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

时间:2019-05-15 02: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

第一篇: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

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

——小学识字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先简述小学识字教学的发展历程,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辨析,从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及识字教学的本身出发,提出传统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小学识字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传统教学; 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辨析;小学语文 ; 讨论合作;激发兴趣

一、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普通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的文化科学素质,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小学识字教学的改革实验。60年代初,“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是具有代表性且影响颇大的识字教学流派,带动了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第一次高潮的出现,至今,仍是活跃于小学识字教学界的重要教学流派。进入80年代,先后出现“注提识字法(”即“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法)和“部件识字法”等。前者的实验发展很快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促进了改革开放后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第二次全国性高潮的形成。进入90年代,字族文识字教学实验成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间,已在几个省市相继试点推开,可以预料,字族文识字教学法,作为后起之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依然严重。所谓“高耗低效”现象,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而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仍居高不下。现实问题促使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去思索、研究,如何把前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学生在认识汉字上的潜力,丰富识字法的教学。

二、识字教学方法列举

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是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直接继承了我国“

三、百、千”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2.分散识字法

分散识字法采用“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特别重点“课文语言环境”这个重要因素,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将识字视为阅读的开始,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这种识字法的优点是:文章看得多,识字量大。

3.归类识字教学法

归类识字教材改汉字的个体教学为群体教学,在编排上以归类形式批量识字,以短小韵文和课后作业巩固强化。在教学中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成批识字。在教学中运用以下方法:(1)抓带头字,举一反三。(2)发挥潜能,温故知新。归类识字中的生字对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 “半生字”,识字的重点难点是建立生字的音、形、义的联系,通过联想,来建立生字在音、形、义上的联系。(3)分布侧重,突破重点。(4)整体设计,加强写、练。在教学程序上实行“整体感知-部分探究-综合训练”三步走。

4.奇特联想识字法

常用的奇特联想识字法有:(1)图示法。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2)故事法。根据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3)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4)会意法。通过分析会意字的部件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记住字音。(5)引伸法。通过引申,理解字形和字义的联系。(6)比喻法。运用比喻的方法,分析字形和字音、字义的关系。(7)反推法。根据汉字的部件,插入“不”字,表示它的反面意思。(8)谜语法。用谜语的形式来分析字形,猜想字义。(9)描述法。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字的各部分意义与字义紧密结合在一起。(10)重点法。抓住字的易错部位进行合乎情理的解释。

5.情趣识字法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趣味无穷。(1)同形联系法。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其二是声旁串字,把握难点。(2)析字会意法。不少汉字因形会意,可引导学生析字会意,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字理讨论法。根据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探讨构字关系。(4)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教师应重点提示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知觉定势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5)字义类推法。其一是形符推义,其二是声符推义,其三是以音挈义。(6)部件描述法。对没有名称的部件,采用通俗的描述法,做到呼其名即知其形与序。可借已经流行的称说引出新的称说。(7)联语应对法。其一是字形会意应对。其二是字义属性应对。

此外,还有“字根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成群分级识字法”等多种识字法,都曾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实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识字法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着汉字学习的机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传统的识字教学辨析

(一)辨析“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

许多人认为中国儿童少年阅读起步还是汉字挡路,若不加分析,从表面上看,汉字确实音、形不一,很难自学,而且许多字笔画繁多,若学字速度加快,还怕产生错别字。于是让入学儿童先学汉语拼音,验收过关后才教学汉字。其实,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因为一个学生拼音文章读得再流利,最后还是转到读汉字文章的。汉语拼音在教学汉字中起“拐棍”作用,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汉字是比较好的方法。

(二)辨析“先学笔画少、字形简单的汉字”

教学中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则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哪些字是容易学的,哪些字是难学的,历来有分歧。有人认为笔画少的、字形简单的字容易学,应先学,因此,许多教材中大多数是先学: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然后再学字形复杂的字,一般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但实践证明:“天、夫”,“大、太”,“石、右”等字学习时容易混淆,而“魔”、“鼻”、“脚”、“嘴”等字,笔画虽多,却一学就会,且不易混淆,究其原因,复杂的汉字能帮助记忆的特征也多,就像人的脸一样,特征多的人不容易被忘记。

(三)辨析“从„看图识字‟开始学汉字”

有些教材在小学生初学汉字时,在所学的字上都配有相应的图,认为学汉字应该从“看图”开始,不让学生产生汉字难学的情绪。汉字是象形文字,为提高学习兴趣,有些字在初学时可以介绍它的演变过程。但是,不要让学生对图产生依赖心理。否则,一旦字和图分开,许多字就不认识了。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方块图形的特点,可以说,每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图,加上汉字组字有一定规律,能促进联想,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大可不必因难学而配以太多的图。

(四)辨析“先学„四会‟字”

在现行的许多教材中,一开始学汉字就要求“四会”即会读、会理解字义、会写、会用。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要求小学生会读字后即会默写和运用,那学习的量一定不会很大。但汉字若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是不能阅读文章的,因此就会出现学了几年,学生还不能读浅近读物的现象。这无论是从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学生自身智能发展的需要来看,都是不相适应的。

学习汉字得分散难点,先学“二会”字,只要学生会读会理解字意即可,不急于要求写和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由于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小生字回生率。到学“四会”字时,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放在字形的记忆和书写上,对巩固汉字是很有效的。

从以上几种主要识字方法的列举和对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辨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每种识字方法都注重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托,使学生的联想更宽泛,识记更牢固。像字族文识字法,就是想熔各种识字方法于一炉的尝试。分析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其前期吸收了分散识字和注音识字的特点,后期大致是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的模样。而这些识字法有它的长处。同样各自有它的不足之处。识字法可大致分为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首先,集中识字法要求要有500个常用汉字的基础,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儿童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这种识字法要让学生短时间大面积接触生字,所以学生使用这种识字法会感到乏味,单调,厌烦;同时这种识字法是让学生将音相同,形相似的生字结合起来记忆,更容易使学生记混淆,造成学生写错别字。而分散识字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生字新词进行自我理解,通常这种“理解”有一定正确率,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也不能排除错误的可能,而往往这种错误终身难忘;同时这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字积累才能将这种识字法发挥到游刃有余,或者说这是一种终身的识字法,成年人把握得会更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能将这种识字法使用到一定限度。而且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中要发动起可能多的记忆线索,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此外,小学识字教学中还发现记忆有个时间规律,即:长时记忆的识记,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的。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所以,瞬时或短时记忆的东西常常会很快被遗忘,第一次感知到的材料要马上要记住也会困难。相反,经过多次感知,从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记忆的任务就会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接触到的生字就要求“当堂四会”是不够合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

四、识字教学个人创新初探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现将我在“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游戏中学,记忆深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妈妈的。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

一、两个“√”的生字,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警”字,有学生说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警察走过去,向他敬了一个礼,说了一句话,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其他学生可补充;记“转”字,有学生说“转”字上“车”加“专”,就是说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专心,否则在转弯的时候就有可能撞到花台上,要赔钱的;记“豫”字,有学生说“豫”是“予”加“象”组成的,“予”在古语中是给的意思,别人要送给你一头大象,你觉得大象太大了,就犹豫着到底接还是不接呢……

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二、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与否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有人把一节课上大部分时间教师一个人讲,教师讲得一切都是对的这种课堂教学,称为2/3现象,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即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的学生至多只占20-30%。

创新式语文教育以“生本教育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改革旧的传统教学结构,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郭思乐教授在阐述他的“生本教育体系”时强调,“在现有的教育中,儿童获得意义的过程被拉得十分漫长,教学沿着一个一个局部线性地发展,儿童的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自觉的。这时,儿童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丰富的来源,是对于所学材料意义的感悟。他的学习思维的发展过程是„胚胎式‟的。也就是说,所学内容在儿童头脑中形成了„意义单体‟:有相对完整的意义的感悟。传统的离开意义单体的教学,始终使儿童处于被动地位,只调动了儿童的部分精力。”

创新式语文教育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协作学习而展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自身思想、情操受到陶冶,并逐步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共事合作的能力。

让我们充分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把儿童作为教育资源来整合我们的教学过程。重视发挥每个儿童在优化整体中的作用,把儿童之间的差异看作宝贵的资源,看作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把差异的产生和解决都视为推进儿童发展的契机。

让我们找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从而达到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有效的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

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

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四、竞赛激励,情绪高昂。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五、联想阅读,提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不同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繁复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六、电化教学,直观有效。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它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关心教育,参与教育一线的同志们共同努力吧,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一期

[2]《用科学方法的理论作指导探索“四结合”识字教学新模式》,《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四期

[3]《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一‟》,《 人民教育》,1997年第一期 [4]《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二‟》,《 人民教育》,1997年第二期

[5]《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三‟》,《 人民教育》,1997年第三期

[6]《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四‟》,《 人民教育》,1997年第四期 [7]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P374 [8] 《“字理识字”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湖南教育》,1998年第五期

[9] 《教学与儿童认知发展》,河北示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年第四期

[10]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第二篇:识字教学改革通览

识字教学改革通览。

1.快速高效是现时代识字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时代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使植根于学校教学实践沃土的识字教学改革必须十分注意快节奏、高效能。我们看到,实验的主持人都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在认真学习、领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改革的目标。教改课题一般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完成大纲对识字教学的要求。①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②在识字量方面: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在小学前三年教完2000个左右汉字,即可完成任务。③在教学中做到 “ 四个结合 ” :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第二,以快速高效为原则,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规定两年识字2000个。“ 韵语识字 ” 大胆实验,使一年级学生轻松、熟练地认读2500个常用字; “ 字族文识字 ” 连缀字族,编写成文,实现突破。有的实验学校的学生一二年级就能识字2000多个、识词5000多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强,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够阅读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语文课本,并达到理解、概括基本正确。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技书学生也能涉猎读懂,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觉得很难一下子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写一些简短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三,通过实验,总结新的理论成果,以供科学研究和国家决策参考。如:识字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应遵循高频、构词能力强,生活中常用,儿童口语中常出现的原则为常用字定序;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包含3000个左右常用字,低年级以学习2000个左右高频字为宜;在 “ 一纲多本 ” 的原则下,编写体现民族传统、汉语特色、时代精神的小学语文教材。

2.完善体系是新世纪对识字教学的呼唤。识字、写字、听、说、读、写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识字教学不能离开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体系。在完成低年级的教学后,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中高年级教材教法,就会出现学生学习的不适应症状。表现在:

①教学内容衔接不上。如由于教学体系不同,知识点、训练点安排不同,造成学生知识遗漏;由于练习要求的不同,学生不能完成作业。

②学生 “ 吃不饱 ”。由于低年级识字量的增加,一般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高于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没有相应的教材,就会导致知识、能力的浪费,耗损教学改革的成果。

③对识字教学评价不科学。如果只局限于某一阶段就下结论,不能说明方法的优或劣。要从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返观识字教学的效果,通俗地说叫 “ 算总帐 ”。主要看两点:第一,语文毕业成绩,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学习兴趣、习惯、情感,言语交流水平。第二,对其它学科如数学的影响。目前,除少数识字教学实验外,还都亟需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验。

3.科学化是识字教学实验的内在需求。科学研究没有止境。小学汉字识字教学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如此。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全国还有许多有志之士热心于这项事业,也还有各种名目的方法在教学中使用。那么,是不是方法越多越好呢?不一定。识字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寻求最适合中国儿童高效率地学习汉字和汉语语文的科学途径,简言之就是识字教育科学化。对现有这些方法的研究,我们还需要学习前人已有的成果,利用其它学科提供的方法,进一步提取出有益的因素,以利于大面积语文教学的吸收,同时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三、学习借鉴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经常看到社会上对中小学生识字水平不满意的报道。比如说学生的文字基本功不扎实,字的笔画写不清楚,“ 家庭 ” 的 “ 庭 ” 少了上面一点,把 “ 药水 ” 的 “ 药 ” 写成了 “ 约 ”。读错字音、不明白常用字字义的现象更是普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还得靠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吸收先进经验,特别是学习别人的方法尤为必要。根据自己所用教材的情况,把成批的字适当集中,找出基本字或字族,编成韵语课文,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记忆、巩固的需要,用快速循环识字法、奇特联想识字法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可以从读音、析形、讲义、书写、巩固五个方面入手,做到:①严格控制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量。发挥学生记忆力好的优势,把识字与背诵结合起来。选取适于儿童的诗文名篇,让他们在不断的朗读、揣摩、背诵中提高语感力,不断地强化和积淀大脑中的 “ 语言模式 ”,使学生对诗文词句、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理解。②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③运用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教识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把识字和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⑤把识字和辨字、“ 纠错活动 ” 结合起来。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汉字汉语知识素养。比如有的教师写文章说汉语410多个音节就有1600多个声调,是不准确的。普通话并不是每个音节都四声俱备,四个声调都有意义的音节实际只有160多个。如 “ ku ” 的阳平有音无义,“ neng ” 只有阳平。对于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对于汉字的读和写,对于汉字的六书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具备扎扎实实的功底,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文字基本功训练。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整理,越来越强烈的使命感昭示着我们:要提高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首先应让小学生一入学便科学地识字,尽早读书,受到普通话、规范字的正规教育,突破汉字的 “ 识字关 ”,奠定学生作为现代人所应有的汉语文化基础和学习基础,增强他们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洞察力。教学研究要不断吸收识字教学改革中的新成果,构建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新体系,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扎实地训练。

分享:

0

第三篇:浅谈识字教学改革

浅谈识字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她承载着上下5000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点。因此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就成了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识字教育和中华文明史同步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进入新世纪,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识字教育的地位也显得更加的突出。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如何更好的使中华民族的瑰宝得到传承呢?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思路。

【关键字】识字教育 兴趣 主动性 创造性

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识字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包括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计算机辅助识字等等。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最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和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比以往教材有明显提高。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几百个生字,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就成了当前识字教学的重点。我个人认为,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引导孩子们更好的识字,有如下思路可以参考:

一、激发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会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的去学,主动去学,反之则很难说了。《语文教学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教学的第一目标。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如何在一堂课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1、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要想让刚入学的孩子们喜欢学习,首先得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改变自己做起,积极的改变自己的角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动辄就发号施令,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该主动放下架子,去亲近学生,走到学生当中去,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是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实物、图画、声音、影像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入形象的情景中学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比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影”字时,可以根据“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画一座亭 1 子,亭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让学生把图和字进行比较、观察,发现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儿,学生在欣喜之中就牢牢的记住了“影”字。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轻松又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生字词学习做好铺垫。

3、竞赛激励法

我们都知道儿童具有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进竞争,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的加以肯定与表扬,使孩子们产生一种愉快的心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使孩子们充分的参与进来。

4、游戏识字法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进的,他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我们可以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采用猜谜语、组合识字、玩字卡、找朋友、读文找字、风车转转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不但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还促进了思维的扩散,使课堂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这些新入学的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也使孩子们对识字兴趣盎然。

二、正确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基础知识,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最新出版的语文课本在选材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选入了大量的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这些课文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孩子们十分的喜欢,这就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比如《比尾巴》《影子》《比一比》等都是以儿歌的形式出现的,不仅内容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只要老师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短文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利用类似的短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够释放孩子们学习的潜能,使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无意识的识字。

2、重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足够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学生具备了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常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等知识,就可以形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1)字音,识字教育首先从读准字音开始,汉字中的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很多,稍一疏忽就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学好一个汉字,首先要读准字音。(2)字形,汉字本身有其构字的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起规律性,让学生们认识基本字、形声字、基本字带字、难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会按照构字规律动脑分析综合字形。(3)字义,学习汉字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理解汉字的字义,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4)书写, 很多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过程中都忽视了书写,孩子们不明白汉字的书写规律,以致对以后的教学和书写造成了很大的不变。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过程中,必须要逐笔领写,找出每个字的起笔,收笔位置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有了知识不会应用,是书呆子,有了知识又会灵活应用,就形成了能力。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比如针对汉字中形近字和形声字多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把握住这一点,教孩子们学会比较形近字、形声字,不仅可以减少错别字,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新字。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洼”字时,可以把已学字“娃”“蛙”“挂”等一起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通过换部件的方法很快记住了“洼”字,同时也记住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减少了错别字的发生率。在比如针对汉字中合体字较多的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牢记住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等基础知识,学会分、合“合体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

三、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构建生活大课堂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使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观念,引导孩子们在课堂外学习,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种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虽然学生在学识字的过程中一次记不牢,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多了,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识字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还要让课堂走向生活。

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连环画等书籍。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爱好,开设或者是组织一些展示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早阅读、多识字。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且通过看书还可以认识许多字,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

2、在看电视中识字

小孩子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等电视节目更是颇受孩子的欢迎。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和心理,请求家长配合在孩子们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孩子们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3、在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等粘贴制成小报或者是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同时应该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春游、植树、农忙勤工俭学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的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是同学生日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生日卡片,对于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让学生们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总之,随着新教程的发布和新课标的出台,我国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兴未艾,正在深入发展。就整个汉语文学习来说,一方面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要看到识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尽早突破识字关,才能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以便能够自由地吸纳有用的信息。识字教学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追求一定的量,又追求一定的质,使儿童获得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不同的年级段侧重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一定会涌现出更能体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教学规律,综合体现汉字、汉语优势的新的识字教学方法。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第四篇:新时期识字教学改革

三、新时期以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沉默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重点是清除“文革”时期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些“左”的思想,如,“小字眼儿也要教出大道理”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政治化等。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总结汲取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继承60年代的一些做法,一方面接受了现代教学论的有益因素,又有了新发展。突出地体现在:

(一)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认知功能,通过语文实践获得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运用语言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语言解释、语言记忆,从而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获得语言,同时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当然,它和数学不同,语文是通过表情达意体现其工具性的,所以语文科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任何学科都有教育性,这是学科的共性,但是语文学科的教育性是由其个性决定的,所以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在1978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掌握了语文这种基础工具,对于学习其他各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1986年的《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1988年的《大纲》(初审稿)重申了以上的观点。1992年的《大纲》(试用)再一次明确“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从新时期所制订的几次《大纲》来看,都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并提的,从来没有单纯地提工具性。在这个问题上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文道统一思想的。

(二)在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双基”训练

这是当时各科教学的统一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学在“十年浩劫”中,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对于语言因素失去得太多,此时提出加强语文“双基”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语文知识主要有:(1)语言体系,包括字、词、句;(2)篇章结构体系,主要指文章的结构因素,包括文章的段落、中心思想、文章的标题及开头、结尾。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教材都会出现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如有人所说的只讲一些概念,而是随课文学习而逐步掌握的。语文能力,除识字、写字能力外,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语文能力训练的方法。例如,教学生识字、写字,总得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是由哪些笔划组成的,各种笔划的名称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其识字、写字能力。教学生说话、写话,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一句完整的话包括哪些因素,在学习的文章中有哪些句式,这样才能提高其说话、写话能力。加强“双基”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

(三)在“文道统一”思想指导下,提出加强语言训练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就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从理论上来讲,第一,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只有将语言理解得深透,才能感悟思想的真善美;同时,是在“文道统一”思想指导下,加强语言训练。第二,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地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2](2-3)“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也就是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解,必须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反复练习──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不能丢弃的。

(四)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学生要认真读书,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写能力。反对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五)注重识字、阅读、写作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独立的读写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读写方法。就如叶老指出的:“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这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2](57)在一段时期内,很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一书中(1987年出版),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提出。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多读多练;这一时期,要求在多读多练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这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

综观近百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在逐步重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整理、研究、学习、继承,但是还很不够。总体来说,这个时期,强化了横向的借鉴,弱化了纵向的继承。也就是说,一次次地学习国外的教学理论,对于提高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是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忽视了我国汉字、汉文特点,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很不够的。其中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丰富性、科学性、理论性认识不足。因此,整理、研究、学习很不够。有一种说法:传统语文教学没有理论,只是一些经验。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我们的前人似乎不善于总结经验,尽管有那么多很可贵的经验,可是两三千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论著,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1](1055)。但我认为,不论是旧传统或新传统语文教学是具有很丰富的理论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是有所发展的。同时,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整理,如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和《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等专著,就系统论述了旧传统语文教育。又如,叶圣陶、黎锦熙、朱自清等老语文教育家的论著都陆续出版。还有由山东省教研室林治金主编的《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共五卷),基本概括了百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就,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传统语文教学

尊重传统语文教学,并不是要抱住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动,更不是要复古。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要具体分析,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传统是一个过程,而不完全是过去,传统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时间。也就是说,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是具有时间局限性的,一旦失落是难以弥补和无法挽回的。例如,新中国建国初期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过激批判;“十年浩劫”时期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彻底否定,都是无法弥补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根,是否坚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是关系到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并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的质量问题。因为语文教学的根基不牢固,是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根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就要培土、灌水、施肥。这培土、灌溉、施肥的工作,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传统的语文教学。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眼光、敏锐的想象力去学习、研究传统语文教学,也就是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借鉴,发展当代的语文教学。我并不反对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但是必须要有自主意识,要以汉字、汉文特点为根基。只有根基打得牢固,才能谈到发展。无论是我们的前辈或当代的语文教育家,大都是在传统语文教育基础上,又根据时代要求,学习了新思想、新思维、新理论和教学实践,而建立起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远的不说,就以斯霞、霍懋征、袁瑢、李吉林、丁有宽几位老师来说,他们都是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他们都具有深厚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根基,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又运用了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体系。(二)回归和发展灵魂的语言、灵魂的语文教学

马克思曾明确提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2]这说明语言不是空泛的,而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就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所讲的“文道统一”,也就是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从来都不存在纯工具性的语文学科。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蕴含着浓厚的精神生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今天谈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过去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失去得较多,这几年我们已有所感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使语文学科的性质更加明确。这就是“文道统一”在今天的发展。(三)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稳定、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是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但是我希望改革应是渐进的。不要轻易否定过去改进的一些经验,要总结分析,过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要改那些不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有辩证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我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新课标》修改定稿后,就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目标,是否要稳定十年不改。第二,新教材编出后,是否要使用两轮。选材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需要补充,可以印活页文选。第三,对于已经取得成绩的教改试验,应适当推广,不要几十年还在实验之中。这项工作应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完成。

稳中求改,并不是不改,那么,我们改革什么呢?我认为要在教学思路上、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要培植新的教学流派。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语文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过去的培训,大都是在提高新思维、新理念方面。要求他们学习现代科学,学习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理论水平,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我认为现在应该在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语文教学上多下些工夫,使语文教学的根扎得牢牢的。我想问一问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背诵古诗多少首?能背诵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多少篇?我过去曾给天津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开过一个阅读书单,古文部分我从《古文观止》上选了40篇,我建议背诵。传统语文教学要薪火相传。年轻语文教师,要接过传统语文教学的接力棒向前奔跑,就必须具有比较厚实的语文素养,如果脑子里装着若干篇古文、古诗,再熟悉一些中外新文学的名家名篇,从古典和现代的韵文传统、散文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教学中就会应付自如。要做一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书桌上需要摆放一部《古文观止》和一本《唐诗三百首》,时选时读,常用常新。希望在提高教师水平上下些工夫。我还希望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传统语文教学修养上,要做到“真正好”:真──真过硬,正──路子正,好──追求完美。要会独立思考,要坚持教学实践。我相信只要坚持数年,定会成功!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4.

第五篇: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下)

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下)《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60年》项目组 吴忠豪

邢长征

弘、牛晓静、林

霞、沈

《语文通讯》2009-04

韵语识字

韵语识字是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实验小学姜兆臣校长经过十几年的实验与探索创造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所谓“韵语识字”,就是把2500个常用汉字编在一起,组成最常用的字词,然后根据某个中心意思或者情节,编成句式整齐、通俗易懂、合辙押韵、短小精悍的符合儿童特点的韵文,作为儿童的通用识字教材,学生通过诵读这些韵文时记忆并掌握字词。实验证明,采用韵语识字,儿童能在一年内识2500多个汉字,进而实现尽早大量阅读和写作。1994年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汉字识字教育科学化”课题组专家鉴定,认为韵语识字法是一种“重素质、轻负担、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

韵语识字实验在一年级实施,采用自编的识字教材,二年级起与统编教材接轨。识字教材共二册,按汉语拼音、基本字、高频字、次高频字的顺序编排,并采取了识一批字读一批文的编排结构。第一册含1000个左右高频常用字,第二册含1500个左右次高频常用字。韵语识字教材编写的特点就是把常用汉字先组成最常用的词,再用这些最常的词,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和一定的故事情节,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大密度生字的韵文。如韵文《小兔卖菜》:“兔卖青菜路边坐,态度亲切喊顾客:价格合理随便选,营养丰富能治咳”。全文28个字含有23个生 1 字。这样,既能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便于理解,又能连缀诸多生字,富有情趣,且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联想和记忆。由于课文短,又押韵上口,加之内容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所以儿童喜欢诵读,并容易倒背如流。

韵语识字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如下:

1.先学汉语拼音和基本字,培养识字能力。为了提高拼音教学效率,教材从417个常用音节中筛选了 109个高频音节先拼熟,用三周时间完成汉语拼音教学。为使学生尽早形成独立识字能力,先学一些基本字和偏旁部首。

2.按类分层,韵语识字教学先学高频字,后学次高频字。生字教学以认读为主,即会“认”会“读”,不一次性要求“四会”,这不仅分散了识字教学的难点,而且大大加快了识字的速度。

3.整体输入。即先从整篇人手,以整体板块的形式进行整体输入,然后再理解句、词,最后选择最佳方式记忆生字。一篇课文几十个生字不一个一个地学,不做过细的字形结构讲解分析,而是一批一批富有联想地整体记忆,顺应儿童的认识规律。

4.每一个生字的教学,分析字形也是从整体着眼,先整体感知轮廓,然后再用大部件分析字形的细节,最后再强调关键一笔。教学中坚持字的音、义、形相结合;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原则。

韵语识字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推广,已经成为我国识字教学改革有影响的流派。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的识字教学实验,大多采用韵语识字方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韵语识字立足于传统韵文识字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教学元素,是对传统方法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采用韵语识字方法,学生在一年时间里认识2500个常用字,在识字速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韵语识字寓趣味于识字教学之中,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发了儿童识字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3.韵语识字实验初步实现了提前阅读的目标。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一年级就开始了大量阅渎,而大量阅读,特别是早期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韵语识字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韵语识字法虽然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但韵语课文较之于传统课文在语句上和内容上更难掌握,要让学生理解大意,教师必须对韵文语句和内容作必要的讲解,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另外,韵语教材选择和编写受到生字出现频率和韵文文体的限制,大多

需要另行编写,因此韵语识字要保证课文的文质兼美难度很大。

(沈

妍)

字理识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构字规律与造字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字理识字,就是通过对汉字构造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汉字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汉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字理识字”是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于1991年提出的,以后在岳阳市 100所学校进行字理识字实验,并且迅速扩大到广西、浙江等省。

字理识字教学中通常采用“定向——教学字音——解析字理——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的教学模式。“定向”实际上就是创设情镜引出将要学习的生字; 3 “教学字音”则是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解析字理”是“字理识字”特有的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字理与字形、字义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如象形字教学,教师出示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字形与实物形象之间的关联;“字形分析”则是在对生字字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对字形进行拆分讲解,使学生能够对生字进行意义上的识字;最后指导学生书写,进而强化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在以上识字教学模式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解析字理”,让学生能够认识该生字的构字规则与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参与字理识字实验的研究者对“解析字理”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其主要方法如下:

图示法:图示法是使用具体的影像来展示汉字的原型以及演变过程,一般多用于象形字的教学,如:“日”和“山”,就可以通过展示甲骨文与现代字形的对 比来讲解其中的汉字演变。

演示法:相当一部分汉字是表示动作的单音节字。演示法就是通过实物演示或动作表演使学生明了字义,进而阐释字理的方法。比如“闪”字的教学,教师以先站在门中间,然后快速移开,以示意“闪”字是由一个“门”和一个“人”组成,并且含有快速移动的意思。

歌诀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儿歌以及字谜来进行识字教学。如儿歌: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头就是夫,夫字两点夹夹牢,夹子站好来来来。这些儿歌或者字谜要求内容生动活泼,表达简明易懂,能够形象地阐释字形与字义,寓教于乐。这些关于字理的解释,有些符合字理,但也可以超越字理进行自由联想。

部首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合体字,特别是形声字的教学。很多合体字是以 4 表意的构件为部首的,所以可以根据其部首来判断字的意义。识字教学中运用这种形近字的特点,不仅可以让学性轻松识字,而且利用这些部首的表意属性,顺带学习一连串同部首的生字。

拆分法:拆分法是利用拆分汉字构件来帮助字义理解的一种方法。所以教学须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进行,先整体进行教学,之后拆分构件分别进行解读,最后再连缀构件意义来领会生字意义。

迁移法: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了一种构字规律之后,遇到相似的汉字之后,学生则可以举一反三,自己领悟字理。如:学习了“火”,那么“炎”字由两个“火”组成,所以便是“火苗升腾”的意思,通常引申为“酷热”。

诸多实验结果证明,“字理识字”能够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尤其对减少错字别字的数量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字理识字教学的操作步骤明晰,具有可套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容易上手。字理识字在识字教学中的优势是:

1.识字符合汉字构字规律。低年级学生识字难点在于字形,而汉字字形构造是有一定规律的,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汉字字形经历诸多改变,但是很多汉字还是能够看到其原型。字理识字以讲解汉字的构字规则与造字方法人手,帮助学生理解字形,进而识记汉字的音、形、义,是符合汉字构字规律的。另外,学生对构字规律掌握到一定程度,在学习新的生字时可以产生迁移,便会减轻学习负担。

2.字理识字借助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不仅把抽象的构字规则形象化,而且避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加强对汉字文化渊源的领会。汉字中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汉民族文化。字理识字在对字理的阐述中,必然要涉及这些文化的讲解,这正是个对学生进行汉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的好契机。

但是字理识字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比如要对汉字字理进行正确分析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有一定的汉字文化知识储备,否则无法科学地对这些数量可观的生字进行字理分析。还有,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相当部分的汉字已经很难用字理进行解释,有些现代简化汉字与原字字形相去甚远,无法追根溯源,要对其进行字理分析难免会牵强附会。另外,用有些汉字采用字理识字,容易造成学生“望文生义”,“生字认半边”,反而会产生错别字。这些现象是字理识字必须面对而且须加以改进的问题。

(杜

弘)

字族文识字

这是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的一项识字教学实验。所谓字族,指以一个独体字为母体,以添加偏旁的方式而形成一组组字群,这些由母体字派生形成的字群就是所谓的“字族”。然后,以一个字族为主编制成富有特色的口诀、歌谣、诗歌等文体,这些文体就叫做字族文。字族文识字就是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主线来编排识字教学体例,构建了以母体字为起点,字族为序列,字族文为载体的识字理论和教学框架。

字族文识字采用的也是在阅读中认识汉字的方法。与分散识字不同的是,“字族文识字”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创编新型文体,融汉字规律于诗文中识字,开创了一条“因字创文,创文识字”的新路子。

字族文识字教学以学母体字作为识字的开端。母体字指在汉字繁衍过程中具有较强派生能力的字,如“良”,由一个母体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子体字,集 6 成字族。实验者参照《新华字典》《现代常用字表》,确定了

489个母体字,400多个字族,编写了《字族文识字读本》共四册。将400多个字族根据形声或会意的特点组合编成朗朗上口的字族诗文,这就是“因字创文”。以母体字“我”为例,加上偏旁组成子体字“娥、峨、鹅、饿、蛾、哦”等,集成字族,根据这一字族编写成字族文:

我是独生女,名字叫小娥。我住山右边,峨眉多巍峨。

我与鸟为邻,最爱白天鹅。我给鸟喂食,不让鸟挨饿。

我爱捉害虫,常扑稻螟蛾,我喜赞鸟诗,出口好吟哦。

通过这篇字族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就可以掌握“我”的一族常用字,还可以掌握随文出现的常用字“独”“名”“住”“邻”等,简化教学过程和儿童识记过程,从而扩大学生识字量。而后,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举一反三地利用字族自己动脑筋编写诗文,这就是“创文识字”,把汉字的组合方法与儿童的识字方法同步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仅教了一族族字,还教了一族族字组成的方法与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加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读写能力。

字族文识字法的核心环节是借助语境、情景,即“语景”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字形类联”是指一族字貌似实异,通过辨析字形加深印象,简化识记。如“米”的字族文:“米字加口读作咪,我家有只小猫咪。米字加目也读眯,它总对我笑眯眯”。“字音类聚”指一族汉字在字音组成上因含同一个母字体作声符而音近,进行类聚,加深对字音的理解,便于鉴别。如“令”的字族文:“叮铃一声响,玲玲进课堂。邻座提醒她,领巾忘带上”。“字义类推”指一族汉字由这个母体字的字义类推其他子体字的字义,使字义教学化难为易,7 如“戋”的字族文:“戋就是小,小杯叫盏。古时货币,小金曰钱。精美纸张,小幅为笺。”

“字族文识字”学生两年识字量可以超过两千字,识字率和听写正确率均在90%以上。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求知欲增强,读书兴趣浓厚。同时,字族文识字根据字族自编诗文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写作能力明显提高。实验班学生到三年级普遍能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红岩》《鲁滨逊漂流记》等,能写三百多字的记叙文。

字族文识字在加快识字速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减轻学生记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

首先,充分利用汉字字族具有的字音相近、字形相似、字义相联的特点,通过字族诗文的诵读,举一反三识字,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识字效率。

其次,利用字族组合成多种形式的字族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思维。学生与老师一起编写诗文,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最后,有利于规律识字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因字创文,创文识字”的模式使得识字、读文达到了统一。文熟则字悉,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识字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机会。

字族文识字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有些字族文编写得较为粗糙,编写质量有待提高;字族文学习的序列应根据字频和儿童生活实际作一些调整。另外,字族文识字法具有短时高效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将其转化为长时记忆或永久记忆,容易遗忘。

(林

霞)

听读识字

4—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发展的可塑性很大。然而中国儿童学汉语,首先面对的却是繁重的识字任务。因此与学习表音文字国家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时间往往要滞后二至三年。这对处于关键期儿童的语言发展潜能无疑是一种大的损失。因此,评价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是否成功,不能仅仅看识字数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指标,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寻求一条既能促进儿童语言快速发展,又能同时解决识字问题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新路,应该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听读识字”实验追求的就是使儿童语言发展和识字教学取得双赢的目标。

听读识字是指在入学儿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情况下,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 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自主识字。这是上海师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联手上海、浙江、江苏在2000年主持的一项低年级语文整体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在两年时间里,人均识字2000余个,阅读书面语言材料超过6万字,学会讲述故事人均近100个,积累书面语言材料近4万字,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听读识字采用的是在阅读中识字的方法。那么学生在不识字或识字少的情况下如何阅读呢?实验设计了听说起步,听后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办法,即“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实际教学中听读识字过程大致如下:

1.听故事说故事。先让孩子听故事,听录音或老师讲,一般每个故事听二四遍,在听熟听懂的基础上,跟着录音学说故事。

2.读故事。要求学生将课文中需要认读的汉字做好记号,或画横线、或打圈儿、或着色,使学生在指读时引起注意。

3.认汉字。阅读之后,教师出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汉字通过指读句子中的生字,自己认读小卡片,小组合作抽读小卡片,听音取卡片等多种形式来熟记这些生字。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硬任务,低年级学生识字最大的障碍是遗忘。要减轻识字负担,就必须根据人的记忆规律设计新的识字方法。“听读识字”实验采用了“多次认读,化生为熟,逐步强化”记忆策略,避开了“遗忘高峰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具体做法是:

第一阶段(开学第1周至第3周):听后阅读,利用无意忆熟悉汉字。这一阶段只要求熟悉汉字,不提具体的识字要求。每篇课文教学从听故事说故事开始,在听熟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记忆(或跟着录音)反复指读课文,一般指读3-5遍,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这阶段学生阅读主要靠记忆,在指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一部分复现率较高的汉字化“生”为“熟”,这就为以后的识字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第4周到第12周),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识字。通过第—阶段阅读,学生已经熟悉不少的汉字。这一阶段每篇课文教学中选择8—12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要求学生认识。由于多次见面,学生对这些汉字已经基本熟悉,而且已经渡过了最高遗忘期,所以教师唤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地记住这些汉字。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大大减少,而巩固率却很高。

第三阶段(12周以后),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每天安排20分钟写字课,要求学生分批书写已经认识的汉字,达到四会。每节课大致书写4-6个字。在写字过程中,再一次复习认识的汉字。

听读识字遵循儿童的记忆规律,在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允许遗忘”,在学生熟悉以后再要求记住汉字。由于避开了遗忘的高峰阶段,所以用于学生复习巩固汉字的时间大大减少,孩子识字比较轻松,识字效率大大提高。这种识字方法的优点是:

1.负担减轻。每堂课平均识字12个,识字教学一般10分钟可以完成,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识字变得轻松了。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特别是二年级以后,识字变得越来越轻松,整个低年段识字与刚教学时间可以削减到二分之一,这样就为保证低年段学生语言学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识字量增加,巩固率提高。据测试,第一轮学生两年平均识字量达到2174个,第二轮学生二学期识字量达到了1693个,巩固率普遍达到了110%以上(普遍超过预定识字数量)。

3.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在阅读活动,自主识字,识字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由于教材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学习空间。不是教师教识多少字,而是学生根据能力自己识字,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课内主动识字,还把这种习惯延伸至课外,学习潜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

4.有效地解决学生识字差异问题。实验在识字量上提出了“最低识字量”的概念,确定保底数量,但是上不封顶。实验教材为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相当充分的识字空间,使他们的识字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5.通过听说途径学习语言,可以使儿童的语言发展不受生字的限制,继续得到迅速的发展。而教师在课堂中用了识字教学时间大大减少,这样就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听话、说活等浯言训练。

听读识字实验成果已经编人上海教育出版社(试验本)小学语文教材。但是 11 由于该实验与传统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在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识字和写字、识字和阅读、识字和听说,以及拼音教学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比较大,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应都有一个过程。(游泽生)

电脑识字

电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识字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契机。上海市实验学校自1991年开始电脑识字(也称双脑识字)实验,集合电脑的图像、声音、形象等的多媒体技术,通过电脑技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激发丁学生的识字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电脑识字教学方法,学生识字量逐年提高。据测试,1997年学生进校两个半月平均识字量达到990个,1998年达到1240个字,1999年竞达到了1455个字。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小学生电脑输汉字每分钟达20个字,最高的达到42个字。有些进校时就认1000个字的学生,已能在电脑中“写”童话故事,尽管他们还不会写这些字。许多学生能流畅地读很多故事书。识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电脑识字实验改变了以往先教汉语拼音,再识汉字的传统方法,而是在学汉语拼音双拼码的同时就开始识字。双拼码是一种“智能双拼编码”的电脑汉字输入法,它只采用26个英文字母,就能拼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全部音节。每个字的声、韵母只需用两个字母就能正确拼出,不仅简单易记,便于学生掌握使用;还能把认字、识词、学拼音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结合起来。学生们学习双拼码时,在电脑上输入字母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汉字,同时计算机会发出该字的读音,随后发出含有该字组成的词语的句子的读音,让学生从中了解了该字的含义。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当中,同时练习了电脑操作,还增加了阅读量,而这一切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完成。

研究表明,学生学会最常用汉字1000个,阅读各类文章、报纸认字率可以达到88.8%。为此"双脑识字教学法”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安排识字程序,设置了一级简码字和二级简码字。学生用10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在学习双拼字母的同时认读这1000个常用字以及由这些字所组的词语和所造的句子。掌握了这1000多个最常用字,就能扫除阅读的障碍,提前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电脑识字教学分步提出识字的四会要求。认读生字先达到“二会”,会读会理解字意即可,不忙要求写和用;等到要求“四会”时,教学重点就可以放在字形记忆和书写上,巩固所识记的汉字。这样分散难点,不仅加快识字速度,而且减轻学生负担,使教学过程科学而有效。

为了更好地巩固识记效果,电脑识字教学采用先双拼后汉语拼音的教学步骤。这是因为双拼码与汉语拼音的关系十分密切。汉语拼音的声韵母的读音,每个字母的写法和拼读音节的技巧在双拼字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为学习汉语拼音已经打下了基础。在双拼码转换为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单韵母和声母的转换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它们几乎是同一个字母,复韵母部分则需教师指导,运用多媒体软件,使学生建立概念。

电脑识字实验还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语文电子学本》,利用电脑网络的优势,采用人机对话的交互形式,让学生在电脑上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自主编辑输入文字,感受电脑操作的成就感,形成实际运用能力,电脑会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给予评价。

与其他教学方法比较,电脑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电脑识字可以集合图像、声音等形象的手段,运用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声音、活泼多变的形式,通过手、13 耳、脑、口多种感官并用,集学拼音、识汉字与学电脑操作为一体,符合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和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也满足了儿童好奇心,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认读了常用汉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阅读。研究表明,同时使用听觉、视觉和触觉认识汉字,能强化汉字对大脑的刺激,明显提高记忆效率,使所学汉字记得准、记得牢。实验充分利用电脑识字的优势,采用先二会再四会的分步识字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短短的10周时间,在负担不重的情况下光认识1000个最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

3.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电脑识字采用了人机互动的自主、开放式新型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双拼码输入法,他可以在电脑上输入白己想认识的汉字的读音,就可找出这个汉字对应的一系列信息:读音、组词、造句等等。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当然每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在表现出某些优势的同时,也难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电脑识字也不例外。最明显的就是缺少口语表达的机会,因为电脑识字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主要是在计算机屏幕前完成,学生缺少开口表达和实际运用的机会,不利于掌握正确的读音,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对生字的熟练运用。其次,电脑识字比较容易忽略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指导,单纯使用电脑识字教学,学生难以把握科学的书写要求,时间一长,对正确书写会产生不利影响。(牛晓静)

下载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创新个人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义识字法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形义识字法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语文课是各门学科基础的基础。科学地研究它、发展它,其意义要说有多重大就有多重大。然而,长期以来,小语教育教学少慢差费,严重地阻滞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 摘 要: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与突破原有的纲领,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看法与策略方针。关......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 有位法国大作家说过:学生的审美观点和人生态度来源于艺术,而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数学;二是文学;三是音乐。......

    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博白县顿谷镇盘古村小学 冯奕静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小......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摘要】:本文将重点针对小学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从教学的现状基础上出发,根据小学识字与写字当前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识字与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非常重要,学生识字写字技能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

    低年级识字教学改革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改革与实践 加入时间:2004-6-14 作者:bx 来自:摘自:《淄师附小》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由于其......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柳格乡初级中学“教育教学创新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2012年教育工作任务和工作要点安排,今年为全县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年”主题活动年。为切实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