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难题。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经常能够遇到非指导教学模式相关的题目,大多数人都了解非指导教学是由罗杰斯提出的,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非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及其特点,在此中公讲师将为您具体介绍。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罗杰斯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发现,“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模式通过无条件的相信病人尊重病人,并且引导病人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不注重情感的培养,只能培养出“颈部以上”学习的人,而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主张培养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又能够知道如何学习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人并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知情统一。所以他将心理咨询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观点。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实现”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师所能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能够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这也是非指导教学的主要思想。
非指导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扮演“助产士”的作用,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隐性的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行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非指导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师生是否能够郯城的共享自己的想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成功的标志学生是否能够喜欢承担学习责任,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创设辅助情境阶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教师提出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在交谈时,教师创造一个融洽的交谈氛围,让学生能在交谈中放松下来并且能够敢于与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跟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与学生达成一致。
2、探索问题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消极和积极的情感,并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的情感,当学生出现自相矛盾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
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师生针对于刚刚提出的探索性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洞察力。
4、规划和决策阶段。
教师在要引导学生作出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和计划,并引导学生开始积极的行动实施计划。
5、整合阶段。
学生向教师汇报其实施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计划并积极的行动。
以上五个过程是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师生之间共享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对于当今我国教育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第二篇: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是20世纪最卓越的,最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之一.“罗杰斯心理治疗”又称“非指导性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马斯洛去世之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罗杰斯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倡导。罗杰斯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接受”是指教师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理解”主要是指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出判断,不做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罗杰斯之所以如此着重人际关系,就在于他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测量学习进步的标准在质而不在量,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罗杰斯指出:“当个人意识到那种标准对他很重要,他力图达到那些目标和实现那些目标时,他才真正知道应承担对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负起的责任。”
第三篇:“_四引”教学模式指导
社旗县田庄中学“四引”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指导
所有模式都起始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基本程序:
一、“引学”:
1、问题引课,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简单写在黑板一侧,打上“?”。
2、出示学习目标。(即本节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提出的问题以目标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用小黑板出示,然后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二、“引探”
老师调控通过小组来解决以上问题。如模式上所讲的“针对‘疑难杂症’,采取同桌互助,小组合作或师生共同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引探环节注意:
1、教师不仅要多关注小组,更要多关注学生个人。对学生激励可放在组内进行,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一定要关注到学困生,问题一般由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问题难度大时也可让优等生回答,老师评价。评价一定要落到实处。
课堂激励措施,既要赏识集体,又要赏识个人。无论对个人或小组的表彰一定要落到实处,如每小组得了多少分,哪组是优胜组等,过一段后分数归零,重新开始。
2、关注课堂小组学习模式的建立。小组建立时,做好好、中、差的搭配,小组建立后分好角色,即谁是组长,谁包谁,帮扶分工明确,任务完成后谁负责检查谁。
三、“引练”: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选取本节重点进行练习(或训练),同考试类似,如选择题、填空题,文科如学生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四、“引展”:即拓展延伸(最好是链接中招),既可以是学生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能力拓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我展示,谈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节自编练习题。其它注意事项:
(1)“四引”教学模式即四环节六步:
一步:问题引课(二、三句话)。
二步:出示学习问题,同时写出自学指导提示,即学习目标是什么。
三步:解决自学问题的过程。四步:练习。五步:展示。六步:谈收获。(2)难点表现在两方面:
1、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上。
2、在学习小组的使用上,即怎样评价小组、评价学生,怎样通过评价学生评价小组。(3)怎样用模式指导教学:1、2、3、4、备课前考虑到让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怎么学(即过程与方法)。
怎样知道学生学会,有多少学生在学(即评价)。如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4)服务模式实践要注意:
1、要使用小黑板或多媒体(供出示学习目标和课堂巩固练习使用)。
2、学习小组建立(a.小组内学生搭配好中差.b 怎样评价小组.c.使用小组,d.小组分工.e.一帮一安排到位。
3、建议实行同课异构,相互上、听同一节课。
(5)各环节时间大致分配: 引学:(5-8分钟)
引探:(15-20分钟)引练;(5-7分钟)
引展:(3-5分钟)(6)模式“三二教案”,“二”应从以下方面充实:1、2、3、4、目标的出示即本节有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小组。组织哪些练习。拓展哪些问题。
●每小组人数建议前后四个桌8个人,这样便于评价小组。班级人数多时可自行确定。
第四篇: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这里着重介绍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积极向上的动力来自于自身的许多不同层次的需求,人在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因此教育目标应该与个体的需要相一致。罗杰斯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他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人就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和制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的贡献的人;获得解决有关问题知识的人;能更重要、更灵活和更理智的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的运用有关经验时,能融会贯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的与他人合作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加工的人。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罗杰斯主张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独立,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最终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人本主义这一教学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知能力发展,也包括了情意发展目标,是知识教学与情感发展两者的结合,因而培养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健全的人成了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强调非指导性
“非指导性”教学源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咨询理论。罗杰斯原是一个心理治疗专家,在治疗中他主张给病人创造一种医生和病人可以相互信任、可靠、前后一贯的关系,鼓励病人自由的表达思想,与病人一起探讨他们愿意讨论的任何问题,强调病人的“自我解脱”。罗杰斯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运用于教学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通常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确定帮助的情景,教师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和评估学生的问题或感受。
(3)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问题,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4)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这些决定。
(5)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解后,形成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给予支持。
(三)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罗杰斯认为每一个健康的人都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假如一个人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这个人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罗杰斯认为教师要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教学气氛。所谓真诚,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坦诚相见,既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消除防御心理。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人,尊重学生的价值,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指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罗杰斯相信只要教师具有对学习者的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前提。
(2)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书籍、杂志、实验设备等物质资源,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主要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人,即教师。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以帮助,如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等。在罗杰斯看来,如果教师不是把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和考试上,而是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那就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可以自我选择的、最能满足需求的学习环境中。
(3)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现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组织已被认可的经验;帮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对个人的意义;维持促进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等等。罗杰斯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内部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知识经验等,认为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其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内部;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产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由此可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它否定的是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要求、代替学生思考的指导,否定的是教师扮演的“教授”的角色。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主张把“教师”改称为“促进者”。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张“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这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主动的参与中享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快乐。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师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张
努力形成一种具有真实、接受和理解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这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人本学派的一些关键概念,如个人潜力、人性向善、自我实现等还只是建立在一种假设、一种对人的信任之上,缺乏严格的科学实证,以这些模糊的术语来表述的教学目标,往往具有较大的经验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教学思潮,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必将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 四引”教学模式指导
“四引”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指导
所有模式都起始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基本程序:
一、“引学”:
1、问题引课,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简单写在黑板一侧,打上“?”。
2、出示学习目标。(即本节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提出的问题以目标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用小黑板出示,然后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二、“引探”
老师调控通过小组来解决以上问题。如模式上所讲的“针对‘疑难杂症’,采取同桌互助,小组合作或师生共同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引探环节注意:
1、低年级要多关注小组,高年级要多关注学生个人。对学生激励可放在组内进行,通过学生回答考察小组学习情况。一定要关注到学困生,问题一般由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问题难度大时也可让优等生回答,老师评价。评价一定要落到实处。
课堂激励措施,既要赏识集体,又要赏识个人。无论对个人或小组的表彰一定要落到实处,如每小组得了多少分,哪组是优胜组等,过一段后分数归零,重新开始。
2、关注课堂小组学习模式的建立。小组建立时,做好好中差的搭配,小组建立后分好角色,即谁是组长,谁负责检查谁,谁包谁,帮扶分工明确,任务完成后谁检查谁。
三、“引练”:出示小黑板,选取本节重点进行练习(或训练),同考试类似,如选择题、填空题,文科如学生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四、“引展”:即拓展延伸,既可以是学生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能力拓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我展示,谈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节自编练习题。其它注意事项:
“四引”教学模式即四环节六步:
一步:问题引课(二、三句话)。
二步:出示学习问题,同时写出自学指导提示,即学习目标是什么。
三步:解决自学问题的过程。四步:练习。五步:展示。六步:谈收获。 难点表现在两方面:
1、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上。
2、在学习小组的使用上,即怎样评价小组、评价学生,怎样通过评价学生评价小组。 怎样用模式指导教学:
1、备课前考虑到让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2、3、4、让学生怎么学(即过程与方法)。
怎样知道学生学会,有多少学生在学(即评价)。如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服务模式实践要注意:
1、要使用小黑板或多媒体(供出示学习目标和课堂巩固练习使用)。
2、学习小组建立(a.小组内学生搭配好中差.b 怎样评价小组.c.使用小组,d.小组分工.e.一帮一安排到位。
3、建议实行同课异构,相互上、听同一节课。
各环节时间大致分配: 引学:(5-8分钟)
引探:(15-20分钟)引练;(5-7分钟)
引展:(3-5分钟) 模式“三二教案”,“二”应从以下方面充实:1、2、3、4、目标的出示即本节有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小组。组织哪些练习。拓展哪些问题。
●每小组人数建议前后四个桌8个人,这样便于评价小组。班级人数多时可自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