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

时间:2019-05-15 02: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

第一篇: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

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

兼谈《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周清林 西南政法大学 副教授

上传时间:2012-3-13 浏览次数:387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键词: 格式免责条款 自由 公平效力层次

内容提要: 格式免责条款效力如何,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过,这些规定之间大都相互冲突,矛盾重重。为了化解矛盾,有必要先区分格式条款提供方是否违反说明或提请注意义务。违反者应视为没有订入合同,若没有违反,则应区分4种不同情况而对效力进行规定。唯有如此,才能在格式免责条款上达成自由与公平的平衡。

自格式条款规定于《合同法》以来(《合同法》在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合同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学界和实务界对之尽是批评之言而鲜有赞美之意。(理论界和实践界在此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梁慧星先生在《中国法学》1999年第3期上发表的《统一合同法:成功与不足》、王利明先生在《政法论坛》1999年第6期上发表的《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析》、胡志超先生在《人民司法》2001年第1期上发表的《格式条款实务问题比较研究》等。)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司法解释,希望给逻辑相互矛盾的《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以下分别简称39条和40条)指明一条适用上的道路。(2009年5月13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在第6、9、10条规定了格式条款。第6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第9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规定,导致对方没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第10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具有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本来,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作出以前,只存在《合同法》39条和40条之间的矛盾,可在司法解释做出以后,法条与司法解释以及司法解释之间又呈现出了冲突。于是,在我国规定格式条款的《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之间存在以下三层矛盾:第一,《合同法》39条和40条之间的矛盾。若从字面理解,39条规定了提供方提请注意和说明免除与限制责任的义务,可40条无条件地认定这些条款一概无效,自然39条之义务毫无意义;第二,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违反提示和说明义务的他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而第10条却规定违反上述义务且落入《合同法》第40条的5种情形时无效。显然,司法解释第9条和第10条之间在效力种类的规定上存在严重冲突;第三,司法解释与合同法规定之间存在激烈冲突。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违反《合同法》第39条规定者可撤销,但《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却是无效,即使按照司法解释第10条这些情形的无效也必须附加违反39条之条件,因此司法解释与合同法的规定实则大相径庭。鉴于上述三层冲突与矛盾的存在无论在课堂教学、实践处理和理论研究上都将产生巨大分歧并引发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将整个格式条款法律规制体系条理化,从而尽量减少理论和实践上的矛盾,最大限度地避免有法却无从可依的境地。本文正是基于此而展开。

一、格式条款与合理的不公平

从《拿破仑法典》在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以来,合同自由原则便确立了它在近代合同法中的基础地位

[1]。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批量生产和销售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量。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基于对批量销售中合同模本的探索与总结,在现实中便出现了诸多由一方提供已经拟定好条款的契约,另一方不再具体参与单个条款的协商与制定,只具有附和与否的权利。(对于格式条款的定义,也有两点值得斟酌之处。根据现行合同法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首先,将认为格式条款界定为“当事人重复使用”颇值疑问。在现实中,很多格式条款并非当事人一方制定的,有可能是委托第三方所制定,此时将定义严格限定在当事人怕与事不符;其次,格式条款制定出来后,是否重复使用只是其偶然属性,并非其必然特点。因此,建议立法在修订时将格式条款定义改为“格式条款是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提供,对方当事人只具有附和与否权利的条款”。)如今,标准化的格式合同已成为了合同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在标准化合同下,尽管需要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名义上似乃合意的结果,事实上非提供方往往没有就格式条款提出自己见解的真正自由。此时,持契约自由乃合同法根本的人会疑问:格式条款是契约自由的体现还是对契约自由的妨碍。目睹了法人制度和垄断的日益兴盛之后,格式条款的普遍运用更加使人深信不疑:它就是契约自由的敌人。(在德国法上,契约自由如何转向格式合同,罗伯特·霍恩教授等有精当的描述和梳理。(参见: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M].楚建,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4-96.))问题是,作为社会发展必然产物的格式条款,正如弗里德曼教授所总结的,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有以下两点支撑:降低起草合同的成本和减少雇员欺骗雇主的风险

[2]

。正因如此,以往契约中的特殊作法通过制度迅速转变为标准化文本,其结果当然是节约了信息成本和再协商成本 [3]。然而,尽管它在效率上产生的价值无与伦比,但从追求公平作为第一价值的法律而言,格式条款会否违背公平原则,似乎已不是一个问题。且看《欧盟债务条例与指令全集》“不公平条款”的第二种情形:“如果一个合同条款是事先起草的,而且消费者不能影响该条款的实质内容,则总是被视为没有经过逐一协商,特别是对于事先拟定的标准合同。”

[4]

实践中,更能引人反感的是阿狄亚教授所讲的“标

[5]准格式合同一个极其普遍和令人讨厌的特征是免责条款的存在”。不过,格式条款在世界的通行却是无需质疑的事实。因此,从源头上取消格式条款从而消除不公平情形实不可能,惟一的办法就是如何达成合理的不公平。对于规制格式条款的法律而言,合理的不公平正是其奋斗的目标。而要让格式条款本身的不公平成为合理,必然要以本来的公平作为坐标。

合同法应有的公平应从其根基开始。合同法的目的在于规制交易,而交易的前提是对财产权的处分。既然交易关联到对财产权的支配,因而谁拥有支配权、如何支配就成了这里公平性的基础。所以,财产权人如何处分财产必定成为认定合同条款具有公平性的来源。民法的私权神圣原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决定者,当然对自己的私权拥有最终决定权。财产权也概莫能外。双方协商一致的合同之所以具有如同法律的效力,其原因正在于当事人拥有对财产的支配权。易言之,合同条款之所以能产生合法义务而约束当事人,正在于它们是权利人自由处分意思的产物。因而,从本源上讲,自由才是合同公平的根基。丧失了自由,公平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格式条款之所以不公平,正乃不自由。李永军教授言,格式条款引起了人们对其公平性的怀疑,原由是它损害了契约自由

[6]

。那是否意味着自由达成的条款就必定公平?也不能作出这样的推断,否则《合同法》52条规定的5种无效情形以及《合同法》53条规定的两种免责条款无效情形将不会存在。在排除这些与当事人自由无关的情况后,自由应当是格式条款具有公平性的朝向。

那么,以自由来矫正格式条款的不公平性是否已在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得到了体现?首先,从第40条来看,法律径行规定一律无效,显然对格式条款免责或限制责任的情形在处理上没有顾及自由。因为非提供方在面对这些情形时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只能依循法律的规定使之无效。不过,从合同法第41条来看,合同法在矫正格式条款上遵照的价值有了重大转变。根据41条的规定,当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以非格式条款为准。这表明,当事人自由协商的非格式条款是矫正格式条款不公平性的依托。可见,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定,在对待免责条款时完全不依据自由,而在解释上据情况不同可以采用意思自治来矫正格式条款。其次,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其第9条主张完全根据自由来矫正,因为它规定对合同法39条第一款义务违反时的效力状态为可变更、可撤销。然而第10条却遵循了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违反39条第一款、属于合同法40条那5项情况的统统无效。看来,司法解释同样采纳了不同的矫正标准。这些不同的标准在调整格式条款时是否能消除或尽力避免格式条款的不公平性?它们之间会否相互龃龉?这些都需要以对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作出详尽的探讨为前提。

二、矫枉过正的《合同法》规定

《合同法》制定甫始,梁慧星先生即撰文指出39条和40条之间存在矛盾。他认为,按照第39条第一款规定,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如果履行了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就有效。可第40条却认定“免除其责任”的免责条款绝对无效,因而与第39条的规定相矛盾 [7]。不过王利明先生认为,39条和40条之间不存在冲突。他说,39条规定的是

[8]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责任予以免除,但第40条却是对现在应当承担责任的免除 那《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之间究否存在抵牾?

。这有必要先行阐释第39条的规定。根据39条的规定,提供方有提请注意以及应对方要求予以说明的义务。显然,该条的规定只是就正面的应当性进行了规定,对于违反或不违反情形却全未涉及。亦即,对于违反或不违反39条第一款义务的情形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效力状态,至少从39条看不出来。不过,要想使39条成为一个完整的立法体系,必定需要上述两方面的补充规定。从体系化视角而言,《合同法》第40条必定是对第39条的完善性规定。否则,第39条根本没有意义而无从适用。按照第40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合乎这5种情形的一概无效。细观该条,似乎和第39条并无联系,因为它没有特别提及若违反第39条则无效。不过,根据立法逻辑而言,第40条应当是第39条的立法完善。问题在于第40条是否真的完善了第39条?这有两个考察标准。其一在于,看它是否完整了第39条的全部整体外延。上文已经指出,第39条要想得到真正适用,必须囊括以下两点:第一,当提供方违反规定的义务时,法律该如何处理;第二,当提供方没有违反而非提供方也愿意接受时应当如何处理。第40条没有进行区分,而是规定不管提供方有无违反,一概无效。若只从是否丰富了外延这个逻辑角度,它还是比较完整的。其二,具体内容上是否得到了完整的映射。《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对象是提供方免除或限制自己责任的格式条款,那作为完整的映射必定是对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进行完整规定。从《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5类情形来看,第52条的规定是整个合同无效的规定,只要格式条款合乎52条的5项情况必定无效,不管格式条款内容如何;第53条是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倘若格式条款落入其两种情形之一,必定无效。但第53条指向的只是免责条款,并不包含限制提供方责任的条款;免除责任种类概念过于宽泛,完全是第39条免除的照搬,当然是其完整的映射,不过对它的理解应当结合第53条进行,指向的必定是不包含第53条两种免责情形在内的一切免责类型;加重对方责任的规定,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限制自己责任的对立物。限制了自己责任,在利益对立的合同中必定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这也可以当做限制自己责任的反映。可以这么认为,在具体内容上第40条也完整反映了第39条规制的对象。因此,第40条在外延上基本上完善地补充了第39条的规定。看上去在逻辑上相互补充和完善的法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矛盾? 笔者以为,要确定39条和40条之间是否存在矛盾,首先需指认矛盾。梁慧星先生之所以认为这里存在矛盾,是因为若提供方不违反上述义务则有效,而40条却规定无效。概而言之,不违反39条第一款义务者有效是认定矛盾的前提。不过,无论从39条还是40条都不能作出这样的解释。根据当时的合同法立法草案第38条规定,“采用标准合同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标准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标准条款的一方未尽到提示义务或者拒绝说明的,该条款无效”。(合同法立法草案文稿的引用,来自于《政治与法律》杂志于1999年刊登的《关于合同法草案的意见》专栏。(参见:徐士英.标准合同条款的三维规制思路[J].政治与法律,1999,(1):7.))后来,徐国栋教授拟订的《绿色民法典草案》里直接将这两个关系进行了阐明。(根据该草案第8分编之第40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经与消费者协会协商后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自己一方责任的条款,按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否则,该免除或限制责任条款无效。(参见: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09.))若从其某个反面意义理解,尽到义务者自应有效。由此,39条所隐含的意思和40条的明文规定存在明显冲突。因为提供方违反39条第一款义务者无效,而不违反则为有效,可40条却不问是否违反一律无效。其对立性显而易见。看上去40条对39条进行了完美补充,使得39条规定的义务无论何种情况都可以被调整。但40条无条件地认定所有39条对应的对象无效,实际上必然否定提供方具有义务的意义,因为“提示不提示、说明不说明,该条款本身都无效,提示和说明纯属多余。”

[9]

但有学者认为,39条的规制对象是格式条款的成立而非效

[10]力,属于订约的程序问题。因而,39条和40条之间不存在矛盾。易言之,倘若违反39条规定的义务,那这样的格式条款根本就未成立,自然不存在生效与否的问题。至于40条则是涉及到效力评价,因而两者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不能认定它们之间存在矛盾。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本文将在下一部分予以阐述,但以此认定不存在矛盾深值斟酌。诚然,将提供方对39条第一款义务的违反定性为不成立确实改变了逻辑前提,但这不是认定39条和40条矛盾的基础。之所以两个法条之间存在冲突,是因为事先确认提供方不违反义务则该格式条款有效。而一旦将前提落在了提供方的不违反义务上,则讨论决定成立与否的订立程序就毫无意义。如果提供方没有违反义务而非提供方未表示反对或欣然接受,该条款必定已经成立而呈现于效力评价。若按照合同法立法草案和学界的一般观点而将之定性为有效,则必定和40条无效的规定相冲突。因此有学者认为,若否定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实际上是在回避问题,不敢面对合同法的不足。不过该学者在论证上却遵循了王利明先生的思路,认为将第40条的“责任”改成“义务”便会避免 [11]。我们认为,责任既可以是将来可能发生的对义务的违反,也可以是现实的对义务的违反。第39条的义务肯定是指向将来可能发生的责任,因为那时尚在合同的签订中。但第40条对免责条款的规制却是不分情形的,因而无论是将来可能的还是现实存在的一概无效。因此有学者认为,格式条款免除的是现在的责任还是将来的责任,本质上并无不同,对其合法性也没有根本性的影响

[12]

。同时,若认为将“责任”变为“义务”会改观这一问题,这也是一种误解。作为合同而言,没有责任可以理解,但没有义务在绝大多数合同下是不可理喻的,这完全不符合合同的起码条件,这也是失权条款无效的原因所在。另外,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并非免除义务而是免除责任的条款,因而将“责任”改为“义务”将没有多少适用余地。

当然,这样的矛盾并不会给司法适用带来任何困难,甚至对司法适用而言更为简便、快捷。之所以学界和实务界对此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不是从其适用上方便抑或逻辑上的全面,而是从其价值上而言的。格式条款之所以不公平,主要原因在于未体现合同自由原则。因而,合同自由原则是调整格式条款问题一个最重要的指针。但第40条却不问情由一概规定无效,看上去是在保护非提供方的利益,实则取消了非提供方在某些情形下的选择自由。例如,倘若格式条款并非52条和53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亦非免除自己主要义务和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失权条款类型,而仅仅是显失公平,甚或免除的责任或限制的责任连显失公平都谈不上,此时为何还要否定非提供方对自己利益的处分自由?因此,第40条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替代了非提供方,完全取消了非提供方决定自己利益的自由。因而,第40条对格式条款的规定确乃矫枉过正,这也预示了修正第40条的方向所在。

三、难解的司法解释再度矫正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正是沿着这个方向走的。司法解释第9条规定,倘若提供方违反《合同法》第39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导致对方没有注意这些条款,对方当事人即可以撤销这些条款。亦即,提供方违反39条的义务产生了可撤销的效力。显然,这一规定是针对第39条的违反情形而言的,是为了完善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可见,可变更、可撤销的规定表明了司法解释的倾向,即努力按照当事人最大自由来矫正格式条款。赋予当事人撤销权,相当于让当事人自己决定相关格式条款的效力。不过,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有三点需要注意:其一,司法解释第9条没有改变39条任何具体情形,仍然针对提供方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形态;其二,提供方违反该义务的,格式条款为可撤销,即在提供方违反当时以及在非提供方撤销前这些条款皆为有效;其三,若提供方没有违反这些义务,此时并未赋予非提供方撤销权,那这些条款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不得而知。正是因为司法解释第9条有这三种如影随身的无法摒弃的情形,才产生了后面诸多问题。

涌现出来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司法解释第9条和《合同法》第40条的关系。第40条规定只要具有这5种情况的格式条款一律无效,且毋需虑及提供方是否违反了39条规定的义务。稍一比较便可发现,司法解释第9条在两个方面改变了第40条的规定,即添加违反条件和将效力变更为可撤销。假若司法解释可以合法适用,那第40条的空间将只能是:提供方没有违反义务但格式条款合乎第40条规定的5类情况的,一律无效。如此一来,在司法解释和合同法规定所遵循的价值上出现了一个较为奇特的现象:违反义务者非提供方有撤销权,而不违反义务者却必定无效。从博弈论视角,格式条款提供方必定选择对39条第一款义务的违反,因为不遵守第39条第一款的义务必然使得格式条款发生效力,即使对方当事人撤销尚需撤销权的行使且还有除斥期间的限制。显然,司法解释第9条鼓励了提供方对自己应尽义务的违反,只因这一违反能给他带来利益。同时,司法解释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观点,其对抗《合同法》第40条的合理性在哪?为什么凭空赋予非提供方撤销权?这些都是司法解释无法说清楚的。

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司法解释第10条与《合同法》第40条的关系。司法解释第10条明显是针对《合同法》第40条而来的,但对第40条有重大改变,即附加了提供方对39条第一款义务的违反。如果适用司法解释第10条,必须是提供方违反了义务且格式条款属于第40条规定的情形。可见,司法解释第10条严格限定了第40条的适用范围。倘若提供方没有违反或虽然违反了但不属于《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5项情况也不无效,但具有何种效力却不得而知。从法律适用上而言,司法解释第10条明显不如《合同法》第40条,因为它规制的范围极其有限。一旦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法院该如何处理,尚无法可据。因此,若认定司法解释出台后即可取代合同法的规定,必定出现适用上的漏洞。

第三个问题乃司法解释第9条和第10条之关系。司法解释在针对《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作出解释时统一附加了“违反第39条第一款义务”条件,但在对待提供方违反义务时却有着天壤之别。第9条规定明显是以相对方是否知悉为主,倘若因为提供方对义务的违反而不知悉,则非提供方可以撤销这些条款。正如上文所述,这些格式条款的种类仍然是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主要反映在合同法第40条的5项情形中。可司法解释却在第10条明确规定违反这些义务且落入《合同法》第40条情形的格式条款一概无效,显然与第9条存在激烈的冲突。因为第9条的格式条款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40条的5项情况,因而与第10条在调整对象上存在重合,但针对同样的对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却有着不同的效力,这是匪夷所思的。可以想象,实践中一旦出现提供方对《合同法》第39条第一款义务的违反且又属于合同法第40条情形时,将导致法院抉择的不知所措。

可见,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在法律适用上不但没能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得问题更加突出和激烈。它不但使得原有合同法的问题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司法解释本身之间的严重冲突以及司法解释与法律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当然它的功绩在于尝试着打破铁桶一块的《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希望从意思自治视角给格式条款的矫正注入新鲜血液。

四、格式免责条款下应有的公平

综上分析可知,格式免责条款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在于未进行分类规定。首先,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真正按照“是否违反《合同法》第39条第一款义务来进行区分”。《合同法》第40条完全不管是否违反义务,一概规定无效;司法解释第9条和第10条只是讨论了违反时法律该如何处理问题,至于没有违反应当怎样适用法律,不得而知。其次,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没有就格式免责条款可能侵害的价值进行排列。合同法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规定无效,乃是将强行性条款、合同根本性条款以及任意性条款统一对待。合同法一刀切的作法与合同法本身的立法理念不相符合。从《合同法》第三章有关“合同效力”部分可以看出,合同效力划分为有效、无效、可变更、可撤销以及效力待定。格式免责条款同样作为合同条款为何要脱离一般性合同效力的规定?为何不能区分具体条款的不同情形而分别进行规定?最后,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都没有区分开第40条规定的5项情形,不清楚为何将加重对方责任、免除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与《合同法》52条、53条的强制性规定并列在一起。因此,要想使格式免责条款具有起码的公平,需要依据这三个分类重新界定。

从第一个分类而言,倘若提供方违反了第39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亦即没有提请注意或予以说明,此时格式免责条款效力如何?根据合同法40条的规定,这样的条款一律无效;而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则为可撤销或无效。显然,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遵循了我国在此方面立法的传统。如《保险法》第17条规定:保险合同中有保险人责任免责条款的,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问题是,这一传统是否可行?从法律逻辑上而言,无效应是对已经成立合同的评价。倘若合同尚未成立,则谈不上生效与否。可见,立法与司法解释将之作无效情形处理是以格式免责条款成立作为前提的。但格式免责条款成立了吗?这涉及到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的意义。倘若提供方未提请注意或未作说明,此时对方当事人签字盖章,该如何进行认定。假若法律事先推定只要对方签字盖章,当事人对这些条款就达成了一致,那提请注意的义务何在?说明的义务何在?也许,现行《德国民法典》第305条第二款规定可为我们提供借鉴:只有在下列情形,合同当事人另一方赞同适用一般交易条款时,一般交易条款始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

1、使用人在订约时明确地向另外一方当事人指明一般交易条款„„ [13]。根据王全弟先生等进行的概括,德国的一般交易条件法从两个层面对一般交易条件进行了规制:第一,就一般交易条件是否纳入合同条款之要件进行规定;第二,在第一层面的基础上就这些条款进行法律规制,确定其效力

[14]

。可见对这些特别的格式条款而言,法律之所以规定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正在于给这些条款设定一个准入的门槛。其实在德国,从旧的一般交易条款法到《德国民法典》的新债法,都遵循了这一原则 [15]。易言之,倘若没有提请注意或说明,将视这些条款没有经过相对方同意,因而该条款不得被订入合同。在我国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如聂铄、胡克敏先生认为,格式条款提供方对这些条款若违反第39条第一款义务的,应当认定为没有订入合同,自然不会发生效力

[16]

。陈鸣先生认为,若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为对方所了解,[17]就不得进入对方意思表示的范围,不能进入合同而成为合同的条款。喻志强先生亦认为,违反合同法39条第一款之义务,仅产生不订入合同条款的效力,关涉的是合同成立而非合同效力

[18]

。法律之所以赋予提供方对于这些条款如此特别的义务,是因为这些条款对当事人双方权利关涉甚大。假若提供方违反而相对方并未知悉,此时强行认定相对方已经同意,违背了法律依据意思自治对格式条款进行的公平矫正。基于此,笔者以为,只要提供方违反合同法第39条第一款之义务,即使他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相对方知悉这些条款,也不能认定相对方已经进行了同意的意思表示。因此,提供方对自己义务的违反导致的必定是这些条款不被订入合同,因而在这些条款上双方当事人并未达成一致。依此理论,司法解释第9条和第10条的存在并无合理性。因为这两条的前提都是提供方对39条第一款义务的违反。

由上,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格式免责条款的规制只能发生在提供方没有违背提请注意和说明义务的前提下。问题是,是否违反义务者皆无效?司法解释对此没有规定,而合同法规定为一概无效。其实,这样一刀切的作法过于武断,因为它无视格式免责条款的实际情况。为此,必须区分5种情形。第一,格式免责条款隶属于的合同为《合同法》52条规定的无效合同,此时,格式条款必定无效;第二,若格式免责条款合乎《合同法》53条规定的无效免责条款种类,理当无效;第三,若格式免责条款指涉失权条款,即免除自己的主要义务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此时合同一开始丧失了根基,应当认定为无效;第四,若格式免责条款涉及到的仅仅是上述以外的情形,但合同显失公平的,应当认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第五,若不属于上述五种,应当为有效。至于第三个分类,对它们的区分从明晰类型而言甚为重要。根据第二个分类提供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将40条的5项情形进行这样归纳。首先,《合同法》52条和53条规定的情形无效,这无可置疑;其次,对于“免除其责任”而言,应当界定为《合同法》53条规定外的免责条款,同时这一免责条款理当被限缩解释为“免除自己履行主要义务而来的责任”。之所以要进行这样限缩性的解释,一方面与后面的“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相对称,另一方面将“免除责任”与“限制责任”区分开来,否则“限制责任”没有适用的空间。基于此,可以将“免除其责任”与“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合并为“失权条款”;最后,在对“加重对方责任”理解时,应当与39条第一款的“限制其责任”相对应(有学者已经对此表明了看法。该学者认为,限制或减轻自己责任就相当于加重对方责任,而加重对方责任就等于限制或减轻了自己责任。(参见:任华.浅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J].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6):49.))。同时,有必要对“加重”两字进行限制性解释,只有导致“显失公平”的才叫作“加重”,若提供方所限制的责任无关痛痒,尽管严格从字义而言必定加重,但不能理解为法律意义上的“加重”。因此,只有加重对方责任到显失公平的程度,才叫作这里的“加重对方责任”。有疑问的是,“加重对方责任”与民法上的“显失公平”之间,并不具有必然联系。因为“显失公平”尚需订立合同时双方优劣势明显作为前提。那么格式免责条款双方在签订时是否具有如此不对称的地位?本来,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合同义务应当基于当事人平等的交易能力而来的合同条款

[19],但现实中格式条款提供方往往为了规避

[20]自己的风险而将其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此时对方当事人无力抗拒。正如学者言,使用格式条款的工商业组织虽将消费者尊称为“上帝”,但也通过格式条款将消费者驯服为奴隶,以至于消费者“上帝”的尊严只能从沿街叫卖的小商贩那里才能获取

[21]。因此,由于格式条款提供方在专业知识、经济地位和信息掌握上的明显优势,若“加重对方责任”至显失公平的程度,则完全合乎“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22]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结合《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将格式免责条款的情形分为三类:第一,《合同法》52条和53条规定的情形以及失权条款;第二,“加重对方责任”这一显失公平情形;第三,其它。而对于这三种情形的效力认定,理当将第一种情况确定为无效,第二种认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第三种为有效。

五、结论与修法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对格式免责条款的规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规定格式免责条款提供方有提请注意和说明的义务,若违反这一义务视为双方并未就该条款达成一致,因而这些条款不被认定为合同条款;第二,假若提供方没有违反这些义务而对方当事人接受的,若这些条款合乎《合同法》52条和53条情形,应强制性地认定为无效;倘该格式条款符合失权条款情形,即属于“免除自己主要义务”和“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亦应定为无效;如果上述格式条款只是“加重对方责任”的显失公平条款,即应按照可变更、可撤销来对待;不能被归类到上述三种情况的,则统统有效。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将来在修订《合同法》时可以对格式免责条款进行这样规定: 《合同法》第××条: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一方预先提供,对方当事人仅享有附和与否权利的条款。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违反上述义务者,该条款不被视为订入合同。其它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遵照其它法律进行(之所以设定兜底条款主要是参考《德国民法典》第305a条的规定。(参见:德国民法典[Z].2版.陈卫佐,译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0.))。

《合同法》第××条:格式免责条款提供方尽了《合同法》第××条规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未表示反对的,提供免责条款情形符合《合同法》第52条和第53条规定的,无效;提供的免责条款旨在免除自己主要义务和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无效;提供的免责条款加重对方责任致使显失公平的,可变更、可撤销;其它情形的,有效。

注释:

[1]拿破仑法典[Z].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2.

[2]大卫•D•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杨欣欣,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85. [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3.

[4]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全集[Z].吴越,李兆玉,李立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9. [5]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M].赵旭东,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6. [6]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7.

[7]梁慧星.统一合同法:成功与不足[J].中国法学,1999,(3):108. [8]王利明.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析[J].政法论坛,1999,(6):9. [9]胡志超.格式条款实务问题比较研究[J].人民司法,2001,(1):19. [10]王宏军.论格式条款的无效情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64. [11]王素芬.格式条款效力评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44. [12]任华.浅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J].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6):49. [13]Otto Palandt.Bürgerliches Gesetzbuch[M].Bd2.verlag.München:C•H•Beck,2005:415. [14]王全弟,陈倩.德国法上对格式条款的规制——《一般交易条件法》及其变迁[J].较法研究,2004,(1):63.

[15]杜景林,卢谌.德国新债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59.

[16]聂铄,胡克敏.对格式条款两个问题的思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76. [17]陈鸣.略论格式条款的几个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1):128. [18]喻志强.格式条款及其订入合同[J].云南法学,2000,(4):49. [19]罗伯特•A•希尔曼.合同法的丰富性:当代合同法理论的分析与批判[M].郑云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20]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G•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M].楚建,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94-96.

[21]李开国.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3.

[22]傅健.略论格式条款提供方的法定义务[J].法学评论,2001,(4):129.

出处:现代法学 2011年第4期

第二篇:论合同的效力

论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这个“法律效力”不是说合同本身是法律,而是说由于合同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国家赋予当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否则即依靠国家强制力,要当事人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合同成立的条件,具备以下条件:

1、订约主体应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2、具备法律规定的要约与承诺这两个阶段或过程;

3、对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有些情形还需要某种形式作为载体来进行表现)。此外,对于实践性合同来说还应把实际交付物作为成立要件。如果具备以上条件,合同就能成立。至于成立的合同是否有效,还得看其是否“依法”成立。只要是依法成立的合同,都应有效。有效合同,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从目前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但是我们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还是可以归纳出作为一个有效合同所应具有共同特征。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具体表现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结合到《合同法》规定来看,有些合同的生效或有效还要求合同必须具备某一特定的形式。因此,以上四个条件也就是合同有效的要件。

合同成立生效后,则会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我国《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且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照本条规定及合同的具体要求对方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所以如果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时,另一方当事人只能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也就是说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和现有的法律规定,有效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仅限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并无法律约束力,没有为守约方或受害方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保护,有待合同法的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当合同部分无效而并不影响其它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而且当合同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后,不会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条款的效力。由于这是法律所作出的特别的、强制性的规定,应当予以足够的注意。

第三篇: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

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

【裁判概要】

根据保险法第18条的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无效。所谓“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对于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

【案例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7年第11期刊载的案例“杨树岭诉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宝坻区支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该案一审、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2000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保险法〉第17条(修改后第18条)规定的“明确说明”应如何理解的问题的答复》(法研(2000)5号),“这里规定的“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对于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该答复虽然是就个案作出的,但人民法院在审理同类案件时可以参照执行。

第四篇:论抵押合同的效力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担保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论抵押合同的效力

所谓合同的效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生效是法律对当事人合意的肯定评价,发生了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因此,合同的效力,即当事人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发生。

抵押合同的效力,即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约定设立的抵押权的成立。抵押权是合同双方预期的法律效果。在合同生效前,它虽由合同约定,但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实际存在。只有在办理抵押登记之后,抵押权才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合同的成立时间与生效时间往往一致,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中并不严格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认为合同成立即为生效;违反法律要求的合同为无效合同或可撤销合同。对《担保法》第41条的误解即根源于此。新颁布实施的《合同法》则第一次从立法上明确区分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由此,合同的成立时间为承诺生效之时,即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时;合同的生效时间,多数情况下,与合同的成立时间一致,但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按照其规定。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明确区分,将有利于人们走出违反法律要求的合同,一律为无效合同”的误区,同时也有利于对合同中无过错一方的保护,维护交易安全。

依据《合同法》第25条、第44条及《担保法》第41条的规定,抵押合同在当事人就抵押事项达成合意时成立,但并不立即生效。只有待到办理抵押登记时,合同方生效。生效,体现了法律对抵押双方合意的认可。登记这种物权公示手段作为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也体现了法律对第三人的保护力度和法律的价值取向。

《合同法》第44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时,依照其规定。”而《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依上述法律规定,法定抵押合同应自办理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如此规定所直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财产并与债权人签定抵押合同之后却又拒绝协助债权人办理抵押登记时,债权人不能依据合同要求对方履行登记义务。因为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合同未登记还没有生效,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当然也不能依合同要求对方履行义务。显然,这对债权人是不公平的。虽然债权人还可以通过追究对方缔约过失责任以弥补损失。但通过追究缔约过失责任,债权人得到的充其量只是主张赔偿损失的债的保护(提供抵押人为其他第三人时),甚至连债的保护都得不到(提供抵押人为债务人时);倘若依据合同生效来处理,债权人则可以要求对方依合同履行协助登记之义务,从而实现抵押权,得到物权之保护。显然,后者于债权人更有利,也更符合公平、合理的理念。

实际上,我国《担保法》该条规定混淆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设立。抵押合同是当事人以不动产或部分动产为特定物设立抵押权的协议,属设权合同,但其本质仍属合同的本质,其成立与生效及无效应由《合同法》来调整,自然应当自成立时生效,与是否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无关。抵押合同生效,在抵押人与抵押权人之间发生了设定了抵押权的权利义务,属合同法调整的范畴。但抵押合同并不能直接设立抵押权,抵押权的设立需要履行设立手续,即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公示手续,故抵押登记是抵押权的设立行为。以未办理抵押登记而否定抵押合同的效力,混淆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设定。也就是学者所谓的混淆了抵押合同的生效与依据抵押合同所发生的物权变动。”而抵押权登记主要是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抵押权经登记而设定,是合法有效的抵押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属于担保物权变动的范畴。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设定的关系应是在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时,抵押合同在成立时生效,而当事人办理登记时抵押权设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立;抵押权设定应以抵押合同为依据。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当然不能设定;抵押合同有效,抵押权未必就能设定。所以,在抵押权未能设定时,不能否定有效成立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因此,在制定物权法时,有必要区分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设立,应将《担保法》第41条改为:抵押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抵押权自当事人办理登记时设立。

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在法律未作修改之前,我们仍然有必要区分抵押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经要约、承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符合法定生效要件,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的成立反映的是当事人的意志,即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主要内容达成合意,强调合同的客观存在;合同生效,强调的是合同对当事人的拘束性。合同的成立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合同的生效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即国家法律对已成立合同的一种法律认可或价值判断,它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

由此可见,以登记为要件的抵押合同虽未经登记,但当事人已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显然合同已经成立。同时这类合同不属于可撤销的担保合同,因为可撤销的担保合同要求担保人是在违背真实意志情况下作出的。而这种抵押担保合同虽未经登记,但担保人和被担保人的意思表示均是真实的,自然不在可撤销的合同之列;这类抵押合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同亦不属于无效合同。无效合同制度的设立主要目的是保证交易安全,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我国《担保法》第5条第1款和《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3、4、5、11条规定了担保合同无效的事由。结合《合同法》以及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因有以下几条:(1)因担保人主体资格、权利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导致的合同无效。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企业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国家机关,以公益单位、社会团体违法提供的担保。(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强制性规定的担保,主要是担保物不合格导致的合同无效。如以法律禁止流通的财产或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或以被法院依法查封、扣押的财产设定的担保等。以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设立抵押的财产设立抵押,因其违法而无效。(3)越权代表行为导致的合同无效。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担保合同,若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越权,该担保合同无效。若对仅因抵押合同应登记而未登记就视该合同为无效,显然不符合无效合同设立的目的。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因未能正确区分抵押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从而将大量的抵押合同不成立问题作为无效抵押合同对待,混淆了合同无效后的责任与合同不成立的责任;亦有将一些已经成立但不具备生效要件的抵押合同都作为无效抵押合同对待,消灭了大量本不该消灭的交易。因为一些已经成立但不具备生效要件的抵押合同若生效要件得到补充或满足,则可变为有效合同。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实践中,这种案例很多。例如1995年1月6日,A市某机电公司与该市某经贸公司签定了合作经营协议。合同约定:机电公司为经贸公司提供经营流动资金,经贸公司要还款,并支付利息。到1995年12月底,经贸公司尚欠机电公司50多万元。1996年,经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郑某给机电公司出具保证书,内容如下:为了认真履行1995年1月6日同贵公司签订的协议书,保证贵公司投入的资金不受损失,本人愿意将自己的门面房抵押。同日,郑某将该房权证交给机电公司保管。后因经贸公司不能还款,机电公司将经贸公司告上法院,同时要求郑某承担连带责任。二审法院认为,郑某提供房产抵押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该抵押未进行登记应为无效,但郑某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虽然抵押物未经登记,但只要不对抗第三人债权,仍然应以该抵押物来承担责任。再审法院认为,根据《担保法》第41条、第4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房地产抵押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的,抵押合同并非无效,更非违法,只是合同生效的要件尚不具备,双方当事人应补办登记手续,使合同的生效条件具备。鉴于机电公司已经申请一审法院在房地产管理部门对该房产诉讼保全,补办抵押登记已无实际意义,可予省略。相对于抵押合同而言,抵押登记是形式要件,因故未进行抵押登记的,只要意思表示真实,并不得排除抵押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可采取补办登记、诉讼保全等手段使抵押的形式要件成立。

在该案例中,再审法院正确认识该抵押合同效力状态,即已经成立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不具备生效要件,也就是说房地产抵押没有办理登记手续,抵押合同并非无效,更非违法,只是合同生效的要件尚不具备,双方当事人应补办登记手续,使合同的生效条件具备。

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物权还是债权

http://s.yingle.com/w/db/672252.html

 买车不退定金消费者如何维权

http://s.yingle.com/w/db/672249.html

 关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及其特征 http://s.yingle.com/w/db/672247.html

 车子抵押需要哪几样东西

http://s.yingle.com/w/db/672246.html

 新版教师聘用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范本

http://s.yingle.com/w/db/672244.html

 什么情况下机动车应当进行转移登记如何进行 http://s.yingle.com/w/db/672242.html

 关于双鸭山市住房公积金抵押

http://s.yingle.com/w/db/672240.html

 哪些主体可以设立浮动抵押

http://s.yingle.com/w/db/672237.html

 质押股票价值减少应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db/67223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遗失物的条件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233.html

 劳动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订立形式

http://s.yingle.com/w/db/672230.html

 新版现货仓单质押担保信贷业务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229.html

 收费权利质押的法律问题

http://s.yingle.com/w/db/672226.html

 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哪个能退还

http://s.yingle.com/w/db/672224.html

 对于房屋抵押权与租赁权之间冲突的 http://s.yingle.com/w/db/672223.html

 承运人如何行使留置权

http://s.yingle.com/w/db/672221.html

 关于履约担保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书范本

http://s.yingle.com/w/db/672218.html

 哪些情况下抵押的房地产能够处分 http://s.yingle.com/w/db/672217.html

 因为购买抵押房产不能办产权证

http://s.yingle.com/w/db/672214.html

 物权具有排他效力理解

http://s.yingle.com/w/db/67221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最新动产质押合同书范本http://s.yingle.com/w/db/672211.html

2018最新

 处分遗失物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208.html

 关于中国农业银行担保借款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书 http://s.yingle.com/w/db/672207.html

 关于黄金延期交收交易

http://s.yingle.com/w/db/672204.html

 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丧失的情形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72202.html

 善用所有权保留制度

http://s.yingle.com/w/db/672199.html

 土地使用权抵押后如何拍卖

http://s.yingle.com/w/db/672197.html

 定金的数额一般是多少,什么是定金罚则 http://s.yingle.com/w/db/672196.html

 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咨询

http://s.yingle.com/w/db/672194.html

 中介代收定金后卖方违约怎么办

http://s.yingle.com/w/db/672193.html

 合同法留置权适用的合同种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7219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质押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范文

http://s.yingle.com/w/db/672189.html

 实行抵押贷款制度的意义

http://s.yingle.com/w/db/672184.html

 关于保证反担保合同书范本http://s.yingle.com/w/db/672181.html

2018最新

 什么是按揭,它与房屋抵押贷款有什么区别 http://s.yingle.com/w/db/672180.html

 关于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法第五十四条,可变更 http://s.yingle.com/w/db/672177.html

  什么是回赎权 http://s.yingle.com/w/db/672174.html 关于

http://s.yingle.com/w/db/672173.html

 办理期货仓单质押业务中的风险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170.html

 土地抵押转为在建工程抵押过程

http://s.yingle.com/w/db/672169.html

 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及风险承担

http://s.yingle.com/w/db/672167.html

 可否用买家首付还卖家贷款

http://s.yingle.com/w/db/67216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抵押保证合同协议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w/db/672163.html

 自然人设立公司开业登记程序

http://s.yingle.com/w/db/672160.html

 土地使用权抵押所引发的风险

http://s.yingle.com/w/db/672157.html

 判决房产开发商退定金怎么执行

http://s.yingle.com/w/db/672154.html

 关于担保财产与抵押财产性质及

http://s.yingle.com/w/db/672152.html

 非机动车办理登记的条件

http://s.yingle.com/w/db/672150.html

 如何处分抵押物或质物

http://s.yingle.com/w/db/672148.html

 现实交付与观念交付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147.html

 浅析民间资本咬紧股权质押融资大饼 http://s.yingle.com/w/db/672145.html

 关于房产抵押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范本

http://s.yingle.com/w/db/672143.html

 持假证登记的婚姻能离婚

http://s.yingle.com/w/db/67214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抵押物查封对抵押权效力有何影响 http://s.yingle.com/w/db/672141.html

 物权公示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138.html

 抵押贷款可以分为哪几类

http://s.yingle.com/w/db/672136.html

 房产抵押需要什么费用

http://s.yingle.com/w/db/672133.html

 浅析机器设备评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http://s.yingle.com/w/db/672131.html

 定金条上没有约定时间怎么办

http://s.yingle.com/w/db/672129.html

 最新房屋登记申请书(抵押权

http://s.yingle.com/w/db/672127.html

 拾得遗失物品被丢失应该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w/db/672125.html

 通过对各国或地区异议登记制度立 http://s.yingle.com/w/db/672122.html

 不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哪些

http://s.yingle.com/w/db/672121.html

 实现质权要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w/db/67211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股权质押登记办法 http://s.yingle.com/w/db/672115.html 最新车辆无偿使用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范本 http://s.yingle.com/w/db/672114.html

  抵账车能卖吗 http://s.yingle.com/w/db/672111.html 关于反担保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是指为债务人担保 http://s.yingle.com/w/db/672110.html

  房贷方式的选择 http://s.yingle.com/w/db/672107.html 无主物的公告范文是什么,需要公告多长时间 http://s.yingle.com/w/db/672105.html

 关于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主要内 http://s.yingle.com/w/db/672104.html

 浅析破产别除权的抗辩权

http://s.yingle.com/w/db/672101.html

 房屋有没有设抵押怎么判定

http://s.yingle.com/w/db/672100.html

 关于与船舶优先权消灭有关法律问题的解读 http://s.yingle.com/w/db/672098.html

 他人购买遗失物,失主怎么要回遗失物所有权 http://s.yingle.com/w/db/672097.html

 保留所有权条款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09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美国担保权益的分类标准及内容

http://s.yingle.com/w/db/672091.html

 丈夫瞒妻与情人登记结婚是不是重婚 http://s.yingle.com/w/db/672089.html

 住房贷款的定义及种类

http://s.yingle.com/w/db/672088.html

 单位房产登记程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w/db/672086.html

 布伦特原油接近百元,钾肥进口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将启 http://s.yingle.com/w/db/672085.html

 无主物构成要件如何认定

http://s.yingle.com/w/db/672083.html

 交通银行外汇商品房抵押贷款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参例 http://s.yingle.com/w/db/672082.html

 网签可以作为抵押物吗

http://s.yingle.com/w/db/672080.html

 关于欺诈订立的预售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可依法 http://s.yingle.com/w/db/672078.html

 车辆证件抵押出去了再去别的地方押车可以吗 http://s.yingle.com/w/db/672076.html

 借款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http://s.yingle.com/w/db/67207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虚假登记申请的民事责任

http://s.yingle.com/w/db/672073.html

 最新股权质押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范本

http://s.yingle.com/w/db/672071.html

 机动车解除抵押可以本人办理吗

http://s.yingle.com/w/db/672069.html

 浅析在建房屋抵押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的生效和抵押权的 http://s.yingle.com/w/db/672066.html

 已签字盖章的质押合同何时生效

http://s.yingle.com/w/db/672065.html

 关于反担保协议书范文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w/db/672063.html

 环翠区保证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w/db/672060.html

 捡到遗忘物没及时归还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 http://s.yingle.com/w/db/672059.html

 北京建委明确要求期房抵押信息上网公示 http://s.yingle.com/w/db/672056.html

 房产是否已设置抵押权

http://s.yingle.com/w/db/672055.html

 苏州房地产抵押合同书范本http://s.yingle.com/w/db/67205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2018最新范本

赢了网s.yingle.com

 无主物占有即所有吗

http://s.yingle.com/w/db/672052.html

 房地产抵押手续 http://s.yingle.com/w/db/67205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五篇:论仲裁协议的效力

论仲裁协议的效力

一、仲裁协议成立的有效要件

仲裁协议的效力包括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形式效力,指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书面形式。笔者认为,过于强调书面形式,不利于民商事流转,有时甚至无益于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随着跨国交易的增加,各国越来越追求交易的便捷和效率。因此,我国《仲裁法》应该允许口头仲裁协议,而不能由于监督的不便和证明的困难,而剥夺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权利。仲裁协议的实质效力包括:(一)当事人应具有缔约能力;(二)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内容应具有合法性。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6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是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仲裁事项;三是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具体为:

1、在确定仲裁协议的效力时,司法解释坚持尊重当事人真实意思的原则。凡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且能够执行的,一般应当确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如仲裁机构不准确,但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仲裁协议明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向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等。

2、约定的仲裁事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即具有可仲裁性。根据我国《仲裁法》

第3条的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3、有明确的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二、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机构

我国《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我国仲裁协议的认定机构有法院和仲裁机构,且人民法院优先。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界普遍认为,仲裁庭有权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以及其自身的管辖权问题作出决定,即仲裁庭自裁管辖原则。而且,仲裁庭的决定必须接受法院的审查。该原则扩大了仲裁庭的权限,可以使仲裁更少、更晚受到法院干涉和影响,既加速了仲裁程序,同时又可以防止当事人恶意拖延和破坏仲裁程序,降低当事人的花费,提高仲裁效率。而我国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主体并不包括仲裁庭,而且法院认定仲裁协议效力没有期限规定,容易被恶意利用来拖延仲裁,这与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趋势明显不符,有碍于我国涉外仲裁事业与国际接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承认仲裁庭自裁管辖原则,比如,若仲裁庭选择初步决定的方式,则当事人有权在决定作出后的一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若仲裁庭在最终裁决时才决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则法院只能在裁决后进行审查。这种模式比较灵活,既有利于仲裁程序的进行,又保证了对仲裁必要的司法监督。

三、仲裁协议的无效和失效

仲裁协议的无效是指仲裁协议不符合法定要件因而自始便不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协议的失效则指由于出现某种特别情况而使原本有效的仲裁协议丧失法律效力。

第一,仲裁协议的无效。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7条和第18条的规定,有四种情况导致仲裁协议无效:(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仲裁协议。订立仲裁协议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总裁协议无效而非效力待定,这就比较严格,与民事诉讼有明显区别。(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签定的仲裁协议。(4)对仲裁事项或仲裁机构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又没有达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对于不规范的仲裁协议,如果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仲裁事项或对仲裁机构的选择存在不可解释或无可弥补的缺陷,则仲裁协议无效。但如果仲裁协议

虽然内容不完整或者表述不明确,但是可以由法院或仲裁机构通过解释当事人的立约本意或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则仲裁协议仍然可以被确认为有效。最高法院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从宽解释,而不是简单地以仲裁机构约定不明确来否定仲裁协议的效力。《解释》第三条至第七条分别规定:a.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名称不准确,但能够确定具体的仲裁机构的,应当认定选定了仲裁机构。b.仲裁协议仅约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视为未约定仲裁机构,但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或者按照约定的仲裁规则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除外。c.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d.仲裁协议约定由某地的仲裁机构仲裁且该地仅有一个仲裁机构的,该仲裁机构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该地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的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选择达成一致的,仲裁协议无效。e.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除以上四项外,采取口头方式的仲裁协议也无效。

第二,仲裁协议的失效。我国仲裁法对此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但就仲裁协议本质属性是一种以约定争议事项解决方式为目的的特殊合同的角度来看,仲裁协议失效情形主要包括因当事人的协议放弃而失效和因基于仲裁协议作出的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而失效。前者基于双方意思自治,后者却值得探讨。被撤销后原仲裁协议失去法律效力,双方即恢复到未达成前的状态。我国仲裁法第9条规定: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虽然部分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不应该使原来的仲裁协议归为无效,笔者却对此项规定表示赞同。当裁决被撤销后,如果仲裁协议自动失效,双方当事人可以就是否再次仲裁和向法院起诉作出选择,也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如果说当事人双方在矛盾发生后很难再重新达成新的仲裁协议,那么原仲裁协议在经过如此一系列的仲裁程序后是否还符合订立时的双方意愿,就更是值得商榷了。

四、仲裁协议独立性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是指作为主合同的一个条款,尽管仲裁条款依附于主合同,但仍然是可以通过与主合同的其他条款分离而独立存在,即仲裁条款不因主合同的无效而无效,也不因主合同的被撤销而无效。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原则在实践中的主要优势是,对于希望拖延或撤回其仲裁合意的当事人而言,该原则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障碍,使其无法通过在法院质疑仲裁协议的存在或者效力来推翻仲裁协议。

我国仲裁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将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限定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以及无效四种情形下,而未对合同未生效、被撤销、存在与否等情形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作出规定。我国各仲裁机构仲裁规则大多对仲裁协议独立性作出扩大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对仲裁协议独立性所作的扩大解释最具代表性:“合同的仲裁条款应视为与合同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存在的条款,附属于合同的仲裁协议也视为与合同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存在的一个部分;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转让、失效、无效、未生效、被撤销以及成立与否,均不影响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实践中,法院因合同未成立、成立未生效、被撤销以及不存在而否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情况较为突出。合同未成立、成立后未生效以及被撤销的,在法律后果上与合同无效是一样的,都会使合同自成立时起无效。既然合同的无效并不影响依附于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则合同未成立、成立后未生效以及被撤销三种情形下,依附于合同的仲裁条款具有独立性,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解释》对此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合同成立后未生效或者被撤销的,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适用仲裁法第19 条第1 款的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就争议达成仲裁协议的,合同未成立不影

响仲裁协议效力的效力。”

对于主合同存在与否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问题较为复杂,国际上尚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看法。在法国,如果存在仲裁协议“显然无效”(比如主合同不存在)的情形,则法院不会中止法院程序。英国1996 年仲裁法规定,“构成或旨在构成其他协议一部分的仲裁协议不得因其他协议无效、不存在或者失效而相应无效、不存在或失效。为此目的,仲裁协议应视为不同的协议。”而英国最近的案例法却表明,对于某些英国的法官,仲裁协议的命运仍然与主合同最初的存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国际商事仲裁界对此问题尚未达成普遍接受的看法,我国仲裁法亦未对此明确予以规定,因而《解释》采取审慎的态度,对此问题未作解释。

五、从仲裁法司法解释第八条分析我国对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仲裁法司法解释第八条是有关当事人发生合并、分立或者死亡时仲裁协议是否约束承继其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规定。本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并、分立或者死亡前民事主体订立的仲裁协议原则上对承继该主体实体权利义务的当事人有效;二是如果有关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或者商务合同时另有约定,则按照约定办理。这表明了我国充分尊重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态度。理解为继受人在享有和承担被继受人在合并、分立或者死亡前设定的权利和义务之同时,也应当接受被继受人为解决与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争议而设定的争议解决办法。我国尊重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同时坚持仲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这一态度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中出现的争议作了很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杨俊,《试论仲裁协议的效力》,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4期。

2.蒋莉,《撤销仲裁裁决与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决策&信息2008年第4期。

3.马占军,《我国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新发展》,河北法学2008年第26卷第三期。

4.叶丽花,《浅谈我国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机构》,和谐发展论坛。

5.周婷婷,《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探索与争鸣,仲裁研究2008年第14辑。

6.叶丽,《不规范仲裁协议效力问题初探》,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5期。

7.范铭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

争议述评”,福建论坛2008年06期。

8.宋朝武主编,《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9.http://blog.soufun.com/

10.http:///

下载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效力

    论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效力 摘要:法定代表人在当今法制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它代表企业对外履行责任及承担义务,另......

    论合同效力的确认

    论经济合同效力的确认关键词:经济 合同 要件 效力 确认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 要]有效合同要求当事人、经办人和代理人的资格要合法;经济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行......

    论合同的效力5篇

    论合同的效力 合同,在一个都市生活中,在一个大企业、公司是很常见的,也许将来的我会一直和“合同”打交道。因为一直以来,我梦想着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我也深知这很困难,......

    论仲裁协议效力之完善(★)

    论仲裁协议效力之完善 倪英富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前提,但是由于仲裁的专业性,这使当事人所签订的仲裁协议的效力在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当......

    论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

    论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 近年来,婚姻关系存续的基础越来越不稳定,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在令人堪忧的社会婚姻现状下,很多人在追求幸福婚姻的同时,也不忘为其婚姻......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层次递进论(★)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层次递进论 大寨中学曹映平摘要:“诗缘情,诗言志。”这看似片面的诗歌理论,然是依据一些的文学论著来看确也如此。也就是说诗歌是有一定共性的,那么在初中语......

    九年级英语分层次教学论

    九年级英语分层次教学论 茅桥中学曾燕 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多数家长对子女学习重视不够,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要求又相对较高,同时又由于学习语境、......

    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大全五篇)

    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方式。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民主政治的飞速发展,民众诉讼意思的不断增强,基层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