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5《说“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说“屏”
教学内容:《说屏》 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与能力
生字、作者、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预习导学 1. 导入新课
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导入课文。2.作者链接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3.搜集有关屏的种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
一、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二、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
三、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四、“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书法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五、学生继续深入体会,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语句。“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对屏 那种喜爱和向往之情,那作者还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六、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师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七、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八、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九、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总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 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反思
首先,在备课环节,第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的知识;第二,明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进程中,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问题设计上拉开了层次。再次,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强来带弱。例如,在探讨文章的说明方法这一环节,我布置学生成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研究,做到每个人至少能找到一种方法,并学会分析和运用,这样,凭着集体的力量,不仅可以节省去指点每个不懂的学生的时间,同时也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识。最后,在教学中,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尽量表现得和蔼亲切,语言上尽量做得柔中有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这一点上,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改善和进步,同时,这样一种氛围也是给学生的很好的鼓励和动力。
反馈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我们的先人,shàn()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②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wéi()幕起着同一作用。
③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cāng()俗,绘画尚少诗意。
④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
⑤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2.选词填空。
诗意、微妙、销魂、向往;神秘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那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唐人诗句,真够令人()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诗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不禁()。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3.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①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的咏“屏”的佳句()a.依着一定腔调缓慢诵读 b.用诗词等来叙述
②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
a.沿袭 b.凭借;根据 c.原因 d.因为
③绘画尚少诗意()
a.尊重 b.注重 c.还
④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a.未开始 b.未曾 c.未尝(不是)
4.学了本文,你一定对屏风有所了解,请用一句话解释“屏风”。
答:
5.本文是 陈从周写的一篇 文。文章抓住屏风“ ”的特点,介绍了它的 功能与 功能。
全文语言。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阅读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7.引号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特定称谓,e.表否定讽刺。试说说下面句中的引号是什么用法。
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③“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8.按要求填空。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处:〈〈〈 〉〉 作者: 朝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处:《 》 作者: 朝代: 9.写出下面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②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③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
()
10.“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说说内屏与帷幕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 11.女子房中的屏起什么作用?(4字以内)
答: 12.过去人们喜欢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有什么好处吗? 答:① ②
③ ④ 1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似乎在语法上有不妥之处,试说说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①擅 ②帷 ③伧 ④ch6n ⑤chang 2.销魂 向往 神秘 微
妙 3.①b ②b ③c ④c 4.是放在室内用来挡风、隔断视线或艺术
点缀的用具,一般用木头或竹子做框子,蒙上绸子或布,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5.古建筑园林专家 小品 似隔非隔、功能与美
感相结合 实用 艺术装饰 充满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6.热切希望建筑
师和家具师们能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7.①b ②d ③a 8.①秋夕
杜牧 唐 ②牡丹亭 汤显祖 明 9.①作诠释 ②举例子、引用③分类别 10.起分隔作用。11.缓冲视线 12.①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②是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上仍然是流动的。13.缺少主语,应改为“屏按建筑材料及„„”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
精彩开篇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夕》里的诗句,“画屏”说的就是屏风。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今天,同学们随我一道走近“屏风”。
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3.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纳凉(nà)
擅长(shàn)帷幕(wéi)...韶光(sháo)书斋(zhāi)闺房(guī)...伧俗(cāng)休憩(qì)..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称道:称述;称赞。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忒:太。
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伧俗:粗俗鄙陋。休憩:休息。3.作者链接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欣赏各类屏风图片,说说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又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2.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
【交流点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3.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①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②屏风的分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③屏风的设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4.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请找出具体句子。
【交流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二)文本研读
1.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
【交流点拨】①举例子:“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②分类别:“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2.第2段中写小时候躲在屏风后望客及古代男女隔屏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是为了说明在室内外放置屏风的作用。这样写避免了乏味枯燥的介绍,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读来却处处充盈着诗情画意,像是一篇散文?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屏非常的喜爱、赞赏,作者把这种感情寄托在字里行间,这在全文不少地方都有流露:“‘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另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仅有助于说明屏的功用、突出屏的艺术性,而且给文章增添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三)语言品味
1.文章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请品味其含意。(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交流点拨】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一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交流点拨】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渴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交流点拨】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教师小结】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 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怎样理解句中的“闲滋味”和“文化休憩”?)【交流点拨】这里的“闲滋味”是由“闲倚画屏”和“抱膝青屏山”两个诗句引出的。诗句中的“人”和“屏”都能勾起人们一种闲适的情怀。诗中人因倚画屏、看屏山而沉浸在一种美好闲适的意境中,而这样的诗句也能勾起读者如同诗中人那样的感受。所以这里称赞“屏”起了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3.“„„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置”能否换成“放”?“点缀”怎样理解?)【交流点拨】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屏的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说“屏”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巧 丽程度来分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五、拓展延伸
请你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如食物、文具等。(150字左右)【交流点拨】茶,按颜色来分,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按发酵程度来分,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按焙火程度来分,可分为生茶、半熟茶、熟茶;按采茶的季节不同来分,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按凋萎程度不同来分,可分为不凋萎茶与凋萎茶。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4《故宫博物院 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故宫博物院
教学内容:《故宫博物院》 教学课时:2课时 知识与能力
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说明顺序、本文结构。
2、整体感知本文内容。预习导学 1. 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都城北京有一个同样古老的城池,学名紫禁城,俗名故宫(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在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中,它无异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你是否了解它呢?(生各抒己见)2.作者链接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3.知识链接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 1 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4、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金銮.殿()击磬.()檀.木()攒.(坤.宁宫()肃.穆()奏.极()额枋.(5、需要掌握的词语: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井然有序: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6、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并思考: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从文中找出)?)蟠龙())乾.清宫()藻.井().线()2
中轴)
2、.文章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 再次读文,请根据课文在课后练习一图中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故宫建筑的名称。
①.根据课文及图表,你能分析出作者带领读者参观故宫是沿着怎样的路线,按着怎样的方向进行的吗?
②.他又是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文中有一过渡段)③.聪明的你,能从本文中看到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④.根据说明顺序理请本文结构
⑤.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合作·探究·展示
一、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 为什么?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 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观察还是移步观察?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4.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内部装饰要突出“龙”?
5、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6.为何把三大殿建在中轴线上?
7.文中作者在介绍“前朝”、“内廷”是如何安排文章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8.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9、“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10、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并说明其作用.二、总结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4、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
三、拓展:相信你能行:
1、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
2、请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所熟悉的建筑物,要求抓住事物特征,重点突出。
3、我来当导游
假设现在是2008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字数:200左右,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对象的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语言:准确 说明类别:事物说明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做好以下几点
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
3、能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
4、巧妙利用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中轴()线 金銮()殿 檀()木 击罄()妃嫔()额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A.弯弯的金水河像-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B.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庞大奇巧的角楼。C,龙头、珠宝正对下面的金銮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D.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3.改正下面文字中的错别字。
在湛篮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梁枋梁柱,装饰着青篮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十二根红色大园柱.金锁窗,朱漆木,同台基相互印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4.下列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矫(强壮)健 迥然(显然)不同 B.井然(整齐)有序 庄严肃穆(恭敬)C.栩栩(生动的样子)如生 挥(舞动)霍
D.御(对皇帝所作所为及所用器物的敬称)道 端(端正)坐
5.“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句中括号处填上的字是()A.垒 B.堆 C.填 D.修
6.“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500多年了。” ①句中“现存”一词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②“最大最完整”分别说明了什么?
7.“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句中“衬托”一词表明“龙”和“流云火焰”之间是什么关系?
8.“花”的义项有A.植物的器官; B.模糊不清; C.用掉: D.混杂,不单 纯。给下列各句 5 中的“花”选出恰当的解释。
①光是储秀宫、翊坤宫两处的装修和给仆人的赏赐,就花了100多万两银子。()②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③老眼昏花,眼前的一片景致似乎毫无感觉。()9.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风朝阳、龙凤呈祥彩画,还有飞风、舞凤、凤凰牡丹图案。
这段文字是对后三宫的总体介绍,第一句介绍 ;第二句说明 ;第三句具体说明后三宫的。
10.为什么前三殿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多?
1.zhóu luán tán qìng pín fāng2.B 3.蓝 蓝 圆 映 4.C 5.B6.①“现存”一词指出了紫禁城是在我国范围内,从明、清一直保留下来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建筑群,而已经被毁而消失的宫殿建筑群不在比较之内。用语准确。②“最大”是就面积和规模而言,“最完整”是就保存的完好程度而言。7.说明龙是彩画所表现的主题,“流云火焰”用以衬托“龙”的形象8.①C ②A ③B9.后三宫的名称、后三宫同前三殿的区别之处、后三宫图案特点10.前三殿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以龙为主,显示皇帝是龙的化身;后三宫以凤为主。显示皇后是凤的化身。
第四篇:15.说屏教学案 3
15、《说“屏”》教案
教与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与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2.体会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教与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教与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屏”是什么吗?”学生作出回答之后,教师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例如:像窗户、像几扇合在一起的门.....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很漂亮,可以装饰屋子,同时它又能像门一样起着隔绝作用,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即使是在现在,仍有它的身影。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课前准备
在学习课文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文体 ①辨析文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回顾)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所以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着重了解这篇课文的对象、对象特征、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②作者简介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感知
1、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识别生字、积累词语的字形与意思。(布置为作业,抄写两遍)
①请一同学朗读下列生字: 纳凉 帷幕 忒 伧俗 韶光 闺中 休憩 ②生词:销魂 擅长 称道 韶光 因地制宜 伧俗 得体 休憩 徒劳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二)合作交流
(1)阅读完课文后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即本文讲了什么事物? 不错,正是“屏”,从题目说“屏”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2)那什么是“屏”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一个句子回答这个问题。生:“屏者,障也。
明确:对的,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这一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中的下定义方法。下定义: 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2)知道了“屏”是什么,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屏的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做答
明确:屏风的作用、种类、设置注意事项 <1>屏风有哪些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屏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段,第二句话说明屏风在室外起着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流动空间这些作用,第四句第五句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作用,第六句话则点出了屏风在室内时与帷幕同一作用,帷幕,是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亦作“ 帷幙 ”。
<2>屏风的种类有哪些,请同学们在三四两段里找一找
明确:在第三段的第三句和第四段的第一句,可以看出屏风的分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
外形上:大小之分
<3>屏的制作与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要造型精巧,色彩高雅,绘画有诗意,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巧”
说明内容
定义、用途、分类、制作与放置注意的问题
说明文的语言
讨论探究
1、本文用了一些古诗词,同学们请找出来,分析有何作用?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先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然后教师点评)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牡丹亭》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是“太”的意思,“贱”指徒然地浪费青春,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③“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这一句诗是指闲闲地倚靠着(上面有画的)屏风
用手抱着自己的双膝 远看如同屏风一样的山川,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3、本文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生动形象
明确:说明文的语言一般都严谨简单,但本文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这是因为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作者的情,大量诗词的引用使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小结:课文多处引用了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2、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如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合作讨论后做答)
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 人,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正因为陈从周是古建筑、古园林专家,他写出的东西才具有科学性,注重屏风的实用功能,如果是文学家来写这篇课文,可能就会更关注“屏风”的实用功能。
作业设计:
1.抄写两遍生字生词
2.课下积累有关“屏风”的诗歌
3.设计自己家用的屏风,并描绘出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3课 旅鼠之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3课 旅鼠之谜
【导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
3.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的不同。
4.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课时计划】 2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在北极生活着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旅鼠的老鼠,每对一年竟能繁殖后代967 118只!一旦旅鼠多了,它的毛色就会发生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好像是在吸引天敌的注意;如果死不成,他们就会聚成几百万只的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大海,集体自杀。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也没有解开这个谜团。今天,我们就与位梦华先生一起走进旅鼠世界,详细了解旅鼠的奥秘!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媲美(pì)
挑衅(xìn)
迷惘(wǎnɡ)...笃(dǔ)信 啮齿(niè)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繁衍(yǎn)...喃喃(nán).(2)词义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奥秘:奥妙神秘。幼崽:幼小的动物。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宗接代。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迁徙:迁移。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笃信:忠实的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2.作者名片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区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极》《南极之梦》等。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四中的(2)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技巧】
(一)说明方法的种类及作用
(1)举例子:利用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列数字:利用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的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采用比喻说明事物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增强文章的趣味性。(7)画图表:采用图表,直观、简洁、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8)引用:通过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使说明更充实,更具说服力。(二)答题技巧
(1)首先,判断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判断时,要注意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情况。(2)其次,指出用这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3)最后,点明用这种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基本格式: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速读课文,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交流点拨】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事件的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三大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奇特的行为发表了他的感想。
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记叙文的形式,借助在对话中讲述故事来介绍科学知识。2.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交流点拨】①惊人的繁殖能力;②控制繁殖,吸引天敌;③死亡大迁移。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三 课文精读 深层探究
1.三大奥秘中最神奇的当属旅鼠的集体大自杀之谜,它们为什么要集体大自杀呢?请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交流点拨】(1)饥荒说;(2)错觉说。
2.旅鼠为什么自杀?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的未解之谜,请你发挥想象,大胆猜测,说说你的猜想。
【交流点拨】教师猜测:旅鼠的四种天敌决定着旅鼠的兴衰,我猜旅鼠的自杀是否是为了减少它的天敌的数量呢?我把我这种猜测叫“天敌说”。
3.“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神秘的大自然总有办法让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保持平衡,谁破坏了这种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那么地球上的哪些现象是大自然干预的结果呢?
【交流点拨】地震、海啸、泥石流、沙尘暴、臭氧层破坏、水污染、龙卷风、酷暑、洪涝等。
4.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示例:
第一,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明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待继续探究。
第二,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研究的失败,说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
笫三,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第四,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步骤四 探究写法 明确意图
1.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交流点拨】本文在情节上,以旅鼠三大奥秘贯穿全文,并形成悬念,层层推进。这样安排使行文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是“一大难解之谜”,更加能吸引读者。
2.一对旅鼠一年的繁殖数量很不容易说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交流点拨】一对旅鼠,一年有七代子孙,作者一代一代说下来,总体上看,是详细说明,但详说之中,也有详有略。第二代详说;第三代的第一胎、第二胎详说;其他几胎就不再一一详说。即使是一、二两胎,详说的程度也有差别。第四代则详说第一胎,第二胎到第七胎就概说总数。至于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都只说总数,最后是说祖孙八代的总数。可见,作者的写法是列举数据逐步展开,有详有略。第几代第几胎一一交代明白,所以让人觉得繁而不乱。
3.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谜的意图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交流点拨】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谜”,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自身第1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个神秘谜团。开篇宕开一笔,写自己在寻找一些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时,无意中发现一只小老鼠,自然轻松地引出文章的主角。然后以对话的方式,借丹尼斯·马洛拉斯之口,将有关旅鼠的三大难解之谜一一道出,第一个谜团引出第二个,第二个引出第三个。最后设置一个轻松幽默的场面引出对人类现状的思索,指出人类应该向旅鼠学习,主动控制繁衍速度。
2.拓展延伸
搜集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更好的选择!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关爱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爱护动物,珍惜生命。同一片天空,同一个家园。【附:板书设计】
旅鼠之谜 位梦华
旅鼠之谜 1.繁殖力惊人 2.奇怪自杀行为
3.死亡大迁移
知识性、趣味性
奥秘无穷
众多启示→人口数量要控制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