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百花园四:买文具教案
百花园四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有信心,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等)能及时应付。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商场或文具店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2.准备一个文具柜台及各种文具。3.激励学生的奖牌。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郭老师听说二()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能干,而且能说会道。今天能和你们一起上课,郭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来,我们先打个招呼,二()班的小朋友们好!(生说:郭老师好!)真棒!(教师询问小朋友们怎么会知道老师姓郭?)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善于观察,还很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认真倾听她人说话也是有礼貌的表现,也是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条件。郭老师相信这节课我们的合作一定是愉快的。因为你们都是善于倾听的孩子。(上课,起立)
(一)谈话激趣,导入角色。
1.师:哇!我们班小朋友的文具盒个个都很漂亮,里面文具也很多,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文具盒有哪些文具吗?(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同学们知道的文具真不少,那你们单独买过文具没有?(指5—6名学生回答,并调查一下有多少学生没单独买过东西。)2.揭示课题:看来咱们班的不少同学都单独买过东西,能帮爸爸妈妈不少忙。这买东西可有学问了,如何挑选,如何用有限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如何把话说好,需要学习的东西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开开心心地学习《买文具》这一节口语交际课。(展示课题,生齐读)
(二)学生试练 进行合作
1、看图说话
(1)观察课本插图,说说商店里有哪些文具?指名4、5人回答。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
商店里的文具真多啊!有,有,还有。生自由练说,指名3、4人练说。(2)看到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 生回答:我想买。2.播放录像,示范交际。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小耳朵要认真听,小眼睛要仔细看。看看录像里的小同学是怎样买到需要的文具的,她那些地方做得好,待会看完录像我们一起来夸夸她。(播放买文具录像)
师生交流:问:你们觉得这位小同学表现得棒不棒?谁来夸夸她?
(生:我来夸夸她,她很讲礼貌,用了“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而且声音响亮,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表达得也很清楚。)
板书:有礼貌 讲清楚 听明白
师:大家说得真好。刚刚从录像中我们看到售货员阿姨热情周到,买文具的小同学礼貌大方,人和人生活在这么和谐文明的环境中,多好啊!
同学们想不想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顾客呢?大家想不想练习一下买文具?(生:想!)下面我们同桌合作表演买文具。好,请大家将自己的铅笔盒打开,放在两张桌子的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随后再交换角色,咱们一起来练习买文具。记住我们的约定,音乐一停,买卖文具就结束。
3.同桌合作,自由交际。(学生人人放松地参与到买卖文具中,教师此时也走到学生当中去购买文具,询问价格,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过渡:看到同学们的买卖这么红火,郭老师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想开一家文具店,瞧!货我都准备好了,店名我也想好了。就叫红领巾文具店,现在我就是那位售货员阿姨了,谁愿意成为我的第一位顾客?
1、师生交际:
师:小朋友你好,欢迎你光临我们的红领巾文具店,请问你要买什么?师介绍商品。
学生评议:生:是否用上礼貌用语;是否注意了板书的几点;是否会挑选
师:是否热情、耐心
2、生生交际:
谁还愿意来买?这么多,我都忙不过来了,现在我要顾一位店员帮我看店,谁来?
生生互动,评议,评出最佳文明顾客。
3、记者采访:
教师角色转换,变为记者:
最佳顾客:请问你此时心情怎样?你在买东西时是怎么做的? 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把你的经验、方法介绍一下,好吗?
四、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看来同学们都是买文具的小能手,现在老师在买文具时遇到了点麻烦,想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昨天我从校门口的小摊点上买了一只漂亮的圆珠笔,才2角钱,回家后没写上几个字就没水了,这可怎么办啊?
学生发言。
同学们有什么建议要给我吗?
(买东西不能贪小便宜,要看质量怎样;要到正规的有质量保证的商店去买,买东西时要注意挑选。)
除了遇到质量问题,在买东西时还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出示:质量不好 价钱太贵 忘了找钱 态度不好
选择一种情况进行练习。指名表演。评出买文具的小能手。小结:大家在买文具时,不管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只要我们真诚对待,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但老师有个温馨提醒,不能耍小聪明,欺骗他人,那是不诚实的表现。下面老师有首儿歌要送给大家,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五、送儿歌
六、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会了自己买文具,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帮父母分担一点家务,想一想我们能帮助他们买什么?我们不但要成为买东西的小能手,还要成为父母的小帮手,好吗?
板书设计:买文具
有礼貌 说清楚 听明白
执教者:廖敏
第二篇:语文百花园四 教案
语文百花园四
一、教学要求: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篇:《语文百花园四》教案
课前思考:
1、第一题的教学可以结合前面的“形声结合识汉字”字的内容接着教学。可以当作是识字教学的一个延续和拓展。
2、让学生掌握提取部首的基本规律。
3、对AABB样式的词语,学生以前也有积累,这次的教学让学生丰富了以前的积累。也可以告诉学生,大部分这样的词语,都是形容词的重叠。
4、对于“读一读”的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扩大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
教具准备:词语卡、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
1.读课文内容。
(1)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怎样提取部首?
(2)如果有的字不好确定它的部首,怎么办呢?(大多指独体字)
2.归纳查字法的顺序。
(1)确定要查的部首。
(2)在“部首目录”里找到部首和页码。
(3)在“检字表”中找到部首和要查的字。
(4)按页码在文中找要查的字。
3.完成练习。
:要求查出“击 凹 视 岩 柔 闻 闯 软”这些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几画、读音、组词。
二、读词语
1.自由读。
2.从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AABB)
3.理解词语。
4.你还知道多少这样的词语?请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习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为什么说“我看见它了”?
3.作者看到的音乐喷泉是什么样的?(小水珠,忽而……忽而……忽而)
4.“音乐喷泉”为什么能喷出水和美妙的音乐?
二、说话写话
出示教学挂图:要下雨了
1.导入:
要下雨了,各种动物有什么与平常不同的表现呢?请看图。
2.观察第一幅图。
(1)图上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2)还观察到什么?(燕子飞得很低)
(3)说说要下雨了,燕子怎么样?(要下雨了燕子得很低)
3.观察二、三幅图。
(1)认真观察,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说说要下雨了,小鱼、蚂蚁会怎么样?
三、选择一幅图,编一个故事,写下来
1.由学生自由说,选哪一幅图。
2.将自己选中的图,编一个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3.将所编的故事写下来。
第四篇:教案买文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课时 买文具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在开学时都应该置办写哪些东西啊?同学们举手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引出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生:计算器每个22元,铅笔盒每个18元,圆珠笔每个4元,钢笔每盒24元,羽毛球拍每副35元,足球每个40元。
师:买三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内容列出算式
生:22×3=66(元)24÷4=6(元)66+6=72(元)生:22×3+24÷4=72(元)
师:两位学生的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探索新知
1.不同点:列式的方式不同,分布列式和综合列式
相同点: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1)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绿点问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96-6)×(15+9)(3)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检查预习效果)口述总结:中括号也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和中括号都出现在同一个式子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 巩固练习:课本48页练习题第2、4题。
四 课堂小结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运算时,我们就按照从左往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
五 作业布置 课本49页第3、6题 六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五篇:买文具教案
《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0、11页:买文具。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
(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4)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5)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强调:计算钱数时,相同单位的钱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2、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3)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3、1把尺子8角,淘气想用1元买1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找回多少钱呢?你如何列式解决呢?
学生交流并列式解答(见板书)
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本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应该如何爱护人民币 ?
六、板书设计:
买文具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