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挖主题,活学语文
巧挖主题
活学语文
新世纪学校
朱志菊
主题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合多门学科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主题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在深入研究、分析本年级各学科教材的基础上,把各学科中带有普遍性联系的内容抽取出来,进行有机的整合,设计成一体化的主题活动单元,在一天或几天时间内,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同学科的内容,只要与主题有关的,都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成为教学的媒介。主题学习区分与单科学习,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学习载体的活动化,学习方式的探究化。
一、主题来自教材
人教版的新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编排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特点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在学生的眼里变得美丽,变得富有活力。
1、文本重组。将内容、主题、体裁上相近的课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进行主题单元学习,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树》等是以“爱”为主题编排的。教学时,笔者将这些课文进行了重组,以“爱”为主题进行单元教学,三篇课文只用了2课时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背诵《论语》、古诗中有关爱的片段,引出主题“爱”,让学生初步感知“爱”。然后引导学生精读《卡罗纳》,通过反复品读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走进去体验“爱是无私的给予”。接着略读《给予树》,让学生明白“给予”是善良、同情、仁爱、体贴„„泛读《卡罗纳》,向学生介绍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说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爱的故事”。最后让学生走出去学会奉献“爱”。每人拿出自己美术课上亲手制作的爱心卡片,写上“爱心寄语”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样,学生从不同的文本中感受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学生在经受一次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的教育,知道“爱”是无私的给予,“爱”也是一种默默的奉献。
2、拓展延伸。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语文教材,又要跳出语文教材教语文,以课文为“经”,以相近主题的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在学语文中用语文,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三顾茅庐》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节目。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为学生播放录象《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要求学生在阅读、观看时,弄清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诸葛亮出山之后又为刘备集团做了哪些事?简单评议你喜欢的三国人物。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组织学生学习《三顾茅庐》,学生在课堂上兴致盎然,智慧的火花四处迸射,多姿多彩的课堂自然是水道渠成。
3、巧借习作。从教材安排的历次习作来看,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从现代作文的功能看,作文既要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也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关注人生,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积极自主学习,合作习作,探究习作,加大学生习作实践,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提高习作水平应是习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反映活动,而任何反映活动都在实践中进行,离开了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的源泉,也不会有思维的源泉。
人教版第八册一个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有位老师开展了“探究动物”的主题教学。老师先引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自主阅读动物的故事,开展小动物知识竞赛;人人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坚持写观察日记;每天20分钟,教师为学生大声读名著《夏洛的网》,读读猜猜夏洛和威尔伯的故事会怎么发展;自己当作家,主人公就是自己喜欢的动物;夸夸我们的动物朋友,评比出动物明星。最后班级编辑完成了第一本自己创作的书——《我们的动物朋友》。整个主题活动开展下来,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十分高。大量的阅读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习作提供了素材,习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主题来自生活。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当地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1、把握时代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在鲜活的语文活动中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2005年10月,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神州六号”飞上太空了。那几天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有关“神六”的事,学生对此也兴趣浓厚。笔者就以“神六”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探究性综合活动。那几天,语文不布置其他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阅读《衢州晚报》、《衢州日报》,了解“神州六号”最新的消息。每天语文课老师抽10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神六”的新闻。双休日,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神六”的资料,出一期剪贴报。在此基础上,笔者上了一节“神舟赞”综合性课。引导学生品读新诗《神舟赞》,谈一谈“神六”与“神五”有哪些不同,演一演自己最感兴趣的太空趣事。学生有了前面的知识储备,谈起这些如数家常,头头是道。孩子们从活动中感受到我国科技进步了,国家强大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已经实现了,心中涌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2、紧扣季节特点。以“春”、“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有关的古诗、散文、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读背自己喜欢的古诗、精彩句段,开展赛诗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主题教学”课,教师精选3-4篇古诗、现代诗,引导学生通过诗词美文的品味性研读、赏析、体会语文的美妙与有趣。“尝试习作”让学生把自己观察所得,用“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尽情抒发出来,尝试当小诗人,小作家的乐趣。围绕主题编辑小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合学校活动。《我们的节日》这本书为学生介绍了许多中外的节日,在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们确定了探究主题“探究传统节日——端午节”。学生围绕主题搜集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儿歌、故事等;教师指导学生以“端午节”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开展学包粽子、学做香包等实践活动;与家人共度端午节,体验端午的习俗。最后完成习作《我心中的端午节》,撰写调查报告。
三、主题来自实践。
《课标》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去利用它。
衢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是一部线装的书,是一幅清纯的画,是一首美丽的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文化,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美称。每年的九月份,衢州要开展轰轰烈烈的“祭孔”活动,十月份要举办衢州旅游文化节。一位老师就以此为契机,确定了“走古城,看家乡”这一主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主题探究活动。老师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到图书馆,上网搜集查找有关衢州古城的名胜古迹,名吃和土特产。电脑课上开展了“我来当导游”的幻灯片制作比赛。他们还观看了“走进中国.衢州”的视频节目,开展了“衢州古城知多少”的知识竞赛。他们分三次实地考察了衢州古城的名胜古迹,老师指导他们写游记和导游词。元旦期间,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访了旅游公司,土特产商店,进行古城游览问卷调查等活动。在活动期间,老师还领着学生背诵了十几首有关衢州的诗。在两节课的《我来做导游》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说起衢州城内的名胜古迹与特产小吃如数家常,一种自豪感由然而生。
“我来查资料”、“我来游古城”、“我来做导游”、“我来写广告”、“我来做编辑”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积极引导他们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灵活的运用手中的资料练写导游词,尝试当小导游、尝试当编辑,体验到了学语文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是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实践证明:只有课内与课外融合,教学与活动组合,学校与社会沟通,认识世界与锻炼自主能力结合,才能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展他们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让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主题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其课程的开放性,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生活是一本“大书”,而主题综合性学习能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到这本“大书”的精彩。
参考文献: ①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第69页。②周益民《步入诗意的丛林》长春出版社
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④《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4期。
⑤杨再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走向》、《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年10期。
第二篇:2014高考语文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5
2014高考语文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王庆其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内经》是一部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内经》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内经》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肌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这对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选自《〈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2010年1月2日
《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内经》“天人合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
“人”。反之亦然。
B.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视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在诊治疾病时的具体运用。
C.《内经》中“人事”,是指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即指人体身
心健康状况。
D.《内经》认为诊断“人”的病,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还要考察“人”
生活的社会、自然环境。
E.近年医学界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只能说明《内经》的“天人合一”医学模式基本观点与现代医学观点是相通的。
解析 A项,“只要研究清楚了‘天’,也就清楚了解了‘人’,反之亦然”不正确,依据为原文第二段“《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的观点。C项,对“人事”的解说不正确,依据为原文第四段“‘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小而至于„„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答案 AC
2.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依据《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
3.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
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我们要认真地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示例二)《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板块二 调查报告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 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找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 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 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
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练,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4.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
他几个方面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第二问: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
5.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
★6.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7.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
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
(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
第三篇:主题学活学习心得体会
自今年3月初全市启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党组的部署和要求,我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做到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端正,行动上迅速,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3.铁骑兵活学巧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活学巧练(3.铁骑兵)
优化题型训练
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一致的一项是()A.没落 淹没 浅草才能没马蹄 ...B.宿舍 星宿 二十八宿 ...C.陨落 陨石 陨灭 ...D.重阳 重叠 重修旧好 ...答案:B导解:C项依次读sù,xiù,xiù。2.下面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
B.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C.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D.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
答案:A导解: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3.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1)星星脱离轨道,就会_______。(2)原来山下_______地显出一座城。
(3)这一下子不要紧,竟然惹得城里一阵_______。(4)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_______水底下去。
答案:(1)陨落(2)模模糊糊(3)骚乱(4)旋到 4.根据语境或者成语的意思,给成语填上叠字。例1:他很有教学才能,在教育界赫赫有名。例2:形容非常稀少。(寥寥无几)(1)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呈现出一派_______向荣的景象。(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_______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3)形容话多,连续不断。_______不绝)(4)形容非常得意、异常高兴的样子。(喜气_______)答案:(1)欣欣(2)孜孜
(3)滔滔(4)洋洋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B.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D.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答案:B导解:“大概”“左右”删去其中之一即可。
阅读理解欣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一天,他们跑到二更天,才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正想寻个宿营地睡觉,班长忽然听见远远地有一片吵叫,再仔细一听,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
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走越深,最后都没到马肚子了。
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在山顶上,他们全都惊呆了。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总是敌人的地方。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子不要紧,竟然惹得城里一阵骚乱,步枪、机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骑兵们便悄悄地退下山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6.解释下列词语。
(1)毫不迟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点也不犹豫,形容非常果断。(2)混乱不安。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班长_______、_______的精神。答案:细节 临危不惧 沉着思考 8.班长明知走的是敌人的地方,却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放竟惹起城里的骚乱,由此可见敌人是______________的,而骑兵们却是______________的。
答案:虚弱、愚蠢大智大勇 9.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运用了_______描写,一个“勒转马头“,表现出了班长_______的行动、_______的判断力。
答案:心理 果断 敏锐
导解:从表达方式看,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有肖像(外貌)描写、语青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捕写等。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题。
一连红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一条血路,延伸在苍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躺在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无反应,那眼还睁着。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黯淡的眼睛却顽田地睁着、睁着……“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他又摇摇头。这时连长忙去把他那双黑布鞋脱下。他眼睛这才闭上。尽管从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安息了。战士们的眼泪不禁落了下来。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的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它。
拂晓突围时,机炮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了。然而,大个子牺牲了,他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到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0.请你为这篇小小说拟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答案:一双布鞋 导解:所拟标题要能体现文章的中心。11.文章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记事的。
答案:时间 导解:时间顺序是指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12.文章对侦察员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答案: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13.“身后一条血路,延伸在苍白的月色里”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在夜里;说明侦察员的伤势严重;表现了侦察员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导解:要整体感知语句的内容。
14.侦察员的眼睛为什么顽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布鞋还没有交给同志们。导解:从文中的相关问话中找出答案。1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和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一步突出了布鞋的作用,深化了主题,以布鞋脚印的延伸象征着革命精神永远流传。导解:整体感悟,体会其象征意义。
表达交流拓展
16.八年艰苦抗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你熟悉他们一的事迹吗?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英雄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寇的侵略。后因叛徒出卖,被敌人包围在长白山里,靠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与敌人周旋。最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导解:只要是抗日英雄的故事即可。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细柳营活学巧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活学巧练(21.细柳营)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B.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D.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答案:C导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准确解答,须平时多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情况。A项中“被”通“披”,B项“式”通“轼”,D项中“邪”通“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边().(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3)上自劳军().(4)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5)先驱日:天子且至()().(6)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7)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8)亚夫乃传言开壁门().(9)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10)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1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2)曩者霸上,棘门军()..答案:(1)大规模,大举(2)驻军(3)慰问、犒劳(4)军营锐利拉(开)弓(5)先行的卫队将要(6)听从(7)于是,就(8)营垒(9)规定(10)兵器作揖,双手抱拳行礼穿戴盔甲(11)感动神色变了(12)刚才
3.填空。
(1)《细柳营》选自_________,周亚夫是_________初著名_________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_到_________长达3 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_________篇,包括_________(帝王传记)12篇,_________(记诸侯本系)30篇,_________(序列人臣事迹)70篇,_________10篇,_________(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情况)8篇。这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西汉军事(2)纪传黄帝汉武帝 130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4.区别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1)至霸上及棘门军。()吾欲人劳军。
用心
爱心
专心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不闻天子这诏。(3)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已而之细柳军()。(4)称善者久之()。子之诏()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答案:(1)驻军,动词军营,名词将士,名词(2)派,让,动词使臣,名词(3)皇帝发布的命令,名词告诉,动词(4)动词,去助词,无意义助词,“的”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嗟乎,此真将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就把宗正刘礼封为将军,(让他)在霸上驻军。(2)过了不久,皇上来到,还是没能够进去。(3)于是皇上就牵着马慢慢走。(4)唉,这是真将军啊!
阅读理解欣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6~9题。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予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
C.已而之细柳军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也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答案:C 导解:两句中的“之”都是“到”的意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2
7.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 军 亚 夫 持 兵 揖 日 介 胄 之 士 不 拜 请 以 军 礼 见 答案: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导解:理解关键词“约”解释为“规定”;“驱驰”解释为“骑马奔驰”。
9.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导解:整体把握全文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jū)⑤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日:“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日:“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④,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裹:背。④赢粮:多余的粮食。⑤病疽:害着恶性的毒疮。⑥吮:用嘴吸。⑦不旋踵:脚跟不向后转,即奋勇冲杀。
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的字。(1)起之为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为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死于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为(2)用嘴吸(3)于是,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旁人不解地问:“你的儿子,只是一名兵卒,而贵为上将的吴起亲自为你儿子吸出溃疮的脓汁,为何反而哭起来呢?”
(2)而今,吴公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又会为他卖命战死在哪里了,想到这点,所以我禁不住哭了。
12.“卒母闻而哭之,”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
②
③
④
答案:因为当年吴起为孩子的父亲吸过伤口,孩子的父亲为报答吴起的关爱,在作战中战死沙场。“卒母”预见到自己的儿子也会像他父亲当年那样为报恩而战死沙场,所以哭泣。
1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一个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将军,是一个爱护士兵的将军。【参考译文】
吴起作为一个将领,他的饮食与衣着,全都跟士卒中最下级的相同。晚上睡觉的地方,不加铺盖,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乘车,亲自背粮食,一切都跟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中有患皮肤肿烂病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了这个消息,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旁人不解地问:“你的儿子,只是一名兵卒,而贵为上将的吴起亲自为你儿子吸出溃疮的脓汁,为何反而哭起来呢?”那名士兵的母亲解释说:“这个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往年吴公也曾为我的孩子的父亲吸过脓疮,孩子父亲为报答他恩德,在战场上,格外卖力杀敌,结果就战死在沙场上了。而今,吴公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又会为他卖命战死在哪里了。想到这点,所以我禁不住要哭出来了。”
表达交流拓展
14.联系历史,说一说你认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汉文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皇帝。
用心
爱心
专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