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教学两课时内容分配问题

时间:2019-05-15 02:2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年级阅读教学两课时内容分配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年级阅读教学两课时内容分配问题》。

第一篇:中年级阅读教学两课时内容分配问题

文|肖 莉

中年级的精读课文,一般都是两课时来完成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两课时分别应该做什么,很多老师并不很明白,而是跟着感觉走,跟着人家走。致使一些第一课时的课教学效率低。第二课时又变成了理性的分析与讲解,缺乏对语文课应有的人文色彩的开掘。有些老师干脆把一篇课文一分为二,第一课时学一部分,第二课时再学剩下的部分,其理由是因为课文太长,一课时讲不完。

在公开课、示范课或是参赛课中,更多的老师愿意上第二课时,因为觉得第二课时可展示的内容很丰富。在老师的意识中,第一课时就是一个预习课,读读书,认认字,其他也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第二课经常则经常像叶圣陶先生对荷花的描写一样——“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些问题因此引发我们思考:阅读教学有没有定式,课时的划分有没有标准,阅读教学的两课时是不是可以同样重要,同样精彩„„

一、理清关系,分配任务

要探讨两课时的内容分配问题,首先要理清两课时之间的关系。经过思考和实践,我们将阅读教学两课时的关系大致确定如下:

设计教学时,我们要避免每课时单打独斗,而是要找好两课时最佳结合点。只有两课时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第一课时以“教课文”为主,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词的含义,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明确课文内容,理解表层意思。第二课时以“教阅读”为主,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读懂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等,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甚至与作者产生共鸣。《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段话: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是在第二课时看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珊瑚的美丽,海参懒洋洋的蠕动和大龙虾的威武。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其实也可放在第一课时处理。1.结合图片认识珊瑚、大龙虾和海参,认读词语。

2.结合图片了解珊瑚的各种形态,感受怎么像“绽开的花朵”,怎么像“美丽的鹿角”。3.结合视频资料理解“蠕动”“威武”,理解“蠕”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并利用词语替换的形式体会“挺”字的含义。4.读通段落。

以上环节,基本上运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并进行了识字教学。应该说,这些内容都属于明确课文内容的范畴,是在理解文章的表面含义。

在第二课时,我们依旧还要学习这一段,但学习的程度就要有所深入了。1.自由读段落,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2.选择一个内容,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抓“各种各样”以及两个比喻句体会珊瑚的美丽„„

——抓“懒洋洋地蠕动”体会海参的笨拙、有趣„„

——抓“划过来,划过去”体会大龙虾的无所畏惧„„ 3.再读段落,体会这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作者用三句话介绍了三种海底生物,简单明了,关键是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珊瑚——美丽 海参——软软的大龙虾——威武 4.总结写法:抓特点。第一课时的理解词语,是为第二课时理解内容、形成解释做准备的,第二课时更关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及采用的表达方法,这样就将阅读与习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理解与表达。

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学习的基础和准备,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的一个深入探讨与提升。两课时都是在完整学习一篇课文,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能力要求不同而已。这样,学生是在课文中走了两个来回,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确定内容,关注第一课时

重新审视两课时的教学,重新考虑每课时应承担的任务是设计具体教学环节的前提。我们的出发点是:无论多长的课文,都不能人为地将之分割开来,要让学生整体学习一篇完整的课文,第一课时要完整,第二课时依旧要完整。

第二课时,大家研究得已经非常透彻,因此,我们只介绍一下第一课时的具体步骤。第一课时要完成基础层面的学习,一般我们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尝试初读

1.自由读书,大致了解课文内容。2.认读词语,结合预习正音、释义。

3.读通句子和段落,要求读正确,会停顿。

之所以叫“尝试初读”,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为读通课文做好准备。对于有些生词或者长句,或是易读破的地方,应适时提示学生。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以及《白鹅》中“急促不安之相”,学生在停顿上都容易出现问题。学生经常把一个词读破了,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了解这个词的含义,也可能是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词。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如《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

“捣衣”——城市的孩子几乎不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让了解这个词语的孩子介绍一下。

“纺织娘”——这是个昆虫,很多孩子都不熟悉,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听听它的叫声,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这个环节是将课文中陌生的、易错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单提出来,引导学生关注的同时读正确,为后面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做好准备。在扫清文字障碍(读音、词语、词义等)后,要让学生把生字新词较为集中的句段或一些长句、以及第二课时要重点体会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练习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全文的时候,问题才会减少很多。

环节二:检查朗读 1.段落的朗读。2.全文的朗读。

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读书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声音响亮,正确流利。

前一个环节是零散的纠正与练习,这时要化零为整。通过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巩固词语学习。正确流利,就包括读音正确,词语连读,自然停顿等等,这些都是读书的基本要求,读书的能力培养也要从这些方面人手。

检查朗诵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看还有哪些汉字读音,哪些词语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关注到的,而学生却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及时修正。这个环节既是检查学生对上一个环节的掌握的情况,同时也是教师及时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一个时机。

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设计时候可以安排分段指名抽查、同桌互查、小组内检查、全班齐读等形式。学生只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和感悟。

环节三:概括文章的大意或理出文章的框架

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后,应该引导和指导学生能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大致内容,这与规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初读课文后是让学生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写景的、写人的、写事的、还是写物的,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个人、哪里的景色„„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大致读懂了课文。如果学生的学力普遍很强,可以带领学生把课文的大致框架理出来,如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等。《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长文章。篇幅长但时间短,这便催生了“长文短教”的研究。教学流程的设计不能人为割裂对文章的整体教学思考,第一课时的内容安排因此值得重点关注。

1.利用图片、结合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些情况。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结合预习了解词语含义,扫清读书障碍。3.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4.发现文章的构段特点——隔行分段,明确课文写了几个部分。5.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写“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上钩。

第二部分: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的途中用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第三部分:写在“小夜莺”的协助下,游击队歼灭了敌人。

第四部分: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又回到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唱歌”。6.再读课文,明确歌声是线索,找到五次歌声,并试着说说五次歌声的作用。7.尝试将每段的主要内容改成用小标题的形式。

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第二课时就可以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明确“小夜莺”的任务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小夜莺”的言行,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感受这个小战士使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战斗。

在这个教学思路中,学生两个课时都在学习完整的课文,第一课时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重点是深人体会文章的内涵。实现了长文一课时学完,而且重点突出,体会到位。

环节四:整体识字,书写练习

识字、写字要在课堂上落实,才能有质量。书后的认读字,会写字,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哪一个年段都应该重视。第一课时,留出一些时间,练习写几个,感受一下汉字的部首偏旁,笔顺笔画,间架结构等等,长此以往,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第一课时,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是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以及理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等。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明白了课文讲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完成了目前很多老师利用两课时完成的大部分任务。

这样的安排,第一课时也显得丰满了,内容也丰富了。不再像以往那样单薄,也避免了一篇课文身首异处的现象。所以我们说:只要你精心设计,第一课时也可以上得很精彩。

第二篇:条幅内容分配

请各学校团委、各县直单位团组织于2014年5月3日前将条幅悬挂好!(注:条幅自行制作、自行悬挂)

1、热烈祝贺共青团张北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财政局)

2、预祝共青团张北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交通局、三中、四中、职中、私立)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美丽张北而努力奋斗!(张北镇)、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中)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审批中心)

6、高举团旗跟党走,立足岗位献青春!(农行)

7、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农发行)

8、伟大的时代激扬青春的风采 张北的事业成就青年的理想!(新华书店)、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宏昊)、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促进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二中)、服务发展大局,谱写青春篇章!(国税)、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让青春在奉献中升华!(检察院)

第三篇:分组分配问题(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中的分组分配问题学案

例题1.(1)把a,b,c 三本不同的书分成2组,一组2本,一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1:有a,b,c,d 4本不同的书,分成两组,一组1本,一组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2:6本不同的书分成三组,一组1本,一组2本,一组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2)把a,b,c 三本不同的书分成3组,每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能用组合数表示出来吗?

变式1:有a,b,c,d 4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两组,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2:有6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变式3:有6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三组,每组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小结1:(1)平均分组是无序的,各组合数相乘时产生了顺序,故应消序减重(除以平均组数的全排列);(2)不平均分组是有序的,不需要消序减重

例题2.有5本不同的书,分成三组,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练习:有6本不同的书,分成三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小结2:局部平均分组应局部消序减重.例题3.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

(1)若每人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2)若甲得1本,乙得2本,丙得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3)若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4)若一人4本,另两人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小结3对于分配问题:分步处理,先分组,然后再分配.例题4(2009浙江卷理)甲、乙、丙3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数字作答)

变式1:甲、乙、丙等5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排列数与组合数作答即可)

变式2:甲、乙、丙等6人站到共有7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2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排列数和组合数作答即可)

真题回放:

1.(2009重庆卷理)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

2.(2010年高考全国2卷理数6)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 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 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__________(A)12种(B)18种(C)36种(D)54种

3.(2010年高考江西卷理科14)将6位志愿者分成4组,其中两个组各2人,另两个组各1人,分赴世博会的四个不同场馆服务,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用数字作答).思考题:

4个不同的球,4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1)恰有1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2)恰有1个盒子内放2个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3)恰有2个盒子不放球,共有多少种放法?

第四篇:《将相和》教学设计(两课时)

《将相和》教学设计(两课时)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第五篇:《习作》教学设计(两课时)

《习作》教学设计(两课时)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 3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 3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课后分析:

三年级时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所以在教学之前举行了“我来夸一夸”时为了降低孩子写作的难度,在教学中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可以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心理,还可以让孩子撰写作文时“有路可寻”。从孩子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得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故我十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3

下载中年级阅读教学两课时内容分配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年级阅读教学两课时内容分配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花教学设计(两课时)

    《荷花》教学设计 一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

    背影教学设计两课时

    7《背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能力目标 1.学习本......

    日本 教学设计 两课时

    《日本》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 付珊珊一、教材解读本节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两课时)

    人教版四下年级《普罗米修斯》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普罗米修斯》一文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

    人事部工作内容分配

    人事部工作内容分配一、人事助理()的工作内容: 1. 招工 a.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通知总经理/副总经理面试) b. 一般管理、技术工(先由部门主管试工,试工OK后由经理拟订,再由人......

    收入分配问题

     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最敏感) 1. 现状: 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 六中全会公报明......

    分配问题5篇

    1、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涨工资 1) 收入分配是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因而要解决这个 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进行综合性改革; 2) 工资问题是市场层面问题。涨工资不是说涨就能......

    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反思 1、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 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我根据教学内容,情境图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