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数学教案分析(精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20以内退位减法、观察物体、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数的大小,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
3、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在具休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 “ 十”和“百”,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4、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5、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做好培优辅差的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一)…………………………………9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五)加与减
(二)……………………………… 7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
(三)……………………………… 8课时
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 加与减
(一)单元教学内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20以内减法的应用题。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训练等方法学习,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求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单元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单元教学时间:9课时
1、买铅笔 1课时
2、捉迷藏 1课时
3、快乐的小鸭 1课时
4、开会啦
1课时
5、跳伞
1课时
6、试一试 1课时
7、美丽的田园
1课时
8、练习一
1课时
9、做个减法表
1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 8+7= 4+9= 16-5= 8+8= 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四、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 1+5=6(3)把9分成5和4,15-5=10 10-4=6(4)9+6=15 15-9=6(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做一做、说一说(书2页)
(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6、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13—9=(2)14—9= 14—9= 15—9= 17 15—9= 16—9= 17(2)在○里填上“>”、“<”或“=”。
3○11-9 3○11-9 4○15-9 9+8○16 18-9○10 13-9○4(3)填空。
3)17—7= —8= —9=
(
9+()=13 9+()=11 9+()=15
9+()=17 9+()=14 9+()=12
5+()=14 4+()=12 3+()=12
14-5=()
12-4=()
12-3=()
2、按要求填数。
15-9=()(1)想加算减: 9加()等于15, 15减9等于().(2)破十法:先用10-9=()
再用()+()=()(3)连续减:9可以分成()和()
先用15-()=()再用()-()=()
3、填空
15比()多3。
()比12少5。()比20少5。
17比()少3。()比19多1。
()比12多4。
4、解决问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9朵,小雪画了几朵?
□○□=□
(2).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几枝?
□○□=□
(2)、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完成课本第3页。
2、预习课本第4页。
板书设计:
买铅笔
(1)15-9=6(2)15-9=6 10-9=1 15-5=10 1+5=6 10-4=6(3)15-9=6 因为9+6=15所以15-9=6 答:还剩6支铅笔。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捉迷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 9 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 8 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 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出示下面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答. 8+5= 8+7= 8+9= 8+4= 8+10= 8+6= 8+8= 8+3=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括号里该填的数. 8+()=12 8+()=15 8+()=16 8+()=11 8+()=14 8+()=13 8+()=17 8+()=18 教师谈话:刚才计算的两组题都是“8加几”的加法,今天我们要利用“8加几”的知识计算“十几减8”的算式,看谁学得认真,学得好,学得快。
二、互动新授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列出算式,13—8
四、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10-8=2 2+3=5 11(3)把8分成5和3,13-3=10 10-5=5(4)8+5=13 13-8=5(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
(1)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五、巩固练习1、12-8=()想: 8加()等于12, 12减8等于().
或: 先用10-8=()
再用()+()=()
或:8可以分成()和()
先用12-()=()
再用()-()=()
2、填空。
1、小青要练习写16个毛笔字,还剩下8个字没有写,他已经写了几个字?
□○□=□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1、完成课本第5页。
2、预习课本第6页。
板书设计:
捉迷藏
(1)13-8=5(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3)13-8=5 因为8+5=13所以13-8=5 答:藏起来的小朋友有5个。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 7+5 7+7 7+9 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 7+()=12 7+()=15 7+()=16 7+()=14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12—7
四、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10-7=3 2+3=5(3)把7分成5和2,12-2=10 10-5=5(4)7+5=12 12-7=5(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1)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 14—6
五、拓展练习
(1)13—7=(2)14—7= 14—7= 15—7= 12 15—7= 16—7= 13(2)填空。
7+()=13 6+()=11 7+()=15
7+()=17 6+()=14 7+()=12
5+()=14 6+()=12 3+()=12
2、按要求填数。
3)11—6= —6= —6=
(15-7=()(1)想加算减: 想: 7加()等于15, 15减7等于().(2)破十法: 先用10-7=()
再用()+()=()(3)连续减:7可以分成()和()
先用15-()=()再用()-()=()
3、解决问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7朵,小雪画了几朵?
□○□=□
(2).小明有12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6枝,小明还有几枝?
□○□=□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
2、预习课本第8页。
板书:
快乐的小鸭
(1)12-7=5(2)12-7=5 10-7=3 12-2=10 2+3=5 10-5=5(3)12-7=5 因为7+5=12 16 所以12-7=5 答:草地上还有5只。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开会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8 8+9 12+7 18-9 15-6 6+8 11+4 16-8 17-9 5+9 14+5 15-9 17
二、师生互动
1、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班干部同学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开会啦
2、出示8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1名班干部要开个会,只有七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3、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4、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5、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有利于发现缺了几个
6、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7、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
8、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
13-8= 11-9= 17-9= 12-7= 16-7= 17-8= 13-8= 14-7= 15-6=
2、填空:
8+()=14 6+()=13()+9=11 14-8=()13-6=()11-9=()18
3、有12个学生,6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缺几把?
□○□=□ 4、15只动物,8个苹果,每只动物1个苹果,还差多少个
□○□=□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第9页。
2、预习课本第10页。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 ○ ○ ○ ○ ○ ○ ○ ○ △ △ △ △ △ △ △
11-7=4 答:还缺4把椅子。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教具准备:铅笔、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的。(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20(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4、举一些这样的例子。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口算
6+7=
12-7=
7+8=
14-8=
9+6=
16-8= 5+6=
12-8= 9+5=
13-7=
2、判断□里的数对不对?对的画“√”,错的画“×”。
13-6=5()
15-7=9()
11-2=9()6+9=15()
16+4=20()
13-9=5()
3、在○里填运算符号, 在口里填数字。
9○□=13 12○□=5
7○□=14 11○□=11 21
6○□=13 4、13比9多()。15比6多()。8比15少()
5、解决问题:
△16个 ○9个 △比○多几个?
□○□=□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完成课本11页第1、2题。
2、预习课本第11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
○○○○○○ 14-6=8(个)
○○○○○○○○○○○○○○ ○○○○○○○ 14-7=7(个)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试一试(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一比,算一算
○○○○○○○○○○○○ △△△△△△
□○□=□
⊙⊙⊙⊙⊙⊙⊙⊙⊙
◎◎◎◎◎◎◎◎◎◎◎◎◎◎
□○□=□
二、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家养过鸡?你帮妈妈捡过鸡蛋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小明家帮他去捡鸡蛋。
2、投影出示11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三、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样列式?
2、列出算式,11—5
四、讨论11—5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 12—3 = 13—4=(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11—2 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1,得数一样。
五、巩固练习
1、谁多?多几个?
○○○○○○○○ ●●●● ○○○○○○○○ ●
□○□=□
★★★★★★★ ◆◆◆◆◆ ★★★★★★
□○□=□
2、计算:
12-5= 11-5= 11-2= 13-4= 11-4= 12-3= 14-5= 11-3= 13-4=
3、看谁说得多。
()+()=14()-()=9()+()=14()-()=9 24()+()=14()-()=9()+()=14()-()=9
4、小兰做红花和黄花一共12朵, 红花有5朵, 黄花有几朵?
□○□=□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1、完成课本12页第3、4、5、6、7题。
2、预习课本第1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试一试 11—2=9
12—3=9 13—4=9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过程与方法: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件、练习本。教学过程:
一、导课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的好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想与我们到郊外走走,快准备好,我们出发了。出示课题:美丽的田园。
二、新知探索
(一)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填一填。1.找数学信息。你发现了什么小动物? ——小鸟,小羊,小鹅。这些小动物都在哪儿呢?
——有的小鸟在天上,有的小鸟在树上,有的小鹅在水里,有的小鹅在岸上。空中的小鸟都有几只? ——空中的小鸟有11只。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我们再来数一数树上有几只?岸上有几只?河里有几只?地上有几只白羊?黑羊有几只? 集体订正答案。
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3.解决问题。
谁会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谁可以将信息和问题补充完整来说一说。你会列式吗? 教师板书:11-5=6, 11,5,6各表示什么?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要求是请将信息和问题补充完整。4.淘气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出示:8+6=。根据淘气列的算式,你能知道他用了哪两个信息?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算式理解所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数学信息。5.猜一猜。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提的问题写出了一个算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写的算式,大家一起猜一猜他是什么数学问题,并找出他的数学信息。同桌互猜。(请把你的算是交给你的同桌,大家互相猜一猜)
三、练习:
1、把得数相同的两个式子用线连起来。
10+4
4+9 4+7
8+7 7+8
7+7 3+9
8+8 10+3
9+2 27 7+9
10+2
2、在□里填数。
3、按规律在□里填数。
(1)(6,2)(7,3)(8,4)(9,5)(□,□)
(2)(2,4)(3,6)(4,8)(5,10)(□,□)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分别等于11,12。
5、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 □○□=□
6、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7、一共有16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
□○□=□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你表现的如何?
五、作业:完成课本第14页。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11-5=6(只)一共有几只白鹅? 8+6=14(只)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过程与方法: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教学难点: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圈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3、口算(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后面数一个比一个多1,结果一个比一个少1.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还缺几张椅子?(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意义。
6、写算式。
(1)独立列式计算。(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看图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2)提出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
30(1)看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提出想解决的问题。(3)列式解答。
9、看谁说得多。(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四、作业
1、写出三道得数是12的算式。
2、写出三道得数是14的算式。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5-7= 16-7= 12-6= 17-4= 15-8= 16-8= 16-4= 14-7= 15-9= 16-9= 16-6= 14-6=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探求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教学难点: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任选题目口算。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1)可以找得数相同的。(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
3、做个减法表。
(1)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分小组填写完整。(2)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从减法表中任意选算式,很快说出得数。
2、把差是6的算式说出来。
3、说出得数是5的算式。
4、口算检测
13-8= 16-7= 15-6= 11-9= 14-7= 13-5= 11-4= 12-9= 16-8= 14-6= 13-7= 18-9= 12-6= 15-8= 11-6= 13-4= 14-5= 13-9=
5、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 又飞来5架, 现在有多少架?
□○□=□
6、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 还剩下7个, 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
□○□=□ □○□=□
7、张伯种了6棵树, 加上王伯种的一共15棵, 王伯种了多少棵?
8、小田有13个气球,有8个红气球, 其余的是黄气球, 黄气球有多少个?
□○□=□
四、总结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
五、作业
把减法表的算式熟练地计算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11-9=2 11-8=3 11-7=4 11-6=5 11-5=6 11-4=7 11-3=8 11-2=9 12-9=3 12-8=4 12-7=5 12-6=6 12-5=7 12-4=8 12-3=9 13-9=4 13-8=5 13-7=6 13-6=7 13-5=8 13-4=9 14-9=5 14-8=6 14-7=7 14-6=8 14-5=9 15-9=6 15-8=7 15-7=8 15-6=9 16-9=7 16-8=8 16-7=9 17-9=8 17-8=9 18-9=9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教学后记
第二篇:一年数学教案【上】
一年级数学上册《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能告诉老师今天是几点起床的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今天老师就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钟表,想一起看看吗?(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看到这些你又想知道什么?看来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和钟表有关,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钟表。(揭题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表 观察钟面
把自己的钟面模型拿起来和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的答案):
1)有1~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2)还有一些格子(有大格有小格)。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说明:2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
3)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叫分针,一根粗粗的短短的叫时针。4)辨别分针和时针
师提示:如果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表示时针和分针,你会用哪个手指表示时针,哪个手指表示分针?
生:用大拇指表示时针,食指表示分针 5)、观察指针走动方向
师: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时针和分针都是顺着1、2、3、4……的顺序旋转。好象在画圈。6)、归纳小结
师:现在,你能介绍一下钟面吗?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有时针和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二)认整时
师:能说说这些数字,时针分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看时间)那你会看时间吗?
1、老师拔3时,指名说钟面上的时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提醒: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老师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板书:3时)请在作业纸上写出3时。
教师再拔出另外两个时刻,让学生认一认,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再把所认时刻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师:现在我们都会认时刻了而且还能把时刻写下来,真不错。下面咱们就用一句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做什么,谁来试试?
生:(用一句话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数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交流: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字12)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现在,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看时间的,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象这样的时间就是——整时。顺口溜: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拨整时
小游戏:老师拔时刻学生认,老师说时刻学生拔。(师生互动 生生活动)
(三)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1、师:其实生活中除了这样的钟表外,还见过什么样的钟表?是这样的吗?课件出示电子表。像这样的表示形式,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电子钟上的7时是这样表示的,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
2、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电子表示法“7时”是怎么写的? 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3、把作业纸上的时刻用电子表示法写出来。
三、应用拓展
看来呀,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钟表,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时刻该做什么。比如像老师早晨6时起床,7时我该上班了,大约中午12时我要吃午饭了。同学们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能说一说吗?(指名一位同学说说,然后再互相拔一拔说一说)
1、师:小明听到这里这么热闹,也赶来了。他还带来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呢!说说第一幅图:几时小明在干什么?请生上来写出两种表示方法 a.投影教材第92页“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将“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补充完整吗? b.指名说说几时小明在干什么
(7时刷牙,8时上课,10时做操,12时吃午饭,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9时睡觉。)c.展示学生作品,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2、课件显示“上午10时小朋友上课”和“晚上10时小朋友睡觉”两幅图。请生说说:几时,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第一幅图是上午10时,第二幅图是晚上10时)
五、课堂小结
师: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师:最后,老师要送大家一句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作业设计
1、课后,你也在钟面上拨出几个时间考考爸妈和同学.
第三篇:一年二期数学教案文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柏晓霞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胡苏娟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第四篇:一年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 置
课题一 上、下 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法与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教具、学具准备: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 上 下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课题二 前、后 1— 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法与学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
(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 前 后
()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课题三 左、右 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法与学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学习用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④尺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 左、右
()在()的左面
()在()的右面
课题四 位置 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
教法与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讲解。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位置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第二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
课题一 十几减九 2—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法与学法:讲解 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第9、10页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题二 练习2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法与学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2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学生板演
课题三 练习2—3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学难点:一题多问。教法与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9 = 17-9 = 11-9 = 16-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2-9=3 16-9=7(个)15-9=6 课题四 十几减几 2—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难点:准确计算。教法与学法:讲解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观察主题图,重点是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题五 练习3—1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教法与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题六 练习3—2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教法与学法:巩固练习。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题七 练习3—3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 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13-6=7(只)
课题八 用数学 3—4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图意。
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课题九 练习4—1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练习实际。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
(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5-7=8(只)15-6=9(只)15-6=9(个)15-7=8(个)13-6=7(人)
课题十 整理复习4—2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学难点: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教法与学法:整理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题十一 练习4—3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6、12-5=7(个)
课题十二 练习4—4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拼组 5—1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转换 5—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做好的风车等;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毛线(绳子),吸管,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转换
课题三 立体图形的拼组 5—3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 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5、第7题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题一 数数 数的组成 5—4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 生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48 6个十 60 79 7个十9个一
„„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个时,一百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6—1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例5中上面一组数
课题三 练习6—2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5、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6、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7、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8、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6—3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题五 比多少 6—4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76 45 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43 多一些 多得多
○ 76 少一些 少得多
○ 40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7—1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里填上“>”、“<”或“=”。
78()73 33()41 50()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0+2= 32-2= 课题七 练习7—2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题八
练习
7—3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7—4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8—1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圆 角 分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8—2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
(2)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
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2、学习例4。
(1)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3)教师板书:
三、练习:
1、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2元 里面有2个1元 5元 10元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8—3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习例7。
(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 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元
1元2角+1元2角=()元()角 8角+8角=16角=()元()角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六、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题四 简单的计算 8—4 教学内容:教科书52页,练习九10、11题。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元+9元=()6角+9角=()角=()元()角 4元9角=()角 78角=()元()角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 还剩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
第六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9—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小组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较完善的语言表述整十数加减的思维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教具:小黑板、小棒、录音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20里面有()个十;50里面有()个十。4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个一。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个十。
二、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三、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四、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五、巩固练习
1、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2、练习十的1题。(出示1题图)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3、练习十的2题。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口算时,为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大家照样算得很快?
4、练习十的3题。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朵)30-10=20(朵)
课题二 练习课 9—2 教学内容:练习十剩余的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较完善的语言表述整十数加减的思维过程。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十的第4题 学生先说说两步式题的计算步骤,再独立完成前两道,订正后再完成后两道。
二、练习十的第5、6、9、11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时要求独立完成。
三、练习十的第7、8题 可展开计算比赛。订正时让错误的学生说说该怎么算。
四、练习十的第10题 可先从简单的5比3多多少?6比9少多少?的问题入
手,再总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该怎么列式,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五、练习十的思考题 学生试做,对有困难的学生集中讲解。板书设计: 练习课
5比3多多少? 6比9少多少? 5-3=2 9-6=3 课题三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9—3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P61例1和练习十一1—4题)教学目标: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正确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到相同数位相加。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捆扎好的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算。
5+20= 30+6= 60+3= 5+40= 50+20= 30+60= 60+30= 50+40= 3+50= 40+1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比一比谁是最会动脑筋的孩子,好吗?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P61页的做一做。
2、P63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和第2题。
3、出示P63页的第3题(情境题)
4、出示P63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1)35+3=(2)35+30= 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要加在十位上。
课题四 机动 9—4
课题五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10—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2,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整捆和单根的小棒(不少于33根)。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1.口算。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2.口答。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谈话: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纯净水。2.出示“咱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3.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24+9(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逐一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①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24+6得30,30+3得33” ②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4.尝试。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5.小结。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步骤和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练习十一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方法。再启发学生: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9=
①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24+6得30,30+3得33” ②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课题六 练习课 10—2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一剩余习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1、练习十一的第8题 先说出得数再填在括号里。
2、练习十一的第9题 可以进行计算邮递比赛。
3、练习十一的第10题 小组间展开连续加6的传递比赛。
4、练习十一的第11、14、15、17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计算。
5、练习十一的第12、13、16题 学生独立完成。
6、学有余力的自己完成思考题,对有困难的针对性的讲解。板书设计: 练习课
(思考题答案)
课题七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10—3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P67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二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明白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8-5= 7-4= 6-2= 5-3= 9-7= 8-4=
20-10= 40-20= 50-30= 60-10= 30-20= 80-20=(全班练习,指名说出得数)
2、下面两道题怎样口算? 34+5= 76-6=(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教师说明:在口算加减法时,把其中的数想成几个十和几个一比较好算。
二、创设购物情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1、由生活入手,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谁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的时候谁是自己付的钱?请举手。谁能说说付钱时要注意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买东西的知识,好不好?
让我们一起到娃娃商店去看看吧!同学们你们看,商店里都有哪些同学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什么?挑一样给大家介绍好吗?
3、大家看,今天还有两个小朋友也来买东西,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俩在说什么?(1)、平平: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存钱罐,根据平平说的话,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2)、芳芳: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问题。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才能解决买一个大象存钱罐,还剩下多少元呢?又怎样才能解决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呢?(指名回答)怎样列式?板书:35-2= 35-20=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同桌交流列式想法。
通过前面加法的学习,想一想,我们可以让谁来帮忙?(小棒)
四、合作探究算法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2、配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互评。板书:(1)、5-2=3 30+3=33 10-2=8 25+8=33(2)、30-20=10 10+5=15(3)、以上的两种算法,哪种方法你比较喜欢?
五、总结沟通
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再加以说明:这两个算式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35-2是先计算几个一减几个一;35-20是先计算几个十减几个十。
六、巩固练习
1、做P68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1—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35-2= 35-20=
(1)、5-2=3 30+3=33 10-2=8 25+8=33(2)、30-20=10 10+5=15
课题八 机动 10—4
课题九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1—1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表述操作过程,弄清“退一作十”的道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教具、学具准备:3捆6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看第67页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教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
学生:图上告诉我们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15元和36元。教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和想什么?
学生: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钱才够?右边的小朋友在想怎样算才知道还要攒多少元钱?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8=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教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5-
2、76-
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35-
2、76-
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6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6根合并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面减去8根。
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6根减去8根还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还剩28根。让学生在算式36-8=的后面写上得数“28”。(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去减8得8,最后把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差。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8得2,再用26加2得2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的在下面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订正答案时指定1~2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让他们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81-4”和“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看题明确计算任务,然后由学生独立计算各题的差,最后集体订正得数。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2.教师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6-8=
(1)16-8=8 8+20=28(2)10-8=2 26+2=28 课题十 练习课 1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二其余习题。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2.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弄清“退一作十”的道理。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练习十二的第9、10、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7、11、13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集体订正。
3、思考题:此题有难度,可以带领学生演示握手过程,找到解决办法。板书设计: 练习课
(思考题答案)
课题十一 解决问题 11—3
教学内容:教科书72-73页的例
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开火车形式)
26+30 27-9 40-4 37+10 60-40 38+6 56+4
40+28
2、画一画,算一算
(1)有三角形12个,圆形9个,三角形比圆形多多少个? 第一行画:---------第二行画:----------(要求学生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的部分或少的部分)算式:()〇()=()(2)圆形比三角形少多少个? 算式:()〇()=()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出示例题。
2.师:他们得到的红花个数各不同? 3.师:你能根据红花朵数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分组讨论。4.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可能有:
1)、小雪、小磊、小华一共有多少朵红花? 2)、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3)、小雪比小华多得几朵红花? 4)、小磊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
5)、小华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 6)、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红花?
5.选择解决: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6.摆一摆: 同桌合作摆学具。7.列出算式:12 – 8 =4 8.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说说个部分的含义。
9.讨论: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还可以怎样提问题。
10.小结: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看图画一画,再填空 ○○○○○○○○○○ ☆☆☆☆☆☆☆
(1)用“---”画出○和☆同样多的部分。(2)用“~~~”画出○比☆多的部分(3)○比☆(),☆比○()。2.列式计算。
鸡有53只,鹅有20只,(1)鸡比鹅多多少只?(2)鹅比鸡少多少只? 3.完成73页“做一做”。4.练习十三的第1和3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 8 =4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课题十二 机动 11—4
课题十三 练习课 12—1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三的剩余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过程:
1、练习十三的第2、4和6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的第5和7题: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再独立列式。订正时要说明为什么这么列示。
3、练习十三的第8题:和学生一起玩找朋友游戏。
4、练习十三的第9题:可以演示买东西的情景使学生便于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题。
5、练习十三的第11题:这是一道编题训练,要求学生在表达时说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语言尽量简洁。
6、练习十三的第14题:独立数数,统一各种球的数量后再列示计算。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以口述。
7、练习十三的第15和思考题:独立完成,不会的可以叫对的学生讲解。最后指名到前面做小老师给全班讲一遍。
8、练习十三的第10、12、13题: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 练习课
(15题和思考题答案)
课题十四 整理和复习12—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口算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今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独立完成78页上第1题并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
想一想,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类?(加法和减法)
按照小朋友自己的想法,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减法呢?
在口算时,比较难的哪几道题?(引导学生关注进位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
3、说算法:
39+4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的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36+7,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97-60,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再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 65-7,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呢?
二、教学效果测评
1、听算:
25+40= 45+9= 63-6= 37+2= 55-30= 78-4=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判断:
54-6=58()76+6=72()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不出错、少出错呢?
3、练习十四的第1题。(1)、全体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学生用手势判别。
4、练习十四的第2题。练习十四的第3题。
(1)学生口算各题的结果。
(2)引导学生把口算的结果与另一个数比较。
(3)填上“〈”、“〉”和“=”。练习十四的第4题。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题十五 练习课 12—3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的剩余习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口算过程。教学方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
1、练习十四的第4、5题: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十四的第6题:57比75小 68比39大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的第7题:第一个问题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4、练习十四的第8题:可以仿照第7题,在小组间比赛,看哪组提的问题多,解决的好。
板书设计: 练习课
57比75小 68比39大
课题十六 机动 12—4
第七单元 时间的认识
课题一 时间的认识 13—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教具:小黑板、挂图、钟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一边在实物钟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板书设计: 时间的认识
3时5分 9时5分 6时25分 3:05 9:05 6:25 课题二 时间的认识 13—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
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教学难点:读准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知道时、分之间的进率。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图略)
2、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钟,上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
几分?(师先拔出4:15)老师再往下拔四个格,那么,现在是几时几分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
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1)请小朋友自己认识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2、感受1分钟。
(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
(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
3、动手操作,拔一拔。
(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
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
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这节课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认识
4时15分 4时16分 „ „ 4时19分
4:15 4:16 4:19 课题三 小小商店 13—3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86—87页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找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
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
二、模拟购物。
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
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最佳售货员名单)
课题四 机动 13—4
第八单元 找规律
课题一 找规律(图形)14—1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一、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二、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第五篇:一年数学教案1.1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正确数数。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力板、小圆片
学生准备:饱满的精神、学具盒、格尺、课前观察校园、收集生活中的数
教学流程设计: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50张桌子,43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