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复习教案范文
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展示、交流贯穿本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评价林肯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 1861 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巴黎公社;南北战争的原因及性质。南北战争的原因中考学生不需要掌握,但作为我们老师应该有所了解。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理解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料 投影仪
四、学法指导:
通过介绍英国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知道工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基本矛盾,为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以及工业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一个基本依据。无产阶级的斗争的第二个典型事例是法国巴黎公社的斗争史实。主要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的方式使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主温故:
1、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讲述 “ 五月流血周 ” 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4、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5、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二)合作温故,形成体系
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① 背景(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越来越差,矛盾加剧
② 政治纲领: 《人民宪章》
③ 要求: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管理 ④ 评价(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⑤ 失败原因: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⑥ 影响:影响很大,目标当时没有实现,后来大都实现了 2. 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① 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
② 原因:工人运动水平提高,需要有科学理论来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为适应这种要求,汲取前人经验,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 过程: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诞生标志)④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
①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文件
② 内容: a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作用 b 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资本主义替代的客观规律 c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③ 意义:标志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 影响例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 4.巴黎公社(1871)① 背景(原因): a 1870年法国战败普法战争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屈膝投降,激化矛盾b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 过程: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人民选举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1871年5月(五月流血周)③ 评价: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大无畏精神鼓舞者后人 ④ 《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做词,狄盖特做曲,为纪念巴黎公社)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1.美国南北战争
①
背景(原因): a 独立后,领土扩张(大西洋到太平洋)b奴隶制存废成为争议焦点(北方资产阶级,南方种植园奴隶主)c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② 根本原因: 南北之间经济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 ③ 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④ 战争爆发: a 1861年 南方挑起内战,初期北方失利 b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条约》(废除奴隶制,奴隶可以参军)《宅地法》(满足美国公民对西部土地的需要),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战斗热情,战争形式有利于北方(转折点)c 1865北方胜利告终
⑤ 战后,林肯被刺杀身亡,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2.美国南北战争意义
①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②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③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 俄国历史转折(废除农奴制):
① 背景:a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b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沙皇危机四伏
② 目的:a 为维护沙皇统治和地主,贵族的利益 b 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爆发 ③ 性质:自上而下(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
④ 颁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颁布废除奴隶制的法令
⑤ 内容:a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 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
c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赎买这份地
⑥ 评价(意义):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留下的大量的封建残余 2. 日本历史转折(明治维新)① 背景: a 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b 1853年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黑船事件),签署不平等条约,激化日本矛盾 c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1868年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② 性质: 资产阶级改革
③ 内容:(1868明治天皇实行了改革)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容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军事,建立效忠天皇的军队
④ 评价(意义): 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很快也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三)考点导航: 考点一:巴黎公社
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尝试 B.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运动。C.虽然失败,但表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永远激励后人D.是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考点二:美国南北战争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主要是因为他()A.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C.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四)检测巩固: 1、19世纪70年代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诞生。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这个政权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十月革命? D.里昂工人运动
2、“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名言出自()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共产党宣言》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气壮山河的歌曲的曲作者是()
A.马克思 B.狄盖特
C.列宁 D.欧仁·鲍狄埃
4、下列历史事件与重要文献的连线搭配,正确的是()A.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B.美国独立战争──《权利法案》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宏伟的林肯纪念堂,这是为了纪念林肯 A.使美国取得“二战”的胜利
B.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C.实施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6、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后,再次重申了美国《反联邦脱离法》的精神,这表明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A.实现国家独立
B.消除种族歧视
C.维护国家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
7、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指()A.美国独立战争
B.废奴运动
C.美国南北战争
D.西进运动
8、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在美国历史上曾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最大贡献的总统是()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布什 大变化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后期,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和我们有相同的经历以及相同的命运: 封建,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但是日本很快从一个极度贫穷落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国家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1)日本是通过 实现崛起的?
(2)请你 评价一下日本的这次崛起。
(3)现在,我国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本的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0、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宣布进行革新。
材料二: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以天皇的名义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这次革新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材料二中的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篇: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案”和“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二十一条”及“五九国耻”,护国运动等。
2、能力方面:
(1)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习本节知识,关键是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渐次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避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而且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由于线索清晰,我们学习时可按两个方面分析,以做到一目了然。
2、袁世凯的统治可分为破坏民主共和与独裁称帝两个时期。革命党人的斗争可分为三种方式、三个阶段:(1)运用法律手段(《临时约法》);(2)采用改党政治手段(宗教仁议会斗争);(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3、学习时,要系统地掌握本节重大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观察。主要分析和解决两个问题,即:袁世凯为什么得以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其帝制又为什么迅速垮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围绕民主共和展开的斗争,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2、辛亥革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对袁世凯及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示例] 导言一: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宁教仁在上海火车站突遭行刺,击中腰部,由黄兴、廖仲恺、于佑任等就近送入沪宁铁路医院。当晚动手术钳出弹头,发现子弹有毒。22日晨不治身亡。6月26日葬于上海。送葬者达数万人。这起震惊全国的民国以来首起政治血案是何人所为?出手如此狠毒,其目的何在?为达到其目的他还干了哪些勾当?结果如何?
导言二:
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是不是就像资产阶级所想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挂着民国空招牌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倒退;对外卖国,依靠帝国主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继续斗争。结果将会如何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内容。
导言三:以“袁世凯何以能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导入“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革命阵营内的立宪派、旧官僚支持;资产阶级干革命党妥协退让。)
导言四:以历史上资产阶级限制专制统治的表现及结果导入新课: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遭到封建顽固势力镇压(戊戌政变)而失败。②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可要求学生回忆其具体规定),来维护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独裁。③历史真的能像孙中山所设想的向前发展?一纸约法能限制野心家袁世凯独裁专制吗?„„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北洋军阀统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怎样?
2、袁世凯的专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袁世凯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怎样?
〖思维提示〗
对于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完成,并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作简单阶段叙述,使学生对其有系统的了解。对于第2题,引导学生从袁世凯上台后的内外政策去把握,从袁世凯的真实面目暴露的过程中,认清袁的反革命本质,从而透过现象,认识其政权的性质。
〖归纳点拨1〗 要点: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AI课件展示《北洋军阀的统治》)图片
〖归纳点拨2〗 要点(1)专权表现①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②军事上,削弱革命军力量,加强北洋军实力。
(2)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利益的卖国专制独裁政权。(CAI课件展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内阁成员的组成上,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们作了些微小的让步。(引自《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唐(绍仪)自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后建议,用政治手法来对付袁世凯。(引自柏文蔚《五十年经历》)回答:
⑴材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那些方面?试就本材料分析北洋军阀的性质。
⑵材料二中唐绍仪的政治态度有和变化。
解析:本材料题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第一问“微小的让步”可从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回答之;而北洋军阀的性质则是军阀独裁政权。第二问就材料二了解唐绍仪政治态度的变化,这主要是由“拥袁”到“反袁”的变化。答案:
(1)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表面尊重同盟会,并将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冷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军阀独裁政权。
(2)唐绍仪政治态度的变化:唐本是袁的部下,是拥戴袁夺取辛亥革命成果的重要人物。加入同盟会后,忠于同盟会,主张用斗争对付袁世凯的独裁。
(过渡)袁世凯专权,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对。他们通过合法手段与袁世凯进行斗争,在受到袁世凯的阴谋暗算时,他们于1913年掀起了一场反对袁世凯专制卖国的“二次革命”。(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同盟会为什么要进行改组?宋教仁等人组建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
2、“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它为什么会失败? 〖思维提示〗 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因果归纳法去掌握本目的几个相关的历史内容,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理解和把握历史内容之意愿相互关系。本目内容可作如下简单归纳:(唐绍仪内阁垮台→宋教仁改组同盟会→袁世凯制造“宋案”→“二次革命”。
〖讨论点拨1〗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步步深入,从而解决问题)①袁世凯专权在政治上有哪两个重要步骤?
(安排亲信于要害部门;迫使唐绍仪辞职,组成亲信内阁。)②在看到袁打着民主共和招牌,衽专制的真面目后,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怎样进行反袁斗争?
(走改党政治道路,维护共和制度。)
③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到1912年,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改组呢?
(由于党派混杂,政见不一,唐绍仪内阁垮台,同盟会内部分化,力量涣散)④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首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AI课件展示)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衽平民政治为宗旨。„„保持政治统一。采用民生政策。——《国民党宣言》 请回答:
据材料看,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①奋斗目标: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②变化:宣言只提民权和民生两主义,不提民族主义。③原因:因为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达到。
〖讨论点拨2〗
①国民党之所以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而成为第一大党的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后,人民民主意识增强;国民党前身同盟会享有较高威望,宋教仁的积极宣传。)②袁世凯幕后策划“宋案”的目的是什么?
(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扫除其专制独裁道路上的障碍。)③“二次革命”前夕,中国的政局怎样?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南北方只是形式上的统一,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④“二次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其性质怎样?(辛亥革命的继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起义。)
⑤“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宋教仁被刺和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国民党都督被罢免。)⑥“二次革命”的结果怎样?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失败。原因:客观上北洋军势力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力量涣散。)(在师生达成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
“二次革命”的原因: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袁世凯建立的卖国专制独裁的北洋军阀政府;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后,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并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③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不异出卖国主权,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④袁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⑤“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北洋军势力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力量涣散。
子目三:袁世凯称帝
(过渡)二次革命被镇压后,孙中山、黄兴等许多革命党人遭袁世凯通缉,大多数逃往海外。革命党人自武昌起义后在南方形成的势力丧失殆尽,南方数省落入北洋军手中,这给袁世凯进一步搞复辟带来了便利。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简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
2、清朝封建帝制推翻不到几年,为什么会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 〖思维提示〗
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要求教师(或学生)对其步骤稍作讲述,特别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是在镇压“二次革命”以后,即1913年,1915年称帝,其他步骤均在1914年。)
〖归纳点拨1〗(CAI课件展示)称帝过程
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终身总统——称帝
〖讨论点拨〗
①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有何局限性?(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②“五九国耻”是怎么回事?
(1914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目的是要控制整个中国,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为一己之私欲,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他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要求学生掌握“二十一条”的内容)(在师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要点: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如日本;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涣散;③袁世凯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④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推行“尊孔复古”活动)
子目四:护国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
1、简列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梁启超、蔡锷等人的表现。
2、关于护国运动的成败有不同的认识,你是怎样理解的?
3、为什么袁世凯的帝制梦只做了83天就破灭了?这说明了什么?
4、简要评述袁世凯的主要罪恶活动。
〖思维提示〗
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评价”的一般方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事迹放到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不能以今人的眼光去评判,即辩证地看待。同时要注意论从史出,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关于“护国运动的成败”,我们要从当时进行斗争的目的达成情况及最终结果两方面去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归纳点拨1〗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1916年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③蔡锷:1915年底,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宣布云南独立。
〖讨论点拨2〗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反对袁世凯复辟;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CAI课件展示)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共和,即称民贼„„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宣言》 请回答:
“一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为“民贼”?
[学生回答]“一人”指袁世凯。原因:袁世凯大搞复辟帝制活动,大肆卖国,故称“民贼”。②梁启超由支持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什么?(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③“护国运动”中的“国”具体是指什么?(民主共和政体)
④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是什么?(维护了共和政体)⑤从反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什么?(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教师在与学生达成共识后,进行提炼、归纳)
①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②失败:主要是它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两半”性质。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归纳点拨3〗(CAI课件展示)
(1)洪宪帝制如昙花一现的原因:a.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程度提高——思想基础;c.人民群众的反对和护国运动的打击,封建阵营内部的分化,帝国主义的抛弃等等——重要原因。
(2)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潮流,并且威力强大;辛亥革命不彻底,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复辟势力。
〖归纳点拨4〗(CAI课件展示)
(1)阴谋家:1898年,袁出卖维新派,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
(2)屠杀人民、镇压革命的刽子手:1898年任山东巡抚后,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指挥北洋军大军进攻武汉;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又镇压了“二次革命”。
(3)窃国大盗:1912年,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玩弄各种手段,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4)阻挠历史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在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又于1915年底,企业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5)卖国贼:1913年,袁为镇压革命,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1915年为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几乎完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惩罚。〖知识网络〗图片
〖方法技巧〗
本节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学习时可按该两方面列表整理知识,以做到一目了然。
本节要点内容可以“一二三”进行趣味记忆,从而灵活掌握:“一”个条约(“二十一条”)、“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三”条线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卖国、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拓展延伸〗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内阁成员方面,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定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辛亥革命史》
材料二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势的位置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哪里?结合材料指出北洋政府的性质。(2)材料二体现了袁世凯怎样的想法?
(3)结合政治知识,说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的能力。第一问从课本知识中不难得出。第二问袁的“想法”,从材料中可知,他惧怕国民党的壮大,担心国民党通过合法手段打破其独裁企图。难就难在第三问,政治学中“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方面的内容在政治科目中也有明显的文字表达。答案:
⑴表面尊重同盟会,并将司法、教育、农林、工商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军阀独裁政权 ⑵惧怕国民党的壮大,担心国民党通过合法手段打破其独裁企图。
⑶在近现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力量。任何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掌握和巩固国家政权,通常需要自己的政党。袁世凯正是害怕这一点。
[例2](2003·上海)2003年是辛亥先贤宋教仁遇难90周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请回答:
(1)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
(2)真正的狂徒——幕后指使者究竟是谁?
(3)为什么他拒不接见应桂馨,此人正在忙什么? 解析:情景化命题是上海历史高考题目的一大特色,本题以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相关历史材料为背景,真实再现了袁世凯的阴险毒辣和政治野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初期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袁世凯的独裁也不得不在共和的外衣下暗渡陈仓。回答第(1)题时,要从客观上民主共和的潮流和主观上宋教仁在民众中的崇高威望两个方面分析举国震惊的原因;回答第(3)题时,要结合“1913年3月“这一关键信息,从袁世凯抵制国民党内阁及筹款镇压国民党两个方面归纳袁世凯此时的活动。答案:(1)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等。(2)袁世凯。(3)袁世凯怕暴露他的专制独裁野心。他正忙于抵制责任内阁制,破坏新生的民主政治(或忙于向列强借款,准备镇压国民党)等。
4、当堂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原创题)袁世凯上台之初,对内进行独裁统治的特点是()A、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B、公开撕毁《临时约法》,复辟帝制 C、制造暗杀事件
D、武力镇压革命党人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袁世凯“上台之初”。答案:A
2、(原创题)“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份是()A、广东
B、江西
C、安徽
D、湖北
〖解析〗考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B
3、(变式题)“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力量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B、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解析〗A、C是客观因素,D是根本原因,答案:B
4、(变式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解析〗“一人冠冕”指的就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D
5、(原创题)袁世凯复辟帝制最关键的步骤是()A、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B、正式宣布解散国民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正式下令解散国会 〖解析〗注意是“最关键”,B、D可以排除,关键是在A、C中选择,A项暴露了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野心。答案:C
6、(变式题)从反袁世凯斗争的结局看,护国运动失败的主要是因为()A、孙中山是否担任大总统职务
B、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没有采取武装斗争
D、反袁斗争的群众基础还不广泛 〖解析〗C项表述错误,A项与题干无关,B项是客观因素,答案:D
7、(原创题)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经首先宣布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籍都督是 A、李烈钧
B、黄兴
C、唐继尧
D、陆荣廷
〖解析〗考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A
8、(变式题)辛亥革命结束后,革命形势出现反复,袁世凯和张勋先后复辟,但是他们的复辟都短命夭亡。这说明 A、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帝国主义不希望在中国恢复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 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答案:B
五、资料链接
关于北洋军阀史的演变概况
1、从兴衰角度来分,北洋军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北洋军阀的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起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前止。(2)北洋军阀的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6月袁毙命。(3)北洋军阀的衰落阶段:1916年6月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4)北洋军阀的覆灭阶段:1926年7月北伐开始到1928年6月奉系张作霖被迫放弃北洋政府政权退回东北止。
2、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来分,也可分为四个时期: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1920年7月。内容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争皖系失败。
(3)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1924年10月,内容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1月—1928年。内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奉直联合反对国民军,北伐成功,奉系张作霖退回东北。
3、从北京政府最高掌权者的演变情况看:
1912年4月—1916年6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其中有83天称皇帝。)袁死后,黎元洪继位总统至1917年的7月张勋复辟。1917年8月—1918年8月,冯国璋任总统。1918年9月—1922年6月,徐世昌任总统。1922年6月—1923年6月,黎元洪任总统。1923年10月—1924年11月,曹锟任总统。1924年11月—1926年4月,段祺瑞任临时政府执政。段下台后,北洋军阀处于混乱状态。1926年12月,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张作霖与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北洋政府垮台。
亦说护国运动
(一)护国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国体”而是为了维护“政体”。国体是国家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护国运动后中国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护国运动并没有涉及此。而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近代以来最主要的两种政体是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护国运动起因就是反对袁世凯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后,护国运动即告结束。
(二)孙中山不是护国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实际阶层者是梁启超和西南军阀。当时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人数少,成了脱离群众的秘密团体,未能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发挥领导作用。而梁启超发表的反袁文章实际上起了舆论领导作用。蔡锷成为运动的中坚力量,与李烈钧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实现成功。
(三)正确看待北洋军阀分化在这次运动中的作用。袁世凯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北洋军阀内部分化。因为,袁氏能够在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在中国实行独裁统治,敢于在中国复辟帝制,靠的就是惟命是从的北洋军。北洋军分化既是帝国主义放弃他的重要原因,亦是袁氏穷途末路被迫取消帝制最终忧急而死的直接原因。但北洋军阀集团没有解散只是分化,成为袁死后北洋军军阀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不是护国运动根本意义上没有实现“护国”目标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教案)(模版)
者是满意的,但是帝国主义以为这种侵略方式不至于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下我们将看到,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努力适应帝国主义的要求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方面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以不同于义和团运动的形式进行着新的斗争。那么,清政府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又做了些什么?
2、清政府的“新政”(阶级矛盾激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思考:清政府“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政权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从背景角度看,1901—1904年间所实行的“新政”,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实行的。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这种形势使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要乔装改扮(屏幕显示“新政”的三项内容)。从内容角度看,“新政”的实行对外是为了取悦列强,以表明清政府绝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政权,而是一个能够适应帝国主义需要的政权,以此来博取列强的信任,换得帝国主义对其统治的支持;对内则是为了恢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上层对其统治的支持,以寻求同资产阶级某种妥协,从而革命,摆脱国内危机。《辛丑条约》的签订虽然使清政府统治逃避了来自国外的危机,但是国内危机却显然是更加严重了。不但在被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广大群众中到处埋伏着待燃的火种,而且属于上层社会的一些阶级、阶层,包括各地的士绅、中小地主、商人、新兴的资产阶级,对于清朝政权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地增长了。为了使这些阶级、阶层感到这个政权还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后不得不重新弹起三年前(1898年)光绪皇帝弹过的变法调子。
“新政”实施的结果如何呢?(提问)
(电脑显示以下资料:光绪三十年(1904年)官文文书承认:“近年以来,民力已极凋敝,加以各省摊派赔款,益复不支,剜肉补疮,生计日蹙。„„各省督府因举办地方要政,又多方筹款,几同竭泽而渔。其中官吏之抑勒,差役之骚扰,劣绅讼棍之播弄,皆在所不免)请同学们思考,这里的赔款是指什么赔款?(《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的庚子赔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学生回答)封建官僚政治的腐朽黑暗一切照旧。为了年年支付巨额的庚子赔款,全国各省原有的赋税加码征收,新创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各省长官除贪污中饱外,又以筹款办理“新政”的名义自行增加捐税。
这样的事实,当然不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新政”所能掩盖得了的。由此看来,“新政”既没有起到加强清政府统治的效果,也远不足以使社会各阶级、阶层感到国家已有了新的气象。如果说光绪皇帝依靠康有为一派人造成的维新运 动的声势而在社会上曾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的话,那么到了这时候,以《辛丑条约》的巨大屈辱和沉重赔款为背景,这些调子已经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作用了。
清朝统治者已经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甘心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以维持自己的存在。这更是掩盖不了的事实。正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家陈天华在1903年所说:(显示如下文字:(清朝政府)“及到庚子年闯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么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请大家想一想,庚子年清政府闯了什么弥天大祸?(利用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引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新政”实际为挽救其统治,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卖国本质。其结果也没有起到加强统治的效果,反而更加激化了清政府与国内各阶层之间的阶级矛盾。
由于民族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激化,革命已经在所难免了。那么,这个时候,担负着这一历史重任的资产阶级有没有能力进行这场革命呢?有,首先,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出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的一段材料)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此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能有较迅速的发展?它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分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此时较迅速发展,有着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其客观原因有:①《马关条约》订立以后,清政府被迫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②清政府的“新政”鼓励私人投资办厂。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观原因有: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②许多人认为实业是救国的良策,积极投资办厂。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正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使资产阶级无法容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了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力量。因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长壮大又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4、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奠定群众基础)
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农民是怎样抗争的?资产阶级又进行了什么斗争?(学生回答)从1901—1904年间仅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就达千次之多。20世纪初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收回利权的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突出特点。四川的保路运动成为收回利权运动的高 潮。所有这些斗争,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以及资产阶级队伍的日趋壮大,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兴起了。
二、革命的兴起
要想取得未来革命的胜利,请大家站在当时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想一想,在革命的初期,他们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学生讨论)
(总结)他们应该建立自己组织和武装,广泛地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具体行动。
1、建立革命团体
在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中,走在革命的最前列的是谁呢?(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号逸仙,由于他在日本从事革命工作时曾使用“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后人称他为孙中山。他年轻时立志救国救民,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他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的努力下,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建立了。这个团体的名称是什么?(兴中会)那么兴中会是怎样诞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兴中会成立录像)
看完了这段录像,我想请大家来完成这张表格。(表格略)
从兴中会的誓词内容来看,这次革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谁?(鞑虏)鞑虏是指什么人呢?(满洲贵族)可见,早期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大缺陷。
那么,除了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哪些人建立了哪些革命团体呢?(出示图片)
同学们在记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这些革命团体的名称,第一个字都包含在“振兴中华”“光照日月”这八个字中。(副板书:“振兴中华”、“光照日月”。)
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革命团体建立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便把发动武装起义作为具体的革命步骤。
2、发动武装起义
兴中会建立以后,革命党人计划在1895年重阳节发动广州起义。但由于消息泄露,起义尚未发动就被清政府破坏,七十多人被捕,陆皓东等人英勇牺牲,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已经同清政府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资产阶级思想,参与到这场革命中来,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大力宣传革命思想。
3、传播革命思想(1)概况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几个问题: ①革命思想的传播者主要是哪些人?(留学生、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②他们以什么理论作为与封建思想斗争的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这种思想曾经指导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现在,它又成为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
③宣传革命的中心在哪?他们又是以哪些方式来传播革命思想的?(上海和东京分别成为国内外宣传革命的中心。方式有翻译出版书籍、创办报刊、思想家著书宣传)
在革命思想的传播者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是怎样发表自己的观点,宣传革命思想的呢?我们一起看一段有关这三人生平的影片。在看这段影片时,请大家结合书本,注意了解这三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放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生平录像)(出示表格,表格略)
请大家看这张表格,总结一下,他们的思想有哪些共同点呢?(学生回答)
(总结)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具体学习。
小结全课,强调重点难点。(略)课堂练习:(略)布置作业。
第四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兴中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意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心、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思想主张)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华兴会、光复会及领导人)
4.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成立目的、时间、地点、意义、纲领、刊物、性质)
5.三民主义及其作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发展,以此进行历史观的教育。
2.孙中山等积极开展民主革命活动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阅读教科书,自制图表和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填制同盟会简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简表)
2.通过探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2.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3.三民主义
教学难点
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辅以图表、图像、阅读、讲解法
教具
①孙中山像
②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简表:
(二)教学过程
师:(展示孙中山像,导入课文)请看,这是谁?
生:孙中山。
师:知道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
众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师: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具体情况如何呢?今天开始学习的16、17、18课,将会告诉我们。
第16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板书)
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组织、发动这场革命呢?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师: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太平天国历史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广州、香港读书时,他无论什么学科总是满分。毕业后,他开业行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来,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
师: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结果遭到拒绝。孙中山因此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才能救中国,于是决定建立一个革命的团体,叫什么?
生:兴中会。
师:(板书:兴中会、1894、檀香山。)(挂出兴中会简表。)
师:檀香山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也叫火奴鲁鲁。
兴中会是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成立的,因此孙中山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孙中山以后进行革命一直得到华侨的支持。
兴中会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师:兴中会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派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去广州筹划起义。由于叛徒出卖,陆皓东等人被清政府逮捕,惨遭杀害。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陆皓东像,像下面有介绍,大家看看孙中山是怎样评价陆皓东的。
师:陆皓东牺牲后,清政府下令通辑孙中山,孙中山到国外发展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发动起义,成为中国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孙中山对革命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还有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不怕杀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板书)
师:宣传革命的中心主要在那里?(学生看书回答:上海、东京)
1.中心(上海、东京)(板书)
师:上海“新兴工业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比较大,开始成为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
大批中国留学生在东京聚居,他们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积极传播者。
宣传家通过一些刊物、杂志和翻译一些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进行宣传。课文中提到那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宣传家?(看书回答)
2.宣传家(在黑板画表,代表人物只填姓名,其余学生填)
师: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再看看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事迹。
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的是谁。(众生:章炳麟)很明显,这是反立宪,反保皇,主张革命的。
邹容:自称“革命军中马前率”,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指出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的是谁?(众生:陈天华)
请看课本上《猛回头》摘录,阅读后思考摘录下面问题。
师生共议:上段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及清政府的走狗本质。下段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的统治,可见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师:这些思想家的著作成了宣传革命的锐利武器。清统治者恐慌异常,制造了《苏报》案。邹容备受折磨,死于狱中,年仅21岁。(请看课本上,三位宣传家的画像,注意有五角星,需识记。)但民主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革命思想是镇压不了的。各地纷纷建立革命团体,孙中山将这些团体联合起来。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板书)
师:同学们看课本,孙中山联合哪些革命团体成立同盟会呢?
众生:华兴会,光复会。
1.华兴会、光复会(板书)
师:大家说说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负责人、所在地、成立时间?
众生:华兴会的负责人是陈天华、黄兴、宋教仁,成立于长沙,时间是1904年2月。
光复会的负责人是蔡元培,成立于上海,时间也是1904年。
师:华兴会、光复会加上兴中会,成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组织基础。(板书加上“兴中会”和“组织基础”。)同盟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呢?
众生:为了集中革命力量。
师:对了。由于民主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需相互联合,集中力量,共同奋斗。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2.中国同盟会成立
师:请参照兴中会成立表,自己设计一个表,并填写,同时看看它与兴中会有哪些不同和新内容(学生制表)。
师:谁来说说同盟会与兴中会有哪些不同和新内容。
生:有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是政党等。
师:(挂同盟会简表)看你做的表与老师做的是否一样。(比较两表)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朗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鞑虏”指满清统治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什么意思呢?请看课文小字末两行。因为人民恨清政府,所以这个纲领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师:为什么说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呢?
1.有统一的组织,在东京设总部;国内设有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分会;国外设四个支部。2.有领导机构,选举了孙中山为总理。3.有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等。所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5.三民主义(板书)
师:哪三民主义?
众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师: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纲领一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它是旧民主主义时代的产物,因此,又称旧三民主义。但在当时,它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记住课文提到的三位宣传家和他们的著作),还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重点记住成立时间和革命纲领》及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实际上,这也就是介绍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组织和思想准备工作。下节课将介绍他们运用武装斗争方式反封建统治的斗争。
练习巩固
①将板书中的1894(兴中会成立时间、1905(同盟会成立时间),上海、东京(宣传中心)擦掉,请学生上黑板填写。
继续整理完成二个表。
第五篇:【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1.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组成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
(2)政治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施政纲领
(3)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机关刊物:《民报》
(5)“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2.评价三民主义:性质、积极意义、局限性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围绕民族、民权、民生三个焦点 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论战基本上是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行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4.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奋斗目标,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1)萍浏醴起义的特点:
【时间】1906;【领导人】刘道一;【地点】 :萍浏醴地区【特点】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时间】 1911年4月,【领导人】黄兴;【起义名称】在战斗中牺牲和被捕后就义的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特点】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起义,影响巨大,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5.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1911年)(1)武昌起义的成功的原因
【1】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群,他们成为革命党骨干
【2】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人民群众的反抗思潮不断高涨,而成为武昌起义的群众基础 【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共进会,文学社)(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等打死反动军官,率领士兵起义,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成功以后,成立湖北军政府,以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6.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帝国主义准备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表现
①严守中立:积极扶植新的**人袁世凯,袁成为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 ②南北议和:袁和帝国主义联合向南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孙中山交出政权
7.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性质
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实际上,政府里也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2)内政外交
【1】 内政: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作用。体现革命性 【2】 外交:《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体现妥协性软弱性(3)《临时约法》的制定颁布、内容、性质
制定颁布: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4】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5】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编的权力,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6】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会议的多数党产生。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8.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2)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9.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功绩、教训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要点:打击封建主义;打击帝国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反对殖民主义 【1】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对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3)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改变。这次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