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5篇)

时间:2019-05-15 02:0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尤其是中国周边的母语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日益增多。但是,具?湔庑┕?家母语水平的汉语教师非常少,大部分教师还是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笔者以自身在韩国进行汉语教学的经历为研究对象,分析英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英语媒介语的使用策略。

【关 键 词】 对韩汉语教学;英语;媒介语;初级阶段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学习汉语。中国邻邦韩国跟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因此韩国学习汉语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汉语教师是不具备韩语水平的,因此在对韩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不得不采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

但是,目前为止还几乎没有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应用问题的相关研究,本文就以笔者在韩国一年的汉语教学实习经历作为背景,来探讨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作用,还有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一、媒介语的定义

媒介语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是师生双方都能够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使用的媒介语就是英语。

在媒介语的辅助作用下,课堂教学会事半功倍的。汉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使用媒介语进行教学。

二、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在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大多都不具备汉语基础,对于目的语是完全陌生的状态,他们很难真正理解目的语的意思,对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都没有什么了解。

同样汉语教师对学生的母语也没有多少了解,这就让汉语教师不得不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来进行教学,对课堂上一些难以用目的语讲解的生词和语法进行解释。韩国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媒介语进行讲解是完全可行的。在学习者刚接触汉语的这个阶段,英语媒介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要求教师具备比较高的英语水平。

在对韩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如果汉语教师不会说韩语,那就没有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语言,这样就无法跟学生有效地沟通,教学活动很难进行下去,课堂上非常容易冷场,互相不能理解会很尴尬。这个阶段对于双方而言会比较艰难,此时汉语教师就需要运用英语媒介语来给学生讲解词汇意义、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知识。英语媒介语是初级阶段的学生学习汉语不可避免的辅助工具。

有些特殊情况,如果教师采用媒介语进行讲解,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既能保证学生的有效输入,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综上所述,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有其使用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不会讲韩语的汉语教师而言,英语媒介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也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辅助角色。

三、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韩语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很多其他语言语音和词汇的影响,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汉语教学时也会因为英语与韩语的相似性产生正迁移,同时也可能因为其差异产生负迁移。

韩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占韩语总词汇量的20%左右,而且也一直持续不断地增加,这些外来词在语音和语义方面都比较相近,因此使用英语媒介语教学时,学生几乎不需要由英语过渡到韩语,再过渡到汉语,直接就可以理解其含义。

大部分韩国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行为,他们对一些基本的英语语法结构是比较了解的。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方面是比较相似的,都是“主谓宾”结构,但是韩语是“主宾谓”结构,因此在对韩汉语教学中讲解语法结构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比英汉的语法结构,从英韩语法结构的差异性过渡到韩汉语法结构的差异性,从而帮助学生来理解汉语的基础语法。

英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也会有消极的影响,毕竟韩语中的汉语外来词远多于英语外来词,所以很多词语直接用目的语解释就可以明白,给学生用英文翻译反而增加其学习负担。

有些词汇的英语发音和韩语发音差别比较大,这时不适合使用英语媒介语进行汉语教学,因为这对学生学习目的语的语音有很大的副作用,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例如:汉语词中“双的”,韩语为“??”,发音与英语完全不一样,这时如果教师采用英语媒介语进行汉语教学,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目的语学习,影响其有效输入。

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使用英语媒介语,最好选择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因为教师若习惯采用英语媒介语进行汉语教学,学生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先把英语转码为自己的母语韩语,再将母语转码为目的语进行理解。在此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歧义,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而且很多英语单词和汉语单词也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有时一个英语单词对应很多个汉语翻译,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准确地区分汉语中的近义词,在日常的交际中很容易出错,说的汉语听起来非常奇怪别扭。

而且,使用英语媒介语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不好,那么教师即使采用英语媒介语,学生依然不可以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时间久了不懂的内容越积累越多,慢慢就会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觉得汉语非常难从而放弃学习。本来学生都是处于汉语零基础这个相同的起跑线上,结果因为有些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水平差的学生完全不懂教师在讲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开始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四、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中的使用策略

上述内容说明在对韩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媒介语教学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非常注意媒介语的使用阶段、使用频率等问题。尽量避免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促进其积极影响。因此,笔者在一年的实习经历中总结出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有如下几个使用策略:

第一,适度使用。

汉语教师在使用英语媒介语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坚持适度使用的原则。因?楹河锟蔚淖钪漳康木褪侨醚?生学会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明白会用”才是最终目标。教师可以在汉语教学初级阶段,适当使用英语媒介语进行一些抽象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的讲解,但是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汉语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慢慢减少英语媒介语的使用。一定要根据课堂上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用英语媒介语,教师不能将课堂上所有内容都翻译为英语,这样的话媒介语就会主导课堂,汉语教学就会完全变味。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英语媒介语的使用时机,统筹兼顾,知道何时该媒介语出场,何时采用何种语言何种方法讲课。

第二,发布教学指令。

在对韩汉语课堂上,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学生对目的语是完全陌生的状态,根本无法准确理解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不能根据教师的课堂语言随时做出反应。此时,教师可以使用简洁的英语媒介语向学生发布教学指令,并告诉学生其对应的汉语。学生慢慢地就了解并记住了这种口令对应的含义,并能根据口令随时做出相应的反馈配合教师。之后教师就完全可以用汉语教学指令来进行教学活动了。

第三,引导学生从英韩语言对比过渡到汉韩对比。

在利用英语媒介语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把汉语译成英语,还要引导学生将韩语和英语、英语和汉语做对比,借助英语韩语以及汉语英语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来探索韩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结构。

第四,要随时调整使用策略,不能一概而论。

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只是一座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不是主导因素,不能把汉语课堂变成英语课堂。所以汉语教师不但要把握英语媒介语的使用频率,还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程度的不同随时调整自己的使用策略。对于韩国的学生,本身英语水平不是特别高,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过量使用英语媒介语,这样反而容易让学生感到反感,疏远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让学生慢慢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对于零起点的韩国学生而言,恰当使用英语媒介语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对汉语教师也有相当高的要求,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师要慢慢减少媒介语的使用,尽可能多地使用目的语。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既有利也有弊。在初级阶段,学生没有任何汉语基础时,教师适当地运用媒介语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在中高级阶段,就要慢慢保证用目的语去教目的语,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毕竟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有效输入只有课堂时间进行。因此,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汉语学习者,后期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汉语配合肢体动作来向学生解释目的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汉语教师要注意英语媒介语的使用范围、使用阶段和使用频率,不能将课堂上所有内容都盲目地翻译成英语。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适度地使用英语媒介语,引导学生积极地将三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课堂上的有效输入。

【参考文献】

[1] 柯玲.国际汉语教学中的英语媒介语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2014(2).[2] 海梅.以蒙古语为媒介语的英语教学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6(6).[3] 康婧.英语作为媒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运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8).

第二篇:目的语环境优势在对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中英文对照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目的语环境优势在对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中英文对照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dvantage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论文关键词】目的语环境 课堂学习自然环境习得

[ Key words ] the target language acquisition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论文摘 要】作为与中亚接壤,交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新疆,为来疆中亚留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汉语环境。而拥有目的语自然习得环境有助于极大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因此,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正式学习的途径,还应该发挥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运用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课外汉语环境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真正融入汉语环境。

[ Abstract ] as with Central Asian border, communication, trade exchan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in Xinjiang, Xinjiang Central Asian students to provide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And have the objective natural language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help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refore, not only way to formal learning in classroom, should also play the individual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good at using the effective way to make full use of extracurricular Chinese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really into the Chinese environment.研究缘起 1 the research origin

笔者从走进留学生课堂以及对留学生课后生活的观察入手,与留学生密切交流之后,发现部分留学生并没有利用汉语环境优势促进汉语学习的意识,访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充分自主的利用汉语环境,例如学生会在课余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各种渠道学习汉语,但是语料的匮乏,以及教学理念对该方面的重视不够等因素也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汉语环境。当然学校的教学理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教学理念能为学生提供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目前针对中亚留学生对课外汉语的利用是否充分以及留学生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利用汉语环境这一现状调查还比较匮乏,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相关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展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力求发现性别差异、国别差异、汉语水平差异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留学生对课外汉语环境利用的语料需求,目的是帮助留学生提供更多切合实际需求的语料,结合课堂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更快的融入到汉语环境中。同时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也能为学校汉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汉语环境提供微薄之力。

The author from the into students classroom and after-school life.Observation of students, after the close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some students did not use Chinese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interview,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tudents to Chinese environment with full autonomy, for example, students will be in school through the network, film and television, books, and other channels to learn Chinese, but the lack of corpus, and teaching ideas on the aspects of the insufficient attention factors also makes students not Chinese environment with sufficient.Of course there is play a decisive role of school teaching concept, scientific teaching concept can provide and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and the Central Asian students use of extracurricular Chinese are sufficiently and students is through what way use survey this situation Chinese environment is still relatively scarce, further related research to be in the future.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uthor will exp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gender differences,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Chinese level differences and other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students in extracurricular Chinese environment using the data requirements, the aim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with the actual demand more suitable materials, combine classroom learning, further improve the language ability, faster into the Chinese environment.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provide a modest us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the teachers of th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理论背景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对于二语习得的最初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Ellis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界定中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在课堂内外学习除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第二语言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目标,首先是描写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第二语言习得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语言技能是如何发展的。其次,是解释第二语言习得,分析哪些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他认为第二语言与外语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语言的习得泛指自然和课堂两种情况,第二语言和外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在自然环境下习得。然而二语习得就存在两种环境的习得,一种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下,一种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权威人物H.H.Stern在《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中认为“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比学习外语享有更多的环境支持。学习者可以经常通过非正式渠道从身边的目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语环境中习得一些东西。”①

For the first study of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ddle of the last century.Ellis defined for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s that learning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ir mother tongue in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has two main objectives, the first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verall language ability and the language skill is how to develop.Second, is the explan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alysis of what external factors and internal factors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lays a promoting and hindering effect.He thinks the second language and foreign language and not two kinds of different concept,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fers to natural and class two,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at whether it i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However,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acquisition of two conditions, one i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one is in the non-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uthority figure H.H.Stern in the “ basic concepts of ” language teaching that “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ountries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enjoy more support tha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Learners can often through informal channels from the sid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acquisition of something.” 1.普斯登(H.H.Stern1983)还提出了“两个主要是”学说,一个“主要是”指“习得”,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另一个“主要是”指“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中进行。他将环境作为区分“习得”与“学习”的重要指标,认为“习得”是在目的语环境下有充足的语言环境背景下进行,学习者不自觉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在缺少目的语环境背景下,学习者自觉的学习过程。二语习得要在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下与课堂教学环境下将二者有效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习得状态。

Psden(H.H.Stern1983)also put forward the “two are ” theory, a “ mainly ” refers to the “ acquisition ”, is in the target environment, another “ mainly ” refers to the “ learning ”, refers to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He will be the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distinguish between “ acquisition” and “ learning ”, think “ acquisition ” is sufficient language environment backgroun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learning process and unconsciously, and “learning” is in the non-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absenc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background, process of learning consciousness.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natural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will be two effective coordination to achieve the ideal state of the acquisition.这些理论都可以应用于两种环境下的二语习得,对于两种环境下的二语习得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但是在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环境下的二语习得在学习效果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理论中不同程度的提及到语言习得的两种方式,认为“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学得”。而“习得”所处的环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学得”为非自然的语言环境。因此二语习得理论揭示了两种环境的二语习得存在的显著的不同点。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目的语环境中优势,以及来华留学生对汉语环境的语料需求主要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These theories can be applied to two kinds of environment of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wo environment of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But in these theories we can find two kinds of environment of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 have very big difference in the learning effect.Different degrees of these theories mentioned in two ways,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nk “ than ”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acquisition in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 Acquisition ” environment for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learning ” is not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Therefore,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reve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two kinds of environment in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How to advant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ontext by using the maximum, as well as foreign students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data demand is concentrated in what aspects are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study.3 自然语言环境与课堂语言环境习得的差异

The differences of the 3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language acquisition

自然语言环境是一种无人教授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语境,而课堂语言环境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下的语言环境。大量研究表明,身处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都有助于二语习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完全习得母语。同样,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大多数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尤其是儿童,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学会用当地语言交流。然而,在课堂语言环境中,许多外语学习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却无法熟练掌握该种语言。原因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语料输人不一样。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语料输人具有自发性、可理解性、无序性。而在课堂语言环境中,语料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教师决定学习者所接触的语料的内容及其复杂程度,对语言规则的描述非常清晰,交流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授和学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习语言规则。由于语料输入的不同,两种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也不同。课堂语言环境虽然缺少了自然的语言交流,但由于注重语法、词汇、整体结构和布局的讲授,注重正式语言的运用及大量的阅读,并增加了老师“填鸭式”的灌输,阅读能力和语言的书面运用能力提高了。相比较而言,自然语言环境下,口语的熟练准确程度更容易提高。自然语言环境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课堂语言环境则更有利于培养外语的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自然语言环境与课堂语言环境在二语习得中都不容忽视,对于来华留学生,学校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的正式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自然语言环境,更有效的习得汉语。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s a kind of unmanned Professor natural or near natural context, classroom language environment is mainly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 that,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classroom language environment all contribute to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In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lmost all children, can complete acquisition.Similarly,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mos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specially children, can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local language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However, in 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man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after ten years of effort, but can not master the language.The reason lies in the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 language input is not the same.In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language input is spontaneous, understandability, disorder.In classroom language environment, language input is a conscious behavior, teachers are learners are exposed corpus content and complexity,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description is very clear, the main purpose is to teach and learn the language exchange rules.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input, two kinds of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different.Classroom language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 lack of a natural language, but due to pay attention to grammar, vocabulary,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formal language and reading, and increased with the teacher “ spoon-feeding”,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language.In comparison,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English proficiency degree of accuracy is easier to improve.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room language environmen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Therefore,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languag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formal learning cannot education school just stick to the classroom, 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use the 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 more efficient acquisition of chinese.利用目的语环境优势的途径

The 4 approach of using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dvantage

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所以学校教育决策部门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配置汉语电教室,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音像资料,提供开展汉语活动相对稳定的场所。学院图书应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汉文图书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查阅。学生是创造和利用语言环境的主力军,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再好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第二课堂活动中去。Foreig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place is mainly in school, so school education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udents, the configura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s, provides students can choose the audio and video materials, and provide Chinese activitie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place.College library should ensure that a sufficient number of Chinese books for students to study and consult.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creating and using language environment, away from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can not achieve good teaching aims and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for communication purposes.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and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econd to.除了学校,留学生在课余校外、校内的汉语大环境中习得汉语知识的机会也不容忽视,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学生对课外汉语环境的利用情况,了解学生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包括对中文的视听、汉字文本的阅读、与中国人的交流等。可以通过收集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语料,如在大型建筑物、商场、主要街道、公园、公共娱乐场所,甚至商店里商品上的汉语标签以及在一些商品广告或大型图片展示上的汉文字样等,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汉语名称,以及学习中感兴趣的话题和文化知识,对这些在交际中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语料加以收集整理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语言地道的汉语画册,存放于留学生汉文图书室,供更多的留学生借鉴。笔者认为这样不但具有吸引力而且会让学生学到更多在实际生活中关于衣食住行的汉语知识,表面上看是对语言知识的补充,其实质正是本文所要强调的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方式。

In addition to th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the school extracurricular school in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knowledge opportunity also nots allow to ignore, do the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combining.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use of extracurricular Chinese environment, understand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Chinese way of learning, including text, audio-visual, Chinese characters to Chinese reading, and Chinese communication etc..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life often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material, such as in large buildings, shopping malls, main streets, parks, public places of entertainment, and even of goods in the shops on the Chinese labels and in advertisements or large pictures of Chinese words, this in real life, many people will encounter some Chinese name, interested in and study topics and cultural knowledge, to be collected into pictures, easy to understand, language authentic Chinese album on these to meet basic needs in communication data, stored in the library for Chinese students, more students from.The author thinks that not only attractive and will help students to learn in real life of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of the Chinese knowledge, on the surface is a supplement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it is the paper to emphasize the use of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小结 5 Summary

总之,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及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途径提高汉语水平,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汉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使然,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留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任务式教学融入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中。掌握不同水平的留学生所热衷的语料,分国别、性别等归类整理,为不同目的和不同需求的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努力引导并鼓励留学生自觉融入真实的汉语环境,充分利用课外丰富的汉语资源。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言,有突破,就需要眼界更开阔些,知识面更广些,基础更牢些,实践能力更强些。”②因此,必须要有大量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入做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来华留学生就要努力将自己融入汉语环境,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汉语。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classroom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mbined to improve Chinese level, and not just confined to classroom learning.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many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Chinese, a big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environment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so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understand the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task-based teaching into the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Master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are keen on the corpus, nationality, gender classification, and provide more learning resourc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nd different needs of student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author thinks, the school should try to guide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into the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make full use of the rich resource of Chinese extracurricular.In fact, “ to learn language, a breakthrough, we need a broader vision, more knowledgeable, more solid, practical ability is stronger.” Therefore, there must be a lot of language practice and language input base.To do this, foreign students should strive to put themselves into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in a re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参考文献】 Reference.[1]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2.[1] Qiu Xin Yi.The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new idea of [M].World Book Inc: 2010, 12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M].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7.[2] Liu Songhao.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3 version.The World Book Inc, 2011, 7

注释: Notes.①Stern,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14.Stern, H.H.1983.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9-14.②朱德熙《语法分析讲稿》后记[M].商务出版社.Zhu Dexi “ syntax analysis notes ” postscript [M].business press.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中现代媒介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中现代媒介的应用: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如何借助一些现实生活里学生感兴趣的媒介,架设通往古代文化的桥梁,吸引孩子们到文言文的世界里去游览?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感悟,逐个说明现代媒介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媒介一:生活中常见的--熟语

什么是熟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到,熟语和成语很接近,但范围比成语要广泛。成语除了符合熟语所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简洁精辟、大多由四字结构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书面来源或典故)、书面色彩较浓等特点;而成语只是熟语的一部分。在语言里,一般词组是临时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并且口语化程度高,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结构上,不限于四字词组,包括多由三字格组成的“惯用语”(如“唱高调”“炒鱿鱼”),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俗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和揭示客观事理、富有教育意义的“谚语”(如“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等。在使用上,有些比较灵活,可以添加一些成分,如“炒鱿鱼”———“炒你的鱿鱼”。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是我们语言中最精当的语汇。他们因为其精彩简练的表达效果得以在今天语言中延续。恰当地运用这些熟语可以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课堂实例]某教师在教学《失街亭》之前,先让学生课外自读《三国演义》,让他们找出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并通过比赛的形式,看谁积累得多。

老师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上黑板,写出他们积累的歇后语,如: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张飞穿线———大眼瞪小眼。惯用语,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大意失荆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大量的成语。

然后,让学生讲出这些熟语包含的故事。结果,学生对整部《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小说情节,自然对课文《失街亭》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再如,用已知成语“卧薪尝胆”推演未知的《勾践灭吴》,用“四面楚歌”开讲《鸿门宴》等等。熟悉的词语,熟悉的解说其实演化自真实的历史故事,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味蕾,激发他们享受文言大餐的欲望。

媒介二:活在孩子心中的古代神话故事

童话是孩子世界里不可或缺的内容。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曾经描写过这样的情节:“我”对长妈妈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她竟然能为“我”买来渴望已久的《山海经》!即使是大师如鲁迅,儿童时候对童话也充满着无比的热爱。可以相信,对童话的阅读兴趣无人能够回避。那么,我们何不借助学生所熟悉而且热爱的神话故事,诱导学生走进他们未知的历史文化中,去解读文言文选篇呢?

[课文举例]例1:精卫填海的故事,学生早已熟知。教学时可先让他们讲故事,再学习原文《精卫填海》。这样,学生的参与成为教学的客观需要,创造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拉近了新旧知识的距离,文言文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

例2:牛郎织女的故事,老百姓口

口相传,已经在学生的心中存在许多版本。原文是怎样的呢?学生一定会有好奇心。那就让他们去读《迢迢牵牛星》,读《搜神记》里的《董永》。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自这里之后,同学们还会发现什么呢?原来史书的故事与我们后来听到的故事有出入,这又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后人的创造性发挥。后人因为怎样的需求要改造原来的故事?改文与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一连串的问题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的质量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原来“文化”并不是什么吓唬人的大部头,它就是历史的人们在历史的风尘中一路走来留下的历史记忆,记载着彼时彼地人们的喜怨情愁,记载着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和我们今天的人们一样。

媒介三:流行音乐元素

我们不难注意到,学生偏爱流行音乐(主要是通俗歌曲)的现象很普遍,不少学生的业余生活、业余爱好都与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有关。那么,流行音乐与文言文学习有没有可以沟通的地方?如果能够建立两者的联系,文言文教学岂不是又增加了魅力?

[课例一则]播放歌曲《涛声依旧》,让学生在音乐画面和唱词之间徜徉。

歌词如下: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提问:这首优美的歌词其实并非词作者首创,你知道它的灵感来源吗?

请阅读———

枫桥夜泊

(唐朝)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比较《涛声依旧》和《枫桥夜泊》之后,学生惊呼———这么美的歌词原来是化用古诗词而来!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真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其它流行歌曲中去寻找去发现流行音乐作品与古代诗文之间衔接的痕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言文是最精练最文雅的语言,古诗更是文言宝库中的珍品。类似《涛声依旧》这样的移用在文学创作中,在歌词创作中比比皆是。如歌曲《在水一方》与《诗经》中的《蒹葭》。

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都知道唱词的叠加和一唱三叹的妙处。结合实例让学生谈谈,在听歌曲结尾处的反反复复的时候,是否觉得有重复罗嗦之感。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没有重复之嫌,反而觉得是在反复中一遍遍地触动情怀,是反复抒情,层层推进。同时指出,这样的创作方式其实并不新鲜,也是在仿效古人。

让我们来看看上古时代的《乐府诗集》中一则《采莲》

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古老的民歌在写作技巧上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是叠加的声音与叠加的画面感。你看!诗歌后五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每句的最后一字又有所改动。这不就是一唱三叹吗?五个“鱼戏莲叶” 给人造成一种游鱼很多的视觉效果,这就是画面的叠加之美。

同时,加上“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那种丰富内涵(它常常与男欢女爱,多子多孙的观念联系起来),从而使这样的一首诗具有了它多样的文化意蕴。告诉学生,诗歌是用于歌咏的,只是因为后来丢失了古代的曲调,才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只能读不能唱的样子。如果同学们有兴趣、有能力,何不也潇洒一把,试着运用现代歌曲的曲调给古代诗歌谱曲,做一回曲作者,做一回古人?在演唱中体会古今相通的神韵,去感受诗歌之美,音乐之美。

媒介四:中国传统文化意象

天文地理,风花雪月,草木虫鱼,„„世上几乎所有事物皆现于古今中外文人的笔端,成为寄托作者愿景的情意结,人们称之为意象。所谓“意象”既是文学作品中那些具体可感的物象,又是超越了这些客观物象自身的本来面目,渗入了作家艺术家情感与认识的虚幻之“象”。意象的特定涵义是由人类共同的感受和体认凝结而成的,有些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名句、格言。每个民族因为历史的或者地域的原因,对于某个物象有其传统的审美认知。中国文学作品中对许多事物的抒写,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古诗文中不乏这样有共同感受的意象:“朝露”“流水”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浮云”则是君子对富贵的鄙弃和不羁于贫困的豁达;“夕阳”的断肠,“小雨”的清寒,“秋”的萧瑟,“杜鹃”的哀伤,“柳”(谐音“留”)的离情别绪,“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有意和无情„„无一不具有特定的涵义。

看到青松、菊花,就想起了坚韧不拔和坚贞不屈;看到红旗,会引起振奋的情绪和胜利的遐想„„瑞典的赫·黑塞在《热爱自然的心声》中说:“云处于神住的天和凄凉的大地间,而隶属于天、地,被比喻为所有人类的憧憬。云是所有的漂泊和探取、欲求和乡愁的永远象征。”

让学生对身边的花鸟虫鱼产生别样的情怀,不仅有利于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而且可以让他们对生活拥有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从“一叶”中阅读“秋”的蕴涵,伴春鸭在“江水”里探寻温暖,成为热爱生活、富于情趣的人。

媒介五:近在咫尺的家庭生活画卷

对于家庭生活,人们常常由于浸淫其中反而觉得难以言表。是的,因为我们对生活太熟悉而少了关注,少了理解,少了体验,当然也少了这样做的兴趣和意识。那么,不妨让学生从理想的家庭关系谈起,谈谈他们希望拥有的家庭和亲人,谈谈他们所想要的父母恩、手足情吧。

再来比较文言作品中的家庭场景,让学生在文言作品中走近古人的家庭,去感受古人的家庭氛围,体会在没有多媒体的世界里,我们的古人是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的!学习《咏雪》,我们就会惊奇:大雪封门的难耐天,却被一家人过得有滋有味,诗意烂漫。在比较和思考中,学生也许会由此懂得了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去经营,进而产生经营生活的趣味和尝试。这样,我们就对家庭生活有了关注,有了体验,有了理解,有了乐趣。

上面的文字,是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虽然零散,却凝聚了我的探求和思考。它让我相信,文言文教学除了目前知识教学的程式之外,应该还有别的意义和路子。对此,我一直高扬着理想主义情怀:总是幻想着激动人心的教学图景,盼望着结束文言文课堂的沉闷局面,代之以生机勃勃,欢声笑语„„

第四篇:小议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媒介语作用

小议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媒介语作用和方法

彭杰

(红河学院,云南省蒙自市,661199)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与中国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些国家在传授自己母语的同时,将汉语也列为国家中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想要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解,文字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需要被学习。但是,并不是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顺利的,在初级的学习阶段,需要通过媒介语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本文试从英语作为一种媒介语的作用出发,分析其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英语;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作用;方法

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欧美英语国家学习者所学习,这也就决定了对外教学的初级阶段中教学媒介语的重要作用。而在现代社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的有效媒介语。

一、对外汉语教学

简单而言,对外汉语就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学习者为对象的汉语教学。其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同时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型、发展及其教学的过程,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在教学法方面,对外汉语教学从50年代起到现在经历了较大变化。在50和60年代的初期,虽然当时已经明确教学的目的不是讲理论,但是教学方法上仍然受到传统方法的约束,对初学者依旧是通过翻译讲解语音和语法等知识与理论。60年代发展成以精讲多练为核心的强调培养语言技能的方法,之后受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逐步走向了分析法教学以及七十年代的句型教学。八十年代后,我国提高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研究,不断总结自身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外语教学方法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的与系统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引导学习者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文化内容的教学。同时,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实践性原则为指导,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习者对语言的结构、意义和功能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使其能够把结构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习者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以语言学习为平台,使学习者能够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然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学习者需要对汉语和其母语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与转换,于是,学习者的母语也就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首选媒介语。

二、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作用

此处的媒介语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汉语初学者的学习使用的一种师生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辅助教学语言。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与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媒介语可以是学习者的母语,也可以是教学方与教学对象之间一种或几种通用的语言。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就可以作为这样的媒介语使用,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学习者的班级,或者由不同国别学习者组成的班级里,英语往往充当了教学媒介语的角色。其使用作用与必要性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有助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情况下,外语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媒介语,然而,由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特点,适时恰当的运用对媒介语有利于课堂的效率提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阶段也存在一些力图避免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如“听说法”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使用媒介语,但事实上很难绕过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均使用媒介语进行词义注释,学习者无法完全避免进行目的语与往往为其母语的媒介语之间的转换。再如,“直接法”提倡完全杜绝媒介语,借助于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习者建立目的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这种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可避免的造成教学难度的上升,特别是教学过程中涉及文化性较强的内容时,学习者容易倾向于从自己母语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材料。此时,媒介语的介入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理解教学内容,避免其在文化差异方面产生的疑惑。

实践证明,对于入门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求他们完全放弃媒介语基本上来说是不现实的。将英语作为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的媒介语,可以保证学习者对汉语教学内容及文化背景的充分了解,这样,也就避免了在课堂答疑的过程中消耗太多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课堂节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在特定的情景下也可以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增色不少,从而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助于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困难

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的学习者往往都来自于不同国家,这些学习者的母语并不相同,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沟通上的障碍。而且,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学习者们对汉语并没有多少的了解,很多方面都需要去解决,去交流。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一种被普遍通用的语言,则能够在汉语的对外教学中充当起很好的媒介语的作用。学习者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这个时候,学习者们就可以通过英语这个媒介语来向老师表达,然后让老师替他们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汉语和英语做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国语言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这样才便于老师更好地、更形象地将汉语讲述清楚,让学习者们的学习更加的轻松。

3、有助于有效树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在课堂中的威信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要素之一。对外汉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如果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能够将英语作为其教学中的媒介语向学习者准确解释教学内容,不但可以避免教学中的讲授不清晰,师生沟通受阻等现象,还可以通过教师本身的较好语言能力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对教师产生崇敬心理,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课堂威信。教师的威信得以树立,才能够真正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明显效果。

4、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习者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对外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多方面的营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媒介语进行讲解,有利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帮助学习者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英语充当媒介语,可以使学习者在下课的时候与老师更好的交流沟通,学习者之间也可以打成一片,不存在地域语言沟通的障碍。这样老师在学习者中就会更加的受观迎,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的密切。

三、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使用方法

以上分析表面,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媒介语的作用不可或缺。只要采取适当合理的方法,媒介语往往可以在很大大程度上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将英语作为媒介语使用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内容:

1、要把握好使用媒介语的时机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我好媒介语的使用时机,不可以每一句都需要使用媒介语来进行翻译,要注意好使用的度,不然就不能够把握住教学的质量,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故而,媒介语的使用也要讲究一定的时机。举例来说,在汉语的对外教学初级阶段中,对于刚起步的学习者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课堂介绍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媒介语进行讲述,这样不仅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树立老师在学习者心目中的威信。又比如说,在课堂气氛比较紧张,学习者情绪不够高涨的时候,教师应当恰当的插入一些媒介语来调节一下课堂的气氛使其得到缓解。

2、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允许使用媒介语,有些老师可能会使用媒介语对一些内容大谈特谈,一节课热热闹闹地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其实根本没有讲到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学习者们也没有得到什么锻炼,课堂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而老师的口才却或许得到了锻炼。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使用媒介语的度,要讲的精炼。在教学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的用适当的媒介语对其内容进行精简的概括。掌握好了媒介语使用的度,才能更好的推动汉语的对外教学。

3、要清楚媒介语和目的语的差别

如前所述,假如媒介语使用不正确,有可能会使得学习者的“负迁徙”,为了使得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课堂的内容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精心的布置。对于媒介语和目的语一定要区分好,不可以主次不分。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适量的插入媒介语进行阐述,但总的来说,还是要围绕媒介语进行讲解,要以汉语的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4、要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

最后,对于不同国别、不同性格和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来说,教师不能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要随时调整媒介语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学习者,伴随着学习程度的变化,学习状态同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随机应变,采用灵活的方式,不能够单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媒介语使用的方法应适时地调整,以期能够使学习者们更好的适应学习,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了解中国文化。

总结:通过对英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媒介语的作用与方法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使用要讲究适量、适度、适时,只有在保证媒介语的合理有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推动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7(02)[2]凌德祥.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03)[3]彭玉兰,张玲.外国学习者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4]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7(02)[5]姚晓波,陈方方.对外汉语教学与中介语理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简介:彭杰(1980年—),男,云南屏边人,硕士,讲师。云南省蒙自市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地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邮编661199,电话***,电子邮箱304220150@qq.com

第五篇: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运用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运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赵晓晖,100024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媒介语?如果可以,在使用媒介语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媒介语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有时候是学生的母语,有时候不是,但它是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例如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基本上都学习英语,因此英语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对不同国别的学生同时授课的时候,常常充当媒介语的角色。但是如果是只是对日本学生授课,老师又懂日语,那么当然日语也可以做媒介语。它与中介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关于外语教学过程中要不要使用媒介语的问题,各派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当时候的媒介语就是母语,媒介语在语法翻译法的教学中运用是非常突出的;由于语言教学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语法翻译法逐渐遭到了淘汰,媒介语的作用也随之降低,直至后来出现了直接法、听说法等,主张直接采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杜绝使用媒介语。受普遍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也不例外,出现了包括注重使用媒介语与坚决避免使用媒介语等各个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就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媒介语的运用这个话题谈一谈笔者一点粗浅的看法。

必须承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媒介语不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不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享誉北美的“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以及中国大陆的“快捷汉语”品牌所提倡的“语感教学法”都是这方面杰出的例子,他们的学生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汉语强化训练,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完全符合“沉浸式”的教学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学生的汉语水平,特别是口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这充分证明了使用目的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但语言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坚决杜绝使用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在笔者工作的泰国,有些教学机构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不会泰语者不能成为该校的汉语教师——尽管这位老师可能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国际学校则是要求老师必须精通英语,才能在该校工作。这样做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机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国外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主要区别有: 1.语言环境不同。在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机会,因此自然也谈不到“生存汉语”的问题。大多数国外的学习者,特别是社会学习者更愿意把学习汉语当作一种时髦的消遣或者是娱乐,而不愿意给自己太大的压力。2.课时不能保证。

语言机构中培训性质的汉语教学中学生由于本职工作太忙或者惰性的原因,固然难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即使是小学、中学、大学等专门教学机构中,汉语的课时也是微乎其微。以笔者所在的泰国易三仓大学为例,该校的Business Chinese专业课程设置中汉语课只占全部课时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大量的时间是用英语在上其他经济方面的专业课或者泰语课。在中小学中,虽然政府支持开设汉语课,但是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兴趣课的阶段,对于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没有任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中小学中的汉语课流于陪孩子玩而已,这种情况在小学中尤其突出。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汉语的学习还不能给学习者带来直接的收益,学习者的工作生活也没有对其汉语提出明确的较高的需求。加之客观地讲,汉语学习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确实存在着比较难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习者浅尝辄止,仅仅将学汉语的要求定位在旅游、购物等环节上,还有很多学生是处于“寻根”的目的在学习汉语,例如在泰国,华裔的汉语学习者占了全部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了学习动力不强,稍遇困难就放弃也就不难理解了。4.民族性格不同。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德国人就是精于抽象思维,法兰西就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等等观念推而广之,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习惯。例如笔者发现泰国人的特点是不喜欢独来独往而又希望老师能故给予明确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使老师通过别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了某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仍然会使用媒介语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如果老师不能给予确认,就与同学进行确认。

由于在国外的汉语教学与国内的教学有如上不同,加之生活交往诸方面的需要,对在国外工作的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学机构,特别是在教学主管不是非常精通汉语教学的时候,盲目地提出了教师必须懂媒介语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明确地知道使用目的语直接进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屈于各种现实的压力,也不得不退让。此种情况恰如利玛窦当年之来华传教,最终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先“适应”当地人的习惯而非马上“改造”他们的信仰。只有先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市场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之后,才可以谈得到对之进行“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语确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简而言之,包括: 1.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特别是当媒介语是学生的母语时尤其如此。例如在语音阶段,教师如果知道媒介语与目的语的音韵体系,就可以在教学中清楚地区分哪些音是双方共有的,可以进行“正迁移”,哪些音是似是而非的,应该加以注意;哪些音是此有彼无的,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误用。又如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了”绝对是一个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但是对于泰国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最大的难点,因为在泰语中有一个与之极其类似的助词。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的具体差别,才可以在授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做到有的放矢、防微杜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所掌握的外语不嫌其多,越多越好。只有教师也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亲身经历,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母语非常了解,才能未卜先知他们的难点所在;只有教师掌握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外语,才能高屋建瓴地看待各类语言,发现其共性与特性,避免就事论事。2.可以有效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从事对外汉语教数学,身肩文化使者的神圣使命,教师个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极其重要。但是,如果教师本人外语不好,就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对学生的问题也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在指导学生的时候盲目出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个别老师即使会一点外语,在使用媒介语的时候,不是发音不准,词不达意,就是张冠李戴,让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情况也会大大降低老师的威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所掌握的外语不嫌其精,越精越好。如果学生知道了老师的外语很好,老师也有学习外语的丰富经验,老师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换言之——为了对学生更负责,才在课堂上尽量不说媒介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自然会很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3.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多方面的营造,教室上课时的教学技巧固然是一个方面,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可忽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中外文典故信手拈来,与学生互动时得心应手,在课下风趣幽默,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想不受学生欢迎都难。4.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主张用外语进行大段的讲解,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恰当地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的使用不单单是指教师说媒介语,还包括与目的语进行适当的对比分析。例如在对日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对比突出汉日两种语言在使用汉字时的相同与不同,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对英美国家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时通过对比发现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形态很不相同,但是在语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在对泰进行汉语教学时,适当对比泰汉两种语言的虚词上的异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之,一针见血的使用媒介语,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使对外汉语课堂增色不少,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

听说法进行教学时,虽然强调师生不应在课堂上讲媒介语,但事实上很难绕过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很多课本是使用媒介语进行注释的,学生虽然口头不说,但事实上经常在进行目的语与媒介语的转换。事实上,对于成年学习者来说,要求其完全放弃其母语或者是媒介语,无异于掩耳盗铃。直接法的做法是,完全杜绝媒介语,借助于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目的语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这种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教学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规模不大,个性较强的情形下尤其如此。另外,视觉材料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固然比较方便,但是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再想用这种办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为了说清楚一个问题,不得不大张旗鼓多方准备,从头说起,费时费力,可能还需要诸多的辅助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不妨适当的使用一点媒介语。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不可能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现象,因此学生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负迁移”现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使用得当,教师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把控能力,还是利大于弊的。比如说在介绍汉语的所有格“我的”、“你的”、“他的”之时,这个的字如何让学生理解,如果不借助媒介语,往往会给一些没有经验的老师造成一个很大的难题。有经验的老师固然可以利用手势、动作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解决,但如果再加上英语的my、your、his适当明确一下也未尝不可。

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媒介语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特别是在国外从事外语教学的特定情况下。但是要想让媒介语使用得精彩,帮助老师让汉语课堂加分而不是减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媒介语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时机。

万不可时时使用媒介语,也不可每句必使用媒介语进行翻译,这样就落入了俗套,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于学生的学习不利,而且助其养成了一定要依赖媒介语的坏习惯。常此以往,有百弊而无一利。那么,什么时候使用媒介语合适呢?例如,在对零起点学生进行第一次教学之前,适当使用一点媒介语进行介绍,既可以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高素质教师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又如,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通过图画、体态、手势语言以及上下文进行了充分的启发,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正确答案呼之欲出的时候,可以画龙点睛,或者学生用媒介语说出正确的理解之后可以给予即时充分的肯定。又如,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巧妙使用一点媒介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再如当课堂教学推动不顺利的时候,适当地使用一点媒介语,也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很少会把自己逼到推动不下去的尴尬情形之下的。2.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度。

如果允许使用媒介语,一些老师很可能用媒介语与学生大谈特谈,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得到什么锻炼,教师的口语水平倒是提高不少。如果说这种授课方式在专门的文化课或者讲座中尚可一用的话,在汉语技能的训练课中实为大忌。“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的负责人认为恰当地使用媒介语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鉴于国内目前大多数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于是干脆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完全禁绝教师使用媒介语。但事实上,随着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也越来越高,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其反复地进行揣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相信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会逐步掌握这个度的,而且会越来越纯熟。因噎废食的做法短期内固然有效地预防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科的发展。3.要对媒介语与目的语两种语言的差别熟稔于胸。

如前所述,媒介语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负迁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一定要对两种语言都精心研究。例如很多教材与工具书上将“见面”与meet进行对译,教师在授课时如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指出两者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会造出“今天下午我去公园见面我女朋友”的句子;又如英语中的dull有一个义项是“无聊”,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指出它的别的义项,学生马上又会犯“这把刀很无聊”等看似莫名其妙的错误。教师只有将媒介语与母语都运用得得心应手,才能在教学中感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本来就是意向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小儿科”,也不是是个中国人就能做的,既然要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4.要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国别、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学生,随着学习程度的变化,学习状态的不同,教师也不应教条,而应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教师在中高级阶段,课堂上仍不断地说“very good”、“read after me”等媒介语,既单调又无聊,实无必要。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甚至可以不使用目的语,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也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再有,一个班如果存在不同国别的学生,如果老师使用媒介语不当,也可能会影响个别学生的情绪,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老师每天走进课堂都是面临着一次崭新的考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学生又会有什么新情况,使用媒介语也是这样,所以教师只有苦练自己的基本功,方可在课堂上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而这一切都应该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好比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而优秀的老师方可达到“法极无迹”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媒介语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如何恰当地使用媒介语,使之达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媒介语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精彩,让自己永远受到学生的欢迎。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固然艰巨,但是每一个从事这一项光荣使命的人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

下载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媒介语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媒介语

    上海美知对外汉语http://www.xiexiebang.com/mandarin/ 上海美知对外汉语培训学校: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媒介语 媒介语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

    汉语中道谢语及其运用

    汉语中道谢语及其运用 道谢语也是一种文明礼貌语言。当别人为自己花费了经历和时间,付出了一定的劳动或在物质上提供了方便,在精神上给予大力支持,或帮助解决了困难时,往往要向......

    韩国语中的汉源词汇与对韩汉语教学

    韩国语中的汉源词汇与对韩汉语教学 一﹑引言 中韩两国自古往来密切,语言的交流是中韩交流的伟大见证之一。 韩国文字(한글 )的创制于1443年,到今天有560多年的历史了,而相对......

    插图在语篇教学中应用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课题研究的总结 武夷山余庆小学 方向丹 ---插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王丽群; 杨林; 闫秀静 (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College English te......

    布依语汉语双语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 教师:岑开飞 【教学内容】 布依语和汉语简单的日常用语互译。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语和布依语的同义翻译,逐步对汉语的理解及掌握,增强学习知识的能......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

    浅谈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浅析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要 强 摘要:近年来,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大量出现,并产生一些新的现像如字母词异军突起、音译词回潮,这对汉语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