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5:1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

第一篇: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

【摘要】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堂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现场实践教学等方面分析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改革办法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素养,一定的经济、法律知识,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按照这样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实现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具备基础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并具有规范操作技能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1]管理类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 课堂实践教学

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一般以课堂为教学场所。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现场实践教学

是以实习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是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大体运作模式、业务内容等,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做好铺垫。生产实习是一种参与性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企业的经营活动,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实习是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在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之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通过毕业实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课外实践活动

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1.4 毕业论文(设计)

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新问题

按照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2.1 课堂实践难以落实

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如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中穿插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授课是老师单兵作战,往往因人而异,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大部分教师授课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没有落实。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实践教学常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程设计等形式,但也存在诸多问题。(1)案例教学:教师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学生先个人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交流,教师总结。但是选择的案例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全面的反映问题、说明问题。(2)情景模拟:指设计某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开展某项活动,比如:模拟公司组建、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市场调查等。往往因缺乏一些条件和学时不足而开展不多。(3)课程设计:虽然有些专业课在理论课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2.2 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是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阶段学生到企业实习较难的情况下,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许多问题。

实验教学大都在实验室教学,经管类实验室基本上是计算机加软件的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教学软件不适用。教学软件的选用是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难点之一,软件开发往往存在滞后现象。购买的软件有时功能不足或者功能过剩,使用起来不太合适。因为软件开发商销售的软件不是针对具体的专业、具体的课程。而且,一旦程序设定,很难更改,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2)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实验课教学教师大都是专业课教师,有的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对购买的软件难以有效利用;而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承担实验课程。从而使得实验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实验课教学效果。(3)实验教材缺乏。教材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没有实验教材,学生就没法有效的、系统的进行实验。目前,适应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不多,实验实习的教材缺乏。

2.3 现场实践教学困难重重

到公司、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诸多难点。

(1)联系难,由于企业是经济实体,衡量企业的绩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怕干扰生产管理的正常运行,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所以,很难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教师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校外实习也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2)学习难,很多实习单位把接纳的实习生当成免费的勤杂工,却未指定专门的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来教学生开展工作,导致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丧失。

(3)成本高,学生外出实习需要多项费用开支,包括交通费、实习指导教师费用等,如果班级多,学生多,甚至需要现场实习的课程多,则需要的实习经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是有限的。

(4)管理难,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的实习都是分散实习,包括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都忙于找工作,很少有人将精力集中在毕业实习上,甚至有的同学随便找个单位应付了事。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难以统一管理,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4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常常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毕业后在机关、行政、事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工作,尤其大部分学生在工商企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类管理工作。因此,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联系,不只是了解实际工作中各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不只是管理上的要求,还包括技术上的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中外管理者在论述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时,都强调不同的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在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上,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存在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计划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技术类课程。

(2)实践环节中的安排、设计与操作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距较远。实习中重管理岗位的安排,轻生产一线的安排;实训中重企业一般管理项目的设计,如企业创建、设计企业CI、设立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等,轻企业现场管理方案的制作与设计;实验中,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理解管理工作,有关的经济背景、社会和文化背景、技术背景、市场信息等条件都是预设的,这与经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少有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因而,容易脱离实际。

第二篇: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摘要:针对现行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之弊端,提高新的实践理念和实践环节改革模式。关键词:法学教学;实践环节;教育理念;模式设计法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就决定它在本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法学教学中就应始终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环节,是一个目前我国法学教学中尚未解决好的课题。本文中针对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弊端,探讨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问题。

1、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环节的弊端现行我国法学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直到各法学院校的教学计划,都很强调法学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有关这方面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处于相对脱节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指导。目前法学本科教学几乎很少研究法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实际上任何一门专业均应研究这个问题,即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2)实践环节单一,主要只靠毕业前的两三个月毕业实习。全国各法学院校在其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毕业实习,有些院校安排在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有些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法院、检察院系统或者法律服务机构。这种毕业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司法工作的实践过程。但其缺陷是,毕业实习前大多数学生对人民法院、检察院及法律服务的机构设置及工作程序并不了解,加之毕业实习时间有限,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这不符合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具有的渐进性、反复性规律。(3)除毕业实习之外,三年半的教学中一般不再安排实践环节,使理论联系实际处于自发状况,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师指导,大大浪费了时间。少数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利用假期自己联系到相关部门去实习,但也只能感触一些较零散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条件。(4)有些法学院校结合个别相关课程,也搞一些实践活动,如法庭审判观摩或者组织学生自己搞一些模拟法庭,但并未有意识地、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形式强制性地纳入教育计划和要求的范围。

2、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针对现行法学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的弊端,应该强化实践环节、更新理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这一认识论规律作为一种普遍规律,也是法学教学的根本指导原则。实践教学环节是法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计划。第二,实践环节贯穿于法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若仅在毕业前安排实习,其它时间不注意实践环节或者把实践环节不落到实处,其结果只能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第三,针对学生在法学学习的不同年级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大体分为感性实践阶段和理性实践阶段。我们认为,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感性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三、四年的实践活动应属于理性实践阶段。两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实践是理性实践的基础,理性实践是感性实践的升华和目标,因此也不能在教学中忽视两阶段的内在联系。第四,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立体、多面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同时实践模式应该是互动的,而不应该是静态的,要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法学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全面地与国家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建立普遍联系,创造多维实践场所。这种立体、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学习逐渐深入社会,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方面投入社会实践,建立多维实践模式。第五,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而在理论教育中大大加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案例,从而增强理论与现实的对照,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内容。

3、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模式设计根据上述教学理论,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法律专业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和习惯。大一学生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专业观念,对本专业没有兴趣,将直接影响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1.安排不少于五次法庭观摩活动,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或者组织学生旁听高年级学生的模拟法庭。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3.组织学生召开几次专业认识恳谈会,树立其正确认识和信心。4.鼓励大一学生参与高年级学生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5.深化教学,采用大量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加真实的实践实例。6.邀请法学专家和实务方面的知名人士举办讲座,辅之我院法学教师讲座。7.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二年级学生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但从全局观念来看,该阶段的实践仍处于感性实践范围,但比大一的实践已上升到更深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1.针对其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深入研读与课程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弄清法理知识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同时设计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写出书面的分析意见,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案例研讨会。这项活动应分散在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在教学计划中体现此内容,并要求教师在填写教学日历时,就本课程设计相应的实践模式。2.组织学生成立专业知识兴趣小组,每个月各兴趣小组将其活动内容撰写成专题,在学生班级中进行交流讨论一次。学习兴趣小组的活动应由专业教师指导。通过专题的讨论及编写专题报告和专题发言,使小组同学在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3.带领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活动至少五次。教师在组织旁听活动之时,要与法院审判人员联系、沟通、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以及双方争论的焦点。在学生旁听之前,带队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作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该案例事实需要哪些形式的证据来证明、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哪些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等。在此基础上,使去旁听的学生有备而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4.带领学生到监狱、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和少管场所,使其与被改造对象犯罪嫌疑人、被教养人员、少年不良行为者进行亲身接触,增加其对国家司法的权威、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以及社会阴暗面的亲身感受。以往许多法学毕业生,因未从事司法工作,从未到过这些场所,实在是一种知识的缺憾。5.组织学生到各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去实际观察执法活动、旁听行政处罚听证会,如公安、城建、税务、工商、物价、环保、土地等;组织学生到行政执法机关,与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听取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对行政法律本身及行政实施过程的了解,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行政法、经济法的自觉意识。这是传统教学实践中不曾有过的形式。6.在大一基础上,继续开展专题演讲、辩论活动,并使演讲、辩论的内容注入更多的专业知识特色。7.要求学生动手,主动收集疑难案例、焦点案例,由教师参与,集中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剖析、讲解,帮助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3)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二相比,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理性实践阶段。其标志是:法学专业知识在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再是零散的、无序的状况,而是学生经过理论学习、思考和感性实践,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理性实践,应为理性实践的初级阶段,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应这样设计:1.在大一、二基础,组织学生举办模拟审判,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法律运用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组织。案例中的当事人角色和司法人员角色,由学生自行安排并扮演。让学生根据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教师在其间只起引导作用。模拟审判,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既存在事实的证明和证据的运用问题,又存在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运用问题,在法律运用上既有实体问题又有程序问题。同时还体现了审判中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2.带领学生深入劳改劳教场所,对被改造对象进行普法教育和帮教活动。这和大二学生去劳改劳教场所主要是参观不同,大三学生到劳改场所,是运用所学知识和靠自身的品德修养,帮教被改造人员。这一活动,应在寒暑假或五

一、国庆长假期间进行。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帮教劳改人员,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方式。3.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以大三学生为主,可吸收低年级的积极分子参加,配备专门教师带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比如,参与报社的读者书信回答,在相关节假日提供街头口头咨询,利用寒暑假到农村边远地区进行普法宣传等活动。4.组织学生到公、检、法机关与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座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事先送相关机关,在相关机关实务人员做了准备后再进行座谈,会起到较好的效果。5.由教师带队到本省、本市的立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和职能部门立法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让学生从立法者的角度来了解立法者的工作特点和法律的深远作用。6.组织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队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大学生辩论比赛,发起组织本市法律专业辩论比赛,通过对比,刺激学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驾驭理论的能力。(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要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理性实践的高级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作者认为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1.大四学生是协助教师组织大

一、大二学生实践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能锻炼其组织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同时也运用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使大四学生更深体会其处于大

一、大二时期间的有些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2.大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实践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企业实习,其结果是给企业义务帮助干活,与实习要求严重脱节。二是教师要与实习部门的领导讲明实习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实习指导人员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过硬的实务知识。三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目标和计划,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习总结。同时实习结束后,应有实习经验交流。3组织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综合性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4、结束语通过探索法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新模式,为解决国内各高校法学专业面临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脱离的困境,提出一种动态、全面的新模式。通过上述贯穿法学学习四年全过程的活动,较好地正确处理了教、学、实践三维一体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地把自身知识学习和能力学习结合起来,把学习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际应用能力低下的问题。作者在近几年的本科法学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论辩口才能力,是学生将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学知识更好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应用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受学生的欢迎。张宝亚 金邦庆

第三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还必须会“动手”。要培养具有出色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就必须从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入手,只有立足高职酒店管理的培养目标和酒店职业岗位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双达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改革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这种教学方法知识量足,信息面广,但是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有一定制约。通过调研和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授课方法单一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安排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课程内容理论多、实践少。学生不能参与或动手,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2、经费缺乏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很多学校及教师也逐步认识到应该把学生放到实体场景中去教学。但日常教学又不可能完全到企业去进行,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建立仿真酒店实验室或者建立以实体模式运行的自营酒店,但二者都将需要耗费巨资[1]。

3、考核方式单一,“一卷定乾坤”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反向影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为主要形式,不仅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很多先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办法用试卷笔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同类院校经验基础上,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尝试从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到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是指与学生将来就业之后的实际工作最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生从业的基础和保障。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酒店行业就业需求、已就业和在岗实习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

(二)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1、根据确定的职业核心课程,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行业需要和在岗实习生的反馈,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采用合并删除的方式挑选教材中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和教材中没有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2]。

2、理论实操交替教学法的实践。核心课程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交替教学法,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即时交替,更能保证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并能及时强化理论知识。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中进行实践:前两个学时在教室通过教师的讲授、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对操作方法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后两个学时马上到相应的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会识别变成会操作。

3、角色扮演法的实践。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本某个职业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此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的操作流程为: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和角色分工—角色扮演—教师点评—学生总结。如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设置大堂吧酒水服务课题,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消费者、服务员、大堂经理等角色来模拟现场服务,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演员,给予激励[3]。

4、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模拟的职业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仿真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技能训练,强化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模拟顾客投诉的场景,由学生分别扮演投诉的客人、服务员、大堂副理等角色,针对在用餐过程中顾客投诉,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在这种情景模拟中,学生由以前的听众变为导演和演员,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不仅通过主动探究获取了知识,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较好的锻炼了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中都使用了此方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通过对案例的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梳理从而得出结论,再回到教材中的理论上去,学生就会对这类问题印象更深刻,在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中能够避免出现错误。

6、职业核心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职业核心课程考核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科学确定评价方式及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如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就直接采用“实际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平时成绩”的结构,在实际操作考试过程中增加了口试,用这种综合考查方式取代了笔试。

三结论及展望

酒店管理专业在确定职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使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通过对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和访谈发现职业核心课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参与度以及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前几届有明显提高。因此将职业核心课与一般课程区分开来,加大对职业核心课的教学力度,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强化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职业技能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梅.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2).[2]徐宝群.酒店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4(29).[3]黎晓霞.酒店管理专业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

第四篇: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成人教育工作实践探索_千里马论文

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成人教育工作实践探索

由于餐饮行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领域的成人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成人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具有借鉴意义的成人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主要包括面向酒店餐饮行业开设的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酒店管理、中西面点等专业。成人教育是指成人通过自我内化的学习方式,有组织地实现与世界认知之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最终能够实现独立影响外部世界的目的和要求。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成人教育是以自我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第二,成人教育应能满足成人一生各个阶段的不同学习需求,其存在临时性、持久性和多元性特征。第三,从狭义上讲,成人教育可包括高等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形式;广义上的成人教育则更加宽泛,可指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其形式灵活多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第四,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成人与世界的认知联系,可包括成人与社会、成人与自然界、成人与自我联系等,使得其能独立自主、个体能力能够得到发展,影响外部世界并推动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高等职业院校成人教育现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方法,因此成人教育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中将不断提高。我国目前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有函授、业余课授以及在职研究生、高校建立的专门成人教育学院、进修班、远程教育学习、自学考试培训班、国外合作办学等,各种成人教育相互促进和补充,为社会成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基本满足了社会终身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的需求,但由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所提供的教育平台难以满足社会广泛需求,因此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①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发展水平不一;②学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普遍忽视了成人教育职业需求,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在岗、在业以及社会行业规划及培养人才;③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成人教育基本照搬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基本上是普通高职院校教育的“翻版”;④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为了适应成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以创新的观念来思考成人教育,来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本文结合学院近几年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实际,探讨并总结出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成人继续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以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

二、餐饮服务类专业成人教育实践创新

1.丰富成人教育培养形式,拓展生源渠道

发挥政府在成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成人教育建设,融合社会资源;加强与行业部门联系,对酒店、宾馆等服务行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服务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在餐饮服务业人员转移就业培训和返乡人员培训方面,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半读”“边工边读”和“就地培训”等方式,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拓宽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渠道,提高餐饮服务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施联合办学战略,开展与本科教育对接工作,满足学生提高学历的需要,给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2.分层分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成人教育招生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不同企业和人员对培养的要求不同,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总结出“培养形式多样、分层分类教学、培养目标明确”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制订出不同的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应关注成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院专业团队对行业、企业以及毕业生等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采纳餐饮行业协会及无锡艾迪花园酒店等深度合作行业、企业的建议,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科学定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3.加强校企合作,合理化利用资源

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牵头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昆山格林菲尔华美达酒店、上海榕港餐饮有限公司等30多家省内外餐饮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部,加强与餐饮业企业合作,开展成人教育项目。首先,对合作企业中较低层次岗位的餐饮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其次,邀请企业烹饪大师参与校内成人教育工作,发挥双方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坚持“平等互利、确保质量、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并且依托“校中店”“店中校”两大平台,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契合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基础,提高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构建现代化教学平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学院近年来大力注重网络课程建设,以课件、视频、图片及试题库等形式展示课程内容,便于各类学生随时随地网上学习浏览;尤其对成人教育学生具有独特的意义,已建成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呈现出开放性、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服务性等特点。已建成的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能将企业生产场景直接呈现在学生课堂,通过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解决了名贵菜肴制作过程在校内教学成本过高、大师难请的问题。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成人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成人教育工作,构建了“培养形式多样、分层分类教学、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成人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分类分层进行成人教育方法的实践探索,分析与总结了当前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应实现一体化目标,应结合社会各类资源,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作者:徐守江 汪晓琳 来源:求知导刊 2016年20期

本文来源 千里马论文发表网教育频道

第五篇:《数学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本人在学院新开课程《数学与管理》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应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总结出一套相应的教学方法与规律。

关键词:数学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学生实习时间加长,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减少公共课的教学时间,数学教学时间也必然相应减少,甚至由于对应用数学课程的认识不足,加上应用数学教学方面目前存在的与专业学科教学相脱节的缺陷,有些专业认为应用数学没有用,取消了应用数学课程,从而导致:一方面,数学教师认为课时太少,无法进行教学,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而不是从数学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对应用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遇到应用相关数学知识时,因学生数学知识贫乏甚至没有学习过,而感觉难以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则由于数学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新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片茫然。我学院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以及我院自身的办学特点,编写了《数学与管理》教材。该教材汇集了管理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介绍数学知识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2008年下半年起我院开始开设《数学与管理》课程作为学院的公共必修课,总共48课时,其中有8个课时为数学实验课。这一课程的开设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主要归功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新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实例蕴涵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相应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旧有的模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课程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这门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等数学教材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追求数学理论逻辑推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这些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抽象、难度较大,也难以看到高等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我院以《数学与管理》课程代替《高等数学》课程后,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体现新课程的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必然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听得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单

一、呆板,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的形式。《数学与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问题引入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数学与管理》课程的不同内容,可以使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且适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的差异较大,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还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两部分。基本要求是对所有学生都要求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是针对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课,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数学实验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1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开设数学实验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定义、定理的证明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独立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去,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多的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数学知识本身,主要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使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计算数据的集中指标、变异指标,和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求解线性规划模型、极限、导数、定积分列入到数学实验课程中,使得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脱出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

3.2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遵循量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就是要适合大学新生的原有数学知识水平,在进行数学实验时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就可入手。例如学习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只需要介绍一些简单的函数命令格式和运行操作方法,学生就可以入门了;实用性原则就是所处理的问题都具有实际生产、生活的背景和较好的应用价值。选取具有“可移植性”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建模和求解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数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且还能从结果的实际意义中看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要解决大量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开放性原则就是在进行数学实验时,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合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在讨论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趣味性原则就是在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钻研,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结语

《数学与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数学改革的新课程,是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使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课程及后续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华春.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12.

[2]周明中.高职数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1,2.

[3]朱家生,施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谢云荪,张志让等.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朱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科学素质培养[J].中国大学数学,2004,12.

下载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的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职业教育与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

    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分析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戴勇2003-12-4 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而实践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则是广大基层教......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论文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论文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论我国高校基础课中德育观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德育观教学方法改革极大地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发布,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得到认同,沿袭已久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和教......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龚建军 南昌市香溢花城小学 邮编330039 联系电话*** 【摘要】: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改革方向面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关键词......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推荐5篇)

    一、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易学、易懂、难养成的特点,不仅要学生了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