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3—§3.1温度温度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3—§3.1温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单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准确的,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温度的概念,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对比。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47-50页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答案,注意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并勾划知识点。
1.温度的定义是什么? 2.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3.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4.温度计在使用前应该观察什么? 5.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6.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7.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不可以,为什么?
(二)自学检测
1.物体的_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___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等。3.摄氏温度的符号是_______。摄氏温度的规定: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把___________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_____。
4.人的正常体温为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5.使用温度计测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7.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相平。
8.体温计的最小分度是_________℃,测量范围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三)质疑问难
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问题。
二、训练展示 1.合作探究
①观察桌上的两种温度计,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②分别摸一下两个水杯,估计里面水的温度,互相交流你的估计值,然后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测量出的实际温度分别是_________(在测量水温的同时,请每组的2名同学把体温
计放在腋窝下测量体温)
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小组讨论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曾经有过哪些错误的操作?这样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④取出体温计读数,并比较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思考并回答:现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和39.60℃,那么两次测温后读出的数据是怎样的呢?
师生活动 改进补充建议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2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图读数时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4.读出右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_℃
第二篇: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教案[范文]
《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②了解并记住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二.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设计。四.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烧杯(每组2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五.教学过程:
师:老师这有一杯水,如果我把它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它还是水吗? 生:不是,变成了冰。
师:那我们猜想一下,使水变成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温度。
师:那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是从同学们最熟悉的温度和温度计开始。同时板书标题:温度计
师:提起温度,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哪位同学可以举出生活中一些温度比较高的物体和温度比较低的物体?
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定义:指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还有那位同学知道一些具体的温度值?例如,什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的温度值具体是多少?
同学回答后,请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如有错误适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记录结果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其单位是摄氏度。师: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数据:-20℃,怎么读呢? 学生读出来,教师给予点评。
师:实际上自然界的温度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77页的小资料,了解一下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值,并试着把空填上,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沟通合作。师:哪位同学把你们组的填表情况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和同学们一起解决表中数据。
师:我们是怎样知道物体的具体温度的?需要一个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我们都很熟悉,有的同学也使用过,那么你们想没想过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 利用小瓶(内装红水)、塑料吸管自制一个温度计。
让同学们利用自制的小瓶来判断另一个烧杯中的水比现在的烧杯中的水温度高还是低? 同学们动手实验,并能得出结论。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老师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塑料吸管中的液柱在热水中会上升?
生: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师:我们用手中的小瓶能不能测出热水的具体温度值? 生:不能。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刻上刻度
师:对,但是在哪里刻上0摄氏度?同学们有知道的吗?如果没有,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
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从而引出分度值和量程。练习读数。
师:小瓶子的塑料吸管刻上了刻度,就成了一只温度计,拿出实验室温度计与自制温度计比较一下,小瓶相当于什么?塑料吸管相当于什么?红水相当于什么?
学生回答,根据里面的液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师:我们利用手中的温度计如何准确的测出水的温度呢? 自学课本77页和78页。
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学生互动解决出现的问题。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测出一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值。出示幻灯片,教师最后总结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师:体温计也是一种液体温度计,它和我们今天设计的实验用温度计有很多不同。下面自学课本78页,解决下列问题。
⑴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⑵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⑶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师:学会使用温度计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一个问题,灯丝的温度2500℃,那如何测出来呢?
简单介绍其他的温度计。六.课堂练习七.畅谈收获 八.课堂小结 九.课后作业
第三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力》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7.1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以下内容)
1.力是,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一个是。如,人推车时,对车施加的力称为推力,则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力,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简称,符号是。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则推导下,托起一只母鸡所用的力大约是。
探究活动二: 1.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拉弓射箭,弓的 发生改变;(2)撑杆跳高,杆的 也发生了改变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2.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图1,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2)图2,足球运动员将飞奔过来的球接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由静止到运动(2)由运动到静止(3)速度大小的改变(4)速度方向的改变。)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1);
(2)。
探究活动三:对力的三要素的认识
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如右图,分别从A、B两处推门,会发现A处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这也就是力的三要素。
探究活动四:对力的示意图的认识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的位置代表力的,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例:用20牛的力向右拉物体 画出: 用40牛的力向下压物体
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举例: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出了响声,但手也会觉得疼痛。说明手对桌子用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力。
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的现象。(1)游泳的时候,向后划水,人向前进。(2)划船的时候,船桨向后划,船向前走。
火箭升空时,向下喷出高速气流,火箭获得了向上的动力。
随堂练习
1.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A.马拉车行走的力 B.牛拉犁耕地的力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 D. 拔河比赛时每个人对绳的拉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3.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 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
5.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6.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7.如图,比较图中b和c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效果还与 有关。
8.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
用20N的力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木块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教学反思
大茂中学
熊妹
一、教学中的“得意”之处
1、整个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现实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的构造等知识都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重点一是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通过演示学生自制简易温度计观察并描述现象自己得出其工作原理,重点二是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突出重点,采用了学生先观察视频(在观察前,提出明确的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测温前、测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安排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测一杯热水的温度,从而达到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这点上本人在引导和指点中做的不好,学生在学生描述现象时出现的用词不当、语序不合理等要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这是今后教学中特别应注意的问题。
2、在“摄氏温度”知识点的教学中,没有结合温度计上其它温度的标示方法让学生明白摄氏温度只是温度的其中一种标示方法。在知识的拓展上做得很欠缺。导致少数学生读数上出现误区。
3、演示实验的课堂秩序还比较好,学生注意用心观察,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课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用温水测量水的温度)时,有的学生由于不太会使用温度计,所以在开始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正常的测量,在读数上也有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多用心,巡回进行指导。还有些学生没有动手,只是观察别人实验,也没有达到人人动手的目的。
4、整个课堂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特别是最后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不能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教学中,本人将考虑内容较多的章节适当放慢节奏、多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可能效果较好。
5、对所学知识没有结合知识点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本来课件中设计了练习题,但由于时间问题也没体现出来,今后力争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第五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新)8—§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的意义。【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71想想做做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课本P71想想做做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滚摆实验: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 速度越来越 ,重力势能逐渐 动能逐渐 说明 能转化为 能。
思考: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而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而重力势能最大? 2.图乙单摆实验: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 能转化为 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 能转化为 能。
思考:当单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而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而重力势能最大? 探究活动二:机械能及其守恒
1.机械能指的是。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3.机械能守恒的现象:
自己亲自体验课本P72图11.4—3想想做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铁锁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
2.铁锁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
3.在此实验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吗?如果不守恒,它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机械能有哪些?
2.举例说明人类是怎样利用风能和水能的?
3.利用水能和风能发电时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探究活动四:阅读课本P73“科学世界”,讨论人造地球卫星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转化的
1.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重力势能最,在远地点的动能最,重力势能最。
2.卫星从近地点到远地点过程中:速度 →动能 →高度 →重力势能 → 能转化为 能。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过程中:高度 →重力势能 →速度 →动能 → 能转化为 能。随堂练习
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 能转化为 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 能转化为 能。
2.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 能转化成 能,又转化成 能,最后转化成她的 能,而进入水中。
3.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 能越来越小, 能越来越大。
4.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5.下列关于水的各句诗句中,和机械能没有关系的是()A、不尽长江滚滚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白毛浮绿水 D、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一顾客站在电梯上,随电梯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他()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