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的作用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芭蕾训练形体教学
论文摘要: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形体舞蹈训练的基础,目的在于塑造学习者的优美体态和高雅气质,解决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在给学生进行专业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其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芭蕾基础训练学习者达到塑造优美体态、优雅的气质以及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自身专业艺术修养和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芭蕾艺术从最初到如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其随着历史长河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世界几代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如今已发展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芭蕾舞基础训练体系。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形体舞蹈训练的基础,目的在于塑造学习者的优美体态和高雅气质,解决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在给学生进行专业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其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芭蕾基础训练学习者达到塑造优美体态、优雅的气质以及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自身专业艺术修养和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展学习者身体的柔韧和力量素质
学习芭蕾基训对于学生的柔韧、力量要求颇高。它对姿态、形体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柔韧和力量素质是完成芭蕾基训技术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的基础。随着形体训练的难度的增加其跳跃、平衡、柔韧四大类动作中都需要柔韧、力量得以完成,对于专业形体训练其地位是最基础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柔韧性
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柔韧性指的就是身体“软度”。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者的身体柔韧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关乎到舞姿是否优美与延伸。所以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最应该打好基础的就是学习者的身体柔韧练习。
柔韧的好坏是由人体的各个关节在进行运动时拉开幅度大小所决定的。它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指的是骨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骨结构,这个是从遗传角度上来说,是具有定性的,在进行形体训练过程中这个是不易改变的。后天指的是关节周围关节囊的紧密程度和韧带数量的多少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的体积大与小。其中关节囊紧和多者柔韧性相对差些,肌肉和软组织体积大着柔韧度不好,而这些是可以通过芭蕾基础形体训练而改变的。
芭蕾基础训练是靠肌肉内在的对抗力来完成的,芭蕾基训的基本训练内容为开、绷、直、立,其具有提高身体柔韧度与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在通过把杆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使髋、膝、踝的柔韧性和屈伸能力得到改善。
(二)力量
什么是力量呢?在进行专业芭蕾形体训练时要求的力量是指的哪些方面?力量是指学习者的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用力时反应出来的非自然肌肉形态,它具有迅速的使肌肉收缩、提拉或紧张。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时,最基本要求就是开、绷、直、立。其中的绷、直与立是力量训练的基础核心,所以我们在形体训练教学过程中通过擦地、蹲、踢腿、半脚尖等练习起到增强腿部与膝关节的支撑力量及立腰的能力和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从而达到学习者良好的身体形态保持,太高学生的力量、速度与控制力,对于较难动作易于掌握,稳定地完成动作。
二、有利于形体塑造
芭蕾基训对学习者塑造优美体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时间正确而规范的把杆练习,能够经常刺激腿部肌肉与胸背部的肌肉从而使学习者的腿部、臀部肌肉上收、下肢拉长、重心升高,使腿部及臀部线条优美。以及增加胸背部的肌肉线条的拉长感,使学习者上身挺拔。
芭蕾基础训练在进行各种把上把下小组合的训练过程中,从而达到协调全身肌肉、端正体态,对改善学习者身体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动作组合能把上手臂和腿部、腹部和背部、头部动作充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塑造形体的效果。例如:在芭蕾形体基训中的把一位蹲为例。首先要做到脚底外开一位站好,小腿、膝盖、大腿、臀部、腹部肌肉收紧上提,同时上半身保持直立。在进行下蹲制造动力时,以膝盖为动力带动胯部朝脚底一位的位置呈一字缓缓外开,注意肌肉的收紧,当下蹲达到极限的时候,再缓缓膝盖外开收回一位直立,全程肌肉都是一种紧张与收紧状态。此训练对学习者塑造优美腿形和增加腿部肌肉延伸的感觉和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芭蕾基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反应判断能力、塑造优美体态、提高动作美、韵律美的表现能力。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舞蹈动作时,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动作的正确空间方位、韵律幅度、反应速度等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动作时,只有动作准确、节奏合理才能体现出美感来。各种优雅的静态姿势和各种敏捷协调的动态动作迅速做出反应并准确的贯穿在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之中,达到举手投足规范化。
以(前阿提久)舞姿教学为例,老师首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要求主力腿直立或半蹲,动力腿向前抬起呈90度,小腿与大腿间的距离夹角保持在大约135度,膝盖处的关节要略微弯曲。在这里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膝盖处的关节一定要高于胯的关节,脚尖至少与胯关节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使学生迅速做出反应准确摆出舞姿。
四、有利于形体动作要领的掌握
芭蕾基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习者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反应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培养肌肉的延伸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在进行芭蕾训练过程中,学生站立的某个舞姿,不论全脚掌还是半脚尖,老师都需要提醒学生做到脚趾平放,整个脚或半脚尖紧紧地吸附在地面上,用力往下踩。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好比就是一颗大树,而学生自己的的脚好比就是大树的根,寻找一种深深向下扎根的感觉,半脚尖直立时要把重心放在前脚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要收紧向上提起,感觉头顶有一根绳子在把自己用力提起。使脊椎一节节向上拉开,感觉空气可以从中穿过。身体的中段的位置向上提,而两侧下沉,让学生自己感觉到有一种上提下拉的对抗力把自己拉长。
在进行芭蕾形体训练过程中人体与地板的对抗力(外力)往往在各种跳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跳跃之前的Plie,其主要运用的是人体的重力、跟腱及大腿的肌肉的拉展的一种力和地板形成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形成一种对抗力。为了凝集起跳的爆发力,准备起跳推力的Plie要深,速度要快,然后,突然收紧肌肉,爆发向上跳起的力量。而跳跃之后落地时的Plie,则要强调身体与地面的反向对抗力,收缩肌肉尽量向上、提气.这种对抗力越大,弹跳的爆发力和高度就越好。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它对于学生改变身体形态和提高身体素质和加强舞蹈修养都有极大的作用。无论学生展现怎样的舞姿,表演什么风格的舞蹈,没有一定的专业舞蹈基础训练是不行的,而芭蕾基础训练会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在教学过程中的做出一套形体动作组合时,以及表演舞蹈成套动作时,芭蕾基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针对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难点动作进行强化练习,在较好掌握并规范地完成了动作组合后,学生就已较好地掌握了动作组合中的动作规格及演练技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成套教学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芭蕾基础训练是最严谨和完善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它通过科学地方法开发了无数学习者的身体和内在表现的能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影响深远,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华编著.古典芭蕾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芭蕾基础训练内容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芭蕾基础训练内容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芭蕾基础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有效增强舞者的修养和控制能力。芭蕾与体育舞蹈有许多共同的要素,当今体育舞蹈的审美建立在以芭蕾为坐标系之上,因此,芭蕾基础训练方法对提高体育舞蹈表现意识和舞蹈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 芭蕾 基础训练 体育舞蹈
一、前言
纵观我国体育舞蹈现状,在竞技比赛中以高难度技术动作取胜是我们的风格,缺乏技术魅力和个性特征是一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舞蹈运动未形成自己独特且完善的训练体系,如何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增强运动员的舞蹈意识训练也我们目前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芭蕾有着比其他舞种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芭蕾基础训练便成为了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文将通过研究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的影响,对芭蕾基础训练科学的教学训练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体育舞蹈运动训练手段,建立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理论体系提供建议。
二、分析与讨论
(一)芭蕾基础训练与体育舞蹈相似的训练要素
芭蕾作为西方古典文化中的代表文化,“开、绷、直、立”这四个特点要求不仅是芭蕾的技术训练的核心要点。体育舞蹈作为另一种传统西方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体育舞蹈运动未形成自己独特且完善的训练体系,而芭蕾基础训练已经形成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致使它在许多方面都要向芭蕾基础训练做借鉴和学习。
在芭蕾基础训练中“开”是胯、胸、膝、踝以及肩的外开,同时也指脚的外开。“绷”是指身体收紧,脚踝脚背的绷直。“直”双腿膝盖伸直及后背的垂直。“立”腰部的直立,从胸腔到头部以上有向下延伸感,是建立在“直”的基础上的。芭蕾基础训练通过对这四项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培养舞者柔韧素质和艺术表现力等等,让舞者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后期学习打好基础。体育舞蹈在借鉴中,加入自身特点。“开”是指着重要求肩、胸腰、髋关节、大腿跟部、脚踝的充分打开,在拉丁舞中应用的十分明显。“绷”是指身体腰腹部、中段的收紧、大腿肌肉收驰有度。在体育舞蹈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论是拉丁舞还是摩登舞都要求舞者的中段部分要时刻收紧,以便保证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直”是指整个身体线条正直,从颈椎到尾椎都与地面垂直,直立时膝盖保持超直状态。体育舞蹈中身体旋转的动作,只有在“直”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转体的完成。很多身体转都是在“直”的前提下才得以完成的。“立”是指身体姿势挺拔,头顶有向上延伸的感觉,身体动作空间感、立体感强。比如在摩登舞中,舞伴双方从头到尾都要做到“立”这一特点。
(二)芭蕾基础训练内容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1.基本素质训练内容
体育舞蹈是一项竞技运动,而芭蕾舞更倾向于观赏和表演,虽然都属于舞蹈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舞蹈的基本素质要求来看,体育舞蹈较芭蕾舞在肌肉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要求更严格,运动员可以通过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展背部、腰腹部、四肢肌肉的爆发力和运动耐力以及柔韧性训练。
2.技术训练体系
跳、转、跳转结合和连接动作构成芭蕾基础训练的动态技术。转的技术分为地面上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这两大类别的平转以及在空中的各种跳转。体育舞蹈运动中包含前后左右的移动旋转、上下的升降和各种动态舞姿等诸多形式。所以,借鉴芭蕾的跳、转技术训练内容,对掌握体育舞蹈中的各种跳、转动作训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掌握了芭蕾转体动作技术后,可结合体育舞蹈旋转技术要求来提高动作技术质量。
芭蕾基础训练很多动作是借助把杆训练进行的,根据动作的需要可采用单手扶把或双手扶把进行训练,从而找到肌肉的正确用力和全身各部位的正确位置感觉,训练内容包括各种舞姿的控制和平衡等。在体育舞蹈中有许多静态动作造型,要掌握静态美的动作需要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在起始时期进行芭蕾把杆的训练方法,先找到正确的肌肉用力感觉,之后再进行脱把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将体育舞蹈的动作表现的更加细腻和完美。
3.专业素质训练内容
专业素质包括审美能力,情感意识,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知,对节奏的把握等等。通过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在参加比赛中的观察,专业素养高的学生在参加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以此证明,专业素养是舞蹈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不管是在体育舞蹈还是在芭蕾基础训练的过程中,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该舞者专业水平的程度。
三、结论
因我国的体育舞蹈起步晚,现阶段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快速提高我国体育舞蹈的整体水平,就必须改变以往在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纯技术教学思想观念。通过芭蕾的基训的规范性训练逐步增强舞者身体的柔韧性和体能,才会在表现舞剧或舞蹈时更加灵活自如的舞动自己的身体。正基于此,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芭蕾的基础训练至今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珍.浅谈芭蕾基训中动作的规范性和能力训练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06).[2] 董惠.芭蕾基础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9(16).[3] 仲玫.浅谈芭蕾舞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生活.2005.10.[4] 田梦.芭蕾舞基础训练的重心与平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2(1).[5] 郑小宝.芭蕾对体育舞蹈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1).
第三篇:论文(手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手语”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如何选择恰当手语
选择“手语”的目的——从机械学习向意义学习对迁移,从有效教学向优质教学的飞越。
2011年11月12日
浅谈“手语”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活用教材,不能死教教材。要求我们要从观念上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在低段,那些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一读一看一想,就会灵活领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针对这么生动的文章,鄙人在教学时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手语”教学法。
“手语”这个名词,本来是在一个特殊学校才用的名词,但把它用于我的教学中也一点都不为过,这是已经尝试和实践了的。下面就此粗浅的谈几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手语”。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一些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手语”动作。但又不能限制学生的创新动作,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效果。比如,在二年级的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偏多。怎么样才能使学生背得快且记得牢。一般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生动形象。至此,我在教学时,自己应用了“手语”教学法。如《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它要求学生背诵,如果让学生死背,也许要背一天、二天、三天„„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机械学习向意义学习迁移。如“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这句,我和学生一起比出灯笼的形状,这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有了更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疲劳与枯燥,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老师也教得轻松自如,有95﹪的学生能当堂背诵,这全是“手语”的功劳。
二、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纯洁无暇,他们所做的一些动作,都是一些比较简单且天真、形象的动作,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这一特点,不能更不要把我们成年人的思想感情融于教学中且强加于学生。只有做到这一点,师生才可能达到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如我在教学识字7时,它是拍手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手语”教学法。在拍手时,和学生一起创编了一些动作,这样,在学生学习中和在老师的教学中国,都达到了一种在玩中学和玩中教的最佳效果,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都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于学生的生活。这不就是“手语”的功劳?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
在运用“手语”这一特殊的教学方法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备课中,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其中,后者居于重要地位。因为,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否动起来,是否来参与你的整个教学活动。只有完成这两个目标,一堂课才可以说是基本成功的。要做到这些,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手语”时,就不能用一个成年人的爱好与心灵取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而是自己要有一颗不老的童心。这正是于永正大师的童心所在,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有心与心的碰撞,才可以感化学生的心。
空谈理论,等于纸上谈兵。让理论回到课堂中去,只有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比如在教学“蹦蹦跳跳”这个词时,不管怎么讲,学生都是用一种疑惑的眼神望着我,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结果,我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动作,学生眼前一亮就豁然开朗。为达到巩固的目的,让他们也边读边做几遍,这样就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我们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平时生活,我们所用的“手语”不要脱离他们的生活,脱离生活的“手语”就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失去了它的意义所在,失去了使用它的教学目的。
总之,“手语”教学法在我们这个特定地区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手段,但是它还不够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古人言:“学海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没有尽头的,我们随时保持虚心的学习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迈开步伐,去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再看,作为一名教师应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有效教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从有教学走向优质教学,而恰好“手语”教学法却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服务。
第四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语言就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对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用生动有道理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万事德为先,德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德育教育的作用,下面我就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语文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生动
自古以来语言就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对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用生动有道理的语言去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的行动。如果教师的语言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就会因此受到教师的语言的感染,其思想品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成语和俗语,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多么的宝贵,激励他们去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闪烁着智慧的语言,供学生思考、体味,达到一个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
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大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财富,那就是其中所具有的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找出具有更多有价值的德育方面的材料。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像山那样的思考》一文的内容特别耐人寻味,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保护教育的例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大自然中山、鹿、狼之间所产生的微妙的关系,阐述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自然和保护生态平衡。正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山生活在对鹿的恐惧之中,如同鹿生活在对狼的恐惧中一样,它们二者都感觉自己不安全,看似十分安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凶险。头脑聪明的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但有时也会犯一些愚蠢的错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山那样去思考,违背自然规律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这些。
三、语文教师让德育的芳香洋溢在学生的读书之中,开阔学生的心胸
我们知道,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书是一个特别有效的途径。大文学家鲁迅曾经这样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以后,才能酿出蜂蜜来。如果只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了。”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地增加。如在学完《离太阳最近的树》后,教师让学生用文中红柳的坚忍不拔精神,来塑造他们自己勤奋刻苦和不怕困难的品质。教师可以用真实、具体的课外读物丰富和充实课堂中的德育内容,使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智慧,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我们在让学生写作文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在写作时不要凭空想象,要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收集素材,不说假话和空话,平凡见真知,教育学生写文章和做真人是一样的,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这样的道德思想引领下,才能成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不能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德育教育,要让我们的每一句教学语言都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思想积极进步、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高伟.把道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J].中职政治教学参考,2005(Z2).[2]邱鸣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德育论坛,2002(14):15-16.[3]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44-45.
第五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作用论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作用论文: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识谱”、“唱歌”、“欣赏”、“乐器”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姐妹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到“表现音乐”,最后发散思维创造音乐,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理,减少畏惧心理,在饶有兴趣的情景下学好各门功课。
1.音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听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那优美婉约的旋律,就让人眼前不自觉的浮现出春夜江面的迷人景色,心情无比舒畅。听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的混声四部合唱《祖国颂》,就会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辽阔的大地,壮丽的山河,各地蒸蒸日上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企盼和祝愿等等。学生在音乐欣赏这一情感体验过程中,自然也能够自我感受各个音乐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美,并用这种美来陶冶情
操,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音乐教育就是要通过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2.音乐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说:“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为了使头脑清醒,我就拿起小提琴进行演奏。”音乐与人、与客观世界、与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的整体。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由于音乐信息的剧增,这种音响对于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这时,想象力相应地活跃起来,增加了大脑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彼此分散的潜意识和众多孤立的信息组合起来,从而对人的创造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3.音乐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音乐是学生最好的启蒙教师。音乐早在中国古代就被列在学子们必学的《六艺》中。现在由于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许多家长都选择音乐作为自己孩子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学习钢琴、小提琴、舞蹈等等。虽然家长的初衷不尽相同,但学习音乐的确使孩子发生了变化,如:促进了智力的开发等。音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突出的表现为知觉感受力增强,记忆力增强。例如你能准确地听辨出音乐的细微差别,你同样能在其他事情上分辨出其微小的差异,正确地识别真
善美和假恶丑,学习也会有长进。假如在音乐欣赏中你能听出一首乐曲的音乐形象,你同样能在作文里充分发挥那合乎实际的联想,用你的审美能力选材,写出具有特色的文章,假如你能在音乐的不同节奏中找出表现不同的情感,你同样能在阅朗读中正确处理诗文中的思想感情。许多实践,调查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进听觉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意志力,增强词汇和应用词句的背诵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能启发人类最珍贵的创作潜能,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借助音乐的创作过程磨练思考力,敏锐的感触力及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才能,为他们将来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是希望他们从学习音乐中获得美好的能力后再走向别的领域也能表现出很高的能力。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程中,我发觉酷爱音乐、喜欢文艺演出的学生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好评,并且学习成绩都不会太差。据了解这些学生上课时经常提问题,反映灵敏,接受能力强,考试不怯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音乐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好的音乐可以让观众与表演者形成情感共鸣。民间有句俗语:“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呆子”。就是说观众会随着
舞台演员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如果演员哭,观众也会很悲伤;演员笑,观众也就跟着笑,这就是所谓的“共鸣”。那么,作为学校的一堂音乐课来讲,能够让学生从歌曲中产生某种凝聚力不也是一种成功吗?例如:通过合唱或合奏训练,可以培养一个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一个合唱或合奏队伍是由多人组成,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音高标准,统一的节奏,统一的力度,按照指挥的要求以音乐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倘若其中有一个人,不按照指挥员的要求演唱或演奏,就会破坏和影响整个演出效果,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不能我行我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音乐课的学习,音乐实践的锻炼,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