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福人生思维系统之:德育的效益-德育
全福人生思维系统之:德育的效益
行为理论无论发展至多么复杂,人类行为的形成都是建基于简单却高效的模式:价值观→思想→情感→行为。
转移视线
即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信念等影响其思想,思想则影响其感受,而其感受诱发相应的行为。因此,无论他的背景多复杂,只要针对源头持续地向其灌输正向人生价值观及思想,其缺德的情绪及行为便相应改善。这便是笔者常言的高杠杆效益(四两拨千斤),即以最少资源及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很复杂的问题,它也是评价管理者的指标。若投入大量资源后其效益反越来越低(千斤拨四两),无论其借口多么冠冕堂皇,都须问责。例如某国内官员,因其管治领域的问题,不断恶化至累及儿童而被良知媒体大量报导评论后,他不但没反思改善,反设记者黑名单恐吓媒体不再以该领域作话题,从而将自己的无能转移视线至尽责的良知监督者身上。
责无旁贷
青少年教育及道德问题需教育界、家长及各方共同努力,故多年来社会都普遍支持政府不断投放大量公帑于学校及老师身上。惟令各界震惊的青少年道德问题却不断增加,学生将学弟殴打至成为植物人、付两元可抚摸女生乳房、强收保护费、吸毒及其他犯罪问题不断恶化。社会各界因而呼吁或分享亲身经历过的高效方法,以鼓励及敦促教育界,须因应社会转变而强化德育及反思检讨其德育模式的效益,否则长期无作为的专责据位人须被问责,这些要求乃常识且理所当然。故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及有识之士、教育领域的官员及议员均一致表示,教育界对青少年道德问题责无旁贷,并将加大投入以表重视。惟某据位人竟认为这些敦促等同于“视教育为万恶之原罪,无故以教育作话题是缺乏深度地打击及干扰教育。”照其逻辑,尽责尽良知监督及论尽社会各领域的媒体、评论员、作家及议员,岂不是每天都缺乏象牙塔深度地视各领域为万恶之源打击干扰之?
大道至简
当年笔者修读博士学位时,有幸同时师从两位国际学者。由于其中的MichaelDelina出身于哈佛,故笔者尽量将论文复杂化以冀达标,却被他教训道:“只有对当前局势及问题有清晰透彻认识及深度把握的人,才能看透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能以最简单却高效强有力的思想/方法表达及解决问题。把问题复杂化的人因思维混乱看不到事物的真相,遑论解决问题。”笔者感到很惭愧,唯有将论文不断简化(其实是不断去芜求青的提练),结果能在国际一级学术期刋发表。在获得该域最权威的国际级专家学者认可后,笔者渐明白为何用一项公式便解释了复杂无比的宇宙现象的物理学家及哲思家爱因斯坦,被喻为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因世上事物都隐藏着高杠杆因素,关键是我们能否一疾中的或在外围损耗大量资源绕圈。故老子在数千年前已概括道:大道至简。
吸引兴趣
因此,无论青少年的背景如何复杂,都能应用这个简单却高效的行为模式助他改变行为。在实战方面,具四十年顽劣价值观及思想的笔者,也能利用该模式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及行为,何况是思想未成型的青少年?故随了利用该模式影响自己的学生外,笔者也受数间慈善及宗教组织之邀,在每季的大型分享会向青少年传扬正道及自己的血泪历练教训。根据回馈,数年间已超过五百多人受影响,彻底地切断了其“缺德人生价值观→缺德思想→缺德情绪→缺德行为”的恶性循环,为他们日后面对方方面面的缺德人生价值观及环境先建立起厚厚的防火墙。受影响的人数虽不多,然笔者不因善小而不为之。因要改变行为须先改变其思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必须透过教育灌输熏陶,无任何其他方法可取代之。因青少年受到老师、同侪、朋友、偶像、所参与的团体、新媒体等影响,能吸引到青少年的兴趣并能满足其需要的影响源,才能对他们产生主导性影响。否则,即使深入分析学生的背景特点并作出各类德育活动后,仍对于学生的各种缺德行为吃力不讨好家长及社会。故引起青少年兴趣就是德育高效益的关键因素。
第二篇:德育人生
德育人生
金庸先生《天龙八部》有这样一个情节:萧远山、慕容博潜入少林寺藏经阁,偷习少林七十二绝技,武功大进,然则月圆之夜身体却要遭受疼痛煎熬,后扫地僧道曰,没有修习佛法,因修炼武功产生的戾气无以调和化解所致,武功越高强越需要相应的佛法修为来自我平衡。德也能有这样的功用吗?
什么是德?
德在西周的时候表述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孔子孜孜以求克己复礼,就是复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东汉刘熙认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翻译成今天的话:德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还颇具当下推崇的合作共赢的味道。许慎又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周易》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关于德,古人说了这么多,再看看我们当代人又是怎么诠释的呢?2013年5月29日11时40分,高速公路上,一块大铁片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砸中司机腹部和手臂,司机强忍着剧痛,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黄闪,拯救了全车24名乘客。对,他就是最美司机我们的英雄——吴斌,对工作尽责,对生命负责。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的特殊情况,那么,别人挨饿的时候,你在旁边吃肉,你不吧唧嘴也就是有德。
我以为,德是一颗慈悲的心,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包含有真诚善良。
德有什么用?
大致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内心的平静。我们这个社会,节奏太快,诱惑太多,选择太难,社会财富几何级增长,开心快乐的人却没有几个。德可以帮助我们自我反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促使我们自我完善。大的环境我们个人左右不了,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简单一些,偏离名利的漩涡,就能带给我们精神、灵魂更多的喜悦和自由。
其次,有助于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现在吃饭穿衣不成问题,社会保障也还勉强,自然,尊重的需求就摆在了我们精神追求的面前。究竟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我想德是一条修行的捷径。作为领导,德行修养好,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职工,德行好,让周围的人没有压力感,身心放松,大家都愿意亲近他,愿意和他共事。
最后,能够影响和帮助孩子成长成才。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三方环境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研究表明,对孩子成长影响最深远的不是学校教育,不是社会教育,而是孩子首先感受到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的耳目濡染,这个力量不可低估,俗话也说到“龙生龙凤生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我们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吧!
德要怎么养?
这个问题,以我现有的人生经历很难说好,我想从以下三点做起吧。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有所追求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检查:我对于父母的孝顺奉养不够,我对于朋友的来往信义不够,我对于师长的尊重敬爱不够,是否坚持做到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则达人,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批评,不断成长。
从小事做起。我们是普通人,为人民服务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一定人群服务是我们的具体目标,也是我们能够细化和有能力做好的事情。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好一件件小事就是做大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持之以恒,成为习惯,融于气质。偶尔做一件好事不难,但天天都做做善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比如坚持不说脏话使用文明用语,刚开始一周总会蹦出几句,后来一个月会蹦出几句,再后来3、5年也难得说出一句脏话。在一件件小事中坚持德行修养,成为习惯,持之以恒,必能成就良好的个人品德,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社会公德,最终成就伟大人品。
让我们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用水,随手关灯,低碳环保,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更美好!
第三篇:德育之日常
德育之日常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可是,在我看来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首要工作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去。
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
常言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身教”的作用。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非常的深远。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二、环境造就人才,建立合适的学习环境。
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三、宽厚包容人心,用理解善待学生。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我现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别顽皮的男学生,一直以来教过他的老师没一个是称赞他的,甚至经常被叫到办公室批评,还经常无故骚扰同学,同学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来我改变了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错都耐心引导他、鼓励他,慢慢的他接受了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个月的转化教育,他思想纪律上有了进步,学习也更认真了。
四、表扬促动进步,用耐心帮助学生。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团结更能进步,让学生与集体融合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充分明确自己班级的目标。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只有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有真正的集体目标,才能把班集体建设作为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事情,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的目标才能很自然地整合一致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其次,发挥班干部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个坚强的核心。学生集体能否形成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为班集体成员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干部和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一批积极分子。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但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还应充分发挥民主。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六、倾听助于沟通,理解才能利于教育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我,一吐为快,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我认为,要做到这些,也许并不是很难,但确确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德育日常有许多琐碎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它更贵在坚持„„
第四篇:德育系统文化建设方案
德育系统文化建设方案
为了促进德育系统文化建设,做到文化管理、文化育人,丰富深化德育文化内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德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全体班主任老师工作、服务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学生学习的文化,开展德育系统文化建设,旨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丰富深化德育文化内涵,营造“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道德素质学习氛围,促进团队创优,从而推进学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环境布置
1.根据功能教室特点,各办公室、各类展室布置大方、整洁,文化氛围浓厚,具有功能处室特色。
2.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办公环境整洁,地面、窗台、办公桌等办公用品无灰尘、无垃圾、无水渍污垢。
4.窗明几净,室内空气清新,室内植物充满生机。
(二)文化氛围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德育系统人员须能比学生做的更好,教育学生禁止的事情,德育系统人员坚决不做。做爱心的传递使者,做文明礼仪的示范标兵。
2.有体现德育系统特点和成员共同愿景的工作理念、办公制度、值日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等制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遵守学校纪律,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争做遵纪守法好老师。
4.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周前会、晨会及政治学习正常,读书学习活动经常化,争做德育专业人才。
5.爱护公物,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做到节约水电、纸张。
(三)团队建设
1.互帮互助,互敬互重,团结协作,有和谐向上的人际工作氛围,处室风气正。
2.学生工作做到博爱、热情、公平、公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提高师生道德素质。
3.工作务实高效,争创一流。
4.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塑造健康的身心,多为学校做贡献。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德育系统文化是一所学校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等学校文化的体现,它引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向。要充分认识加强德育系统文化建设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成立德育系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德育处、安全保卫处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为德育系统全体人员。
3.精心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德育系统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卫生科科长负责德育系统卫生工作;公寓管理科负责检查公寓文化建设,安全保卫科负责公寓、各功能处室安全设施保护,师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师生心理健康、家长学校培训教育;校友资源办公室负责学生职业教育、联络学校优秀毕业生;社团管理科负责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等处文化建设、负责资助办公室文化建设。
第五篇:小议高校之德育
我见高校之德育
[摘要]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时期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 德育工作 形势与问题 重要性 紧迫性
一、德育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
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尤其是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更是学者们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国内外研究成果一致认为,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精神文明素养的高低。国内学者特别指出: 截止2010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达3000万,这些未来接班人的素质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然而,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现状表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滞后,道德素质滑坡,引起了社会道德危机,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道德恐慌”,如2004年我国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5.12”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2010年10月16日李启铭事件、2010年10月20日药家鑫事件,为此有学者甚至提出了“让道德教育解决问题”的口号。尽管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共识。
二、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高校德育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一样面临着新形势, 因此总结经验、探索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律、把握特点, 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新挑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后, 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 削弱民族意识, 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尤其是我国加快的发展态势, 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它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为西方敌对势力兜售其价值观, 加紧思想文化渗透, 实施“ 西化”、“ 分化” 的图谋, 客观上增加了渠道和机会, 使思想文化领域及意识形态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复杂和突出。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新挑战。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能力,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水质和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开垦和过度的放牧, 造成森林和草原生态的破坏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 提出涉及人类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等热点问题在信息网络时代, 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出现从体能、技能到智能的转变, 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 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提出的新挑战。当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分配的多样化, 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的原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但是, 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 增加了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异, 人们的要求和愿望也往往不尽一致。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 社会经济强调物质利益, 追求最大的利润, 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 不但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大学生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给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信息多元化提出的新挑战。当前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 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是开放的, 信息多种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高校德育教育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已被打破, 教育的开放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计算机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我们无法事先滤除这些网上的精神垃圾, 因此它们可以畅行无阻地到达学生的计算机屏幕, 以致直接毒害青年学生的思想。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挑战。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对大学生也产生
一定影响。招生规模扩大, 收费标准提高, 学业压力增加和就业竞争加剧, 学习困难的学生和有种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断增多, 大学实行缴费上学制度和“ 自由择业” 的毕业就业制度,其积极的一面是明显的, 但对大学生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是缴费上学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 淡化学生与学校和教师的感情二是自主择业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不完备的情况下, 会出现不平等竞争, “ 非实力因素” 在就业中起到很大作用, 这本身对大学生是一个“ 精神污染”。
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的挑战。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 社会问题累积带来的思想困惑, 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现, 随之会出现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我们在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往往不够重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 常常把一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 结果曲解了学生, 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对搞好高校德育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思想文化战线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乘机而人, 加之由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沉渣泛起, 至今仍遗留许多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 错综复杂, 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 严重冲击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也深受其害。
三、高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和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换句话说,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既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思路,同时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名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都应该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一些适应当今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德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健康心态和精神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现阶段流行说: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所以,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德才兼备。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德育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引导下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成长;以过硬的专业的技能提高自我,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求学成才,报效祖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石和思想保证。高校德育工作也要认真探索改革途径和工作机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