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错必改说课1
信息技术《有错必改》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鹤壁市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下),第四课的内容,《有错必改》。主要内容是word文字的编辑和修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排版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Word排版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重点是利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来编辑文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至少一种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让一半的学生能掌握多种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在实例当中运用插入文字与删除文字方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重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是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挥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标。小组讨论法:四人为一小组,带着问题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解决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找到乐趣。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
2、将以下学习任务做成word文档保存在电脑中
任务1:三个分别需要在首、尾、中、插入字词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是:
流之下三千 飞流直三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
任务2:三个分别需要在首、尾、中删除字词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是: 飞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尺 飞流直下下三千尺 任务3:一个需把词与词的位置相互调换的句子
飞流三千尺直下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首先用广播教学在学生机展示两段古诗配图:望庐山瀑布,故意将这两段的第三句写成“流直下三千尺”和“飞飞流直下三千尺”。并配上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去观察这段话,有什么发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故意通过古诗配图演示一个美中不足的动画,并引导学生发挥观察能力,学生能一眼看出缺憾,利用如何修复这个缺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此时抓住时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修改文字——写出课题:知错就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也分两个部分: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
(二)、讲授新知,合作学习。
本课时计划采用任务法分层教学。
1、插入文字。
教师演示插入文字的操作方法。先打开任务1的文档,用鼠标单击“流直下三千尺”流字的前面,然后输入“飞”字。完成讲解后,布置任务,你能成功修改任务1的错误么?让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任务1的修改任务,教师则巡视并进行辅导。在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后进行下一步删除文字的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句子插入文字,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任务为驱动,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并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加以个别辅导,让学生掌握在句子中插入文字这个操作。
2、删除文字。
在学生基本掌握插入文字操作之后,教师用广播教学演示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打开任务2的文档,用鼠标单击“飞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第一个飞字前面,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删除。再布置任务,你能成功修改任务2的错误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么?让四人一小组带着问题合作讨论并完成任务2的修改任务,教师则巡视并进行辅导。
收集学生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广播教学向其他学生演示操作,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所有方法,教师加以引导并讲授补充。
方法1:“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一个飞字前面,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删除。
方法2:“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两个飞字中间,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或backspace删除。
方法3:“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二个飞字后面,等鼠标定位后,按backspace键删除。
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补充,由此可见,删除文字主要是backspace和delete键的使用,教师总结两个键的功能:backspace是删除鼠标定位点前面的字,delete是删除鼠标定位点后面的字。
让学生用不同的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重新做一次任务2,并讨论哪一种删除方法去方便。
信息技术的操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一个知识可以用很多种方法达成,这个环节我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删除文字的操作,教师中途辅导,然后强化训练,之后,我又鼓励学生分组研究,探究新的操作方法,让学生除了基础方法外,至少再掌握一种方法达到删除文字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新知的意识。
3、完成任务3 教师在打开任务3的文档,布置第三个任务:你能成功修改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第三环节的任务在前两个任务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行完成,所以我把这一环节重点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字编辑操作中综合学会多种插入文字和删除文字的操作方法,而完成任务,通过具体实例多次操练,以达到学以致用,并且熟练掌握本课知识。
(三)归纳总结、结束课程。
当学生完成任务3之后,让学生说说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任务,为什么用这个方法。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所有方法,插入文字的方法:
先打开任务1的文档,用鼠标单击“流直下三千尺”流字的前面,然后输入“飞”字。
删除文字的方法: 方法1:“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一个飞字前面,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删除。
方法2:“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两个飞字中间,等鼠标定位后,按delete键或backspace删除。
方法3:“飞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第二个飞字后面,等鼠标定位后,按backspace键删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之后,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2、为了达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的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主导的指思想。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二篇:十年课改说成败
十年课改说成败
本报记者 李新玲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 03版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如何?教师对新课程体系如何评价?他们对下一个阶段的推进有哪些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日前举办的“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其与中国教育网合作开展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在内的全国29个省区市的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调查,其中城区、乡镇、农村分布均匀。
仅四分之一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
问卷涉及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度与10年课改效果的总体性评价问题。从统计结果看,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得到积极开展。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新课程改革后,您觉得您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的提问,回答“改变很大”的占9.8%,“有较大改变”的占22.5%,“有一定改变”的占51%,“没有多少改变”的占17%。在主要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为52%,以小组讨论为主的为26%,以讲授式为主的仅为22%,这些数据显示了教师能够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课堂,启发式教学的比例明显提升。
一位在河北省某县级市任教的语文教师这样评价新课改10年:“我觉得确实有了质的变化。教师的观念不断更新,尤其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了,热情高涨了,思维活跃了,高效课堂自然形成了。”
但是,和对新课改理念与开展状况的高度认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实际成效评价偏低。
“新课改对于育人的核心理念缺少与世界接轨,不能很好地吸收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念;小学教材并无多少新意,文字拙劣;课改重视学科教学‘术’的层面的研讨,往往见‘术’不见‘人’„„新课改的成效可以说微乎其微。”这是江苏一位语文老师在调查中对新课改的评价。这样的观点在这次调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显示,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为21.3%,即仅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表示满意。
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这也是社会公众对新课改所寄予的期望。那么,10年来这个目标实现得如何?
在对“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的改变上,21.7%的教师认为“有改变”,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还有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了。另外,有高达73%的老师认同“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的观点。
安徽一位英语教师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要减轻学生负担,我认为应该删减课本内容,如英语课本后面的生词量太多,我们农村学生接受不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每册书删掉1~2个单元,学生负担就轻了。”
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上,有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4.2%的教师认为与以前相比差不多,仅有8.5%的教师认为有所减轻。对于“新课改是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的提问,11%的教师认为“促进很大”,41.3%的教
师认为“有一点促进”,两者共计52.3%;此外,认为效果“不明显”的为31%,认为“应试教育”更加严重的为16.7%。这些数据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认同度不是太高。
新课改在高中成效最差
调查显示,新课改在城乡之间、中学和小学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有62%的老师基本认同“新课改在城市还可以,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学校”的观点。有部分教师反映新课改之后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教材的适应难度较大。
对于不同学段,教师们认为小学的新课改开展最好,其次是初中,高中的成效较差。
关于“新课改实施中主要问题”的回答,认为“评价和考试没有变”居第一位、“教育资源不足”居第二位、“师资培训跟不上”居第三。教师能力不足、领导工作不力、推进速度过快等,都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矛头指向的主要是高考制度,认为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缺乏外部环境,新课改理念就很难实现。而农村教师更多关注资源不足和缺乏师资培训的状况。
新课改应当探索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
“对于影响亿万青少年的课程改革而言,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上下互动和相互调适的过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在完成问卷整理后最大的感觉是,课程改革很难用“成功”或“失败”这样的传统二元思维来评价,教师对新课改总体评价较低,与新课改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及配套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最大瓶颈——高考体制,这是新课改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王丽认为,目前新课改采取的主要是自上而下行政动员的方式。下一阶段的改革,是否可以探索以学校改革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结
合的推进之路,从而使课改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政府则以提供教师培训、资金支持等有效支撑为主,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策略。
相关文章:
教育现实与新课改目标还有距离 课改动力来自哪里
教育现实与新课改目标还有距离
周大平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03版
新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并逐步推进至今已有10年。由于一个社会教育系统实际运行的课程形态,必然折射出这个国家未成年人生活、生存、成长的基本状态,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它的得失,在眼下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
课改10年,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新课改反复强调的基本理念得到了集中强化;教育领域从历来只谈教学不谈课程,到开始对课程建立起系统的认识„„这些变化不断激活着社会各界对新课程的认识,几乎没有人说不要改,这个收获就很了不起。
然而,与公众对新课改的期盼强烈并存的信心不足,则显示着基础教育整体面貌还与它的理想状态相距甚远。一项网调表明,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之后学生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仅1/4的教师对新课改表示满意。还有专家列举了没有很好体现出当年设计的课改方案中的四大亮点:力求打通多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分流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的选修课,中考、高考选拔学生时,学生平时成绩和表现情况要占30%。
为什么新课程中许多好端端的设计在现实中实施不了?一种分析指出,新课程不仅在实验阶段的一些配套性措施跟不上,而且推进的阻力之大更难以想象。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导致诸如“择校风”泛滥之类公众关心的具体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根源就在于有些既得利益集团实际上垄断了教育资源,而他们绝对是不支持新课改的。
正是在这个被认为“难度不小、进展不大”的大背景中,坚信新课改有内在的动力,推崇行动者力所能及搞改革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推出的一批新课堂的改革案例,就显得弥足珍贵。虽然相关的几位校长自发地在新课堂探究新课改的模式不同,却都以不寻常的理想、激情、毅力和智慧致力于改革,从而既带给后来者种种先行一步的课改经验,又体现了他们自身勇于实践、百折不挠的某些草根特质。这恰恰是当前新课改最稀缺的资源。
据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审议工作已全部结束。新课标的主要方向是使各个学段的目标更明确,比如每个年级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量,对教学方法也有一些建议,对教科书的编写也提出一些新要求。总之,这些工作的组织者称既坚持了改革的理念,又比修订前更加实际,可行性更强。
“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中说了出来,也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孩子们却要面临学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过少、独立思考能力不足、自由表达空间太小的反差。这个现实与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定位——真正为了孩子们的和谐发展还不相称。
基础教育如何给予每个未成年人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如何提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贡献率?这类能否助推教育回归本质的深层次问题仍在叩问着新课改的未来。
课改动力来自哪里
李新玲
《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20日03 版
课改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是来自教育外部的社会环境还是教育内部?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来自一线的校长、教师抑或学生?这一主题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老师争着发言。这是发生在“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中的一次热烈的分组讨论。
讨论之前,论坛上展示了众多自下而上的民间课改案例,其中包括山东杜郎口模式、山西新绛中学的学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发起的“自然分材教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发起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以及青海吉美坚赞进行的民族教育改革的探索。
从这些鲜活的、具有草根性和民间性的改革和探索,不难看出,课改的动力来自那些有教育理想、不甘平庸,勇于实践的学校掌门人。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当初接手的是一所将要被调整、全乡排名倒数的农村薄弱校;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几年前推出问题解决式课堂时,正是这所百年老校因为优秀师资被大量挖走,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降之时;吉美坚赞是不想让牧区放牛放羊的孩子成为文盲,而创办了免费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个道理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再一次得到印证。就连熊川武、何克抗教授分别在各地进行的教育实践也不例外。虽然何克抗和熊川武教授只是指导和推广,但如果这些校长没有改革和承当风险的精神,无法识别特色的课改方式,自然不会有“自然分材教学”和“跨越式教学”的大量实践。
当然,也有人认为课改的动力并非完全来自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实,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无论是从农村到城市,还是由城市到农村,几种课改路径可以同时存在。一位校长说得好,动力来源于内心,来源于对教育的追求。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在一线做校长或者当老师的,意识到教学有问题时,都会力图改变。这才是课改最珍贵的资源和最强大的动力。
http://zqb.cyol.com/html/2011-10/20/nw.D110000zgqnb_20111020_2-03.htm
第三篇:道歉:没有错也要道歉?
1.错了,就及时承认
如果你错了,就及时承认。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更易于获得谅解、宽恕。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发生争端总是武断地指责对方大错特错,从不认错、道歉的人,根本交不到朋友,或难以交友,永远缺乏知心人。有些青年人有错就千方百计抵赖,甚至谩骂敢于提醒他注意的人,那决不是什么“英
雄本色”,只能算流氓行为。当领导的认错不会丢脸、丧失威信,反而有利于维护面子、提高威信。有错就承认,并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领导人比自夸一贯正确,有错就把责任往下推的领导人,更有威信,更深得下级的信赖、拥护、爱戴。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推说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有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道歉需要诚意。双方成见很深,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有时当务之急不是先分清谁是谁非,而是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去对付共同面临的困难或“敌手”。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双方合作共事。
诚心诚意的道歉,应语气温和、坦诚但不谦卑,目光友好地凝视对方,并多用如“包涵”、“打扰”、“指教”等礼貌词语。道歉的语言,以简洁为佳。只要基本态度已表明,对方已通情达理地表示谅解,就切忌罗嗦、重复。否则,对方不能不怀疑你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他不谅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错了就及时承认,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就会大为减少,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会和谐得多。
2.没有错,有时也道歉
明明没有错,也赔礼、道歉,这不是虚伪吗?不是卑怯吗?不。没有错,有时也需要道歉。如纯属客观的原因,比如气候变幻无常、意外的交通事故等等,使你无意失信,给对方带来一些麻烦、损失,为什么不可以道歉呢?一味推客观原因,对方口头上不好责怪,但心情总是不愉快的,那就不利于增进友谊。如果你有事求助于人,对方尽了最大努力,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未办成,但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或事虽办成了,但对方付出的劳动,给他带的麻烦,比你原先预料的要多得多。凡通情达理者,岂能毫无内疚之感,不说几句发自肺腑的道谢兼道歉的话呢?这体现了你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也好再开口啊。
对方不听你的劝告,闯了大祸,并已给他本人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他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此刻,你决不能急于批评对方的错误,更不能埋怨他不听你的劝告,而应先表示慰问,再加上歉意,因为事先你没有再三极力劝阻。以后,再利用适当的时机、场合,双方共同来总结经验教训。凡通情达理者,必然会对你万分感激,并把你当成可信赖的知心朋友。你与对方素不相识,但双方的亲属或前辈曾有过宿怨,这本与你毫不相干,更不能把这笔账算在你的头上。但在纵横交错、恩怨交织的复杂人际关系网络之中,至亲好友的亲友,往往就是理所当然的朋友。“对头”的亲友,虽不一定被当成“对头”,但在双方尚缺乏一定的交往、了解之前,起码是不可轻信的。初相识时,你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助于较快消除对方可能有的隔阂、戒心,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及至合作,从而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
这些没有错误的真诚道歉,无论在个人、单位、国家之间的社交或外交往来之中,都是极为正常的表现,并且说话坦然自若,不卑不亢,不必卑躬屈节、低三下四。这是道歉者的伟大人格、博大胸怀、远见卓识及社交艺术在口才方面的具体表现。在这个方面,已故的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四篇:试验报告单位有错别字
遵义北试验报告存在问题汇总
1、沥青实验报告(编号N-201405002)两份报告实验未签字,签
字并提供三份
2、玻纤格栅土工格栅实验报告(编号N-201405006)监理单位的有限(期)公司有错别字,需更改,提供三份并提供一份合格证。
3、沥青混凝土用(碎,卵)石实验报告(编号N-201405006),监理单位有限公司有错别字.4、差热轧12带肋焊接钢筋焊接报告
5、路基路面厚度试验检测报告(编号:GL-ZYBH201405-008)
允许偏差有问题,需更改。
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编号:CL-ZYBSW2014
04-001)报告第6页
五、5.1中的选用水泥剂量为4%应该为5%,需更改。
7、M7.5砂浆配合比设计(编号CL-ZYBSP201403-001)监理的理有错误,需更改。
第五篇:作文《我并没有错》
我并没有错
梅山二中 七(2)班顾沈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会解释不清,被人误会。被误会的那种感觉是说不出的痛苦与委屈......在我的记忆里就有这样一件事,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好久了,大家已经渐渐淡忘了,但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最清澈的。
“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要给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什么事都要让着他们点,这些话我都已经听得不知有多少遍了。我有一个表妹、两个表弟。我算是最大的,什么事都必须让他们三分。
记得有一次,我上幼儿园小班的表弟到我家来玩。一进我家,他就翻东翻西的,似乎对每一样东西都很好奇......因为马上要统考了,所以我在房间里拼命的复习。过了一会儿,表弟跑了进来,玩弄起我房间里摆设的一些小玩意,我不管他了,只管研究我的作业题。不一会儿,表弟便厌倦了这些东西,把它们扔到了一边,跑过来探着头问:“姐姐,你在干什么?”我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写字呢!”“给我看看,我也要写。”“姐姐这是作业,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以后再写好不好?”“不行,我会写字。”说着,就拿起我笔筒里的一支笔在上面划了一道。“你出去玩,不要烦我。”我当时已经很生气了,但是表弟还是坚持要写字。在争吵中,只听见“嘶”的一声!我的本子被扯坏了。我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大叫:“滚出去!”这时表弟“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听见哭声连忙跑了进来,连原因都不问一下,就责备我:“你怎么搞的,都这么大了,还跟弟弟吵。”妈妈把弟弟带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难道他哭就可以免去他一切的错误吗?难道就因为他小就可以被宠着,溺爱着吗?将来他还是要自己去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的。
我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