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
(二)中央电大教育学院 胡若予 2006年11月30日
教案三:莺
(首都师大附中阮翠莲)
[设计阐述]
《莺》编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本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编选的是一组科技类说明文,有《大自然的语言》《数字杂说》《月亮上的足迹》等。
单元教学目的:
1.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3.学习本单元准确、精练、生动的说明语言
结合单元要求,《莺》的教学目标定为两点:
1.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2.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为了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课文
(二)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三)通过比较体会学习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以上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小动物的文章《莺》,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文章采用文学性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莺科小鸟的特征,语言生动有趣。
(二)出示课题及学习重点
1.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三)整体感知课文
莺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它有哪些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给生字注音。
3.出示有关莺的图片。
(四)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有哪些特点?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概括,就是用简短的话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可分四个步骤:
1.恰当的概括来自正确的理解。
2.找关键语句、词语来概括。
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教师以①④两段为例指导学生概括段意。
学生分组概括其余段落。
大家概括了每段的内容要点,你们说说“莺”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总结:无忧无虑,惹人喜爱,喜欢唱歌。
(五)品味语言
1.出示《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说明。
2.请学生比较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一段是平实说明,精练准确;一段是生动说明,生动有趣。
3.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一段典型的文字,说说课文中的语言为什么如此优美生动。
①词汇丰富,使用准确
②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
③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引申拓展
(课件出示有关小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加上你平日对小动物的了解,抓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概括文章要点,品味了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还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课下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言或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后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两个教学重点:第一,练习概括文章要点;第二,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从实施情况看,落实了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也比较突出。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第一段和第四段为例,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段意。学生们能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会如何概括文章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要点是基本的能力点,课中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以后在平时不断练习,这方面能力应该提高很快。
课文生动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来让学生体验的。通过比较《大百科全书》相关条目,引导学生品味小品文的语言特征,并指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例子。学生基本能够完成。
[专家评说]
《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类课不太好教。这堂阅读课中,教师的指导比较具体,训练很扎实。
怎样阅读这类说明文?教师抓了两点:一是从说明文的特点出发,练习概括文章要点;二是从课文的文学性出发,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1.教给学生概括的四个步骤。
2.以第一段和第四段为例,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学生独立阅读第二、三、五、六段,自己进行概括,其间教师又及时给予指导。比如对第二段“也最惹人喜爱”后得冒号的提示,以及第三段第一句承上启下的分析和理解。
在品味语言方面,教学也有特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来体会语言特色。
2.列举具体例子,并做分析。
3.概括了三点要领。
不足之处:
在教学用语方面还有可斟酌之处。
教案四:
春
(北京三十五中尹秀莹)
[设计阐述]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它在情调、布局谋篇、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让他们品味赏析出文章语言的精湛、意境的优美、思想感情的热烈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和学生一起反复诵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运用联想想象构筑散文的意境美,进而领悟文章的情感美。
根据美文美教的原则,采取审美性阅读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就应考虑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篇文章。因为本文内容集中,结构较易把握,所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通过诵读来完成。在诵读时让学生从内容、结构和情感的角度来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作答;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清新明快、情感的热烈等可通过文章的品味赏析来完成。按《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 5 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这篇文章力图给学生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教师的点拨重在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师的使命所在。
具体做法:立足语言,读读品品辩辩赏赏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重点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感悟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2.概括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写法入手,师生采用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即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朗读、品味赏析中感悟文章的美、感悟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赞颂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点: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生动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从不同角度发现并鉴赏文中的美。
教学难点:
1.准确地揣摩动词概括文章的内容。
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按预习要求:三读法预习。
2.搜集背诵有关写春天的名句。
[教学过程]
教 教师活动预设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学
借用学生熟知的《春天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哪里》这首歌自然导入。发。让学生尽量多地参过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试给每幅风景画加个
与课堂的语文实践。
程
三.品味赏析 设
四.美点寻踪。计
小标题。准确地揣摩动词
丰富学生的经验 概括文章的内容。
培养概括能力
2.请同学们用最精炼的培养语言品味能力
五.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具有如此魅力之大的文
3.文章抒发了作者
提升学生的经验
章? 怎样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回读悟美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
培养感悟朗读能力
七.作业:
学生汇报研讨的结
品味赏析《春》后,请学习作者的绘景方法用一段话来描写你眼中的秋天。
学生思考回答。
果。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夯实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
[教学反思]
从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为35中教学研讨会所举行的说课活动和研究课活动来看,《春》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教材分析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赞许,大有相识恨晚之感。教材分析课结束之后,与会教师拷走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并纷纷索要电话,还有要求来校听课的同行。这不能不说是对我的鼓励,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工作热情。这次录像课的设计更是汲取了同行们的意见,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后回想起来可圈可点之处如下:首先教学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按《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只是为学生知识的生成搭设必要的平台。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了。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合理的指导作用,灵活地驾驭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其次抓住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美的特点,立足于语言,以读贯穿学文的始终,在读中品,在辩中赏,在赏中悟,在合作、研讨、探究中解决散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写之景的概括,文章主旨的把握,重点字词句段的品味赏析,运用联想想象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的描述,口头回答问题等等都是课堂的亮点。这才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想象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的高招。教学重点难点抓得准,突破有法,学生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主动探究、鉴赏学习。再次,辩论发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有思路可循,有 8 方法可操作,一定程度上给老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引出了一条便捷通畅之路。无疑,这几点的设计都符合孩子们这个年龄爱表现自我、爱展示自我的特点。老师教起来思路简洁,学生学起来可操作性强。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课堂——大语文、小景物——大自然的作用。
另外传统考试与新课改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我,有时讲欲过强,唯恐学生不会,影响了考试的成绩。就此也想请教于大方之家,共同切磋。请不吝赐教。
[专家评说]
《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这节课上得非常流畅,课的结构也很清楚:
1.导入
2.整体把握课文。
(1)朗读全文;
(2)让学生给每幅画面加个小标题,实际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划分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大意,在阅读中具体训练归纳和概括;
(4)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语言
(1)教师提示
(2)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活动
(3)组织全班讨论课文对春草、春花、春雨、春风、春天的人们的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思想教育
(4)欣赏开头和结尾
4.学生概括文章的“美”
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味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不足之处:
课上得过于流畅,有的学生准备了发言稿,不够真实;对文章美的概括有些超出了学生实际。
建议:
对阅读的几点提示应做出区分。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三)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各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阅读与阅读教学
一.填空题
1.阅读是一种言语操作技能。它是一种读者借助(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读物进行加工改造的智力活动过程。
2.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阅读的本质决定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书(主体)。
4.阅读阐释阶段大致需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得意体情、(言语表述)等活动。5.欣赏性阅读具有认识属性,(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6.学习经典文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文化素养)。
7.读解策略包括(认知语言)的策略,还原语境的策略;(提纯撮要)的策略;(联想生发)的策略,问题导向的策略。
8.语文教材中的语音文化知识又可称为“(用件)”,目的是供学生阅读后用。9.阅读教学的基本属性是(对话)和(活动)。
10.思路就是反映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维条理).作者的思路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形象性思路,抽象性思路和(临界性)思路。
11.对于论说义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下列模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释逻辑)述思路。
12.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直觉力和深刻(理解力)。
13.言语分析的具体方法有阍点评注法,(语感笔记法),(佳句模写法)。14.诵读技巧主要有处理停、连.表达(重音),把握(语气)和掌握节奏。
15、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起点,为中心,为归宿。
1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了“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17、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参谋,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选择和实施阅读方法和策略的知指导者,是学生阅读探究活动中的平等参与者和首席发言人。
18、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新世纪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了。
19、个体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顾及到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以及个性倾向的张扬。
20、还原语境就是还原生活,理解语境就是理解生活。
21、言语分析法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22、文学鉴赏大致有感知、得意、共鸣和延留等阶段。
23、文学欣赏是一个由直觉到理性升华再到情感深入的过程。
24、单元教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欧美“新教育运动”的产物。
二、名词解释题
1、阅读能力(P117)
2、学习策略(P124)
3、联想意义的策略(P125)
4、朗读(P127)
5、吟读(P127)
6、跳读(P129)
7、涵泳(P147)
三、简答题
l.简述微观视野下阅读活动作为一个行为系统的特征。阅读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阅读是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阅读是言话操作技能与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阅读是审美实践。2.读者的阅读期待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体裁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自我期待。3.阅读批评与阅读鉴赏的区别是什么?
鉴赏是对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参与,满足的是读者个体的审美趣味,着重实现的是读物的审美价值。批评是对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检验和评定,它往往是从一定的背景和理沦出发去感受和理解读物,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它更着重于读物的社会价值。4.刨意性阅读的思维操作一般有哪三种模式? 综合,即“统摄性加工”;组接,即“倾向性加工”;排序,即“系列性加工”。5.课堂教学中救师提问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应具有适当的难度;有具体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予及时的反馈;不要使学生处于连续的“被追问”状态。6.简述言语分析法的特征。
注重言语表达的形式技法和成功经验;着眼于作者运用语言过程中的动态思考和表达经验;注重言语的人文意蕴。
7、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审美实践?(P107)
8、萌发阅读动机需要什么条件?(P110)
9、读者的阅读期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1-112)
10、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P136)
11、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涵泳?(P147)
12、举例说明文学鉴赏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P150-152)
四、论述题(必须举例)1.如何从阅读活动的自然进程角度,理解阅读活动中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结构? 积累性阅读与阅读感知力;理解性阅读与阅读理解力;欣赏性阅读与阅读审美力;研究性阅读与阅读评价力;创意性阅读与阅读创造力;信息社会中的信息阅读。2.结合实际沦述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整体感悟的方法。
了解文本的全局,促成原初感悟,形成阅读期待,从初感发展到评说。
四、分析题
1.分析自己或他人的一堂阅读教学课.看是否体现了“阅读教节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的观点,进而深入理解阅读教学的对话品格。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是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是课堂情境中的“师一生”、“生一生”对话。分析略。
2.分析第四章《(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谈谈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对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和理解作者情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从整体上看,运用了文学鉴赏法。首先,揭示《我与地坛》的构成规律。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话语层面,进入到形象层面:地坛、母亲;又由文学作品的形象层面,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意蕴层面:精神家园、感悟生命、生命航标。从而以作者的审美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系统的构建。具体地看,运用提问对话法、言语分析法、整体感悟法、理清思路法等多种方法。“提问对话法”所提问题悬具有适当的的难度和针对性的“发展性问题”,例如“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史铁生从母亲身上懂了什么?”等,学生在理解这些问题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理过程中,构建文学鉴赏的心理过程。多种具体方法各有其作用,例如“理清思路法’’探寻了作者“生命永恒”、“热爱生命”、“痛苦忍耐”、“坚强生活”的思想开展过程:从其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第五章 作文与作文教学
一、填空题 1.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2.写作过程一般要经历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从(模糊)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转化。
3.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指导方法有(审读圈点)法,(结构分析)法,题目补充法和(比较辨题)法。
4、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是某一个体对事物独有的认识。
5、作文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等。
6、作文的特殊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自评修改等能力。
二、简答题
l.作文知识结构中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丰富的百科知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深刻体验的积累。2.一般情况下,学生缺乏作文欲望的原因有哪些? 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3.作文课中的情境教学,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 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打开“胸中积蓄”;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4.联系写作心理规律,教师指导写作过程大体有几种思路? 运用联想的规律指导作文;按照认识规律指导作文;运用头脑风暴法指导作文。
5、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哪些意义?(P165-167)
6、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指导?(173-175)
7、命题作文,在确定题目时要考虑哪些问题?(P207)
8、运用心理规律进行写作指导大致有哪些思路?(P210-214)
三、论述题
1.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对“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的理解。写作是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写作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写作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的。联系实际略。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生作文观察力的理解。
观察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视知觉过程;在这视知觉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学生的写作材料来源有两个:一是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一是读或听等间接渠道。
四、分析题
一位特级教师创立了一种特殊的课型——“班会感悟课”。老师走访了班上57位学生的家庭,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心准备自己的发言——一首长诗。他下功夫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此发言的内容针对性强;他深爱蓿自己的学生,因此他的发言充满激情。学生听了他的发言,既动心,又动情,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佳作。下面是这位老师的长涛片段和学生的“感情”片段。以此为例,从作文教学如何开启学生思路的角度,分析这个课例的成功之处。
教师的发言《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片段)„„
对父母/不管年轻年老.不管为官为民/每一位都是爱子如命/每一位都是勤勤恳恳/清晨,儿女还在酣睡/兹母早已起身/精心精意地调剂饭菜/只怕儿女的眉头皱起愁云/严父本想唤醒爱子/内心却翻腾着激烈的矛盾/既怕打扰爱子的睡眠/又怕浪费晨读的光阴/可敬的严父,象忠诚守时的报晓鸡/可亲的慈母,象任劳任怨的女仆人/而我那作儿女的弟子们哪/却似乎习以为常/倒有些麻木不仁„„/我可爱的弟子们啊/你们可曾理解/父母已成为两头点然的蜡烛/一头点燃,照亮了工作/一头点燃,照亮了你们/他们在加倍地煎熬着心血/他们在加倍地毁灭着自身/你们可曾见到/烛泪落时母泪落/你们可曾听到/烛心燃时父呻吟/你们可曾反思/习以为常是多么无情无义/你们可曾自省/麻木不仁是怎样违背天伦/学会爱吧,我可爱的弟子们/学会爱吧,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是我得出的动心的结论。/享受父母的爱,却从不想到反哺/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享受老师的爱.却从不想到回敬/我不相信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索取朋友的爱.却从不想到答谢/我不相信他足一个高尚的人/获得集体的爱,却从不想到回报/我不相信他会成为爱国的人,学会爱吧,这足做人之本/学会爱吧。这是报国之根/——这就是我得出的动心的结论。„„
学生感悟作文(节选):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老师.是您的演讲踏出了我们这些青年学子的空谷足音。于:是.我从混沌中初醒。“做思之吾,创吾之思”!老师,是您的教诲启迪我迈开了回归灵性的第一步.开始学习用心灵去感情人生。“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老师.是您的呐喊让我寻回了“爱”这一人之本。摆脱了“情感冷漠症”的我,逐渐体会到回报爱的欢欣、奉献爱的快乐。
答:教师用声情并茂的长诗成功创设了能够形成感情共振的情境,使学生们易于产生倾吐和交流的欲望,进入一种积极趋向的心理准备状态;
2.“„从前的我.却对父母这种鞠躬尽瘁的奉献一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如今.当我被老师的诗唤醒之后,重新审视父母.我觉得他们更象泰山上抬滑竿的挑夫,而且是两名不索报酬的挑夫。他们一个躬身在前,一个挺腰在后,抬着躺在滑竿上的我,步履蹒跚地向学习的泰山顶峰攀登。我渴,他们递上泉水;我饿,他们奉上美食;我冷,他们脱下衣服给我穿。而他们.只是抬着我不停地攀着,登着„„可我呢?尽管只是悠闲地仰在轿上轻松地看书学习,却依然连连喟叹行路难!竟然从未想过关心关心抬轿的两位轿夫,体谅体谅他们的辛苦,给予他们些许安慰!这是何等何等的不知廉耻啊!„„”
答:教师在诗中再现了父母。儿奠之川普遍的生活真实场景,将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引人了现实生活之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3.“伴着泪水开完了班会.老『『币的讲话和同学们的发言让我近乎冰冻的心燃烧起来。我头一次冷静下来,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走过的16年的道路,努力寻找路边那被我遗弃的最宝贵的东西。„„”
答:教师用情感这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的“胸中积蓄”,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悄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义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激荡,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欲罢不能。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期末考试真题1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10分)1.陈述性知识是以概念和命题形式出现的。
2.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3.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理解力。4.语文正式独立设科是在1903年。
5.指导学生阅读时理清作者思路的步骤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释逻辑、述思路。6.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辨证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7.中国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五经”、“四书’。
8.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汉语文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阅读阐释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得意体情、言语表述等活动。
10.一个课件设计时—股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呈现控制和拓展选择四个方面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应明确哪些问题? ①评价功能的转化;(1分)②重视综合评价;(1分)③强调质性评价;(1分)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分)⑤注重过程。(2分)2.阅读批评与阅读鉴赏有什么不同? ①鉴赏是对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参与,(1分)满足的是读者个体的审美趣味.(1分)着重实现的是读物的中美价值。(1分)②批评是刘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枪验和评定,(1分)它往往是从一定的背景和理论出发;感受和理解读物,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1分)它更着重于读物的社会价值。(1分)3.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①学习者参与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1分)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2分)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1分)④学习者对认识活动能够自我监控、调适。(2分)4.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 ①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②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⑤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以上6点各1分。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谈谈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应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①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②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③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④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上4点各3分;联系实际3分。
2.当前中学生缺乏写作的欲望的原因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原因:①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2分)②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2分)③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2分)④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2分)联系实际,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写作欲望: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1分)开掘“胸中积蓄”;(1分)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1分)联系自身教学实际4分。
四、分析题〔36分)(—)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回答文后的问题。(14分)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一“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中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激动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于是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下袖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看他的—举—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问题:
1.有人这样评价微型小说:从—个螺壳,可以听到海听到风浪的呼啸。①在《锁》中,“一个螺壳”是指(C)(2分)A一阵凄楚辛酸的感受 B一个有讽刺意味的场面 C一颗被戳伤而滴血的心 D—副副冰冷冰冷的面孔 ②在《锁》中,“海上的呼啸”是指(A)(2分)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过足的青年。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D 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会完美无缺 2.大姑的两次“眨眼”,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意义?(6分)两次“眨眼”推动了情节的展开(3分)和向高潮发展。(3分)3.撬开锁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喷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在下列几项中正确分析了“说不清”的原因后的括号内打“√”:
A人们对小川此举的褒贬不一(√)B人们一时难以评价小川此举的含义()C人们由小川此举引发的联想多种多样(√)D 人们对小川有了新的认识()E人们对小川的绝技发出惊叹()(二)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回答问题。(22分)《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我们一起求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于”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但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佬”。“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说的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一份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部分。
师:对,占了钱。他们对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文用“打发”——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电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10分)1.陈述性知识是以概念和命题形式出现的。
2.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3.语感是主体对于言语的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理解力。4.语文正式独立设科是在1903年。
5.指导学生阅读时理清作者思路的步骤是:找观点、提纲目、探思路、释逻辑、述思路。6.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辨证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7.中国古代封建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五经”、“四书’。
8.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汉语文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阅读阐释要经历披文感言、拓展运思、得意体情、言语表述等活动。
10.一个课件设计时—股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呈现控制和拓展选择四个方面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应明确哪些问题? ①评价功能的转化;(1分)②重视综合评价;(1分)③强调质性评价;(1分)④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分)⑤注重过程。(2分)2.阅读批评与阅读鉴赏有什么不同? ①鉴赏是对文章或作品的情感性参与,(1分)满足的是读者个体的审美趣味.(1分)着重实现的是读物的中美价值。(1分)②批评是刘文章或作品的理性枪验和评定,(1分)它往往是从一定的背景和理论出发;感受和理解读物,并尽可能作出客观评价,(1分)它更着重于读物的社会价值。(1分)3.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①学习者参与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1分)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2分)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1分)④学习者对认识活动能够自我监控、调适。(2分)4.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 ①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②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⑤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以上6点各1分。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谈谈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应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 ①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②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③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④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上4点各3分;联系实际3分。
2.当前中学生缺乏写作的欲望的原因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原因:①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2分)②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2分)③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2分)④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2分)联系实际,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写作欲望: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1分)开掘“胸中积蓄”;(1分)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1分)联系自身教学实际4分。
四、分析题〔36分)(—)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回答文后的问题。(14分)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一“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中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激动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于是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下袖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看他的—举—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问题:
1.有人这样评价微型小说:从—个螺壳,可以听到海听到风浪的呼啸。①在《锁》中,“一个螺壳”是指(C)(2分)A一阵凄楚辛酸的感受 B一个有讽刺意味的场面 C一颗被戳伤而滴血的心 D—副副冰冷冰冷的面孔 ②在《锁》中,“海上的呼啸”是指(A)(2分)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过足的青年。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D 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会完美无缺 2.大姑的两次“眨眼”,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意义?(6分)两次“眨眼”推动了情节的展开(3分)和向高潮发展。(3分)3.撬开锁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喷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在下列几项中正确分析了“说不清”的原因后的括号内打“√”:
A人们对小川此举的褒贬不一(√)B人们一时难以评价小川此举的含义()C人们由小川此举引发的联想多种多样(√)D 人们对小川有了新的认识()E人们对小川的绝技发出惊叹()(二)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回答问题。(22分)《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我们一起求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于”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但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他是个法国佬”。“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主要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说的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一份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部分。
师:对,占了钱。他们对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文用“打发”——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生:“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于勒在不在这只船上? 生:不在。
师:你怎么知道?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于意料地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
师:说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师:这句话是体现“盼”吗?
生:“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但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师:很好。10年时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希望,反而增加了。还有吗? 生:“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这笔毫无着落的钱竟然列入他们的开支计划。可以看出他们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师:这位同学分析在理。之中还有—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急切盼望的心情,请同学们认真看。
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象马上就会肴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师:他们真的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是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
师:说得好。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再看其他几句话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最后几句话是在见到于勒时说的,当他们发观于勒是个穷水手时,菲利浦夫妇就大骂于勒是贼是流氓
师:是当面骂的吗?,生:不是。是背着于勒骂的。
师:为什么要背着? 生:生怕于勒重新拖累他们。同时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因为这位女婿是看着于勒那封发财的信才下决心求婚的。
师:后来这—家人又怎样了? 生:为了避开于勒,他们改乘另外—条船。
师:我们把情节理—下,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
„„„„„„避
从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小说情节不长却也曲折起伏,特别是后面情节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的话,应该分在哪里? 生:从开头到旅行之前为第一部分,从动身旅行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师:我用一幅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光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
生:人不如钱。
师:请解释一下。
生:于勒这个人还不如钱重要,盼于勒是假,盼于勒的钱是真。
师:有道理。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生:“世态炎凉”,开始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后来发现于勒没钱,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兄弟亲情。
师:同学们拟得非常好,跟老师想的一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再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些都是人家的看法。“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是母亲克拉丽丝说的。“这个家伙”是父亲菲利浦说的。“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粗叔”是若瑟夫说的。
师:很好。这么归类以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克拉丽丝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
师: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请谈谈你对克拉丽丝的看法
生:这个人太无情义,满脑子只有金钱,非常自私、势利,只管自己的得失利害。
师:菲利浦夫妇都是小人物。不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坏蛋,但由于他们对待亲兄弟的态度我们从心底鄙视他俩的人格。还有什么发现? 生:菲利浦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贼是流氓,菲利浦只说于勒是这个家伙。说明菲是有点同情于勒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比较细致,但我们看看菲利浦是不是同情于勒,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菲利浦最终没认自己兄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无情的,他也是以金钱为重的,菲与克只是有点程度不同罢了。
师:很好,具体说说。
生:克拉丽丝更泼辣,更冷酷,更有心计,因而她也更令人讨厌。师:这一家人都是一个态度吗?你们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若瑟夫和他的父母不同。
师:好,我们来齐读文章写小若瑟夫的一段话:从“我看了看他的手”到“我的亲叔叔”。(读略)。
师:同学们还没有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段一共三句话,前一二句写谁? 生:写于勒。
师:是谁的目光看于勒? 生:若瑟夫的。
师:我读一下。你们看这目光包合了什么?(师读)生:目光饱含了怜悯之意。对穷困潦倒的于勒充满同情。
师:第三句是写谁的心理活动
生:若瑟夫的心理活动;
师:“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父亲的弟弟”是针对谁说的?“我的亲叔叔”强调什么? 生:“父亲的弟弟”是若对父母说的,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生读)师:这—遍读出了感情。若瑟夫与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有何作用? 生;突出双方的性格。
师:对,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买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生: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社会能更好一点
师:好、下课。
问题
1、本课教学过程分哪几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11分)答:3个环节。(2分)①整体阅读。找出对于勒评价的词语,以此切入对文章的理解。(3分)②根据评价词语的语境,按时间顺序,对评价词语进行分类。重点理解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把握文章的主题。(3分)②根据评价词语出自何人之口,重点分析人物性格,把握写作意图。(3分)问题
2、本课教学主要体观了什么教学理念?有什么特点,(11分)答: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理念。从重点词语人手,深入分析语言文字的内涵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所包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溶于一体。
特点是:①精心选择教学切入口。抓住菲利普一家对于勒发迹和落魄的不同反应这段 内容和情节展开分析,进行整体感悟。(2分)②抓住重点问题“盼”字。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细节内容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2分)③善于点拨指导。(2分)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论教案 第一次课 引论
教学重点: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要求。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论的重要性。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中学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学习要求。
1.性质: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二)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师范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必备的学科理论、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其理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对培养师范生的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产生直接影响。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3.教学模式:本科程有集理论讲授与实际训练于一身的特点,因此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主要包括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理念与目标、测试与评价,现行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编写体例、结构,语文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的使命和素养等。实际训练包括各种文体的教学策略、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教师基本素质等。
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在普通教室进行,实际训练在微格教室进行。4.考核方式:成绩采集以实际教学能力的测试为主。中学语文教学论
(一)的考核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1)各种单项训练的总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60%。
单项训练包括:初登讲台、导语设计、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等。(2)各种文体教案模拟撰写,占30%。(3)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10%。
中学语文教学论
(二)的考核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1)备课(写教案)占15%。(2)说课占15%。(3)讲课占40%。(4)评课占10%。(5)课件制作10%。
(6)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占10%。5.学习要求:(1)每个学习小组凑齐一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2)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各单项自我训练(3)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各项作业(4)课堂讨论发言踊跃,发言质量要高。
二、语文教学的特点及由此衍生的语文教师的责任
工具性与人文性密切联系,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体现在:知识传递功能、能力培养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以及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等功能。
语文课程的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各科教学的独特性。“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似的诗文与X+Y=Z 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和从而引发的联想是截然不同的;任何一篇课文都会给学生以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特点。
由此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较比其他学科更多更高的责任,显示更突出的教书育 1 人的特点。
实现目标: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明确认识。作业:1.制订自己的自我训练计划
2.预习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并按学习小组分别研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特点,下次课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次课 语文教材论
(一)教学重点:认识辽宁省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及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版本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出版社(语文社版)
二、辽宁省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体例:
全书四大板块,分别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外加一个附录。
各大版块之下设不同单元。
课堂讨论:各小组按照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先汇总个人意见,再派代表上台发言。发言题目:1.你组所分担的那册教科书的各板块内容有哪些?(按板块梳理或按每册梳理)2.体会教科书内容所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加深上次课对此问题认识的形象性。
实现目标:对中学语文教科书有初步了解。
作业:布置下次讨论内容——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特点(人教版)。第三次课 语文教材论
(二)教学重点:同前次课 教学难点:同前次课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讨论)
三、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
(一)阅读内容结构 1.课文系统
关注多样文化,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学法指导。2.提示系统
编辑说明,单元提示,课文阅读提示,注释、题解、作者简介,参考资料。3.作业系统
三大类: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
(二)写作内容结构
以人教版为例,写作内容结构特点有三:第一,写作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如“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等。第二,写作与本单元的阅读相关联,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如“让世界充满爱”就是结合以对普通人特别是对弱者的关爱为话题的单元教学内容而设置的。第三,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主题。如配合“走进小说天地”这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总题目,设置“难忘的小说世界”“缤纷的人物画廊”“小说人物大家猜”等文题。
实现目标:对中学语文教材有进一步认识。
作业:1.梳理各本教科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课堂发言提纲。2.做好初登讲台考核的准备,向学生公布考核标准。第四次课 语文教材论
(三)教学重点:同前次课 教学难点:同前次课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讨论)
(三)口语交际内容结构
这一内容,人教版的特点是与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而苏教版是设专题训练,突出时代特征。
(四)综合性学习内容结构
人教版是与写作和口语交际放在一起,其他版安排专题实践活动。
(五)名著导读
人教版在每册课本最后专门设置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课本集中介绍三部长篇名著。导读内容包括作者介绍、全书概要、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探究思考等。其他版都作为附录或插在单元后面。
(六)古典诗词诵读
人教版每本书后面精选十首古诗词,有注释,但无练习题和相关学习指导。
教师对教材论学习要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深化理解,为教学论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实现目标: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内容。
课后思考题:1.你觉得语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什么?2.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3.抽签决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一篇的阅读教学准备。(课代表负责)
第五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一)教学重点:阅读教学的有关理念、模式 教学难点:问题意识与提问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理念
阅读理念:注重读者的主体地位;允许文本解释的多元化。
阅读教学理念:开展对话互动;开展自主性学习;注重培养阅读能力。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加以引导和进行提问。
二、阅读教学模式
(一)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1、三段六步教式(黎锦熙)
2、四步教段(朱自清)
3、三步教段(中华国语学会)
4、读、议、练、讲模式(上海育才中学)
5、读、划、批、写模式(北京三十一中学)
6、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模式
(二)外国教学模式
1、单元教学法(美国莫礼生)
2、四级阅读法(美国史密斯)
3、课堂五环节(苏联凯洛夫)
4、三阶段教式(苏联)
5、七段教式(日本芦田惠之助)
6、整体阅读法(日本垣内松三)
7、三读法(日本石山修平)
三、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创新
教无定法。每个教者一般经过三个过程,即机械模仿——灵活运用——自我创新。讨论:请结合自己语文学习实际,大胆设想一下你将来想采用哪种阅读教学模式,并说明理由。
实现目标:树立良好的阅读教学理念,明白“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道理。作业: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第六次课 语文教学论
(二)教学重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1.给记叙文下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点:1)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外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突出体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一般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融情于景。
二、中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容易引发兴趣 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态度积极
3.习惯特点:多数能够或已经养成观察事物、关注身边事情、积极思考的习惯,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人生、社会、自然,有坚持写日记等好习惯。
三、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叙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引领学生依据记叙文特点和规律进行学习。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抓要素—弄清写了什么。
2)寻线索,明结构,理思路—掌握怎么写的。3)找意图,拎中心—思索为什么这样写。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教育。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利用形象化手段,创设与作品相关的特定情境,激起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2)挖掘人物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3)品位关键词语,探明深层含义,触动学生的情感。
3.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记叙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第七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三)教学重点: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记叙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记叙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
第八次课 语文教学论
(四)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3.给说明文下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介绍、说明事物或事理,给读者以相应知识的一种文体。
4.文体特点:1)说明性2)知识性3)客观性4)平易性。5.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有兴趣,但感到枯燥、乏味。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态度比较冷漠。
3.习惯特点: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说明文习惯。
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依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找说明对象2)理清说明顺序3)明了说明方法4)学习说明文的语言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增强形象化。2)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好奇心和新鲜感。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有效拓展阅读与思考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说明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第九次课 语文教学论
(五)教学重点: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说明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有哪些? 第十次课 语文教学论
(六)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1.给议论文下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剖析实物、明晰事理、发表见解、提出主张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点:1)内容的说理性2)观点的鲜明性3)论证的逻辑性4)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3.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类型3)论证方法
二、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
1.兴趣特点:有一定兴趣,但有阅读障碍。2.态度特点:绝大多数能认识到学习议论文的重要性,但对问题的思考带有自发性特点。
3.习惯特点:多数缺乏问题意识及观察、思考习惯。
三、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议论文的教学策略从三个大方面展开。
1.依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具体从三个角度入手:1)找论点,明中心2)谈思路、明结构3)析论据,明类型4)抓论证,明逻辑5)品语言,明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立足议论文教学实际,拓展阅读和思考空间。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以你抽到的那篇议论文为例,设计你的阅读教学策略。写出简单教案,下周交。第十一次课 语文教学论
(七)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两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议论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背下来,并要讲清诗意。第十二次课 语文教学论
(八)教学重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提问学生朗诵古诗词并解释(2-3个学生)
二、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任务
1、语言层面的教学 1)认读文字
2)积累词汇(古今词义的变化、辨别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类活用)3)把握古汉语句法(语序的变化、句子成分的省略)2.文化层面的教学
1)感悟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和传承民族传统美德 3.审美层面的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景物之美 2)带领学生探寻生活之美
3)提示学生剖析形象之美(心灵之美)4)指导学生品位语言表达之美
三、古诗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学习方法 1.熟读背诵 2.翻译讲解 3.总体把握
(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古诗文习惯 1.背诵、积累 2.写作中运用
实现目标:从理论上搞清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指定一篇古诗文,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阅读教学策略。第十三次课 语文教学论
(九)教学重点:古诗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案例教学
让各小组派一名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古诗文教学策略,全班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总结,并强调重点和关键问题。
实现目标: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深刻理解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后思考题;作文如何实现愉快教学? 第十四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理念
教学难点:把握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习惯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的理念 1.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不希望看到全班学生写雷同的文章,而要避免雷同,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作文思路。作文思路从哪来呢?从思维中来,有了思维才可能产生思路,而要产生好的思路,就要有发散的思维,所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重要。
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发散思维的启发还相当有效,一定要大胆运用。
2.鼓励个性化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构思
个性化表达指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这一点很重要。作文如做人,做人要真诚,不做作,不虚假,不哗众取宠,同样,作文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真真切切的体验、感受。朱绍禹先生说:“写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文章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发展”。不夸张地说,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历史记录。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轨迹,因此,只要恰当指导,学生一定会在作文中有创意地表达。
二、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
(一)兴趣
1.初一和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天真、热情、大胆,喜欢说真话。他们写作努力的着眼点往往在字数上,喜欢模仿和摘录。如果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兴趣会大增。
2.初二下学期和初三的学生,思想由活跃到封闭,自我感觉已经成熟,有摆脱束缚、独立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努力的着眼点向内容的深刻性上转移。常常会从身边的小事中提炼出一些不太成熟的人生感悟。
3.高中生相对成熟了许多,作文时力图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表达也相对初中生深刻和准确了许多。
(二)习惯
1.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
热爱生活,心里阳光,在老师每次布置作文后,都能认真琢磨立意,想在作文中有创意地表达。
2.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
不得不写,得过且过,自己对自己不抱希望,对身边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培养中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做生活的有心人,增强感悟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经常练 7 笔,具备写作天赋,为工作增添一份才能。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养成责任意识。课后思考题;同上次。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出各册教科书中作文的类型和具体题目。第十五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一)教学重点: 认识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话题作文
教学主要内容:梳理和归纳各册教科书的作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讨论汇报,即兴作文。
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分担的某册教科书上的作文教学内容。
二.随机(可根据当时的环境或天气特点)命题,让学生即兴写作百字文,限时10分钟左右。
实现目标:1.学生脑袋里装满中学作文教学内容 2.体验写下水文的感觉,增强课前指导意识。第十六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二)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前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一般过程
1.写前指导2.写中指导3.写后指导
二、各阶段指导的意义和具体内容
(一)写前指导
1.意义:决定本次写作质量的最有效指导。2.具体内容:1)为什么写2)写什么3)怎么写 这是作文指导中最麻烦最关键的一步。传统做法一般都是笼统地讲清题目写作范围,注意哪些问题,字数要求等。而要使写前指导真正有效,除了审题指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心智,拓宽思路,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3.指导方式: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作材料2)指导课上展示教师准备的精彩作文案例或写作故事,渲染情感氛围,激发兴趣3)帮助学生将准备的写作材料剪裁、提炼,找到与本次作文的连接点。
实现目标:让学生克服畏难思想,重视写前指导,打破传统做法,培养创新意识。作业:用一周的时间,设计一次作文写前指导。第十七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三)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前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随机抽查学生的写前指导作业,并指定学生到台前陈述。师生评议。成绩记载。
二、教师总结作文写前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让学生模拟中学生,按照同学的写前指导,完成作文写作提纲。
第十八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四)教学重点: 作文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写作中的指导
教学主要内容:
一、作文写作中的指导
1.意义:写作质量出现问题时的最有效矫正。
2.具体内容:包括题目、内容、写法方法、情感态度、文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写作内容。3.做法:1)自读自改2)同学互改3)师生共改
二、写作后的指导
1.意义:总结本次写作质量,对下次写作产生影响,是连接两次作文之间的桥梁。2.具体内容:1)批改2)讲评 作文批改是最能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环节,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每篇文章,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做个体批改和指导。这将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作文讲评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讲评得好,可以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继,带动中游的作用。但如果讲评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讲评时要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写得好的感觉下次还要继续努力,中游的感觉与好的只差一步了,下次要赶上,写得不好的感觉自己也有长处,不断努力一定会写好。
3.做法:1)选出上等佳作,大张旗鼓地宣读,并加以评价2)选出中等文章,找出其中与上等文章的差距,并指出超越的可行性写法3)寻找差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大加赞扬。在以上做法前提下,再将严重的因不认真而导致的问题提出,加以批评。
实现目标:提高作文中、作文后指导认识,掌握指导原则,思考具体办法。课后作业:预习导语设计知识。第十九次课 语文教学论
(十五)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策略
教学主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口语交际
1.无声语言也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使用奥妙的人体语言。2.善于倾听。培养话语评判能力。3.要自信、负责地表达。4.要清晰地表达。
二、口语交际的教学
1.进行必要的交际礼仪讲授。现代交际礼仪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也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文明素质的标志。中学生的思想还相对单纯,行为习惯受外界干扰较强,因此,及时向他们灌输现代交际礼仪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懂得了交际礼仪,口语交际才有了依据。
2.创设情境训练。分组自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扮演角色,在课堂上表演,互评。在评议过程中,及时补充交际礼仪常识,纠正平时不大注意的无礼或礼节错误,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得体的交际策略。
实现目标: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清楚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现代交际礼仪。
课后作业:准备导语设计考核(相同课文不能超过两篇,且必须有不同的导语设计)。第二十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导语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导语设计的作用
1.集中注意力2.激发学习兴趣3.引到正文4.渐入佳境
二、导语设计的原则
1.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原则 2.与教学重点紧密联系的原则 3.引发兴趣的原则
4.启迪智慧、引发思考原则
三、导语设计类型 导语类型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常被采用的大致有:悬念式、由此及彼式、引入式等等。我们主要根据课文结构设计几种实用的导语。
1.从课文标题切入的导语
2.从课文中涉及人或事或景切入的导语 3.从课文写作特点切入的导语
备课时抓住课文结构中的某部分要点,进行探幽览胜,纵横捭阖,精心设计一个寓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导语,将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事半功倍的影响。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导语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懂得导语和课文内容脱节的后果。
课后作业: 将自己设计的导语与本次可所讲内容加以对照审查并进行修改,下次课开始考核。
第二十一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七)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导语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导语设计的考核
考核方式:1.每人限时3分钟以内,从走上讲台开始(复习了初登讲台),到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为止(引出板书设计)。2.教师按评价标准打分。
附:导语设计评分标准
第二十二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八)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 1.揭示课文要点 2.理清课文脉络
3.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 4.示范审美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条理性原则 4.目的性原则
三、板书设计技法
1.书写姿势:板书的书写姿势一般采用侧身书写的姿势。
2.字体的大小:板书字体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效果问题。字体太大,写不了几个字,影响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学生看不清,失去板书的作用,一般认为,字体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标准。同时字体的使用要注意适应学生的特点,分别主要采取楷、行楷、行草等字。
3.教师板书的字迹要求正确、清晰、认真。4.板位安排。板位安排应精心设计,严谨布局,决不可满板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四周空间适当;二是分片书写;三是字距适当。2)合理布局,注意整体效果3)主次分明。
5.板书行列。板书的书写大都站立面壁而书,最常见的毛病是字行写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弯弯,很不整齐,很不美观,既影响学生观察,也不便于板面的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
行列不直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错位,主要表现是意识范围狭窄和意识分散;二是习惯动作的偏差;三是视区的狭小。
如何才能使行列写直:一是让自主意识参与调节;二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三是不断调整和正确使用最佳书写区。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书写区的宽度只能在视平线上最大,距视平线越远,其宽度愈窄,书写时,在视平线上每行最多只能写8个字,超过8个字就应当移动 脚步,移动时两脚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在视平线之外两行,每写6个字就要换一次;以此类推,视平线之外三行,则每写4个字就要换步一次„..。有经验的教师 在板书时,很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动作准确合理,有条不紊,带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这正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四、板书设计类型
1.综合型板书。这种类型将教学意图诸多要点熔为一炉,它的优点是:精简扼要,一目了然。
2.专题型板书。这种类型是将所授课文的重点分门别类,系统地板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
3.提纲式板书。这类板书是从内容结构的内在联系上来设计的。引导学生从逻辑联系上打开思路,深入课文内容。
4.应变型板书。这种板书是为临场解答学生质疑而设计的,它只需将黑板留一角当堂处理学生提出的字、词、句之类的小问题,但必须有规划,不能草率乱写。
实现目标:学生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要懂得板书设计要有意图,要对课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抽签决定一篇课文,进行板书设计。要求采用结构式设计方式,将课文主要讲授内容融入板书设计,达到提纲挈领、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二十三次课 语文教学论(十九)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考核
考核方式:1.每人限时5分钟以内,从把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开始,到板书结束为止。2.教师按评价标准打分。
附: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实现目标:掌握板书设计技能。第二十四次课 语文教学论(二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板书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与教学重点的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继续板书设计考核 考核方式:同前次课
实现目标:掌握板书技能。本学期小结:略
第二十五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一)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使命与素养 教学难点: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学主要内容:
一、明确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随着21世纪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的社会价值越来越显得非同寻常。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亦可成为隐形杀手。而语文教师由于语文 11 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使命更加神圣。
(一)语文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二)语文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三)语文教师是课程文化的建设者
(四)语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五)语文教师是母语学习的促进者
二、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情意素养
1.专业理想。指教师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向往和追求。2.专业情操。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型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具有专业情操的语文教师工作投入真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专业道德。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4.专业人格。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5.专业自我。指教师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二)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阅读学、写作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本体性知识要深。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3.实践性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实践性知识要活。4.背景性知识。指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如哲学、美学、传播学、管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背景性知识要宽。
(三)能力素养
1.专业表达能力2.教学实践能力3.教学研究能力4交往合作能力。
三、语文教师素养的提高
(一)亲近阅读
(二)专业对话
(三)教学反思
(四)校本培训
实现目标:从理性上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崇高。作业: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进一步探究如何备课? 第二十六次课 语文教师论
(二)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一、备课的内容
(一)备学生
朱绍禹先生指出,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备学生包括哪些方面呢?第一,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且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都有了解,讲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全班学生受益,不能只照顾一部分,而忽略了另一部分。第二,备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第三,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语文教学更亲切地走近学生。
(二)备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思想,备课时必须研究其内涵,把握其主旨,进行有效落实。
(三)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凭借。研究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拿到教材以后,12 要通览全书,理清所有内容的内在结构,再对照课标,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朱绍禹)也就是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恰当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增长能力。
同时,要学会驾驭教材,不要被教材所束缚,亦步亦趋,要学会取舍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备课的方法
(一)抓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要完成的任务,一堂课时间有限,要学的知识很多,目标不明确的话,就会导致讲课无目的性,很难实现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目标设几个合适呢?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不宜太多,太多等于没有,一篇课文2-3个教学目标就够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
这是为教学营造一个氛围,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很多,如生活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但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班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等。
(三)设计探究问题 1.设计问题的重要性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朱绍禹)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创造、发现、体验。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2.设计问题的原则
1)价值性2)层次性3)情境性4)启发性 3.解决问题的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解决。
4.切忌
1)提出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问题(要掌握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2)提完了问题教师自己回答3)遇到教师一时解答不了的意外问题,教师为了“面子”,就瞎编乱造。
实现目标:掌握备课内容有哪些。掌握备课方法的前三项抓准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作业:抽签决定每人一篇课文,设计出教学目标和探究的问题。第二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三)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探究问题的设计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每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上次课所留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课文所设目标和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实现目标: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掌握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思考题:你认为你所准备的这篇课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为好? 第二十八次课 语文教师论
(四)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接上次课)
(四)理清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理清教学思路。在理清教学思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引导在后”为原则。
2.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就跟备课时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有直接关系了,离开了这些依据,再清析的教学思路也是无的放矢。
总之,教学过程一定要考虑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资助、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学方式很多,到底选择哪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以前是“教师将学生听”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早已被否定,现在又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被绝大多数教师采用,但有时效果也未必好。那么到底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呢?
我认为,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2.对学生负责,教师不偷懒的原则3.不固定的原则4.学生感兴趣的原则。
遵循了以上原则,教师在课前做周密安排,备课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预案,教学目标就会得以实现。特别是让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已经完全掌握,但抛给学生时却不露端倪,这样会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六)策划教学活动
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效果。教学是多维的立体的对话。学习活动分为内含的和外显的。内含的包括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包括独白式、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恰当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事先跟学生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考虑拓展连接,实现课内和课外、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强进的生长性。
总之,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教学理念,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掌握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实现目标:完整认识备课的有关方法。作业:接着上次课的讨论内容,继续完成你那篇课文的备课任务。主要是理清教学思路,即安排教学过程,在将你所设计的探究问题融入过程之中。
第二十九次课 语文教师论
(五)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备课” 教学难点:备课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具体实施: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师生进行讨论,培养能力。实现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备课的实际操作程序和方法,对自己将来的教学设计有信心。作业:根据学过的理论和课堂讨论所得,精心准备一课书的教案。要求交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一周后交作业)
第三十次课 语文教师论
(六)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说课的特点
说课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述方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活动。说课的特点如下:
(一)说理性。备课和讲课展示给人的是“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合理阐释教学活动,以理服人。
(二)科学性 与说理性相联系,科学性也是说课的一大特点。说课面对的都是内行,如果缺乏科学性,必然被听出破绽。
(三)预见性
说课的预见性指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做出较为准确的预计。这就要求教师:1.事先分析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2.估计各层次学生对教师的教法会有何反应。3.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做怎样的回答,教师将如何引导。4.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及解决办法。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说“教什么”的问题
1.说本课题所在章节、单元结构的性质、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课标对此课题的要求及如何体现课标要求。3.说教学目标。注意体现知识、能力、审美等方面的具体目标。4.说重点、难点的设立。
(二)说教法和学法—说“怎样教”“如何学”的问题
1.选择怎样的教法和学法。2.选择根据。3.运用此教法此学法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教法和学法是密切相连的,可以放在一起说,亦可以分开说。
(三)说教学过程—如何实施“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
1.教学条件的准备和教学情境的设置,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办法。2.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可以包括导语设计。3.教学资源的利用。4.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5.重难点的设置。6.板书的设计。7.作业的布置。
教学过程的陈述要体现明析的教学思路,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实现目标:对说可有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作业:准备说课稿,下次课随机抽查到台前说课,作为说课考核的预演。第三十一次课 语文教师论
(七)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说课考核预演
教学方式:随机抽查两名学生到台前说课,师生评议、指点、明确考核要求。实现目标:学生学会说课,并明确考核要求。
作业:用POWEROINT做说课的课件,下次课开始考核。考核完毕,交电子版课件。第三十二——三十五次课 语文教师论(八——十一)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说课” 教学难点:说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说课考核
考核方式:给每个学生10分钟说课时间,按要求说课。教师按评分标准评分。实现目标:学生说课能力得到培养。
第三十六次课 语文教师论
(十二)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上课” 教学难点:上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
一、上课的含义
上课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在教师充分备课、学生积极准备,有一定的教学条件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
二、好课的标准
1.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也就是说,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3.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一个都不能少”应该使课堂教学所遵循的情感准则,有的课堂好像气氛挺活跃,但只是几个学生发言,有的学生几次举手都不能得到提问,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
三、好课的要求
1.尊重学生。2.讲练结合。3.自然本色。4.情趣盎然。
实现目标:在各单项训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好课的要求。作业:每人按要求准备一节课,下次课开始考核上课。第三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
(十三)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评课” 教学难点:如何评课
教学主要内容:
一、评课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要实事求是,公正评价。
(二)针对性原则
搞清所评价课的性质、层次等,避免“一刀切”。
(三)激励性原则
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切忌“一棒子打死”,善于发现闪光点,注重交流、启发,以求共同进步。
二、评课内容
(一)评教学内容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
(二)评学生状况
1.注意状态2.参与状态3.交往状态4.思维状态5.情绪状态6.生成状态(学有所得并能生成新的学习动机)
(三)评教师素质
1.理念如何2.基础知识是否扎实3.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4.板书是否规范、美观5.教态如何6.现代媒体使用情况。
实现目标: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评课的标准。
课后思考:在试讲考核中,教师会随机让学生参与评课,请用评课标准衡量自己和同学的上课。
第三十八—四十七次课
语文教师论(十四—二十三)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上课” 教学难点:上课的实施 教学主要内容:上课考核
考核方式:给每个学生20分钟上课时间,按要求上课。教师按评分标准评分。
附:试讲评分标准
实现目标:学生上课能力得到培养。第四十八次课
教学内容:课程总结
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总结,点出每个学生还需努力的方面,并将下学期的毕业实习作简要介绍(系里还要统一部署)。
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进步。
注:“语文教师的科研”、“语文综合学习指导”、“现代语文教学媒体”、“语文试卷的编制”
四部分内容自学,可以布置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初步体会。《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训 初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组织教学、仪态仪表 教学难点:用眼睛与学生说话
教学主要内容:站姿、衣着、眼神、表情、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站姿挺拔、衣着得体、表情生动、眼神自然,能驾御课堂。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的学生会因为胆小而紧张,如眼睛不敢看学生,声音细小,说话结巴等,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给他们提供比普通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2、很多学生会下意识的两手拄着讲台讲课,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要求学生身体与讲桌保持一拳的距离。
3、有的学生讲课时会有许多小动作,如摸鼻子、推眼镜、挠头、说话带口头禅等,教师应对这些细节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从初登讲台始就养成良好习惯。
再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导语设计
教学难点:导语与课文的内在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各种文体的导语设计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导语设计的作用,使每篇课文的导语都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些学生会设计出与课文内容相脱节的导语,而这些导语往往表面看上去似有文采或离奇风趣,但不能真正起到导语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巧妙设计导语,使之真正为课文教学服务。
2、有的学生导语设计的过长,九曲十八弯才绕道课文上,显得冗长拖沓,不仅不能起到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3、有些学生好用古诗文设计导语,而所引诗文又为中学生所不熟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中学课文内容。
三登讲台训练: 教学重点: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用板书设计带动全文讲解
教学主要内容:
1、为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个板书。
2、为全篇课文设计板书
教学目标:板书思路清晰,概括性强,有逻辑性,字迹工整,设计美观。教学方式与手段:录象回放,每人演练一次,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互评。
教学预案:
1、有的学生字写的太差,缺乏美感,教师必须提出严格要求限时检查。
2、有的学生板书设计不能概括课文内容,难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训练概括能力。
课件演示
教学要求:熟悉多媒体教学操作规程,熟练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试讲考核
教学要求:用普通教室上课,将前面的单项训练运用到讲课当中。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及答案zrr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简答题zrr
一、简答题(答出要点进行适当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
1.从教学目标出发,有关言语规律的教学包括哪些内容?答:言语要与语境适应。言语要善于从语言体系中选
择成份。言语要组成相对完整的语篇。言语要与交际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2.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原则?答: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2分)教育技术的适用性指需要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4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第一指在教学中多媒体的选用,其内容要有利于目标实现,其形式要与内容配合。第二指课件使用的时机选择,其使用顺序和应用的时机要合理。
3.中国封建社会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与文史哲方面的教育综合在一起(语文教学存在于原始宗教、艺
术、记事、生活之中,文化教育实行专制,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学典籍为主)(4分);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
三、百、千、千”——《五经》《四书》——文选)(4分);读经为主,文选为辅(2分)。
4.我国古代有哪些识字教学经验?答:中国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识字课本使用韵语和
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注重激发兴趣。
5.简介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识字:集中识字、使用韵语和对偶、正确处理文道关系、识字与生活联系、注重
激发兴趣(4分);阅读: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2分);写作:注重塞本功训练,多读多写多改,从模仿人手,先放后收(4分)。
6.简述倾听的心理特点。①快速、敏锐地感知;②随时筛选、加工;③情绪的反馈;④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积极
主动地进行理解、评价和想象。(以上四点各2.5分)
7.简述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答: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
8.简答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答:①学习者参与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②学习者积极发展
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对认识活动能够自我监控、调适。
9.简述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答:语文学习的常规过程可以规定为:“引导——探究——运用”三个阶
段。(4分)在引导阶段应该指导预习、介绍学习内容、提供相关信息、交流设计学习目标和方法。(2分)在探究阶段主要指导感知、分析、综合等方法。(2分)运用阶段主要指导知识和经验的构建和迁移。
10.简答写作阶段要经历的两个转化。答:第一,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这是个思维趋向准确和严密的过程,也是选用语言形式的过程,是发展思维和运用语言的统一。第二,从模糊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转化。对于记叙文、说明文一类文体的写作,学生心理必须要经历从模糊印象向形象化、具体化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跃的情感,把心灵的模糊印象再现为清晰、生动、具体的表象,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11.简答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答:科学性原则,包括教育理论和设计制作两个方面;(5分)适用
性原则,包括教育技术的适用性和教学过程中的适用性。(5分)
12.简答谈话的含义与主要特点。答:谈话是指说与听在共同创设的语言情境相互应答的活动形式。(5分)其主要特
点是信息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话题灵活,语句松散等。(5分)
13.简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答: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过程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1分)而是
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2分)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3分)为教师提供反馈,改进和优化教学。(4分)
14.简述阅读践行的内涵。答:阅读践行就是学以致用。①善于借鉴阅读所得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去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即实现读物意义的迁移;(5分)②用读物所传播的思想观点、情意态度去影响自我的主观世界,并且从反思内省到身体力行,即阅读的远迁移。(5分)
15.表达与交流具有什么心理特点?答:表达与交流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临场性,敏捷性,体态语的运用,运用语音表
情达意。
1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有哪些具体任务?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注当代文
化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7.我国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对今天的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答:注重基本功训练;多读多改多写;从模
仿人手学作文;先放后收。
18.教学过程的安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
19.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包括调动哪些方面的能力?答:①调动学生的感悟能力;②调动学生的记忆能
力;③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④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20.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答:①理论指导不够明确;②总体规划不够明晰;③分级目标不够清楚;
④实用性不够突出。
21.现代语文教学内容观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答: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语文与思维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课程资源优选重构。
22.优质语文课件应具有哪些特征?答: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体现语文资源的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
学习方式和方法优化;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优化。
23.语文课程主要有哪些任务?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内容的广博,过程的应用,目标的定向,态度的坚韧,方法的多样)(2
分);发展语文能力(一般的语文能力: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处理信息,语感,记忆,思维,想象的解力)(2分);发展语文应用能力(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1分);发展审美和研究能力(1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N(2分);构建和应用必要的语文知识(2分)。
24.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答: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涉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处理作业、组织
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
25.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能力?钻研教材的能力(总体把握,把握单元组合的规律,把握课文个性,查阅资料)(2
分);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设计作业,板书,写教案)(2分);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应变、语言)(2分);处理作业的能力(2分);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2分)。
26.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答: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1分)②教学目标和任务;(2分)③教学内容;(2
分)④教师素质;(2分)⑤学生特点,(2分)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1分)
27.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答:①多样。一是由教学内容、对象、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二是由学生积
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三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等所决定的;(2分)②综合。是由教学过程中教师、学
生的活动以及师生互动,即教与学的统一和综合。要求教师综合地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养、教育、发展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2分)③灵活。教学活动是多变的,教师要随机变换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方法是个变量;(3分)④创造。要求在教学中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组合。(3分)
28.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答:①促进综合效应。借助多种媒体视听效应完成语言的加工、汲取,使思维受到启发;②拓展选择空间。可满足师生的选择自由;③提供便捷手段。师生可及时调用所需内容,为语文能力测量提供服务;④改善参与条件;⑤扩大共享范围。(以上5点各2分)
29.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什么?科学性(以当代的学习理论和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设计和制作
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结构合理,操作便捷)(4分);适用性(多媒体的选用:内容的选择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形式的选择要直观性较强的媒体,在能帮助学生理解或想象的时候使用,注意使用的顺序和时机)(4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2分)。
30.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分)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分)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分)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分)
31.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是什么?①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2分)②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其发展;(2分)③发挥
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3分)④预想教学过程,制定最优策略。(3分)
32.语文教学设计的要素有哪些?答:①教育理念;②教学目的;③教学策略;④教学过程安排;⑤教学评价。(以上
5点各2分)
33.语文教学设计主要有哪些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表述)(4分);过程安排(学生认知、教学内容、教师、教育技
术)(4分);教学策略(2分)。
34.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它是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2分)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
求,(2分)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2分)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2分)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做出的一种策划。(2分)
35.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精要,内容要少而精(2分);致用,便于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操作和运用(2分);
综合实践(2分);注重言语情境(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范围,在疑难处学习,在精彩处学习)(4分)。
36.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①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的学习,强调能识、能写、能说;(2分)②阅读
能力,强调丰富积累,形成语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2分)③写作能力,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2分)④口语交际,强调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2分)⑤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分)
37.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涵泳?答:①使学生明白只有虚心定气,才能密察其意。“虚心”是指凝神
静气,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还指读书要虚心;(3分)②引导学生懂得“默识心通”。读书要有一段静默寻思的过程,应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3分)③引导学生学会“切己省察”。要求学生读书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知识经验,学以致用;(3分)④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涵泳。(1分)
38.如何全面理解语文知识教学的综合实践原则?答:语文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指导言语实践,这种言语实践一定是具
有综合性的。因此语文知识教学应该是一个综合统一体,(3分)包括知识与技能的综合;(1分)听说读写各种言语活动的综合;(1分)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1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1分)言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综合;(1分)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2分)
39.合作学习具有哪些特征?答:①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性的互动;②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③有效沟通,互相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④对每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⑤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以上5点各2分)
40.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倾听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答:①言语知觉阶段,对句子的声音模式进行分
析;(3分)②结构分析阶段,以句子的表面结构为线索来确定句子的意思;(3分)③利用阶段,把前一阶段得到的信息付诸实际使用。(4分)
41.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①从文学话语层面解读;(3分)②从文学形象层面解读;(3分)③从
文学意蕴层面解读。(4分)
42.作文知识结构中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3分)较丰富的百科知识;(3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深刻体验的积累(4分)。
43.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些什么?①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兼顾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2分)②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2分)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2分)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2分)⑤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1分)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分)
44.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
能力,兼顾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2分);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2分);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2分):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2分);引导要切实、精当(1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1分)。
45.传统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①注重基本功训练;(3分)②多读、多写、多改;(3分)③从模仿人手;(2分)④
先放后收。(2分)
46.教师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①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2分)②热爱学生;(2分)③具有
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2分)④始终保持一颗童心;(1分)⑤富有同情心和耐心;(2分)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1分)
47.从语文课程任务的角度,应如何认识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特点?①学习中要运用各种思维形式;(3分)②学习具有
阶段性;(2分)③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分)④重视学习过程。(3分)
48.“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内容?答:①教育民主;(2分)②多元主义价值观;(2分)③
回归生活世界;(2分)④关爱自然;(2分)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2分)
49.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任务有哪些?答:①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2分)②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2分)③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2分)④培养科学态度;(2分)⑤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2分)
50.依据获取信息的途径来划分,有哪些教学方法?答:①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②直观的方法(包括
演示法、参观法等);③实践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④自学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以上4点各2.5分)
51.设计语文作业应考虑哪些问题?答:①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②应用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着眼于素质教
育;③形式多样,开发学生智力;④份量适当,避免学生负担过重;⑤应具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
有效的训练。
52.什么是“原型内化”?原型内化,就是将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4分)变成观念性的、(2分)简缩性的、(2分)内潜性的过程。(2分)
53.倾听的心理特点是什么?①快速,敏锐地感知:(2分)②随时筛选、加工;(2分)③情绪的反馈;(2分)④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解、评价和想象。(4分)
54.从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古代写作教学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①注重基本功训练;(2.5分)②多渎多改多
写;(2.5分)③从模仿人手学作文;(2.5分)④先放后收。(2.5分)
55.请从一般教学环节的角度,概括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方法。制定计划;(1.5分)有效预习;(1.5分)高效听课:
(1.5分)优质作业;(1.5分)扎实复习(1.5分)课外学习,(1.5分)系统总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