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模版)
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
日记是致力于学生个人情感世界、生活轨迹以及见闻感受忠实而自由的记录,也是积累素材、练习写作和提升生命质量常用且重要的方式。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不可忽视的“载道”作用。因此,肯定小学生日记教学在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新时期大语文教育的必然。
1、锻炼学生笔力,扶持写作起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日记是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尺度。②”在日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划定一个较大的写作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材进行写作。内容、立意、长短、写法、体裁等都没有具体的限制,可以随意写,不拘一格。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长期的日记教学训练,学生放胆写作,吾手写吾心,久之自然会具备多种笔力,系统地掌握写作技能。这样,既扶持了小学生写作起步,又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察、思、辨,促进品行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以视觉为主,融其它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学生若要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就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小学生日记教学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种习惯。经历过日记训练的学生会在日记写作中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析事明理,扬善抑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深化认识,陶冶情操,发展品行。“正如魏书生为本人日记美育专著《心声》作的序中说:‘日记除了有劝人求真向善爱美的功能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叫做“宣泄”的作用,宣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了,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③”
3、探求感情轨迹,把握教育契机
学生日记的内容是真实的,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可信的。因此,这是了解学生心灵窗口的第一手材料。认真阅读学生的日记,可以了解到许多在平时根本无法了解到的情况,诸如他们的思想动态,理想的选择,生活或学习方面的特点、习惯、要求等信息。对学生在日记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师须把握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予学生疏导和最大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教学方式难以取代的,更是日记教学的一个优势所在。
4、巩固语言知识,培养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④”日记写作是一种书面言语活动,它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或思维活动。在日记写作时,学生要运用到自己所学的字、词、句、段、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正处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水平发展重要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感知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他们的语言能力是在不断地“尝试错误” →“改正错误”→“学会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大量的日记写作积累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流畅自如。实践证明,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言语活动中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坚持练习写日记,即使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语言流利的文章。
此外,小学生日记教学还可以以“写”为本,注重学生自由写作,塑造学生的写作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项大胆创新的教学行为。
二、小学生日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方面
众所周知,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有很大区别。小学阶段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这需要教师教、学生练,日积月累才能习得。日记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言语活动,对小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等正式的教学资料也只是在某一学段简单地介绍一下日记的特点和写法,对于其具体的写作要求、写作频率、课程保证和如何持续性发展等重要问题少有提及。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编者在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编入了日记。编者先在第二十五课编入《雷锋日记二则》,作为讲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日记这一应用文体的特点。然后在“基础训练七”的作文训练中,专门以“作文”的形式来教学日记,训练学生日记写作。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较准确地掌握日记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方法。小学语文“苏教版”也把日记安排在第六册第七单元。编者编排了一位小朋友关于捉鱼的日记,介绍了写日记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教材对学生日记提出了基本要求:真实、明白、通顺,特别提醒学生别把日记写成流水帐,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日记读给同学或教师听,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但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并没有对学生日记写作次数、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对教师的日记教学也没有作出诸如日记指导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详细指导。这造成了许多教师很不重视日记教学,日记教学过于随意,指导方法欠科学,学生的日记写作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有力的保障。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日记的作用及意义,但由于教学时间、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也未能把日记教学贯彻好。
(二)学生方面
1、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乐园,学习的课堂,思考的源泉。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生动鲜活的日记写作题材。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的生活却显得有些单调,他们几乎每天都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缺乏接触自然,亲近生活、融入生活,更别谈亲身体验与感悟生活了。即使学生能学到东西,无论是经验、阅历还是一些劳动所需的智慧、技巧也都只能间接地以认知的形式得到,非常抽象,不带有个人感情和成长的印记。这样的生活不再是丰富多彩的,充实的,而是苍白的,贫乏的。
小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其原因很多,比如小学生繁重的课业,造成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睡眠时间也不断被侵占;课间活动、艺体类副课常常被剥夺,游戏时间所剩无几,造成了学生自由活动、集体活动时间不断减少;父母过高的期望,自作主张地给学生报各种辅导班,买各种试题,导致学生负担重,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较宽裕的自由支配时间。
2、书面表达困难
笔者在教育实习中批改了四年级4个班224人的日记,并对三年级以上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大约有1/4的学生觉得在日记写作时书面表达困难。具体表现在:句子不完整,语言罗嗦,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容易出现多字漏字或错别字。学生出现写作基本功的“低级困难”,让人十分担忧。
其实,造成学生书面表达困难,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当前现状来说,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开始学写作文,但诸多教师都不能落实,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甚少,且常用模式教学,如读范文,列提纲,然后模仿范文“创造”一篇文章即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作文教学尚为如此,更何况日记教学呢?日记写作是扶持作文写作的起步,学生在低年级都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下子要求写出成型的文章,无疑让学生感到棘手,书面表达困难也不足为奇了。
3、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在教育实习期间,笔者批阅了许多小学生日记。大多数小学生日记的内容比较单调,例如春游、升旗、书包、铅笔盒、小猫小狗、考试成绩不好挨骂自己暗下决心、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必有对比或思想斗争、捡到钱包也想尽办法归还失主等等。此外,形式也十分单一,不少学生的日记连词语、句式都惊人地雷同,也惊人地单调,几乎是记流水帐式。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几次写作课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例如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包括用什么结构、什么句式、哪些好词„„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发展的长远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抽象干瘪,缺乏生气。全班写下来的日记几乎像说明书,虽然大致的条理出来了,基本的内容讲清楚了,篇幅要求也整齐划一地达到了,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一开始就被束缚住了。一个班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拷贝”,只是版本略有不同而已。
4、感情虚假造作
通过与小学生访谈,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套,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不能在日记里流露出来,否则要挨教师批评。他们认为写作时要写伟大、高尚的事件,这样才能“拿高分”。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流露出很多虚假造作的思想和伪崇高的感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没有了。
这是由于许多教师在日记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意义,总是习惯控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与方法。立下诸多关于日记写作的清规戒律,不能接受有个性的表达,遇到新异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总是设法逼学生“纠正”,他们不能写自己想写的,得写教师布置的;学生也不能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写教师认可的,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自由表达。于是,他们开始胡编乱造,揣摩教师的心思,抒发虚假造作、空洞、概念化的感情,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久而久之,不仅败坏了文风,还扭曲了学生纯真的心灵。语言的童真童趣,不见了踪影。“太阳在山背后睡觉”和“圆珠笔在纸上蹭痒”这类句子,难得在作业本上见到。学生的异想天开和童言无忌都被赶到了日记习作之外。
(三)教师方面
1、教师在日记教学时随意性大
教师在日记教学时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日记教学目标、要求随意。在日记教学中教师没有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想布置学生写就写,不想布置学生写就不写,以致学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二是日记教学时间、方法、评价随意。没有安排较为合理的课堂时间来教学。教学时方法不讲究,在于走过场,没有新意,学生吸收信息量不大。想评讲就评讲,不想评讲就不评讲。教师在日记教学时随意性大的种种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没有完全认识到日记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关系。
2、教师指导欠科学
不少教师对日记教学的指导方法不清楚,没有认识到日记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日记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对日记教学的策略和评价很模糊,对日记教学的其它相关问题也存在着观念上的含混和疑惑,比如教师由于指导观念落后陈旧,不容许学生写真实的不够“高尚”的人、事件及心理活动,总是要求学生写“高尚、伟大”的人物或事件。且过于强调写作技巧,不能接受有个性的思想、写作风格。教师这种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进行教学的观念,难免带有盲目性和不科学性。这样的日记教学,其实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3、教师评价不当 日记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作家,而是使学生能文从字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文采,有思想性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对小学生日记写作的要求过高,特别在初始阶段,不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求全责备的评价只能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受挫。在评价上,用分数或等级来评价作文是可以的,但用来评价日记就不太合适了,据笔者了解,不少教师评价学生日记只写个日期或者“阅”、“查” 或者“优”“良”“中”“差”,这种“冷情批阅”无疑会大大挫伤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白音席勒中心校西北门小学
一、习作教学之现状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目前习作教学之现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如何历练?增加作文课的次数和时间,显然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巴金先生说过:“只有写才会写。”于是日记教学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日记训练灵活方便,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喜欢,最易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是实现反复练习的有效手段。“写作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依靠积累,倡导积累的传统写作方式——日记,广大教师在内心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日记是“润物细无声”的习作方式,影响学生的写作行为是潜移默化的,得到的熏陶和感染周期长,见效慢,不易察觉,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没有这个耐心去做这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其中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动机,才会愿意写,想写。日记在促进学生的习作情感方面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产生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供了条件。因为日记注重的是写“放胆文”,不刻意强调、规范写作上的技巧,只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是真正意义上的“我手写我口”。
在日本教育界,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有东西可写”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积极地搜集材料,头脑中有了充足的习作素材可以随时调用。日记是实现让学生拥有素材库的有效途径。久而久之,学生有了搜集材料的能力,同时也储备了写作的大量素材,为日后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为了让日记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以日记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好服务于习作教学,我们提出了《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以期获得实质性的作文教学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对习作充满了期待。通过合适的途径,给予正确的习作引导,会为他们今后的习作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作文教学采取以日记为载体的习作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亲近作文,喜欢作文,爱上作文。日记的灵活性,随意性,持续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体验、理解生活,丰满他们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积累素材,丰盈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培养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品质。
2、通过以日记为载体的作文教学研究,让教师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日记”这一习作方式在小学学生习作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决定“日记”在今后习作教学中的走向。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日记”与习作的内在规律,形成一套有效作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天记写一些东西,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每天要做这件事情。因此,坚持让学生每天写日记是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而把日记简单化是让学生坚持每天写的不二法门。
1、允许“一分钟”日记
推行“一分钟”日记,让学生感觉到写日记挺好玩。只需每天花一点点的时间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字数的约定。让学生消除对日记字数的紧张感,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每天的见闻或者感想。重要的是不要让日记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挤占学生玩耍的时间,始终允许他们可以用1分钟的时间写下日记的内容。大家都会产生兴趣的,兴趣与习惯恰恰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允许“豆腐干”日记
产生“豆腐干”日记的原因是学生无话可说,不会把事物具体地描写下来,三言两语就了结了事情的原委,短短几行字宛如一块小小的豆腐干,我们戏称为“豆腐干”日记。这样的日记不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谈不上语言描写,干巴巴的交代性语言让人嚼之无味。对于这样的日记,采取鼓励为主的原则,表扬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善于发现日记中的优点,故意放大日记中的闪光点。
●在日记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活动型日记是学生乐于表达的习作形式。
开展指向性明确的课内活动:课内活动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个预定的任务,让学生在日记中反馈当时完成任务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有效呈现活动的状态(自己和别人的),把原生态的思想表达出来,让读者体会最真实的感受。
开展陶冶情操、丰富视野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与游戏牵牵手,与各项公益活动攀攀亲。让学生的日记呈现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的心情在笔尖跃动,诉说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语文素养决定学生的习作水平,素养低的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提笔深感困难,缺乏习作的信心。素养高的学生会观察,爱积累,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鉴于研究对象有着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拟采取日记分层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渐入习作的佳境。
●在日记中学会方法
(一)在日记中培养观察
1、结合文本领悟观察方法。
中段的文本大多配有插图,有效利用文本资源包括有效利用插图。结合作者的文字表达,对照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把图看“活”,看出心情、表情、感情,悟出语境、心境、意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描写,常用的描写有哪些,描写有什么好处等等。课上学习描写,课后运用描写。懂得在日记中运用描写,等于懂得了观察。
2、开展观察实践活动。
学校活动层出不穷,有室内也有室外的,有文艺也有体育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时给他们提个醒,要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鼻子嗅,用脑子记。
为习作而安排的观察活动犹如是给学生量身定做的衣服,既要合身(身份),又要合体(身体)。这样的观察活动需要把握两点:首先是主题先行。其次是注意观察顺序。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或以植物生长过程为序,或以四时变化为序。
(二)在日记中历经体验
1、体验“真情”。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关爱。浓浓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朝夕与共的同窗情,以及社会各方带给他们的温暖,都可以用饱含真情的语气向别人诉说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主题式日记显真情:开展主题式日记评比活动,围绕亲情篇、友情篇、关爱篇等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真情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珍惜,学会珍爱,融情寓理,做个有情有义之人。
2、体验“实感”。
让学生从小做个有思想的人,学会对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一篇文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见解独特的学生,让大家能说,敢说,会说。做学习的小主人,首先应该体现在思想上,然后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言行一致,才会表里如一。
鼓励说真话:正所谓“童言无忌”,更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强调一个“感”字,让他们用心,用情来感悟动人的故事,发表自由的言论。
(三)在日记中渗透积累
学会积累的过程,就是学会表达的过程。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跨越。日记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知道写什么,还要找到表达的方法,知道怎么写好。
1、积累好词佳句。
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是习作的不二法门,读是一种积累,是由外而内的吸纳,写也是一种积累,是由内而外的倾诉。读进去,让学生把好词佳句熟记于心,日积月累,如雪球般越积越大。写出来,让学生把吸收的词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为我所用。
2、积累表达方法。
灵活应用描写:小学生最常用的描写形式有: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神态、环境等描写。在日记中要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比如在人物对话描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等,尽可能让学生的描写贴近生活,还原生活。
五、研究对象
西北门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6—2009.8)
(1)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2、实施阶段(2009.9—2011.5)
(1)按照研究方案在学校实施“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2)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3、总结阶段(2011.5—2011.6)
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预期研究成果:(1)课题研究报告;
(2)编写一套学生日记文集,教师优秀手记集。(3)学生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日记和小作文。
(4)教师在教育报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关于日记教育的优秀论文。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张美丽校长
实验教师:张成荣 刘晓燕 赵建霞 于恒飞 张瑾霞 马巧玲
第二篇:小学生日记存在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日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日记作文即把日记当作作文的主要形式,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日记是致力于学生个人情感世界、生活轨迹以及见闻感受忠实而自由的记录,也是积累素材、练习写作和提升生命质量常用且重要的方式。农村学生自己很少课外书,而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他们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是他们日记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针对现在农村小学生日记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我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日记,调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相信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能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一个多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日记写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及原因: 由于教学条件及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相比城市学生更低,一般写作兴趣不高,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等,针对现在农村小学生日记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附问卷)
调查对象:铁沙盖镇中心小学
调查范围:
三、四年级
调查时间:2012/3/23
本次调查采取抽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20 份,有效20 份。针对有效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如下:
一、农村小学生日记存在的原因
(一)、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乐园,学习的课堂,思考的源泉。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生动鲜活的日记写作题材。然而,现在许多农村学生的生活却显得有些单调,他们几乎每天都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缺乏接触自然,亲近生活、融入生活,更别谈亲身体验与感悟生活了。即使学生能学到东西,无论是经验、阅历还是一些劳动所需的智慧、技巧也都只能间接地以认知的形式得到,非常抽象,不带有个人感情和成长的印记。这样的生活不再是丰富多彩的,充实的,而是苍白的,贫乏的。
(二)、书面表达困难
我对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大约有1/4的学生觉得在日记写作时书面表达困难。具体表现在:句子不完整,语言罗嗦,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容易出现多字漏字或错别字。学生出现写作基本功的“低级困难”,让人十分担忧。
其实,造成学生书面表达困难,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当前现状来说,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开始学写作文,但诸多教师都不能落实,进行写作教学的时间甚少,且常用模式教学,如读范文,列提纲,然后模仿范文“创造”一篇文章即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日记写作是扶持作文写作的起步,学生在低年级都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下子要求写出成型的文章,无疑让学生感到棘手,书面表达困难也不足为奇了。
(三)、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大多数小学生日记的内容比较单调,例如春游、升旗、书包、铅笔盒、小猫小狗、考试成绩不好挨骂自己暗下决心等等。此外,形式也十分单一,不少学生的日记连词语、句式都惊人地雷同,也惊人地单调,几乎是记流水帐式。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几次写作课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例如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发展的长远来看,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缺乏生气。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一开始就被束缚住了。
(四)、感情虚假造作
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套,真实想法和情感是另一套,不能在日记里流露出来,否则要挨老师批评。他们认为写作时要写伟大、高尚的事件,这样才能“拿高分”。所以,他们在写作时流露出很多虚假造作的思想和伪崇高的感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而没有了。这是由于许多教师在日记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意义,总是习惯控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与方法。立下诸多关于日记写作的清规戒律,不能接受有个性的表达,遇到新异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总是设法逼学生“纠正”,他们不能写自己想写的,得写教师布置的;学生也不能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写教师认可的,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自由表达。
二、为了解决学生日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
(一)、传授知识,打好基础。
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必须使学生掌握日记的写作知识,这是前提条件,结合优秀日记,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日记,写日记有什么意义,日记格式和内容,从而使学生了解知识,明确如何写日记。
(二)、阅读优秀日记,开拓视野。
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写好日记,必须让学生多读多看,吸取营养。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写文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窍门,无非是看的多了,就知道怎么写了。”有人说“学会唐诗300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学生了解日记写作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给学生借阅一部分优秀日记,让学生阅读,看看日记怎么写的,学生从中一定会吸取营养,开拓视野。
(三)、加强练习,提高能力。
我们知道,能力是在练习中形成的。正如一个人要学游泳,光在池边看不行,必须亲自下水练习,喝几口水,扑腾一下,反复练习才行。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日记写作知识,阅读了部分优秀日记后,只有让学生大量练习,多写多练,才能迅速提高写日记水平。
(四)、精心辅导,促进发展。
要提高学生日记水平,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学生刚刚开始写日记时,兴趣很浓,但坚持不了多久,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学生没有内容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出个题目让学生写,另一种方法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多读好书,从而找到写日记的材料。
(五)、开展日记比赛,共同提高。
适量地开展日记比赛,可以促进学生日记水平不断提高。老师可以在班里开展了一次日记比赛,要求学生任选几个喜欢的小动物,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学生兴趣就会被激发。这样的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写日记能力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写日记不仅能迅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要我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问 卷 调 查
1、你是从三年级开始写日记的吗?
A、是B、否
2、你现在写日记觉得困难吗?
A、困难B、不困难
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A、有B、没有
4、你喜欢写日记吗?
A、喜欢B不喜欢
5、你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优秀日记?
A、是B、否
6、你认为现在有写日记的必要吗?
A、有B、没有
7、你介意将日记让老师或同学阅读吗?
A、介意B、不介意
8、你在日记创作当中会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吗?
A、会B、不会
9、你对如何提高日记写作能力有什么看法?
第三篇:小学生存在的问题
1、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有较强的野心,心里总是想着出去玩或看动画片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做作业时,心里多多少少的都会有其它的杂念,比如说,去和伙伴玩耍、去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匆匆忙忙的做完作业,不顾三七二十一的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关键原因所在。
[解决措施]制作卡片并制作档案,把自己在平常作业和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记
录下来,写上错误答案并写上正确答案,然后装入档案袋,自己制定时间然后经常拿出来看看,这样就可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2、对电脑、电视着迷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严重,往往对某一件事而着迷,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电视比较着迷,他们常常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连续剧等一些事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当的上网是有好处的,但上网不查资料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和电视上不良信息太多,如果小学生看了以后会感到有趣,毕竟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这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解决措施]其实这个问题要想解决是很简单的,只要小学生做到不看不良信息,不上不健康的网络,自我控制,请求家长监控等。这个问题就可以攻玉顺利的解决。
3、学习方法不对
许多小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努力了但就是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小学生在小学期间必须要掌握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比较轻,到了中学、大学以后要想再改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了,中学、大学的学习任务比小学的学习任务要多的多,只有在小学打好基础,掌握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中学才不会感到学习吃力。
[解决措施]小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1)理解记忆法:只要把要知道的东西理解了,就没有什么东西记不住了,例如有的同学在听写生字词时把“亡羊补牢”写成“汪洋补牢”,把“ 守株待兔”写成“守猪逮兔”把“ 刻舟求剑”写成“喝粥求见”等等,这些只要明白它的意思后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2)谐音记忆法:根据声音的别音来记忆,例如有的人会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记成爬爬试吧,这样也上一种很好的记忆法。
3)形象记忆法:根据字的形状来记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在幼儿园时老师通常会把1说成铅笔、2说成鹅、3说成耳朵......来让我们记忆,这种方法就是形象记忆法。
4)速看记忆法:意思就是说在看书、看报时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而是要做到一目十行,这样就会在脑子里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
4、学习是被动的许多小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总是让家长或老师管着学,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的学习是给老师或家长学的。这样往往会是学习成绩下降。而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认真的学习,有时间观念,自己给自己规定好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玩,这是很好的。
[解决措施]建议家长或老师多给孩子讲讲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并不是为了他人机而学习的,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孩子自己规定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这样的学习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孩子自己制定的时间必须要遵守好,不能讲理由。
5、厌烦家长的唠叨
小学生总是厌烦家长的唠叨,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在看动画片或干其它事情的时候总是督促孩子去学习,这时孩子即使孩子进入书房也不会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总是想家长怎么这么无聊呀,总是在想别的,把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误解为唠叨。家长即使在一旁看着他让他做题,他这时的做题的效率不会是很高的,出错率会是很高的。
[解决措施]家长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习时用委婉的语气说。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唠叨使对自己的关心,家长可以在与孩子交流时问一些事情,如:你学习是为了什么?你知道我为什么督促你学习吗?再一个就是家长多与老师联系了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可以老师与家长一起用说服的办法使孩子理解过多的唠叨使对自己的关心。
6、缺少观察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欠缺的,他虽然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但他们是不注意用心去观察的,总是来嬉戏,来取闹,这样对小学生的写作是很不利的。并不是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会写作,有些小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写的文章确实是很好的。每个人的观察力是要靠从小培养的。这样习惯了就自然有了观察的眼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俗话说的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家长朋友要借助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优势去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力。
[解决措施]家长或老师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多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孩子多观察,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家长买一盆花,天天让孩子去观察花的变化,并记录下来。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就使孩子觉得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
7、上课走神
小学生上课走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他在一天玩耍中总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例如看了某个动画片在脑中念念不忘,父母说今天做好吃的等等这些就很容易使他们走神。使他们在上课中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是环环相扣的,只要一步跟不上,接下来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了,就会使这一部分丢下。下一部分就很难学会。所以说小学生上课走神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
[解决措施]其实解决上课走神很简单,只要一发现自己走神就使劲掐自己的皮肤或者在自己的文具盒或桌子上贴上一些小纸条如:注意听讲。。。再一个就是大脑中不想别的东西心里总是提醒自己这部分重要我要把它学会,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课走神了。
8、善于打闹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本质,但是过多的动也不是好的现象。因为如果经常在外面和小朋友们打闹那他自然而然地就会忘记学习,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也就会下降。再一个就是小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时一个小伙伴受欺负了他们就会5---6个人打一个人,这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严重时可能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拆散朋友情。给他人带来危害。
[解决措施]孩子不打闹是不行的,特别是孩子比较小时家长一定要跟随着孩子不要闲麻烦,现在社会上的车辆也比较多,再一个就是发现孩子欺负别人了一定要进行批评教育,是他和别人如何相处,不要欺负他人,再一个是在学校中如果老师发现同学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了,一定要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打闹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要限制孩子的打闹时间。不要一天经常打闹。要有时间限制的确。
9、时间观念淡薄
小学生的时间观念非常淡薄,对自己没有约束力,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这样一来对自己的学习是不利的,应对自己有所控制,有时一玩连自己该做的作业都忘了,等想起来已是晚上了,所以就急忙的做作业,弄得第二天上课一点精神也没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所以说小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
[解决措施]家长该提醒,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适当的进行批评教育,也可以联合老师一起给孩子讲一讲时间观念淡薄的危害,但注意不要用暴力行为,这不是教育孩子好办法。如让孩子制定计划表、时间表等。
10、学习偏课
小学生学习偏课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家长朋友们头痛的现象,更是老师们心急的现象。所以说小学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偏课现象。努力学习,改掉自己的这个坏习惯。小学课程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如果小学没学好,以后到中学、大学学起来更累。小学是基础,如果基础没打好,就如同房子没打好地基一样。所以说小学生应该努力查找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这样就会为自己将来的学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解决措施]家长和老师帮助孩子找出不足,并让自己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一下子弥补好是很难的,所以应该努力的学习,慢慢地上来。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这样就会很容易地把偏课现象解决掉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伴之而来的心理不健康现象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少年儿童,应该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认为人人都应为“我”服务,只要求他人给予、奉献,却不知关心、帮助、体谅他人。、依赖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举止幼稚,做事拖拉,不专心;缺乏信心和独立意识,遇事常企求他人帮助,尤其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照顾和保护,一旦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怕苦怕累怕困难,做事缺少毅力。、孤僻多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合群,不愿也不会与人相处,对人常存戒备心理,冷漠呆板,敏感多疑。讨厌集体活动,常感孤独、寂寞。潜意识希望得到关心和爱护,但又缺乏主观努力,走不出“围城”。、嫉妒心胸狭窄,缺乏宽容,不能悦纳他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对他人优于自己的地方耿耿于怀,不是想办法提高自己,而是排斥他人。、任性表现为“唯我独尊”“自以为是”,没理由地发脾气,情绪焦虑不稳定,任意而为,固执己见。、自卑消极地评价自我,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不敢尝试,常因“我不行”的心理定势而退缩不前。、不良习惯如偏食、口吃、重复性小动作、咬指甲、吮手指、挥霍等等。、做事缺乏责任感表现为不愿承担责任,对待学习得过且过,认为是为家长、老师而学。
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作者: 周旭伟(小学语文
甘肃平凉庄浪小学语文四班)
评论数/浏览数: 6 / 899
发表日期: 2009-08-08 15:16:28
一、阅读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做了一次阅读调查,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使成绩提高;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阅读需要是父母要求的;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增长知识,还有的学生不知道阅读是为了什么。
2、阅读内容: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的仅占百分之三十。
2、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父母和老师推荐的。
3、有少数学生阅读内容是根据考试内容所决定的,很少看其他书。
3、阅读方法: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自己阅读为主,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中问,问中读”,“勤于查找资料”等等。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自习及少量自习课,能够自觉用来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寥寥无几,大部分时间被习题,老师讲课,订正作业,家长带着参加社交活动所取代。
4、阅读兴趣:喜爱读书的学生不足百分之四十五,喜爱的原因是读书能增长知识,拓展知识面;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没有表示明确的观点,认为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发现能够“入谜”,身临其境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左右,“回头率”相当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读书不如看电视好”,“读书不如玩好”,“读书是件麻烦事”,“课外书看多了会影响成绩”„„学生阅读的现状和阅读兴趣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学生阅读更多地还是被认定为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的作用还没有被认识和重视。其实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是由阅读障碍引起的,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矫正也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学生的自我认知、文化认同、融入社会等等也可以借助阅读来实现。阅读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体认外物,认识自我的过程。所以,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
5、没有时间保障,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二、提高儿童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1、阅读需要引导。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同的学生一定有不同的阅读需要。不同的阅读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别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和分辨能力相对比较弱。很多老师和家长会发现,就像流行歌曲一样,学生一段时间总有他们“热读”的图书。而这个流行现在越来越多地被正在热播的动画片、各种社交活动所取代。所以,对小学生的阅读有必要进行引导和
帮助。
一般而言,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而定。一些轻松、好玩,惊险、不用动脑筋的书,如动漫、魔幻、校园小说是他们的首选,这些书很容易找到,他们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基本上不要向他们推荐。需要推荐的是优秀经典的书,而这些经典必须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切不可好高务远。标准应该是那些既轻又重的作品。轻是指表达形式要有趣味。读上去是轻松的,语言浅显,重在内涵,要有意味。儿童读完了有所获,不是单纯的好玩。
低年级,我们一般推荐学生以读童话作品为主。梅子涵先生说,要相信童话,因为相信童话就是相信美好、相信幸福、相信快乐。一个学生心里有爱、真、善、美,等到他们长大了,这个国家才有真诚、善良和爱心。而在读这类作品时,要做到几个结合:中外相结合,古今相结合,读讲相结合,读演相结合等。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读童话作品的同时,还应该读些科普类、知识类、故事类的书,以让学生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中年级,在读童话作品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读些优秀的中外名著,在选择这类作品时,主要考虑文字易懂,最好能有画面的,学生在读时才能不感到枯燥无味。另外,鼓励学生开始读名人传记,儿童文学,现当代儿童名家作品(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系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小布老虎”系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不断推出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例如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黄蓓佳的倾情小说系列,金波先生的“我喜欢你”等等)。
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所以在推荐读物时主要推荐有一定深度和品位的书:如中外古典名著,名人成材故事,《读者》,历史史事,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国际大奖小说,中外名家短篇
小说、散文,报刊杂志等。
阅读时,采用集体推荐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哪些书是班级共读的,读完这类书,在班级内都要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每人应该根据推荐书目进行自我阅读,也可以读其他自己比较喜欢的书目。
2、阅读需要氛围。让学生喜爱上阅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那一定是良好的阅读氛围(或者说是阅读环境),什么样的阅读氛围才有利于学生阅读呢?首先,一个好的阅读应该是家长、教师要认识到阅读的作用。其次,让学生拥有可以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足够多的书。在家里,给学生一个单独的房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些可以阅读的大量的书(家庭袖珍书店)。在班级里,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规定固定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可以享受的阅读时间。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必须随身带1-2本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教师推荐的图书。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建班级图书角,一起对图书进行分类编号,一起讨论图书的选择与归类等,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浓厚的书文化和书环境。教师和学生一同设计班级读书名言,将名言张贴于班级醒目的地方;每位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读书名言;在班级上成立“书友会”、“读书俱乐部”、“读书心得一隅”等学生自主读书生成的地方。学校里,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学校要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和保证措施以及考核办法,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
3、阅读需要交流。学生阅读过程不是一个简单、静态的过程,它需要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才能使阅读产生明显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交流,把阅读内容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在交流时,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激情。如:
⑴、“阅读交流会”。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的启发、收获、疑惑等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走
进书中精神世界里。
⑵、“故事会”。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阅读故事,在班级里开展“我最喜欢的故事”周评比和月评比的活动。
⑶、“演一演”。学生挑选阅读中喜欢的故事,通过与小组合作,进行排练,把故事转变成表演的形式。可不定期举行“情景剧表演”、“小故事大家演”等活动。这种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促进了学生对阅
读内容的深入了解。
⑷、“教师介绍式”。教师要勤于读书,把自己变为讲述者,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讲述你喜欢的故事给学生听,或者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朗读者,选择经典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大声读给学生听。在学生面前,你一定要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榜样,经常、时时、处处都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你的读书热情也一定会感染着学生。
⑸、“书之最”系列评选。每个月都开展“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最欣赏的精彩段落”、“我来接着写”等系列活动。这类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⑹、“跳蚤市场”。每学期,学生把家中读过的旧书带到学校,我们在操场举行一次大型的书市交流。发挥整体互补效应,让学生感受氛围,锻炼能力,体验书文化带来的来自心灵深处的那份震动。
当然,阅读交流的形式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方法,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把单一的阅读形式丰富起来,立体起来,使学生的阅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4、阅读需要激励。给学生足够的阅读鼓励,会逐步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激
励。
⑴、“读书之星”。每周,每月,每学期,我们根据学生读书的综合表现,结合学生测评及推荐,评选出“读书之星”。如:“爱书之星”、“小书谜”等等。被评选上的学生进行贺信表扬(写给家长的信),另外,给予
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书、本子等。
⑵、“我读书,我快乐”系列活动。围绕“我读书,我快乐”举行一系列活动,如:“读书演讲”、“名人故事会”、“亲子共读”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幸福和快乐。
⑶、“读书成长表”。在教室前面设计一张“读书成长记录表”。从书目、作者、阅读时间、“我最欣赏的一句话”等方面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按要求进行登记。比一比,谁读得书多,谁读得认真,谁读
了之后收获大。
⑷、“赛读会”。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进行互相比赛,比赛的内容可设计为:谁会读书—读时写感想;有问题提出来—带着思考读书;我问你答—学生、老师围绕这本书进行互相提问等等。
⑸、“经验介绍会”。我们要求学生不定期推选出几名会读书的学生在班级里进行“读书经验介绍”。通过介绍一方面激励这部分学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生取长补短,形成班级读书能力良性循环。
现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您家孩子有么?
2009-11-12 14:12:35 来源:网络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小学生素质发展现状与其它城镇小学的学生素质发展现状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行为上表现出的特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存在如下问题:
1、小学生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特点。在问及“你需要什么时?”小学生把对知识、未来的好工作、高分数和爱的渴望,几乎摆在并驾齐驱的位置上,显示出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明确。
2、小学生学习目的具有功利性、实惠性倾向,同时也是多元化的。为过好日子、为当干部、为赚大钱而学习的学生达69.15%,显示了学生的学习带有较重的功利色彩。
3、小学生虽尊敬父母,但缺少尊敬父母、爱父母的行为。把家长给的钱用来吃零食,在家长面前说谎,不做家务活的学生高达53.76%以上。显示出学生有不诚实、懒惰、不懂节约等不良品德。
4、小学生基本能做到与同学友好相处,但前景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29.62%的学生表现出欺负同学,逞强、自私、报复心理强,不关心别人、不热爱集体等问题。显示出了当代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致命弱点。
5、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虽常抓不懈,但效果不明显。表现在17.28%的学生随手扔果皮纸屑,9.72%的学生偶尔打架,16.91%的学生有时骂人,67.85%的乘车就读的同学抢座位的占,不爱护公物的占38.61%,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有32.79%。显示出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6、小学生有尊敬老师、爱老师的意识,但缺少爱老师、尊重老师劳动的行为。在问及“老师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时?”占一席之地的只占全校学生的49.61%;在问及“上课是否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时?”回答有的达49.67%。显示出学生对待老师的双重人格倾向。
7、小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但在学习态度上前景不乐观。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上课不积极思考问题的,不懂不虚心求教的,知难而退的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47.16%。
8、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期望值较高。在问及老师教学、师德等问题时,小学生有如下看法:
76.58%的学生希望教师“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
89.62%的学生不喜欢教法不当,教死书,死教书的教师;
83.9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个人的学习成绩好坏关系密切;他们普遍认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会好;
91.06%的学生喜欢“乐学”,希望学习获得成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
93.58%的学生更尊重师德规范、能力较强的教师。
成因:学校德育形如“胳膊”,扭不过社会和家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这条大腿,这种“软弱”是学生理想和学习目的呈现不良趋势的原因之一;
家长不时向学生灌输了相当多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复杂化、实惠化倾向。
家长娇惯孩子,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进行培养,家长对孩子吃零食的态度不置可否,养成孩子懒惰、乱花钱等不良行为。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他人、爱集体”等养成教育时,缺乏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导致效果不明显。
在学生做人与成长关系上,家长忽视前者,注重管吃、管穿、管学习,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社会的文明程度、家长的文明程度以及优裕的生活环境影响着学生行为,使之出现偏差。
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礼貌与社会传媒的导向有关,与教师的良好形象博得学生的敬慕有关;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与学校校风、班风、学风不正有关;也与学生个人自控力较差有关;而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是导致学生违纪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能力得不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因为受社会大气候的制约,导致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力,学生生活单调,学生个性特长无施展舞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够,这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欠妥有关。
从归因中我们发现与学校教育不同步的社会风气、不一致的家庭教育和不到位的学校教育影响制约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在影响制约学生素质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我们找到了“我”的问题点。实践证明,这些问题点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自我发展的起步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交往,如果没有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在提倡和鼓励学生把书作为自己生活中一部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学生读书的效率。只有阅读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四篇:小学生国庆节日记:国庆节的意义
网站 http://tj.xdf.cn/
小学生国庆节日记:国庆节的意义
今天是国庆节,我和爷爷奶奶,姑姑带着妹妹到公园玩。公园人很多,真是人山人海,玩什么都得排队。到了公园以后,我玩了青蛙跳,爷爷带我玩了碰碰车,我和姑姑还用气枪打气球,好几回我都是百发百中,还得了一个小奖品,我们玩的很开心。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姑姑国庆节是怎么来的,姑姑说:“今天是祖国的生日,是建国59周年,是个伟大的节日。”今天我又懂得了一个知识,就是国庆节的意义。
资料来源:天津新东方培训学校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计算方法的技巧和计算速度的快慢。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堪忧,在平时的作业中发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1、没弄清楚算理不知道怎样计算。
2、估算时笔算出准确数字再去估,估算是为了更简便更快捷,所以一般是估的简单合理就行,而有的学生估的很复杂再去笔算。
3、竖式计算时,有的学生竖式计算对了结果横式上的得数错了
4、做乘法时,经常忘记进位,导致计算错误。
5、粗心大意,抄错数字的情况也很多。
6、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时把0漏掉。
7、不能用简算方法。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8、部分学生没有验算、检查的好习惯。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争取继续坚持继续努力。
1、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呢?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
2、搞清算理。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这样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每一条法则不是教材和老师强加到他们头上的条条框框,又能让学生透彻理解运算法则。
3、多加练习。为了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辨析。教师可制作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类型计算错误的试题卡,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对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耐心疏导他们的情绪,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5、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训练。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我为了提高本班的口算能力,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6、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例如:计算98+97时,就可以把98、97都看作100来先进行估算,100+100=200,而98、97都比100小,可知98+97的和接近200,但比200小。又如计算312*7,先估算把312看作300,300*7=2100。因为312比300大,可知312*7的积接近2100,但要比2100大。再如:李老师带500元去买《儿童画册》,每套98元,买5套钱够吗?等等。
7、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使学生在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时,变复杂计算为简单计算。例如:25*28可变成25*4*7,45*57+55*57可变成(45+55)*57等等。
8、成立纠错本,个别板演及时反馈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避免类似错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学习新课时,根据以往经验估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作好防范,多指导、个别强调,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另外改错也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所以我让学生成立纠错本及时改正,在教学中出示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感知上的理解,少犯类似错误。对学困生我经常指名板演,及时发现问题,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总之,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我相信,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平时能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计算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一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