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案 (沪粤版九下年级)

时间:2019-05-15 02:5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9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案 (沪粤版九下年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9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案 (沪粤版九下年级)》。

第一篇:第19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案 (沪粤版九下年级)

第十九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一、《课标》要求

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解读:这条标准只有终结性要求。电磁波的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应该记住。例5可以结合“声和光”的第(5)条标准学习。

例 把晶体管收音机放在桌边,在干电池的两端各连一条导线放在收音机旁。手中平放一把锉,把与负极相连的导线与锉把接触,与正极相连的导线在锉上滑动。收音机中能听到什么?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读:联系实际和进行“科学 ▪ 技术 ▪ 社会”教育的一条标准。教学中应该着眼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6至例9是几个示范。

第1个活动建议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习电与磁的相互关系。

电磁继电器在标准中没有单独写成一条,但它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它隐含在电与磁的知识中,第3个活动建议把它显示出来了,教学中最好不要忽略。

电磁波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深远,第4个活动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二、本章教材分析

1、本章概述

本章以电磁波的应用为核心展开,沿着从发现并认识电磁波到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这条路子,将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它的波动特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应用到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之中,以充分展示电磁波价值的同时,渗透技术的意义和STS的理念。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第一节“最快的信使”,从简述信息的重要性和人类沿着快速、准确、可靠的方向发展传递信息的实例并配图说明开始,引出最快的信使——电磁波。采用类比和实验方法,让学生在感受电磁波的确存在中接受电磁波概念。接着介绍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速,以及它的“家族成员”和每个成员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第二节和第三节“广播、电视、通信”“走进互联网”,重点介绍电磁波家族中无线电波的应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它们是怎样应用电磁波传递各种信息的大致过程,其中包括在这些过程中隐含了大量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尽管并没有展开,但画龙点睛地指出这里包含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因为广播、电视、现代通信和互联网工程,并不是发现了电磁波就能实现的。因此,全章内容的展示,让学生领悟从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之间,技术的桥梁作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2、编写特点

1)、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理念。在电磁波的发现到它的广泛应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STS思想。

2)、应用简单的实验,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电磁波的同时,确信电磁波的存在。突出电磁波的应用价值,进而达到从知识的价值观念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3、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的三节内容,每节用1课时,全章计3课时。

19.1 最快的 “信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

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重点难点: 对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引入: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进行新课

一、认识波:(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二、自然界存在电磁波

(1)演示实验

(课本活动一)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2)完成“活动一”的讨论

三、认识电磁波(1)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画出水波图,比拟电磁波讲解波长与频率的概念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板书: 1千赫=10赫,1兆赫=10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8—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即c=fλ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m/s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米/秒。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88

36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3×10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四、电磁波的应用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电磁波谱以及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小结:(略)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STS:我国手机的辐射标准。

(2)阅读本节教材。

(3)上网搜集资料,完成课本作业3

8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一些用途。

2.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广播、电视和通信大致过程的了解,感悟理论和技术的意义。

4.学习应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广播电视和通信在利用电磁波方面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进一步认识电磁波的价值,感悟理论与技术的价值,能把了解广播、电视、通信的大致过程作为一种享受和乐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广播电视通信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在这过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电磁波在广播电视通信的优点。

2.学生认识到从发现电磁波到应用电磁波的过程中包含许多技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①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当打开日光灯时,会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杂音,这杂音就是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

②什么是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电磁波的频率等于振荡电流的频率;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米/秒;波速=波长×频率。)

复习提问后简要小结并告诉学生: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8二.进行新课

问:“飞鸽传书”的过程是怎么样?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浅显通俗地讲解利用鸽子传递信件的事例,说明人们利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做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学生分析对比飞鸽传书与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相同点。然后用分层次“类比”的办法进行讲述:

①通过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类似于用笔写信);

②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③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④收音机把加载的音频信号取出并放大,还原成声音(类似读出收到信的内容)。展示课本上的图18—8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展示课本上的图18—9用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及课件演示。

教师讲解如果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那么就必须靠人造卫星,从而引入卫星通信。我们知道卫星是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本身也在转动。如果卫星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一样时,这种卫星就是同步卫星。

问: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要多少颗同步卫星,要如何放置?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出要三颗同步卫星均匀的放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卫星在船舶、飞机导航,城市交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问:用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与通信是否存在缺点?答:容易受干扰。从而引入“光纤通信”。

展示光纤的挂图,讲解光纤的构造,结合多媒体演示光纤传输的原理。强调光束只能在封闭的线芯中传播。引导学生让识到光纤通信的优点,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得出光纤通信的优点。

三.小结、反馈 四.布置作业:

P58 第3题 五.板书设计

18.2 广播电视与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1、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

声音信号→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发射电磁波→解调还原成声音

2、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

图像和声音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制作电视节目→发射电磁波→接收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二、卫星通信

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相同

三、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信号损失少。

3、容量大

19.3 走进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是怎样实现互联的,知道互联网的一些功能。2.知道网上学校和虚拟学校的一些功能。

3.学会利用互联网进入自己喜爱的网站,收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过程与方法:

4.经历“网上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知道上网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悟电磁波的价值,培养上网学习的兴趣和从网站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能初步判断网上有价值的东西。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互联网

2.知道互联网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庞大的网络系统和感受电磁波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13条内容标准“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走进网络时代”由“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和“警惕网络陷阱”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学习知道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了解相关网络知识,能运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会辨别网上信息,遵守网络规范,做到健康上网。

1.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您不懂电脑的话,那么您就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这句话或许有些言过其词,但不能否认如今计算机已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电脑已成为新世纪的宠儿。本活动主要从生产、生活两方面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活动一:网上冲浪快乐多

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教材展示了来自生活的四幅情境图,分别从网上会议、网上寻医、网上信息、网上新闻来感受网络所带来的变化。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教材,可以让学生分组采集生产生活中上网情况资料(图片、文字),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介绍或者表演活动,活动完毕组织学生畅谈感受。

活动二:“我”与网络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上网的几幅情境图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角。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网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不要拘泥教材,一定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多举事例,从事例中体会网络的重要作用。

关于收发电子邮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的已经能用电子邮件这种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进行讲解、演示,达到以身示教的效果。也可在计算机教师的协助下到微机室上课,进行当场演示、操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活动三:网络故事会

教材呈现的是一份上网记录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或他人上网的经历;交流一些好的网址、内容;畅谈收获,并做好记录。

2.警惕网络陷阱

本活动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网络问题而提出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提醒,防患于未然。

活动一:认识网络陷阱。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组同学的交流画面,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网络陷阱的存在问题。接着通过一组卡通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及国家规定,告诫学生要警惕网络陷阱。

活动二:案例分析,做到健康上网。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是一幅如何健康上网的讨论图。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分组收集有关网络陷阱的资料;以漫画、讲解、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请公安局的叔叔、阿姨进行预防网络陷阱讲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学会思考,做到健康上网。

活动三: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篇阅读资料、一个信息窗和一个文本框。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明确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并讨论制定出网络公约。本活动也可开展延伸活动,通过不同形式在校园、网吧、社区等地进行宣传、开展文明上网签名等活动。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在教学时,教师可课前与计算机教师协商,让学生进行一次上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亲身体验和交流网络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能带给我们种种便利。

2.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诱惑,五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已经比较热衷,学生误入网络陷阱事件时有发生。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案例进行分析,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达成共识,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网络公约,规范上网行为,遵守相关法律。同时,还应与家长密切配合,时常关心孩子,以免孩子陷入网络陷阱。

第二篇:电磁波与信息时代测试题学生

初三下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地面上科技人员控制对接过程是利用(2017•盐城)()

A.超声波 B.微波 C.次声波 D.紫外线 2.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光不能在弯曲的光纤中传播

C.中央电视台与广西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同一区域内传播的速度不同 D.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

3.(2017•镇江)我国已有几十颗通信卫星镶嵌在浩瀚太空,联结成一条“太空丝绸之路”,为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通信服务,通信卫星与地面间信息传输的媒介是()

A.可听声 B.次声波 C.电磁波 D.超声波

4.(2017•毕节市)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下列相关物理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A.航母排水量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B.航母浸入海水中的深度越深,舰底受到海水压强越小 C.舰母搭载的国产歼﹣15飞机起飞后,航母受到浮力减小

D.航母搭载的国产歼﹣15飞机起飞后,与指挥中心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5.(2017•黄冈)下列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C.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6.(2017•益阳)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可见光不是电磁波 D.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7.(2017•桂林)智能手环可随时记录佩戴人的运动数据,且能将数据无线传输到手机上显示,如图所示,将数据从智能手环无线传输到手机是利用()

A.光纤 B.电磁波 C.超声波 D.次声波 8.(2017•广西)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电磁波只能传递声音信号,不能传递图象信号 C.微信聊天时手机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既可以发射也可以接收电磁波 初三下

9.(2017•黑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 B.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C.手机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10.(2017•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时,流过的电流是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B.某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是 C.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D.卫星电话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11.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12.(2017•无锡)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快递信息用到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13.仪征多数学校为学生配备了智能学生胸卡.智能学生胸卡除了记录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外,还具有定位(判断学生“在校”或“离校”)及紧急呼救等功能.智能学生胸卡实现定位或呼救功能时,主要是利用()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 14.(2017•岳阳)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通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B.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不久将会实现 C.煤、太阳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由超导材料制成 15.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传输信息

C.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移动电话(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表示他家消耗的电能是1234.5J

二、填空题(共16题;共40分)

16.(2017•昆明)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这项开采技术的国家,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世界各地,是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的速度相同.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水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科学家估算,其资源量甚至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可燃冰属于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0.1m=4.2×103J/(kg•°C)].

17.(2017•营口)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________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________传递信息的.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6天然气完全燃烧可释放4.2×10J热量,若这些热量被水完全吸收,可使________ kg水温度升高10°C.[C水2 初三下

18.(2017•西宁)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和“天空二号”对接成功,地面指挥中心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控制“天舟一号”的.对接后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则“天舟一号”是________的.当“天舟一号”完成运输任务后返回大气层,外壳与空气摩擦温度不断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它的内能.

19.(2017•怀化)2016年10月17日,我国宇航员景海鹏、陈冬随“神州十一号”飞船前往“天宫二号”.他们在“天宫二号”中的讲话声是由于声带________产生的,他们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是通过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

20.(2017•绥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相关公众网页,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手机扫描二维码是一种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利用_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时,释放出的________能来发电的.

21.(2017•河池)2017年6月5日,我国选手马龙蝉联世兵赛男单冠军,数以亿计的中国球迷通过电视观看现场直播,电视画面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声波”)来传播的;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把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2.(2017•柳州)今年起,柳州本地生产的宝骏E100电动汽车已提供给市民试驾,电动汽车比汽车对环境的污染________(选填“大”或“小”).电动汽车安装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________ 传播信息.

23.(2017•大连)收音机收到的信号是通过________波(填“超声”或“电磁”)传递的;集成电路中的三极管是利用________(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24.(2017•东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定位、导航和通讯等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________传递信息,这种信号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5.如图所示为2016年10月23日7时31分天宫二号使用伴随卫星搭载的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的自拍照,图中两边张开太阳能电池帆板是其空间运行的动力源泉,工作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________(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照片是通过________(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传回地面.

26.(2017•聊城)“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煤、石油、太阳能中,有可能成为今后理想能源的是________;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________传递信息的.

27.(2017•贵州)4G手机使用4G网络,能够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象,4G网络是利用________(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输信息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 m/s. 初三下

28.(2017•广东)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 m/s,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放在旁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________;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选填“法拉第”、“奥斯特”或“欧姆”)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人.

29.(2017•天水)某电磁波波形如图所示,该电磁波的波长是________,频率是________.

30.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发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根据________(填写对应的现象),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根据________(填写对应的现象);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将广口瓶换成________,手机将难以接收到信号.

31.如图所示的智能手表是一种新型的通信工具,具有蓝牙同步手机通话、跑步记数、音乐播放、图片处理等功能,深受人们青睐.智能手表通过接收手机发射的________来接听电话.将手表戴在手腕上跑步时,以手表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我们听到智能手表播放的音乐,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手表屏幕显示的彩色画而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综合题(共1题;共16分)

32.(2017•乌鲁木齐)特高压输电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准东﹣﹣皖南特高压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

(1)准东﹣﹣皖南特高压输电输送的电能是由准东火电厂通过煤的燃烧获得的.煤属于________(填“化石”或“非化石”)能源,由于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地球的________效应,故准东火电厂采用了先进技术以达到低排放环保要求.新疆的清洁能源风能和太阳能也十分丰富,风能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方式属于________(填“光热”、“光电”或“光化”)转换.

(2)准东﹣﹣皖南特高压输电线路上,一座座铁塔矗立在沿线的大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铁塔在地面上的影子清晰可见.影子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从日出到日落,铁塔在地面上的影子在缓慢的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转动.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时,从平静的水面上看到的“铁塔”是由于光的4 初三下

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河水中的鱼看到的“铁塔”高度比铁塔的实际高度________(填“高”或“低”).

(3)准东﹣﹣皖南特高压输电为直流输电.输电电流稳定时,在输电导线周围会产生________场,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形成电磁波.安全用电常识告诉我们不能靠近特高压输电设备,否则容易发生________(填“电弧”或“跨步电压”)触点.为了防雷,特高压输电线路安装了用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做成的避雷线.

610(4)准东﹣﹣皖南特高压输电电压为1.1×10V.当输送的电功率为1.1×10W时,输电电流为________A.1h输送的电能为________度,若此时输电导线上消耗的电功率为5.5×108W,则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当输送的电功率不同时,若输送的电功率用P输表示,输电导线上消耗的电功率用P耗表示,则P耗与P输的________(填“一”或“二”)次方成正比.

第三篇:6.3重力教案(沪粤版)

6.3 重力(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或者课本图片+多媒体图片引入本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产生 1多媒体图片展示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例如:①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

[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三)重力的大小

[讲解]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提问]: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 [学生活动]

①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

[总结]:g表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地球表面实验测得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或者说它重9.8N。在粗略情况下,g可取10N/kg。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测定的g略有差异。[学生练习]:利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

(四)物体的重心

[讲解]: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

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

三、讲解学导中的巩固练习题

四、教学小结

重力产生的原因;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 = mg。

五、作业

第四篇: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案 (沪粤版)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过程和方法:

(1)观察并描述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

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仍然不会脱落。

[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进行新课

(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阅读课文]:看图8-

26、8-27。读后问: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

[讲解]: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

[讲述]: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8-28(b)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总结]: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 的存在。大气确实存在着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怎样测量大气压

[学生活动]:估测大气压。如图8-29所示,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把管内空气排出,用橡皮帽把它的小孔堵住。然后在活塞下端悬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直到活塞将开始被拉动时为止。

[设疑]:要计算大气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强p,需要测出什么? [学生发言]: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呢?能否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想出什么办法呢?

[教师点拨]:从给活塞施加向下的拉力角度考虑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活塞的面积测量可通过测活塞周长或体积的方法。

[学生猜想]:用液体代替活塞是否更好呢?说出理由。[演示实验]:出示一个长滴管,将长滴管下端放进红墨水中,先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囊,再用力挤压,让学生观察液柱上升的情况。

[提问]: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呢?假如玻璃管是足够长的,液柱会一直上升吗?由此你能想到一种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吗?

[学生猜想]:当用力把玻璃管里面的空气挤出来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使液柱上升;若把玻璃管内的空气全部排除,当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水就不再上升了,而且保持一定高度。

[讲解]:这个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由于水的密度过小,要求玻璃管的长度很大,所以,科学家们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来做实验。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多媒体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讨论]:管内水银为什么不继续下落?

[讲解]:这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汞柱,也就是说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学生活动]:计算大气压强的值。P=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总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3×105 Pa 它相当于在1cm2表面受到10N的压力。通常人们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作一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1atm=1.013×105Pa。

[讨论]:大气压作用在一个人手掌上的压力约为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你手掌上产生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教师: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吗?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断——红军爬雪山的情景:茫茫雪山上,狂风卷着雪花。山高路远,气压又低,战士们呼吸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相互搀扶着前进„„炊事员支起铁锅,用那少得可怜的粮食

和雪水做出“煮不熟”的饭„„恶劣的天气,饥寒交迫,一些战士牺牲了„„

[讨论]:看了影片,你想到什么?影片中哪些情景与大气压有关?

[学生阅读]: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举例说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⑴大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气压减小。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高山反应——初次进入高原,空气稀薄,吸进来的空气中含氧量减少,造成缺氧,加之气压较低,使人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四)高压锅

[讨论]:刚才同学们提到,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烧熟?怎样才能把饭煮熟呢?

[实验];如图8-34所示,用注射器给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水还能继续沸腾吗?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随即用注射器抽气减压,水会再次沸腾吗?

[讲解]: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的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液体表面的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阅读]:P79。高压锅的原理 [简介]:航天服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一般在航天器上升、变轨、降落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着。

舱外航天服比舱内航天服要复杂得多,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保障、电源供应、航天员视觉防护与保障等,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做了哪些实验?请你用图形勾画出、或者用语言概括出这节课的所学所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触?你还有什么疑惑?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作业:P81。

3、4

五、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多,大气压概念抽象,学生感受不像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么直观,大脑对知识刺激产生的痕迹不很深。

2.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展示不够,学生对实验过程不很清晰,对现象的语言叙述不明了。

3.估测大气压的处理不能落到实处,课后学生动手做的不很多,问其原因,大多回答:找不到注射器,也不知道挂什么重物,下节课或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做实验:

器材:一次性注射器(20ml)、刻度尺、盛水塑料桶、杆秤 实验过程:(略)

收集的数据:V=20ml=20cm3 h=7cm 塑料桶和水的总质量m=2.9kg 计算:F=G=mg2.9kg×9.8N/kg=28.42N S=V/L=20cm3/7cm=2.86×10-4m2 p=F/S=28.42N/2.86×10-4m2=9.937×104Pa 4.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明确,课后了解了他们哪些知识未听懂。主要有:(1)大气压到底是怎么产生的(2)为什么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3)为什么大气压等于高为760mm汞柱产生的压强。这些教师需要作必要的说明,高速他们本节课只要认识到什么程度,至于他们的疑问,不需要掌握或者暂时还很难讲清。

5.一个想法:是否有必要将每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用小黑板挂出或印成学案。

第五篇:粤教版二年级品德教案

粤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身边的学问

8.有趣的名字

设计者:深圳市罗湖区桂园小学 张丹

课标分析:

《有趣的名字》是广东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内容。是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有好奇心,喜欢提问”标准中“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的要求而设课的。在本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好奇心,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大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将自己的发现所得与同学交流,使全班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名字》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内容。本课以生活中的名字为题材,通过爸爸、妈妈为我起名字、生活中种各样的名字、我为小队起名学、起外号讨论等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寓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生活常识教育、爱亲敬长教育等于儿童的生活现实之中,力求达成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善于观察探究学习的目的。学生分析:

生活在深圳的小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喜欢提问。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他们热爱生活,爱动脑筋。

但有部分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细小问题缺乏应有的细致的观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特别是对爱亲敬长的感受还不深刻。因此本课教学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一些生活常识进行调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进一步了解,使其增强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应有的细致的观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调查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力求达成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热爱生活。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教学策略:

本节课设计多种游戏活动、讨论活动展开。关于学生名字的意义,在活动之前,落实每位学生向家长询问名字的来由。在手拉手活动中,教师要估计学生的能力,能接多少个名字才请多少位学生出来。当有学生接不下去时,鼓励其表演节目。趣味名字马拉松赛游戏中,人名不要总是说同学的名字,可以引导到历史人物方面,其他类的名字可以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如地名可以是国外地名等。应鼓励学生大方发言,大胆假设猜想各类名字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让学生回家向家长询问自己名字的由来,做一些简单的资料搜集。2.准备一些物件,如闹钟、手表、笔记本等。3.收集有趣的名字。

(二)新课导入:

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学习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张老师叫什么名字吗?

向大家介绍老师自己名字的来历和意思.小结:长辈们为我们起的名字,寄托了他们的爱和美好的愿望.(三)师生互动部分

1.活动一: 从我的名字说起

(1)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是谁起的,有什么含义.说一个奖给小组一个大嘴鹦鹉奖章.(2)学生填写课本34页的方框,并让学生说出对自己的希望.2.活动二:身边的名字

(1)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摆在桌面上.请你们介绍他们的名字,再思考为什么这样称呼它们.(2)可参考课本,说说身边还有什么名字.(3)汇报自己收集的感兴趣的名字,猜想它们命名的原因.3.活动三:趣味名字小游戏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结合书上的马拉松比赛,连续不断的说出各种名字的类别.接不下去的同学请出来表演.如:地名---人名---物品名---动植物名---„„

4.活动四: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小队起名字

(1)看“小脚丫小队”的故事,发表自己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有意义的小队.(3)动员学生为自己的小队起名字.(4)小队长说出队名,还有起队名的理由.5.活动五:谈谈“名字”与“外号”

(1)实话实说游戏,知道自己有外号的同学站起来,给别人起过外号的同学也勇敢的站起来.(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3)说说名字与外号的区别.(4)讨论:是否不能再给别人起外号呢?完成课本38页.(4)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有关于名字的知识,并学习了收集资料的能力,明白了名字与外号的区别.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力图在课堂中体现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我在这节课中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进行文明礼貌,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教育.这一节课,通过真正和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体验到了新教材给我带来的欢乐,它不仅让我转变观念,而且品德与生活与心理辅导进行整合后,更感到其内容上的魅力。课堂来源于前期大量的调查,使我们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中说真话,达到对孩子生活有真正帮助的效果。我认为这堂课应该成为学生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民主对话氛围

在这节课里面,我努力倡导一种尊重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情感的课堂氛围。我走进学生中间,和他们交心谈心,整堂课被和谐安全、真诚信任的气氛所包围。这样学生才敢于倾诉,敢于说真心话。发展性德育理论认为,德育是一种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应该成为一种对话,包括:一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二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三是学生与同伴的对话,四是学生与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的对话。对话,作为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方式,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且遵循了教育的最基本原则──尊重每一个人。

二、分层递进活动,关注过程,体现新课程的三性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新教材提供的内容当素材和资源,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说我的名字、说身边的名字、趣味名字游戏、为小队起名字、谈外号。课前我让学生进行调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用真心话诱发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的由来。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和谐的气氛。

我想,本课中真实的生活情境,真诚的活动交流,都充分地体现和尊重了以人为本,也希望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帮助。追求真实有效的品德课堂!达到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指导生活,真正让孩子受益的目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绝不应是一种“告诉”,不能让教师的“告诉”去扼杀学生的思考与体察,更不能让教师的“知性”去扼杀学生的“感性”;不是我告诉孩子们,而是给他们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尽情活动,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体悟与认知。

三、对于我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生成问题的预设以及评价还要进一步努力。对师生互助环节的形式还可以再改进和丰富,面对孩子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于名字的知识,应教给孩子学会评价!当学生兴奋、主动地参与活动时,讲台属于孩子,交流属于孩子,收获当然也属于孩子。

下载第19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案 (沪粤版九下年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9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案 (沪粤版九下年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粤沪版八年级上4.5水资源与水循环教案

    第四章 课题5《水资源与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体转化过程及不同云、雨、露等的形成。 (2)认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世界及我国水......

    沪粤版15.1电能与电功-教案

    15.1电能 电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能的来源及电能的应用 知道电功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能够读懂电能表上的参数信息 会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体验......

    粤沪版《探究电磁铁的磁性》教案

    粤沪版《探究电磁铁的磁性》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5.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课前小测: 、奥斯特实验证实了 。 2、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 ,与 磁体......

    9.1认识浮力教案(沪粤版)(大全)

    9.1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称重法) 过程与......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沪粤版)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

    九年级物理下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案沪粤版

    19.2广播电视与通信 一、课标要求: 了解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的一般过程,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通信网络的构成,知道电磁波是传递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的载体。 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精选)

    粤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多彩的季节 第一课家乡的春天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的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初步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能够注意春......

    沪(书画)版二年级(第四册)美术教案

    沪(书画)版二年级(第四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第二学期 动物画欣赏 教学目的: 使学生熟悉一些动物画作品。 初步学习如何年欣赏它们。 重点难点: 仔细阅读作品,抓住动物的神态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