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策略研究(二)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策略研究(二)——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为之
苏建平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 525000
[内容摘要]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有没有获得良好的学习策略,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通过分析课例,我们认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情境、课堂提问等方面。消除课堂中的无效教学,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物理教学有效性缺失主要表现,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①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②情境创设的策略、③课堂提问的策略,掌握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有效性缺失;有效教学策略
前言
本课题研究是基于以下因素而开题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学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敏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本课题从三个角度深入研究,一是从中学生学习策略现状调查分析而始之, 二是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为之,三是从学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而为之。本文就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再探。
一、提出问题
物理教学以其准确的实验事实、严密的逻辑性和大胆的质疑精神有别于其他认知方式。物理学既具有探究的本质性,又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它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因此,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针对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各种因素,教师应根据物理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制订学生科学探索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应有步骤,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给学生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而在现实中课堂上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消除课堂中的无效教学,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物理教学有效性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情境、课堂提问等方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掌握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笔者认为应着眼于三维目标从三方面的设计,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获得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和谐统一策略、注重体验策略、恰当评价策略。
和谐统一策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所关注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既重视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技能,运用物理知识、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又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如参与物理活动的积极程度,在物理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与行为,在物理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和自信程度等。笔者认为,物理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与活动过程直接相联系,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并非某种外在的、偶然的成分。
注重体验策略:在物理实践活动中,一般的物理知识、活动技能等的培养是基础和载体,是外显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内隐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建构的。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一个固态的物化的东西,它不可能在某个环节简单的“嵌入”。笔者认为,物理实践活动方案的提出仅是活动的开始,最终的培养效果要看活动过程中有没有亲身经历和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体验策略是培养活动的一个关键策略。例如测量反应时间;测量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解决,但是当同学们实际测量的时候,才会发现想要准确测量出结果,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于是同学们着手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手中没有精确测量时间仪器的条件下利用什么规律测量反应时间;在手中只有3m卷尺的条件下利用什么规律测量骑自行车的速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中,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了增长,而且强化了学生们的参与、合作意识,在活动过程中,人人都有体会,个个都有收获。
恰当评价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自主的空间。评价具有激励、调控、导向功能,但不恰当地评价也具有抑制、误导的不良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一个恰当的评价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如“汽车刹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三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景。使用多媒体放映一个交通事故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到尽管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但仍有一只穿过公路的野兔被撞死。其次是实践探究。让学生明白从司机发现野兔到汽车停下来所通过的路程跟哪些因素有关?还有什么是反应时间?什么是刹车时间?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应如何做?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强化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再次是客观评析。有的学生说:撞死一只兔子,何足挂齿。有的学生说:兔子也有生命,我们也应该尊重它的生存权,所以不能滥杀。还有的学生从责任的角度分析:兔子横穿马路,司机没有责任......。这一环节虽与知识技能关系不大,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交流中,增进了学生的爱心、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
2、情境创设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和参与动机,给学生提供参与物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获得物理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优化的情境设计,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策略:(1)情境创设要目的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因此,情境创设时首先应该考虑,该情境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那些不切实际的情境只会成为课堂的“包袱”。(2)情境创设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只有调动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有效联想,通过“同化”或“顺应”建构新知识。同时,由于学生物理基础差异很大,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差异,才能够使情境真正地关照到所有学生。(3)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尽量在同一主题下创设教学情境。一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多个教学情境,综合创设可以发挥各种情境的优势。但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创设的情境最好围绕一个主题,并把握好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问题,这样可以让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教学内容实在无法与创设的教学情境相联系,就没必要再生搬硬套用情境教学,此时不如放弃情景教学,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可做如下设计:实验1.两车压缩弹簧片,释放后,两车被弹开。实验2.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车上,释放后,观察两车的运动。实验3.在桌面上放一些钢珠,在钢珠上面放一块板,板上放一辆电动小车。启动小车,观察板和小车的运动。实验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看似不同的现象,我们能否找到一些内在的统一的规律?这样的设计走出了传统教学一味讲授的模式,让学生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并发现新问题进而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动手、交流等能力,体验学习物理的过程和乐趣。
3、课堂提问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是很重要的。主要的提问策略有以下几种:(1)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度,并形成恰当的层次结构。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之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多一些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类的创造性问题,少一些事实、记忆、理解的常识性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当,即问题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略高于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又要顾及学生是实际发展水平,使学生经过深入思考能够解答,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提问时机和检查目的进行灵活掌握。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合理的停顿,绝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举手,就立刻指名回答,这样就无意中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权利,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3)丰富答理方式,及时恰当地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当做出及时恰当的反馈。教师进行反馈时应当具体、明确、清晰地告诉学生这样回答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当然,教师的评价应重视激励学生,肯定学生思考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助于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要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首先就要增强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自信。和初中相比,高中物理无论在知识深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领悟的过程,不要把过高过难的物理问题“一次到位”地摆在学生的面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的几点策略,并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指向教学目标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应该是有效的。因此,有效教学应该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加伟.论有效教学.中国成人教育.2008.(4):121-123.
第二篇: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策略研究(三)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策略研究(三)
——从学生自我修成良好学习素养而为之
苏建平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 525000
[内容摘要] 从中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已进入青春期的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意向增强较快.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有能力通过看书、动脑、动笔、动口和动手,巩固已学知识并获取新的知识. 以高素质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应在阅读思考、联想质疑、理解知识、讨论交流、练习运用、归纳小结、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掌握规律、解决问题诸多方面下功夫;中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中学生应千方百计去激发自己的自学兴趣和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因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游离于知识形成的过程之外.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学习,要符合学习规律,最基本的是要循序渐进地学习。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智力。要勇于实践,在学习中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 自学能力;学习素养;学习环节
前言
本课题研究是基于以下因素而开题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学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敏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本课题从三个角度深入研究,一是从中学生学习策略现状调查分析而始之, 二是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为之,三是从学生自我修成良好学习素养而为之。本文就从学生自我修成良好学习素养这一角度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再探。
二、问题提出
许多高中毕业的学生,谈及走向社会或大学的学习情况,深感自己的自学能力差,后悔在中学阶段忽视了学习素养的自我修成的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自我提高。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是靠自学成功的。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其中许多人是靠自学提高才有所作为的。
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自学物理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运用和实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1世纪的“文盲”和“傻瓜”很可能是那些
不会通过自学而不断更新知识的人。时代呼唤我们要高度重视每个人自学能力的培养。
从中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已进入青春期的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意向增强较快。学生有能力通过看书、动脑、动笔、动口和动手,巩固已学知识并获取新的知识。有能力自我修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目前情况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因此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怎样不失时机地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我们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以高素质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应在阅读思考、联想质疑、理解知识、讨论交流、练习运用、归纳小结、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掌握规律、解决问题诸多方面下功夫;中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我们应千方百计去激发自己的自学兴趣和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因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游离于知识形成的过程之外.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
三、具体做法有:
1.研读自学教材
首先要抓住预习教材这个关键环节。我们要明确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及时通过预习提纲和思考题,做好读书笔记,要和同学讨论交流自学中的问题。重点内容要在课内通过听课,跟随老师的分析思路,理解和掌握思维的方法,通过例题运用和巩固概念、定理、定律等知识和思维方法,把精力花在理解上。如对牛顿第一定律,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出三层意思: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认真领会老师的重点指导,会让已经按要求进行预习的学生感到既合算又有收获。而没有预习的学生会有失落感,从而逐步认识到及时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2.努力自学解难
对教材上较难的部分,估计学生在预习中难懂的概念和规律,可以在课堂45分钟内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集体自学、点拨、解难.首先,在老师点出有关内容后,自己努力理解和发表看法。同时,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和补充,逐步完善、弄懂弄通,变难为易,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要抓住对“阻碍”这个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思考和讨论,使自己真正懂得其内涵。
3.重视自学实验
通过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可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验能力早期强,对基本理论的运用就越灵活,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中学生应该十分重视物理实验,应该从以解题为中心转变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为了做好实验,在每次实验之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懂它的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搞清实验的步骤。在实验中要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现象,仔细记录必要的数据。实验后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结论,必要时还要进一步研究某些不够清楚的问题。细心观察,使自己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这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并在生产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
4.尝试自学归纳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对重点章节要归纳小结,否则,知识零乱,容易混淆,利用率低。归纳小结可以将物理教材由厚变薄,例如:“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一节,教材篇幅较长(有6面),可尝试归纳为:本节教材前一部分是用实验得出玻意耳定律,它可用公式和图线来表示,也可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后一部分是通过例题来理解和运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其基本思路是:(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过程特点;(3)确定等温变化前后的p、V状态,并分别写出表达式;(4)运用定律,列出方程求解;(5)讨论解答结果.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使自己学到的知识比较系统,且条理清晰理解透彻,运用自如。
5.强化自学运用
强化自己自学运用是一个重点环节.我们的学习旨在把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逐渐上升到基本概念、公式、图象和规律,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只有通过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自学、理解、分析、归纳和运用才能完成.我们应该在做练习时认真审题,写出解题思路,运用概念、公式和规律列出式子,作出解答,并讨论答案是否有道理.对错解的题,有机会时尽可能自己讲出错解过程,让大家在纠错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使自己自学得更主动、更有收获。
6.启迪自学拓展
在课堂听课中,要积极思考老师适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拓展和深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老师提出:速度为零,加速度是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是否也越大?在学习“单摆”后,老师提出漏砂的砂摆在摆动过程中周期如何变化?在学习“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后求解一题:一壶10℃的水,你最多能用几种方法使水的温度升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以形成一个自学成风、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笔者深有体会: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出现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局面。这不失为一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方法。
7.重视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归纳起来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1)预习。认真预习课文,这是培养自学能力 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好新课提高听课效果的前提。预习并不只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就完了,而应该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那些预习中看不懂的地方,要做出记号,以便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对那些可以看懂的地方,更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多问几个为什么,探索新的思路,这样会增加自己的学习兴趣。只有做到预习,才能使自己在上新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认真听课,适当作笔记。写过的内容,手的动作对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促使自己听课时情绪饱满,精力集中,防止大脑的沉睡状态。
(3)课后要及时复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不少学生混淆了作业和复习的关系,甚至以作业代替了复习,这是不好的。功课最好是当天复习,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前后融会贯穿。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学者的知识去做作业。(4)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业不一定追求过多,而在于精。要敢于创新,一题多解。做作业一定要坚持严格要求,力求做到规范化,字迹不缭草。如经过独立思考后仍不能完成的作业,可以请教教师或和同学共同研讨。但经别人指点的作业题,仍然要经过自己的消化,真正理解后再去完成,不应抄袭别人的作业。要经常注意总结、交流这方面的经验。(5)要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多方面的爱好,这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也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科技活动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扩展知识领域,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从而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中学阶段的学习时间有限,所以一定要善于利用时间,科学地安排每天的自学时间。中学生能否对学习做出合理安排,挤出时间学习,这往往成为同学之间学习成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要符合学习规律,最基本的是要循序渐进地学习。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智力。要勇于实践,在学习中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自2011年5月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
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课题负责人参加培训,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培训,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分工,对学生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进行课题研究,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我们在今年的物理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中,课内和课外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
(1)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过程,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如:密度、大气压强、电流的规律、电压的规律等。其基本过程为:
创设情境→引出假设猜想→归纳总结→迁移拓展→设计实验方案→引导探究
谢吉发 老师在《摩擦力》一节课中是这样导入的:他首先拿出一根长约 一米 的塑料棒,组织一场男女同学拔河对抗赛。选择了班级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和力气最小的女同学上场,大家一看力量差别太悬殊,不公平。谢 老师说,没关系,我给他们“加加油”,边说边在男同学那端加上了润滑油。拔河在全班学生的关注中进行了。只见女同学稍一用力,塑料棒便在男同学的手中滑出。在大家反映特别火爆的气氛中 谢 老师说,表面上看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但实际上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带领大家走进了《摩擦力》的世界。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夏云芝 老师在《杆杠》一节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她首先在一块木板上钉了钉子,又拿出一个起钉子的羊角锤子,让一名同学上来起钉子。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没有起钉子的经历,他们感到即新奇,又兴奋,对这节课立即有了期待。后面的课可想而知,研究杆杠探究杆杠的平衡条件充满了热情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因被激发了。
(2)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如: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功率等。其基本过程为:
提出问题→归纳小结→联系、引导、扩展→组织讨论
(3)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光的传播、能的转化和守恒、太阳能等。其基本过程为: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
(4)网络整理式。按单元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用图、表等主要方式揭示物理现象或本质特征,突出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其目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优化其认知结构,获得系统提高,发展其创造力。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几乎每一单元知识均可作这样的整理,而且形成知识结构呈多样化,各有特点。其基本过程为:
导入主题→同组交流→运用深化→典型展评→自主梳理
(5)学生对网络很有兴趣,但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引导和帮助。这里主要的基本过程为:
创设情景→明确学习任务→自学知识内容→自主探究(找出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交流评价→归纳小结→设计新运用方向→网上讨论交流(制作幻灯片或课件)→反馈评价(师生)。
2、尝试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探索。
学生课堂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总量的增加,为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延伸创造了条份件。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引路”,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在课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①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勤做读书笔记,适当时候进行读书活动交流。②结合学校开放性学生实验课程研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小课题,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课题小论文的写作。④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服务。
3、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1)跟踪课堂教学听课。课题组负责人经常到各中听课,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鼓励研究人员互相听课进行研究讨。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教师心得。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有些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体会。并通过局面的形式撰写了心得。
(3)组织了5次较大的研讨活动,主要是听课后研讨活动。教师谈设计意图;听课的课题组成员谈感想和建议;研究今后的主攻方向。
(4)组织集体备课时,进行有关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学习的讲座。并讨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主学习的一些有效的、大家共识的教学方法。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效显著:首先是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自身素质明显提高;第二是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念上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有些能放开手了;第三是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勇于对权[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威挑战,对一些问题能产生质疑。合作能力增强,有团队作战精神。并能通过网络主动学习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应用,了解一些物理发展的科技前沿知识。
二、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
课题组教师对这项研究很感兴趣,纷纷讨论研究题目,课题组成员经常进行沟通。初步形成了一个研究氛围。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研究经验,创建适合自己教学的模式。
三、研究心得
实践证明:按照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动手、精于实践的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现实性道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也使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有较深的体会:
1、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学生要以书本知识为主,同时也要强化对实践的学习,不断把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学生要以知识学习为主,同时要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实践的锻炼。这样学生的各种素质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方法指导。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若突然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他们,刚开始学生往往像久囚笼中的鸟一样,放飞后不敢飞或不会飞,所以必须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和方法指导。教师在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的初期,要宏观调控好学习过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会变得积极主动、科学得法。
3、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承文明,还应让学生的能力、心理、人格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中,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多鼓励,慎批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参与意识,同他人协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以及锐意创新、不懈追求、敢于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
4、教学中教师虽然退出了绝对支配的地位,但其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外,还要灵活应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拓展延伸中学生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并做出及时评价。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备课,广泛查阅资料,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
1.深感理论基础不丰厚,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2.有些实验教师还不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的模式还不能最后确定。
4.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还缺乏比较全面的量规。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物理教课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繁杂,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只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物理公式传授给学生,以此来完成物理试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领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而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不断地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本文从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成果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物理课程;自主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一、引言
以学生唯分论的应试教育模式,照本宣科的课堂讲课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无法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物理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融会贯通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上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的前提下,针对知识点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与探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地探究物理学领域的奥秘与规律,在不断地探究中拓展物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物理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储备范围内,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内容,设置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深入地探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开拓思维,创新意识,极大的参与感可以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物理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物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非常适合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改革,物理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实验参与方式、问题探究方式等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总结知识点、物理规律。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而且提高了实践技能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和方法
物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其中的知识点和物理公式都具有非常具体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要想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及物理公式,实践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通过做物理实验,交流实验心得,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探究物理学中的规律和相关联的因素,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物理知识的应用变得更加具体与现实,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学理论,从而应用物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实现物理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方法的统一。
三、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参与物理实验
实验是探索物理学规律和研究物理学理论的重要方法,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老师要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亲自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观察和详细地记录实验所得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总结出相关的结果,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对比,找出其中的关联,提出新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对比,探究物理学规律,构建物理学知识结构,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参与课外探究调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且应用所学到的物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和了解物理学在现实中的应用,老师可以根据物理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现实中的应用确定课外探究调查题目,为学生提供可以查找资料信息的方向和范围,引导学生按照题目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探究调查,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目标的调查研究的能力。
3、参与探究课题讨论
课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老师根据知识点结合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探究讨论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解决办法,学生在自由的讨论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课题讨论还可以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探究讨论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的探究与讨论,多角度、多方面地开拓思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外调研和课题讨论,通过各种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纪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期:201
[2]吴英剑.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内蒙古教育,04/2016:74
[3]沈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浅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9).[4]周荣意.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6).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自颁布并在我市实施已进入第八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已在2010年8月修订。各地都在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平等、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加快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寻找符合新形势下的教与学的途径。目前,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教学正不断实践,特别是苏州市教育局提出“三五一”规定的背景下,提倡“三会”(会学习、会健体、会休息)和有效教学,我们认为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优化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处理好化学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能力提升协调发展,使学生感悟到身边的化学是真实有用,激励学生热爱化学这一自然科学学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下,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能用”化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素养,本研究课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aut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autonomia”,意为“自治、自制权、自由”。“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一概念是教育学领域对教与学的新认识,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反映了教育向个性化、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方向发展的新趋势。“自主学习”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注入式被动接受型学习而提出的主动学习,情感上需积极投入,动机上需积极参与,方式上更为多样化,既保留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更注重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角”的参与,参与的方式和手段,决定学习自主性的程度,根据该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首先需要在教学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教师从教多年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形成了保姆式的风格,居高临下传授,不敢放手或放得不够,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初三新生是经过八年基础教育后学习化学,前八年学习的模式养成依赖性或自主学习的程度不高,能力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分化。本课题提出初中化学学习中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利用初三新开学科在学习上进行一次强化矫正,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使之在学习上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应作为自主学习的特征。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习”,还需要教师这个主导者通过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加以指导、引导、修正、提高,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不断更新,从而使学习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能力培养”是自主学习进入一种较高境界的体现。学习能力是一种本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它需要通过一阶段甚至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达成。作为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来说,文字的阅读、图表的解读、概念的理解、实验探究、观察和思考、归纳和分析、质疑和反思等等都离不开平时量的积累,“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能力才会提升。西方教育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70年代,自主学习进入语言学习领域。“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在1971年成立了自主学习中心,其宗旨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又称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本属教育哲学范畴,是Henri Holec将其引入了外语教学。1981年,Henri Holec出版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该著作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起点。
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们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围绕自主学习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深远意义、自主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培养方法、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等方面展开。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能够学,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自主学习”作出了各种界定,创造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技术并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但在学科领域的自主学习研究有待深入。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初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研究来促进自主学习研究向学科领域的深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结构的创新需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既有学科特点又有学校教学的适用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冀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探究的陈旧模式,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追求优质高效的教学,达成“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为自主学习提供理论支撑的主要有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探讨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需要,强调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有个人意义的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1)学习是个人参与性的,是学生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
(2)学习是自我发起性的,学生自己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知识;
(3)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会改变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乃至个性;
(4)学习是自我评价性的,学生最清楚学习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是否回答了他们的疑问,是否解答了原来不清楚的地方。由此可见人本主义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建构主义的重要原理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是通过新知识学习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信息输入。具体地说,学习者是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和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习者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会从不同的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新信息意义。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既包括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教师或他人帮助,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必须加强对学生认知加工过程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信息、做出假设、比较和说明,重新构建信息的含义并将新信息融于已知的知识,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根本。通过学生的主动发现,促进其认知结构的改变。
无论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还是认知学习理论都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都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