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3:3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中职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应的语文知识,这样不利于其就业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和具体改革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3

引言

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以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学导向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此次主要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改革的措施进行了简要探究,希望能在这一努力为我国的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实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中职的学生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很多是初中时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对常规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他们更喜欢专业的操作,不喜欢在教室去习得语文的一些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是其他的课程不可替代的,文化育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去重视语文课程,喜欢语文课,这对中职语文教学是一次挑战。对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是能够将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改变,以及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改变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更好地将效率得以提升。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观念

虽然中职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一批实用性的人才,由于受教学目标的影响,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呈现出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使得在中职教学中占基础性地位的语文教学逐渐沦落为附属地位。目前的一些语文教师还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太过倾向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因而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2、对中职语文的特性不够了解

普通高中的语文与中职语文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目前看来,一些中职院校存在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来代替中职语文教学的现象,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没有针对性与适用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的教师没有对中职语文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因此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用的还是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方法。由于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存在内容泛化的现象。主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走走过场,不会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就像是在学习舒婷所写的《致橡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总是按照个人的意愿来将其中的爱情观无限放大,错把爱情观理解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风格、意境等等视而不见。将教学目标单纯地定性为要让学生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充实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材是按照不同文体来进行编排的,中职语文教材里有些古文偏难,精美散文偏少。针对以实用性为主的中职培养方案,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有些课本在注重文章的鉴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注意能力训练,比如演讲、诵读、辩论等,来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求职交际能力。课本中应当注重对职业道德精神培养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参与的情景,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不迷信权威,敢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2、利用课外实践促进中职教育职业化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字词句的准确使用、语文文本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和写作,还是文学知识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单一的课堂学习无法达到语文知识丰富性的要求,语文课堂实践是有限的,语文课堂所能接受的语文知识也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是无边境的,因此,语文学习必须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语文文本阅读、文学知识写作及语言表达。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的运用和学习上融入专业知识,如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文本,在学生组织的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中融入专业要求,诗歌朗诵的主题和演讲比赛的内容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题目或者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展开关于各种报告、书信及汇报的实践运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脑基本知识的介绍汇报、对出现问题的详细解说等,通过这些实践促进中职语文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

3、转变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

与高中重视理论教育的目的不同,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综合型的技术人员,其教学的目标侧重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运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的性质,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面对实际,调整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地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放到教学目标当中。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当加大对语文教学的投入,采取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而对于从事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涉猎新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立足于课堂的同时,能够着眼于课外,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人文性和工具性课程因素引入课程中来,不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教学、学习、实践三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化的学习。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而也给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逐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旖旎.浅谈中职技术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5(02).[2]蒋世容.浅谈中职语文口语教学的步骤和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2).[3]沐军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职业教育研究,2014(09).

第二篇:多元智能理论下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下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邗江职业教育中心校倪福疆

摘 要 :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严重下降的现实促使中职教育者反思在传统智力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评价理念。本文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讨论改革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尝试通过转变观念,实施动态、多元、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让每个职校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 多元智能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语文教学评价能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有用信息,具有鉴别优劣、预测方向、激励情绪、改进工作和选择方法的作用。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使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仍然采用传统智力理论下的评价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直接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一、职校生素质状况与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偏低,他们来职校只是冲着某个专业而来,学一点专业知识找一份工作,他们大部分没有达到普高的要求,甚至达不到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于是乎教师对学生丧失信心,而学生自己也在别人反复强调自己不行的负强化中接受了自己是“差生”的事实,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失败者。长期以来,传统的智力理论最看重的是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其量化的形式便是智力测验量表。个体的语言和数学学得好,智商就高;反之,智商就低。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智力理论下的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只有选拔性功能而无发展性功能。在传统智力理论所引发的评价模式下,在我们这个重文凭、轻能力的社会氛围中,职校学生就只能被视为“智力平平”、“不可造就”的失败者了。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依据传统的智力理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评价目的上,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调节强化功能。评价只是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不是为了检验和 1

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最典型的表现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在评价内容上,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读、写能力的评判上,忽视听、说能力的考核,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中职语文学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学习的外延几乎缩减到一张考卷上。在评价手段上,语文教学评价的指标偏重于理性,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强调定量分析。评价体系古板、单一,脱离中职学生的实际,也脱离各专业的实际,期中或期未考试,往往是一张试卷,各个专业学生通用,考前划一些范围,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不到巩固、语文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

智力理论一直是影响教育观念变革的重要因素。1905年法国编制出第一个智力测量表---比纳—西蒙量表,后来智力测验在全世界广泛使用。智商(IQ)逐渐成为衡量人们智能高下的重要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智商理论,传统的智商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人们忽略了智能的多元发展,造成了许多具有其他天赋和才能的学生受到了贬抑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被轻视,也让制式教育合法化,单一的课程、教法和标准化测验泛滥成灾。

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思维的框架: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人有8种智能,其组合及操作方式皆不同。它们分别是:言语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关系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力。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然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最后比较全面评估每个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这个学说修正了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单一的,可用IQ值测量的,具有高度遗传性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偏狭观点。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一方面指出智力是多元的,反驳了智力决定一切的传统思维模式。加德纳研究指出,不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一无所成,而不少在学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甚至调皮捣蛋的“差生”却能在离校后于某一领域或事业创出佳绩。另一方面他认为个体智力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智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亦不同。如以航海为生的重视视觉一空间智力;以流水线为特征的现代工业社会重视言语一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则要求人的多种智力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个体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领域,都能成为“千里马”。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评价改革

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人人都有天赋,亦有短处。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是专家,在另一领域就可能很茫然。言语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强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所以我们应树立起这样的评价观:学生都是有用的人才,并不是“垃圾”,更不是“失败者”。中职语文教学已不再受升学率的困扰,考试也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光会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不证明能力强。我们必须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观念。作为教师,不能再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不能对他们采取消极的、放任自流的态度,要对他们寄以成功的期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的长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一)、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人,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责任心。

学生的目标取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我和他人的设定。自我设定的目标称为“理想— 自我目标”,这是学生自设的希望达到的目标,学生以此目标为导向,实现目标的优胜标准及评价是由学生自定的,所以失败了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他人要求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应该— 他人目标”。以应该— 他人目标为导向时,成功意味着获得他人的赞许,赢得自尊感与价值感,失败意味着它们的丧失,因而对自尊有较大的威胁。从调查看,不少职校生的成就动机是避免失败型,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机会,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成功。同时要充分尊

重学生的“理想—自我目标”,要帮助学生设立适宜的目标,不要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在评价方法上要提倡学生自评与教师测验相结合。因为自我评价引起较少的焦虑并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比较有创造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评价,既可以训练其语文能力,更能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责任心。如让学生相互修改文章,旨在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深刻体悟写作之道,学习别人写作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在互评互改中,责任心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互评互改式同样适用听说能力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享有被肯定与赞美的权利。传统的统一考试是强制性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是残酷的,他们在这种考试中常常只能得低分。如今的职校生大多是所谓的分流生,他们甚至连中考都没能参加,学习成绩较差,很难坚持学习,由此产生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没有比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更容易挫伤成就感的。

(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采用动态、多元、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1、评价方式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及时加以肯定。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因为考试的目的是给学生机会来总结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情况,当然同时也使教师拥有足够的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估打分。评价的目的是发展人、培养人,而不是把人分成人才和庸才。

2、评价内容多元化。首先,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的“质”的考察,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对“概念”或“认知”层面的考察。因此教师在语文成绩的评定和考试的形式上可以有所变革。不一定都要闭卷考,可以适当地开卷考。考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讲个故事,或表演一个小品,或写一篇社会实践论文、一篇产品介绍书;可以采取口试,也可以口试、笔试相结合。学生自由选择只要表现好都可以得到肯定。这样能发挥他们的多元智力优势。

其次,理顺学与考,考与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的中职语文考试和

评价体系。比如:幼师专业的学生考试可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计分。口试部分可提前单独考试,内容是预先印好的一首诗歌、一首儿歌、一篇童话、一段故事或一篇精美散文,考试由学生自己抽答确定,教师当场亮分,其余学生当观众参与。再如建筑学生的试卷中,可考仿宋体字书写,作文可考某建筑物的说明文。机械类学生试卷中的作文可要求写一个模具的加工程序,写成一篇的明文。计算机学生作文题可要求写一个动画的制作说明书。总之,中职语文试卷编制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考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评价尺度人性化。不管成绩多么差的学生,内心都渴望得到高分,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尊重。对所有正常出勤、尽力而为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当然,肯定会有一些学生仅是为了及格而坐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参与;因而教师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言辞推动他们超越自己的期望,促使他们作出格外的努力,迎接挑战。学习档案是学生作业的汇集,由学生自己管理,里面包括作业、作文,可作为考试的补充完善。只要都完成了,就可以加分。对那些缺了作业的学生,只要随时补上,也可以加分。与那些惩罚逃避作业的做法相比,这样做对学生而言更显得尊重。通过这些做法,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

总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出色的,任何一个人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给他们创设适合的活动情境,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主动发现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每个职校生都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扬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3、张桂春左彦鹏.“用多元智力理论构建当代学生观”.《职教论坛》

4、赵河生.“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职教通讯》

5、钟林.“职校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体系研究”.《职教论坛》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系列教学活动和与之产生相关的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它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各项内容指标达成度的检测。评价结果是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一种手段。它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内容。

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目标从强化应试转变为强化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教学的依据从本本(以书本为本位)转变为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3.教学效果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4.从重视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重视信息的多向交流

二、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引起教育教学界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最深远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互相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的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那就是:各种智能只有领域之分,而没有优劣或轻重之别。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有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和培养每一个学生,从而使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三、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指导原则 新的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⒈导向性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⒉实效性原则

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首先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确立的标准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比如对备课的评价,就要注重教师的内隐性(钻研教材、学情分析、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外显性(教案篇幅、字迹、格式和数量)的呈现。实用性原则可避免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外显的展示上,造成“外虚内空”的局面,而是发挥自身内隐的功力,自觉进行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修炼上。3.开放性原则

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过程,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

⒋可行性原则

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5.综合性原则。

教学评价要将教学的全过程,即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等综合起来评价,而非孤立性地就教学的某一项对教师教学做评价。此原则利于教师教学中扬长避短,进取中取长补短,发挥个性特色,增强教学的质量意识,淡化走过场式的应检性。

四、小学语文学科教师教学评价内容 1.备课评价 基本要求:

教师备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应从以下个方面着手:(1)学《课标》。分析学段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2)备教材。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和编排意图;掌握读写训练重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列出训练重点内容,辅导方法,作业形式;搜集教学资源,选择拓展训练内容;(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同学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把握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进程;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经验。

(4)写教案。写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教学程序,写明每一教学步骤应达到的目标和教与学的方法;设计解决重点和关键的思考题(自行设计或运用书后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精当的板书和课后书面作业。

(5)搜集教学资源。级文字资源(搜集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和影像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使用的教具;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

(6)完成时段。按教学计划提前一周完成。2.上课评价 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目标意识,并且落实到各个环节。要加强各环节间的内在联习,注重目标调控,注重教学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2)必须坚持文道统一,教书育人。

(3)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

(4)激发兴趣,及时准确且有个性化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好习惯。

(5)要注意教学卫生,教学语言规范,说普通话。(6)板书要适时,工整,规范。(7)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示范作用。(8)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拖课。3.作业辅导评价 基本要求:

(1)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书面、口头方面内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的作业。形式要多样,要求要明确,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作业量适中,难易适度,分层要求。根据年段不同适度安排。低年段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中年段每天约20-30分钟;高年段约20-40分钟。

(3)辅导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检查、批改作业。做到典型与全面了解相结合,面批面改与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相结合,讲求实效。(4)批改要及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总结问题、纠正问题。批语要具有指导性、鼓励性;批语字迹要工整,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易懂。

参考文献:

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155~159页,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

《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我们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 ”——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字评、互评,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三是定期编制班级优秀作文选,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由学生写出点评,再编写成册。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第五篇:关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佘爱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与此相应,江苏省于2001年秋在全省推广使用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教语文新教材。自使用这套教材以来,笔者始终认为它还没有姓“职教”,达到大纲所提出的正确处理“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关系,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教师使用这套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在语文素质培养上的成效也不明显。据此,本文拟以这套教材为例,谈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阅读教学应走出按阅读理论组织学习的传统,以学生生活中需要了解的语文知识模块组织单元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然而,在职教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仍是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用于阅读教学。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多学一篇课文或少学一篇课文,没有多少实质的区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孤立的案例(即课文)分析,学生早就习惯于这种缺少拓展延伸且程式化的语文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阅读教学内容(尤其是现代文)所占比例过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所欢迎的语文教学比例最好是以口语交际为主体,以应用写作为其次,再次是阅读。而目前职教语文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比例要求为5:2:1,阅读所占比例过大。

3、教材走不出按阅读理论编写的传统,忽略了学生的生活需要。

在苏教版教材中,虽然“避免初中已学过内容的循环、重复,克服以文体知识为串线的陈旧感”,力求“组织新的知识、内容吸引、激励学生”,但这个体系仍然是教师教起来难以把握,学生难以直观感知的阅读理论。苏教版教材是按感知和领会——理解和阐释——积累和筛选——概括和提要——对照和比较——辨析和品味——引申和联想——讨论和研究这一理论体系为主线选编阅读材料。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必然是用大量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得到实际的可用的知识,难以形成能力。

笔者认为,中等职校语文教材应大规模地缩小阅读教学的比例,打乱原有课文呈现顺序,以学生日常生活以及未来生活必须懂得的语文基本知识为主线编写教材,做到每个学习单元便是一个学习探究的大课题,各单元阅读教学以此课题为阅读中心,借助于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阅读媒介,进行扩散性阅读,开展研究性阅读,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激发起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们可以确立下列阅读探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不一定是互相并列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但要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借助于生活阅读手段能够阅读探究,并能有所得)如写景抒情篇,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为主要阅读材料,其余材料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获得为主,另外还可有写人叙事篇(《梦和泪》、《包身工》),古代游记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中国现代诗篇(《炉中煤》、《再别康桥》),含蓄表达篇(《风景谈》、《灯》)。其它的诸如古代序文篇、宋词欣赏篇、民族团结篇、唐诗欣赏篇、古代传记篇、悼念文章篇、古典小说篇、外国小说篇、舞台剧本篇、文艺评论篇等等。按以上的设想编写的教材,其课文不再是孤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单篇课文,而是将课文作为引子,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

二、作文教学应走出按写作学理论组织教学内容及将应用文教学作为陪衬的窠臼,以学生生活中实际使用到的实用文写作训练为主线,让学生真正学会作文。

在目前所接触到的职教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和应用文的教学是分离了,最形象的就是“大作文”和“小作文”之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摆脱按写作理论组织作文教学的传统,以学生真正需要的实用文体训练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语文教学大纲有明确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实用文的写作能力,重点是写作日常应用文的能力;要学会写各种常用应用文;要结合能力训练要求,选用一部分内容或写法相近的各类实用文为例文,供学生参阅和借鉴。

2、按阅读教学理论组织作文教学,过于抽象,而且职业学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按这样的程序开展过训练,过于系统的理论对他们而言,一没有兴趣,二没有实际用处。

苏教版教材中写作训练序列为16项:观察、思考;吸收、积累;求真、求实;个性、独创;审题、立意;中心、材料;剪裁、详略;构思、布局;遣词、造句;联想、想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归纳、分析;证明、反驳;说明、诠释;起草、修改。总的来说,这种作文训练理论体系是完整的,但对实际操作意见不强。

3、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人的入学动机是找一份工作,他们需要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他们需要学了就会用的“快餐式”学习,而不太需要“高档宴席”。在目前的职业高中的教材中,应用文写作只占很小的比重,其可供学生研究的资料也很少,教师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少得可怜。

在职教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大胆地抛开传统的写作理论,以实用文体的训练为主线,将实用文的写作纳入到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去,增加写作课所使用的时间(而不仅仅是在每个学期训练2次),在实用文的写作实践中有机地贯彻写作理论,而不是重复初中已接触过的写作理论,使学生通过写作训练,真正学会使用常见的实用文体。

职教语文实用文写作,除了要涵括现有教材中的内容:如书信、记录、广告词、说明书、计划、总结、简报、新闻外,还要有常用的请示、报告、演讲词、读后感、观后感、便条、条据、启事、海报、申请书、会议记录、会议纪要、通知与通报、贺电、贺信、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讣告、悼词、唁电、请柬、聘书、求职信、协议书、合同书、述职报告、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毕业论文等。

三、口语教学应走出随意性教学的误区,着眼于提高学生未来口语交际能力,开展系统的、实用的口语训练。

目前的职教语文教材中,都能把口语教学当成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环节,但其体系并不完善,内容也不完整,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充其量只是简单地涉及。这样的结果是使得口语基础本身就不牢固的职中生在两年语文学习后仍难以应付一般的求职面试。

在苏教版教材中,口语训练仅有8项内容,即会话、复述、讲解、即席发言、专题讨论、演讲、辩论和举荐,这些内容相对是割裂的。笔者认为,在职教语文教材中,口语训练应从语文教学的附属变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至少有2节课的口语训练时间,一个学期合计应有12节课的训练量,整个职高阶段可以达到48课的训练量,与写作训练的量同等,使得阅读、写作、口语训练的比例达到4∶2∶2。

另外,口语训练的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真正突出大纲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整个职高阶段,我们可以从普通话训练开始,介绍口语常识、交际忌讳,再从接听电话、接待来客、异性交往、坐立行走、说服他人、恭维批评、求职面试、推荐展示、谈判、庆典、剪彩礼仪、即席发言、演讲、朗读、辩论等不同角度开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就业成才打好基础。

四、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应从以阅读教学为主线,转变为以应用写作、口语训练、阅读探究三者并重组合单元教学。

苏教版教材首先是安排了6个单元的阅读训练,之后是4个传统意见上的大作文训练,再接着是2个应用文写作训练,再接着是2个口语交际训练,阅读、传统作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内容割裂,界限明显。

在广大一线教师课程意识不强的背景下,相对割裂的教材内容编排,往往使得教师在实践中厚此薄彼,重于阅读训练,轻于口语训练和应用写作训练。因此,笔者建议,教材的编写应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单元分为三篇:应用写作篇、口语交际篇、阅读探究篇,具体安排设计如下:

每学期以19周计算,除期中、期终复习考试各1周、平时测验1周,机动2周外,实际教学时间以14周计,每周课时为4节,计56节课,每个学期安排6个单元,每个单元以9-10节教学课时计,各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如下:

阅读探究篇,按阅读探究专题,如亲情、故乡、爱国、立志等不同专题编排,教材中只出现2篇范文,其余的阅读材料由编者在教材中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师生在各种媒体中查阅,该篇安排4课时;应用写作篇,按一定顺序,选取学生学习生活及其未来生活需要的应用文,每个单元安排一次实实在在的训练,安排2课时;口语交际篇,以口语训练为纽带,开展系统的交际与口才训练,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安排2课时;单元小结与练习,安排1课时。合计一套教材中阅读探究48篇,应用写作24次,口语交际24次,当然,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这三篇的教学顺序可以有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可以有调整。

以上安排可以彻底改变目前职教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写作训练没有针对性、口语交际训练几乎为零的实际,建立起符合中等职校学生学习需要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读了书能记住点、拿起笔能写几句、张开嘴能说起来,真正培养职业语文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可能真正地姓“职教”了。

下载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中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主要是“普教+实训”的培养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上......

    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论文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本文从“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多元性评价新课标提出以来,从普通教育到中职教育,改革的呼声不......

    中职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探讨

    中职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探讨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性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对于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

    中职政治课教学评价

    如何做好中职政治课教学评价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已深入我们每位教师的心中,如何评价学生,也是我们政治课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做好中职......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杨建江 万春红 (贵州省凯里市工读学校) 中职语文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对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邓晓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杨建江 万春红 (贵州省凯里市工读学校)中职语文有利于中职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对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