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现代学徒制是产业与教育结合的基本形式,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更加深入,需要教师与师傅共同传授专业知识,是对传统学徒制培养人才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是培养初级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祖国伟大复兴输送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到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因此学生要和企业签订一份合同,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还要指派师傅指导学生接受生产环节的上岗培训,学生培训合格以后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学生在培训期间能够享受到学徒工资。具体地说,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招生就等于招工,凡是具有学习职业技术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职业技术。中职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按照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模式进行培养,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自然成为企业的学徒工人。
2、招工就等于招生,企业新招收的工人,在进入企业之前,根据工人意愿,一律安排到中职学校进行学习和上岗前的培训,培训合格后中职学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3、上课就等于上岗,学校实行学分制度,进入中职学校的企业工人,学习时间不固定,啥时到就啥时学,修满学分就为合格。建立课堂教学、实训车间实习和企业上岗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
4、毕业就等于就业,学生在企业做学徒期间,如果学生和企业彼此都满意,就可直接签订用工合同,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成为企业的工人。
二、中职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方法
(一)确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为了突出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办学优势,坚持学校、企业互通、互学、互进步的原则,围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念,根据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1、现代学徒制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
(2)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实习与实验结合,让学生得到规范的训练。
(3)设置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实习培训,获得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合作、创新、守纪能力。
2、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培养各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独当一面,并能吃苦耐劳具有创业精神和较强适应能力的技术工人。
(2)培养要求:掌握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各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产品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机器维修及操作基本技能,并考取相关工种等级证。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日常管理制度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革新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把学生平时的工作情况与师傅的评价纳入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中。在教师与师傅共同努力下,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来设置课程,设立以“公共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增加或减少,每一个教学项目则完全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在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商讨下,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项目课程,并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2、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全程跟踪,密切关注学生的实训生活,学校和企业设立各种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企业参与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并委派技术师傅做兼职教师。学生实习期间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建立以能力为目标,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为企业储备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安书、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2]朱敏成、发展现代学徒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
第二篇: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现代学徒制定义: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现代学徒制内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就是通过试点旨在解决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学生毕业(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选择空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育人企业不同岗位学习。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共同制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与岗位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师傅指导与传授获得,同时,职业院校师资与企业师傅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现代学徒制更注重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以及师傅对徒弟(学生)最终的考核,没有企业师傅的考核,学生即使毕业了,最终也不能直接上岗,同样,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对学生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学生毕业时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学生取得职业院校学历的前提,这里的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是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但一定是行业内各同类企业所认可的,因而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
相对传统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了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培养,从形式上的岗位与师傅传授到岗位与教室、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从传统的就业培训到系统的、规范的职业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终身教育。本文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从探索的角度指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是基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句话进行界定的,这很可能会使其定义与内涵存在一定局限性,能否科学、准确、全面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进行界定,还需要在今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不断总结完善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体系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这种体系不但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现代学徒体系;教学管理研究;加强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4.23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学徒制体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不但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保?C人才管理质量。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体系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对一的教学关系。教师的职业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人格素质。现代学徒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体制中,社会中的部分企业也开始在企业中实施学徒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主要包括三个特点:高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和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双方共同制定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中,学生负责学习,在企业中,学生就是企业员工,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联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中的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现代学徒制体系下的教学管理研究
3.1 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已经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实际教学管理中。要想保证现代学徒制在各个高校中稳定发展,需要相关工作部门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需要高校和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注意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各种制度是否适合企业管理体系,保证现代学徒制度能够同时适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中。还有就是高校课程管理的实施性,高校和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学徒制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关制度,保证制度的可实施性。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但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还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对师资队伍的重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健全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表现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不好的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
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还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由教师和企业共同承担,所以,高校在实施该制度时,相关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让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
3.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体系时,需要企业和各大高校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入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教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建筑高校中的教师在讲解混凝土的课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了解混凝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同学们到企业中去学习和观察混凝土的制作流程。学生通过实地学习,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了解企业文化。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企业文化,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体制,不但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大批优秀人才,还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万珍,高国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渐进式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探究――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7(02):125-128+134.[2]李建荣,王庭俊,薛亚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7-38.[3]程一凡,张亮峰,万海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127-128.中国冶金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高职冶金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探索》
课题编号:2016ZYJHKT-C020
作者简介:吕国成(1982-),男,吉林长春人,研究生,讲师,从事冶金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研究。
第四篇:PDCA循环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一PDCA循环理论概述
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一项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P、D、C、A这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涵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计划的具体运作,使计划中的内容得以实现;C(Check)———检查。就是要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明确计划执行的效果,并最终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其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并将其标准化,或者制定工作指导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循;对于失败的方面也要进行总结,以免错误再次出现。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个PDCA循环当中去解决。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大多数都是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学年制是便于管理者的出发点而建立的,其强调的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中心地位,突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的统一性与共同性,而在这种传统的群体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忽视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管理活动的灵活性要求。由于对学生个性理解的偏差,学校经常会处在一种错位的境地。但学分制则要求能够方便学习者,并且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高校对学分制的内容、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往往较为缺乏,传统的学年制当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工作意识和任务导向等观念,仍是目前较为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使学分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出现了对学生的管理有余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2选课体系不科学,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比例非常小,开放课程数量太少。第二,组织部门之间的障碍阻碍了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设置,阻碍了知识的集成。在分支的选修课中专业课程的主题系统和组织形式,不能参与跨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只注意适应要求的高度专业化的知识,而忽视了高度的综合,但也使某些专业逐步淘汰。第三,由于可选的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有效地管理,选修课质量也不高。课程资源的短缺,课程质量不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考核机制不规范
众所周知,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但是,仅用学分并不能完全衡量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在选课过程中,多数学生选课盲目,避难就易、随波逐流,追求市场适用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趋易现象,即尽可能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学习过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为了学分而避实就虚地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课程。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原本感兴趣的,因选课学生不足而不能开课,导致学生只能选择其他课程修习。这样学分虽然修满了,但是学习的质量还是下降了。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校无论是实行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应将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学习质量考核制度是必要的环节。
4教学管理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地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我校目前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不能规范地开展工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一些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一旦到了评估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准备和收集各种材料。对学习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跟进,使问题累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造成严重后果。评估体系本身是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多种作用,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简便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评价方法,使得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从而又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过程监管力度和积极性降低。
三运用PDCA循环理论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1制定计划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落实各项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开学初期,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列出教学工作的各项事宜及大致开展时间,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以此为参考,并结合每项工作实际开展时发布的具体通知进行有计划地实施。并且针对各个班级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地指导。在各班形成以学习委员为中心、班级同学积极配合的良好班风。加强对学习委员的培训,本着对每位同学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工作的通知及总结汇报工作。同时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灌输每位同学配合学习委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思想。
2实施计划
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策略,灵活实现实验探究与教学探究的相互融合。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把观察引向深入,让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直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论探究通过对理论探索和演绎来研究,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概念。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上要有针对性,执行上要有严格性,明确管理目标,敢于面对棘手问题,时时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处理,及时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情况采取措施予以修正,以便实施。毕业生的毕业率向来是学院高度关注的焦点。为了毕业生能如期顺利毕业,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年,进行在校期间课程修习情况的总结验收,即提前一年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按照毕业生毕业及获得学位的要求进行对照,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列出,如必修课通过补考或重修仍未通过者、选修课学分修习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位绩点不能满足获得学位要求的、曾经有违纪现象者等,将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一一列举。首先与学生本人核对所罗列信息的准确性,对确实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进行日常监督,这些监督通过学习委员或者直接与学生本人进行联系来实现。同时将该信息也通知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及早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选课、学习报名及考试报名的日常工作中,提高对这些学生的督促力度。
3检查效果
根据计划,通过验证、分析以及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从评价结果中得出实行的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实施方案。然后将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入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最终解决。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班主任的优势及管理学生教学工作的便捷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掌握计划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对整体实施方案进行协调和改进。教学管理的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结果如何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良好检验。结合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完善这阶段工作的开展。例如通过学期跟踪,再一次总结毕业班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解决了课程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问题,而尚存问题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也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将问题学生的数量降至最低甚至使问题学生全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侧重与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系,旨在能够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而改进实施策略。
4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提高成效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弄清楚实施过程中哪些方面的工作已圆满完成,哪些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和不足,把成功的经验纳入管理制度之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把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后,既得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又能检查出日常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不足之处。每项工作结束的时候,根据本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而后分析原因,找出主要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再采取改进措施,如此开始PDCA循环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又一个新循环。
第五篇:中职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
中职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论中职教学幼师学生心理学教
学管理
摘要:本文就中职教学幼师生心理学的教学管理,结合了幼师生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和具体的方法,通过长期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些尝试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教学;幼师生;心理学;教学管理
一、提高幼师生综合素质,明确教学目标
从培养人才的业务素质、基本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目标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紧密结合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及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儿童心理健教育;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儿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的观念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例如在学习“知觉规则―知觉选择性”时,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和记录生活周围中哪些事物最容易成为我们知觉对象,通过观察使学生们了解到:凡是与背景差别较大的、运动变化的、排列有规则的事物都容易吸引我们的知觉。又如,日
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心不能二用”、“酸葡萄效应”、“及时复习是抗遗忘的良药”等等心理现象。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学习充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
三、结合心理现象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地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如在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影响及儿童早期发展中‘敏感期’的概念”时,给他们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通常这些案例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的重要依据,如“狼孩”“野生儿”“儿童在特殊环境中成长的特例”,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讨论这些特殊儿童心理、行为形成的原因,明白儿童早期一些行为或心理品质的形成在某些时期是非常敏感的,一旦错过这些时期极易造成终身的不良影响,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环境和教育对一个人早期身心健全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态度和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巴班斯基所说:“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和运用。
1.结合教材,运用观察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然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观察,如幼儿的认知规律、行为特点、语言发展规律等等。帮助学生拟定观察计划,提供观察条件,学习作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结合教材,运用调查的方法
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如我们让学生针对幼儿的个性、情感、意志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五周的个案追踪调查。同学们拟出计划后,制作出相应的问卷和图片,创设各种情景甚走访家长,最后写出
详细的调查报告,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结合教材,运用心理测量方法
在心理学教学中,我们尽可能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比如,通过幼儿画人的方式测量和分析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材,运用心理小实验的方法
有许多心理现象和规则,必须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才能观测到它们的存在,才能真正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如在学习和了解人的“感知觉”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运用心理测试仪器:重量知觉仪、方位知觉仪、颜色视觉仪等仪器,或用一些简单工具,学生分组在心理实验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结果学生们通过实验发现每个人的感知觉水平是有较大差异性的,而每个人的“感觉域限”或“绝对感觉域限”更是各不相同的。
五、提高效率,注重多媒体教学在心理学教学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