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

时间:2019-05-15 02: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

第一篇: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

毕业论文:

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仇旭萍

摘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让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则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寻找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受到感染,智慧受到启迪,情感受到震撼,从而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好苏教版教材资源,开发古诗的审美价值作了初步的探索,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品味语言,领悟美的境界;拓展意境,再现美的情境;真情诵读,感悟美的韵律。

关键词:小学 古诗教学 美育

“诗言志,歌咏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诗歌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理想、情感、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的表现载体。唐代开始以诗取士,读诗诵诗便成了儿童启蒙教育的必修内容。但由于这些古诗产生的时代离我们时间久远,学生对他的理解很吃力,老师教学起来也很困难。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呢 下面是本人的一点浅见.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诗歌的角色中去,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趣美。《江南》一诗最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句诗看似简单,实则趣味十足,鱼儿的活泼可爱,在莲叶间穿梭时的快乐、凋皮,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在课堂中组织了这样一个游戏:一部分孩子起立并高举双手做莲叶“随风摇曳”;另一部分孩子做小鱼在清清水、田田莲间嬉戏游玩。“鱼儿们”回来后我问他们:“小鱼儿,小莲叶,你们在干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呀?”“小鱼儿”们回答:“我听到莲叶姐姐唱着动听的歌”。“我在围着莲叶姐姐跳圆圈舞呢”。“我对小鸟说老朋友你好”。“我和小虾在说悄悄话”。“莲叶”们说:“我向蜻蜓招招手”。“我看到蜻蜒停在我头上,还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了呢”。“我感到鱼儿在我身边蹭来蹭去,痒痒的”。诗中那种风和日丽、碧波涟漪、亭亭莲叶、摇曳有姿,精灵的鱼儿时而跳跃、时而凝视,与莲蓬道安、和水儿密语,那份自在,那份快乐,随着孩子们的体会与感受,被表现得畅快淋漓。

二、品味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古诗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古诗中,字词的理解是明白诗意的关键。古诗具有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份省略、词序倒置等特点,这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障碍。教学要从帮助学生正确解读字词,理解诗意入手。

因为古诗用词凝练、年代久远而且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小学生日常所见相去甚远,学生理解有困难。所以,教师往往会字字讲解,逐句疏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理解上。然而有人说:诗是不能解释的。我们一旦将诗支解成字、词等零部件,对诗的整体意象就不易把握,况且我们的诗歌教学也并不要求学生清清楚楚知道每个字的含义、译文衔接补白、句法结构等等。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解读的评价“不应考察对词汇、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诗歌语言中的难点,要避免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加深理解与体验,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美的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咏柳》时,可以抓住“碧”字、“细”字、“裁”字。“碧”字是大背景,碧绿的山,碧绿的水,碧绿的原野,碧绿的树。“细”是大背景中的一个特写,新长出的柳叶,细嫩、细腻、光亮鲜明,形状细长,似眉毛,似月牙,似小船,微风过处,飘飘荡荡,像为春天歌唱,为春天舞蹈。“裁”字是对“细”字的拓展与引伸,二月春风这把剪刀,不仅裁出了柳叶,还裁绿了小草,裁开了鲜花,裁化了冰层,唤醒了青蛙,唤来了燕子。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去评说,不仅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感悟到春天那勃勃生机之美.同时古诗中不乏有借景抒情,借景喻理,借物喻人的佳作。通过欣赏品味,我们不仅体会到诗人的雄浑气魄,也能感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来,并从中感悟到诗中的意境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进步、勤于进取之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之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折萦绕之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心情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品味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努力进取,学会了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发现美,审视美,欣赏美。

三、拓展意境,再现美的情境

小学课文入选的古诗虽篇幅短小,但诗人所描写的外物与内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多种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

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一首歌,根据诗的内容去吟唱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1、以诗入曲,品味诗文

诗歌,顾名思义,是可歌可唱的。古诗讲究押韵平仄,给合诗配上乐曲,让学生展喉吟唱,可谓是诗歌教学的一大乐事。配曲一是要选学生熟悉的曲子,二是要选调性与古诗合拍的曲子。由于学生对诗歌意蕴已基本掌握,“以诗入曲”就很自然。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用歌声吟唱,还古诗本来面目。如:学习了《咏鹅》后,配用曲调,在音乐声中,学生和曲吟唱,便有情有致,不仅加深了对诗境的感悟,而且在歌唱中受到诗美的熏陶。

2、诗画结合,再现画面。

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如学习《小池》一诗,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3、展开想象,究其意蕴

古诗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多处留有艺术空白,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余地。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这就要求教师挖掘诗句间存在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究其意蕴,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春晓》一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空白”。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松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听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鸣叫,空气清新宜人;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这样,学生便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爱花、惜花的思想感情。这正应验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古诗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

作画、、想象能把学生融人古诗特有的境界之中,情感与认知结合,意境与情境相融,从而得以品赏古诗的精华所在。

四、真情诵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就像是一幅画,一首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世世代代为人们永远流传。古诗讲究韵律,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其本身就具有音乐美、韵律美。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筛选,觉得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现力。通过咬文嚼字,反复吟咏,反复品味,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获得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

同时,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示诗中的思想感情。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象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总之,古诗就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语文古诗教学要满足学生阅读古诗词的需要,虽然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但仍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学生阅读更大量的古诗,帮助他们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中得到更好的艺术陶冶和美的浸润。只有多读、深思,才能透彻的理解它的内容,充分体会诗文之意蕴,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使小学生从小受到美的感染,奠定他们爱自然、爱祖国、爱美和爱生活的深厚情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7—5041—2093—6杜卫:《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2】ISBN7—81067—299—1 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杂志类:邓明菁:《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年第12期

【4】 杂志类:张永德:《情景再造: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策略》《小学语文设计》2006年5月

【5】张德勤.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05.(1)

【6】徐冬梅:《小学古诗审美教育例谈》《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2期

第二篇:让爱在心中荡漾

让爱在心中荡漾

今天我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其实我的有些经验和做法跟在座的许多班主任老师是一样的,我在这里主要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重点做好了这几点;

一、低下身子,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大家都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之间的差距,后来大人低下身子和小孩在一起,温暖和快乐立即荡漾在他们之间。作为班主任首先要降低自己的身份,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简单地作个“发号施令”的权威人士,而要低下身子与学生保持平等。不计较个人得失,遇事给学生做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记得建校初,迎省检之前,我们班接到搞楼后卫生的任务,开始我以为大体扫扫就可以了,后来到后面一看,才知道事情严重了。满地的建筑垃圾,需要扫,挖,埋,填平。因为对情况估计不足,我只留下10几个搞卫生的。学生们在抱怨,为什么留这么多的任务,后来我说了一声,抱怨也没有用,咱们干起来。我一手拿包,一手拿笤帚,跟同学们一起干了起来。渐渐的班干部赶来了,没回家的孩子赶来了,住宿生没去吃饭也赶来了,到最后留下扫除的竟然达到了将近40多名。那天我们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可能我的表现让孩子们觉得像个班主任的样,但是孩子们给我的感动却至今让我难忘。

二、以小爱换大爱,让我的班级被爱包围。07年春季越野赛我班12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得知比赛路线后,我自己给学生每人买

了一块巧克力。当学生们头发上凝着霜花,脸上又流着汗水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真是很心疼。我站在外面等,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跑回来。我知道我的巧克力对他们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但我就是想告诉他们,老师在想着你们,老师随时和你们在一起,老师在帮你们喊加油!班主任多为孩子付出,多为孩子着想,孩子们也会学会付出,学会为别人着想。五班渐渐的成了一个团结的班集体,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我们做班主任的对于每个孩子付出了一份,却能同时收获50多份,这是一种心灵上莫大的安慰。

三、严格管理,奖惩分明。

1、鼓励学生在学习上进步,设班级名次,年级名次,各科单项奖,进步奖,从各方面,多角度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曾经有位学生家长有这样的疑问:老师你用的什么招?我儿子30块钱都不放在眼里,昨天拿回来3块钱,说是学习的奖学金,高兴得不得了。是的,我鼓励学生们积蓄实力,为荣誉而战。

2、在个人考评上,严格执行评比制度。实行个人百分评比。根据学校的文明班评比细则,我班分别从卫生、纪律、间操、课间、胸卡、午休、自习等方面进行考查和随时抽查,进行考核和扣分。年扣分在80分以下的考核为良。同时设班级贡献奖:班里学生每取得校级、区级、市级或以上奖励,就给与相应的加分和物质奖励。班级如果本周没扣分每人奖励加1分,被评为文明班级每人加2分,团体取得校级比赛名次每人加2分。这样考核在80分以下的就很少了。在这种制度下,同生们自觉性很强,踊跃地参与各项活动。

四、更新思想,走创新管理的新路。

1、发挥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力量。我们五班任何一项活动都是由学生们发起,班主任来做幕后指导。作为班主任,我尽量放手由班干部、团支部来组织班级日常活动及大型的比赛项目。2006年春季校级会操表演,我就将任务交给了班长和体育委员。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07年春季运动会,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运动员们奋勇拼搏,取得了八年级组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又有多名同学获得校区级表彰,我们班也被评为区级优秀五四团支部。

2、不落俗套,走创新之路。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更新管理的观念,引导班级走创新之路。2007年春季运动会的入场式,我们发挥大家的智慧,发动学生搜集整理入场式口号,出谋划策使入场式与众不同。最终我们五班手执花环,伴着令人振奋的口号声步入会场,一举捧得校级精神文明代表队这一殊荣。那种情形至今使我难忘。

3、崇尚亲情之爱,怀有感恩之心。我们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感谢全校师生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在首届三中艺术节汇演上,五班七名同学《我爱校园,我爱家》深情的演讲,获得了校级一等奖。2007年第二届三中艺术节汇演上,我带领全班同学用手语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感恩的心》。那种师生融合,充满亲情的场面,使多少人眼睛都湿润了。

其实我们班主任从来都不是孤军作战的,在我们的身后有我们负责任的任课教师,他们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

爱有加,对于班级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会在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在举行任何活动中,都少不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默默地付出,热情的鼓励,他们是我们班主任永远的支持者,最强大的后盾。在此,我借这个机会,对所有支持班主任工作的任课教师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谢谢!

第三篇:让朗读之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让朗读之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摘 要: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蕴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审美情趣 想象力 激发兴趣 理解情感内蕴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声音清楚响亮;读,看着文字,发出声。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荀子在《论学》中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采用反复诵读把所学的东西贯穿起来记忆,用深入思考把所学的东西贯通起来理解。北宋教育家张载也说过:“书须成诵,则学进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都点明了熟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意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现在,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是中小学校园里最美的晨曲。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朗读者进行朗读,听者听别人朗读,都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那美好的憧憬、语言的美感,也就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

语言的美感给人的高尚精神享受常常使人乐此不疲。但是不论是听别人朗读,还是自己朗读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即使听到好的朗读,自己也只是茫然,不可能领会到有声语言的精妙,不善于朗读,精采的内容被读得吭吭哧哧、支离破碎,哪里还有什么享受可言?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不善于朗读,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去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呢?因此,听者和朗读者的语言造诣越深,才越能体会到和体现出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朗读所展示出的语言美感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说明语言与人的精神世界血肉相连的关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结、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语言本身具有提高人类修养,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反映了语文学科的主要规律。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

育(即育人)主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和语感水平。

二、朗读,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需要朗读者披文入情、析文入理,准确地把握古诗文文本的情感基调与变化脉络。古诗文写作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带着美好的感情投入朗读,尽情发挥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出形象生动的画面。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朱自清的《春》,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想象力就会越丰富。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可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学生未进入词境就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学生自然就会设想,一代文豪苏轼面对滔滔江水会抒发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然后在雄浑豪放的音乐伴奏下朗读此文,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

三、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试想,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会无动于衷?有谁不产生尝试一番的念头,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良好的情绪,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心理学称为“兴趣”。高中学生由于课业紧,学习压力大,对朗读重视不够等原因,对朗读,对学习无兴趣可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朗读来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呢?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可以多种朗读方式。读有大声朗读,有小声轻读,也有默读。大声朗读可以让学生通过音节的变化领略文本的音律美,特别是诗歌里富含的音律美是老师任凭口若悬河都无法分析得出来的。例如李白的诗,慷慨激昂,豪迈洒脱,让人沉浸在潇洒的情思中。大声的朗读还可以通过平平仄仄间声调的变化很好地把握作者及作品的思想感情。小声轻读更能让你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世界。例如读李清照的词,浅吟低唱,婉转动人,带给人美的感染。默读则是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品味的余地,让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展现自己独到的见解。朗读训练可用的方法很多,如男女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读、将文章分段来读等等。事实证明,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朗读,学生兴趣大,读得也比较认真,效果很不错。学生在准备朗读时,也会认真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对理解文章是有帮助的。一般说来诗词、散文宜多朗读,既有助于学生领会其精妙之处,又能对学生进行渐染熏陶。因在专注而放声的朗读中,学

生会感到其语言之美、情感之美,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情思得到升华,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牢固的基础。四 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蕴

朗读是将文字的视觉形象转换语音的听觉形象的一种阅读活动。朗读,应该紧紧结合语言的品味、分析过程。怎样读,才能准确、生动、细致、真实地演绎出文本的情感内蕴?这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读。品味。分析文本语言的章法、句法,乃至用字、用韵等等,是提高朗读效果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点拨学生披文入情,理清脉理,分析句读,揣摩炼字炼句的技巧,体会作品的风格,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样学生的朗读,才不会盲目、机械。例如教读《琵琶行》一文,对课文第二段中琵琶音乐描写的十四句诗的朗读,要表现出与琵琶曲旋律相应的高低起伏抑扬不定的节奏、语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赏玩、领会这十四句诗所表现的琵琶乐声的声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提示朗读的重音处理、停顿节奏等技巧。再如教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学生通过激情朗读后,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气韵,这首词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磅礴的气势?词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其中的词句美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的把握词的意境。然后选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设疑讨论,这样边读边赏,边赏边读,作者写景写人的精妙,旷达的情怀,豪放的风格就在学生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例如《荷塘月色》一课,如果我们靠老师讲解,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怎么办?读,响亮地,有感情地去读,你会发现眼前霍然开朗,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高中语文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高中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文感和情感方面,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多朗读。我们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切实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指导能力,把本应该属于学生的朗读时间还给学生,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语文课堂上美妙动听的曲子!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论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交互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实现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受到良好的教育。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片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片段的前半部分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后半部分则选择了另几处独具特色的景点,如假山池沼、亭台轩榭、花草树木等,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这一课的热情,我在放映片段的同时还配上了古典音乐并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中聆听,在聆听中想象、感受。然后提出问题: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第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欣赏完片段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引导、分析、理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亲眼目睹了苏州园林的阵势,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采,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画面,进而对本节文章的脉胳有了更好的了解,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能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结构的主动构建者。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模仿讲课时片段的顺序,把学校教学楼前面小花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并加以配乐和讲解说明,使学生犹如进入了美妙画卷畅游现实之中,感受大自然和校园的那份美。这里的景物学生们大都比较熟悉,于是,我就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小花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要求学生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顺序把学校的小花园向大家介绍一下,然后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就成了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造势,让古诗词教学更精致唯美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和爱戴。但由于受年龄和艺术欣赏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古诗词深奥难懂,不易理解,往往不易让学生所接受,学生对此也知之甚少。因此,在每一阶段的篇目选取中也是不多,课文中大都是一些经典名篇,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其涵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唐宋诗词的欣赏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之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活起来、动起来,给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名篇佳作供学生自由欣赏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如能较好地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这样学生对平日里感到比较乏味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置身在诗的画卷中,自己手握着画笔,自己去设计、去创造一幅幅美妙而多彩的诗的画卷。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地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远远不止这些,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实践创新、不断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特色、更具风格!

第五篇:让心灵的声音在读中荡漾的教案

让心灵的声音在“读”中荡漾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中,《语文标准》又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足见朗读的重要性。那么,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读中得到感悟,得到积累,得到回味呢?结合自己的点滴体会,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注重“扶导”,读中感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短暂的汉语拼音学习后,一年级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此时的课文虽然大都是短小的韵文,但由于他们直呼的技能还不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朗读困难也就极大,往往会出现指读、顿读、断句读、念经式读等现象。这个时候,老师要给予较多的扶持,让他们在老师的“扶导”下,不断得到感悟。

1、认真“扶”读,循序渐进

“扶”读就是在学生读有困难时,教师帮着学生读,带着学生读。在“扶”读时,教师要让学生跟读,让他们知道词和词组要连读,而且必须做到基本上和老师同时动口、用情、出声。第一次“扶”读时,我要求学生跟读的音量小,相当于呵气的声音。第二次“扶”读时,我要求学生跟读的音量保持第一次的大小,尽量保持聆听状态。第三次“扶”读时,学生的跟读声可稍大,但不要超过老师的声音,便于再次聆听、感受、体会和模仿。在经过老师的三次“扶读”后,学生早已有独立朗读的欲望了。这时,教师就满足学生的愿望,根据课文体裁和语言特色,选用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此时,再认真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朗读好的加以表扬,发现不足,则再“扶”读,再检查。每次“扶”读,要求学生“手到”、“口到”、“眼到”、“心到”,因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2、重视“导”读,深刻理解

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英国诗人密尔顿非常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他认为:“在琅琅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的指导,并且遵循个体的差异,珍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性课文,如《要下雨了》,我就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兴趣昂然中练习朗读,学习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教材中的生活常识类课文,如《雪娃娃》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间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雪吗?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你会怎么样?”生答:“很开心!”我问:“是不是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你能喊给大家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中,正是前一个“下雪啦 ”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我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学生沉浸于雪后的喜悦中,个个笑逐颜开,读得很出色。又如《谁洗的》、《课桌下的纸团》等,我也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体会,再读一读,说一说读句子时的感受,使之在朗读中体验生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深刻,从中得到感悟。

二、善于“激趣”,读中生情

1、以“趣”促读,鼓励为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比较差,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就愈集中,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就愈有成效。在朗读教学中,通过配乐朗读、比赛读(比赛分小组、个人等)、奖励读等多种形式,营造愉快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举行朗读比赛,让全班学生当“评委”,这就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学生对朗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为朗读训练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我就特意提出让胆子小、在班里很少站起来读书的学生参赛,并给予奖励,这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必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并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奖给谁一张书签,这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读书兴趣,进而努力读书。通过这样的比赛,使学生更加喜爱朗读,更加学会朗读。

2、以“情”激读,升华情感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只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带着激情去朗读课文,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抓住重点,选取课文中的一两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升华感情,同时,学生接受了信息,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最终达到学生越读越爱读的目的。如:我在教学第三册《学画》时,课文第二段写的是大雨过后的的湖中荷花别样美的景色。其中“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支荷花,花瓣上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写得尤其优美灵动。应该引导学生读出那份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韵味。于是,我就进行范读。当读到“满湖通红”时,我露出了笑脸,眉眼舒展开来。此刻,我看到一张张小脸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当读到“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时,我放慢了语速,同时让眼中流露出平静柔和之目光,并把手平缓地举起轻点两下以表达此刻的沉醉,我的感情很快被学生感应,我的眼神在:他们的眼中折射出来。我范读以后,孩子们拿起书来朗读,一双双眼睛顿时显得清澈明净,满面笑容。当他们看到我的手好似轻浮在水面的姿势时,更是把文字蕴含的感情朗读得淋漓尽致。这样,用自己的情激起学生的读,使朗读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体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一个障碍的最佳方法是凭借音像。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家住在大海边》第三自然段有我们在海滩下捡贝壳,一会儿就捡了一小篮”这么一句话。那悦耳动听的《赶海的小姑娘》伴随着学生兴高采烈地跑呀,跳呀,想象着在海滩上开心地捡着贝壳……这样的感情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朗读中,读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放手“说演”,读中味美

孩子是不会安分地待在“读”的天地里,在加强朗读的同时还必需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读懂、读好后,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说、去表演。孩子们就会更加活跃,会根据自己所读的感受,加入自己的想象,而展示得有模有样,或许还会更完整、有趣。同时孩子在讲、演、练的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了基础知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文章的美。如《祖国到处有欢乐》一课中,我就让他们在读完之后尽情地画,结果展示的都是一幅幅出人意料的精彩画面,有的是小白鹅一家手牵着手去游泳,有的是在唱歌……,整篇课文读起来也就更加带劲了。

古人为学,口一开既不授“文”,也不传“道”,唯“读背为上”,却能“五岁背六甲,七岁弄笔,十岁观百家”。可见,朗读对于我们小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古人尚且这样,更何况我们二十一世纪小主人呢!因此,作为新世纪“传道授业”者的我们,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一定要做好认真扶读,要重视导读,以趣促读,以情激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朗读,会朗读,才能使学生心灵的声音在“读”中荡漾,达到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回味!

下载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美在古诗教学中荡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教学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

    让体态语言的美在体育课中绽放

    让体态语言的美在体育课中绽放 金坛常胜小学马军 体态语言是指体育教学中除口头表达的语言之外的,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体态语言主要有......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美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是自然美的客观反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之一是“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

    作文教案 让你的真情荡漾

    让你的真情荡漾 --记叙文的抒情技法 今天给同学们上一节作文训练课,课题是《让你真情荡漾――记叙文的抒情技法》,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是有原因的。 问题的提出: 1、培养学生正......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5篇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琅琅书声 ——巧用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南京市秦淮中学 杜玲玲 内容提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让美在语文课堂上绽放——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语文的世界,是“美”的世界。人类社会的美无处不在,宽阔壮丽的山川河流,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高尚纯洁的人文情感等,无不闪现着......

    让力与美在校园中和谐共融

    让力与美在校园中和谐共融近年来,我们集团校大力弘扬“至善”校园文化,实施“八能”教育,体艺工作特色鲜明,成绩显著。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省体育局授......

    让古诗教学绽放异彩

    让古诗教学绽放异彩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语句凝练,意境悠远。由于古诗词文体上的特点,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单调而乏味。本文将从“把握节奏,反复诵读品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