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时间:2019-05-15 03: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第一篇: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英德市西牛中学 肖国宜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现状及我市青少年“习练跆拳道热”现象,试析了武术教学在校园中对中小学生传播健康、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等影响,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武术教学、健康、和谐、文化 中华武术是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葩,它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其健身与攻防效果是任何一项体育项目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正如伍绍祖同志说的:“武术不能简单的被看成是一项单一的体育项目,武术是更高层次上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就体育运动而言,供人们选择锻炼的项目越来越多,由此造成武术在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地位偏低,这与近几年在中国开展得较为火爆的跆拳道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揭示出在校园中对中小学生传播健康、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一、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在校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教学缺乏兴趣,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上是“花拳绣腿”不值得学,有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是“绝招”,对实践作

用不大。中华武术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从基本功入手,继而进行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传统套路及对抗性项目的教学;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武术教学的时数却少得可怜,武术套路运动讲究的是手、眼、身、步,精、气、力、功等8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和协调配合。经过系统的训练,武术特有的魅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这也正是中华武术令众多国外友人向往的原因。然而,要达到如此境界,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底是不行的。目前,中学的武术教学只有区区几个小时。学生连一个简单的弓步冲拳都搞不清,如何去体会武术运动中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高深理论。对于教科书中简单的教学套路,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开展武术教学也只能是走走过场、学学基本功及一个基础套路而已,久而久之,在一部分中小学生心目中便形成了武术只不过是花架子的认知。作为一名普通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几招搏击方法是很容易的,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武术的套路,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在演练时加以体现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如此,跆拳道的介入对中华武术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倡导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并非让学生掌握多高深的武术技术和理论,而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跆拳道的教学在这方面优于武术教学;中华武术一直被视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宝,宏扬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个武术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寻求一条适合于目前在广大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影响

1、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里传播健康理念

在人的一生当中,会追求很多的美好事物,例如:金钱、地位、名誉、婚姻、健康等。然而这其中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健康这个依托,对其它事物的追求就会变的毫无意义。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重要发育时期,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学校体育课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增设新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并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武术运动是具有健身、技击、观赏、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体育运动。它的本质特性和功效既有利于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也有利于他们的主体性,实践性等综合能力的开发,还可以使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通过武术教学向中小学生传播健康理念,可以充分体现中小学体育课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目标和新世纪“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

2、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传播和谐理念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何谓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并非是校园里“你好我好”式的一团

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2.1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可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坚强后盾和动力支持。实现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实现又会反作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一方面,一个充满幸福、健康、欢乐和活力的社会,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缓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磨擦,在就业结构、代际结构和价值观等方面趋向和谐,这将

为实现校园和谐提供基本保障和直接推动力。另一方面,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的创造和传播基地,和谐校园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转;作为人才的输出基地,和谐校园为社会持续培育出高素质的并为和谐社会所需求的合格人才;作为育人基地,和谐校园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构成了社会公正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作为科研、创新基地。和谐校园为社会持续提供智力支持,使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成为可能。

2.2武术追求的目标是和谐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体育项目的代表。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深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逐渐形成了体现东方文化特色的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华武术文化。中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是以礼为标准的和谐,武术既以“礼”作为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武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谐观念始终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的独特价值取向是和谐,全面实现武术技击、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是和谐,衡量武术诸多功能的总体价值尺度是和谐,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和谐成了武术特殊的美,是武术文化的根基。武术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即追求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自身的身心内外和谐统一。武术视人体的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其中个

体自身的身心内外合一是武术的根本特征。人们在练习武术时候通常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比如武术运动中讲究德形神兼备,形就人体而言是指身体,包括躯干,四肢,筋骨皮等.就其行为而言指手眼身法步等有形的动作特征。神就人体而言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就人体而言是指心意胆等无形的心理品质。内在的神与外在的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只有形和神协调平衡的发展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国武术正是在这种思想理论之下提出了“形神兼修”的练功原则。“天人和谐”是古典哲学“天人合一”本体论的体现,指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物我统一,也是武术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的根本观点之一和武术养练功法的核心之一。这种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法则的制约,并遵守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认为武术运动即人体自身的运动与宇宙自然的运动存在密切的关系,要达到武术的目的必须达到宇宙自然的统一与一致。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武术蕴涵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不了解中国武术就不了解中国文化,”可见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山河破碎,神州沉沦之时,武林志士总是唤起人民“皆悲国士之沦丧。痛异族之压迫,敌忾同仇,技楫中流。杖剑抵御,舍身保国”的行动。例如清末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武术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他们志在“倡武术之精神。振中华之国威”,枪炮可以让血肉之躯粉身碎

骨,可是武术由此而产生的“尚武精神”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它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一些社会名流认为,“火器输人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技击而不讲,则致社会个人积弱愈甚”,纷纷提倡技击,振起尚武精神。这一时期的尚武之风与当时的国民教育和尚武教育相吻合。如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利益开放的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武术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这些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总之,武术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和优秀民族精神,我们要给武术一个适当的文化定位,让其发挥出自身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功能。

四、结束语

传统武术是中华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研究与开发传统武术时,我们要摆脱以往仅仅把武术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对待的局限,树立武术文化教育观念,总结武术文化理论,开发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开拓多层次的武术文化教育市场。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使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而统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理念和形式体制都面临新的挑战与革新,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应顺其历史潮流,从文化教育功能出发自强整合,形成势力,整体推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立足自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发多种形式的武术教学

与实践研究活动,打造新时代的武术文化品牌,逐步建立系统的武术文化教育制度,为武术在学校中切实发挥良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l]刘树军.传统武德及其价值重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段全伟中学生武术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2,(1)[3]马或 中学武术课教学初探[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09(8)[4]程江陵.中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发展历程分析[J].武术2006(6)[5]司马云杰 文化价值论 1992 [6]邱丕相.马文国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02)[7]杨建营 武术文化特色研究[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2005(05)[8]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 1982

第二篇: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主备人:周萍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

2、观察身边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

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 教学活动

【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在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见课本44页虚框内容,“如何看待针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思考问题:

(1)分析温家宝总理对“和而不同”思想赋予了什么新的时代内涵?(2)材料一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3)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文化传承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生:就上述三个题目进行探究。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如何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问题进行归纳。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板书)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接收和享有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地继承,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

2、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过程观(板书)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做自觉的文化传传承者和享用者(板书)

在文化传承中,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过渡语: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中既要有所扬弃地继承,更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那么,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

展示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课本44页“相关链接”

材料二: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已历经三代,而这三代文明,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术标志和推动力则分别是纸和印刷术,它们的发明都来自中国。

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印刷时代的到来,则给社会文明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材料三: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有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

材料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迎来新的春天,得到了繁荣发展。

问题思考:

(1)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说明从殖民地旧中国到新民主主义中国,我国文化形态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四,说明思想运动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板书)学生:学生分组对问题一展开探究,探究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汇报探究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分析进行评价,并归纳以下观点:社会制度发生更替,文化形态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板书)

教师:请学生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自身的感受,畅谈科技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并对分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针对上述问题二进行归纳,明确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学生:根据材料四,思考问题三,并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教师:归纳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四有力地说明了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总之,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在文化传承中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短暂的一段国学研究的黄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创办的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通俗文化充满我们生活,为我们大肆追捧的时候,最近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2005年9月就要开班了。

材料二:教材47页漫画“教育方式的沿革”。问题思考:

(1)结合身边生活,就人大最近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国学班,掀起新一轮“国学热”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归纳。(1)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走进生活

判断运用】

1、走进生活: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唐诗,成立“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标题。

2、判断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上述现象。学生:评述上述现象。

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连战夫人对唐诗引用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唐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强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培护民族精神之根,振兴民族精神。

第三篇: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知识目标

①阐明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发展的过程。②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能力目标

运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课程标准 的基本要求

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本课重点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本课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谈到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请对观点一、二作简要评述。提示:(1)文化继承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观点一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学的。

(3)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确的观点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发展是继承的。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这就是。

2.文化在 发展,在 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 与 的关系,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 新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 发展 批判地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也决定着。每当 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 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和,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促进文化发展。社会制度的 变化

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制度

新的政治、经济力量 旧的政治、经济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 催生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的能动性活动,具有、、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 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 的不断变革,教育在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传承文化

选择

传递

创造文化

传道、授业、解惑

浓缩的形式

既有的文化财富

教育方式

人类文化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注意:(1)无论是发展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顺序。(2)区分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首先,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传统的功能。人类文化既是人们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又是新生一代进行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人类文化只能被学而知之,不能通过遗传方式获得。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说人类的繁殖过程是人类种族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那么,教育则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同时,教育对人类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将储存形态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文化,这一过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别无他法。任何一种文化

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这种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其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文化传统的功能。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之后,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就日益突出。人类文化发展的速度愈加快,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愈频繁,内容愈广泛,社会对教育选择文化的要求就愈高。教育选择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的:一是精心选择教育内容;二是精心选择教师;三是精心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对文化选择的同时,它同样也整理着文化。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得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其精华得以继承,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的途径很多,如移民、战争、贸易往来、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积极的途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同文化体内的人们在语言、文字上的沟通和理解,而语言文字上的沟通和理解又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统的外民族语言教育。通过教育来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最为有效。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们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文化模式。这种心理优势对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极为有利的。

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创造更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繁荣。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例1](2009·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 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体现,选d。[答案] d

[例2](2009·江苏)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答案] b [例3](2008·江苏单科)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 a [例4]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 a [例5] 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发扬光大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解析] 韩非子推出的“法治”,在当时的社会应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但实质却是维护君主利益;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其实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故②③应选。“法治”在不同时代实质不同,说明④也是符合题意的。①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 b [例6](2007·广东单科)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此题为一漫画题,题目的本质要求,往往在漫画的标题中,画面则是对标题这一本质的展示,可以对回答问题提供有用的信息。“取”和“翻拍”说明有可取之物,有“取”的价值。“不尽”说明其内容的丰富性,“翻拍”意指“翻版”缺乏创新、发展。“古典”说明是传统文化,从这些字里行间获得了这些信息、综合梳理,答案便渐趋明确了。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的两个方面评价,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1.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确对待这些教育思想,就必须()a.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b.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d.推行素质教育

2.社会制度的更替,是________推动的()a.经济和文化的矛盾运动 b.经济和政治的矛盾运动

d.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答案] d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____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a.生产力

b.文化 [答案] b 4.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用文化遗产。由此看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a.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答案] a 5.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些思想运动既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a.经济制度 b.社会形态

6.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每一次教育方式的变革,都让受教育者的人数更加广泛,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而教育方式的变革是直接由()a.文化传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引起的 b.科技革命引起的

d.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 [答案] a 7.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1)①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①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970

ⅸ-10

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晋江市、永定县

971

ⅸ-11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同济堂传统中药文化

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 广州陈李济制药厂

贵州省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

972

ⅸ-12

蒙医药(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

内蒙古自治区

973

ⅸ-13

(痧症疗法、六神经络

骨通药制作工艺)

974

ⅸ-14

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贵州省从江县

975

ⅸ-15

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九节茶药制作工艺)

贵州省雷山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6

ⅸ-16

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7

ⅸ-17

张氏回医正骨疗法、回族汤瓶八诊疗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银川市 [思考] 我国的文化遗传产非常丰富,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篇: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教案]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内容要求】

本课题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8规定的“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一、基本概念:文化传承

二、基本观点:

1.?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 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以及教育等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材内容结构】

本框题介绍了文化发展的三部分内容。第一目讲的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二目讲的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目讲的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影响。

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是承接上一框内容,介绍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材以“实事求是”一词内涵的演变作为实例,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这一过程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过程。教材以如何认识关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引导学生把握继承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别以“相关链接”、图文问题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别介绍了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进步和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上述因素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

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把教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以“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不同影响,从而说明,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资源】教材共设计了五个探究活动,两个“相关链接”和一个“文化名人”来说明文化发展问题。探究活动较多,材料丰富,运用中可根据材料的时效性、课上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

【学生资源】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生易于理解,身边事例较多;关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成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关于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学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辅资料和网络,收集相关生动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资源。

【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好学校、家庭、社会可以提供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作为学习资源,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加深对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

2、观察身边生活,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

【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能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辩证关系的实例并制作课件。

2、收集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的实例制作课件。

3、收集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影响的实例并制作课件。●教学活动

【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在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见课本44页虚框内容,“如何看待针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思考问题:

(1)分析温家宝总理对“和而不同”思想赋予了什么新的时代内涵?

(2)材料一中对传统文化引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3)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文化传承中,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一、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板书)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生:就上述三个题目进行探究。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如何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问题进行归纳。

1、?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板书)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接收和享有传统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地继承,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的。

2、? 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过程观(板书)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 做自觉的文化传传承者和享用者(板书)

在文化传承中,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过渡语: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承中既要有所扬弃地继承,更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那么,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

展示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课本44页“相关链接”

材料二: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已历经三代,而这三代文明,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术标志和推动力则分别是纸和印刷术,它们的发明都来自中国。

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印刷时代的到来,则给社会文明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材料三: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文化遗产,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有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启动。

材料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迎来新的春天,得到了繁荣发展。

问题思考:

(1)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说明从殖民地旧中国到新民主主义中国,我国文化形态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四,说明思想运动是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1、? 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板书)

学生:学生分组对问题一展开探究,探究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汇报探究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分析进行评价,并归纳以下观点:社会制度发生更替,文化形态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 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板书)

教师:请学生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自身的感受,畅谈科技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并对分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针对上述问题二进行归纳,明确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 思想运动会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学生:根据材料四,思考问题三,并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

教师:归纳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四有力地说明了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总之,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在文化传承中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短暂的一段国学研究的黄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创办的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业文化、网络文化、通俗文化充满我们生活,为我们大肆追捧的时候,最近人民大学将组建国内高校中的第一个国学院,首期国学班2005年9月就要开班了。

材料二:教材47页漫画“教育方式的沿革”。

问题思考:

(1)结合身边生活,就人大最近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国学班,掀起新一轮“国学热”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展开争论。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行归纳。(1)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根。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尤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走进生活? 判断运用】

1、走进生活:祖国大陆为台湾打造的巨轮“中华和平”号下水,连战夫人到场,引一句唐诗相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引得很对景,可是上海一家媒体的报道却离了谱,这句唐诗,成立“连战夫人自己精心拟就”的“原创”,还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标题。

2、判断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上述现象。

学生:评述上述现象。

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连战夫人对唐诗引用体现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唐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强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培护民族精神之根,振兴民族精神。

●相关链接

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发布了,这是北京2008年奥运筹办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一次北京精神的集中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和谐”思想理念的充分展示,是奥林匹克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共同参与,同享和平的梦想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的新的发展,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北京奥运主题口号简洁明了,激情洋溢,又富于丰富的蕴含,深刻的意义。有哲学家说,最简单最具体的,往往就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大音希声、一以总万,口号表达了13亿中国人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与世界各国朋友们一起共享文明,共创未来的同一个梦想。? ●课外实践

拟调查问卷,对本地学生国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建议,形成调查报告。

(本课题设计人员??? 周传林)●名师点评

该课题紧承上一课题,承上启下,介绍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问题。教学设计能结合实例和学生身边生活,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突出课改理念。同时该设计在教学资源的发掘运用上,既能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已有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又注意利用学生熟知的时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本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

第五篇:体育课中发展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方案

体育课中发展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方案

九江外国语学校

邓海军

一、教学设计思想

在新《标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下,根据高一学生的锻炼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考虑到高一学生学习压力大这一特点,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力求在教学中创造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发展学生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对群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运用新颖的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小组自评和个人评价,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层次训练。让学生通过实践形成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信任背摔、两人三足。

2)教材特点:发展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教学价值:在实践中,让学生增进友谊,相互信任,团结互助,发展人际关系,体会融入团队的重要性,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4)教材重点:相互信任,团结协作。

5)教材难点:心理承受能力及信任感。

三、学生特征分析

1)从生理角度看,高一学生的心率和血压逐渐与成人接近。由于青春期性腺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内分泌功能不稳,加上心脏生长迅速,血管口径增长落后于心脏生长,少数人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这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减少运动负荷。

2)从心理角度看,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沉重的学习压力,许多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对同学不信任等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各种心理障碍。此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群体的信任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下载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发展现状及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高中政治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

    我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我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四川巴中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 梁慈善 武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武术教学非常......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论武术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一、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的祖先在狩猎和搏斗中逐渐积累了拳打、脚踢、......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发展现状调研报告.doc(第四组)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速度的提高,全球的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蔓延在全球各地的信息技术革命在不断的进行。而中国在信息技术革命......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合集五篇]

    学 号: 000000000 西安体育学院函授生(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函授站(点)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 导 老 师 2018年3月20日 武......

    武术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武术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福建函授站2004本2004100 郑家聪 摘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确实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福建省永春......

    中小学武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中小学武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具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娱乐观赏的功效,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武术教学,可以......

    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场地设施缺乏,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