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教育领导体制的类型属地方分权制,即联邦政府仅行使其有限的协调和服务的“行政职能”,而州政府则拥有对其教育“各行其事”的绝对权利。这样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便不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五花八门或许是其较恰切的表征。尽管如此,美国地方政府仍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的调整与变革保持着近乎相同的步调。
(一)二战前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嬗变。发端于十九世纪初期的“公立学校运动”使美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民基础学校教育体系。但这种学校教育体制上的变革并未带来学校教育目标、课程和方式的质的飞跃,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依旧延续着过去的传统,即小学课程的核心仍然是陈旧的3R’S(读、写、算)和宗教内容,而与生活相关、全面发展儿童心智的课程(如家庭地理、文献地理、初级科学、自然、图画、音乐、教育、游 戏、缝纫、手工等)虽已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中,但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中学课程的核心仍为 文科类课程,尽管以埃略特(CEliot)等人组成的中等教育“十人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以削减古典人文课程、增加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为特征的新的中等教育课程体系(如古典语、现代外语、代数、几何、文学、历史、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但该课程体系确立的出 发点却定位在智力发展以及为学生升入大学做准备上,即该课程体系的学术性有余,而职 业性、生活性、实践性不足。
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及其所引发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做了理论辅垫。在以杜威、帕克等人所倡导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等教育本质论以及“从做中学”等教学理论的影响下,美国的中小 课程在二十世纪初发生了深刻变革,而此时具有明显进步主义倾向的改革不仅波及范围广泛,而且影响异常深远。小学课程中传统的3R’S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由1856年的70.1 %降至1926年的51.7%,而图画、音乐、体育、活动、手工等经验性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 的比重则由1856年的14.2%升至1926年的36.5%。中学课程的改革在1918年由“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中等教育基本原则》报告的发表开始启动。该报告首先确立了新的中 教育的目标及原则: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履行公民职责,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职业素养,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其次,倡导为具有不同需要的——工业、农业、贸易、职业、升入大学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再次,倡导将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教育评 价、教学等领域的新理论应用于课程和教学实践。在此报告的倡议下以及由进步教育协会主 持进行的“八年研究”的影响下,二三十年代美国中学的课程从传统的学术性中挣脱出来,增加了诸如消费、家政、保健、体育、成人指导、性格养成等生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并在 学术性科目中增加了当代文学、演讲、新闻、辩论、戏剧、广播、电视等反映现时代人文发 展新成果的课程。
应当说,二十世纪前后美国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改革是美国基础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的课程结构的确立,使其基础教育从此走上了一条多样性和实用性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小学课程发展中的渗透,使其基础教育从此逐渐形成了进步主义的传统,而这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的传统与美国国家发展所形成的冲突对抗成为美国二战后中小学课程剪不断理还乱的节扣——现代美国持续不断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皆由此引发。
(二)二战后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变革。战后初期的美国中小学课程仍然承袭着本世纪初所 成的模式或惯例。以注重兴趣养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主旨的小学课程主要 包 括社会研究——历史、地理、公民的综合,语文艺术——包括阅读、写作、听说,健康教育 ——包括体育、保健,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数学和科学。“生活适应教育”是战后初 期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主题。在课程结构上,它要求中学课程不应仅具有学术性,而应具有 社会性、职业性;不应仅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原理,而应涵盖包括从事家庭生活、职业活动 和公民活动在内的各种实用知识和技能。尽管这种课程结构的确立有助于养成学生丰富的个 性并使其积极有效地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但它却淡化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国家科学事业的大幅度滑坡。这种弊端的长期累积,最终以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 导火索引发了又一场广泛、深刻但不持久的课程改革。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美国人突然醒悟到:当学校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发展以及为学生个人生活服务的理念和实践走向极端时,它将不得不背负起不容逃脱的国家高科技人才减少、科技水平下降的罪责。为此,1958年,由艾森豪威尔总统亲自签署的《国防教育法》及其以后的修正案将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定为所有学校必设的核心课程,即所谓的“新三艺”,以培养学术人才;同时,将历史、地理、公民和英语等课程进行修订,以真正确立国民的国防意识。适应这一特定背景,要素主义教育、结构主义等教育思潮盛极一时。尽管这些教育思潮的哲学、心理学基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试图通过修改具有进步主义倾向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培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术能力。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小学课程发生了下述变化:加强3R’S的教学;加强数学和理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标准,增加课程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开设外国语的学校增多。相对于小学课程改革来说,中学课程 改革的幅度和力度更大一些。教育家康南特(BConant)在对美国中等教育进行广泛调查的 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中等教育改革的方案。其中,在课程结构方面,主张中学课程应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成进行组织:必修课分为英语(4年)、社会研究(3~4年,包括2年历史)、数学(1年)和自然科学(至少1年);选修课分为职业类(打字、速记、文书、供销、商业、农业、工艺等)、学术类(必修课内容的加深)和补习课(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无论学生制定选修课的计划如何,它都必须占学生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康南特关于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案尽管并未体现为官方政策,但却成为美国六十年代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参照系。经过这一阶段关于课程的讨论与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必修课程和学术性课程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为学生升学和就业服务的中等教育课程结构。但这种课程结构同时也存在着过分强调智力发展和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在六十年代侵越战争、民权运动、学生运动、精神文化颓废等社会问题和新兴的人本主义思潮等的大背景的催化下,美国在七十年代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风潮。
面对“非人性化教育”的众责,七十年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又捡起了曾一度丢失的进步主义的传统,倡导开设“关联课程”和“人文化课程”,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口号是人本主义。具体而言,小学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情感和态度的课程目标促动下,大量增加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中学在“教育人性化”、“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培养更为有效的人”的课程教学目标的促动下,其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必修课的比例下降。必修课的内容一般包括传统的学术性科目(如社会研究、英语、数学、科学),也包括生活实用性科目(如驾驶教育、生计教育、消费教育、打字等)。此时的必修课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尽管不尽相同,但大都保持在50%左右。在必修课比重下降的同时,必修课中的学术性课程也大幅度下降,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科目所占比重则大幅度上升,卡内基教学促进会的调查结果显示:1964~1980年间,高中课程计划中增加最快的10个科目是体育、音乐表演、补习英语、驾驶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教育、分配教育、普通教育、婚姻和成人训练、职业家政。(2)选修课的比例上升。选修课的内 容非常广泛,一部分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学术课程,更大一部分是职业和与日常生活相关 的非学术课程,如婚姻及家庭指导、药物教育、性教育等。这种选修课在整个学校教育课程 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59%左右。这种高比例的选修课使许多学生为了凑够学分放弃学术 性科目的学习,大量选择学习难度较轻的课程,从而造成学术质量的下降。(3)职业课程大 量增加。美国综合中学的职业课程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初、高中阶段,职业课 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分别占22%和24%的比例高踞各类课程之首,而五十年代末曾一度倍受 推崇的外语课程则分别降至2%和4%。显然,由于过分强调所谓的人性化教育和生活与实践教 育,使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再次走进学术性衰弱的误区,学生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在大幅 度地下降。而对这一紧迫的现状,美国又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
自七十年代中叶始,美国发起了“恢复基础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要求严格中学的升级考试制度,注重道德教育。在课程结构上要求取消“社会性服务”等非学术性内容,大量减少选修课,增加必修课,限制职业课程,将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界定为外语、科学、数学和历史等科目,各科目注重加强基本事实、概念和原理等内容的传授。至八十年代,美国再次掀起与“恢复基础教育运动”性质相近的教育改革运动——“高质量教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于1983年发表的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挥了导向作用。它提出了一套新的中学课程方案:加强学术教育,开发“新基础课程”,提高中学毕业学术标准,规定获得高中学历在4年的时间里必须学习现代核心课程,即英语(4年)、数学(3年)、科学(3年)、社会研究(3年)、计算机(半年)。由卡内基教育促进会第八任主席L·博耶撰写的另一份报告《高中——关于美国中等教育的报告》更详细地规范了美国高中阶段课程的结构。该报告指出: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由共同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其中,共同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语言类课程(英语、文学、外语和艺术)、历史课程、公民课、科学类课程、数学课程、技术课程、健康课程、职业课程、跨学科课程等;共同核心课程应占全部课程的2/3,而选修课程则降至1/3。在“恢复基础教育”运动和“高质量教育”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等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恢复和确立了学术性学科在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全国范围内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减少了差异性。
(三)中小学课程结构的现状。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仍在继续。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的课程结构的调整,已不在是否定前期成果的彻底改革,而是真正认识到学术素养不强是本国学生培养质量低下这一基础教育的传统症结。为此,本世纪末期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在逐步推行其加强课程的学术性、加强课程的统一性、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等政策。1990年的《全美教育目标》、1991年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1993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发展》都一再强调加强中小学的核心课程: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外语、艺术等,试图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迎接下世纪全面的挑战。这说明了美国暂时结束了其课程发展长期飘摇不定的历史,进入到稳步推进的时期。
概观美国课程结构变革的整个历程,尽管小学课程结构的调整幅度相对于中学小了许多,但本世纪以来中小学课程一直处于基础学术教育与生活适应教育、统一要求与灵活多样、提高教育质量与实现教育平等这三对矛盾的反复对抗之中。
第二篇: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
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20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
(1)语言艺术。(2)社会。(3)数学。(4)科学。(5)体育和保健。(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
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
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2.中学课程的结构
美国主要有三类学校,即四年制中学、三三制中学和中间学校,其中三三制中学最为普遍,分为初中和高中,主要围绕教学、指导和服务三方面来进行,主要是教学工作。美国中等教育的教学科目非常庞杂,全国中学阶段学科多达247种,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课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实行学分制,学生须修满16学分方准毕业。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
为了保证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和五十个州首脑在1990年2月正式通过了《全美教育目标》的报告,提出了迈向21世纪全美教育的六大目标:“①为所有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②降低中学生辍学率,高中毕业率至少要提高到90%;③学生在中学毕业时,应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学科方面具备应有的知识和技能;④美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成绩成为全球第一;⑤每个成人都将是有文化、精于读、写、算的人,并掌握在全球经济竞争及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⑥所有学校都将成为无吸毒、无暴力的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纪律得以保障的学习环境。美国今后中小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将继续成为美国课程改革的中心内容,并通过多样化措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②中小学课程将继续强调学术性科目,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③中小学课程内容愈趋现代化、高难度,课程设置趋于综合化;④中小学课程结构将更弹性、灵活,以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发展能力;⑤课程管理上将加强课程的统一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准。
(二)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1.始终把课程改革做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2.注重多元化与统一性的协调发展
由于美国实行地方分权制,各州拥有州内的教育全权,而下属学区和学校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所以各地学校都以各自认可的课程观点确定课程标准,编制具体课,而国家没有统一课程和教材,这虽然有利于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但这种管理体系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课程五花八门,质量难以保证,规格难以统一,不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政策。因此,美国政府近年来采取许多措施来扩大联邦一级领导权,加强其对各州及下属地区集中管理的力度,统一各校的教育和课程标准。在不改变地方分权的基本原则下,形成多样化与统一化的有机结合,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平衡协调。
3.课程设置突出现代化和理论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陈旧与更新的速度加快,这就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反映当代科学文化的新水平。美国二战后,为了培养具有高度智力水平的人才,组织科学家、学者以及教师共同编写教材,把新兴学科和高、精、尖的学科内容纳入学校课程,如增加了计算机或信息、情报处理课程,加强“新三艺”和五门核心课程,不断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增加理论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提早开设并加强外语课程,等等,使得课程内容理论难度高,现代气息浓。
第三篇:美国小学课程
谈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余艺文
2002年3月——2003年3月,受深圳市组织部的委派,我来到了美丽的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和太平洋地区研究学院进修学习。在这一年学习中,我参观了二十多所学校,访问了一些教育专家和行家,并深入到一些中小学进行听课、访谈,对他们的课程开发、课程设置及学生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对此略作一介绍。
一、不断开发课程,以求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相适用
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州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州法律和有关文件制定的。学区课程标准是根据州和学区情况制定的。一个学区内各校的课程开设也不一样。在美国,教材是开放的,各州、各学区,甚至学校同科、同年级教师之间选用的教材也不一样(由州长确认的董事会制定教学指南和升学要求。他们推荐几家课本发行公司,学校老师据以从中选择教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发言权。基本上,任课教师可以选用任课教程的教材,并自行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主要课程有语文(Chinese)、数学(Maths)、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健康和体育(Health,PE)、音乐(Music)、美术(Art)、家政(、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每个年级都有部分选修学科。如圣地亚哥普莱士中学,必修课(Mandatory Class)和选修课(Selective Class)的比例是初中6:2,高中是5:3。特别是高中,选修的门类特别广,既有升学倾向的课程, 如SAT, Avid(主要是语文词汇与基础数学),也有培养兴趣爱好和能力的课程, 如:摄影(Photography)、新闻(Newsreel)、戏剧(Drama Class)、英语(English)、演讲(Speech)、生活技能(Life Skills)、西班牙语(Spanish)等。我所实习的拉哈亚私立学校高中共有70门课供学生选择。该校校长说:“课程开发是长期, 不断的工作”,每当老师们发现有好的领域或最新热点时, 他们就研究、开发。他们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课程——这就是能联系生命及生活的, 并能与现代科学发展和生活保持同步的课程。特别是在高中, 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 他们经常增加一些上大学需要的课程。注意高中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衔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始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也充分考虑课程标准(Curriculum)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适应性。
二、课程多样化, 注重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开设各种学习技能课
1)学习技巧课(Study Skills Class)美国教师授课非常灵活,他们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不在于有多深,而在于有多广。美国教育鼓励学生靠大量阅读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美国教育是把广泛纵横的知识给与你,使它成为你记忆中的一个符号,你需要高深的知识,可到图书馆或者专业化时再去探讨。罗哈亚全日制中学4年级项目设计案列:.Bial女士担任4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数学,社会学科程教学。为了使学生了解传教士在行使使命时所做的工作,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份报告。整个报告两个月时间完成。在写报告前,教师给学生人手一份报告研究内容(Mission Report Research
Packet),封面是学生自己的保证内容和签字。第二页是对报告的要求。如:彩色封面,标题要求,内容要求。要求写以下内容:1传教士的发现 2.传教士的建设3.印第安人传教士4.传教士的生活 5今日的传教士6.有关传教士的故事7.参考文献。在后面提供了27个参考网站,一篇报告范文和许多参考书籍。就每一个内容老师设计了几个到十几个问题,以便学生思考和参考。老师将评分指标备注在后面,要求学生自己先评分,然后老师评分。评分为分5个档次。学生通过项目设计,掌握了写作的全过程。我看了学生所编排的报告,多达三十页。从封面设计,到内容,包括里面的插图。美国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他们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空间和时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不用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2)演讲课(Speech Class)在美国,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演说练习课。小学,初中都有演讲练习课。在高中, <<基础演讲>>课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共0.5个学分。教师训练学生演讲技巧由简到繁,大致顺序为:叙述文——采访——说明文——论文;如:电视广告,不明飞行物,宠物等。学生在选择电视广告作演讲题时,同学们演讲了对男人的广告,对妇女的广告和对小孩的广告及广告的设计和人选。时间由三分钟到五分钟到15 分钟。学生由胆怯到自信,演讲水平逐步提高。学生们为了写好一篇演讲稿,投入大量时间。他们从网络上寻找信息,自己对着镜子练习,看自己的姿态和面部表情。每一个同学演讲完后,老师都要其他学生评议,评议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语气,语言结构,措词等。评议该同学哪些方面讲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提高。由于有老师的评分,同学的反馈,演讲进步的效果一次比一次明显。学生特别喜欢上演讲课。
我认为,中国教育应下大功夫加强对学生的演讲训练。虽然演讲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分数关联不大,但它却是培养学生思维(、机智、激情、智慧的有效手段。
3)生活技能课(Life Skills)“培养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美国中等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核心视点。他们从社会,文化,科学,个人,经济的变革多个纬度论证了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其中一点就是 “为了让青少年了解自己和让他们能在21世纪高质量的生活”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己、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技能。
生活技能课是拉哈亚全日制学校6---7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每周一节,每节课45分钟。它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1,学会对人城实,不伤害别人;2,学会与人的交往,如:怎样注意眼神感情的表达,怎样注意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3,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合理的安排时间,做笔记的技巧,生活琐事的处理;4,语言表达习惯,如:体态语的表达,与同学交往中语言的表达;5,营养的注意:食物金子塔,每天的饮食习惯,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生活技能课”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学会生存。
生活技能课案例:听了一节由副校长Sara Jones女士给六年级学生上的一节生活技能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坏毛病(hot seat)。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坏毛病只是在课堂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课后大家不能揭短,只能互相帮助。学生很大方的说出了自己的坏毛病,如:健忘,不爱整洁,喜欢拖拉,不健谈,讲话喜欢带尾音等等。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教师要求每人写一份反思。反思自己在日常行为中怎样注意避免这些毛病,采取了那些措施。然后,教师回顾了上一周的集会,某一位同学在台上犯了错误,问大家怎样对待这样的同学,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大家七嘴八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不应该瞧不起犯错误的同学,应热情帮助他,给它留座位,跟他说一些勉励的话语。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用眼神表达,相互对话。Mr.Sara Jones告诉我,这些同学以前不敢面对面地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都能自然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还备有一边是公开, 另一边是保密的笔记本。4)咨询课(Advisory Class)美国中小学没有学生处,他们管理学生的部门是顾问处。顾问处将所有学生的档案按姓名笔划存入电脑,里面记载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情况。学生管理一般按姓氏笔划管理。一位顾问老师管200左右的学生。学生入校注册后,第一个谈话的就是顾问老师。顾问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各个学科状况,各种职业对学科的要求,社会对学科的要求,帮助学生选科目,帮助学生与家庭,同学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美国大部分高中是根据学生能力和学生要求安排授课.除体育课和历史课外,他们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选同样的课。这样的安排更趋人性化,更合理。特别是学生上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难或太容易,学生可以重新调整咨询课。这是培养学生学业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和养成教育的一门课。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开设有这一门课,有的学校每天一节,有的学校每两天一节.顾问老师(相当于我们的班主任)一般连续几年都担任同一批学生的顾问,以便了解学生。顾问老师在学术上,职业的选择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帮助学生。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 安排咨询课的内容,有人格教育,学习技巧指导, 禁毒教育,性教育, 生活技巧教育,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等。顾问老师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在学生学业选择上.他们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和操行都有全面的了解。顾问老师高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和大学各方面的情况。他们经常请大学教师来校介绍情况。罗哈亚全日制学校每学年有100所左右的大学教师来校介绍情况,除此之外该校每年组织高中学生区东部和西部大学参观。这样学生在入大学之前,对所有上的大学有清楚的了解,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5)健康教育课(Health Education Class)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必修的一门课程。课程涉及了一些有关中小学生健康问题。青少年健康教育包括五方面内容:身体方面(外表,体力,体重,身材等);感情方面(适当的合作能力,感情的表达,积极的自我意识);社会方面(在众人面前的大方程度,关心他人,在社交场合的表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的认识);精神方面(个人做人的哲理,价值观,生活观,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 诚实,认真,守信,关系他人);5vacational dimension(在专业,社区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他人的影响)。健康教育课程有以下内容:情感教育,性教育,营养教育,自我尊重教育,死亡教育,对死的理解,自杀问题,伤害的预防,酗酒和其他有害药物,爱兹病和其他.急救措施的学习。
美国教师评价要求教师不断地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帮助学生获得最新知识,了解最新信息。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课程是几十年不变,全国整齐划一。尽管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完美无缺,倒背
如流。当一旦离开课本,学生就感到乏力,无助。我们的教师再不能简单的,盲目地把课本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 “学”上,使学生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必须精简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学习的个人化在网络信息时代已成为可能, 未来的社会要竞赛的不是知识的多少,不是你这个瓶里有多少东西,而是你这个瓶有多少伸缩性,能装多少东西。学生的选择越来越重要,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套餐” 式的课程结构已不合学生口味, 学生更喜欢“点菜”。这就需要老师做出各色各样的“美味佳肴”,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安排上,精简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从而更好的实现差别性教学。
美国的中小学做到了“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这种“充分的权利和自由”确实有助于美国中小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取得某些突出的成效。
第四篇:美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概况
美国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相关情况
美国的注册专业工程师(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一词,有时简称为注册工程师,或专业工程师,或工程师。
NCEES是以美国50个州及其它行政区的70多个专业工程师和测量师注册局 为团体会员而组成的全国性组织。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2]
1FE考试
FE考试为8小时。上午4小时,共120道多答选择题。考试内容包括12个科目,覆盖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这些科目是:化学(9%),计算机(5%),动力学(8%),电工线路(10%),工程经济(4%),职业规范(4%),流体力学(7%),材料科学/物质结构(7%),数学(20%),材料力学(7%),静力学(10%),热力学(9%)。
下午也是4小时。考卷分为六大类,即化工,土木,电气,工业管理,机械,和综合类。应试人可从中选一类参加。若应试人的专业不泛属上述前五类,则可选综合类。各类考试的科目,从11到20门不等。考题共有60道多答选择题,内容覆盖大学三、四年级的课程。以土木类为例,其考试科目为:
计算机与数值方法(10%),施工管理(5%),环境工程(10%),水力学与水文系统(10%),职业法规(5%),土力学与地基基础(10%),结构分析(10%),结构设计(10%),测量(10%),交通运输设备(10%),水的净化与处理(10%)。
FE考试是闭卷考试,考试时只允许使用一本随考卷发下的参考手册。2PE考试
PE考试是按各工程学科分别进行的,工程学科总共划分为2组16种如下: 第一组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结构(I),结构(II)。
第二组航空与航天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系统,防火工程,工业管理工程,制造工程,冶金工程,采矿与冶矿工程,核工程,石油工程。应考人选择其中的一种参加。
PE考试也是8小时。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共做8道问答题。以结构(I)为例,PE考试的科目是:
房屋结构-钢筋混凝土(1题),基础或挡土结构(1),房屋结构-钢(1),桥梁结构(1),房屋结构-木(1),横向力(1),房屋结构-砖石(1),特殊问题(1)
PE考试是开卷考试,考试时一般可以使用自己的教科书、手册或其它装订成册的参考资料。
第五篇: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考察报告
苏州市觅渡中学邬晓华
2010年1月,我赴美国明尼苏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196学区访学一个月。访学期间,我先后去了三所中小学校实地考察当地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我也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有关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献资料。以下便是我通过实地考察、交流以及文献研读所获得的相关成果。
一,课程设置上:
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分为3类,即“合唱队”(或声乐课)、“乐队”(或器乐课)、“普通音乐课”,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除这3类课程外,还增设了专为有音乐兴趣和专长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音乐技能培训系列课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合唱队、乐队以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均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外活动。它们面向全体学生,零门槛选修。尤其是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合唱队和乐队课程,而普通音乐课则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不愿意或无条件选修合唱队和乐队课程的学生获取足够学分而设立的。美国这样的音乐课程设置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很新鲜的,同时也令我们很困惑。因为,无论是合唱队还是乐队,在我们看来都是面向极少数具有音乐天资的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很明显,美国中小
学音乐课程设置突出的是技能课程和技能教学。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兴趣最浓,教学中教师并非一味地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而是让学生在演唱演奏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应该说,美国中小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是令人羡慕的,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能够优美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当我听了他们小学的音乐课之后,我对此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孩子们的歌唱水平就是在音乐课堂上“唱”出来的。一个月中我先后欣赏了初中和高中的管乐表演以及小学三四年级的合唱表演。这些表演都是面向家长,社区开放的。这样的表演一学期一次,学生们穿着正装,非常兴奋,他们在父母、亲戚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音乐成果,家长很以自己的孩子能在乐队中进行表演为荣。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
在美国,没有统一的音乐教科书,教学内容完全由音乐教师自主组织,这使得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都不一样,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学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州制订的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等等。当教师充分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就不可能不喜欢他们的音乐课了。
“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很多学
区的音乐教学大纲都不一样,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学校与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也不尽一致。然而,我们从这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 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儿童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由于自组教材,可以想象,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就必然在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里回响。而在美国,与“超女”、“快男”同类的节目“美国偶像”这一青少年流行歌曲的演唱盛典,不仅没有受到音乐教师们的抵制,反而以此作为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典范,作为一条音乐鉴赏教学之新途。而流行音乐作品,无论在合唱课还是乐队课上,都被广泛采用。甚至小学低年级的唱歌课,演唱的也基本上是流行歌曲,儿歌往往只是作为音乐游戏活动而存在。这样的场景,若不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在中学的音乐课上我就亲眼看到学生表演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学生们模仿巨星的表演惟妙惟肖,边唱边跳非常投入。此外老师还通过让学生为流行歌曲重新编写歌词等手段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三,课堂教学:
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并不注重教学设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给予学生表现、创作、享受音乐的机会,他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首先是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服务的。学生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
动、唱歌、演奏和玩耍。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而是以学生的喜爱为最高标准。他们的音乐课堂就是学生的卡拉OK厅,是孩子们的“超女”、他们的音乐课堂给我留下的最深切感受是:“快男”舞台。
轻松、自由、愉悦。
老师在课上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老师认为如果要求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
在美期间我听过一节新授歌曲的声乐课,老师发下长达九页的歌谱,从头至尾让学生跟着她的伴奏唱了一遍。这是一首非洲的民歌,歌曲难度非常大,中间一共转了三次调,学生基本不会唱,可老师却一个劲地夸奖他们,说他们唱得好。下课后我带着很大的疑惑问那位老师,歌曲的难度这么大,学生能学会吗?可那位老师不慌不忙地告诉我,他们将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这首歌,到时候一定能学会的。美国的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处小小的进步,所以他们总是由衷地鼓励和表扬学生。美国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音乐教师的工作量: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中,高中音乐教师每天的工作量不少于6节课,小学教师则多达8节课。而且由于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很高,这些老师大多还在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攻读音乐教育博士学位,晚上的时间则要用于繁重的学位课程的研习。
我去听小学的音乐课,音乐老师事先给我她的课表供我选择。只见课表排列密密麻麻,周一至周五,每天8节课。这所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大约有400多个学生,20个教学班,每个班一周两节音乐课,全校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因此,这位音乐教师从周一的第一节课开始一直到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不间断地上着音乐课。小学音乐课每节是2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可这位音乐教师却没有一分钟的休息。因为,所有的音乐课都是在同一个音乐教室里上的,前一个班还没下课,后一个班的学生便早早在教室外面排队等候了,如此迎来送往,老师课间无法休息。
我曾和这位老师进行过交流,问她为什么不休息?她说:“孩子们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而且他们非常期待和喜爱上音乐课,我没有理由不满足孩子们的这份期待。虽然自己累点,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唱着歌,快乐地做着音乐游戏,我很满足,也很开心。”我在小学听课的一周正值学校举行一学期一次的三年级四年级的合唱表演活动,演出分两场,白天邀请社区的一些老人来看演出,晚上则邀请三四年级的家长,到时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叔叔阿姨等亲戚朋
友都会来观看孩子的演出。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活动,可所有的排练任务都是有由这一位音乐老师完成的。我虽没有问这位老师的年龄,可她看起来也要将近六十了。看她在台上跑上跑下,一会儿钢琴伴奏,一会儿吉他伴奏,有时还演奏打击乐,真是够忙的。其实,在美国中小学,不只是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大,其他学科同样如此。他们之所以很敬业,一方面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评价机制使然,如果你的课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那么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校长解聘。但我认为,热爱音乐教育这份工作,与学生分享着音乐带来的那份快乐,是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如此敬业的最重要原因。记得有一位中学的音乐老师这样对我说:“和学生在一起让我很充实,他们很有趣,我们能够彼此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体验。”
以上是我对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察报告,希望对我们苏州的 音乐老师和音乐教育能有所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