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硕士版)专题作业答案5篇

时间:2019-05-15 02: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硕士版)专题作业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硕士版)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篇: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硕士版)专题作业答案

1.1简述教学准确性、有效性、美感的关系

答:教学准确性就是指教师所讲知识是科学的,无误的、清晰明确的,正如篮球比赛过程中选手可以准确地投篮(科学性);有效性就是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能够听明白,能够理解,达到教学计划中预设的教学目标;高效就是老师用很少时间,学生就能听明和掌握知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甚至正向性超出预期教学目标,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比赛开始不久选手很快就能投篮,而且还不断地投篮(技术性)。美感就是在准确、有效基础上,教师讲得形象生动,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感觉轻松,愉悦,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如投篮过程中灌篮高手的那些观赏性很强的动作、选手的服饰、发型、甚至选手的表情等等。教学准确性、有效性、美感统一于教学工作的‚三维目标‛,我认为准确性是基础,有效性是目标,在这两者基础之上提升教学的美感,能够反作用于教育的准确与有效,对准确性、有效性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比如投篮比赛中能够准确投篮是比赛取胜的基础,能够高频率地投篮这是我们比赛的取胜目标,同时选手能够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具备让观众赏心悦目地服饰、动作和表情等,这是对篮球比赛的升华,能够赢得观众的更多喝彩,让选手更有信心和荣誉感,能够发挥得更好。再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很崇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理想信念,如果没有对‚共产主

伸——检测——回归‛几个环节构成。导入环节:引入教学视点,指向教学目标;揭示环节:揭示及强化教学视点,使 教学视点能够清晰而明确地建构在学生头脑中;延伸环节:从清晰的视点出发,按照一定的知识联系拓展教学视野,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检测环节: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根据检测结果反馈教学或补救教学,形成‚再循环‛,调整、改进教学,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教训;回归环节:回扣教学 视点再度指向教学目标。至此,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逻辑循环节‛运行完成。

由此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TVS视点结构教学技术:< /span>。

指以基本概念为视点,逻辑链接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迁移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和教育。

跨科综合教学:< /span> 具有扎实的‚ 概论类‛系统知识基础(很多高校教师都需要补充这个基础)及其教学经历。< /span>在此基础上,a尽量涉及其他几种类型的课程与教学,尤其是方法技术类课程,这是对知识的应用,同时能够加深对学科与知识的理解;在概论类、方法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史论和专题论的课程,才会有坚实根基与深度。1.5课堂教学准确、有效、美感比较

力是知识的迁移和行为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识的感召与观念沉淀。知识是学生所有发展的基石;而科学知识是最具概括性的知识,其最基本形态就是概念。基本知识(概念)没讲清楚、没听明白(缺乏科学有效性),能力就无从形成,有形象也没有真正感动,就无法积淀成积极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例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很崇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理想信念,如果没有对‚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和相关知识的深透理解,可能形成吗?即使形成了一些,也是盲目的,难以上升到自我觉醒的最高境界。

总之,理论上将科学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科学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立起来,必然使得教学实践缺乏科学性、操作技术不到位、因此也丧失艺术性(美感),使得本来预期很美好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最后落不到实处。

7.1 目前国内中小学一线教师用嗓与护嗓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答:作为教育工作者,嗓音既是生理功能,又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工具。教师嗓音病,属于嗓音职业性喉病之一。

据笔者对四川省广元市四县三区中小学老师抽样调查发现,教师嗓音病发病率高达39.5%-50.6%,调查结果还显示,嗓音职业性喉病与教龄相关性不大,主要与用声过度、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六是当因为感冒或者感染而嗓音嘶哑的时候,尽量不要讲话。七是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做跑步、打球等锻炼,不但能增强体质,还会增大肺活量,为吸气、呼气和发音奠定良好的基础。运动之余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劳累一天的发声器官功能得以恢复。八是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上课,借助音频、视频、幻灯片等先进教学技术,既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又能让嗓子实现合理休息。

5.1根据中小学有关德育教育的课程标准,简要说明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属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课标要求

答: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有关部门应建全考核制度,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这便是改进德育工作的前提条

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5.2参考中小学道德教学体系图,简述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观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关系?

答:道德教育,一般认为就是对学生进行诚实、勇敢、勤奋、公正、节制、仁爱、热爱祖国等的教育。这实际上就 是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又称美德教育、品格教育、德性教育、人格教育等)。道德规范教育与品德教育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教育形态。即便是20世纪西方出现的道德理性教育、道德认知发展教育以及道德价值澄清教育(这些道德教育其实是‚关于道德的教育‛,是道德领域的认知、思维、判断等的教育,而非‚道德的教育‛)等,都难以与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相抗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品德教育回归运动的潮流,至今方兴未艾。传统的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毫无疑问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在当今技术与经济社会时代,在日益开放与复杂的时代,在人性解放、独立、自由、民主的时代,加强道德规范教育或品德教育,很有必要。

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对道德价值的根本看法、观点。有研

10育的中级形态)。大凡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等 等,无不高度重视与提倡道德价值观教育。如老子关于 ‚道‛ 的教导,孔子要求学生对‚仁‛ 的追求,苏格拉底引导学生对美德统一性的探索,柏拉图对学生进行‚善的理念‛ 的引导,等等。停留于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所培养的只是道德好人、道德社会人,甚至可能只是忠臣顺民,是道德奴仆。总之,是缺乏道德自觉性与道德独立人格的、千篇一律的道德人才。而真正的道德教育所应培养的是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人,具有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和独特的道德个性。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 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能够自己为道德立法。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目的、道德价值、道德标准、道德境界等的教育? 我们这里难以提出系统的主张,只能提一些思路:一是在内容与课程上,要广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与童话寓言、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代发展的主题与方向、生活的价值与意义、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等等,都可以纳入课程与教学的范围。总之,不能局限于一两本教材里面。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途径、方法上,应与道德规范或品德的教育有所不同。教师应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报告、讨论、交流、对话、探究、发现等。教师应避免把某种一元的道德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建构。

5.3 “道德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为繁衍下去刻在我们生物基因里的一小段密码。”请评价这段话。

答: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所以,‚道德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难道从小由狼喂养大的‚狼孩儿‛也有道德吗?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妥的。正如中国的‚性本善‛和西方的‚性本恶‛的争辩,其实,根本就无所谓善与恶,具体的善和恶,和后天的人生境遇和教育背景有很大关系。‚道德是人类为繁衍下去刻在我们生物基因里的一小段密码。‛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欲成才先成人,‚德‛乃为人之本。著名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人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思想不端正、作风不正派、志向不远大、爱国不强烈,必定难有大作为。因此,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基石。那么,何为成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是与生俱

314会氛围。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青少年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更为突出的位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篇: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1.1简述教学准确性、有效性、美感的关系

1.1.1什么是教学准确性,举例说明。

答:准确,就是指教师所讲知识是科学的,无误的、清晰明确的,正如足球可以准确地踢进球门(科学性)。

1.1.2什么是教学有效性,举例说明。

答:有效,就是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听明白了,理解了,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高效就是用了很少时间,学生就听明白的了,理解了,达到了预设教学目标甚至实现了超标发展,正如开场不久很快足球就踢进了球门,而且还不断进球(技术性)。

1.1.3什么是教学美感,举例说明。

答:美感,就是在准确、有效基础上,教师讲得形象生动;学生感觉轻松,愉悦,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兴趣盎然;这正如踢足球过程中的哪些艺术的观赏性很强的动作、人物、甚至服饰、发型、足球宝贝等。

1.1.4举例说明教学准确、有效、美感三者关系。

答: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准确、有效和美感三者处理不当问题,在理论上其实是对教学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三者关系认识不清,对新课程倡导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关系认知不清的表现。那么,科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或这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 科学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知识的迁移和行为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识的感召与观念沉淀。知识是学生所有发展的基石;而科学知识是最具概括性的知识,其最基本形态就是概念。基本知识(概念)没讲清楚、没听明白(缺乏科学有效性),能力就无从形成,有形象也没有真正感动,就无法积淀成积极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例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很崇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理想信念,如果没有对“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和相关知识的深透理解,可能形成吗?即使形成了一些,也是盲目的,难以上升到自我觉醒的最高境界。

总之,理论上将科学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科学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立起来,必然使得教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最后落不到实处。教学,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基于科学正确知识的思维呼应与互动对话,有效教学则是这种思维与对话的精准度、流畅性、递进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教与学生理解相互助推,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其势如推波助澜,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生动性。没有科学正确知识做基础的生动性,是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是反效果教学。学实践缺乏科学性、操作技术不到位、因此也丧失艺术性(美感),使得本来预期很美好

第三篇: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影响;教育对策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根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情况,并课后访问大学生的上课感受,本文列举出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其针对这一些列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交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明显,在内隐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文科生专业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为7%和21%。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

1.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

2.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公开抵触。

三、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从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上,我们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教师以及课程等因素。

(一)学生的因素 1.情绪问题 调查发现,情绪问题是大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个体其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一定的教学情境对其根本需要造成威胁或破坏时,就会遭受挫折,导致情绪冲突。情绪冲突会表现为紧张和焦虑。紧张和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这种挫折后的情绪体验,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

2.学习动力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学习动力问题所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占13%。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如今成为家人和朋友眼中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束缚,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许多人对“现在”不知所措,对“未来”很迷茫,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3.对待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调查发现,诸如思想政治这一类的公共课问题行为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只需强化记忆就足以应付考试。他们认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对今后也没什么用处,上课就根本不需要认真听讲,考前突击即可安然过关,拿到学分。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家库宁(Kounin,1970)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教师讲授教材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从而破坏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这说明,教师缺乏这种过渡能力,不能进行交叉活动,可能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讲课时在一段时间里困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可能因为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此外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对学生要求不当,都有可能促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课堂管理能力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缺乏适当的课堂管理,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课堂上有些教师遇到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冷静对待,处理问题主观、简单甚至滥用惩罚,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容易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对老师继而对这门课程的反感。还有的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此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问题行为。

3.教学手段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就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特别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师只是照读课本,缺乏变化,一味的灌输,使学生不仅听起来感觉累,而且易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不愉快的,是烦闷的,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三)与教学相关的因素 1.教材的选择问题

大学学习是一个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阶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钩。这种情况会让大学生觉得大学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没有联系,最新的知识无法获得,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所以上课自然也不会认真听,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学生尤其喜欢热情友好的教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反馈,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互相支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3.课堂内部环境问题

课堂内部环境因素,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环境良好,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可能就会感受到昏昏沉沉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随着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课程是大班上课,一位老师面对上百个学生授课,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课堂管理方面都显得没有力度。

四、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育对策

(一)端正大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人生观的确立方面变得困难而的复杂。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辅导,使他们清楚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把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心地需要,进而变成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为模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应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来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大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可以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和转移阻碍个人发挥自我潜能的种种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实现自我认同和接纳,从而真正转变课堂问题行为。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即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克服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重要之举。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大学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要求不当,教学内容缺乏组织、教学方法单调的等因素有关。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最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课堂中的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影视民主、有好的,决不能专断,过于冷漠。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管理者、指导者、咨询者以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是“主导“角色而不是”主宰“角色,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形成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师生彼此真诚交流,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无疑更易于接近学生,并对学生行为有意识的进行矫正,即以条件反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此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学,2004(4):29~31.[2]周月朗.大学生课堂行为浅析[J].娄店师专学报,1994,(1):42~45.[3]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108 Abstract: In the late of 1990s, people have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Students’ behavior in classroom is one of questions in classroom research field.Therefore,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s’ behavior in classroom is helpful to know the real learning state, to understand students’ opinion about the college classroom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ir behavior 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tatus;Influence;Causes;Countermeasures

第四篇:主题研究课堂行为跟进

主题词研究课堂行为跟进

小学高年级阅读式教学模式研究

沙河市第二小学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4年11月

1、激趣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学课文

“激趣”,就是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心理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学”,就是引导学习,引导进入思维活动。“激趣”,要创设情境或创设悬念,如介绍课文有关历史背景,人物生平,或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展示、播放课文有关实物(插图、照片、漫画等)、音乐、表演、某一场景等。“导学”,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导”的问题,去创造“学”的气氛,指引“学”的路子。这实际是运用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教学开始,教师可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激趣导学”。做法是:利用生动恰当的语言,介绍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人物生平,使学生对课文有关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引发起读课文的动机与兴趣;或利幻灯、录像等展示、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实物(插图、照片、漫画等)、音乐、表演、某一场景…… 再现课文有关情境,围绕课文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使学生从再现的课文情境和教师的激学导言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与求知欲,兴味盎然地走进文本中去读课文,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上课伊始,先把周总理的遗像挂于黑板前,让学生瞻仰,然后用感人肺腑的语言简介总理生前的光辉业绩和他逝世前还在为党和人民顽强工作的情况,用最平和的语调导入正课:“同学们,咱们满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总理、爱总理的。好不好?”学生会带着深切怀念周总理的真挚感情,整齐地、流利地、有节奏地读课文。读到等、望、送总理的悲痛场面,学生会语调深沉;读到总理过去检阅人民群众、迎送国际友人的场面,学生会语气激昂;那一悲一喜的语调,真揪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上课伊始,像上一位教师那样,先用愤怒的语言简要介绍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烧杀虏掠,把圆明园化为烬的悲惨历史,然后展示 “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蓬莱遥台、武林春色”等的辉煌景观让学生观赏,接着又用愤怒的语言讲述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最后用悲壮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为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怀着„愤怒与婉惜‟之情,读读这篇课文吧!”学生会顿时产生一种一爱一恨,一愤一惜的情感,用憎恨、愤怒、赞美、惋惜的不同口气,有感情、有节奏地读起课文来,那情景真诱人悲喜交集,浮想联翩!

2、读悟究疑——读悟课文,探究疑问,培养能力

“读”,就是阅读课文;“悟”,就是感悟课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究”,就是探究疑难问题。“读悟究疑”,就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方式,探究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进行“探究性阅读”,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已的不同意见”,“善于合作”,“乐于讨论和交流”,“懂得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亲历探究实践体验”,“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进行“创造性阅读”,除了要运用“探究性阅读”的做法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想过去、想现在、想将来,从诸多的„想‟中想出一个新的头绪来,想出一个新的探究方法来,想出一个合适的结论来,还要在想象和联想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基本做法是:在“激趣导学”之后,放手让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自由地、逐段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开头大概讲什么,中间各段讲什么,最后大概讲什么,各段综合起来课文大概讲什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性的感知,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学习障碍;用符号、文字进行圈、画、批、注,标出关键词句, 标出不懂的地方;并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等的方法要求,仔细品读、分析、揣摩、体验和感悟这些关键词句在课文中的内涵和作用,使学生能从感悟词句进而到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不理解的地方,包括词、句、段到篇章,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大胆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大胆地参与“讨论和交流”。有些问题,学生同桌通过讨论解决了的,给予肯定;有些问题,通过同桌和合作小组讨论理解还是模糊的,给予适当的点拔加以解决;有些问题,经过同桌甚至合作小组讨论,还是解决不了的,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合作进行深入的探究。

引导探究,要按照步骤进行:(1)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语言文字或思想内容等方面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查阅工具书、实地观察或调查、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资料等;(3)让学生主动参与解题实践,如多读多思、动手尝试,亲历实践体验、分析解释尝试过程,发表个人见解等;(4)让学生汇报探究结论,如用口头、书面等形式汇报探究结果。还要懂得操作技巧,像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说的那样,做到:(1)教会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质疑;(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筛选出共同关心、有探究价值地问题的问题来;(3)因势利引导学生参与解题实践;(4)鼓励学生各抒已见;(5)对学生确产生疑惑的问题要给以充足的时间;(6)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

像上述“经过同桌甚至合作小组讨论,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是涉及到某个重点段落甚至整篇课文的大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全班师生要密切配合,人人互动,并运用上述的探究方法和途径,联系全文,抓住段中关键的词句逐段逐段进行读读、议议、讲讲,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讨论、探究,使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有个比较清晰、比较深入的领会,有个整体性的把握,并由此而使学生懂得如何探究,获取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此探究,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懂得了探究方法和途径,而且不断有所发现、学有所得;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总结升华——总结全文,提升认识,领悟积累

“总结”,就是把学过的课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归纳作出一个指导性的结论,便于学生掌握;“升华”,就是使“总结”后的内容更加精粹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便于学生加深认识,内化吸收。“总结升华”,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即“课文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形式(即“文章的表达方法”)来一个总结,形成一个精华,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能加深理解,提升认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对课文的表现形式,能领悟借鉴,内化积累,产生一种新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总结,揭示出一个新的读写规律,便于学生提升认识,内化积累,获取语文素养。

为什么要总结?怎样总结?从哪些方面总结?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为我们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他指出:“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领悟、借鉴基本的表达方法。”“写景的文章,要体会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的形象,体会人的情感”;“抓住特点写景,按一定顺序记事,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写人”,掌握“基本的说明的方法。注意从读到写,加强读写结合,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在总结课文思想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是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同时,还注意:(1)把握好时间。因为这个环节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使用的时间尽可能不超过一节课的一四分之一。(2)不是篇篇课文都一样总结,而是每个单元选择一两篇为例总结一下,其余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领悟。这样,学生既能画龙点精地探索到读写规律,获得语文读写素养,又不至于浪费太多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

4、积累运用——联系实际,读读写写,提高素养

“积累”,就是让学生通过多读的方式来积淀,储存文章的典范语言;“运用”,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方式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规范语言。“积累运用”,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之后,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实践练习来积累语言、形成语言及发展语言,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此时创设的语言训练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实践练习,正是为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服务的。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的阅读教学,尽可能地达到这方面的要求。

首先,开展读背训练活动,让学生积累文章的典范语言。一是腾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品读、朗诵课文优美词句,精彩语段;二是出示情境性的填空题,让学生给课文的精彩语段填空;三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举行尝试背诵比赛,试背课文精彩片段;四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五是扩大阅读面,让学生选读课外读物与课文同类的文章;…… 通过品读、朗诵、背诵、填空、复述、选读的训练,使文章深厚的人文情感以及优美的典范语言永远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中,并内化、积淀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文素养。

其次,设置书面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形成和发展规范的语言。一是引导仿写句子。二是引导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写片段。三是引导扩写缩写练习。四是引导改写或续写。五是引导写读后感。六是写想象事物。无论写什么,都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课文及课外读物中优美生动的词句,灵活运用“总结升华”阶段学到的各种表达方法,以提高小练笔的质量。通过这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小练笔训练,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规范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次,每学完一个单元课文,都推介课外读物让学生读,并要求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多写心得体会,使学生自觉养成勤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多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后面三个环节的阅读教学中,我像语文教育专家沈大安说的那样,重视“运用多种形式引起学生读的兴趣,朗读、默读、诵读穿插;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交替;引读、听读、品读、演读、分角读交换。通过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必要的技巧指点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要求学生读有层次、有要求、有质量。在“读悟究疑”环节,做到边读边想,并动笔圈、画、批、注,以了解课文脉络及思想内容;品读与析读结合,以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总结升华”环节,做到品读与诵读结合,以总结出读写规律。在“积累运用”环节,做到诵读与背诵结合,以积淀语言激运用。每个环节的读,都要求注意喜怒哀乐,轻重快慢,抑扬顿挫,边读边想;都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句,琅琅上口,熟记于心,实现“美读”;都要求以读代讲,以读悟文、以读悟情、以读悟理,以读见疑、以读析疑、以读解疑,以读积淀,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训思维,增强语感,内化语言,发展语言,形成能力;在受到启迪和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篇:课堂评价高效策略研究

课堂评价高效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具体开展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我们一线教师平时更重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大多数忽略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导致理论水平低下,不能有效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课题组要求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与集中研讨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2.调查研究找准研究切入点。

在我校大力学习“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我们对于他们精彩的课堂展示感到很震撼,而校园环境和生源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又很接近,面对我们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被动接受、羞于开口的教学现状,本课题小组确定把在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准备作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在学生中我们进行了深入谈话调查,发现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能踊跃展示的主要原因如下:

(1)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于不同的村级小学和镇中心小学,由于小学阶段专职英语任课教师很少,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转岗培训任教的,英语课甚至是很多教师的附属科目,可以随时用来上语文数学等县考科目。再加之各校师资水平不均匀,有的学生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英语,有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起学英语。教师没有把这门学科当语文数学一样重视,学生也没有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很多学生进入中学后对英语课没有什么兴趣,学习起来没有新奇感、没有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教师的教学观念致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偏离语言学习的轨道。

小学英语教学本应当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开口说英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但因为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仅注重灌输词汇句子的教学,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了误区,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死记词句就能学好英语,课前没有必要准备什么,学生更美有进行课前充分预习准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师对学生预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方法指导。很多教师在抱怨学生上课表现不够积极,学习领悟速度不够快的同时,其实在学生预习指导方面也存在粗放现象,嘴上往往给学生很模糊的预习任务(如课后把下节课预习预习),没有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要求、更没有流出充裕的预习时间,学生根本不知道预习什么怎么开展预习,从而导致预习环节流于形式、空洞无效。(4)学生自身性格学习心理差异

进入初中后学生英语水平表现出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内心羞怯,不善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学习显的被动。课前自己初步学习的过程就很艰难,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大,很多学生就放弃了坚持。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有效进行预习是非常必要的,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语言学习习惯,保持学生长久学习热情,达到减负增效效果的的重要工作。

3.反思总结,形成经验。

课题组都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自己研究的心得经验。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4.阶段性收获。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收获,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研究课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学”新型教学观,同时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了及时预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做到了师生共进步双赢,让大家很受鼓舞。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几个月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习培训工作不能懈怠;另外,老师日常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繁重,普遍反映在做好自己日常工作的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静心思考、深入研究。

2、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模式,对课堂预习运用的专门的课时精心准备,对预习学案进行精心设计。也有人担心教学时间不够,害怕影响教学质量,有“走一走回头看”的犹豫和彷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正在协商解决,争取上下一心,放手实践,建立有效的预习模式,总结出有效的预习方法和策略。

能否按期结题

努力按期结题

下载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硕士版)专题作业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执教行为评价与研究(硕士版)专题作业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总结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按现代教学论观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包括“设计—教学—评价”三个阶段。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注重单元测验、考试等......

    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3-12-09 10:20:20) 转载▼ 标签: 分类: 极品档案 研究报告 个性化 作业 设计与评价 教育 《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作......

    翻译硕士实践报告研究方法作业

    翻译实践开题报告 摘要:本翻译实践报告是以汉中市旅游宣传画册《天汉热土》为基础,对此次翻译情况所做的一个介绍、研究和总结。报告主要由任务描述、译前准备、任务过程、质......

    课堂例题、练习与课后作业相关性研究

    课堂例题、练习与课后作业的相关性研究 太白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面实施,高中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

    21世纪课堂评价测试【答案】

    21世纪课堂评价测试你今次考试的得分为:100 分本测验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剩余次数:2次测验描述结业测试一、单选题1、21世纪评价实践显示:(10分)A.提高认知水平B.提高......

    21世纪课堂评价作业培训体会

    《21世纪课堂评价》培训体会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我们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

    《21世纪课堂评价》结业作业1403期

    《21世纪课堂评价》结业作业模板作者信息本课程的结业作业要求您选择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探究内容的单元,为这个单元设计评价计划。在每个模块结束的时候,您都需要使用这个模......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史记研究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 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 ①韩信 ②李陵 ③李广 ④霍去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