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19-05-15 04:3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一篇: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博白县顿谷镇盘古村小学

冯奕静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框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难”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一直困扰着教育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缺乏改革与创新,这需要教师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重新认真的审视这个问题,而且必须去思考去尝试改革与创新。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有利于改变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学行为,纠正种种不良倾向,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现状 改革与创新

Abstract: the thesi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even the entire foundation education framework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say this is the fact that does not dispute.However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omposition to, but not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long-term have dogged educators.Primary language lack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requires teachers based up on predecessors to seriously look at this problem, and must be to think to try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thesis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beneficial to the change of teach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behavior, correct various bad tendency and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thesis teaching.Keywords: primary composition teaching situ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前言

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是其最根本的特征。世界各国为了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纷纷把自己的发展战略调整到科技教育上来。它们不但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而且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这

项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因为他们都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创新是未来社会的竞争的基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为适应全球性的竞争,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奏响了21世纪中国基础改革的进行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理念、坚决摒弃传统的模式化作文教学的桎梏,高扬起个性化的旗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感到,儿童处在智力与思维的起始阶段,培养其创造个性的任务尤为重要,而小学作文教学又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佳手段与途径。因此,如何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作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问题: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呢?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哪里去了?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因就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作文命题脱离生活实际

纵观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将会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不少学生为了编造作文,学生仿、抄、改,这样生搬硬套的作文如何谈得上创新?如在一次语文测试中,作文的题目是《我最尊敬的一个人》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不是捕捉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而是编造一些谎言不是写妈妈半夜三更还在织毛衣,就是写爸爸是在公共汽车上与小偷搏斗,甚至英勇牺牲。„„„如此种种,不得不令人震惊,不能不让人反思。作文教学呼唤真实,真实是创造个性的源泉,它能激发一个人不断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感受,获得新认识。而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是对真实的一种反叛,因而必将遏制小学生作文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都不说自己想说的话,都不知怎样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而展示出的是与大家一样的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大众化机械化。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作文命题常常和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创新能力的培养便失去了源泉。

(二)、背作文、应付考试

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优秀的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公开秘密。由于以往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简单的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

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有的教师还想出移花接木的“绝招”——教学生将背下来的作文进行改头换面地套用,以便一篇作文能应付多个题目。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做法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受到了人为的限制。作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的发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作文可以走“背”这条捷径,并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于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做不仅丢失了作文这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扭曲了学生的人格。

(三)、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不经意间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学生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形成的思维的公式化,语言的模式化,以及思想的板结化,这种模式在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而且助长学生的少年的老成“八股”。

比如作文构思方面。说表现爱国主义,大凡都要和共和国挂号―――不知看到谁先写了两名:“纺织女工织着共和国的经纬”,“女排脸上挂着共和国的微笑”,于是一窝蜂地都来了:“我妈妈在共和国的田野上劳作”,“我的爸爸在共和国的学校里上课”,“我在共和国的教室里上课”,„„咳呀呀,我真担心,有一天学生会说:“我早上吃的是共和国的奶水,晚上喝的是共和国的茶水.”据说这是深化主题,实则不是深化,而是简单化。

再如手法的雷同。不知从那里看到这样的诗句:“妈妈摇着纺车,摇着日月,摇着辛酸,摇着希望„„”于是我们的学生又一窝蜂地写道:“儿童排着积木,排着憧憬,排着明天,排着理想„„”,“一个红领巾在擦着墙上的污点,把校园擦得漂漂亮亮,把人的心灵擦得漂漂亮亮„„”如此“两段式”遵循着同一思维轨迹,同一训练方式,得以代代相传,阵阵相同,于是一种僵固的思维定势,就这么无意识的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始于模仿无可厚非,但不能止于模仿,止于模仿便误入沼泽。

(四)、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

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就说我那班的学生吧,有几个同学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每次作文都得优,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讲解题目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听来也烦。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五)、重课堂,轻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只有留心观察,积累了生活中的宝贵材料,学生才会“有事可写”。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为了学生安全,学校、教师不得组织春游、夏令营、外出参观等校外活动,谁审批、谁组织谁负责,更不用说组织学生去那些为学生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了。学生进了校园如同小鸟关进了笼子,什么游戏都不能做,生怕学生出什么问题老师自己受连累。这样致使小学生天真好动的天性受到扼杀,整日只能重复着单调的学生四部曲: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即使是节假日,学校也得按上级指示与学生及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以限制学生的假日活动——即最好哪里也别去,就呆在家里写作业。长此以往,学生几乎与世隔绝,又怎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六)、精批细改,忽视主体

学生作文评改,目前仍未摆脱以教师评改为主的窠臼,没有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没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因而收效并不明显。由于传统观念作祟,人们长期的思维定势,学生作文,老师评改,天经地义。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和家长迷信精批细改,使得教师既厌恶精批细改,又不得不操持精批细改的方法。

二、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方式的总和。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个总体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方式。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广积素材,丰富文库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有不少人不是套用作文,抄袭作文,作文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就是望题兴叹.分析这些现象不难看出,学生畏惧作文,究其根源就是缺少积累。要解决作文难的问题,本人认为必须从积累抓起,只有厚

积才能薄发。

1、知识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课内外阅读。

(1)、课堂教学注重积累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的关键要靠背诵对文笔优美、立意新颖的文章,要熟读、吟诵、背诵,并勤于做读书笔记,写随笔、勤积累才能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小学语文课中,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含蓄隽永的诗歌,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平时注意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且多读、多背,以读取代繁琐多余的分析和问答,以背取代机械的抄写和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渲染。

(2)、课外加强阅读积累

鲁迅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图书,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贡献”出来放在班级“图书角”中,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多读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为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可以举办读书读报活动,如“成语接龙”、“歇后语接龙”比赛、故事会、演讲会、朗读会等,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信息面。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专门的本子上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习其中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仓库。要求学生坚持利用每天的晨读课或午读课,朗读背诵自己积累的内容。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课外阅读中,丰富了写作素材,增强了自主作文的能力。

2、观察生活、注重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了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只有让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各种活动中动脑、动情、动手,才能积累作文的感性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文章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

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里的人和事,学校的各项活动,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2)、指导观察活动

指导观察活动,首先要在观察前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对象、范围和任务,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我还特别注意在学生观察后,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以多种形式练习说话。如初步观察说、按顺序观察说、、小组互说、整体练说,还有在老师指导下用生动的语言说等等,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评说。这样引导学生积累,学生才会对要写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明确,思路更加开阔,下笔才会有神。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话题,但生活又是瞬息万变的,闪光的素材要捕捉否则就会失之交臂。自己还浑然不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作文时思路就宽广了。

3、情感积累

“情动而辞发”,情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学生才会乐于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情感呢?一条途径是多读名家名篇。另一途径是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

(二)、拓宽渠道,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优化作文教学的环境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生活,练习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1、在训练的时间上,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规定在作文课

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灵活掌握学生作文时间,改变过去两节课定时作文的教条安排,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纪录下来。作文课上,再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训练空间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1)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续写、改写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如在《乌鸦和狐狸》续写中,有的学生写了乌鸦受骗后用尖刺当做肉,让贪心的狐狸上当;有的学生写了狐狸又去骗乌鸦大婶嘴里的肉,被曾经受骗的乌鸦识破,狐狸的阴谋落空;有的学生写了乌鸦家族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集体讨论,设计惩罚狐狸„„(2)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征文比赛。如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对您说”征文比赛。再如“快速作文比赛”,规定作文内容,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最佳描写比赛”,让参赛者各自写出指定同学的外貌,看谁描写的最象„„.(3)积极鼓励学生尝试写儿童诗、童话等。(4)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加强应用文训练。如写表扬稿、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为产品写广告词,为学校设计形象语,为班级撰写班训等。(5)利用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活动阵地,刊登、朗诵学生的优秀作文,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自当编辑,将自己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定书名、画插图、绘花边,请老师、家长题词、写序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3、大胆想象、激发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大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如:我在上《凡卡》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学完课文、理解课文之后,我出了一道作文题《凡卡的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合理想象。想象凡卡睡熟以后,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想象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把凡卡接回乡下时的情景,凡卡是多么高兴;也可以想象凡卡回到乡下以后,怎样跟爷爷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的情景。平时经常进行这样想象的作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激发情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质量。

(三)、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1、命题求新训练

教师应具有开放意识。将习作命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题目,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有一次作文训练项目是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可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见识了许多植物,但是他们却没有留心观察这些植物。如果就这样单纯地将题目给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很难。上课伊始,我从近阶段的饮食入手,和他们聊起蔬菜。他们分别说出了自己喜欢吃的一些蔬菜。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吃这些蔬菜?他们根据各种蔬菜 的特点又谈了蔬菜各自的作用。我接着说这些蔬菜不仅给人带来了许多营养。而且许多同学都很喜欢,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蔬菜。于是请同学回去仔细观察这些蔬菜,然后将自己喜欢的蔬菜带回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第二节课学生带来了各种蔬菜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从颜色、形状、特点等介绍了自己所认识的蔬菜,甚至有的将蔬菜的味道都讲了出来。于是我便顺水推舟地说:“大家对蔬菜了解真不少,今天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蔬菜,自拟题目自选题材,写一写蔬菜。”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我们写的文章是给读者看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眼,一个好的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吸引力,可见标题的重要了。所以像这次作文,学生摆脱了那种单纯命题的作文要求,焕发出强烈的自主命题意识,他们所定的作文题目非常新颖:《蔬菜王国的故事》、《谁的营养高》、《会说话的红萝卜》、《诱人的草莓》„„.2、选材求新训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作文需要有创新题材。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写得有新意,就必须注意创新材料的选择。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题可以选择的材料很多,有个同学选用了这样的三个例子:高射炮可以把飞机打下来,打蚊子就远不如用蝇拍;拳头可以致人于死命,而跳蚤则只能是自己吃亏;人干渴于沙漠之中一口水能够救命,而所携带的千斤黄金则只能成了累赘。这里三个实例可谓生动通俗、新鲜活泼、寓里于趣味之中,道理论述得清楚明白,而且没有一点空泛说教的味道。就是同一题目也可以多角度选材。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3、立意求新训练

个性化创新作文,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体现在立意出新,就需要打破陈旧的认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提出对问题的看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使其作文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

选拔创新要有独特的角度。如写作《我最尊敬的人》,不少学生会写一个班上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敬爱的一位老师等。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言语不多,不讨人喜欢,但却在关键时刻,他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则就比较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从全新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三)、转变评改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怎样的作文评改方法才能尽可能地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树立作文能力在自改中提高的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自改的办法。实践证明,教师批改作文的收效不大,学生关心的是分数,对教师精心批改的地方则不大看;教师精心批改,又使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减少作文的次数而为之。大家都明白,作文是自改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同时,没有写作一定的量,就没有作文质的飞跃。为了保证一定的作文训练量,就必须教会学生自改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修改加工作文。学生修改作文,教给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组织好自改也是十分关键的,既不能让学生凭兴趣胡改,也不能让学生之间因为改作文闹矛盾。学生自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己修改、同学互改、组组互改、班班互改等。不管哪一种形式,刚开始时宜粗宜慢,稳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自改要全程监控,不能因为学生自改,而忽略自己的职责,或是借自改之名,行偷懒之实。

(四)、完善激励机制,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完善哪些有效的激励机制呢?

1、分数激励

作文评分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评分太紧,总觉得作文不像数学,很难打高分,更难打满分。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了习作中的“贫困户”——长期处于60—70分之间。差生的作文分数不及格,更是司空惯见的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主张实行高分政策。分数是教师判断学生作文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志,也是鼓励学生作文的一种动力。给学生作文评分时我把学生作文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划分三个等级的分数段,对中、差等级的学生作文给予分数倾斜,激励后进生写好作文。如有位学生写《我的家乡》,把家乡的很多变化像记流水帐一样写出来,平铺直叙,没有重点,我给他60分,并在作文上写上眉批,当

面指导他进行修改。他第二次交来,作文明显好多了,我给了70分,他看见了进步,尝到了积极进取的甜头。出乎我的意料,他第三次写出的作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我给予85分。从此以后,他养成作文认真选材、注重修改的习惯。

2、评语激励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模式化、概念化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激励性的评语能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据说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给他小学语文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评语中写下激励我不断努力的话,我至今还记得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话,是你的话让我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成真了,我要感谢您的鼓励。这就是作文评语的魅力。有时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通过你自己认真的修改,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你看,你这个词用得多妙!”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分开行吗?这里最好先写一写周围的环境,你说对吗?等等。要尽量避免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像丰富等等。学生看不懂、也看不明白。

3、榜样激励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班集体里,肯定有一些作文写得比较好的,我利用他们作为学生们写作文的榜样,激发其他学提高写作水平,起到辐射和引领的作用。如:杨小芳同学每次作文都写得很好,在镇举行的作文比赛中获得荣誉。我抓住这一典型,对她的每一次作文都在全班上进行宣读,并给予表扬。学生们看到身边的同学能够写好作文,有榜样可学,个个不甘落后,人人想写好作文,全班形成了“学先进,写好作文”的热潮。

4、成果激励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1)每一次作文评选出几篇优秀的,打印后,在班内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选用。(2)将

学生最优秀的作文送到学校校刊上发表。(3)汇编班级、学校的优秀作文集,并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4)组织文学社团,办手抄报,并定期举行手抄报比赛。由此,学生作文发表的机会多了,积极性也高了,写作文的兴趣就上来了。

小结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作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坚持思路创新,立足改革,但更需要学生的自我创新!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2、《作文教学论》.韦志诚.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4、〈〈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5、任富强 〈〈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 2002年第2期

6、《写作指引》 《语文学习》编辑部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7、《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李家栋编.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8、〈〈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王丽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9、《小学语文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陆云.朱小锦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1、《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万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

有位法国大作家说过:学生的审美观点和人生态度来源于艺术,而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数学;二是文学;三是音乐。调查表明;坚持每天听音乐的人要比不听音乐的人想象力丰富,聪慧。因此,小学开展音乐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错之,无可后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是;基础差,设施简陋,师资薄弱,这与城乡音乐教学差距甚大,音乐教学发展不均衡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因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着重针对农村小学教学小学生底子差,师资薄弱,教育设备,重视度及教学观念展开一下探讨,以致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得到改进。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关键期;现状;农村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传统式的音乐课是这样上的,教师单纯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先把所教的歌曲学会唱,然后再教给学生,学生受到教材的束缚,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被动的接收,这违背了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当前农村把音乐课当成听歌课是不对的,这需要亟待转变这一思想。当前,我国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任务,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如何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但是如今的农村小学中,大多数学校把音乐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很多音乐课被敷衍了事„„.农村开展艺术课就是要整合课程资源,作为音乐这一薄弱环节应该备受重视,课程资源资源的丰富程度、开发和利用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通过提升农村音乐教学质量可以丰富乡土文化,为乡土教育教学文化带来活力,更有效的丰富校本课程。

第二章

农村音乐教学的现状情形

1.1师资力量短缺,匮乏

即使国家每年都大量招聘教师上岗,但在广大偏远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低,教师缺编严重,这使得师资力量短缺。多数老师身兼数职。他们的课时任务非常繁重,一方面担任语文课、数学课兼音乐课。这样的老师从未受过什么专业音乐的训练,更别说上好一节有质量的音乐课了。另一方面是陈旧的课程观念,现阶段农村小学中,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认为音、体、美、都是偏科,学校里可有,可无,音乐课不得为其他科目让路。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非专业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音乐课形同虚设。虽然每周都安排了音乐课,但是一个月都不一定上得了一节音乐课。有个初二年级学生说:“我们上音乐课就是打开音乐光盘自己听,有时候老师都不来上课,也没学会什么乐器。”以上种种情况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这显然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据调查:我国目前有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将近10万人,若按每个学校配备一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且60余年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1.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养偏低,缺乏必要的学习和培训,交流

专业知识是影响农村音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一些音乐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他们是属于非专业的音乐教师,他们没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更别说教好音乐课程了;相反,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城市,教师定期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培训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其次,作为非专业音乐教师如果不定期培训交流学习,那么他的教学观念就会陈旧自封,固守而滞后。最后,教师心理因素也是一方面,这是不容小觑的,因为长期的定势与习惯,束缚了自己。那么他们的教学僵化程度很难破除。从而在心理上就会缺乏自信和创新。当面临音乐教学的困难时,选择的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路,而是因循守旧,敷衍赛泽,他们就是那些半路出家的民办教师。现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三分之一的专任教师达到了专业素质的要求。

1.3意识淡薄,音乐器材、场地配置落后

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使得教师必须抓紧文化课程的学习。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参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到现在音乐课还要在文化课教室里面上,在一个班级上音乐课全校都能听得见,一首歌学会了,全校的师生也都会唱了,用的还是老套的手提式录音机,5:4屏幕的彩色电视机连接影碟机,现学现唱,关键时候还卡带,卡盘。钢琴的普及率在农村的高级中学里只占5%!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据调查在河南省的台前县全县中小学幼儿园300多所,县城中学钢琴2台,风琴51台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专门的音乐教室20间,离预期要求相差甚远,对于农村小学什么钢琴、音乐教室那都是奢望。即使有专业专职的音乐教师也难以运行,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4学生底子较差,在音乐方面缺乏创造性

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专业素质较差,没有丰富的教学专业理论,加之教学硬件配套薄弱,这使得学生们连基本的音符都不会读,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纯粹是白纸一张,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学开展困难,这无法让学生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第三章 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探讨的策略

2.1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稳定音乐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

工资待遇低,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偏远的贫困乡村从事教育事业,作为政府应该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使得这些教师在评职称、晋级和其他教师享受到同样的,公正的待遇,以致避免人才的流失。对于能胜任音乐教学的小学音乐教师要定期培训。积极发挥教师的业务能力,另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同时,各大高校要加大对音,体,美专业扩招力度,源源不断的为农村输送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扎根农村。其次,政府要动员各大高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培训,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最后,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使乡村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加大对音乐教辅资料的投入,比如小学音乐开设器乐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图画、录音、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2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重视程度,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开展音乐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贝多芬失去了听觉,因为他有音乐方面的潜能才被世界所认知。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保证学生的前面发展的前提下,小学校长要摒弃“主课”与“副课”的陈旧思想,确立小学音乐学科和其他音乐学科的同等地位,作为专业音乐教师,要乐于奉献,积极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学。2.3增加投入.配备健全的教学资源

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备不足也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开展不好的重要原因,教师上课光凭一张嘴来教唱是远远不够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一些教学用具如:沙锤、音响、多媒体等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标准中也要求中小学要求了解民族乐器,学唱民族音乐,这都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具来辅助教师进行授课。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方面必须加大投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2.4提高认识,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

音乐教育不是简单的歌唱教育,其中还包括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提高认识,需要努力学习,转变教学方式,并掌握一些国外的教学法,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等,给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这需要师生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管理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共同努力,转变过去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让农村小学音乐课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因环境、待遇等客观因素而放松对学生的培养,不论是城市的小学生还是农村的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才,身为教师必须要自省自悟,提高全方面的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音乐教育事业当中去。

文献参考:

[1] www.xiexiebang.com.中国论文网.2014-02-21 [2]汤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研究.2011-09-05 [3]高敏.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调研与思考..2013-07-02 [4 ]王晶.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国音乐》2006.第三期

第三篇:论小学作文的求真与创新

论小学作文的求真与创新

梅德青 2012年11月26

【摘要】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的诞生,其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8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张扬个性,思路不拘一格,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求异创新,畅所欲言。

【关键词】求真;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作文教学;

引言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的诞生,其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8因素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张扬个性,思路不拘一格,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求异创新,畅所欲言。

写作需要求真,让学生扬起的习作风帆。学生大多怕写作文。为什么?没东西可写。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明确指出了写作与积累的关系:积累多了,作文的表达也自然丰富了。积累从何而来?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

现在书店里对学生指导写作和作文选之类的书籍相当多,有些家长为孩子提高写作水平着想,往往爱拿“优秀作文选”等往家里搬,让孩子阅读。结果,有许多学生写作文和记日记时或抄袭或选段,真可谓找到了“救星”。甚至老师在课堂上竭力表扬、推荐某学生的优秀习作时,下面的学生会高声喊“同我看过的那篇一模一样”。如此为文,又如何教育做人? 须知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写真实的、个性化的文章。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2 的习惯。以前,我曾布置过一次习作,回家对父母说“我爱你”,然后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学生的作文真可谓千人一面,虽然有的文章生动优美,但是一看就知道缺乏真情实感,我想可能是由于生活的环境所致。我们这的孩子都是农村的,父母文化都不高,有的甚至都没上过学,平时忙于劳作,很少与孩子沟通,导致“爱”的疏离,学生根本不好意思对家长说,有的说了,父母还会觉得孩子出问题了,所以学生作文就去编,作文一失真,自然就缺乏感情。

一、这学期,在培养学生的作文求真,教学上我是这样做的:

1、加强课外阅读,广集博采,过材料关。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字词和读写知识,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也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新学期开始,要介绍给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作文大全》、《作为选刊》、《课堂内外》等书籍,《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引导学生多阅读,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材料,拓展写作思路。每周安排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自主阅读,增加阅读量,进行广阔的个性化作文的思维训练,巩固强化语感,扩大和丰富词汇量,揣摩各种具有魅力的句子,积累课外知识和各种有用的信息。我平时还注意选择精美的文章朗读给学生听,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逐步调动起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其次要求学生多读多看,“扑到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这是我对学生阅读的一个要求。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他人的作品,是他人根据彼时彼地生活的独特感受写出来的,我们决不能简单地依赖,模仿来代替自己的创造,但读多了、看多了,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启发和熏陶,春雨“润物细无声”,从中我们可以吸收养料,培养情趣,激发理想,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2、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回归生活已成为学生写作的潮流。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才能找到情感的价值,审美的情趣,做人的标准。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诸如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抒我情”。如,本学期,第一周,我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就是,给老师讲述一个暑假期间你亲自经历的一个动人的故事,要求真实,看谁的故事生动感人,打动老师和学生,让我们和你一起悲、一起喜,让大家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学生们因为刚刚度过暑假,暑假生活的印象还很深,所以学生们的写作兴致很高。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再如,有段时间,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半月,时大时小,一直不停,正逢上作文课,我就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以“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记叙发生在雨中的故事,过去的、现在的都行,春夏秋冬都可以,只要与“雨”有关。学生们望着窗外直线似的雨,陷入了沉思,进行写作。有命题《雨丝》、《雨后能见彩虹》、《雨中情》等。抒写的雨景美、情更美。学生们自己也感叹,我竟能写出这么优雅的文字,这么美的情思,这么高尚的感情。逐渐地使学生深深地爱上了写作,也更爱美好的生活。

训练的结果就是,一篇篇个性飞扬、感情丰富、充满灵性、语言生动的优秀习作呈现在了我的案头。批阅这样的习作,我享受到的是一阵又一阵的激动和惊喜。就连平时拙于书面表达的学生,这次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让我体会到了一颗颗热情如火的童心。

作文教学的起步之路不仅需要求真,还需要创新。不能对雷同习以为常,对创新视而不见。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艺术源于生活” 重要的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领略文学的艺术之美?如何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写出充满童真的有个性、有生命的作文?接触新课程教材 的几年中,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创造力。在探索之中,我获得了许多惊喜与思考。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的途径很多:

1、说和写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考虑,哪方面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收获更大些呢?看来应数说和写了。新课程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我曾尝试着让学生写“个性化”的创意作文,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在内容、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创新作文。低年级学生爱看童话故事,在他们心中周围的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会思考,会说话,甚至还会撒娇。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根据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展开想象编童话故事。

2、写、讲、评一气呵成

教学上,打破常规,写、讲、评一气呵成。作文一向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项目的全面训练,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综合性的语文训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一方面是老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苦不堪言,效果甚微。另一方面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缓慢,看见上作文课就头疼,害怕上作文课。另外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弊端,即第一、三周作文,第二、四周周记,学生写好作文交给老师,两周中老师逐一认真批改、圈阅、耗时费力,两周后才能发回到学生手中,老师才评讲,其间隔时间长,不用说老师已经忘了当时的指导,学生本人也忘了当 时的写作内容,再评讲已毫无意义,更不用说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了。我认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练出来的,老师指导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所以我在作文教学课中,改进并加强了改、评、讲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两节作文课中所达到的目标是:写完、改完、评完。老师对学生作品的态度,主要是采取各种方面对学生表扬或表彰。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作文或此次作文有明显的进步,或开头好、结尾好、命题好,或创造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等,我都立即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话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教师看见学生作文的价值,就会使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成功的喜悦会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热情。老师的几句肺腑之言,既是抚慰又是教育,也像一股清风吹进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方法,大大地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愿望,让他们发现作文是一个能表现自己的天地。两节作文课气氛活跃、效果好、效率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教师的“死教”变成了学生的“活学”,写、改、评一气呵成这个环节,也使学生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了,赏析文章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了。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不是哪一个环节做好就能完成的,它也是系列性的、综合性的一门教学艺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一种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做写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写作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封闭于课堂上,还要加强课堂外的指导,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开放更多的活动空间、拓宽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思维更加丰富、充实,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的教学,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作文,不再需要“雷同”的巧合。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创意写作是让学生发射个性化思维火箭的助燃剂。总之,求真时不忘创新对写作至关重要。

第四篇: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徐京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4期

一、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课堂。构建以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问、讨论等新型的课堂模式,来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正、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贯彻新课改的主体性、合作性、开放性等原则,培养学生成独立的人格、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2.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大量地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高分低能。所以,要改变原来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构建主体合作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引导、指导、教导等方面。引导就是在不改变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障碍,进行有效地指导。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使整个教学课堂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这样就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主体合作开放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模式。

主体性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师生间、小组成员间等,通过合作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兴趣。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想多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想要达到,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又要以开放形式吸纳其他资源,形成一种自主开放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我们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要“启”的得法,要“导”的及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教与学的相互转换,体现出教与学的结合,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评价上,要以积极评价为主,要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把目标评价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以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体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环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诚然,新课改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创新型体系,它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活动,以其丰厚的内涵、与时俱进的发展,吸取多方精华,采纳多种教学模式,择优补差。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其中一种,更要不断创新完善,因材而宜,因人施教,才能走进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应注意的不良倾向

第五篇: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本学期有幸参加了高校教师在线网络培训课程《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习,感觉获益颇丰,几点心得体会如下:

一、认清了高校教学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规的飞速发展,高等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都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都相去远甚。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高级专门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积极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深了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

通过在线课程的培训,我对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加深,也进一步掌握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行为均源自意识的先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尤其对待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态度,仅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专业教育是大学的教育深度,它标志着某学科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量;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广度,更注重学科、专业之间差异化。有人说通识教育有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也不无道理。在培训课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说:“中国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交响曲,不懂茶道,着实不应该。”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专业领域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借助于通识教育的灵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转换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大学教育是学专业知识的开端,诚如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学书本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读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问题阶段。当然,这里对本、专科阶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幅度。在这个层次上,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为“讨论式”、“研究式”、“问题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讲授重点为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改变意味着教师主导角色的定位与学生主体角色的形成。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学教师体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展和增加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所以,有条件的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授课。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延伸课堂知识教育。建设精品公开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开课,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资源,这对我们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

三、拓展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此次培训是对自学空间的拓展,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不同培训课程,实现了构建教师终生学习新知识的平台。一次培训,终生受益。这既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培训,也是结合理论具体实践的开始。

下载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5_《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档案(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 授课教师:护理龚鸣敏 建工0902-04 园林0901 0901-02 生工开课学期: 2009-2010-1选用教材: 《计算机文化基......

    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摆在中学英语教师和从事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尽管教师们也经常谈教改,但教改究竟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下面就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们商榷。一......

    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有机化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机化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很大的帮......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应该在自身的教学方......

    创新作文评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

    一慎用"不"字,鼓励为主以往我们批改作文,总是给学生指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好像这样做才能帮助......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动物医学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工学院动物医学......

    音乐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创新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 谢代江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在发达的地区,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