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语》体现的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
孔子私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敬慕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民主精神,在师生关系上则表现了平等精神。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在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一)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孔子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一生以“仁政德治”的主张致力于贵族政治的改良,脑子里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孔子是提倡“仁者爱人”的,认为受教育的人不应有阶级和国别的限制(“有教尤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弟子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例如,他对小于他三十岁的贫寒弟子颜渊极其看重,把颜渊列为德行之首②,并赞扬说:“回的品德多么好呵!住在陋巷卑室中,用竹筒吃饭,用瓜瓢饮水,别人将不胜其忧,回却仍是快乐如常,回的品德多么好呵。”①并且还亲自对颜回说:“有用我的,则将行道于世,不用我则将藏道于身,这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呵!”②这已不橡师生间的谈话,而完全是平等的朋友之间的谈心了。又如他三十岁左右第一批招收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冉伯牛的,仅小他七岁,是孔子私学中年高望重的老一辈学生,因为生了恶疾(麻风病)不能起床,孔子亲自去问病,将要永诀时,说:“此人丧亡,这是命呀!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偏会生这样的病呵!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偏会生这样的病呵!”③这是平等对待学生的真实记录,决无历来封建统治阶级歪曲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尊严得可怕的架势。孔子对所有学生决无任何因个人好恶而有亲疏厚薄之分,他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真正体现了“一视同仁”的崇高原则。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碰到孔子的儿子伯鱼。曾带着怀疑的口吻问道:“你在你父亲那里是否还听到一些我们所听不到的特别新异的教导呢?”伯鱼答道:“没有。有一天我父亲一个人站立堂前,我轻轻走过庭院,父亲问道:'你学过《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便说:'不学好《诗》,就不会使言语典雅。'我回来便学《诗》了。又一天,我父亲一个人站在堂前,我又轻轻地走过庭院,父亲又问道:'你学过《礼》了住在陋巷卑室中,用竹筒吃
/ 5
饭,用瓜瓢饮水,别人将不胜其忧,回却仍是快乐如常,回的品德多么好呵。”①并且还亲自对颜回说:“有用我的,则将行道于世,不用我则将藏道于身,这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呵!”②这已不橡师生间的谈话,而完全是平等的朋友之间的谈心了。又如他三十岁左右第一批招收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冉伯牛的,仅小他七岁,是孔子私学中年高望重的老一辈学生,因为生了恶疾(麻风病)不能起床,孔子亲自去问病,将要永诀时,说:“此人丧亡,这是命呀!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偏会生这样的病呵!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偏会生这样的病呵!”③这是平等对待学生的真实记录,决无②《沦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①见《论语·雍也》。
②《沦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③《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按《淮南子·精神训》称“伯牛为厉”,“厉”、“癞”声近,大概伯牛生的即癞病,俗称麻风病。
①见《论语·雍也》。
②《沦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③《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按《淮南子·精神训》称“伯牛为厉”,“厉”、“癞”声近,大概伯牛生的即癞病,俗称麻风病。
历来封建统治阶级歪曲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尊严得可怕的架势。孔子对所有学生决无任何因个人好恶而有亲疏厚薄之分,他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真正体现了“一视同仁”的崇高原则。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碰到孔子的儿子伯鱼。曾带着怀疑的口吻问道:“你在你父亲那里是否还听到一些我们所听不到的特别新异的教导呢?”伯鱼答道:“没有。有一天我父亲一个人站立堂前,我轻轻走过庭院,父亲问道:'你学过《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便说:'不学好《诗》,就不会使言语典雅。'我回来便学《诗》了。又一天,我父亲一个人站在堂前,我又轻轻地走过庭院,父亲又问道:'你学过《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好《礼》,就不懂得立身处世的准则。'我回来便学《礼》了。我私下就听过这两次教导。”陈亢回来时非常高兴他说:“我问的只是一个问题,2 / 5
而从回答中得到的教益却有三件,一是明白了学《诗》的重要性,二是明白了学《礼》的重要性,三是明白了正人君于对自己的儿子也不偏私。”①孔子本来主张父子之间的关系是“亲亲”,理应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有差别,但在师生关系上,他却没有这样做,他把学生和儿子同样看待,这表现了他对学生们的亲近和爱护。
①《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二)平易近人,亲密团结
孔子和弟子们不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学问上也是平等的。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②,意思就是说,在真理面前,学生对老师也不必让步③。这句至理名言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他平易近人,和学生们能够打成一片,互敬互爱。孔子曾经坦率地向弟子们宣布过:“同学们以为我有什么事隐瞒着吗?我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向同学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①这句话是真实的,是孔子四十余年教学活动和师生关系实践的反映,没有任何虚情假意在内。所以,弟子们对孔子都很尊敬,有的爱之如父兄,有的敬之过尧舜②。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刻意捧抬孔子,把孔子神化。圣化,反而歪曲。糟踏了孔子虚怀若谷。襟怀坦白的“布衣学者”的形象。其实,他在弟子中间的形象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③。孔子平时和学生谈话比较随便,不拘形式,学生们在他面前讲话时,也不必忌讳什么。例如,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了,子贡寻师,郑人告之,说东门外有一个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相告,孔子听了以后并不着恼,却欣然笑着说他“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④正因为师生关系上是如此亲密团结,充分体现了友爱精神,所以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如访问列国诸侯时厄于匡,困于陈,蔡等),总是有学生和他在一起,共患难,打不散。这说明孔子与学生在教学上是师生关系,在年龄上是父子。兄弟。朋友关系,在政治上是同志关系,三者是统一的。孟子有句话讲得很对,他说:“以德服人者,3 / 5
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⑤孔子私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如此融洽,如此相敬相爱,其奥妙大概就橡孟子所总结的这样吧!
②《论语·卫灵公》。
③“仁”在孔子心目中就是“真理”,就是包括所有真。善、美的真理。故这里将“当仁”译为“在真理面前”。
①《论语·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②《孟子·公孙丑上》:“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③《论语·述而》。
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⑤《孟子·公孙丑上》。
(三)尊师爱主的楷模
孔子是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学问嬴得弟子们尊敬的。作为一个导师,品行好可以团结弟子,博学也可以团结弟子,而孔子两者兼备,使得他的学生在和他相处中有所求。有所得。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这种“予”、“求”关系,使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孔子来说,“予”就是海人不倦。据《盂子·公孙丑上》载,“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孔子这种对弟子教而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弟子,使弟子们求知的积极性很高。这种“求”不是强制的,完全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颜回就曾经说过:“我抬头仰望老师的道德和学问,越望越觉得高大,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广。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①可见孔子对弟子们确乎有一种巨大的吸收力。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绝粮于陈的情况下,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②,弟子们也没有离去。“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正是由于孔子对学生深沉真挚的爱,所以学生对孔子更是倍加尊敬。有人毁谤孔子,子贡就出来说,不能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①孔子死后,许多受教
/ 5
于孔子的弟子部来送葬,皆服丧三年。子贡结庐于墓旁守丧六年才离开②。
孔子爱护学生,学生尊敬孔子,他们在师生关系方面足为后人的楷模。
他们师生间相识之深,相爱之切的诚挚精神。直到今天仍然令人敬慕不止。
/ 5
第二篇: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李萍同学好!》观后感
敦煌学员 窦艳娥
《李萍同学好!》的教育案例虽然是比较简单的故事,但是我们不难从中看到这样一些信息,即无论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向自己的学生打招呼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能像例行公事一样做得生硬、无情。恰恰相反,我们不但要打招呼,而且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做。
一、教师向学生打招呼,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案例中,由于老师一次简单的招呼,李萍同学改变了许多。孙老师写到:“„„我觉得李萍的性格也变了,脸上的自卑和忧郁不见了,露出了笑容和自信。上课敢大胆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之后,我把这种做法用到其他一些学生身上,其效果真是妙不可言。„„” 冰心老人的话 “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在我们任教的中小学,学生年纪小,思想不成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关怀。然而,中国千百年的师道尊严的教育观使我们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拿一个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指导学生,无形中会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样做得结果是学生与教师有巨大的心理距离,产生沟通的困难。许多学生在成长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不能不说与学校心理教育不完善有关系。因此,为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每位教师应给学生一点关爱,可以从打招呼开始。特别是对内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这种方式是恰当和必要的。特别对待那些学业成绩差、个性自卑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言行中,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爱,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教师给学生打招呼,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主要表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信、自尊是学生成长中必需的。人人都需要社会的爱和他人的尊重。如果教师能够跟学生互相尊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都要从心底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我们老师。师生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共同成长。形式是我们要达到目的的一种表现,显然,教师给学生打招呼是正确之举。
三、教师的示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部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的典范,我们平时总强调学生要尊师,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礼貌和尊重。
案例里的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他采取了措施。比如把师生见面时不少同学行少先队礼,改为统一地向老师鞠躬问好,并且针对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的仪态、声音、表情都进行了相应的示范和训练。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应该是21天的周期性的培养。教师应给认识到,我们既然要求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那我们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这样做,那么老师这样的示范实际上就是行为的一个引领,至少我让他达到了某一种标准。在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好习惯,学生有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期望值,效果一定会有的。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个好”就反应出我们的礼仪教育是不是成功。如果一个学校,整个学校都是人人讲文明,讲礼貌,那整个学校就会非常和谐,平等。
四、打招呼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建设和谐社会,让我们拥有一个和谐地球,建设和谐校园是基础。一个学校,影响学生的因素有很多,不光是老师自身。教师如果每天拿出十分钟的时间,给孩子礼貌的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带给孩子一个榜样的作用。学生会看到,“噢,原来要这样,这样才是文明的”,然后学生会慢慢地就去模仿。为和谐而努力就是是人内心向善的一种表现。这给校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建设和谐的校园,就要团结同学的人心。可以这么说,校园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其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校园和谐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保障。打招呼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好师生工作,就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因为教育是有一个长久性的。发自内心的跟学生打招呼,多年以后学生会跟我们打招呼。由此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从而使我们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教师向学生打招呼,是管理能力自信的表现
老师若在管理三个层次上的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则能实现自我管理,即自己把自己调理得非常好,而且给学生作为典范。其次就是管理他人:对于个体同学的教育和转变能取得成功。实现第三个管理:管理一个班级一个团队,把这种经验加以推广。由于孙老师对李萍的因材施教我们发现这个管理推而广之使得全班同学都受到影响。由于孙老师真心和学生交流;然后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关键事件、关键活动,一步步地和学生共同成长。而老师是控制的关键因素。
“打招呼”是一种阳光心态的反映,是教师自信心的表现。把握核心:尊重学生,对人热情的问题。“阳光心态”使人产生舒适感,幸福感。教师要保持积极的阳光心态,更要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信心。
六、对案例延伸意义的再思考
在学校里还有其他职工,如炊事员,清洁工,门卫等许多服务人员。教师、学生与他们之间也有互相尊重的问题。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校园里的“和谐”与外面的世界是紧紧联系着的。“文明教师培养出文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会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师要摆正位置。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摆正自己教学中的位置,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才会加强。爱是教育成功的桥梁,是教育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对每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创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爱生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关键。教师要有满腔的爱心,要和学生心心相印,才能成功地教育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本着尊重、爱护、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原则,才能建立一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李萍同学好!》,我赞赏!
第三篇:《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语文课堂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尚义县第二中学
侯晓红
一、问题的提出
几千年来,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唯师独尊)使教师一直处于绝对权威与支配的地位,学生只能对教师“惟命是从”。这种师生关系下肃杀的课堂气氛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权、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想象力,情感受到压抑,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创新能力低下。此外,违背师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应试教育下扭曲的师生关系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所以笔者努力倡导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其确立为研究课题。
专家们曾对中、美大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做过比较,美国学生研究问题能力远远高于中国学生,原因是因为两种教育体制之下的教育观念导致的不同课堂氛围,民主、宽松的美国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我国教师则认为美国的学生太随便了,难以接受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任务艰巨,此课题研究应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产生。
二、文献综述
1、国内外形势及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悄然发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逐渐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成功的人,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形成的师生关系不很和谐,许多智者重新审视我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已成为牵动家长、学校及行政部门甚至社会的重要问题。我国于本世纪末进入了课程改革,新课程也正在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诞生,国内外许多专家也正在从事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结构,师生关系与儿童的发展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笔者此时对“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倡导新型师生关系,使这种师生观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学生奠定基础。
2、理论设想
(1)优化教育思想,真正地“传道授业”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中小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中”指出,初中生对喜爱老师所传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非智力因素会弥补智力因素带给学习的不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学生喜爱成为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及健全心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深入了解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没有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做保障,学生不可能展现他们的心灵,教育者又怎么会了解?
(3)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实现创新学习
江泽民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中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品质(如好奇心、兴趣、爱好、自信、质疑、意志力、研究能力)是创新精神的精髓。这些品质主要形成于中小学时期,没有平等的师生观下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形成不了的。
(4)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旨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情商的重要指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独立人格是人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独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理性思维、勇于开拓、敢于负责的处事态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很难想象在只有师道尊严的课堂中能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所以平等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活动有实践的价值,而树立平等师生关系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如师生关系不健全,很难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素质教育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特别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课本的影响来完成,还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即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成为可能。
4、新课程教育理论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离开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学生个体需求得不到关注,无法形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5、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四、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从一个全新角度———情感因素探究教与学,通过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真正达到优化教与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创新能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将赫尔巴特教师中心论与杜威儿童中心论完美结合。本课题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既会培养出民主型的教师,亦会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解决“书难教”,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局面,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能促进学生社会技能、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所以对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将课堂做研究主阵地,边研究、边修正、边应用。
2、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法为辅,在研究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从家长、教师及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更好的开展研究,了解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
掌握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学习他人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总结经验教训,修改研究措施。
4、个案研究法
针对个别案例跟踪研究,积累经验,总结研究成果。
六、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课题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寻找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将转变教师观念,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作为突破口开展课题研究,从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2、确定研究重点
从传统师生关系弊端出发,确定从几方面着手构建平等师生关系,作为研究重点。
3、确定研究内容
将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做法作为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深入教育实践,广泛多渠道进行调查,多角度了解师生关系现状,找出弊端,以便展开有针对性地研究。
1、考察现行教育模式,了解现行师生关系特点:
(1)单向性。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应试教育使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得以长存,但弊端是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不能发展能力,自我完善和做出独立判断。
(2)功利性。应试教育具有功利性,提高升学率同时学生付出了失去道德和情感教育的代价,“有偿家教”、“集资赞助”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影响。
(3)间离性。教师视升学为己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使师生关系日益疏远、陌生,以致于师生间产生隔膜。
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其不合理性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问卷调查:
(1)学生方面。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目前师生关系的看法、期待及建议,决定研究的着眼点(学生渴望新型师生关系诞生)。
(2)教师方面。通过调查了解部分教师对当前师生关系的看法,尤其是对学生的不满之处,分析不满形成原因,确定方案,决定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以改变当前局面,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式教师。
通过本阶段工作,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二、从教师、课堂、家长、活动等研究因素入手,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1、对新时代教师重新定位,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树立平等师生观。(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我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独立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所以我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个性,满足他们 的合理需要,让学生自由充分表现自己,体验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
我增强法制意识,不做侵犯学生权利的事情,如拆阅学生信件,翻学生书包等,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
(3)加强自身修养,净化师生关系。
我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侵蚀,把身心全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体会到我对他们浓浓的师情,师生间形成了纯洁的情谊,民主、平等在我和学生中悄然而生。
2、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师生观(1)热爱学生。
国内外成功的父母教子案例证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一样,只要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导,从学习身心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去爱他们,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便成为可能。
A、爱生如子。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导,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在生活上更加照顾他们。学生病了,拿来药品,学生进步了,买来奖品,学生遇到挫折,送去鼓励的话语,鼓励优等生朝更高目标前进,利用休息时间给学习吃力的学生补习,为了工作产后40天重返课堂。学生把我当朋友,师生间互相关心,共同前进。
B、刻苦钻研。
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常借阅书籍并参加研究生班学习,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用于工作之中,努力钻研,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绩不断提高。
由于有了爱,班级像个大家庭,师生关系很融洽。(2)进行赏识教育,拉近师生距离。
周弘老师用赏识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我也尝试赏识学生。
A、积极发现学生闪光点。
2011年班内有一男生,在初一同老师吵过架,但字写得很漂亮,我没有对他产生偏见,肯定其优点,后他主动利用休息时间给班级办板报,书写了一首毛主席诗词送给了我。他也改掉了自身的缺点,考取了重点高中。
B、同学生一起前进。
班内一男生擅长美术,但文化成绩有待提高,我便同他探讨学习方法,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考入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北京美院。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和期待中前进,在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主动走进教师。有效的沟通是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关键。A、谈心。
同学生谈心,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我经常找学生谈心,先后共达百余次。2002年班内一男生长期不同他人交流,后经过同家长沟通,了解到他在小学受过老师的嘲讽,形成了独处的性格。我主动同他聊天,消除他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和老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B、通信。
除谈话外,在班中设立通讯箱,同学生用书信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在信中向老师吐露心声。学生给老师写信达60多封,信中向老师表达思想、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教师担当了心理医生的角色,通过同学生的有效交流,转变了思想,班内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4)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点。
信息时代,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未必不如教师,教师应做到谦虚,尽量避免绝对化的教育。
A、主动听取学生意见。
俗语说:教学相长。听取学生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会觉得教师亲切,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愿意和教师接近,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充分发扬民主,师生共同完成。如此,学生和老师构建了和谐的关系。
B、不断充实自己。
教师要努力学习,在各方面充实自己。为了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我认真找资料、查东西、不断学习、丰富自己。记得2002年学校举行足球比赛,我提的几点建议遭到了班中足球队长的否定,真是无地自容。从那以后经常收看足球比赛,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
由于老师爱学生也善于向学生学习,班内形成了学习交流的气氛,师生在交流中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5)师生合作,融洽师生关系
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对融洽师生关系起到重要作用。班主任同学生活动机会多,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在歌唱比赛中我充当临时指挥,赛跑中我当发令员,劳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干活,不怕脏、不怕累。在活动中教师更像一个队长,师生配合默契,活动中他们也把我当“头头”对待,有时戏称我为“头”。
师生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也给予了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塑造,从而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更进一步构建了平等师生关系。
(6)拥有一颗童心,自然地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使之延续。
有童心的教师更容易同学生沟通。我经常同学生一起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课下同学生一起聊天。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沟通效果,为形成良性师生关系,成功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在课堂上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参与、创新意识,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优化教师的“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实践。在这一点上,我常教学生学习方法,采用自学的形式,设立一些自学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外还设立一些讨论课,设置情景,营造气氛。讨论促进了师生间民主与融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优化教师的“问”,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精于设计课堂提问,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把让学生动脑的金钥匙。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愤、悱状态的最高境界。设计问题时我还因人而异,对尖子生,要激励他们去思考更深的问题。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要
点燃其学习热情。总之,要达到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鼓励学生质疑,使之乐于思考。
过去教学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的发问认为是无礼要求,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我满腔热情,欢迎学生突发奇想,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君子之学必好问”。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自己问。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都应提供给学生机会,哪怕是极细小的闪光点,教师也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4)优化学生的练,增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业负担。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而要讲练结合。教师要安排好练的内容、练的时间。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与效率。
如此,在课堂中构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4、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处理好与坏,一方面会通过教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
(1)我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尊重和理解家长,与家长充分合作,同家长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合作式”关系,通过家庭联系卡的形式同家长进行联系。2003年班中有两位男生上网入迷,常深夜回家,同家长发生冲突后,夜不归宿。家长十分着急,找到我。同家长达成共识后,我们没有立即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表扬了他们自尊心强的优点,促其实现自我教育,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了保持在大家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他们悄悄的改正错误。过了一段时间,家长反映说,他们到网吧的次数减少,对家长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善。
(2)通过家长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教育方法,共同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内容。向家长介绍成功的教子方略,不少家长到书店主动购买有关教育书籍,订阅教育书刊,从中获益匪浅。
(3)通过家访,多方面获取学生信息。两年多共家访达几十次,我曾经冒雨到学生家中,主动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对一些贫困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这些都进一步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家长下载教育讲座、国内外名人教子事迹,使其从中受教育。
经过同家长共同努力,许多学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改变,顺利的升入了高中。
(5)建议家长同学生一起读经、读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增长做人的学问。
5、改进师生交往方式和方法,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交往方式,可增强师生间的相互认知,彼此间更平等。
(1)在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畅通师生对话渠道,不定期举行班会,师生沟通,互提意见和要求,增进了解。
(2)开展师生通信活动,教师和学生互通信件近百封,拉进了师生心理距离。
(3)开辟“学生心语”、“教师心语”板报专栏,学生在板报中写到:老师,我做错了一件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现在向您道歉。教师写到: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老师佩服你的勇气,相信你会改正错误,不断前进。板报加深了师生情感交流。
(4)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一起参加学校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郊游、联欢、拔河比赛、队列比赛等,加速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形成。
(5)让学生写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分析,对一件事情的动机、后果进一步进行思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七、研究成果
该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同学生构建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不仅造就了民主型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使教师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望。班级在学习、纪律以及学校各项活动中都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校先进班集体。全班学生充满朝气,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于迎接挑战,自理能力强,他们都充满自信的结束了初中生活,走向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1、教师方面
(1)形成了先进教育理念。
该课题研究更加坚定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更加感受到了学生是鲜活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也进一步体会到了“人”的真正含义,更觉教书育人使命之光荣伟大,更加理解了“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也更加感受到了做教师的成就感,找到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动力,从而更加喜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工作更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也理解了教育是一门艺术的真正含义。
我获得了“2011年师德标兵称号”这归功于课题研究过程中观念的转变,自身素质不断的提高。更令人欣慰的是毕业学生写给教师近百封信件和贺卡,许多学生从悲观走向乐观,从怯懦变得自信,从内向变得开朗„„,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成为了朋友。
(2)提高了业务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大大提高了业务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经常到图书馆借阅教育书籍,经常收看有关教育的方面电视节目、电影,开阔视野,更好的开拓进取、创新,更可贵的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点,丰富了思想,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3)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课题研究也促成了其他有关教师的反思,他们开始接受新型教师观,学生观,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开始关注学生的行为,树立更加适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先进教育理念。
2、学生方面
(1)学生形成了独立健康的人格。学生在言谈话语中经常会说:“我能行”。他们学会了认识自己,能独立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勇于承担责任,克服挫折,善于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具有宽容的心理,适应能力强,能吃苦,有毅力,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民主,懂得了平等,更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
(2)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敞开了心扉,心理能量得到了释放,心理承受力增强,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能正确对待家长和
教师的批评,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乐观向上迎接每一天。
(3)培养了善于思考、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主动问询老师,彼此间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别人说对的东西他们敢提出质疑,并且尝试自己的想法,敢于求新求异。在演讲、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奥赛中均有获奖。他们学会了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由于师生间的和谐气氛,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观点和建议。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转变了学习态度,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家长也多次向教师反映说孩子变得爱学习了,他们很欣慰。
(5)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更平和的心态下学习,心理压力减轻,正视自己的成绩,提出不同的目标,进而朝着目标继续努力。每个学生在一年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毕业后均升入了高一级学校。我班的语文成绩在中考取得了第一名的可喜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
(6)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努力汲取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他们订阅各种报刊,到图书馆借书,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有益书籍,而且经常动手写文章,所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创新、写作等各项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3、师生关系
(1)生生之间更加团结。
因为老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不少同学组成了互助学习小组,一帮
一、共受益,学生间骂人打架的少了,我班也常被评为纪律优秀班。
(2)师生之间更加和谐。
学生同我无话不谈,我从不嘲笑学生的弱点,关键时刻为他们保密,师生互相信任,朝着共同目标,共同前进。学生也主动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经常会骄傲的对我说:xx老师表扬我了!老师们也向我反映说学生们越来越懂事了。我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初四毕业及考上大学的学生仍同我保持书信联系,他们在心中写到:侯老师,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请您多保重身体„„。
就这样,老师同学生之间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4、家庭关系
(1)父母同孩子更加融洽。
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教会了学生民主,不少学生改善了同家长僵硬的关系,以前家长一批评就出走的学生也学会了同父母沟通,与父母达成协议,家长反映说学生懂事了,学会了体谅别人,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
(2)父母之间更加和睦。
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学会了交流,有的学生父母有隔阂,孩子主动做其工作,使之关系变得融洽。
八、讨论
1、经验和体会
平等师生关系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至今有些教师仍持怀疑态度,他们说师道尊严不能丢,不能让学生骑在教师头上,不管怎样,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我认为他们对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理解有误区:
(1)认为民主平等就不承认教师的尊严是错误的。
A、教师的尊严并不妨碍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在知识、心理等诸多方面,同学生有不对等性,在学生面前教师是成熟的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尊严,这种尊严不会因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而消失。
B、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始终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如果他没有高尚的师德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也不会得到学生的真正尊重。
(2)认为民主平等即“大撒手”是错误的。
A、民主平等并没有剥夺教师的教育管理权,只不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B、民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民主是靠纪律作保障的,所以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
(3)认为平等不可能实现是错误的。
发达国家成功的民主、平等师生观有在我国实现的可能。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科学的管理,不断的创新,定会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总之,民主平等不是无原则的,它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但严格要求不等于搞家长制、一言堂,严格要求不妨碍广泛听取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对学生关爱会获得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尊重,如何会爬到教师头上?所以严师同平等师生关系并不冲突,整天满脸堆笑,也不等于民主平等。民主平等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教育观,一个民主型教师本身就是高素质的体现,他需要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业务知识,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试问这样的教师如何不会得到学生尊重,又怎么会受到不礼貌的对待呢?所以笔者认为那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不适应教改的传统教师观应彻底被根除,具有这种观念的教师应痛定思痛,加紧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做一个民主型的现代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迟早被淘汰。
2、展望
经过课题研究,相信这种新型的师生观会如雨后春笋般的生长起来,会有更多的教师成为民主型教师。我们也应进一步在课题研究基础之上,更深一步的探究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关系,让这种良性的师生关系从更多方面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四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更新观念,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为人师表,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平等,讲究民主:
师生平等是指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一般都希望学生事事服从自己。其实作为社会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尽量做到有大事和学生商量解决,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主意敢讲,有意见敢提,有平等才会和谐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民主平等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关键。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平等还体现在依法治班上,教师工作压力大学生违纪也不能体罚,更不能辱骂,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不歧视后进生,不体罚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的家长,与后进生的家长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与他们交流,教给家长方法。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当老师在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岂能没有缺点和过失?因此,教师要学齐王纳谏,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这样不仅不会损害老师的形象,相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还可以在班级进行不记名的一些调查,遇到大事发扬民主让全班同学投票表决。
二、关爱学生,不要冷漠:
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爱学生主要出于对教师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天真无邪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学生,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是教师工作的巨大动力。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师生平等。其实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心灵接触,学生的心是极其敏感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师爱的情感。如果把学生比做幼苗,那么师爱就是滋润的清泉。
关爱学生是关心爱护学生脆弱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而学生的心灵又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要故意去伤害他们。缺乏了教师的关爱,学生的品德和智慧,往往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学生。应该给后进生以特殊的关爱,让他们迷茫的心灵有放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差生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教师莫大的安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就会发生:后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就少了,上课不再睡觉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这些后进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关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关爱更能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和做人的尊严。
三、赏识学生,减少批评: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赏识。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 用俗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有力的武器。
教师要赏识学生首先必须要接受学生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这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发现其闪光点,并积极地为发展孩子的优点创造条件。每天只要有一点能表扬的地方教师就应该表扬,让学生找到自信和成功的感觉。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因此,老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应该全面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学生就要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班采用了两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四、为人师表,改善形象:
自古以来,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在中国,父母给孩子自小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听老师的话。在许多孩子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老师都是对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能做。现在的学生.更关注教师的仪表,更关注教师说话的文明。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看到的,听到的越来越多,学生开始怀疑了,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师真正成为‘一桶水’,去给予学生渴望的‘一杯水’。只有为人师表改善形象,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讲的是他们需要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中,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真正坦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也会为此,愿意接受老师,接近老师,不再是单纯的敬畏,更多的是主动的接近和交流。
五、控制情绪,耐心育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全部活动,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给人以活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作为老师,从踏进课堂的那一刻起,就要把之前的任何情绪都抛开,把对任何学生的偏见都消除,即使这个学生是一个经常破坏课堂教学、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在其他人眼中的“坏孩子”,教师也必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他,来教学。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尽管有时这种想法在我们成人看来是错误的,不可理解的。对待个别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以牙还牙,更不能简单处分了事。要和学生充分交流和沟通。作为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时期,教师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课堂上,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或行动来压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反感。或许当时的纪律是保证了,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也由此失去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就不是疏而是堵了。同时,把个人的主观情绪带入课堂,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并最终慢慢疏远你。因此,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完成教学,要控制自己的主观情绪,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跟老师达到平等和谐。那种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给予真实的思想反馈,他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羞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往往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学生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然而,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想法,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非常丰富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外界刺激,他们的心智成熟能力远远跟不上生理成熟的水平,特别是面对一些青春期的问题,如何与人相处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还有就是家庭生活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父母两人之间的问题都成为当今学生的困扰。不得不承认,现在有很多高中学生,他们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在课堂上给予高度的关注。因此,在课外适时地给予沟通和交流将大大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外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来吸引学生聚焦课堂,达到高中目标: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赏识,为人师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五篇:师生关系平等 尊重 交流
平等
尊重
交流
李玉婷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师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传道”,就是要求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教师与家长最关心的主题。“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阶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辛的,所以责任重大而光荣。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顺利完成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任务的催化剂,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教师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者
在知识的传承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互为存在的条件,孤立的教师或学生是不存在的。两者也是互为发展的条件,在互动中相互发展。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通过课程教学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教给他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做”。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运用者,通过课程教学中的“听、说、学、练”的学习过程去掌握知识,形成对专业知识良好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悉心教导学生,同时学生谦虚努力学习。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为知识传承的中间纽带。2教师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者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现在学生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解决学生知识需求问题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着重对教材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在重点上深入和扩展,内容做到详略得当,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方法的组合上,体现知识的分类、概括、总结、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运用上要着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上,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程度与水平。在知识的历史上要把知识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知识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谬误及人类认识所走的弯路,注重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3教师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合作者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不应该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为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的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师生应该合作区完成学生的学习,通过诱导,指引,是学生学会自学,而不是教师强制灌输。
在小学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必须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儿童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小学教育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我觉得要想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一、了解孩子,赢得学生的尊重
获得学生的信任,要注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个性,分别给予尊重和关心,并给予适当的照顾。每接一个班,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天的时间了解全班学生的信息。包括家庭背景、父母信息,以便于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今年班中有一个学生,经常打架,同学们总是哭着来找我。在任课教师眼里,他是一个顽皮的特殊人物,可是通过我的接触,却发现他也有优点,虽然是班里的小霸王,可是上课发言也大胆,有担当。有一次,他又跟别的同学大打出手,任课教师把他“请”到办公室里,送到了我的面前。我瞅了他一眼,他还摇头晃脑,嘴角上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随后,我变告诉了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所以当着我的面伸手打了他,然后他就恶狠狠的看了我一眼。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对,就找到他道歉,并且平静地问他事情的经过,他就不停地说起自己的“道理”来。我跟他讲了一通道理,可他似懂装懂似的。对于这个孩子,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接下来我就提到了他的一些优点,肯定他的长处,这时他站得有点累,我就让他坐在教师的办公椅上。他直摇头,不肯坐。我应将他摁在椅子上,拉着他的手再说,他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一个劲儿点头,我的话没有讲完,他就站起来说:“教师,我懂了,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上课不跟人打架了!”听父母说,孩子从来不会流泪,不管家长怎样修理他,他从不掉泪。今天竟流下了眼泪,表示一定要做一个好学生。看到孩子的样子,我的心里也有一点酸楚,其实,我让他坐下来,不过是看他站得时间长,有点累,可是他却从中感到了教师对他的关心。以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的确与以前形同两人。出现问题会忍让、会宽容。就是这么的一件小事让我感到,当教师真诚地爱护学生时,学生是知道的,而且是感激的,这是获得孩子信任的前提。
二、在班级里营造民主氛围
民主不但在大人的世界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孩子的世界也不容忽视。孩子的内心是很脆弱的,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注重民主,作为小学教师,特别要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万万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动辄指责、批评,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通过积极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小学进行正面教育。小学学生也有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需要,教师可以让小学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表现。如,班上发生违反规则的事件时,我便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形成集体舆论,这样做会使学生有一种充分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使他们感到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
三、要做学生的指引者、帮助者、而不是包办者
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但教师的指引作用决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诚如《学记》所说的,“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四、关心、热爱孩子 遵循平等交往的原则
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最成功的沟通。教师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扮演的角色虽然是学生,但与教师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如果教师的独断专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孩子慢慢的就会不信任教师,因为不信任会使现实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获得学生的信任,不要轻易对学生许诺什么,除非是保证能做到的学生往往会将教师的许诺当作誓言,假如许下了承诺,但又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承诺,学生便不会再相信了。因此,教师所说的必须是真心真意的,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校教师既要做理论上的“巨人”,又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那个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六、要有良好的教育技能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我们不能只依靠之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孩子,还应该在课余时间充电,寻求用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在很多场合,要能使孩子心悦诚服,不知不觉的陶醉在教师设计的氛围中。我觉得我们小学教师要吸引学生,不能仅仅靠微笑、平等和尊重,还要能把教育活动开展的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真善美的理解。从接受这个班级开始,我就坚持每天给他们讲故事。每天我的课结束前五分钟,孩子们就会吵着要讲故事。在故事中培养孩子们真善美,爱护环境等思想,学会与人交际。
七、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热情友好的,还是不热情不友好的,学生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其父母是热情友好的,他们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相反,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父母交往时表现得比较淡漠,就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须知,家长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学生从父母那儿获得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同时,和家长友好交往,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孩子。因此,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与家长热情友好的交往,进行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在我短暂的教学当中,起先小学生们看我很严肃不敢接近我,遇到我总躲着,总有种非常敬畏的感觉,彼此之间的交流很少。之后在课余时间我主动融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渐渐的愿意和我沟通,他们说课堂上我是严肃的老师,课下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真心的与我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他们那里我听取了他们的心声、意见,还有祝福。我改进了我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即使我和他们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都因为他们反映及时,一些小矛盾在萌芽时就会被妥善解决了,所以我和他们的师生关系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