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大全

时间:2019-05-15 02:4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大全》。

第一篇: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大全

沙湾镇混子小学

教师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

(试

行)

根据中心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关于教师备课改革课题研究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2011年12月14日“教师备课改革与探索”专题研讨会的意见和建议,以 “创建教师学习型与创新型备课”为 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备课改革坚持“打造有效课堂”为核心,以“减少教师重复机械书写,创建学习型与创新型备课,注重实用与实效”为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与教学成绩”相结合评价教师,以严格的制度作保障,加大课堂督查和惩罚力度,确保“备有效课,上有效课”

二、备课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刘永生

副组长:唐骐骥

张家齐

成员:杨开勋

易鸿彬

梁昌德(中年级数学科)

张忠福(高年级数学科)石永凤(低年级数学科)

周永达(高年级语文科)

唐美章(低年级语文科)夏应开(高年级语文科)

丽(中年级语文科)

刘龙莲(高年级数学课)黄

欣(高年级数学科)

李忠杰(中学语文科)

赵远华(中学数学科)

郭发芬(中小学英语)

胡元芳(小学数学、英语科)

刘等林(中学理化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唐骐骥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日常事务。

三、教师备课方式(学校备课菜单):

一是采取教材、教参、教案全批注相结合方式体现备课过程(批注包括教材知识点处理、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二是采取教材、教参、教案批注与书签备课相结合方式体现备课过程(批注体现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书签备课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收集资料);

三是采取教材批注与个性化书面教案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备课过程(批注体现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书面教案突出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四是采取旧教案批注与书签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备课过程(旧教案指自己或别人以前的合格以上书面教案,书签备课体现对旧教案的修改和补充,收集资料)。

五是采取全书面教案的方式体现备课过程(重点突出教师的个性和风格备课)

四、教师备课方式的主要要求:

(一)教材、教参、教案(含下载教案)全批注相结合方式要求

1、坚持以“教材批注为主,教参、教案批注为辅”的原则。教材批注方便教师课堂教学使用,教参、教案批注有利于帮助教师钻研教材,教师要在有利于教学的情况下利用教材上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圈、画、点、注),空白处使用完或无法批注的可以在教参、教案上作批注(勾画、增减)。

2、教材批注:一是指教师钻研教材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查询资料、网络后作批注。如:字词的音、形、义;反义词与同义词;句子的含义;文本分析;相关的公式、定理;解题步骤;解决问题的分析步骤等知识点的处理。二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方法(简要写出教学思路,弹性设置教学环节),采取什么方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如: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什么样的问题等体现教学方法。总之,教师以批注的形式简要地把教案设计注于相应的教材旁边。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设置、内容的处理、教法的选择、环节的实施直接而又及时地批注在教材的旁边。凡达不到以上要求,视为“未备课” 处理,听课发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的视为“无效课” 处理。

3、教参、教案批注:主要体现教师钻研教材时选择的教学资源,必须有勾画和增减的才有效。教案必须只要选择一本,教材、教案和教参开学初必须经教导处盖章后才生效,下载教案必须在上课前经教导处按批注要求检查认可后才生效。不符合批注要求的视为“未备课” 处理,听课发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的视为“无效课” 处理。

(二)教材、教参、教案批注与书签备课相结合方式要求

1、教材、教参、教案批注要求与第一种方式要求相同,只是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可以用书签作补充。

2、书签备课含资料的收集、剪切等教学资源。

3、批注与书签备课不符合要求的视为“未备课” 处理,听课发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的视为“无效课” 处理。

(三)教材批注与个性化书面教案相结合的方式要求

1、教材批注要求与第一种方式要求相同,只是批注不必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2、个性化书面教案学校不作任何硬性要求,但要体现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只用几条条款就作为教案,教学方法的体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际而书写,不拘形式,想怎么上就怎么写,体现“个性和风格”

3、批注和书面教案不符合要求的视为“未备课” 处理,听课发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的视为“无效课” 处理。

(四)旧教案批注与书签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要求

1、旧教案必须是上学年自己或别人经教导处认可的手写教案。

2、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教学实际必须在旧教案的空白处做增减批注,不能做批注的在书签上进行书写。如有教材增加的新内容必须另外书写教案。

3、无批注和书签备课的视为“未备课” 处理,听课发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的视为“无效课” 处理。

(五)全书面教案的方式要求。重点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突出课堂的教学方法。下载和抄袭的视为“未备课” 处理,听课发现严重知识性错误的视为“无效课” 处理。★以上五种备课其它能体现备课过程的佐证资料包括自己制作的卡片、课件、收集的课外资料等,教师把佐证资料收集在教师备课档案袋中以备学校督查(多媒体课件上课后及时拷盘交教导处有效,不用纸质资料佐证)。

五、改革与探索办法

1、开学初召开“教师备课改革与探索”承诺会,公布学校实施方案,申报备课方式,签订“教师备课改革与探索”执行承诺书,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

2、分步实施。第一阶段:2012年3~4月为“实验探索阶段”,学校督查小组根据方案从“上课和备课”进行督查,详细记录各种备课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第二阶段:2011年5~6月为“整改提高阶段”,学校督查小组继续从“上课和备课”进行督查,梳理归纳取得的经验和做法;第三阶段:2011年7月为“总结阶段”,学校认真总结一学期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不足,完善学校实施方案,上报中心学校。

六、考核督查方式

1、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学校领导成员、学科教研组组长、教师代表为成员的“教学常规考核督查小组”。

2、考核督查以“备课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备课占20℅,上课占80℅,考核督查同一个教师必须有小组的3人以上参加,采用百分制制定“备课和上课考核评分标准”,备课评分标准根据学校五种备课方式分别制定,上课评分标准相同,90分以上为优,70~9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根据备课和上课得分分别视为“未备课和无效课”。

3、领导小组每周考核督查教师不得少于5人次,备课检查针对不同备课方式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对不合格教师将采取跟踪考核督查。

七、考核制度

1、学校督查:“未备课”每节扣绩效工资50元,量化积分0.5分,“无效课” 每节扣绩效工资100元,量化积分1分。

2、中心学校督查(以中心学校每月通报为准):“未备课”每节扣绩效工资100元,量化积分1分,“无效课” 每节扣绩效工资200元,量化积分2分。

3、期末统考考核:取得全镇前三名或上升幅度大(获全镇上升奖的)的“教学成绩” 为满分,教学奖励按学校奖励制度执行;全镇前三名以下的任教班级学科名次每下降一名扣绩效工资100元,扣量化积分1分,保留名次折半计算(名次与原班所任在全镇的排名为准,成绩或名次有上升除外),次学期只能采用书面详案的方式备课;取得全镇前三名、成绩、名次上升的教师在次学期才有资格按照学校的备课方式进行选择性的备课。

4、凡在期末统考中依据中心学校制度被扣款的教师,学校在中心学校扣款当月同样扣除教师等额的绩效工资。

沙湾镇混子学校 2011年12月

第二篇:我国绩效考核改革与探索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践困境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充分开发和整合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资源,并以此提高该组织的整体绩效。而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国家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公务员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等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活动。与企业人员绩效考核不同,公务员绩效考核强调公共性,即考核目标注重社会效益,考核主体强调公众参与,考核程序凸显公开透明。因此,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特性决定了考核实践的难度。尽管当前学术界及有关方面对公务员绩效考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提出过许多可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但仍然存在许多实践困境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考核目的不明,定位不准

当前,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在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上追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是绩效评估兼顾公平与效率、整合评估道德与制度功能,以及将绩效评估从技术层面提升到制度层面和对策层面的需要。具体到公务员绩效考核中,追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特别需要重视考核的激励功能。绩效考核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工具,制定严密的评价程序,目的是通过考核达到激励公务员的效果。如果公务员绩效考核起不到对组织成员的激励作用,就无从言及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的目的。而当前普遍的现象是将公务员绩效考核当作一般性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往往是就考核而考核,没有从系统性、战略性、准确性上予以定位。甚至个别地方把公务员绩效考核看着是例行公事,不能针对考核中的问题积极反馈和改进,使绩效考核走向了形式化、程序化。

2.考核内容模糊,标准笼统

我国公务员总体呈现总量多、结构复杂的特点。通常可以将公务员分为三大层级或类型:谋划、决策层;管理、监督层;实施、执行层。三个不同层级公务员的职责属性不同,行政角色不同,任务内容不同,活动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被考核者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可比性。但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标准比较笼统,考核中难于把握。这种考核标准的笼统化使得考核者无从下手,必然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影响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考核主体单一,责任不明

据调查,目前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体主要是被考核者的上级,考核结果基本是体现领导者的意志。个别地方引入了“360度考核”手段,在考核主体设计上由单一的“上级”扩大到“上级、下属、同事、服务对象和基层代表”,但从实施效果来看,仍是领导者的权重过大,其他方面的意见只是“参考”而已。与此同时,《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主体的责任作了一般性要求,但对各考核主体在考核的不同环节中应负何种责任,出现考核失职失误后该如何追究和惩处未作明确规定。以至于在考核实践中,考核者碍于面子、做老好人或与被考核者有“私情”,于是在考核中使得一些存在严重问题的被考核者顺利过关,使得公务员考核管理变得没有实际意义。

4.考核方法简单,手段陈旧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今公务员的工作工具、工作方式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运用以及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通讯方式的革新。而公务员绩效考核对这些工具的理性利用远远不够,在方式和手段上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尽管有关方面强调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缺乏多元性的量化目标及岗位职责说明书,使得定量考核很难确定测评标准,导致了公务员绩效考核往往以定性考核为主,忽视了定量考核的要求。

5.考核程序形式化,缺乏监督

公务员绩效考核具有鲜明的法定性,即对公务员的考核须以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由法定考核主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考核。而法定的考核程序则是保证考核过程和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法定组织提出申诉,要求复核。但是,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操作程序上,有的地方或个别部门更多的凸显了领导意见和主观意志,缺乏相应的外部监督,而被考核者的申诉、复核程序有时候也成了“高压线”,令人望而生畏。

二、公务员绩效考核须遵循的两大原则

根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有关绩效考核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公务员考核的目标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公务员绩效考核必须重视和遵循以下两大原则:

1.成本-收益核算原则

公务员绩效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考核不是最终目的。通过考核,要能够使公务员 “人尽其才、人才辈出”,能够提升公务员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要能够改善组织绩效和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因此,必须重视成本-收益核算原则,即“3E”理论:经济性(economic)、效率性(efficiency)、效益性(effectiveness)。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经济”E主要是核算、评估公共财政成本与有效投入的关系,即公共财政投入是否“经济”、合理最优;效率E是考察、评估公共投入与公共产出的关系,即公共投入经过公务员的运作后,带来的产出效度如何;效益E是考评公务员创造的公共产品与这些产品社会价值的关系,即公务员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最终社会效果如何。

反之,如果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不重视成本-收益原则,则可能带来绩效考核的“失控”。公务员评优实行名额分配制,考核不计较成本投入,不重视挖掘考核结果的激励性,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同时,不计成本投入、只注重绩效考核形式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公地的悲剧”,也就是使得部分公务员在考核中“钻空子”,大搞“形象工程”,严重脱离和违背了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2.目标管理原则

管理学上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确定目标和以实现目标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①强调活动的目的性,重视未来研究和目标体系的设置;②强调用目标来统一和指导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③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系统整体管理,使管理过程、人员、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运行;④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⑤强调根据目标成果来考核管理绩效,以保证管理活动获得满意的效果。

公务员绩效考核中必须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原因是:其一,目标管理能够更准确、更科学、更加量化的考核公务员,使考核工作有“事”可考、有“量”可核、有“绩”可估、有“效”可评;其二,目标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务员工作绩效,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其三,目标管理客观上要求目标制定和目标分解过程中引入监督,有利于社会公众监督公务员的工作。

三、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思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新形势和改革背景下,认真学习十七大有关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遵循我国公务员法的前提下,笔者针对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现状提出如下改革思路与对策:

1.考核目标上:准确定位,建立考核结果的激励反馈机制

要结合目标管理的有关理论开展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工作,首先要准确定位目标,设定合理、科学、灵活性的目标管理体系,使公务员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奖惩有导向;其次,要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整合意义,将绩效考核作为提高公务员工作绩效、提高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的途径和手段,而不能够把绩效考核仅仅当作一般的人事管理工作来抓。

要结合绩效考核的内容,建立考核结果的激励反馈机制。根据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激励应讲究时效性、及时性,否则激励的效果会以指数关系递减。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公务员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评估信息,使公务员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效和行为方式,不但可以弥补其自身的不足,还有利于机关整体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因为只有封闭的管理环才是可靠的、可控的,才是具有激励提升功能的。

2.考核内容上:完善职位分析,实施分类考评

职位分析是根据公务员工作性质、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行政角色大小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要素进行分类,评定等级,制定规范,作为公务员任免、调整、考核、奖惩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设置职位,制定详细、规范、可量化的职位说明书,可以帮助公务员明确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因素,有利于考核者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评价。因此,必须重视公务员的岗位设置和职位分析等基础性、前提性工作,认真研究不同岗位的工作规范、要求以及任职资格等。具体操作上,可以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公务员考核经验,结合本机关或部门的绩效目标分解情况,采用工作日志法等职位分析方法,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加强立法和制定具体的规范性文件,落实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体制。

由于公务员职位属性、职务属性、职责属性和行政角色不同,在设置公务员考核内容时,应该研究适合于公务员特定角色属性的评估方法,实施分类考评。可以按照职责职务类型设定考评内容,也可按照专业结构、行业特征设置考评内容。以“德、能、勤、绩、廉”为基本标准,针对不同的公务员队伍特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体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传统做法。

3.考核主体上:引入“360度考核”模型,建立民主考评机制和考核主体责任制

近年来“360度绩效考核”模型在企业中运用较为广泛,它是一种全方位立体考核或多重考核,是由被考核者上级、同事、下属和服务对象(客户)等对被评价者了解、熟悉的人,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评价,被评价者实施自我评价,然后由专业人员向被评价者提供评价信息反馈,以帮助其提高能力、水平和业绩的一种考核评价方法。这种多重考核从更多的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使组织成员的绩效考核更趋于科学、完整、准确。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体设计上,在充分尊重主管领导的意见基础上,要积极听取被考核公务员同事、下属以及服务对象或社会公众的意见,使公务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时,要建立公务员考核责任制,从制度上明确一个责任机制,以此对公务员考核各个主体在考核过程中的表现做到监督考核,防止出现“人情考核、关系考核”现象。

4.考核方法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公务员绩效考核方法上,一直以来沿用定性的考评方法,由个人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主管领导在征询群众意见后确定考核等次。这种定性的考核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便、评价迅速等优点,但是缺乏工作细节的量化考核,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同时如果监督不力,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在考核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明确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以具体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为主,主管领导在综合这些定量因素的基础上再提出考核等次意见,确保考核的方法科学、合理。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采用事实记录考核法、相对绩效考核法、绝对绩效考核法,以尽可能的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目前个别地方开展的网上民意度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定量测评方法。

5.考核程序上:注重规范,强化监督,加强考核程序的民主化、公开化

管理学理论研究表明,相对结果和过程,人们更重视程序的公正性、公平性,即使面临不利的决策结果,如果人们认为过程是公平的,对结果也比较满意。

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绩效考核,其考核必须要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要不断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有关规定,确保过程公平、公正,同时强化考核过程中的群众监督机制。一方面,要改变按比例绝对平均分配优秀名额的作法,实行按部门绩效加权平均分配法。考核主体应充分尊重实际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适当提高优秀比例;反之减少甚至不分配优秀名额;另一方面,要监督考核主体,减少主观随意性,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从考核源头上确保考核实施的公平、公正。

新公务员法实施近两年来,增强了考核的规范性,为公务员绩效考核提供了法律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具体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实践操作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和实践困境,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应该看到国外先进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经验,认真吸取和借鉴政务类、事务类公务员“区别考核、分而治之”的积极一面;加强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精神,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开创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第三篇: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国有林场改革与探索

内蒙古扎兰屯市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

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主权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森

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

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以生态经济理论指导林业,围绕林业作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在全社会关注生态利用,新时期生态建设的相持阶段,坚决预防新的生态破坏,要求全社会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自然资源利用中找准依托和产业方向。通过对资源现状的调查和适宜性分析,找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地区经济,使林区职工收入稳定提高的发展思路。

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与分类经营工程之后,作为扎兰屯市重要资源和农牧业经济构成的林业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制、转产问题。作为农牧业大市,在传统农牧业受分类经营的冲击下,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锐。区内天然草场严重不足,退化,林下草场严重超载,植被退化,制约了传统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生态恶化的局面。因此,确定合理的农、牧、林、草比例,建立林下草场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在控制外部流入畜牧种群的同时,以“立草为业”来缓解对草场、林地的压力,调整生态林、经济林、高效多牧草种的布局,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特色经济产业,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必由之路。

第四篇:有效备课的探索与思考

“有效备课”的探索与思考

内容提要:备课是教师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逐渐成长,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良好的制度管理也不是仅仅把“完整、清楚、美观”的教案为考核依据。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活动,任何一种备课形式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堂教学,备课的关键是思想和方法,而恰当的备课形式对教学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关键词: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改革探索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有关备课的争议由来已久,而我们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更使这一问题凸显出来。实际上关于备课问题的争议主要是对备课形式的争议,而我们都知道,形式应当为目的服务,形式只是一种手段或是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活动,任何一种备课形式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堂教学,备课的关键是思想和方法,而恰当的备课形式对教学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

一、传统的备课形式

传统的备课是以个人备课的形式,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教师的自主性大,可以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设计较有效的教案

。而规范的教案模式可以帮助年轻教师逐渐适应教学过程,可以规范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模式,也使管理工作容易操作。

本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下属有几个规模较小的小学。历年来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以严格的管理制度闻名,特别是对教师课前备课极为关注,管理制度制订的很细、很周全。不仅规定了备课中要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还一律要求详案,有的课程甚至规定了“过程”的具体细节,如数学学科的“准备题导入、教学新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的教案模式几乎一层不变,如缺其一项就是“课备的不详”,老教师、新教师都要按这标准去做。教导处对此的监督是每学期三次大检查,检查的形式是翻阅备课本,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足、有没有超前备课等等。对照计划、数出节数、评出优劣,签字盖章算通过,期末还得全部上缴教案作保存并进行教案评比中的展览。每位教师每周课时数平均是22节,除了上课,每天需要备4节的基础课、2—3节活动课及完成多项各类记录、批改前一天的家庭作业和当天的课堂作业,还要个别辅导学生、处理班级问题、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和学习,所以即使牺牲休息时间,然而花在备课上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为了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不得不抄袭名人教案集和往年自己的备课,谈何钻研和深思!

我们对本校35位教师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把80—9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仅用10—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分析学情,而把钻研的时间放在课前十分钟的老师占51%,完全没时间钻研的占26%。认为在现今的管理模式下的备课极为有效的老师为0.03%,17%的老师认为比较有效,54%的老师认为效果不大,23%的老师认为没效果。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有两种:一是备课管理过分地注重教案篇幅、字迹、格式和数量,使教案成为能看能用的展示品,而忽视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过程(主观因素),使得教师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二是教师任课门类多、任务重,也限定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致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参考备课手册(教案范本)和以往教案(客观因素)上。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备课管理形式的刻板,强化了备课的应检性;备课形式过于单调,讲求整齐划一,教师没有多大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集体备课的尝试

集体备课是指备课组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形成统一教案的过程。集体备课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对新教师来说,能更快更好地向优秀老教师学到备课的技巧,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本校考虑到原有备课形式的“劳而无功”,为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备课的实效,决定对本校备课进行尝试性改革。选定五年级的任课教师为试行对象,组建备课小组,圈定主要负责人,由负责人制定出一学期计划,并经过讨论通过。再由中心校的骨干教师备好课,分阶段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印发给下属完小的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无须另备教案,直接在下发的教案上稍作修改就可。一学期下来,教导处发现,任课教师轻松很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辅导学生和批改作业上,但精心设计的教案还是没起作用,有34%的老师事先研读教案并作适当修改,14%的老师课后作点反思,57%的教师不假思索照搬上课,31%的教师完全不参考教案而据经验上课,74%的教师认为这样集体备课没什么实效,17%的教师认为比传统的“各自为政”效果更差,但86%的老师认为集体备课不需要抄写教案能节省了很多时间。教导处宣布改革失败,学校领导班子开始考虑是不是该恢复传统备课。

改革的初步尝试失败,主因在于改革的出发点不对,只是使大部分教师“不劳”了,而没有使备课真正的“有功”。只改革了组织备课的形式,而没进行内涵的革新。即使形式上是“集体”了,但并没有集思广益,更没有百家争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①集体备课就是分头备课然后统一备课,集体备课就是完成一册完美经典的教案集。实际上各类教参就汇集了“百家”的专家学者对教材内容的精辟分析和教法见解,完美的教案仅仅是“华”而不“实”。除了造就了整齐划一的教案,否定不同的观点,统一上课的风格,更是增加一线老师的工作量,也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化创造。

②集体备课就是“权威个人”备课。“老人的权威”和“行政的权威”形成一言堂。在实际工作中新教师总要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普通教师在各级领导前面也自然“谦虚好学”的现象很普遍,这使本来非常有效的集体活动,变成为个人意志的贯彻!结果,集体的智慧,掩盖的是个人的意志。表面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实际上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③集体备课就是轮流备课,减轻教师的负担。许多先走集体备课道路的学校,为节省人力物力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任教同门学科的教师每人分配到若干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备出好课,然后复制互相交换组合成本册教案集。

④集体备课就是组长备课,其他组员不用钻研教材不用写教案,等待组长的备课复印件,然后组起来讨论一下稍作修改,再每人发个一本。许多老师乐见其成,既省去备课的烦琐,又省去“检查”的累赘,课堂上爱怎么上怎么上,教案起不起作用那是另一回事。

⑤集体备课就是完成了备课。备课是永远无法一劳永逸的,集体的备课要着重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具体到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集体备课中形成的观点与思路中只供参考。所以集体备课要做的是分析学情研究过程,确定难点指导学法,收集资料反思教法,而不是完成备课的过程。

三、新课改下的有效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

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由此,我们明白广义的备课是教师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逐渐成长,所以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良好的制度管理也不是仅仅把“完整、清楚、美观”的教案为考核依据。

通过调查取证,经多方面探究学习,本校学校领导班子制定了新的备课管理和考核制度,全方位的对备课形式的深化改革:

1、安排:开学初,各科组长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任课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人必须人人参与,提前两周作好准备除钻研教材教法,还要分析学情、收集资料、准备部分教具。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两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组织: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再作集体交流。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两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前提之下的讨论、沟通、交流、争执、辩驳,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再分发给教师,各教师领到资料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4、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教导处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5、评价:考核组把参与备课情况、课堂落实备课程度、学生课业的质量、教后感的撰写作为考核依据,教师每学期只交两份精品教案给学校资源库。

经过一学期的试行,再次调查发现教师们抱怨的现象少了,积极情绪高涨。认为改革后的备课更有实效的占91%,认为备课促进个人素质提高的占71%,认为淡化备课就是写教案意识的占74%,认为还需进一步改革的63%。大部分教师养成课后备课的习惯,反思正成为备课风行的主题。

教学不息,备课不止是教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教师生活的主旋律。为了增强备课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我们应趁着课改的东风,积极探索新的备课形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组织形式的革新

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相结合;阶段性备课和随机性备课相结合;终生备课和短期备课相结合;静态备课和动态备课相结合等。在备课研讨中都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开展的,大家只打嘴仗,谁有说服力就信服谁,这还是太静态了,如果把动态备课结合进来,用动手实验或者找几个学生模拟来进行实地论证,那会带来新的备课热情和更大的实效。

2、备课范畴的圈定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知识、备教师形象、备社会大环境、备氛围小环境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以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主要对象:根据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合理设计动态的引思助学活动,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设计精当的点拨,以对有关问题应做好“剪裁”和“填补”的准备;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采用专题作业等活动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动起来,避免机械的巩固和重复。

3、教案形式的多元

文字叙述式备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特点是详尽完整,但要避免过多分析教材内容和表述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表格式备课,根据需要分门别类,使教案简洁清晰、层次分明,但容易忽视细节;流程图式备课,思路连贯、一目了然,适合局部备课,无法形成完整的教案;还有卡片式,绘图式等备课,可以根据学科需要综合运用。

4、特色备课的开创

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针对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素质的短缺进行特殊“备课”。如本校体育组便将每次集体备课放在操场上进行,不仅对所教课进行现场分析和模拟,还让所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体能备课”,以增进教师们的体能储备。科学组的“实验备课”,语文组的“答辩备课”,电脑组的“维修备课”、“网上备课”等。

5、新的评价机制的构建

在教研制度、备课制度、组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对包括备课在内的教学各个环节进行阶段性自评;备课组把集体备课中教师的参与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教研组把随堂听课和研讨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教导处通过作业抽查、教后札记、资料剪报(或卡片)及家长和学生的调查反馈,来评价教师备课是否认真,效果好坏;考核组综合上述评价来评定教师的备课实施效果。这样,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效果更好。

并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以锤炼备课的基本功;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备课是“有始无终”不断研究的过程,完整的教案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我们要继承传统的依赖教参的“学习型备课”转化为百花齐放的“研究型备课”的层面上来,勤于阅读、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积累、勤于动笔,真正体现备课为教学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王燕平首都师范大学 《备课平台的测试研究》,《教学与管理》 03.3

冯发柱 宜昌市西陵区教研室《课改时期的考核》,《管理平台》03.16

王军 山东省邹平县教研室 《备课的外延即生活的全部》,《当代教育科学》

阅读全文(14)| 回复(0)| 引用通告(0)| 鲜花()| 编辑

上一篇:从“裁缝学”中透视有效备课

下一篇: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发表评论:用户名:记住我的用户名、密码和网址密 码:(游客无须输入密码)主 页:标 题: 验证码:

第五篇:备课改革心得体会

备课改革心得体会

沿袭了多年的备课形式和评价管理制度,虽然是封闭的、呆板的,给教师增加了很多负担。但为了应付检查,教师们只好硬着头皮去进行所谓地备课。终于,在2001年10月,一套题为《备课>资源化+个性化》的备课改革方案向传统的备课观提出了挑战,并提出了新的实施方法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今,这套改革方案付诸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已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备课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及收益,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一、备课形式变了,备课变得轻松了、灵活了。

备课改革后,备课形式变了,采用活页纸代替装订成册的备

课本,每页按3:2分成两栏,第一栏写首次教学设计,第二栏写教学后记及再上此课时的修定意见。有了这种新的备课形式,教师就可以把教参上的精彩片断,或杂志上的课堂实录,或听课笔记上的优秀课例,或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等剪贴、复制到活页纸的第一栏,然后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进行增删,修补,甚至改革创新,从而既保证了备课设计博采众长,不断地学习、汲取新东西,又减轻了教师繁重的抄写工作,避免了大量重复低效的劳动,使备课真正变得轻松、灵活了。比如,在备《乡下孩子》这一课时,我就把一次听公开课时的笔记剪下来贴到活页纸的第一栏,其中有一个环节,上公开课的老师放了一段乡下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给学生听,考虑到我们平时上课不可能有这样的教具,于是我便在第二栏进行了修改创新,重新做了设计,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先一一地学学乡下所能见到的动物的叫声,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全班学生同时发了各种叫声,以创设一种乡下热闹的 情境。后来,在课上我便这样实施了,效果很好。

二、备课评估侧重点变了,备课的实效性增强了。

备课改革后,对备课设计的评估不再拘泥于篇幅、详略、书写

格式等表面的形式,而是着重收集资料,学习他人及设计更新上的创造性劳动程度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因此,备课的实效性增强了。课前,教师把精力花在对上课确实有用的资料收集、活动设计上,课后,活页纸的第二栏为教师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成败提供了舞台,为今后撰写教学论文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利于不断提高备课、上课水平,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本学期教学顾问陈校长听过我的一节课,题为《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后,陈校长及时地与我进行了交流,指出了课上的优点与不足,回到办公室,我便在活页纸的第二栏把整理过的交流意见写在上面,为今后备课、上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总之,我坚信,备课改革如能长期地坚持下去,必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下载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课改革与探索实施方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备课改革心得体会

    备课改革心得体会 -------------刘春梅 通过备课改革学习,我对初中数学的备课和教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思路之设计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广西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黄素玲 邮编542800 电话***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

    初中语文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艺术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艺术研究的理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

    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王晓丹闫鹏肖雪 (黑龙江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摘要:本论文介绍了非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方......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建设与改革探索

    论文关键词: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职业能力;专业建设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航运市场对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航运业务专业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专业建设与......

    数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数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新课程中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新课程的核......

    中国工商银行会计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朱镕基总理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演讲时指出:“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发展知识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对包括会计业在内的......

    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浅谈《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文章根据培养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