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在2001年7月的时候,教育部针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规定,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此部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在新课程的标准当中,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的课程共同体,以此来对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的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一套相对符合的系统。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建立起和素质教育相符合的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从而来对中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即为创造出某种独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一次性的努力,项目主要体现在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并且需要满足在一定的时间目标范围之内,完成特定的多项相关工作。在项目的完整定义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具有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来对项目进行完成。另外,还需要在特定的组织机构当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人力和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项目当中所规定的要求和规范,包括性能、质量、数量以及技术指标等项目当中的要求。在进行项目的过程当中,主要为了满足客户、管理层以及相关供应商提出的相关要求。项目管理,即以项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可以完成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之下,进行项目目标的最优化,并且根据其中的相关内在规律,对项目整体的周期进行科学、有计划的进行相关的系统管理活动。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主要是以网络计划技术、责任矩阵以及项目控制技术等相关的理论和工具为基础的指导,并且对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规划,包括系统性、综合性以及程序化等,最终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保证物质和信息的全面统一。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向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利用此种方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主要是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在此种方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管理的主要载体方面出现了片面化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主要载体,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呈现出了被动的现象。在中学的教学管理当中,教学管理在对教师的教学形成管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相关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方面的有效管理。在此种情况下,对教师的地位过分的进行了强调,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成为了被动的客体,自身的主动意识在无形当中被得到了抹杀。其次,在组织形式方面形成了僵硬化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中学生的教学课堂基本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为主,采取集体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要的教学中心的现象,对学生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此种方式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彰显出来。一方面,班级教学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整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却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忽略。长期以往,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每个同学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学生也不能完全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班级教学当中的各方面是高度统一的,对于学生当中的个体差异并没有进行良好的重视。再次。在管理的氛围方面,中学课堂当中的学习注意力主要控制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方面,强调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将教学目标进行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应用自身所学的专业技能,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解答,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体的学习过程当中成为了装重知识的容器,课堂管理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收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影响,其中包括放任模式、教导模式、权威模式、群体过程模式、人际关系模式以及行为矫正模式这几种形式。在教学的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着单一化的现象,课堂的教学评价属于教学活动过程当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对教和学者两个部分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学的成果以及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评价当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相对单一,过多地强调了选拔的成分,并且对于评价的主体也呈现出了单一的现象,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方面,一般采用量化的方式,利用纸笔测试的方式来完成评价。
三、在项目管理理论下的中学课堂教学项目的实施措施
在上文当中,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需要提出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可行措施与对策,在本文当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了措施的提出,分别是教学的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以及教学环境的设计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利用综合化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的、对象、内容以及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以此来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组合的方式。教师在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理论思想进行掌握,选择出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组合排序,并且将具体的教学思想进行具体化,抽象成为具体的方式方法,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当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环境和师生,最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组织的形式设计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课堂组织计划,在完成自身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在进行组织形式的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的环境情景进行相关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作为教师来说,需要应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之下,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应用,从而使学生可以达到学习的状态。另外,自主课堂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在进行组织的过程当中需要形成以学生为主要的指导核心,对教学的形式进行组织,从而达到有意识的指导。利用自身的教学任务和专业知识来对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地引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并且,教师还要应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断的激发,锻炼学生对于知识问题的探索、质疑、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锻炼,使得学生养成分组协作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和同学们之间的良好协作能力。在教学环境的设计过程当中,是教学活动当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利用环境来对教学活动行制约作用,集中体现为课堂的教学时空、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心理环境这三个方面。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空的设计方面,需要教师来对固定的课时和固定的内容进行组织规划,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来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分析,其中包括课堂的类型、学生的把握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调节,强调学生学习的专注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对教学课堂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心理准备。不能单方面地对教学时间观念进行强调,教师可以利用弹性时间及时地来对教学需要进行不断地迎合,使学生良好地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彰显出课堂本身的个性。其次,在课堂教学资源的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利用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材料来对教学情境进行不断渲染,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从而构建出整体课堂的个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保持自身教学的本质现象,不能出现偏差的现象,在保证课堂教学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出现偏离教学轨道的现象。需要根据中学课堂当中每一个教学环节和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做到符合中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掌握课堂教学主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好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的改革管理过程当中,中学的课堂教学管理可以保证中学教学的良好实施,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还可以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建立。在利用项目管理理论来对中学课堂的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其中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管理,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引进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对课堂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从而使课堂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符合现代对于素质教育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卿.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2011,(14):87-88.
[2]曹青.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J].科技展望,2016,(10):35.
[3]肖怿.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中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220-221.
[4]宋锦刚.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12):5-7+11.
[5]刘冬,王香平,薛丽红.项目管理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分析[J].价值工程,2015,(07):162-163.
第二篇: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市场营销活动的含义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为了使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通过完成商品交换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实现企业目标,创造企业经济利润的管理过程。本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为大家阐述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项目管理的作用;市场营销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实施项目管理。
关键词: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实践
市场营销活动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更好地完成企业的营销活动。围绕不同的项目展开的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要想保证高质量,必须要做好以市场营销为基础的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项目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将它的作用发挥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增加企业的利润,实现企业目标。
一、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意义
项目管理对于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时间作用上。项目理论不仅仅把自身理论带入到市场营销理论中,并且能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它不仅能为市场营销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还能给每个小过程进行详细的指导。因此,项目管理是一套内容丰富、相对完善的管理理论。在它的指导下,我们相信,市场营销一定能够颠覆传统的营销模式,开创新的模式。一个正确的营销观念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用项目管理的思想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市场营销部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的市场营销观念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消费者的需求上,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企业的生产,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营销的项目化管理,可以促进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促进企业文化提升。项目管理打破了传统营销理念中的等级观念,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
二、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从营销手段分析,项目管理是用来完成对营销人员的系统化培训,提升营销活动的运转效率,把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能够很好地避免资源浪费。消费者对于营销活动的满意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在企业制定宏观战略目标时,项目管理在各个环节中都会发挥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项目管理是如何到市场营销实践中的。
1.制定与营销目标有关的项目计划
企业首先会制定好战略目标,这样就有一个大的营销方向,根据项目管理,我们就可以制定详细的市场营销活动。根据市场营销的实践过程,我们需要把市场营销细分为一些细小的单元,然后我们再做出一些判断,大致计算出每个小单元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这样就可以详细地为每个员工分派任务,明确责任,这样,市场营销在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协调和管理,还能使企业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确保资源的最大参与量。
2.市场营销活动的实施
在执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选择有效的手促销段。此外,在项目管理的作用下,两者合理配合,可以使营销活动达到最佳效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把产品设计阶段作为正式起点,根据产品线中单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选择灵活的促销方式,使营销项目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在市场营销中,适时地对项目做出调整,巧妙规避风险
在市场营销活动前制定的计划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如果有更好的营销方案,我们就可以对原来的市场营销计划进行调整。当市场发生了变化,导致原有计划的执行结果与实际结果出现了偏差,我们就要对原有的市场营销计划进行修改,避免带来更大的损失。在今后的营销实践中,我们可以大力推广好的营销方法进行运用和推广。
4.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的结果
市场营销活动并不是以市场营销活动的终结而结束的,总结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的结果是很有必要的。这里的结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际工作中的结果,比如实践过程可以带来多大的效果,执行力是怎样的,顾客的满意度怎样,是否得到了潜在的消费力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针对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本身做出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长处,善于总结,为以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提出更加有效的参考。
总的来说,就是以项目管理理论为理论支撑,把营销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然后把它细分成很多细小的环节,然后对这些小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是市场营销活动更加的科学合理。把项目管理的思想合理的运用到企业营销、发展中,这样,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获得丰厚的回报。总结构建一个完善的、合理运行的市场营销体系是我们当前需要完成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完善的项目管理方式来完成。将市场营销的整体理念引入到项目管理中,并且要善于运用专业的方法,去完善项目管理的模式、整合市场营销的运行体系、把市场营销活动的效率提上去,实现企业营业利润最大化,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不掉队。
参考文献:
[1]石斌.谈基于市场营销的企业危机管理.中外企业家,2013(08)
[2]蔡晓龙.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危机识别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1.[3]杨学柏.论市场营销视角下的企业危机管理方法.现代经济信息,2013(01)
[4]陈蕾.浅析市场营销危机管理.现代营销.2013(05)
[5]陆霞.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体系研究.中国商贸.2011(32)
第三篇:数据处理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数据处理技术为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本文正是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基于Web方式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采用ASP.NET作为开发平台,结合SQLServer2000进行数据库管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数据处理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据处理 教学管理
一、系统的特点和组成1.系统特点
本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基于Web方式的远程数据查询、上报和管理功能,简单易用、操作方便。
(2)具有满足办学特点的全面教学信息化管理功能。系统包括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教材管理、课时核算等四个模块。
(3)较强的数据检索和统计功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教学信息数据进行检索和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
(4)完善、安全的后台数据管理功能。整个系统主要由前台数据检索和后台数据管理组成,前台数据检索需要校本部授权(密码)方可进入,后台数据的管理有较为安全的用户登录设置,使得数据安全可靠。
2.系统组成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网络计算模式,采用3层体系结构,即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和客户浏览器三部分,客户浏览器(UI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将服务器端传来的数据呈现给客户。应用服务器负责接收浏览器传来的请求并将请求传给数据库系统,同时将请求处理结果发给浏览器。数据库系统通过ADO操纵数据为事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服务,例如返回数据检索结果等。
本系统主要由前台数据检索和后台数据管理组成,前台主要用来显示系统中的各类信息,通过导航栏可以进入到各子功能模块,并提供方便、强大的检索功能,便于及时找到所需的各类资料,模块之间的关系不是各自分离而是线性连接的,每个模块的功能和任务与其他模块是交叠在一起的,互相为基础,互相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后台管理主要为各校区的教学信息上报处理使用,主要完成信息的维护管理,包括新增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等。进入后台,必须输入用户名与密码,需要经过身份认证,并且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不同的权根对应其应有的功能,以实现多人分工合作。系统在主菜单中以菜单形式预留后台管理入口,方便数据维护。
二、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四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的,配合系统登录设置来实现数据修改与检索。具体的设计模块如下:
1.学籍管理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数据进行管理
2.教学运行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管理基本概况、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职能、岗位职责等数据进行管理
3.教材管理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使用教材基本情况的数据进行管理
4.课时核算
该模块主要负责对教师上课时间的相关数据进行管理
三、数据库的设计
系统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模型来完成关系数据库设计,因为面向对象模型简洁且易于开发,并具有丰富的表达手段。由于系统采用的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实现方案,因此本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如何将面向对象模型映射到关系数据库结构并使其结果达到高性能。
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是本设计的技术核心,整个数据库中大量的表和视图,例如教师的数据表包含的字段有: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主要任教课程、技能等级证书等信息。
四、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及解决策略
本系统设计时除考虑了以OSI安全体系结构作为参考,采用了服务器防御系统、检测系统、响应系统、恢复系统和维护系统,保障了服务器的自身及所提供的服务安全问题。同时在应用系统内部程序设计时采用了如下一系列举措,以避免由于应用程序自身不健全带来的安全问题。
1.远距离访问数据的安全隐患
主要解决方法是采用显式提交,数据库服务器在一定时间内如收到提交或回退的操作指令,应向客户端反馈成功信息;如未收到,数据库服务器应根据自身设置的超时判断,主动回退这一事务,并向客户端反馈,让其重新提交;如果回退的信息客户端未收到,用户仍不能知道提交结果,鉴于这种情况,可在客户端设置事务提交标志,收到反馈信息,改变标志;但如果反馈信息丢失,用户又重新提交,服务器就可能收到一个事务的两个提交,这时可以给提交的事务进行编号来解决这一问题。
2.数据库共享的安全隐患
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共享容易带来很大的安全性问题,程序设计时可以采用用户标识和鉴定,系统提供安全授权和检查机制来规定用户权限,严格要求对数据库操作进行显式的事务提交或回退,使用操作日志和审计技术来记录用户行为等方法加以解决。
3.用户角色权限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是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但用户名和口令不能写在应用程序中,也不能存在数据库中,而是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同时建立一个存放用户编号ID、用户名、口令、登录时间、权限和用户上网的IP地址,以及用这些参数经过一定算法得到的特别标识字的数据表,用户登录时先往服务器上写入相关数据,经过转换,再写入数据库服务器,避免了用户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口令等数据。
4.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接口的安全隐患
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级登录办法来解决,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首先建立一个普通权限的数据库帐号,其中有一条记录,即帐号和密码,称它为第一级数据库帐号,然后再建立应用程序登录权限表和第二级数据库帐号表,通过两级数据库登录和一级系统登录,可以保证应用系统使用数据库的安全。
五、结束语
教学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是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分类、传递及处理,活动的协调,从而达到自动化整体目标的过程。系统着重于提供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传递、监控功能,提供协同的工作环境。采用ASP.NET技术,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者的效率,开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强大,方便灵活。系统同时考虑了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从多方面对信息系统安全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群.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助手——计算机.山东体育科技.2011.06.21.[2]李桂杰.基于Web环境下运行VFP应用程序的探讨.硅谷.2010.10.30.
第四篇: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经过几年在不同项目工作中的体会,仅从人员、队伍、技术、造价、文化建设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并就此浅谈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的积极的作用。
1、项目部人员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靠制度、靠教育及人员自身的品德修养。具体的岗位职责,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岗位人员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要教育管理人员坚持五个学习:
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提高政治素质,先做人,再做事。
二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在工程上经历的多,看到的多,处理的问题多,干工程,经验是巨大的财富,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
三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生活习惯上的、工作态度上的、待人接物上的、专业技术上的、言谈举止上的、吃苦耐劳作风上的等等,都需要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
四要向一线工人学习,因为工人是对工程具体操作技术最具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像钢筋的焊接工艺、绑扎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架设技术、混凝土捣固技术、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等,都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有效指导施工。
五是继续向书本学习,学无止境,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再回馈到书本上,使实践得以升华,经过书本理论学习,再指导以后的现场工作。经过一个对项目人员的有效管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赢得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
2、施工队伍管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分包队伍“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设民工小区,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由于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为让他们适应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民工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良好局面。民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合同,兑现奖罚承诺,关心民工生活,其实就是成就自己的项目,成就自己的企业。
3、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选择一名有经验、有责任心、能力强的总工程师尤为重要,再根据项目需要选配合适的工程部长、工程师、技术员、试验员等岗位人员。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满足可追溯的原则。项目部领到图纸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自审,熟悉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工程特点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参加业主(监理)主持召开的图纸会审,提出问题,弄清情况。对设计变更应及时办理手续,建立好台帐。工程各子项目开工前,总工程师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就施工项目的内容、技术标准、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施工方案与要求、施工顺序、工期、进度安排、工艺质量标准、设备物资供应的安排、安全质量措施等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队的技术交底要分批、分段进行,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贯彻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要及时、完整、真实,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竣工所需的技术资料并进行整理、编目、分类、装订成册,为工程交工验收提供依据。技术人员要积极学习和推进新技术的应用,聘请专家对工程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会诊解决,开展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活动,为工程献计献策。
4、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在建设程序的不同阶段,造价控制各有特点:
4.1 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总体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因此,要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做好前期工程造价管理。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不同的专业概算定额或估算指标,重点结合已建类似项目的造价指标进行分析,细致做好各专业的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4.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总体设计投资限额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付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
4.3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管理、现场签证、变更审查和结算管理4个环节。
5、结论
总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水平,以求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同时,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结合理论和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探寻适合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锦.抓好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J].陕西建筑,2009,(173):79-83.[2]王烨,白雪飞.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科技向导,2010,(04):267-268.
第五篇:PDCA循环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一PDCA循环理论概述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P、D、C、A这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计划的具体运作,使计划中的内容得以实现;C(Check)———检查。就是要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明确计划执行的效果,并最终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其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并将其标准化,或者制定工作指导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对于失败的方面也要进行总结,以免错误再次出现。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个PDCA循环当中去解决。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把成功的经验纳入管理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后,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又能检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每项工作结束的时候,根据本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而后分析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再采取改进措施,如此开始PDCA循环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又一个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