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4.1.1 线段的比

时间:2019-05-15 02: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教案一4.1.1 线段的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教案一4.1.1 线段的比》。

第一篇:示范教案一4.1.1 线段的比

第四章 相似图形

●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4.1.1 线段的比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知道线段比的概念.2.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二)能力训练要求 会求两条线段的比.(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教学难点

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的单位要统一.●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一张:例题(记作§4.1.1 A)●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见到过形状相同的图形吗?请举出例子来说明.[生]课本P38中两张图片;

同一底片洗印出来的大小不同的照片; 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等等.[师]对,大家举出的这些例子都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即为相似图形.本章我们就要研究相似图形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从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来看,它们之所以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边长的长度不同,因此相似图形与对应线段的长度有关,所以我们首先从线段的比开始学习.Ⅱ.新课讲解

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

[师]大家先回忆什么叫两个数的比?怎样度量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两线段的大小?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a÷b记作

ab;度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师]由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大家能猜想线段的比吗? [生]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师]对.比如:线段a的长度为3厘米,线段b的长度为6米,所以两线段a,b的比为3∶6=1∶2,对吗?

[生]对.[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因为a、b的长度单位不一致,所以不对.[师]那么,应怎样定义两条线段的比,以及求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

第二篇:4.1.1 几何图形 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特征和性质;通过裁剪、展开、制作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画图、线段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

(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

(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

(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

3.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三、解答题.

4.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

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

答案:

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二、2.C 3.D

三、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 5~6.略

第三篇: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一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猜测过程,能够运用公理和所学过的定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思维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能够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及其相关结论. 2.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难点

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合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如图,A、B表示两个仓库,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在什么位置?

其中“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三次闪烁,强调这几个字在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生]码头应建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在A,B一侧的河岸边的交点上.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我们在七年级时研究过线段的性质,线段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根据折叠过程中线段重合说明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个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在这个问题中,要求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仓库的距离相等”利用此性质就能完成.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详细,我们曾利用折纸的方法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用公理或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一结论吗?

教师演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同时,教师板演本节的题目: §1.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Ⅱ.讲述新课

[师]我们从折纸的过程中得到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大家知道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公理及已学过的定理推理、证明它.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思考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写出证明过程.遇到困难,请同学们大胆提出来,我会给你启示.

[生]我有一个问题,要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无数多个,需一个一个依次证明吗?何况不可能呢.

[师]谁有办法来解决此问题呢?

[生]我觉得一个图形上每一点都具有某种性质,只需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的做法很好.我们只需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代表即可,因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师生共析] 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是C,且AC=BC,P是MN上的点.

求证:PA=PB.

分析:要想证明PA=PB,可以考虑包含这两条线段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证明:∵MN⊥AB,∴∠PCA=∠PCB=90°. ∵AC=BC,PC=PC,∴△PCA≌△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用多媒体完整演示证明过程.同时,用多媒体呈现: 想一想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生]这个命题不是“如果„„那么„„”的形式,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

[师]谁来分析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呢?注意表述时要流畅,完整. [生]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师]有了这位同学的精彩分析,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

[生]如果有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师]谁能把它描述得更简捷?

[生]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师]当我们写出逆命题时,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册上完成. [生A]证法一: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Rt△PAC≌Rt△PBC(HL定理). ∴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生B]证法二:取AB的中点C,过PC作直线.

∵AP=BP,PC=PC,AC=CB,∴△APC≌△BPC(SSS).

∴∠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又∵∠PCA+∠PCB=180°,∴∠PCA=∠PCB=90°,即PC⊥AB. ∴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生C]证法三:过P点作∠APB的角平分线.

∵AP=BP,∠1=∠2,PC=PC,∴△APC≌△BPC(SAS).

∴AC=DC,∠PCA=∠P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又∵∠PCA+∠PCB=180°,∴∠PCA=∠PCB=90°. ∴P点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生D]证法四:过P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

∵AC=CB,∠PCA=∠PCB=90°,∴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生]前三个同学的证明是正确的,而第四个同学的证明我有点弄不懂. [师]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图.如图(1),PD⊥AB,D是垂足,但D不平分AB;如图(2),PD平分AB,但PD不垂直于AB.这说明一般情况下:过P作AB的垂直平分线“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第四个同学的证法是错误的.

[师]从同学们的推理证明过程可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称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我们曾用折纸的方法折出过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现在我们学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否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呢?

教师多媒体演示: 做一做

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师]要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我们必须找到两个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样才能确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下面我们一同来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体会作法中每一步的依据. [师生共析] 已知:线段AB(如图).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交于点C和D.

2.作直线CD.

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师]根据上面作法中的步骤,请你说明CD为什么是AB的垂直平分线吗?请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从作法的第一步可知 AC=BC,AD=BD.

∴C、D都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我们曾用刻度尺找线段的中点,当我们学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时,一旦垂直平分线作出,线段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Ⅲ.随堂练习课本P25

1.如图,已知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是AB上的一点.如果EC=7cm,那么ED=________cm;如果∠ECD=60°,那么∠EDC=________.

1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2

解:∵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C=ED.又∵EC=7cm,∴ED=7cm.

∴∠EDC=∠ECD=60°.

2.已知直线l和l上一点P,利用尺规作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 已知:直线l和l上一点P.

求作:PC⊥l.

作法:1.以点P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直线l相交于点A和B.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 直线PC就是所求的垂线.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先推理证明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学会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Ⅴ.课后作业习题1.6第1、3题 Ⅵ.活动与探究

(1)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40°,求∠NMB的大小;

(2)如果将(1)中的∠A的度数改为7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NMB的大小.(3)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试证明之;

(4)将(1)中的∠A改为钝角,对这个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是否需要修改. [过程]由(1)、(2)不难认识到∠BMN的大小是∠A的一半,但也容易认为点M一定在BC的延长线上,通过(4)也就是让△ABC保持AB=AC的前提下发生变化,认识就会更全面、更准确了.

[结果](1)∵AB=AC,∴∠B=∠ACB(等边对等角). ∴∠B=11(180°-∠A)=×(180°-40°)=70°. 22∵∠BNM=90°,∴∠M=90°-∠B=90°-70°=20°〔如图(1)〕.(2)如图(2),同(1)求得∠BMN=35°.(3)如图(3),∠NMB的大小为∠A的一半. 证明:设∠A=α.

∵AB=AC,∴∠B=∠C(等边对等角). ∴∠B=1(180°-α). 211(180°-α)=α,22∵∠BNM=90°,∴∠BMN=90°-∠B=90°-即∠BMN等于顶角的一半.

(4)完整的叙述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或底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板书设计

§1.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三、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四篇:线段的比教学设计

4.1《线段的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比例线段的概念.2.熟记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证明和运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变化的鱼来推导成比例线段,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情感与能力:认识变化的鱼,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你还记得八年级上册中“变化的鱼”吗?如果将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那么用线段连接这些点所围成的图形的边长如何变化?

下图(1)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O,A,B,C,D,B,E,O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2)中的鱼是将(1)中鱼上每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的。

(1)线段CD与HL,OA与OF,BE与GM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2)线段CD与HL的比,OA与OF的比,BE与GM的比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3)在图(2)中,你还能找到比相等的其他线段吗?

[学生解决](1)CD=2,HL=4,OA=425241,OF=10282241 BE=12225,GM=224225(2)CD21OA411BE51,2,.HL42OF412GM252

所以,CDOABE1.HLOFGM2(3)其他比相等的线段还有

OEABBCBD1.OMFGGHGL

2二、概念讲解:

1.由上面的探究过程给出“比例线段”的定义: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ac,那么这四bd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proportional segments).2.比例的基本性质

回顾小学学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四个数满足

ac吗? bdac【学生自主探究】若,则有ad=bc.bdac,那么ad=bc吗?bd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因为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bd,得ad=bc,同理可知 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ac.bd3.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间的关系.若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线段的比有顺序性,四条线段成比例也有顺序性.如比例,而不是线段a、c、b、d成比例.4.例题

ac是线段a、b、c、d成bd

图4-5

acabcd和;=3,求

bdbdacabcd(2)如果=k(k为常数),那么成立吗?为什么? bdbdac解:(1)由=3,得a=3b,c=3d.bdab3bbcd3dd∴=4

=4 bbddabcd(2)成立.bd(1)如图,已知

ac=k,得a=bk,c=dk.bdabbkbcddkd∴=k+1,=k+1.bbddabcd∴.(合比性质)bd∵有5.想一想

acabcd成立吗?为什么? ,那么bdbdaceacea成立吗?为什么?(2)如果,那么bdfbdfb(1)如果acabcd成立吗?为什么.,那么bdbdacmacma(4)如果=„=(b+d+„+n≠0),那么成立吗?为

bdnbbdn(3)如果什么.acabcd.,那么bdbdacac∵

∴1-1 bdbdabcd∴.bdaceacea(2)如果,那么bdfbdfbace设=k bdf解:(1)如果∴a=bk,c=dk,e=fk ∴acebkdkfkk(bdf)ak

bdfbdfbdfbacabcd ,那么bdbdacac∵

∴1+1 bdbdabcd∴ bdabcd由(1)得

bdabcd∴.bdacm(4)如果=„=(b+d+„+n≠0)

bdnacma那么

(等比性质)

bdnb(3)如果

设acm=„==k bdnacmbkdknkk(bdm)ak.bdnbdnbdnb∴a=bk,c=dk,„,m=nk ∴

三、课堂练习

acabcdabcd和, =成立吗? =3,求bdbdbdaceace2.已知==2,求(b+d+f≠0)

bdffbd1.已知

四、课时小结

1.熟记成比例线段的定义.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五、活动与探究

ace==2(b+d+f≠0)bdfaceacea2c3ea5e求:(1);(2);(3);(4).bdfbdfb2d3fb5f1.已知:2.已知a∶b∶c=4∶3∶2,且a+3b-3c=14.(1)求a,b,c

(2)求4a-3b+c的值.六、课后作业

第五篇:4.1.1文本信息加工教案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领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的方式,能够使用多种汉字编码输入汉字

情感态度:

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文本信息加工的认识,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

过程和方法:

1、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2、了解象形文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对人了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操作和练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前期学习,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一般获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存储、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文字的编码技术(包括外码、内码、字型码),并学会使用相关技术实现文字的输入输出,同时懂得如何换算汉字的存储容量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纯理论性的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而言会比较枯燥,且难于理解。因此引入汉字的形成历史,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一些中国各时期的书法作品,引入文字处理技术内容,然后概述我国文字发展灿烂悠久的历史,使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发展的探知欲,再通过汉字输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和使用汉字编码技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如何存储、记录及显示汉字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汉字呢?汉字的来源如何呢?

1、体验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1)让同学认识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以及其他比较难猜的象形文字,有难度,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东巴文字是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讲解其造法及如今存在的意义,看东巴文造字视频,接着用东巴文输入法输入东巴文,吸引学生的兴趣

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猜:叉、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让学生猜:否、闯、呆。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

(由于时间关系,猜字的个数都不多,一两个,又能互动也能节省时间)(2)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让同学看(汉字的演变动画)视频,让同学总结我国文字的发展史: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计算机。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美术家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方便老外了解我们中国。

(3)了解处理文字技术的发展: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机械式打字机和计算机。先打乱顺序,让同学们排序

2、计算机的二进制码如何进行汉字编码

(1)明白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汉字编号主要有三种:(让学生看书P60回答)

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BC、五笔等。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16、24X24、32X32点阵)(2)以春为例,讲解计算机处理汉字的过程,然后说那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既然只认识0和1,是如何处理汉字,转入讲解点阵(补充讲解计算机存储单位的换算)。重提春的处理过程,让学生总结汉字的处理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3、小结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教学重点):

1)文字的发明是为了更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3)书法是一门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艺术 4)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2)汉字的编码(教学难点)1)输入码(外码)——汉字的输入 2)机内码(内码)——汉字的存储 3)输出码(字型码)—汉字的输出

九、教学反思

下载示范教案一4.1.1 线段的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教案一4.1.1 线段的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和比例(一)教案

    《比和比例》(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相关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二、【教学重、重点】: 重点:掌握比和比例的意......

    示范教案一第四节 电动机

    第四节 电动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

    示范教案 设计方案一(老人与海)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老人与海 设计方案(一)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

    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它们来了。 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提问:你们知道哪一只猫会先追上老鼠呢?......

    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

    直线线段教案

    直线线段教案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 (二)学会用尺子画直线,量线段. (三)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和线段都是几......

    认识线段_教案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

    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