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新课标中关注个体差异理念的实践与创新(王毅)
对新课标中 “关注个体差异”理念的实践
与创新
内容提要:
作为必须面对形形色色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做到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呢?应该利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去结合实践来解决教学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力求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而做出贡献。关键词:
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评价手段
一、转变教师角色,帮助学生溶入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重新要求,把以前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的格局彻底打破,这意味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你一定要跟我练”“我必须发展你”等观点来看待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成为一名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在教学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再用以前的统一标准来对待所有学生。
1、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课,而喜欢体育运动
首先体育课与体育运动的区别是:体育课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技能教学,或大或小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存在教学目标和任务。而体育运动是纯粹的娱乐健身活动,整个过程完全没有压力。
其次是体育课也是一门课程,学生或多或少的是抱着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的。而体育运动则是学生自选的且有着一定的兴趣爱好参与进来的。
2、为什么有的学生害怕在教学中与老师接触
要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了解。所以我们应注意在平时的技能学习指导过程中,针对此部分学生,教师应该先抛开技术技能的完成情况而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欲望来对他们进行评价和肯定,同时尽可能的发掘出他们所具有的一些优点,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赞赏的目光,从而打消他们的心理障碍,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他们感到老师其实并不是以成绩的好坏来看待同学,学习的精神有时其实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个性化学习目标,不必面面俱到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教案中写到:“通过对某某的学习过程,达到某某的预期效果”,而在新课程标准关注个体差异理念的指引下,一堂课完全可以制定很多不同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师应该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因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划分类别,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确定评价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教师必须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差异,区别对待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所合理的位置,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比方说,一堂篮球课:“今天我们要学习运球,你以前是怎样运球的?你会几种运球的方式?你会在运球的同时做些什么动作呢?你还想学会什么样的运球动作呢?今天我们每人至少学会一种以前所不会的运球方式好吗?”同时可提出较高目标:熟练掌握运球动作技术,领会动作要领;中等目标:基本掌握运球动作技术,理解动作要领;基本目标:初步掌握运球动作技术,弄清动作要领,就能够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个性化,那怕这堂课上完了以后,基础好的学生运球曲线跑如行云流水,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才刚学会运球走路,我们也可以说,通过与学生课前的纵向对比,我们的分层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三、发掘学生优点,创建和谐课堂气氛
在体育课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的参与到游戏与技术技能的学习中去,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树立不同的优秀学生。瘦的,也许在体操类项目中完成动作情况好;胖的,也许力量足,拔河比赛的时候是把好手;高的,投掷当然有优势;矮的,玩“钻山洞”速度奇快;活泼的,韵律操常常一学就会;冷静的,玩“猜数字变向跑”判断准确,即使什么方面也不出色的学生,也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搬运器材、划分场地等工作,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每位学生的某一特点加以肯定,让学生尽量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正确看待素质较差同学的表现,从而避免学生对不擅长项目学习的胆怯心理,达到互帮互助,合作式学习的目的。
四、设计健康评价,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从单纯的用体育成绩评价转化为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水平来评价,具体有如下几种:分层达标、个别补标、当场固标。这说明在评价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运动成绩好的学生,在重点评价达成目标的时候,兼顾运动成绩所发挥的作用,而当面对素质较弱的学生时,我们则应当尽量减小运动成绩在他的评价方式中所占的比重,而主要看他的学习质量、掌握的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进步情况来评价,教师不但在教学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在评价中也要因人而异,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体现每个学生的健康状况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来开展教学的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生理发育,心理状态等,针对他们间的个体差异性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手段,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他们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信心,激发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各自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并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当中去,并且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卿 谢翔 甘式光:学校体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胡增荤 庄弼:与体育教师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第二篇:对新课标中创新意识的认识
1、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当今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从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中就包含了“创新意识”下面我将谈谈我对“创新意识”的认识。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各个学科里都应该要提倡,而数学的创新可能更重要,因为数学是非常抽象的和严谨的,而且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种应用的广泛,应该体现在去创新、创造性的应用。所以说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等。只有发现新的问题、提出问题你才有创新。所以去学习数学,不是只是学现成的数学,不是只解决现成的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小学就应该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就是引导他们在一个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依据现代教育的特点提出的,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要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现代教育的任务是按照未来的需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任务;现代教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各个学科教学必经之路,也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需要。
创新意识是依据时代需要的特点提出的,培养学生扎实的“双基”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又是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青少年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思维,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为发展社会经济、社会科学的新领域而培养开拓型人才是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紧迫任务。
创新意识是依据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现在的数学教中都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确立与实践工会工作的创新理念
确立与实践工会工作的创新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工会基本职能的具体体现,对于广大工会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新时期工会工作思路、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创新工会工作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工会组织的重要战略任务
在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组织必须以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并指导工会实践,这既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指导,也是工会走向成熟,走向发展的标准,更是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的根本。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抓住推进发展主题。从工会的本质看,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发展既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全党工作的大局,也是职工利益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事关国家的发展、兴衰和成败。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工会的全部工作都要紧紧抓住推进发展这个主题,从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既要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调动好、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职工全身心地投入推进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又要辩证地把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关系,辩证地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辩证地把握企业发展和职工需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推进的过程中,工会的各项工作还要不断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在依法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进企业的改革,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发展。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是第一要义,解决好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就抓住了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主线,抓住了工会全部工作的主题,工会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体现核心要求。从工会的属性和特征看,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职工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职工群众多方面需求的满足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在各级工会组织解决好执政为民意识淡薄,不能深入了解职工愿望,顺应职工要求,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疾苦关心不够,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等问题。要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中建立起好的新的体制和机制,并体现到工会的方针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从职工关心的具体事情做起,从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围绕对困难职工帮助、扶助、关心、关爱,更好地将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实现维护职工利益有新举措,组织职工切实维权有新成效,将广大职工紧紧地团结起来,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根本方法措施。从工会的职责任务看,工会就是要团结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科学发展观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要求,工会组织要解决好全局意识不强、战略思维不清、创新观念不明的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职工群众经济技术创新为主要载体,三条路子推进科学发展:一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走深化之路。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务求实效原则确定创新主题,以新颖形式激活职工创新兴趣,以发展意识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动力,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加一项技术攻关,实施一项技术革新,参与一项新产品开发,推进一项先进操作法的“五个一”活动。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解决和突破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提高创新活动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要把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发明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工人技术技能素质的重要标准。要建立职工技术发明、实现技术专利的奖励办法,促使技术发明、技术专利不断涌现。二是劳动竞赛走创新之路。要把劳动竞赛扩展到有影响、有重点的重大工程项目、品牌项目和创新项目等领域,按照建设节能型社会的要求,突出降本增效、技术开发、质量管理、市场开拓、销售服务等重点内容,不断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创造新的经验,提高广大职工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劳动竞赛的组织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使劳
动竞赛显示出常赛常新的生命活力。三是班组建设走求实之路。广泛开展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内容的班组管理建设。工会要发动职工人人献计献策,配合行政,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现场管理、推动班组建设上取得实效。开展班组成本管理是班组建设的基本内容,工会组织应结合企业实际,宣传好意义,培训好师资,制订好规划,落实好措施,培育好典型,促使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基本的三条路子,工会组织引领职工不断在统筹兼顾,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的成效。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工会工作创新思想意识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创新的含义《辞海》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另一种是指创造性,新意。这两种解释是相互并列的关系,没有高低前后之分。笔者认为,创新就是紧扣实践创造新的规律、突出新的特点、总结新的亮点、推动新的发展。新时期的工会工作,覆盖了社会政治的各个领域,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承担的职责任务。
一是要充分认识创新是工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会工作要实现创新,特别是工运理论的创新,是事物客观发展的必然和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是做好新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工会的职能认识并不十分明晰。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修正后的《工会法》明确提出了工会要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经过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工会工作的理念得到了创新概括。在工会的发展方向上,明确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工作方针上,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指导方针;在维权理念上,明确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在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上,明确提出了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在劳动关系上,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这些理念的创新,为新时期新阶段工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支撑。刚刚闭幕的全国工会十五大通过的《工作报告》,就详实地阐述了我国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当然,工会理论创新,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
二是要清醒认识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工会如何进一步认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发展的措施,促进工运事业大发展,推动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从国际上看,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分化、瓦解的势头仍然不减。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劳动者就业、工资、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劳动技能和工会组建等已经产生了深刻影响,工会发展道路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物质利益日益多样化,职工队伍的总体构成、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内在需求也日趋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动关系矛盾和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凸现,给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工会自身建设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安稳思想。直接造成精神振奋不起来,工作缺少动力,阻碍工作创新发展。二是因循守旧、目光短浅的“等靠要”思想。直接造成了大局观念、改革开放观念不强,视野不宽、目光短浅,思路不广、办法不多的状态,致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三是应付了事、责任不清的得过且过思想。另外,在工作的机制体制上虽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但是大多是应急性制度,整体性、配套性、系统性制度少;原则性制度多,具体化、明确性、操作性制度少;正面规范行为制度多,如何监督、如何落实、如何追究责任的制度少等。以致出现有的地方缺位、错位、甚至越位,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缺乏机制的激励作用,执行力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难于取得实效等。
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会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树立敢于创新,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惯性的束缚,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用新的眼光审视工作,用新的理念谋划发展,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经验的束缚。要善于把上级的方针、决策与工会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新招、出实效。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位工会工作创新理念的立足点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立足工会的性质、职能、地位、优势和特点,不断确立工会工作的创新理念。
一是在组织起来、全面覆盖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必须把广大职工最有效地组织起来,紧紧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共同奋斗。要根据新时期组织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劳动关系的变化、组织建设形式的变化等等,深入研究组织建设创新。如:“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依托党组织建设的优势,全面推进工会组织的建设;“党建带工建、党员带会员”,发挥工会组织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带动职工建功立业;“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线阵地”,在所有的行政村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的活动;新经济组织建设“三同步”,在新经济组织成立时,同步建立工会组织,企业开业时同步开展工会工作,员工就业时同步加入工会组织。还要在建立行业工会、联合工会、项目工会等多种形式上探索组织建设的创新机制体制。
二是在服务职工、切实维权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工会是“职工之家”,真正做好职工的知情人、贴心人、代言人、帮扶人,在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下功夫。要改变过去单一粗放的作法,既要做精做细,又要做深做透,关键要做活跃、做强势,使工会组织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又做到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机制新、方法活、效果好。长期、中期、短期均有考虑,达到在维权帮扶上树工会的风采、展工会的形象。如:我市西秀区总工会推出的帮扶维权“四卡一票制”,为困难职工发放生活救助卡、医疗优惠卡、冬季衣物发放卡等。还要创造条件建立“爱心医院”、“爱心超市”。还要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送方便、送文化、送技能、送保健、送设施、送培训、送法律、送爱心、送健康等“至诚服务十送工程”等。
三是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上下功夫。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工会要认真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四个第一人”的职责,发挥好教育职工、培养职工、引领职工、团结职工的重要作用,建设好每一个阵地,夯实好每一个板块,创造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若干新机制。如:开展“和谐企业大评比”、“创和谐建功立业”,评选“建功立业标兵”,创新“工人先锋号”的评比等一系列以维护稳定、建功立业为主题的竞赛或活动等,创新出新的载体,推动全面发展。
四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研究创新。要紧扣中国工会的属性、本质、特征、使命、任务等研究创新。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自愿组织的群众组织,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为宗旨,以推进经济社会进步发展为己任。这是中国工会与西方国家工会根本不同的区别,也是寻找探索创新的入手处和着力点。要围绕怎么样既要改革发展,又要维护职工利益的关系研究创新;围绕怎么样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研究创新;围绕怎么样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研究创新;围绕怎么样处理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界参与”的工作协调一致性上研究创新等等。从特色的方面来找措施、找着力点,探索新的思路和出路,寻找闪光的亮点。五是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研究创新。要紧扣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方向和路线,好字当先,能快则快,是各行各业必须为之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努力探索工会工作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如:建立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使工会在谋发展上有平台;开展工会“谋发展建功立业”活动,发挥工会在发展主战场上的积极作用;开展煤矿工会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安全,一手抓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创新活动;开展工会“弘扬劳模精神,标兵示范,服务
发展”的创优活动等。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天地里找准位臵,就是不断创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应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大有可为,创新的力量和源泉永不枯竭。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工会工作创新理念实践的突破口
回顾工会工作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在工作思路、工作方针、工作方式上,还是在理论、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创新上,都始终是一个解放思想不断前进的过程,都始终是一个实践、探索、总结、推进的过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针对不适应、不符合的诸多问题,努力对创新理念实践突破,转化为创新的成果。一是要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不断创新思路,才能保持工会工作始终居于主动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工会干部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全市实际,确立“跳出工会、认识工会;走出工会、发展工会;立足工会、建设工会”的主导思想,强化时间意识、开拓意识、绩效意识、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服务中心、突出维权、搞活自身、强化基层”的工作途径,积极寻找破解工运事业改革发展的办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工运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在,市总工会已经推出了工作岗位承诺卡,向各界承诺了机关作风“六多六少”、工作责任“六不六要”,把工作思路定格在创新发展上。
二是要创新理念。理念是一种方针,或者说是一种战略构想。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工会工会,吃了就睡,睡起来就收费”,“工会工作,吃喝玩乐”的落后颓废思维理念,坚持“组织为本、职工为本”的理念,在建立健全组织上创新发展,在维权服务上深化拓展等。努力在“四种”能力上提高,做到“四个善于”。即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协调领导能力,善于提出方法思路;提高落实推动能力,善于引领带动全局;提高总结归纳能力,善于典型示范推动等。如今年市总工会就向省总工会申报了煤矿工会“三管齐下,两手齐抓”的创新奖。
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力求在工作方法上把握“四个定位”。即:思维定位必须着眼于大局;工作定位必须着眼于适应;职责定位必须着眼于维护;服务定位必须着眼于职工。通过“四个定位”,一切有利于工会工作发展的方式和方法都要大胆的去试,大胆的去闯,从而进一步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大局做好工作的自觉性,把党的要求与工会工作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市委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贯彻到工会的各项工作中。如对农民工维权建立“双向维权机制”,对组织建设开展了党建带工建、党员带会员的“双带”活动等。四是要创新工作品牌。工作品牌是工会最具活力的体现,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要破除什么,推进发展还缺什么,实现突破能贡献什么”等问题破旧立新、勇于创新,自觉成为解放思想、服务工会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每一名工会干部都要立足平凡岗位,牢固树立“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理念,树立工会品牌意识。如“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知识武装职工、倾力建设书屋”、“工人先锋号”创建、“五一”奖章评选等,社会人尽皆知,各界皆予高度重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要结合实际多推多创新工作品牌。
五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机制体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力求在工作机制上实现“四化”。一是机关内部工作分工科学化。健全工会机关“包片、定点、管线”责任制,通过科学分工,解决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事务多的矛盾,做到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二是工会工作社会化。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整合工会系统内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实现用足“内力”,善借“外力”,形成“合力”。通过“三力”并进,形成良好的工会工作环境。三是考核机制规范化。通过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绩效目标管理考评和奖惩机制,激励基层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出工作亮点,选树工作品牌。四是工运事业发展外向化。坚持开门办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大格局。如我市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推出的“双挂钩督导”经验,就获得了省总工会创新奖励,继而推出的“双挂牌奖惩”,又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等。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必须要切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要义、核心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就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事业上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
第四篇: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杨文和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主题;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1.1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裸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再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数学“生活化”;学生这节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旋转设计一个广告图案,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
1.2 让数学回归生活
现代社会里,“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而且,它能给予我们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武。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把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这门学问是完美而井然有序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并非一开始就是那么完美无缺的,为了创建这个体系很多先哲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另一方面,在这个进程中也感受到在很多发现和发明中的无穷乐趣,所以在学习数学中,也追踪一下相同的过程,学习数学文化,使我们一开始就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很深的学问。在数学课堂上无目标地装知识,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而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将使数学课堂不再像嚼沙子一样枯燥无味。
例如在学习完四边形一章后,向学生介绍《精巧的蜂房结构》,介绍蜜蜂在数学与建筑学方面的贡献,数学家证明了蜂房是一种最经济的的形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种形状的容积最大,所消耗的材料最少,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尖端的科技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渗透从自然生活中提练数学知识的思想。4 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纸笔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考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
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4.1 操作性题
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设计试题如下:请利用所提供的两张长度为a的纸条和两张长度为b的纸条,拼、摆、折或连一连,构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你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吗?
4.2 创意设计题
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请你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形,并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图形的含义。再如学习“剪纸与镶边”、“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展开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幅幅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既包含创意作品,又有相应的数学解释和人文表达,不只是倾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而且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突显着数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陶冶。
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一个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关注自我”之“创新与实践”的作文素材
“关注自我”类之“创新与实践”作文素材
湛江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编印
2015.9.14
一、话题阐释及高考指向(略。请参看前两次的说明。)
二、素材集锦
(一)名人名言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
4.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6.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7.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8.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无极限!——乔布斯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10.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11.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12.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13.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14.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5.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二)典型事例
1.“嫦娥奔月”的创新亮点:“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相比于3年前的“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创新:第一,去得更快。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5天即到达月球轨道。第二,拍得更清楚:空间解析度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第三,离得更近: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2.“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兴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张瑞敏回答的很简洁:海尔靠创新和速度。激情持久不竭的创新,正引领着海尔乘风破浪,在海上扬帆远航。海尔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中国企业在世界的代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尔现象”的解释只有四个字:速度、创新。
3.乔布斯,一路创新的苹果。对于工程技术领域,最大的难题就是如果提升产品的性能。对于乔布斯的产品,其挑战在于如何使产品实现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电池续航时间更长、存储空间更大、计算性能更强、用户使用更方便。乔布斯的创新在于,在多种因素互相制约的环境里,将产品的各项性能都发挥的最佳水平。从iPhone4到iPhone5再到iPhone6s他的产品厚度越来越最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电池续航时间越来越最长、用户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性能越来越好。
4.宝钢集团变废为宝。2002年初,一艘满载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废旧钢材的货轮抵达上海,买家正是上海宝钢集团。宝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得了5万吨废钢。工作人员称,世贸大楼的钢材质量远高于普通废钢。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世贸废钢回炉炼钢以外,还准备将一部分保留制作成世贸大楼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纪念品等。
5.陈东升的捷径:尽管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地转型为了一个商人。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陈东升找到的一条捷径是,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
6.齐白石晚年变画法。1920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还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7.牛顿晚年趋于保守,未有建树。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8.王选与“方正”集团。北大“方正”的创办者王选院士,作为中国第一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当代毕昇”。1988年,北大“方正”在学校的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创业。王选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办实业的成功先例。这一切都是创新观念的结果。王选一向主张“顶天立地”,“顶天”即要有前瞻意识,立足国际成果的潮头。“立地”即立足市场前沿,开发与营销紧密结合,转化成果,形成产业。一流的科研队伍与强大的营销网络直接挂钩,寻求市场需求的刺激,启发创新构思,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全方位领先。
三、时评美文
1.新华网评:用创新引领中国发展前行
2015年03月07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对创新进行了强调。
在2014年6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有媒体统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创新”一词就出现了37次,出现频率达到10年来新高,而且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创新的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无论是中国经济的目标、任务、还是发展模式、发展取向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这就要求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过度依赖以要素、投资规模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是实施以科技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在中国经济“调速换挡”的新局面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创新被寄予了厚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客、草根创新„„这些报告上出现的新词,事实上都指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正如总书记所说,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创新之基,在于改革。创新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空想,而是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变革,以此释放创新的活力与动力。2014年11月,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就清晰地点明了创新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关系。
创新,也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更在于中国发展前行的各个方面。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用创新的思维来引领,用创新的手段来处理。从这一点来看,创新也必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解决。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需要全社会都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气神,用创新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前行。
2.新华网评:给经济社会发展装上科技创新“引擎” 2014年10月1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了科技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科技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创新则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源泉。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导致全球政治、经济势力版图的重构。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世界经济中心无疑在东方,彼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但工业革命的到来,让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科技实力迅速提升。与此同时,仍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将科技创新视为奇技淫巧,甚至洪水猛兽。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失去创新活力的“中央帝国”与经历变革的欧洲,力量对比正悄然发生转变。1840年,在科技和军事实力上都占有压倒性优势的英国轻而易举地轰开了貌似强大的清王朝的国门,此后的百年历史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正如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不高。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13至2014年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偏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说明我国的科研活动与市场的衔接还不够,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已经成为事关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经济活动中,市场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而企业对市场变化最敏感,反应也最迅速,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此基础之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聚集一大批有科研实力、创新意识的企业,通过国家扶持大型企业完成科研专项,中小企业对科研成果进行二次、三次拓展再创新的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动能。其次,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在税收、金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深度融合,让我国真正踏上创新驱动之路。
3.新华网评:以创新引领发展谋划未来
2015年3月6日
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也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者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伟大事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崭新发展阶段。没有一股子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也难以开辟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这是历史给予的深刻启示,也是从历史新起点扬帆奋进的强大动力。
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惟有创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抓住和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取得创新发展新成就,交出改革发展新答卷。
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复杂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有效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勃勃生机。回顾曾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放眼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发展和创新,对于一个曾经辉煌、渴望复兴的国家和民族的今天和明天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不会有昨天的辉煌成就,也不会有明天的美好愿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创新实践充分开展,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巨轮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在综合国力竞争的风浪中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创新不易,但事在人为,关键在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围绕创新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创新,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广大人民从改革创新中不断获得更多利益。
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这个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期待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发汇聚起13亿多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树立更加巍峨的发展丰碑。
4.人民网评:惟创新者强
2015年01月10日 新年伊始,我国科技界又逢盛事,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硕果累累,群星璀璨,我们谨向全体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4年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深挚关怀。14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奋力攻关,收获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综合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创新”“中国创造”举世瞩目。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处在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转方式调结构,需要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依靠创新支持,突出创新驱动。我们正面临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温饱奔向全面小康,多样化需求引领创新;基本商品供应充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高、结构更合理、产业更高端的增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
推动万众创新,关键是深化改革。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更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条件。改革开放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火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才能给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充分地激发和释放社会创造力。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企业也要勇挑创新重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创新在市场沃土中开花结果。推动万众创新,核心是人才建设。我国有13亿人口,有2亿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创新潜力巨大。广大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潜心研究者心无旁骛,为创新创业者解后顾之忧;破除论资排辈、门户之见、头衔崇拜,以真才实学论英雄,多让年轻人挑大梁、出头彩;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制度,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要鼓励草根创新,使创新人才各展其能。同时,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推动万众创新,重点是创新要实。创新不是发论文、拿专利就大功告成,必须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打造新增长点,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祝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一年继续拼搏、勇于创新、再攀高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我们期待,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国家科技奖这面旗帜的激励下,全社会不断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万众创新将在中华大地热潮涌动、活力澎湃!
5.人民日报评论: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
2014年01月07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时刻。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写到了更高远的星空。
“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1月6日,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赞扬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卓越功勋,殷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奋斗是梦想的动力,创新是理想的风帆。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正是航天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玉兔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月面行走路线,靠新算法进行“高精度定位”„„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中国创造”已经与探月工程一起,载入世界航天事业的史册,成为道路自信、中国信心生动有力的注脚。
独立研究、独立制造、独立实验,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嫦娥探月的雄浑足音,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恢弘交响。东方红系列卫星翱翔太空,长征运载火箭100多次成功发射,10年来10名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正是创新的要求,挺起了我国科技强国的坚强脊梁;正是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正是创新的品质,熔铸成“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让中国人的逐月之旅如此顺畅。
从“嫦娥”登月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奔涌,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探索中,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民族复兴征程上,向着现代化目标进军,每一次前行又何尝不需要创新的力量?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迢迢飞天路,悠悠中国梦。当嫦娥把五星红旗带上月球,让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让中国梦驶向更灿烂的明天。
四、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互联网江湖热闹非凡,在这当中,马云和马化腾的“二马”之争最为引人关注。腾讯与阿里不断开辟新战场,如今,两大巨头的战火终于烧到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理财领域。2014年开年短短15天,余额宝的规模就一举突破2500亿元,使天弘基金成为新的行业第一。紧随其后,腾讯微信理财通1月22日上线,作为继去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又一广受关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微信理财通正在将互联网金融旋风从PC端带向移动端,由此也掀起了一股移动理财风潮。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春节,中国人之间最热的话题是微信红包,仅除夕一个晚上,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微信红包的走红,对中国打造文化“新常态”有着积极借鉴意义。更关键的是,受“微信红包”的启发,之后各种“打车红包”、“流量红包”也开始流行,今年以来“红包闪耀中国”,抢红包成为中国企业黏住用户的一个必备手段,也成为2014年绕不开的关键词。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