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树现代散文(★)

时间:2019-05-15 15:3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的树现代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的树现代散文》。

第一篇:乡村的树现代散文

近日回老家,我惊喜地发现,30多前我家南园里那棵小叶榆树还在,歪斜着身子,从河岸直往河中心探着头去,枝桠繁茂,叶片欣欣向荣。

这棵树与一般的榆树比有异,树干较光滑,每年发芽要比其他的晚半月有余,叶子生出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鲜嫩,所以我们能够很长时间地享用它的美好味道。曾经为充饥,现在是尝鲜,那是春天的味道。我印象中这棵树是从来不生榆钱的,每年我们都是吃它的叶子。而今年清明时回家上坟路过它旁边,发现树叶仍未出现,一些米粒般大小的榆钱零星地干干地粘在枝条上,那肯定是去年生的,我甚感惊奇。

在这个园子里,还残留着一棵梨树,一丛石榴和一些椿树,他们让我对其注目良久,内心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滋味。那棵梨树,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已是我的伙伴,春天的花,夏天的果,是我的最爱。如今它已老态龙钟,满目苍然,如父亲的皱纹,如长兄的手臂。那石榴树原本是占了半个园子的,五月花开火红一片,秋天果实挂满枝头,甚为壮观。石榴成熟的季节,我是他们的卫士,每天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亲自检阅一番,甚至能记下每个枝头果子的数量,看守好,防止别的孩子偷摘了去。中秋节前夕,父亲总是集中时间摘下,挑到集市上去卖,而母亲却总要坚持留下一些,一是给孩子享用,二是留作中秋节走亲戚送礼。当年的那些石榴树不知啥时候褪去了光华,如今只留一些从老树根上抽出的新枝。

这些乡村的树,是乡村大地上站立起来的孩子,根扎在泥土里,枝丫生长在希望里。

乡村的树,是农家人的生命寄托。旧时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我曾按照娘的吩咐,去往庭院内外所有的树上涂抹稀粥,那是喂树,祈望他们快快长大,成材的成材,挂果的挂果。树长我也长,我们一同长成家里新的希望。很多年来,我吃过香椿芽,榆树钱,楸树花,洋槐花以及枣子、梨子、杏子、桃子等等;也用那些椿树、楝树、桐树打过家具,卖钱缴学费。

乡村的树,是庄户人的精神图腾。我们村周围就有一些村庄以树的名称来命名,比如,王大槐树庄,那个村里就有一棵几抱粗的槐树;王柏林子庄,那个村里有成片的柏树林。村人对那些经年的大树是深怀敬畏的,有的把那树看成树神,不得毁坏甚至触碰;有的在树下烧香拜神,祈愿美好日子和生子、生财、五谷丰登。正是这些敬畏和膜拜,让农家人心存一份现世安慰,享受一份岁月静好,同时也成就了百年大树的存在。

我始终认为,乡村必定是和树为伍的。山村里是少不了树的,那不必去说;在大平原上,葱茏蓊郁的大树也是村庄的标志。早年听大鼓评书,说书人总会说,你看那前面黑压压一片,不是旅店便是村庄……云云。那所谓的“黑压压一片”指的就是树木集中的地方。据说,南方人家生了闺女每每要栽种一棵香樟树,女孩伴随着这棵树成长,等到闺女出嫁的时候,便把那树伐掉做嫁妆。这真是一个很诗意的创意啊。现在香樟树转移到北方,大多做了行道树或公园里的风景树,少了那份诗意的存在。多年前去江浙一带农村,发现田野上新建的村庄均是一片二层小楼兀自矗立,周围没有树木,我心下便不以为那是村庄。近几年好多地方建设美好乡村,也是光看见排排楼房林立,而少有树木,这是遗憾。再华丽的村庄光有楼房是不够的,不能没有树。

那些各类树木是乡村的记忆,也是一代人,几代人的生命记忆。我怀念乡村,怀念那些树们,怀念和他们相依为命的日子。

第二篇:现代散文

(一)文道统一,以情育人

“文”即文章的语言文字形式,“道”除了思想内容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语言,而是以学校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在有关母语、民族通用语的教学中,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不仅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而且是在教学中同样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散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工具去认识和反映现实,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四个原则即文道统一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初中现代散文教学首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把握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特点:一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熏陶感染,逐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二是具体形象,要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三是以情育人,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既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又培育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激思励志,要抓住文章或所教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激发他们生疑、质疑,探索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启迪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特别是在散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是文章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所以我们学习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后应该深入教材,发掘教材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其健全人格。

(二)优化导入,体验情感

薛晓嫘在《现行组织者与语文新课导入设计》这一篇文章中提到:先行组织者即“新课导入语”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先行组织者的运用,就在于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尚未具备能够同化新课学习的认知框架时,从外部影响学生,帮助其重新建立与新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2]

散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导入的设计,教师应该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感情基调一致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需求,让学生渐入佳境,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学习的桥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营造意境

散文,尤其是借景抒情的散文,往往都会营造一种意境,散文内涵的赏析,要借助于意境的体会。营造意境导入就是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作者笔下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散文以意境取胜,生动传神、浓郁深邃的意境,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要素,所以教师的导入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境”,感知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神与形的和谐统一,在欣赏过程中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感情铺垫

散文教学渗透着审美情感和体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散文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学习散文不走近作者的情感深处,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也不会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作一定的感情铺垫,用与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作是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情感的碰撞,进行生命的对话。初中现代散文情感强烈,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只要用心去领会,是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沉情思的。

3.介绍写作背景

在导入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散文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的情感受到时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事,同一物,同一景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个性不同等,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怀和感触。散文中的情体现着作者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带有时代社会的印记。所以在教一些时间跨度大、写作背景较复杂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在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散文时,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是不行的。课文虽然很短但是涉及了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除参照注解外,读懂这篇文章还需要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三)创设情境,欣赏课文

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也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不少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散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内容更直观、更生动,给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应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散文的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同学可能没见过,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从感观上对安塞的腰鼓形成一个初步认识。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散文的线索。散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侧重,所以需要学生先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文中的“题眼”,再以“题眼”为支撑点架起整体结构的轮廓。在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后,教师可以选取最能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地方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语言,积累语感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散文有诗一般的语言。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只有细细品味文中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才能体会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感受其中的魅力。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特色,偏重议论的散文,语言比较严谨、平实、准确;偏重记叙的散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偏重抒情的散文,语言细腻、富有感染力;偏重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传神、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除此之外,同一个作家用的语言在不同作品中也不用。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又洗练自然《绿》的语言则是精雕细刻,浓墨重彩、栩栩传神,把景色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对散文语言运用的学习,可以丰富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在阅读这些散文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概念辨析》一文中介绍了几种阅读方法:浏览;略读;精读;阅读欣赏。对于不作要求的课文,学生可以采取浏览和略读两种方式,简单了解即可;对于教材的重点文章,就要去精读和阅读欣赏,尽可能达到背诵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全面提高语言的过程中加强积累。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感积累,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这一原则,“听、说、读、写是四种不同的语文能力,听是口头语言的理解,说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读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的语言文字就是听读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说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是语文能力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坚持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是因为这四种能力存在本质的联系。虽然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先学会听说,然后才会读写,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而且一种能力常常可以迁移为另一种能力。在听说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为说写训练提供营养,在说写训练的时候要尽量利用、借鉴听读训练所提供的范例。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从听中学说,从读中学写,通过听读训练提供的范例,进行各种说写练习,给学生的语感积累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多摘录名言名句,或者好的文章;也可以诵读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匆匆》等,隔段时间就办一个经典美文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也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朗诵、演讲、辩论比赛,通过这些比赛达到锻炼能力达到积累语感目的。

第三篇:雪树散文

早晨起来,发现阴晦的空中零星飘着些许雪丝。一阵寒风吹过,伫立院中的我不由打了一个冷颤,感觉有点冷。也许,是因为我刚刚从温暖的屋子里出来,或是刚从睡意朦胧的温馨梦里醒来的缘故吧!

在院子里踯躅了片刻,等身心完全适应了这阴冷的环境之后,我才开始洗漱做饭。早饭之后,空中的雪花越飘越急。此时在农村也是最闲暇的时节。我一不饮酒二不打牌,一时之间不知该做些什么,便无所事事地在屋里和院子中走来走去,除了孤寂和寒冷之外,我找不到任何的感觉。百般无聊之中,我信手从书桌上拈了一本长篇小说《乐神葛天》(此书是张顺杰先生赠送我的)蜷在床上看了起来。孤寂难捱的时光,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悄悄溜走了。

十一点多钟的时候,我揉了揉疲惫的眼睛,放下书打开了窗子。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盈面而来,空中一片白茫茫的。我伫立窗前,目光穿过纷扬的雪花,遥望到了一株生长在老房子顶上的树,正在狂怒的风雪中顽强挣扎着。它的躯干,沧桑虬髯;它的树心,坚硬如铁。

饥饿,是一种怎样的滋味?苦难,是一种怎样的味道?伤痛,又是怎样的一种挣扎?

今夕何夕,它在雪花狂舞的房顶,怎样望眼欲穿地遥望一片奢侈的土地?白茫茫的雪下,覆盖的就是它遥远的土地。但它,却是越望越远。十万朵雪花,正在疯狂地敲打着它;它在凛冽寒风中,低诉颤抖,忍辱负重,彪扬着铁骨铮铮的魂魄。

也许,因为一场风的顽皮;也许,因为一只鸟的疏忽,一粒种子,就此被遗忘在了一座老房子屋顶的瓦砾间。也许,它可以选择——在瓦砾间沉睡,或者慢慢等待枯萎。但是,生命既然拥有了一片落脚的位置,它便怀抱一丝萌发的希望,在拼命吮吸了瓦砾之下那一点点微薄的潮气和贫瘠的养分之后,倔强地生根、抽芽、长叶、蔓枝,饱受风霜雪雨的欺压和磨砺,年复一年固守于干涸贫瘠的瓦砾间,慢慢地生长成了一棵树。仰望着这株孤零零地静兀在房顶上——不会说话的树,仰望着它——沧桑裸露的灵魂,我不忍卒听,它在苦难深渊里发出的,声声如泣如诉的呜咽!那声声的呜咽啊,触痛着我内心那脆弱的神经。我裹在厚重棉衣下,那颗苍白空虚的魂魄,情不自禁地跟着它颤栗,并充满了羞愧。

隔着风雪的距离,我虔诚地双手合十,向这株在最初位置上坚守生命勃发的树——致敬!

看着这株树,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向往和冲动——想披雪而行,踏雪而歌,到村外辽阔的原野去看看风雪中的生命,用怎样的一种姿态,在凛冽中矗立。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一个人在那一片苍茫的原野里行走,身前身后相拥的皆是轻盈舞动的精灵。于是,从温暖的床上下来,我披衣走出了蛰居已久的温馨小屋,顶着凛冽的朔风,冒着飞旋的雪花走向了原野,走向了雪花充盈的深处。

走进这片原野,这片我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披着一身月光,携一地的寒霜,走了几十个春夏秋冬,走了几十个花开叶落的轮回,可我那颗固执的魂魄却始终无法走出这片——给我生命和成长养分的土地和充满田园诗情的原野。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二指多厚了,踩上去松松软软的,就像行走在洁白地毯上似的。原野上的空气里透射着刺人心脾的寒凉,但我依旧情绪高涨地在这片属于我的原野里悠闲漫步,身后留下的那一串或深或浅、蜿蜒曲折的清晰履痕折向原野深处,心头也开始盈盈盛满诸多的思绪,明明灭灭,闪闪烁烁。

在原野深处,我于一株孤立的桐树前止步。萧瑟的寒风,吹动着这株孤零零兀立于田埂阡陌之上的树,它秃秃的枝桠在怒啸的风雪中剧烈地颤抖着,任十万朵雪花扑面而来将它恣肆地蹂躏,它的根须只是深深扎进这片泥土之中,将伟岸身躯静默地矗立在这原野皑然不动;它那枝桠上已经微微隆起的花蕾,正在默默接受着风雪的欺压与挑衅,既不轻佻,也不卑微,怀揣一缕绽放的希望,等待着一声春雷的乍响滚过这原野之后,便会在春意盎然的原野上绽放一片馨香。

一只从风雪中飞来的黑喜鹊,孤单地落在了摇动的枝桠上,发出了几声苍凉的啾鸣。

也许,它在这风雪之中大概是为了觅寻果腹的食物有些疲倦了,停在这枝桠上只为了歇歇脚吧?

也许,这株树上曾经是它的家,它只为魂牵梦萦的眷恋而来做一次殷勤的探望吧?

也许,它和它的伴侣与儿女在这株枝叶繁盛的树上曾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今却物是人非做一次回忆吧?

不然,它的鸣声何以这样断续而忧伤呢?

凝望着这株孤寂的树和这只孤单的鸟,我的心里便有了一种轻微的悸动。

我觉得: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蕴藏着生命独特的灵魂和气质,默默等待着读懂它的那颗魂魄入驻。其实,每一种生命也许都是被上苍不小心地洒落在尘世的某一个角落里。那里也许不是它们最合意的家园,可当一切都无力改变的时候,它们便会守着那方故土,让寂寞生命在执着的探索之中倔强地长成一道风景、一片绿荫,挟带着一种命定的色彩和音调,在岁月的轮回和季节更迭的号角中,绽放出自身本质的绚烂和激昂,纵使它们是最卑贱和平凡的。

风住了。此时的原野是安静的,雪花是独立的。

在雪花的怀抱中,原野上所有的生命安静得仿佛梦中沉睡的婴儿。而我,也只有我依然在这雪中原野默默孑孓而行,如同原野里一尊会移动的雪人。此时,身处温暖小屋里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闲暇的人哟,你们可曾领略过这雪中原野蕴含的纯美?

......当我为生计而外出奔波时,脚下的这片原野,就是我温暖的起点;当我携一身风尘急急归来时,脚下的这片原野,又是我幸福的归宿。我的生命往返于这片温暖与幸福的红尘阡陌,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和叹息自身的平凡呢?于是,我守着一份平静的心情,在这雪花湿润的原野搜寻绝美的诗篇:雪花漫过了原野、如同少女一脉轻盈的思绪/带着一襟清新婉约气息/为原野披一袭洁白的睡衣/裹在睡衣之下的生命/允吸着甘霖的滋润/发一个甜甜的梦呓……

在折回家的途中,我发现大路两边的白杨上,突然间多出了许多灰麻雀。那枝梢上轻俏的鸣叫,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奏;那玲珑剔透的声音,如雪花般晶莹,如银铃般清脆。这些平凡朴素的小小生灵,在这树梢的歌谱表上如此俏丽活泼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这一串串清脆的音符,汇成了宁静原野上一首蕴藏着生机的乐章。

在这样安宁静谧的氛围里,世俗的一切名心利欲,失得纷争,都应如旧梦般淡去。

......

第四篇:乡村风景优美散文

(一)

满野的豆苗麦苗,轻轻摇动一片斜织的微风,深居简出的蟋蟀,以才华横溢的浅唱低吟,让风行于城市的摇滚乐萨克斯,自惭形秽。

清丽的月光,被一捆干燥的麦秸,带入晚炊的灶火。

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的双亲,随意说出一个乡村典故,便足以使城市恍兮惚兮的灯火,黯然失色。

回到乡村,亲近纯朴。

整宿的乡村夜话,被一盅浓茶,一次又一次缓缓斟满。

甜在脸上,醉在心底。

(二)锋芒毕露的麦穗,临摹农人心上的阳光。

激情如火的石榴,滋意渲泻着咄咄逼人的魅力。三朵两朵的红晕,潋滟上少女们的脸庞,让你舍不下,又撷不走,空怀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秋天的童话,在纷纷入土的种胚里安睡。

插秧的少女,灵巧的指尖上翻飞着纤纤嫩绿,如镜的水田,照见了她们质朴的喜悦和小小的期盼。

裸足横穿田野的我,在一株早开的桂花树下,拾到了一阕燕子的呢喃。

(三)谁使我的内心再次盈满泪水,蝉声四起,噪醒了我深深埋入书卷的儿女情长。

浓荫如盖的老梧桐下,乡村歌手又在拉起那把尘封的二胡。

满路风尘一路走来,打老远就看出老家房顶上那一挂永不更改的炊烟。

独坐老屋。

一盏暖暖的豆油灯,在我依序摊开的诗稿上,整夜无眠。

思想与夜幕下无限安谧的村庄融为了一体。

(四)春暖花开时,我重返生活二十多年的乡村。

我知道,趟过那条小河,就可看见一群群牛羊顺着青草的方向静静生长,就可看见老家的木屋如雨后春笋……

驻足其间,我发现生活的每一个情节,都是那么的真实。

趁桃花初绽,梨树吐银,油菜花铺起黄绒绒的地毯,我站在乡村的风景线上,调好焦距,拍下辉煌一瞬的特写。

是的,我知道,无论我仰视或者俯望,乡村老家的春天都是纯美深邃的意境。

伫立乡村,让我想起一种超然的风范,一种宁静的意义。

(五)乡村荷塘,翠叶田田,花盏灼灼,清香从乐府古韵里袅然飘出,渗入江南的梦中,随意洇成小村绰丽清纯的风情。

亮亮的春水里,尖尖小荷如同村女热情而羞涩的回眸,勾起太阳般热烈的蛙鸣,紫燕掠过,耕牛从容地走向田亩。

荷叶圆满地打开夏季,打开太阳的热恋。

多水的故乡,一颗莲子,哪怕沉睡千年,也能写意成满塘生命的美丽,常常唤醒我乡情的方舟。

(六)沿一粒粮食的纹路,我们就可以抵达村庄的内心。乡村的日子拐弯进入了土地,与阳光一道纯净、质朴。在农业的深处,我们用一柄锄头,轻易地洞穿麦穗的心事。

一条青石小路,是乡村的一条大动脉。远去的老爷车,带着乡村的祝福,在漫天的尘埃里,掩藏住他们的去向。

生活在乡村的日子,我们的血液里洋溢着力量,沉默的土地里生长着不倦的灵魂。

当我滑过城市的睫毛,我以一粒种子的形式回到令我激动与骄傲的故乡。

(七)乡村燕子,飞来飞去,飞去又飞来,仿佛与农家缔结了难解的情缘,飞得再远也记得熟悉的门楣。

曾经的岁月,衔泥构筑的巢还在。

梁上的呢喃,为生活的安宁和静谧作了最好的注释。

农家人对它们的呵护细致而精心,农家在燕子的翩舞中增添了几分骄矜。

在乡村驻足,城里那些富丽堂皇的楼堂,想起这些,总有几分失落,几分羞愧……

(八)一个老农蹲在地头抽烟,烟锅里袅袅升起了如树一样挺拔起来的山村。

于无声处,耕牛以主人的姿势,反刍艰辛,呆呆地注视着遥遥漫漫的路途。身后的那张犁,如一张弓,射入板结的泥土,博得了萌发的欢欣,令农时季节为之心动。

望着季节在垄沟上写下的文字,逐渐成熟为营养一个民族的希冀。

面对老农与老牛对视的画面,让我顿悟:原来一部农民的历史是这样被岁月的烟锅一口一口熏黄的。

(九)玉米,是乡土翩翩风度的庄稼,玉米吐缨的季节,欢喜了一个村的孩子,笑闹着去捋它紫红的、雪白的、淡黄的缨子,那是玉米鲜嫩的胡子,玉米一缕缕胡须飘扬,村里的孩子个个都成了小老人。

玉米是我乡土的图腾,是我寂寞乡土上孩子们的圣诞老人。

玉米,是有佛性的,一尊玉米便是一尊佛,玉米灿烂的一笑,便露出佛圣洁的牙齿。

其实,所有的粮食都是普渡众生的佛。

(十)一处村庄,掩映在绿树环绕的乡间,有美丽的果园和麦田,油菜花和紫云花开着,沾着黄泥土的泥路,出没在乡野的径上。

一个人走着,身旁是油绿的桃枝,他昂首荷锄的样子,将并无野花的田垄写在轻松的脸上。

街巷在树影里移动,小鸟从杏树上飞起又落到枣树上,飞来飞去的啼叫很响,将即黄未黄的五月撞得丁当风动。

村子很静,偶尔有一两声母鸡的咯叫声从哪家院落里隔篱传出,伴着那稠稠鸟鸣,成为了一种合唱。[王凯红]

第五篇:现代散文现状

现代散文文体类型复杂,纯与杂的矛盾一直存在于现代散文的研究中,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批评话语,也造成了批评标准的淆乱,散文史的编撰在史料整理、框架结构方面也举步唯艰,缺少突破与创新,这既是散文研究的现状,也给今后的研究带来困难。

我们步人了全新的21世纪—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创新共生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深情回望2O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道路,自“五四”以来,现代散文对古代散文进行了激烈的反叛,并自觉借鉴了西方的文学观念,把散文提升到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独立的地位,一直到今天已经8O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历经了转型的喜悦、坚守的执着、痛苦的灾难,终至八九十年代的巨大进步:对历史的整合与超越。面对散文发展的潮起潮落、兴衰沉浮,我把目光锁定在9o年代这一临近世纪末的时间段,着重谈谈个人对散文发展现状的浅见及由此引发的思考。90年代社会进人了重要的“转型期”。市场经济替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并主导了社会生活。随着苏联、东欧的解体,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导致了经济全球化,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浸淫与渗透。文学从过去的意识形态的中心,迅速地走向“边缘化”。在这种客观情势下,各种思想、观念、思潮的活跃是十分自然的。继8o年代末期散文创作“门庭冷落”之后,9o年代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散文热”。一时间杂文、随笔、言论以及“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智慧散文”、“通俗散文等大量出现。

中国的散文研究曾经饱受责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混乱、保守、无所作为、缺乏现代意识的同义词。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散文研究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其标志是继“大散文”的讨论后,散文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散文的定义、类型以及“真情实感”、“真实与虚构”等概念得到了清理和较为明确的界说; 散文的文体问题也开始引起了注意,并在古典文体研究的基础上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散文理论一直比较懒惰,既安于现状又疏于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现在已经有一些散文研究者尝试着为散文建构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一套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散文理论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边缘化”状态,正在一步步向“中心”位移。尽管这种位移是如此地缓慢艰难,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散文理论的希望和明天。正是怀着这样的文学梦想和想象,本文拟在过去散文文体研究、散文理论话语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诗性散文”这一散文核心范畴,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在我看来,对这一命题的讨论不但有益于当前散文创作,而且是散文理论体系建构的深化与拓展。

下载乡村的树现代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的树现代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现代散文教学研究 一、散文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和比重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

    客栈现代散文

    客栈。亲切,拙朴的两个字。不多,如手卷,小心铺展,碧蓝天空、大漠孤烟、广袤无垠之境。黑灰木制粗糙驿站,柜台展一排红纸黑字封存酒坛。店小二吆喝忙碌,红衣泼辣老板娘打情骂俏。着......

    家现代散文

    每逢节假日,总想回老家住上几日,不为别的,就为那份难得的宁静、悠闲。我土生土长在农村,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居住着百十来口人的小山村,三面环山,所以从小与山有着不解的情缘。记得......

    人在旅途现代散文

    (一)天晴波罗峪波罗峪,据说是城区外距离省城最近的景区之一,栖守在从省城南大门到卧虎山水库的群岭之中。望文生义,我想所谓“峪”,意在“山谷之中”,乃山岭夹持的谷地。它的景色,一......

    缄默现代散文

    宁静或许是对,对的一种感悟,更多的时候不在于生活的宁静而在于心灵的沉静。处于常常烦躁的我不敢说我能做到心如止水,因为我知道,自己并没那份功力去压抑自己的性情,只是倚在生活......

    风尘现代散文

    树影从椅子的这头挪到了那头,我坐在椅子的中间,看着宜海水面上的柳叶从岸边荡向湖心。像是载了时光的小舟,柳叶彳亍着,仿佛是渡着注定的轮回,不知何求而一如所往的向前。温暖的阳......

    升国旗现代散文

    阔别多日未见的升国旗仪式,今日有幸于天安门广场见证五星红旗地升起,心情是激昂,是愤慨,是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初时,看着人群涌动,不管是举步维艰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幼儿,都在努力......

    散文 紫藤树瀑布

    散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