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细节看品格演讲稿
从细节看品格演讲稿
黄焕均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讲的题目“从细节看品格”,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文明的人。
刚才升旗仪式,我们看见有个别的同学没有行注目礼,有的同学没有肃立,有的人甚至在谈笑,这里我要说,你违反法律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 举行升旗仪式时,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奏国歌或者唱国歌。然而,在这个神圣、庄严的仪式上,细节就出卖了你的品格。
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同学表现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也发现有的同学缺乏自律,缺乏文明素养,主要有哪些现象呢?
首先是说粗话。有的同学可能受到家庭或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了说粗话的坏毛病,几乎每一句话都带了“话把子”,粗话脱口而出,还没有意识到应该感觉羞愧脸红。打篮球,没有投进去要骂一声,投进去了还是要骂。一不注意,细节就出卖了你的教养。
第二是随地扔垃圾。有的同学在商店买了东西,边吃边扔;美丽的行道树上插着几根烤肠竹签;在医务室买了药,路上就把盒子扔了;有的同学在八角亭吃方便面,把方便面桶搁在亭子里就走了;球赛看完了,你可以发现球场周围一圈瓜子壳。今天起,艺术周就开始了,我们不希望看见表演结束后,美食展销后,地上到处是垃圾。
第三是打饭不排队。就餐时人多的时候的确比较拥挤,于是就有同学插队。想过别人的感受了吗?是否自觉排队也折射出你的个人素质和品格。
第四是彩排时喝倒彩。自己没有上场,在下边喝倒彩,这是缺德的行为。参赛的人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假如反过来是你在场上,你作何感想?本周文化节和下个月的元旦庆典活动,我们不希望看到你暴露出不文明的品格。
第五是个别宿舍很糟糕。牙膏牙刷乱丢,鞋子乱放,被子没有叠。晚上有人大声讲话。大家想想,今天你闹我,明天我闹你,我们怎么休息得好?明天怎么有精神上课?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讲文明的。上周我们留意观察,就看到了让我们感动的一幕幕:
好几次看见有同学弯下腰捡拾纸片、饮料杯、面巾纸。()我看得出他们一定是热爱学校的人,可以预见,这种有责任感、有集体意识的人,今后无论到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哪个单位去工作,一定会受到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的。
我们经常听见同学遇到老师主动叫“老师好”。这样的学生一定是平时就对人有礼貌,一定不会污言秽语,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一定是和谐友善的。
我们还专门去看了初中部,他们自己买了桌套,把桌面保护得干干净净,没有乱涂乱画,没有同学踢门,出去上体育课、微机课主动关灯,没有浪费水电。
我从江津乘坐公交车到学校,看见几个穿着我们学校校服的同学,他们都安安静静地排队上车,有个女生还帮忙给一个阿姨提编织袋。我和司机摆龙门阵,听司机说,二中的学生都很讲秩序,规规矩矩的。顿时,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学们,我们不经意的一开口,一举手、一投足,都彰显了我们的修养、品格和素质,每个人的每一个细节也代表了江津二中的形象。咱们学校办学近百年来,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邓稼先、赵仁恺、黄济人、周开达等十二位院士,还有数不清的校友,在二中奠定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知识基础,所以才有了他们后来的辉煌发展。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二中独特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当是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人,我们应当带头做一个文明人。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品学兼优,一天比一天进步,这样才可能赢得人生的大发展。
最后,祝愿同学们个个优秀,人人成功,也祝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第二篇:从甲午战争看细节管理
从甲午战争看细节管理
1894年7月25日清晨丰岛海战发生,打响了甲午战争的第一枪,随后,日方步步紧逼,屡屡告捷,战斗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暂时停止。
当时,清朝政府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及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军舰在吨位、数量及火力上都不逊于日本,为何最终会以惨败告终呢?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丰岛海战发生前夕,日本派出间谍到中国军舰上侦查,当中国军舰上横七竖八地晾晒着士兵的短裤、袜子这些细节出现在情报上时,日本政府断定: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因而,立即决定发动战争。
战争的结果:清政府以惨败告终,财产大量外流,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而日本则成为亚洲军事强国。
启示:由军舰炮塔上晾晒着短裤、袜子这个细节来推断军队的战斗力,将以小见大的推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正如公司一样,一枚工牌,一套工衣,一个微笑,都是员工精神状态的体现,都是战斗力的体现。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中都能注意到这种小细节,做好这些细节,那么传递给客户的就是专业、创新、价值、责任的企业精神和风貌。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富昌的明天将会更加的辉煌!而富昌的辉煌必将是每一个富昌人的辉煌!
第三篇:从细节看全面关注学生
从细节看“全面关注学生”
我校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就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小班,体验成功”.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这样的思想.否则只是一句口号而已.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开展诸如优质课竞赛之类的活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
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细节:教师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讲课或者提问.也许是认为这样会使师生的距离更近一些吧,可是这样离后面的学生距离是近了,却又把教室前排的学生放到身后了.我就多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站在教室中间,提问后,眼光急切地搜寻,就是不向自己身后看看,有学生早高高举起了手,而且扭过身子,多么希望老师能回过头来看到自己,但遗憾的是,早已“沉浸”在学生中的老师依然背对着那举手的学生.每看到此情景,我都恨不能有一只无形的手把老师拽到讲台上去.给那个孩子一个机会.我看到.当老师点起了眼前的同学时,他身后的那只手沮丧地放下了.满脸失望地回过身去了.还有一次,是一个老教师上课,老师也是走到了学生中间,他提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都在思考,就在他热切注视着同学们时,他身后一个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此时也恰巧转过身来了,立刻发现了他,他站起来非常自信地回答了问题,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下坐下了.我在自己的听课本上写道:在课堂教学中, 无论教师站在哪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以内,才可能做到关注每个学生.我想,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而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我们还不自知的话,那真是太不应该了.从课堂教学的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要把“全面关注学生”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真的要心中有学生啊.
第四篇:从细节看现代职场竞争
有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古时候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当今公司林立,到处都有伯乐的年代,你要怎样去证明自己是一匹“千里马”,让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外表整洁
整洁的外表、得体的举止,会在老板心里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过要注意坚持,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你就成为老板心目中最好的公司形象代言人。
保持笑容
脸上的笑容不仅能传递心里的愉悦,更是送给他人的一份美好礼物。工作时的笑容能够让你在处理问题时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积极沟通
在工作中随时和老板同步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板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你的存在、认可你的工作,进而赏识你的能力。
维护老板
人在职场,有时候老板的面子比事情更重要。面子本质上是一种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种受人尊重的需要,尽可能地维护老板的权威和地位,既尊重老板,也赢得信任。
展现自己
现代心理学表明,与众不同的下属才能引发老板的兴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积极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工作能力,是赢得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
职场细节之完美礼仪
礼仪细节之衣着
工作制服不应到处穿
工作制服是为体现身份或者方便工作的服装,因此工作制服只适宜在工作岗位上穿着,下班后应立即换上便装,不要穿着制服逛街、就餐、娱乐,尤其是公职人员更要注意。在工服的穿着方面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常有餐厅工作人员,甚至是厨师穿着工作服进出公共厕所。这样不仅会令顾客对餐厅的印象大打折扣,也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规范的。此外,美容、餐饮等对卫生要求较高行业的从业人员去公共厕所前也都应先换下工作制服。而且还要注意,不要穿着工作服到商场、车站这类人员密集的场所。
礼仪扼要
●虽然女性应该保持年轻的心态,但是在职业场合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稳重形象,不宜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年轻而以可爱款式的“娃娃装”来装扮自己,成熟、职业化的服装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夏天的时候,许多职业女性不够注重自己的身份,穿起颇为性感的服饰。这样你的智慧和才能便会被埋没,甚至还会被看成轻浮。因此,再热的天气也应注重自己仪表的整洁大方。
礼仪细节之手机
工作时间忌用搞笑彩铃
手机在职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的人往往忽略手机的使用礼仪,这主要体现在手机不分场合地响起铃声以及在与人交谈中频频接打电话。此外,不恰当的铃声设置和彩铃也会令你失礼于人。公务员、公司管理人员等由于岗位性质的需要,应该以稳重的形象示人,因此在工作场合中,如果响起“爸爸,接电话”、“汪、汪”这样的手机铃声不仅会显得很不严肃,而且与自身身份不符。同样,在工作期间,如果有人拨打手机联系公事时,却听到“我就不接电话呀,我就不接电话,别人的电话我都接,我就不接你电话”这样的搞笑彩铃也是会令人反感的。
礼仪细节之手势
用手示意别用指头指
在工作中,人们常会忽略手势礼仪,常常因一个小动作而失礼,暴露出自己礼仪修养的不足。其中最常用的举手示意手势却常被不规范使用,显得对人有失敬意。正确的示意手势应该是除拇指外四指合拢,伸出手掌用指尖所指的方向示意,而不能直接伸出食指、用一个指头进行指示,尤其是在相互介绍的场合,最忌讳用一个指头指着人向第三方介绍。假如用手指直接指向对方就更加不礼貌了,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此外,一些人习惯性地用手中正在使用的笔指点对方或做示意,也不符合礼仪规范。
礼仪扼要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比如活动关节,甚至发出“嘎、嘎”的声响,或者是手指动来动去,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
●在工作之中,若是将一只手或双手插放在自己的口袋之中,不论其姿势是否优雅,通常都是不允许的。正确的做法是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掌心向内轻贴大腿两侧。(
第五篇:从《诗经》弃妇诗中看中国古代女性的品格
从《诗经》弃妇诗中看中国古代女性的品格
梁小兰
(10汉语言文学
2010011020)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涵盖了殷商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其中的弃妇诗入手,通过分析弃妇面对她们各自不幸的婚姻所流露的情感态度,总结出她们共有的品格——坚忍、温顺、善良。最后对比国外和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些弃妇形象,给予这种品格更多现代性的思考。
【关键词】诗经;弃妇;品格;思考
《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古代婚姻遭遇不幸的女子心中的哀歌,它唱出了惨遭丈夫抛弃的妇女痛苦、委屈的心声。“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当昔日华丽的婚姻宫殿破碎之后,这些可怜的女子又如何去面对眼前残酷的事实?《诗经》中的一首首弃妇诗向我们描述了她们充满辛酸与苦楚的心路历程。
一、弃妇情感态度分析
在《诗经》弃妇诗中,女子被丈夫抛弃后最普遍的、最自然的情感态度便是独自哀伤。在古代社会,女子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这社会独立生存。《春秋·谷梁传》中说到:“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没有了丈夫的依靠,可以想象弃妇所处境地的艰难。她们内心的孤苦无助也就可想而知。《邶风·谷风》中的妇女被丈夫赶出家门时,她“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步子迈得格外沉重,心中满是留恋,不愿离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谁说苦菜味儿苦呢?和我的痛苦比起来,它就像荠一样甘甜。可见弃妇的内心苦到何种程度。《中谷有蓷》中的弃妇更是痛苦得声泪俱下:“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先是长吁短叹,后是仰天长啸,最后无法控制心中的悲苦,泪落涟涟,泣不成声。没人能理解她们当时的心情,她们的委屈也无从诉说,只能自己暗自落泪,独自悲伤。
悲伤过后,有些弃妇还是不愿放弃,仍要尽最后一丝力量去挽留早已破碎的婚姻。《遵大路》中,女子在大路上扯着丈夫的衣袖和手,苦苦哀求:“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无我魗兮,不寁好也!”声嘶力竭地乞求丈夫不要厌恶她,抛弃她,整个画面看了都催人泪下。然而有些弃妇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江有汜》中的妇女被抛弃后,还自信地说:“不我以,其后也悔!”“不我以,其后也处!”“不我以,其啸也歌!”不说被弃后自己会忧愁悲歌,而是说丈夫将来会后悔、忧愁甚至号哭。“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其中就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周啸天,《诗经鉴赏》)可见,无论是哭着挽留还是笑着接受,这些弃妇对破碎的婚姻、对背叛自己的丈夫依然还抱有希望,希望会有回到从前温馨的一天。
另一些妇女痛哭过后,看清楚了丈夫的本来面目,不再对这段婚姻抱有幻想。她们也不愿再继续沉默,而是要大声控诉。《氓》中弃妇怨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指出丈夫三心二意,不能从一而终;“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揭示丈夫虚伪的嘴脸,愿望达成之后,就露出本来面目,拳脚相向。《小雅·谷风》里同样说道:“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在过去艰难的日子里,夫妻之间互相扶持,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一旦生活好之后,丈夫竟然狠心将曾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抛弃,暴露了丈夫只能同苦不能共甘的卑劣;最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呵斥丈夫忘恩负义,心胸狭窄。对这样的丈夫,她们已彻底绝望,不是留恋,而是满腔的悔恨。
还有一些妇女,她们已经从悲痛、怨恨中跳出来,更清醒、冷静地认识这场不幸的婚姻。《氓》中的弃妇告诫后人:“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不要太迷恋男子,日后一旦遭到男子抛弃,就很难从痛苦中走出来。显然,弃妇已经看到自己如此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丈夫的过度依恋,把丈夫视为生活的全部,一旦失去这种支撑,便会一下子崩溃下来。这是经历一番痛苦的感情挫折后才得到的结论,希望后人不要重蹈覆辙。《我行其野》中的弃妇也平静地说:“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思复。”既然你不爱我,我也只好搬回老家住。说得坦然,不留一丝眷恋之意,那是因为已彻底醒悟;“成不以富,亦只以异”确实不想再任由你摆布,我只能离开走上归途。正如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最后出走的娜拉一样,她要摆脱丈夫的玩弄,过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就如前面说到的,一个被丈夫休弃回家的女子境遇注定不容乐观。回家投靠兄弟,极可能像《氓》中说的那样“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不能体谅其中的苦楚反而还会加以冷嘲热讽。或是像《邶风·柏舟》说的那样“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即使有兄弟也无法依靠,每次向他们诉苦,都碰上是他们发怒的时候,他们根本没心情听你诉说,更说不上同情你的遭遇。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还好,更麻烦的是其他人的流言蜚语。在古代,女方被休都会有一定的缘故,典籍《大戴礼·本命》中记载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一旦妇女遭受丈夫休弃,人们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女方身上,以捍卫传统社会中男性的尊贵地位。如朱熹在《诗集传》中就评论《氓》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显然朱熹是以封建卫道者自居,故意扭曲事实来说话的。不管怎么说,在古代社会,女子被休回家中都是一件丑闻,按理女子应该誓死保卫自己的婚姻,即使死缠烂打、忍气吞声也要留在夫家,可有些女子就可以愤然离去,足以见得她们性格的刚烈。
总结以上各种弃妇的情感态度,可以发现,古代女子遭遇婚姻变故时,主要有四种态度:一是独自哀伤,暗自落泪;二是存有希望,极力挽回;三是不甘沉默,极力控诉;四是彻底醒悟,断然离去。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态度,都没有出现报复丈夫或是新妇的仇恨心理。她们最愤恨时也只是对丈夫控诉几句,发泄完怒气,还是自己默默舔舐伤口,直至时间的双手将伤口抚平。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中国古代女性懦弱的表现,她们在传统封建礼教下,长期受压抑,不敢争取自己的幸福,只会顺从,不敢反抗。但本人更愿意相信这是源自中国女性内心深处的温顺与善良。面对婚姻的破碎,她们固然痛苦,但从没想过通过伤害谁、报复谁来获得减轻,她们不是那种看到所恨的人痛苦,心里就倍感舒坦的人。她们也不是不敢去抗争,而是知道这样的抗争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伤害。忍住悲伤,顺其自然。伤口再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有愈合的一天。坚忍、温顺、善良,这便是中国古代女性的性格特质。
二、与国外弃妇形象对比
相比国外文学中的弃妇形象,性格差别就很大。最典型的是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笔下的弃妇美狄亚。美狄亚本是一国的公主,为了伊阿宋,她窃取金羊毛,背弃亲人,杀害兄弟,并跟随伊阿宋逃到了异邦雅典。可是后来伊阿宋却为了获得王位,狠心将美狄亚抛弃而去迎娶该国的公主。而国王还要迫使美狄亚和她的两个儿子离开这个城邦。美狄亚痛苦到极点,最终满腔的怒火爆发了:“让我亲眼看见他,看见他的新娘和他的家一同毁灭吧!”她用计谋毒死了国王和公主,甚至还亲手杀了自己的两个无辜的孩子,用这种方式对负心人伊阿宋,乃至整个不公的社会进行报复。很多人都为美狄亚的反抗行为拍手称赞。的确,美狄亚敢于痛诉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行为值得肯定,但是,当理性的控诉上升为一种疯狂的报复行为时,性质就完全变了。这种报复心理就跟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凭什么你们可以这么幸福而我要这么痛苦”“既然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得到”等这类话一样可怕。这种心理可怕到可以把一个正常人的心灵完全扭曲。美狄亚的复仇心理已经让她彻底丧失了理智,竟然向两个天真无邪、无力反抗的小孩伸出了冰冷的刺刀,再怎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无法解释这一残忍的行为。美狄亚的遭遇的确很让人同情,但她疯狂的报复行为只能解释她的残暴。与《诗经》中的弃妇与之相比,很显然就能看到中国古代女性身上的宽容与大度,温顺与善良。国外的弃妇形象还有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原本已是卡列宁的妻子,一个孩子的母亲,在调解兄嫂之间矛盾的过程中遇到了渥伦斯基,两人一见钟情。安娜为了和渥伦斯基在一起,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名声,但最后渥伦斯基竟然担心上流社会对安娜的偏见会影响他在官场上的升迁,对安娜越来越冷淡,基本上等于将安娜抛弃了。安娜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折磨,断然来到他们第一次碰面的火车站,卧轨自杀。死前她愤怒地向这社会控诉:“这全是谎言,全是虚伪,全是欺骗,全是罪恶!”这又是一个妇女命运遭受不公的例子。然而一个生命就此消失,实在令人可惜。其实哪个弃妇的命运不悲惨?要用生命的代价来摆脱这种苦境未免过于沉重?如果安娜内心能够再坚强一点,走出悲伤,或许她后来的人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古代的女性在这方面就显得很坚忍。同样是被抛弃,她们痛苦过后还是能够咽下悲伤,继续接下来的生活。活着就是希望!
《诗经》弃妇诗里的弃妇没有过多像国外女性那样的“壮举”,但她们的坚忍、温顺、善良,无疑更能凸显人性的闪光点。话不是说得越大声就越有力量,“壮举”不是表现得越壮烈就越代表女性的坚强与勇敢。相反,国外女性的那些所谓报复与自杀恰恰暴露了她们人性上的弱点。报复,是因为对别人的伤害无法释怀,而报复的过程,正是自己残暴、冷酷、奸险的人性丑态暴露无遗的过程。自杀,表面看起来很壮烈,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抗压能力弱,无法接受现实的表现。中国古代女性的沉默,是因为内心的足够强大;她们没有去报复,是因为内心的宽广;她们没有选择暴力,是因为心灵深处的善良。这便是中国文化孕育下的女性品格。
三、结语
在当今社会,“弃妇”现象似乎愈演愈热。我们经常可以从网络上看到某某悍妇街头暴打“小三”的画面,不是刮耳光就是扯住头发厮打,甚至有些是撕烂对方的衣服或是群殴。试问这是怎样一种粗野的人性展露?这不是一种抗争,是一种野蛮,一种粗暴。真正的抗争应该是像古代的卓文君那样,冷静下来,用理性、用真情打动丈夫。当然,不是每一个负心汉都是司马相如,会羞愧难当,回心转意,既然努力过后都无法挽回,那么何不像《诗经》中有同样遭遇的弃妇一样,咽下悲伤,用坚韧、温顺、善良来保留生命最后的一丝尊严。雨后的天空,会因为多了风雨中的洗礼,变得更加晴朗!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诗经鉴赏》周啸天 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4、《外国文学史》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 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