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新编同步练习:12.2唐诗五首黄鹤楼

时间:2019-05-15 03: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新编同步练习:12.2唐诗五首黄鹤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新编同步练习:12.2唐诗五首黄鹤楼》。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新编同步练习:12.2唐诗五首黄鹤楼

黄鹤楼

一、基础演练

1.本诗选自《 》,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2.《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上黄鹤楼是的((),(),以及对(之情。

3.请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1)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晴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历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4)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乡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6)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抒发了诗人)(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5.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三、链接中考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历历: 乡关: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 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第2页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第3页

参考答案

一、1.本诗选自《全唐诗》,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2.《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上黄鹤楼是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略 4.(1)悠悠:飘荡的样子。

(2)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3)历历:清楚可数。(4)萋萋:形容草木茂盛。(5)乡关:故乡家园。(6)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二、1.(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第4页(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4.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5.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三、1.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故乡 2.A.Ⅴ B。Ⅹ C。Ⅹ D。Ⅹ

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第5页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Z&xx&k.com]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 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学科网]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语文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朗读古诗,把握情感。

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科网]

二、教学新课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第三篇: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同步同步练习【社戏】

社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g)

.B.怠慢(dài).C.凫水(fú).D.竹篙(gāo).【答案】D 2.依次在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_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源:学#科#网] A.可 却 由于 因为

如果

而 可

而 而

絮叨(wěn).不惮(dàn)

.旺相(xiāng).晌午(shǎng).

船橹(lǔ)

.家眷(juàn).屹立(yì)

松懈(xiè)

撺掇(chuàn).

归省(shěng).潺潺(chán).

舀水(yǎo).B.但 却 因为 C.但 却 由于 D.可 【答案】B 然而 然而 即使 即使

但 因为 由于 因此

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答案】D 4.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答案】B 5.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赵庄看社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社戏之前的波折 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顺序:FDECGBA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答案】A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答案】D 8.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C.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就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答案】A 9.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的词。)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农民

他穿衣很农民。(示例2)雷锋

你比那雷锋还雷锋。(示例3)公式

他办事太公式了。

学科#网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案】“跑”与“飞”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答案】C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第一段________(A.活泼 第二段________(A.急切 第三段________(A.惘然 【答案】B A B

B.轻松)B.焦虑)B.陶醉)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答案】D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⑪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⑫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⑬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⑭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⑮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⑯小伙子的手术顺利进行。

⑰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⑱那小伙子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子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⑲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案】父亲将错就错,替偷“我”东西逃跑而受伤的小偷缴纳住院押金,从而挽救这个青年。2.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答案】“扑”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父亲误以为“我”受伤后焦急、迫切的心情,表现了父亲对我深厚的关爱。

3.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答案】①听闻我“受伤”后抽烟稳定情绪,思考对策。②冷静向村支书借钱,并对母亲隐瞒消息。③为安全考虑,放弃自己开车,请老战友开车送他到医院。4.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答案】①父亲误以为儿子遭遇车祸,筹措资金赶到医院救治儿子。②父亲支援“小偷”,帮他缴纳住院押金,救治了他受伤的双腿。③父亲用自己宽容、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拯救了“小偷”的灵魂,使他迷途知返,后来成就一番不俗的事业。学#科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淮安过年风俗记

①在淮安,一进腊月门,就有过年的气氛。过了冬至,日子飞快。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制腊八粥用籼米、糯米各半,另加多种干果,如莲子、枣子、白果、核桃、龙眼、花生等,以及白糖、冰糖,根据各人口味,可以随嗜好加入煨煮。

②冬至,祭拜祖先。一过腊月二十,紧锣密鼓,大家忙过年。大扫除,将屋内屋外打扫干净,所有铜锡用具,皆去垢搽光,家家户户,焕然一新。之后贴春联、挂当、年画,更觉喜气洋洋。

③腊月二十四送灶,供麦芽糖、草料(稻草剪碎加黄豆),焚化送灶符。据说,麦芽糖可粘着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少说话。草料是给他赶脚程用的。

④送灶多由家庭主妇拜送,然后至除夕日,再将灶王爷接回来,名曰“接灶”,俗谓“男不送灶,女不拜月”。为何有此说法,言人人殊,无从查考。

⑤三十晚上更忙。送了灶,就忙重阳旗子,就是重阳糕的那个旗子,跟人家多要些个,各个门上都要贴。事先准备好一根青蒜、重阳旗子、一个葫芦——葫芦上还要写字。世上说的:“瘟神老爷,本姓雷,不姓葫芦,就姓韦。”门上贴,窗户上贴,房门口贴,堂屋门口贴,被要盖大红的,并把对联全部贴好。

⑥据淮安夯轮寺巷杨老太说,三十晚上,在杨家祠堂还要悬影。杨家是个做官人家,男像是补褂朝珠,女像则为凤冠霞帔,好看呢,有不少幅,多少代下来了。那个亡人牌子,能装两大箱子。除夕晚上就“请出来”悬挂起来,叫做悬影。第二天早上,各房头都来磕头,敬香烛。中间条桌上,四个豆碟早已摆下来供奉(豆碟,就是高脚杯,底下三个足,上面是个盘子,底下一个座子,官宦人家特有的)。四个豆碟摆下来,当中一个漆器盒子,常供在那里,要供多少天呢。到二月二,就落影了。家族里面,各房头来人都到影像和亡人龛子跟前磕头。如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多子巷杨仲和家等等,他们都来老祖宅夯轮寺巷杨家祠堂磕祖迎头。

⑦除夕夜守岁,多有家族族长通宵守岁。有通宵不眠者,先辞岁,而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除夕日,还大开赌禁,男女老少均可尽兴,喧闹通宵。但天未明,即需迎接天地。爆竹声由除夕晚至初一上午,此起彼伏,连续不断。⑧正月初一早早起来,打扮得格格正正的,不然这个家也不像样子。人还要打扮好好的,堂屋内也清清亮亮的。遇见人都要都说些吉利话,弄个枣子给人家吃着,叫个早生贵子;弄个桔子,把人家吃着,叫个走局走局;弄个糕给人家吃着,叫个步步登高;弄个糖给人家吃着,叫个甜甜蜜蜜……都是吉利话。

⑨大年初五,过去淮安还有个风俗就是圆坟。如淮安夯轮寺巷杨家各房头都要到城东花庄、张家桥(在季桥)杨殿邦墓园祭祖圆坟。即日,一大早,多子巷杨家、城隍庙巷杨家、吕祖殿巷杨家、小观音寺巷杨家等杨氏家族,他们都到夯轮寺巷北街头集中,排一条街下来,伞扇轿亭、声势浩荡、车马簇簇,向城东花庄、张家桥出发,沿街挤满了人看杨家祭祖圆坟的队伍。

⑩正月初五,都要看皇历,出门向东迎财神,不是乱出行的!半夜子时开始接财神,燃放爆竹、松枝与接天地、架松门同时。沿街商店自此日开市,但所营为非日需品,其他有延至正月十六日才开市的。

⑪从初一至初七,天天要拜天灯,其中初六为人日,祭拜较为隆重。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如遇年丰,工商业繁荣,往往举行灯会。各家争奇斗艳,竞悬彩灯,并派人持灯,参加花灯大会,锣鼓喧天,爆竹连鸣。

⑫正月初五至正月底,淮安盛行吃春酒。请酒对象多以新婚夫妇为主,遍及亲朋。像淮安大户人家杨寿康与谢荣芳夫妇在新婚时,就有十六家子亲戚请他们吃春酒。杨老太说:有舅太太家、姨太太家(又是叔婆)、姑太太家、本家,共十六家子。都有厨子,都是城里有名的大户人家,少则一二桌,多至六七桌。有时时间重叠,新郎新娘一日连赴数席。

⑬元宵后,还有二月二祭拜土地公。至此,过年声息偃止。(高建平/文 有删减)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时间顺序。条理清晰了介绍了淮安过年风俗的全过程,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2.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阐述淮安过年风俗的?

【答案】①初八吃腊八粥;②冬至祭祖;③腊月二十四送灶;④三十晚贴旗子、对联;⑤初一穿新衣拜年;⑥正月初五圆坟、迎财神;⑦吃春酒;⑧闹元宵。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据淮安夯轮寺巷杨老太说,三十晚上,在杨家祠堂还要悬影。.【答案】一个“据”字强调了作者只是听老人说有这样一个风俗,作者并没有亲眼睛看过,也无从可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同步练习(含答案)

语文园地三

学生版

一、汉字魔术。

(照样子,去掉偏旁变新字组词)

伸——()()

招——()()

踪——()()

忆——()()

豫——()()

界——()()

执——()()

缩——()()

二、各就各位。

(将下列汉字按要求分类)

跟“说”有关:

拟声词:

跟“吃”有关:

三、句子作坊。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李老师以经走了

2.她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3.菜园子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西瓜和西红柿。

4.预防感冒,我们必需讲究个人卫生的习惯。

四、乱句排序。

(将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组成一段话)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我时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都到美仪家去玩。

()它尾巴一摆就游跑了,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去。

()她家有一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

()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身边。

五、精彩回顾。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了这一单元,我们对童话有了一定的了解。童话的语言,富于想象、,多作拟人化描写,在童话的世界里,动物、植物和人一样会说话,有喜怒哀乐。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有的鸟儿、的手推车、的蟋蟀、的蚂蚁队长,从他们身上,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启示。

六、日积月累。

(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灯不拨不亮,理。

2.走遍天下,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万古胜负。

七、快乐读书吧。

(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

语文园地

教师版

一、汉字魔术。

(照样子,去掉偏旁变新字组词)

伸——(申)(申请)

招——(召)(召开)

踪——(宗)(祖宗)

忆——(乙)(乙方)

豫——(予)(给予)

界——(介)(介绍)

执——(丸)(药丸)

缩——(宿)(宿舍)

二、各就各位。

(将下列汉字按要求分类)

跟“说”有关:吼

拟声词:鸣

跟“吃”有关:咬

三、句子作坊。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四、乱句排序。

(将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组成一段话)

(5)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3)我时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1)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都到美仪家去玩。

(6)它尾巴一摆就游跑了,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去。

(2)她家有一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

(4)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身边。

五、精彩回顾。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了这一单元,我们对童话有了一定的了解。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富于想象、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在童话的世界里,动物、植物和人一样会说话,有喜怒哀乐。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有会唱歌的鸟儿、快乐的手推车、聪明的蟋蟀、值得尊敬的蚂蚁队长,从他们身上,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启示。

六、日积月累。

(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七、快乐读书吧。

(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

我给大家介绍《神笔马良》:马良是个穷孩子,他喜欢画画并且画什么像什么。一天,他得到了一支神笔,画什么都会变成真的。财主和官老爷想让马良为他们画金山,马良画好后又画了大船,趁官老爷高兴时画巨浪打翻了船,惩治了那些坏蛋。从此马良专替穷人作画,让穷苦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五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

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年且九十()

寒暑易节()

杂然相许()

甚矣,汝之不惠()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

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惧其不已也

已:

无陇断焉

断: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甚矣,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2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2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25、诵读文言文,要正确掌握长句的停顿。用“/“划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许

2置

3荷

27、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

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运一次土石需要的时间。

28、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愚公移山的原因。

29、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以残年余力

C.曾不若孀妻弱子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问:“何以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虽我之死

虽人有百指

31、选出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聚室而谋: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商量。

B.而山不加增:而且山不能增高。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2、.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智叟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参考答案

1、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1.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2.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13.①

将要

改变、变换

答应、赞同

聪明

14.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5、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6、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17、(2分)C

(“阴“指江河的南岸)

18、(5分)

(1)(2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3分)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3)(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

19、(认识,2分)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态度,1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20、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觉得愚公没有可能将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样的,都是在质疑愚公能否把山移开。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问,能否真的把山铲平,都认为愚公不可行。

(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爱愚公,关爱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话甚至有点讽刺,嘲笑的意味在里面。(1分)

*妻子的话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1分)

21、(2分)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22、(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23、(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24、(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25、邻

妻/

男26、赞同(赞成、同意等)

(安)放

担(挑等)27、5人;用箕畚;一年28、由于大山挡住了出路,进出要饶很大的弯29、略。

30、A31、B32、自然是可以征服的.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新编同步练习:12.2唐诗五首黄鹤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新编同步练习:12.2唐诗五首黄鹤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