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

时间:2019-05-15 02:3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相关材料

1.什么是心理?

心理(Psychological)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它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2.什么是心理素质?

一个人在适应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方面的稳定的特点,受生物因素、社会 因素和个体自身努力的影响。3.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能协调与控制情绪;热爱生活,乐于生活;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5.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5.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5)个别辅导(6)小组辅导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可靠途径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①智能训练③学习心理指导③情感教育④人际关系指导⑤健全人格的培养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⑦性心理教育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①学习适应问题②情绪问题③常见行为问题④身心疾患⑤性行为问题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0.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它主要是以Seligman和Mihaly Csikzentmihalyi 在2000年1月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这一科学的学术思想引导我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以发展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去探索适应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模式。11.营造健康心理生活的课堂

(1)民主的教师,营造民主的氛围。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把学习的选择权、独立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问题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看法。(2)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课堂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较学生过失,甚至吸取他们的合理建议,保护学生的自尊。一位教师在做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5小时后,还剩多少台没有装配?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

可是,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错误的把算式列成 288÷36,座位上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站在前面的孩子“举足无措”满脸通红。

做课的教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板演的学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对吗?”,老师这么一说,全班的学生都愣住了,个个瞪大了眼睛,在老师的启发下,板演的学生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36×3=108(台)没有装配。此时,这个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座位上。

老师巧妙化解问题的方法,正是体现了尊重与爱心。教师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以真诚去接纳每个学生,这不正是我们所呼唤的课堂人文环境吗?

(3)欣赏学生,教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快乐。12.学科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创设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能。

A: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

B:为学生提供我优我秀的展示平台。

(2)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A:运用与创造情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文科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进行演示,再现实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理科编写的问题就是身边耳闻目染的,如水电费问题的收费改革,环境污染使学生感受到,节约资源也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方式,资源不能再生需要保护,决策问题中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无论自己以后做什么,都要学会做“总经理”;

B: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记忆力好的同学承担背诵表演,口龄流利的同学承担朗诵表演,计算能力强的同学承担运用简便方法表演,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承担综合概括释疑表演,书写工整的同学展示练习,一句话,学生有什么样的优点,我们教师就为他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以此告诉各层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要学会悦纳自己,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茁壮成长;

C:运用幽默化解学生心理困境。当学生解题受阻,告诉他“办法总比困难多”,“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学生屡教不改时,问他,你有三百六十五个错哇?学生一听,我有这么多缺点吗?他当然肯定说“没有”,是呀,说明你还没有到头上长疮脚下流浓吗,你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是吧?同学努力吧,成功属于你!

D: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是教师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水平,结合学生自身学科特点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二是改革课堂教学行为方式,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调适学生的学习情绪,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优化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改善课堂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微笑送给学生,把希望注入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遇和体验,感受到独立人格的尊严;四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

第二篇: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1、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课堂教学,只是一个统称。具体讲,可分为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而每一个学科,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课型。如语文学科,又分为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复习课等。因此,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丰富多彩的。所谓的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不论是哪一个学科,不论是何种课型,都必须把心育融于其中,随时随地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文以载道,教书育人是各科教学的共性

各科教学内容不同,要求达到不同的目的。如识字课要求是听、说、读、写四会,算术课要求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培养孩子成人,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就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通过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授之以“业”,更要以文载道,明理激情,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锻炼,培养优良个性,养成优秀品质。

3、师生双边活动及多因素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主体。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由教师掌握和控制的。而要达到目标,则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为主线,以师生的双边活动为中心。学生与教师之问,是相互依存的,双方都是活动的主要角色,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课堂教学活动,缺一不可。以讲解为例,教师讲课是给学生听的,学生不听或者听不懂、听不明白,教师等于白讲;只有学生乐意听,听得懂、学得会,讲授才有其实际意义。而学生到底听明白没有,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必须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状态,并及时地去调节师生活动,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影响课堂活动效果的,除了师生双边活动之外,还有影响师生心态的其它外界因素。例如教材本身的难易度、学校教室环境因素、每个学生的家庭影响因素等等。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学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学效果好坏、关键看努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这是不言而喻的。

而努力结果如何,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智商,二是情商。智商是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的综合体,是认知能力的体现,它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学效率;而情商则是心理状态的体现,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调节人的行为,包括影响人智力潜能的发挥和智力的整体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1、发挥教师的课堂教育机智。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心灵感应场,既有信息、知识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又有情感的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互相作用,多侧面多层次,瞬息万变、立体交叉。要搞好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特殊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就是教育机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冷静、理智地处理突发事件

一堂语文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分段朗读,突然一只皮球从窗口飞入,全班大乱。这时教师沉着镇定,亲自把皮球还回操场,然后重新组织教学,把被分散的注意力拉回到朗读声中来。这是常见的突发事件。类似其它的外来干扰或内部意外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教师则应灵活多变,稳定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

(2)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必须明察秋毫,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的心态必然通过行为和表现流露出来,如有的学生疲劳时打哈欠,有的溜号时搞小动作,有的走神时目光呆滞,有的表面上坐着听讲,实际上若有所思,有的眼神困惑、疑难,有的压抑、愁眉苦脸,有的兴奋有余,活泼过度等等。教师要通过观察,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起伏,思想动向,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

(3)果断的调控与变通能力

课堂上,有损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是经常出现的,所答非所问的回答,不着边际的质疑转移学生的注意,疲劳厌烦,不良情绪的困扰等等,都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及时进行调控,有时需要变通准备好的教学程序,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控制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提问一个女同学,该生一时紧张,站起来竟然忘了教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很不好意思,会更加紧张,教师如果责备这个学生,则会造成心理挫折。这时老师灵机一动,鼓励该生再听一遍,慢慢思考,教师重复问题以后,学生消除了紧张感,打消了顾虑,回答了问题,尽管很不完整,还是受到了表扬,得到了鼓励。

2、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各种学科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编纂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寓意。教学中,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出教材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尽量发挥教材的作用,做到有机结合、积极渗透,从课堂实际出发,既不要牵强附会、生硬联系,也不要忽略心理特点,单摆浮搁。要融为一体,恰如其分。

3、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平等、欢快,学生则思维敏捷、态度积极、主动活泼,学习效率高;反之,气氛沉闷、压抑、紧张或者散漫,分歧丛生,则学生厌烦,教学效果就差。

学生的情绪状态,课堂气氛受各种因素制约,而主要是受教师情绪感染。教师走进教室时面带微笑、态度温和、精神饱满、热情诚恳,学生会感到教师可敬可亲,平易近人,课堂气氛就会宽松、和谐,充满欢乐;反之,教师一脸怒气,或无精打采,表情呆滞,或冷漠无情,学生会感到压抑、沉闷。因此,要求教师上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论本人有什么特殊情况,都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要提倡教师有幽默感,允许教师使用诙谐的语言,时常开一点玩笑,引逗学生产生欢快的情绪,这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技巧。如:有一位教师为调节课堂气氛,上课巾间.穿插了2分钟的音乐。不仅没影响学生学习,反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语文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是扫除学习心理障碍、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以文载道、进行情感激励等等。

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感知水平低,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为主,个性活泼好动,记忆方式仍然以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在学习汉字过程中,最易出现心理障碍,所以,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个难点。

儿童识字要经过感知、理解、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对汉语、汉字的音、形、意和字、词、句、章的掌握,教学中应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各种方法,如注音识字、集中识字、游戏识字等,以防止学习心理障碍的发生。

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就是作文。有些学生不乐意作文,怕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痛,有的苦于没什么可写,不会写,直至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等心理问题。扫除作文心理障碍的方法,应从说话训练开始。一般说来,只要学生能用口讲出来,也就能写出来。而说的原材料是词汇,没有材料盖不了大楼,没有词汇写不成文章。丰富词汇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为了丰富儿童的词汇,一是引导他们多观察,要丰富课余生活,多写观察日记;同时要增加阅读量,增加说话机会,锻炼他们口头作文能力。这样就可以度过难关,扫除作文心理障碍。

语文教学课时最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最佳时机。例如,一篇好的游记文章,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以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教师应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情趣高雅、文明高尚的个性品质。

2、数学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扫除学习心理障碍为主,同时注意个性品质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感知失真,出现错觉。例如在解决四则运算问题时,常常偏重已知条件的开头部分和有特征部分,而忽略了题目中的弱知觉对象,留在大脑中的表象残缺不全、模糊不清。这是一种粗心大意造成的心理障碍。教学中应按照儿童认识的规律,即按“操作感知

表象~概念一概念系统”的认知过程,丰富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在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过程中,克服失真现象。

第二是兴奋点的干扰,注意力分散。小学生一般是无意注意占上风,而注意分配、转移和监督等功能较差。教学中,不要被显眼部分所迷惑,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概括能力。

第三解决思维定势的干扰。小学生思维缺少灵活性,常常“一条道儿跑到黑”,转不过弯子,通过心理训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就能使大脑活起来,使之不受框框的影响。

第四是非智力素质的影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情感因素占有重要位置。有的学生不敢碰硬,有一点难度就止步不前,表现出无意志、无毅力、不坚强的特点。而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

3、音乐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通过唱歌课、唱游课、器乐课以及识谱知识、视唱听音等课型,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培养音乐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进行品德教育和美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音乐课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是美的。它本身即带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审美性特征。要用美的旋律来吸引学生,用鉴赏、表演和歌咏比赛等激励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从而热爱音乐,热爱美。进而成长为琴棋书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是培养美感,陶冶情操。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流动的画。轻柔抒情的一曲《爱的奉献》可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昂振奋的《马赛曲》能够鼓舞人心,激励将士奋勇直前!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激动,能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音乐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产生联想,培养高层次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欲望。

三是音乐具有心理治疗作用。优美的节拍韵律,可以调节人的神经,使人产生欢快的感觉。当人们因疲劳而产生思维混乱时,或者压抑、沉闷、惊慌时,听一下轻松的音乐,能使人顿时放松下来,解除疲劳,恢复好的心情。因此,音乐课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4、美术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课是艺术类学科。它的作用除了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技能外,还有培养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作用。小学美术课是通过绘画、手工工艺和艺术欣赏等形式,讲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培养简单的造形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一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获得欢快和满足,促进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二是美术课重点是开发学生的右脑,发展儿童的彤象思维能力,这对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十分有利;三是在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受到薰陶、得到升华;在高雅的感受中,发展了爱美的情趣,进而推动他们掌握欣赏美的技巧、创造美的能力和追求美的意向。

一个高尚而健康的人,首先是一个爱美的人,是一个有美感的人和乐于创造美的人。通过美术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就是情感教育,具体做法,一是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和愉快,他们就会对美术美工爱不释手;二是培养观察能力,看一幅圆美不美,做一件手工艺品美不美,取决于观察力好坏;三是培养美的情感。包括对色彩、画面、工艺品的赞美体验和感受美的快乐感。四是培养创造美的意向,并迁移到行为美、仪表美。

5、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学科的设置目的,一是传授体育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二是培养运动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本领;三是养成运动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的目标;四是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坚强的毅力;五是通过竞技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以上的体育知识获得、运动技能培养、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培养,同时也是心理教育的任务。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人体育教学之中,是顺理成章、完全吻合的。

体育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竞技技巧;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增进身心健康。

6、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除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学科以外,还开设有自然课、社会课和其他选修课程。在这些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做到有机结合。例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精神培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广泛这是一种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清除心理障碍,如厌恶情绪、学习困难等等。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问题,渗透到教学之中,为完成增进心理健康、培养优良个性和完善人格这一总目标而精心设计、勤于实施、提高效率。

第三篇:刍议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刍议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学科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途径 方法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相互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同学之间,因具有相似的心理水平、相通的语言,较为接近的兴趣爱好,情感容易交流,在交往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相互教育的作用。平常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例如:“数学作业错题较多怎么办?”“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三、为学生搭建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与机遇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协作。在数学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倡导团队协作,不同学生间互交朋友,形成积极向上、共同学习的集体气氛。如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在明白周长意义的基础上,我拿着一张照片对大家说:“我要为这张照片制作一个相框,需要准备多长的相框料?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拿出尺子量与照片等大的学具卡片(A4纸的一半)。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4条边的长度都量了,有的就量了一条长和一条宽。反馈上来的算式有:21+15+21+15=72(cm);21+21+15+15=72(cm);21×2+15×2=72(cm);(21+15)×2=72(cm)。师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上述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然后因势利导问: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记、最简便?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确定(21+15)×2=72(cm)最简便,并由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十宽)×2”。这节课的许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的,在课堂小结时,他们为自己会学习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四、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如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五、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要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

总之,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第四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忽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肯定他,以锻炼他的胆量,增强他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外向、热情活泼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学生,可给他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其耐心,磨炼其意志。这种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原则上应运用于每个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多种原因,至少应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四、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五、要转变教学效益观和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仍普遍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学效益。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而不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不管学生各方面的实际发展如何,只要考得不好,就认为教学是失败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实际上,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所以,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使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

总之,要实现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必须改变教学因素和条件,不能简单、机械地把两者相加或者随意组合。否则,收效不大。学科渗透可以促进更多的教师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生心理辅导单靠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学科渗透是一种全员性策略。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辅导者。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反思

回首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历程,可以说是学习相伴,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调整。虽然有艰难独行时的困惑,但也有着乐此不疲的真切感受。

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依据寒假时编写的心理校本教材开课。六个年级,八大主题均按计划完成任务。每一节课均注重活动和体验,课上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常规训练活动、游戏、心理短剧、心灵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声像资料等等。如:三年的《游戏中的智慧》一课,让学生亲自参与摸宝游戏,体会“规则”“方法”的重要;二年的《合作中成长》一课,从平日的值日生工作入手,直至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合作之花最美;六年级的《过目不忘你可以》一课,带领学生在图形记忆活动中体验过目不忘记的重要及记忆的好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运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五年级的《我心中理想的他(她)》属于青春期教育专题,从开始的学生哄笑、不自然,到后来的平常淡定表现中,每个孩子对找到了属于自己受欢迎形象……根据每一个主题的需要,我都会选择议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心灵故事,或者是声像材料,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正强化,注重学生间的分享,淡化讲授,努力打造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生命课堂,真正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成长。

有时我也会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 “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当然我会慎重地把握自我开放的尺度,尽量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让我成长更快的就参加吉林市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活动,主题是“学会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进修学校王铁英主任的指导下,从备课到试讲,再到录课,一次次的打磨,使我的心理课更有“心理味”了。目标的定位是发展性的,比如:感受、探索、体会、增强、学习等,只是追求学生有收获,有成长就行,而且努力地看到每一个孩子个体的差异。课上,注重学生的感受,巧妙地把握生成,当场演当场交流感受,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特别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通过对比更能加深认识,从而形成正向的思维与价值观。即:“能正视自己不行,也是我能行”的认识。

我参加了“四叶草”心理工作室的绘画班学习,三个月中潜心研究“绘画投射技术”,“OH”卡牌的投射理念,让自己先行体验其中的奥妙,了解未知的自己。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咨询中,提升了咨询的技能与咨询的效果。本学期运用“绘画投射”咨询的师生近三十次,带给师生们更多的是愉悦,我也从中体验到了咨询的真正价值。

作专职心理教师已经一整年了,那套起初绞尽脑汁创编的心理校本教案,平日里有着不少修改之处。计划在这个暑假里,把它根据平日使用修改意见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有备于来学期的合理有效使用。

我的简单愿望————每一节心理课,都不让学生失望。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学科教学间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总结

    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总结 心理健康学科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xx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从起我就已经开始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今年由于教学对象是基础部学生,教材的选......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阶段性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阶段性总结 加区四中课题组 2007.12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时代需要。随着课题......

    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总结

    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总结肥城市实验小学于利利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总结 很快的,一个学期将要过去,回首过去的日子,一幕幕都仿佛是在眼前。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

    物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动与静

    物理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1动与静 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 一、教材学情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运动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一、 概述 1、 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 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 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音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音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张家店小学 赵晓欣 一、案例的背景情况简介: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更是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的程......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院 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班 级: 2009级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