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共5篇)

时间:2019-05-15 02:5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第一篇: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说课稿

一、说课题

1、课题地位 本课课题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中的第二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

2、课题分析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为下一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①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图表、视频等,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课堂问答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3)通过历史小品表演的生动方式,让学生对论战内容加强理解与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同盟会纲领的深刻分析及对论战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较农民阶级的进步之处,同时使同学们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的不足;

(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三、说教材

1、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四、说教法

通过历史图表、视频等立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设疑引思,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及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说学法

高一学生经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已具备一定基础,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充满好奇及求学的心态,使他们能很好地配合教学;但历史知识储备仍不充分,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

六、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讲授法结合的教学手段

七、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是哪个吗?(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级。今天我们就学习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一课。)

2、授课内容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预习检测

1、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及地点;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机关刊物是什么;

3、同盟会的“领头人”是谁。

共同探究 让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课本72页),然后思考并讨论问题

1、同盟会创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用自己的话阐述三民主义的内容;

4、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说说理由;

5、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呢?它的重要性是什么呢?)

(引思)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

大家在预习中有没有对某些话进行思考呢?比如我们练习的第二题,也就是课本73页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课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师: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提出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就是三民主义;另一方面是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同盟会。)

(重点学习)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③“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

(“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创立民国”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④ “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

(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⑤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哪一主义呢?

(大家要记住三个主义的关系及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⑥ 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

(对于三民主义,我们应当辩证的评价,既要看到它的进步性,也要考虑它的局限性。我们要知道,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引入主题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前面一起学习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学习的一个论战。是哪两方进行的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论战,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从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下面请大家通过一个小节目来了解这次论战的大概内容,希望大家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思考这两个问题。(1、论战的是哪两方?

2、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注:小品由6为学生来表演,每人身上都贴有“保皇派“或“革命派”的大字,而“革”派还要拿着分别写着“我们要推翻清政府”“我们要民主政治”“我们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牌子,主要内容参照课本内容。预5分钟。

主题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论战,我们会发现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我们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引入主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请大家看这个表(课件展示)

事件回顾 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又爆发了浙皖和镇南关等起义。(展示秋瑾、徐锡麟照片,并简单讲述他们的事迹)在这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

设疑引思 ① 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原因何在?

(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次起义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 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我们要重点把握同盟会的性质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的局限性,因为它使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请同学们课后整理1905—1911年同盟会的活动。

第二篇: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

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民主义的含义。

生:(阅读教材,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生:(思考)

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师:(设问)“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创立民国”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师:“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第77页文字材料,并思考)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三民主义的评价

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引导学生评价三民主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2.论战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楷体宇,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

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为、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革命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生:(让一名学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

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

3.论战的作用

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

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师: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秋瑾》、《徐锡麟》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项目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等)

生:(阅读、按要求列表)

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简介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

1.萍浏醴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照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

生:(简介起义情况)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黄花岗起义

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

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

师: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

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

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小结

师:请大家依据板书归纳本节内容。生:(思考、归纳、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小结)(略)

第三篇: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教案(提交版)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教案

农志虎任课班级:1004班

同学们,今天咱们开始学习第三章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72页。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在与列强的战争中是一败再败,签订的条约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咱们一起来数一下这些条约。(先是《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签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还还有后面的《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数数这些条约,清政府差不多都成了签约专业户了。

面对列强的入侵,一些人起来进行积极的探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发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还是一败涂地;资产阶级维新派呢,扶助清政府,希望实行君主立宪,但是他们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也只是进行了103天;义和团,扶清灭洋,最后却落下被清政府无情的屠杀的下场。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都想通过清政府实现国家富强,但是呢,都失败了。这些说明清政府这时候,烂泥扶不上墙了。对于只会签约卖国的清政府,还能留着它吗?不能了,要不然,说不定整个中国都会被列强劫掠殆尽。清政府既然扶不上了,那就怎么样啊?把它推翻。对,第三章讲的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么样推翻这个腐败清政府的。

请大家先看到第三章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这一节是阅读课,我们简略的点一下就可以了。这时候更多人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意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革命思想也传播开来,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们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代表人物有谁多呢?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各自的代表作)

随着民族革命思想的传播呢,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也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主要有哪些革命团体呢?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这些革命团体建立后发动了多次起义,但是这些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了。说明,单干不行,那就找帮手、建立同盟,一起干。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么建立同盟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要学习的内容了请同学们先快速的将“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这一幕快速的浏览一下。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刚我们也说到了,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使资产阶级认识到,不能单干,要建立一个同盟。所以这时候,建立一个同盟会已经是变得非常必要了。革命派是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同盟。但要建立同盟也要有条件是吧。假如都没人跟你联合,难道要自己跟自己联合啊,那不叫联合,还是叫单干。首先要有一些人跟你志同道合,就是和你想得一样。那么条件具备了没有呢?

请大家翻到页,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的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但仍然有了一定发展。(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基础)

各个革命团体的建立(组织基础)

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条件成熟了。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70多人开会,决定成立同盟会。8月,召开成立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以什么为政治纲领啊。为了宣传革命,又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民报·发刊词》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现在的台湾,哪一个党是执政啊,国民党的党歌。第一句是什么呢?“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可见,国民党对三民主义的重视,那么三民主义又是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个民族主义,是由政治纲领什么阐发来的?具体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上一节课,我们说到,《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的统治工具。打击清政府,给列强的利益造成影响,间接就打击了帝国主义,是吧。间接打击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没有明确提出要反帝。

第二个民权主义,是由什么阐发来的?具体内容: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课本上说,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怎么理解呢?民族主义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啊,推翻清政府。清政府那么腐败,要是我们在那个时代,说不定我们也拿起家伙,跟清政府拼命去了。但是推翻清政府之后呢,还得怎么样啊。是回到原始社会呢,还是建立封建社会或者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君主立宪呢,孙中山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弊端,提出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解决了革命以后的发展方向的问题。

第三个民生主义,是由什么阐发来的?孙中山为什么提出民生主义。看到具体内容:核定全国物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原主是指谁啊?地主。土地还是归地主所有,这样还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局限性: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分析它们三者的关系: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

再来分析三民主义和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三民主义是对政治纲领的阐发、进一步解释、另一种说法。

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我们说这时候呢,清政府腐败卖国,已经是烂泥扶不上墙,推翻清政府已经成为历史的潮流,但是呢,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还固守他们原来的观念,要继续支持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并攻击革命,这时候呢,他们已经成为保皇派。康梁的攻击呢,也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论战;这就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论战的内容有哪些啊?要不要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大家认真看一下,是不是与三民主义的思想有些相似性啊?

在《戊戌变法》那一节课中,也有一次论战,是谁跟谁论战啊。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那么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性质是什么啊?革命派与谁,是革命派和和封建顽固势力吗?不是,保皇派呢,是哪个阶级的?革命派呢。他们都要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只是他们的斗争方式、要建立的政权形式不一样。保皇派是以变法的方式,目标是实现君主立宪;革命派是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最终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经过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的提出、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组织上是有了,指导思想也有了,经过论战,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要革命,但是要这些想法付诸实现,还得干什么?行动起来,不能光说不练。那样,同盟会建立以后呢,就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的会员刘道一就联合萍乡、浏阳、醴陵的会党,发动的萍浏醴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特点吗?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人有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著名的起义有哪些呢?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我们崇左也爆发了一次起义,什么起义啊。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但是呢,广州的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是最大的。1910年,孙中山和黄兴、赵声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开会,决定集中同盟会的精干力量,在广州发动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率领800名敢死队员猛攻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潜逃,起义军和清军发生激烈的巷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失败。后来,收敛到72具烈士遗骸,被合葬在广州黄花岗郊外,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很大。黄花岗起义以后,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的动摇,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发展。

小结: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的失败,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经十分必要了。于是同盟会诞生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又把这一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也具有一些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都先后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从此放弃推翻清政府,还是继续奋斗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讲解。

第四篇: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教学目标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重点分析

①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②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背景: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c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d革命形势的迫切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然后教师分析政纲(参见下文)。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其意义(学生分析,教师补充):从同盟会的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建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16字政纲,然后教师重点讲清其涵义。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教师需强调: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制的土地纲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教师突出说明: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其内容明确: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也就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第五篇:高一历史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2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

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民主义的含义。生:(阅读教材,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 生:(思考)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师:(设问)“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创立民国”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师:“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第77页文字材料,并思考)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三民主义的评价

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引导学生评价三民主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不同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论战的起因

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2.论战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楷体宇,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

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而康有为、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革命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

生:(让一名学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

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3.论战的作用

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师: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秋瑾》、《徐锡麟》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项目包括: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等)生:(阅读、按要求列表)

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简介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1.萍浏醴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

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2.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

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照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生:(简介起义情况)

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黄花岗起义

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

师: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开会,制定起义计划;并亲赴欧、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 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组织和配合工作。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

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次起义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建议他们小心防范。此后,各省官员只要一听到革命党起事,就惊恐万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小结

师:请大家依据板书归纳本节内容。生:(思考、归纳、回答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小结)(略)

下载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课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3章0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精选)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

    怎样说课和说教材(共5篇)

    怎样说课和说教材 “说教材”和“说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两种教研形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人常常将二者混淆,致使部分教师产生无可适从之感。笔者从分析二者的内涵入手,试图理清二......

    【说课】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共五则范文)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

    说课和试讲是教师面试的两种形式(精选5篇)

    说课和试讲是教师面试的两种形式,说课是给你一个题目,你自己备课,然后给进行说课,不过没有学生,而试讲是自己编写教案,然后试讲,是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的! 1 试讲是课堂上课的具体流程......

    质变和量变说课教案(共5则)

    第 三 课 时 导入新课用幻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苟予·劝学》中的片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

    如何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共5篇)

    一、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教法、训练、程序,六说构成整体内容和全过程 课标是教学依据,即是出发点又是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导尿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说课(共5则)

    导尿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说课 说教材大纲、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大纲: (一)说教材特点:本次内容选用教材基础护理技术,科学出版社。 国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教案[共五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教案 执教:三教小学 陈华勇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