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时间:2019-05-15 03:5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一篇: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关系,能够识别并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能准确的使用相关术语和符号;

2、会使用Venn图、数轴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深刻体会Venn图在分析、理解集合问题中的作用;

3、掌握子集和空集性质,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了解集合子集个数的求法.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

1、阅读教材第6页第1—7段,回答问题(子集、集合间的关系)<1>根据教材上的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2>根据上面的阐述,你能总结出子集的描述性定义并理解之吗?

结论:<1>可以发现:对于题目中的两个集合A、B,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其中第三个例子中集合C和集合D是相等的;<2>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引申:例子三中的集合C和集合D是什么关系呢)【教学效果】:基本上能达到自学的效果和预期的目标,注意防止学生不深入探究,这一点是最主要的.2、阅读教材第6页最后一段,回答问题(真子集)

<3>教材上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③中集合C是集合D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你能由此得出真子集的描述性定义吗?

结论:<3>例子①中AB,但有两个元素4∈B,5∈B且4A,5A;而例子③中集合C和集合D中的元素完全相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真子集的描述性定义: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 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教学效果】:子集和真子集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要进一步练习和训练.3、阅读教材第6页倒数第2、3段,回答问题(集合相等)

<4>结合例子③,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结论:<4>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AB,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教学效果】:要注意集合相等的条件,这是我们证明两个集合相等的依据.3、阅读教材第7页,回答问题(空集)

<5>你能给出空集的定义吗?你能理解空集的含义吗?

结论: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A≠).【教学效果】:注意空集和{0}的区别.4、阅读教材有关Venn图的知识,回答问题(Venn图)

<6>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若已知A=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结论:如图所示 【教学效果】:学生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三、【魅力精讲 举一反三】

四、【跟踪训练 展我风采】(约12分钟)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练习一:<1>教材第7页练习第1题;<2>已知集合P={1,2},那么满足QP的集合Q的个数有几个?

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

结论: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个子集,由于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所以集n合A有21个真子集.n【教学效果】:要记住思考题的结论.练习二:教材第7页练习第2、3题;(通过练习二,提醒学生注意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与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的区别)

练习三: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 m }.若BA,则实数m=_______.(练习三是一个选

2讲题目,时间够的话可以讲一讲,时间不够则放在作业上作为选做题)

五、【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1、必做题:

2、选做题:

六、【提炼精华 我有所得】

这节课主要讲了五大块内容: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空集、Venn图,其中最主要的是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一定要给学生弄清楚,弄明白,而不是简单的类比.学生往往在子集和真子集上止步不前,不知道为何有了子集,又分出了一个真子集的概念?第二点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很明确,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是不能混淆的.什么情况下用包含关系,什么情况下用属于关系,都要点到.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高中数学 1.1.2 《余弦定理》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2.难点: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知识链接】

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和它所对角的的相等,即==.

复习2:在△ABC中,已知c10,A=45,C=30,解此三角形.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学习过程】 ※ 探究新知

问题:在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c、a、b. ∵AC,∴ACAC

同理可得:a2b2c22bccosA,c2a2b22abcosC.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等于其他两边的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的积的两倍.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b2c2a

2,. cosA2bc

[理解定理]

(1)若C=90,则cosC,这时c2

a2b2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试试:

(1)△ABC

中,a,c2,B150,求b.

(2)△ABC中,a

2,b,c1,求A.

※ 典型例题

例1.在△ABC

中,已知a

bB45,求A,C和c.

变式:在△ABC中,若AB,AC=5,且cosC=9

10,则BC=________.

例2.在△ABC中,已知三边长a3,b

4,c,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变式:在ABC中,若a2b2c2bc,求角A.

【学习反思】

※ 学习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

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 知识拓展

在△ABC中,若a2b2c2,则角C是直角;

若a2b2c2,则角C是钝角;

222).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已知a

c=2,B=150°,则边b的长为().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A.60B.75C.120D.150

3.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

<x<

5C. 2<x

D

<x<5 4.在△ABC中,|AB|=3,|AC|=2,AB与AC的夹角为60°,则|AB-AC|=________. 5.在△ABC中,已知三边a、b、c满足

b2a2c2ab,则∠C等于.

1.在△ABC中,已知a=7,b=8,cosC=13

14,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2.在△ABC中,AB=5,BC=7,AC=8,求ABBC的值.

第三篇:学案1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案1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考纲要求:集合及其表示(A)

二.课堂练习

1.已知全集U=R,Z是整数集,集合A={x|x2-x-6≥0,x∈R},则Z∩∁UA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2.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A={1,2,3,4},B={1,3,5},则∁U(A∩B)=________

3.已知全集U={1,2,3,4},集合P={1,2},Q={2,3},则P∩(∁UQ)=________.

4.已知集合M={x|x<3},N={x|log2x>1},则M∩N=________

5.已知集合A={3,2a},B={a,b},且A∩B={2},则A∪B=________

6.已知集合A={x|x≤1,或x≥3},集合B={x|k<x<k+1,k∈R},若(∁RA)∩B=∅,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问题探讨

问题1.集合的基本概念

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2.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a∈P但a∉Q},若P={a|a是小于10的自然数},Q={b|b是不大于10的正偶数},则P-Q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3.设a,bR,A1,ab,a,B0,b,b,若A=B,求a,b的值。a

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已知集合A={x|-2≤x≤7},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四.巩固练习

1.已知集合A={x|x≤1,或x≥3},集合B={x|k<x<k+1,k∈R},若(∁RA)∩B=∅,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已知集合A={(x,y)|x,y为实数,且x2+y2=1},B={(x,y)|x,y为实数,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113.若x∈A,则∈A,就称A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1,0,2,1,2,3的所有非空子x

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个数为________.

m2224.设集合A=((x,y)≤(x-2)+y≤m,x,y∈R,)B={(x,y)|2m≤x+y≤2m+1,x,y2∈R},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第四篇: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从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入手,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从中学会观察、类比、概括和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感知、类比联想和抽象概括,让学生体会数学上的规定要讲逻辑顺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

难点:子集、空集、集合间的关系及应用。互动探究:

一、课堂探究:

1、情境引入——类比引入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可否拓展到集合之间的关系?任给两个集合,你能否发现每组的前后两个集合的相同元素或不同元素吗?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关系?

注意:这里可关系两个数学思想,分别是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类比思想 探究

一、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可以发现,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这时,我们就说集合A与集合B有包含关系。(2)中集合A,B也有类似关系。

2、子集的概念: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记作AB或BA。图示如下符号语言:任意xA,都有xB。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

注意:强调子集的记法和读法;

3、关于Venn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这样,上述集合A与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自然语言: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集合语言(符号语言):AB 图像语言:上图所示Venn图

注意:强调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之间的转化;

探究

二、对于第(3)个例子,我们已经知道集合C是集合D的子集,那么集合D是集合C的子集吗?

思考:与实数中的结论“ab,且ba,则ab”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

类比:实数:ab且abab

集合:AB且BAAB

4、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BA),此时,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注意:两个集合相等即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

2例

1、设A{x,x,xy},B{1,x,y},且AB,求实数x,y的值。

探究

三、比较前面3个例子,能得到什么结论?

5、真子集的概念: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记作AB或BA。说明: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加以描述。

注意: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那么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探究

四、如何用集合表示方程x10的实数根?

我们知道,方程x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

6、空集的概念: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几个空集的例子

思考: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

7、辨析相互关系

注意: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几个关系的区别(1)与的区别(2)a与{a}的区别(3)0,{0}与 的区别 222

8、集合的性质

(1)反身性: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2)传递性: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AC,思考用Venn图表示 例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对于两个集合A、B,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x,集合B的元素个数为y,如果xy,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2)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存在一个元素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3)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存在无数个元素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4)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

3、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探究

五、集合A中有n个元素,请总结出它的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与n的关系。

总结:子集的个数:2;真子集的个数:21;非空子集的个数:2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22;

二、课堂练习:

教材第7页练习题第1、2、3题 反思总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3、本节课有哪些注意事项? 课外作业:

(一)教材第44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4题,B组第2题; nnnn

第五篇: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1小节《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理论是近代数学的基石,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学习、使用集合语言,有利于学生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高中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本章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视过程的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层层深入,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的逐步提升数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3节数学课,也是学生正式学习集合语言的第3节课。由于一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浓厚,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而集合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初中就已经使用数轴求简单不等式(组)的解,用图示法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的本质,对于学生是一个挑战。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1)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地认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2)如何确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的引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我想,当学生感兴趣时;当学生智力遭遇到挑战时;当学生能自主地参与探索和创新时;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得到鼓励与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保持积极的兴奋状态。而集合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概念多,符号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如何让学生长时间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集合关系的学习中呢?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层层设问,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挑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的环节,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境1: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问题的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儿,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迫切寻求答案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板书课题)

2.概念的形成——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 问题情境1的探究:

具体实例1:(1)A={1,2,3};B={1,2,3,4,5};(2)A={菱形},B={平行四边形}(3)A={x| x>2},B={x| x>1};此环节设置了三个具体实例,包含了有限集、无限集、数集(包括不等式)、图形的集合。第一个例子为有限集数集,最为简单直观,对学生初步认识子集,理解子集的概念很有帮助;第二个例子是图形集合且是无限集,需要通过探究图形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找出集合间的关系;第三个例子是无限数集,基于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Venn图。对第一个例子,借助多媒体演示动画,帮助学生体会“任意”性。使学生在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建构子集的概念,并且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学生说,借此来学习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结果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

3、概念的剖析

(1)A中的元素x与集合B的关系决定了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2)符号的表示,Venn图的引入及其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方法。

这里引入了许多新的符号,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是一个易错点,因此我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填空小练习:

0 {0},{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x|-1

4、概念的深化——集合的相等与真子集

问题情境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对于任意的xA,有xB;那么对于集合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它与集合A之间又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具体实例2:(1)、A={x|x<-4或x>2},B={x|x<0或x>1}(2)、A={x|-1

另外,从特殊实例到一般集合,从具体到抽象,对于集合A、B针对问题2我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也即对于A  B,对于任意的xA,有xB,而反过来若对于任意的xB,也有xA,即B  A,则A=B;但对于任意的xB,若xA,即BA,则A是B的真子集。

同时还通过具体例子给出了空集的定义并由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得到了子集的相关性质,进而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升。

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并指出有几个真子集是哪些? 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子集、真子集的构成,认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例

2、集合A与集合B之间是什么关系? A={x|x=4k+2,k∈Z} B={x|x=2k,k∈Z } 功能:加深对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的理解,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提升到对集合的特征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为下一环节做准备,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学生会认为这两个集合相等。

5.概念的提升 用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前面具体实例的分析中逐渐渗透,最后将具体集合间的关系,抽象到两个一般集合间的关系,通过从具体到抽样的研究突破难点。

6.小结

回顾一节课我们留给学生的是什么?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小结时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下载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小编整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选择题1.对于集合A,B,“A⊆B”不成立的含义是A.B是A的子集B.A中的元素都不是B的元素C.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D.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2.集合M={(x,y......

    备课资料(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范文合集

    备课资料(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备课资料 [备选例题] 【例1】下面的Venn图中反映的是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这五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问集合A、B、C、D、E......

    2014年高中数学 1.1.2余弦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 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并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过程与方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

    2014年高中数学 1.1.2余弦定理教案(二)新人教A版必修5

    1.1.2余弦定理教学过程推进新课1.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在幻灯片1.1.2B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两种表示形式......

    高中数学必修5新教学案:1.1.2余弦定理(第1课时)

    【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余弦定理;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2.余弦定理;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3.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学习要求】1.通......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高中数学 1.4集合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4集合(复习)学习目标 1.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集三种运算及有关性质,能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2. 能使用数轴分析、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1

    3.1.2指数函数(二) 教学目标:巩固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习题课,可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练习: 备选题如下: 1、 关于定义域 x(1)求......

    高中数学 必修1 集合教案

    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习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 征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