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西关小学 刘换琴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四个活动展开。
活动一: 初步探究: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活动二:引导启发:几个数和的奇偶性。活动三:自主获得: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活动四: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活动一,先让学生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通过同桌交流,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并填入表格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前面的例子,初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猜想。最后要求学生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二,这一环节和活动一相仿,也是先让学生任意选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发现,并提出猜想。最后进一步验证猜想。
活动三,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展开探究交流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自主获得相关的发现。
活动四,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这一环节我着眼于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对规律和发现过程进行反思,以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收获和体会。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数学规律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首先,关注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能否在经历适度挑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最后,关注学生在通过探索回答结论后,是否对结论产生一些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索的心理倾向。总之,我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了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学习品质。
第二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叶盛第三小学 张熠波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因此,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
“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加减运算中和与差变化的奇偶性规律,进而使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用——列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很快就判断出第11次小船摆渡的位置,但当人次扩大到几十甚至上百次后,直觉告诉他们,继续“列举”将会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与同伴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逐渐将列举法规范为列表法,并从表中很快发现规律:摆渡次为奇数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对的,摆渡为偶数次时,与初始位置是相同的。“活动 2”。这一环节,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通过反复的推理、验证、总结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等规律。
数的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被发现和验证后,有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数的奇偶性在减法以及乘、除法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用本节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究,如讨论、查阅资料等,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第三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1、学生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计算的时候,精力集中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
2、前面几册教科书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3、教材的安排是先研究和的奇偶性,再研究积的奇偶性。在研究和的奇偶性时,给学生的指导比较多,过程与方法的安排比较细致。而从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和的奇偶性分两段研究。第一段研究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第二段研究多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不把0放在研究范围内,是0和一个数相加或相乘,得数都有其特殊性。况且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学生已经习惯只考虑非0自然数了。
4、教学是为了避免枯燥乏味,我设计了拍手游戏,复习了奇数和偶数,接着我们模拟抽奖现场进行抽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随即我们又加大难度几个数连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小组讨论后汇报接果。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规律,还举了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规律。最后,我们又探索出乘积的奇偶性。大家在兴奋中结束了本节课,我又预留了课后探索:偶数—偶数的差呢? 奇数—偶数呢…
5、本节课的宗旨是要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数学规律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相关规律的理解,更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表达与表现的机会。总之,要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乐于思考、勇于质质疑、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第四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整数加法计算和乘法计算,却很少会去注意加法的和、乘法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因为教学重点是放在在算理与算法上,要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要正确并顺利地算出得数,还要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些任务,一般不会对计算的得数作进一步的研究。况且在教学整数四则计算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奇数、偶数的概念,不可能去关注和与积的奇偶性。现在,整数知识的教学已经全部完成,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的运算,也建立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条件研究整数加法的和、整数乘法的积,探索其中的奇偶性规律,这节探索规律的课正是基于以上的基础开始的。我们知道,前面几册教材里的探索规律,大多数是研究现实生活里的现象,如间隔现象、周期现象等。这次探索整数加法和乘法中的规律,直接研究数学现象,在内容上与过去不大相同,知识的难度也不大,这点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和的奇偶性,明白是什么决定着和的奇偶性,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的引导比较多,提供的方法安排比较细致,设计的铺垫层次分明。也让学生从中积累到了数学活动经验,并应用到研究积的奇偶性上。所以,研究积的奇偶性的教材,编写相当精练、比较开放,教的设计更简洁明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让听课者感觉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教学开始让学生研究课题,提问:什么是奇偶性?谁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怎样研究呢?(学生说出列举,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让学生每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填表,积累研究的素材。观察表格,产生猜想: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验证刚才的发现,知道猜想是正确的,但老师提出仅仅列举还不够,还可以怎样验证?画图,数形结合,从算理上给予了验证,再通过老师出示的大数目的列举验证,从而再次肯定了猜想的正确(把“?”改成“=”)。发现了规律,就要应用,自然而然的练习就出示了:打开数学书,左、右两页的页码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这样两个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能够作出这种判断。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奇偶性规律知道了,那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和奇偶性规律、三个不连续和奇偶性规律又有几种情况的呢?学生列举并出示:奇+偶+奇 偶+奇偶 奇+奇+奇 偶+偶+偶它们的奇偶性你能用前面发现的规律解释吗?接着给这些算式再增加一个偶数,看看和的奇偶性有没有改变、再增加一个奇数呢?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惊讶的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偶数的个数无关,而与奇数的个数有关,顺利地推广了规律。这样,解决起比较复杂算式“1+3+5+„+99”的和的奇偶性就迎刃而解了,根据加数的个数,就能直接说出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步,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出一些复杂的连加算式,判断和的奇偶性。关于若干个自然数连乘的积的奇偶性,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自己写出连乘式子,在从左往右计算中体会规律。如计算3×7×2×4×5要做四次乘法,各次的积依次是奇数、偶数、偶数、偶数。类似这样的计算再组织进行几次,学生探索出了积的奇偶性,要充分利用探索和的奇偶性的活动经验,给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机会。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个摸奖游戏暗藏的数学知识的揭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用,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第五篇: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摸奖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抽奖游戏——现金大奖,中奖概率50%.游戏规则:掷(zhi)骰(shai)子,按掷到的数加两次,得到的和是几,所对应数的奖金就归你。
3、引导学生思考。
4、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 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二)探究与发现
两个数和的奇偶性。
1、师:刚才我们摸奖游戏中的数只是10以内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举例验证。
学生借助计算器用大一些的数,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2、师:你能再举一些例子,验证自己的发现吗?
(1)猜一猜:打开数学书,任意翻到第几页,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说一说:任意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奇数+偶数=奇数,那么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呢?你也用举例的方法,找找规律,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发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板书)
4、知识运用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10389 + 2004: _____ 11387 + 131 : _____ 268 + 1024
: _____ 46786+25787: _____ 6007 + 8997 : _____
(三)探究与发现2: 几个数和的奇偶性。
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你发现了什么?(1)268 + 1024,再加6,再加30,再加96,再加712……(2)11387 + 131,再加5,再加43,再加89,再加253,再加387……(3)1+2+3+4+5+6+7+8+9+10(4)31+22+3+14+25+6+72+89+10
2、任意选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想想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看看加数中有几个奇数。
学生填写活动表
观察举的例子,再讨论一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
规律1: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规律2: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3、知识的运用:判断加法算式,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1+3+5+7+……+19 1+3+5+7+……+29 1+2+3+4+……+100
(四)自主探究:几个数积的奇偶性。
1、几个数的乘积,什么情况下是奇数?什么情况下是偶数? 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
2、学生举例探究,小组讨论发现。
3、教师总结:
规律1: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规律2: 几个乘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五)回顾与反思
回顾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