹心之忧,不足以伤其根本。但齐国虽说西临中原,东靠大海,无后顾之忧,但北接燕国,东连赵魏,南与楚境,无高山大川之险,地利并不稳固,且三面强国环伺,不与邻国交好合纵何以长久?一旦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天下合纵伐齐的局面是齐国无法应付的。因此说,五国合纵伐齐,对齐国而言决非肘腋之患,而是生死攸关的灭顶之灾。齐国这个昔日的合纵盟主,如今却尝到了合纵的苦果,可谓是自作自受。

四 齐国在面临以燕军为首的五国联军优势兵力的进击之下,妄图集中所有的主力与联军决战,这是愚蠢的军事冒险。与联军相比,齐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兵力数量均处于下风,决战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可能。齐军速战正是联军统帅乐毅求之不得之事。乐毅正好可指挥五国联军发动凌厉攻势,摧毁齐军主力,毕全功于一役,而后分道进击,如泰山压顶之势,齐国主力崩溃,也就大势已去,难以回天了。应该说齐军虽弱,但齐国毕竟是大国,战争潜力与持久力极其雄厚(这一点恰与赵国不同)。齐国如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战争动员与组织的较好的话,不见得输得这麽窝囊,最起码能相持很长时间。(后田单以即墨孤城坚持抗燕三年,就充分的证明了此点)五国联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齐境,直插齐都临淄,此联军的主要战略方向不难判断。齐国应集中全国的主力,分为两部,一部列阵于济水之东,坚守临淄,对联军避而不战,以为持久。而以另一部主力出河间北上,以迅猛之势突入燕国,直取蓟城。燕国遣倾国之师伐齐,国内多老弱残兵,齐国河间与燕国蓟城仅数百里,齐军主力迅速北上可谓是掩其空虚,攻其不备。这样就给联军统帅乐毅出了个难题,是继续越济水攻临淄,还是迅速回援国内,如燕军回援,齐军可围城设伏进行打援,可以一举重创燕军。五国联军以燕军为主力,燕军回援国内,主力以失,各国聚会,均怀异志,难以并力向前,其势定难长久,齐国如坚持持久战的方针,加以分化瓦解,联军日久必散,不足为虑。可见针对五国合纵的特点,重点打击燕国,可以使联军丧失主力,齐国可以逐步赢得战争主动权,此为上策。另外,齐国也可根据战争形势,集中主力守河间以备齐北,扼临淄以屏胶东,控吕城以卫齐南。三城各具要冲,自南北连成一线,即可各自为战,以分联军之势,也可相互支援,形成防御体系。齐国应施行坚决的持久战,坚壁清野,将战略物资向即墨,东莱等胶东战略后方进行转移,用以支持战争持久之所需。在外交上,归还淮北之地,安抚拉拢南线的楚国,争取为外援。秦赵韩魏四国攻齐与燕国不同,并非与齐国有深仇大恨,只不过是趁火打劫,浑水摸鱼而已,如若四国捞不着什麽好处,还要与齐国打持久战,损耗国力,决非四国之所愿。齐国可见机行事,拉拢分化或施以离间,以破五国合纵之势,剩下一个燕国也就不难对付了,此为中策。

上、中两策,均是建立在持久战基础之上的,其目的都是避免与五国联军正面交锋,保存实力,利用自身雄厚的国力与五国相持,以待变化。齐国计不出此,不知扬长避短,发挥己方之优势,而一味的以弱势之军同优势强敌进行决战,其失败是必然的。

强齐衰落,秦国在东方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六国之中超级强国已不复存在。各国均各自为战,不到万不得已互不相救,天下合纵之势难成。这样,客观上为秦国东出猛攻三晋,控天下之枢铺平了道路

下载《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齐欲伐魏》阅读及答案[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鱼我所欲也 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2 一、生字箪( ) 蹴 羹( ) 死亦我所恶( )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2、患:3、辟:4、箪: 5、蹴:6、得:7、乡:8、何加: 9、恶:10、辩:11、义: 12、勿丧: 13万钟: 14、贤者:15、......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的原文及翻译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人多为张子于王所。惠子谓王曰:“小事也,谓可者谓不可者正半,况大事乎?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大事也,而王之......

    赵且伐燕阅读答案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及答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3.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生常常会面临......

    《鱼我所欲也》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19、鱼我所欲也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鱼我所欲也 训练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 训练题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句中的‚是心‛指什么心?对于作者的这一观点你作何评价? 答:舍生取义之心。 赞同,我认为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鱼我所欲也 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 蹴:......

    季氏将伐颛臾答案

    学案(一)答案 曾学过的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字音 lún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