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光燕 教授,1936年生
《经济数学基础1》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数学基础1》是开放教育数控、汽车科专科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中央电大的统设课程,5学分,共开设一学期,总学时为90学时。
通过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使学生受到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对极限的思想和方法有初步认识,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辩证法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变量的思想,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2、使学生初步熟悉运用线性代数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抽样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运算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经济数学基础1》课程的主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黎诣远和李林曙主编的《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学指南》。
2、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网络版 《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单机版
3、其他教材
录音教材和公式速查卡
(二)学习建议
本课程随文字教材一起发有《经济数学基础》(单机版),它具备除网络版的讨论、查询等交互功能外的所有功能,但与网络版不同的是它具有自测功能,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动组卷,自动限时,自动评分,对于学习者检查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开始学习之前,应首先浏览《经济数学基础》(单机版)的“课程序言”、“课程说明”、“本章引子”等栏目的内容,熟悉各个模块的功能。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线性学习模式”、”非线性学习模式”或”研究型学习模式”,并按学习模式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1)线性学习模式
学习本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的同学,建议采用线性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即借助《经济数学基础》网络版或单机版,文字教材等媒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利用此法学习课程内容时,首先点开单机版(本软件不须安装),直接点击光盘上index.htm,进入课程首页面。点击“教学内容”出现课程章节目录,点击相应学习章节,进入具体的学习内容。学完每一个小的知识点后,同学们可以利用本知识点后所提问题和“跟我练习”立即检测自己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同学们在学习时应非常注意对课程的复习和总结,在学完一章后,要利用“本章小结”中“本章主要内容”、“典型例题”、“综合练习”等栏目进行本章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学完一册内容或全部课程内容后,可以利用网络版主页上的“复习总结”栏目进行课程总结和阶段复习。文字教材中也有“本章小结”栏目。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网络版的“讨论区”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上网路径:www.xiexiebang.com进入成都电大主页。
在学习完一册或全部课程内容后,同学们可以利用单机版自动生成的试卷检查所学效果。在利用单机版或网络版学习课程内容时,建议大家要特别重视与之配套的文字教材以及其他媒体的使用。
(2)非线性学习模式
对”经济数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可以采用此学习模式,即利用《经济数学基础》网络版或单机版进行查找式学习,利用此法学习课程内容时,可利用主页上的”教学内容”栏目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然后利用线性学习模式所介绍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利用此法学习时更应注意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同样也可以利用网络版所设置的”讨论区”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利用单机版自动生成试卷检查所学效果。
(3)研究型学习模式
对于已经基本掌握课程内容的同学,可以采用此学习模式,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进行研究。可以利用各章的引子及课程中提出的问题、专题、参考文献等内容进一步学习你所需要的知识。(参考书目:李佐锋主编数学建模
中央电大出版社)
2、面授辅导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答疑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面授辅导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辅导。每次面授课应留课后作业,面授教师要抽查或全批全改,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各分校、教学点(班)的面授辅导教师在课前应制定导学进程计划表(不少于10次),学生将根据导学进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面授辅导教师要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名上报成都电大教学处并向辅导的学生公布,同时面授辅导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电子邮箱名和联系电话,以便于教学信息及时提供和对来自学生信息的及时回复。同学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面授辅导教师请教课程学习中的问题。面授辅导教师按照面授教学建议和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辅导内容。
3、网上导学、主要内容有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及如何学习的导学材料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同学们可以进入中央电大 “电大在线”(www.xiexiebang.com)查看。
4、BBS专题讨论
成都电大将在 “电大在线”每月导学栏目中与同学们进行本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请注意导学时间安排表。
第三部分 课程各章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微分学(36学时)(一)教与学内容 1.函数 常量与变量,函数概念,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分段函数。2.幂函数、多项式函数
一次、二次函数(二次曲线),幂函数,多项式函数,有理函数。3.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法则,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e为底的指数,自然对数函数。4.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5.经济函数举例
需求、供给、成本、平均成本、收入、利润函数等。6.极限
极限的定义,无穷小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7.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的定义和四则运算,间断点。8.导数
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切线,导数定义,微分定义。幂函数求导,导数公式、微分公式。9.求导法则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举例。10.高阶导数
二阶、高阶导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11.导数应用
(1)函数单调性判别,函数极值;(2)导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3)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平均成本最小,收入、利润最大〕。重点:函数概念、导数概念和导数计算 难点:导数的应用(二)教与学要求
1.理解常量、变量以及函数概念,了解初等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方法,掌握将复合函数分解成较简单函数的方法。
2.知道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基本特征和简单性质。3.了解极限概念,了解无穷小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求极限的方法。
4.理解导数概念,会求曲线的切线,熟练掌握求导数的方法(导数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会求简单的隐函数的导数。5.了解微分概念,掌握求微分的方法。6.会求二阶导数。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8.了解极值概念和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掌握极值判别的方法。9.掌握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10.了解边际及弹性概念,会求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会求需求弹性。(三)面授教学建议
1.变量和函数关系应重点讲授。通过几何图形讲解函数的性质。2.通过讲解经济实例,认识经济分析如何应用函数关系。
3.给出导数的确切定义,用定义计算导数可以只就幂函数举例,其它可直接给出公式。通过练习掌握公式。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可以不证明,通过大量练习掌握这些法则。求隐函数的导数视为复合函数求导数的应用。5.微分用 定义。
积分学
(18学时)(一)教与学内容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原函数概念。不定积分定义、性质,简单不定积分举例,积分基本公式,直接积分法。2.定积分
定积分定义、性质,曲边梯形的面积,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无穷限积分。3.积分方法
第一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4.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应用与成本,收入,利润。5.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求平面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6.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及其解、阶以及分类。7.一阶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与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求解举例。重点:积分概念与计算 难点:积分的计算与应用(二)教与学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概念,了解定积分概念。
2.熟练掌握积分基本公式和直接积分法,掌握第一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3.会用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求总成本、收入和利润或其增量的方法。
4.了解微分方程的几个概念,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三)面授教学建议
1.利用曲边梯形的面积引出定积分的定义,从而引出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2.换元积分和分部积分的题目难度要适宜,积分的性质可以不证明。
第二篇:施杞教授简介
施杞导师简介
一、基本情况:
施杞,男,7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香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脊柱病研究所、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批“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并被文化部任命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咨询专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极探究损伤的病因病机,传承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融汇各家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治结合,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在石氏伤科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内伤治疗原则;在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慢性损伤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药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发病力学基础的观点,先后建立了“脊柱痹证病理模型”、“脊柱力学失衡性颈椎病模型”、“脊髓型颈椎病模型”等,并通过病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论点,被国内同行认同。
先后主持召开了18次全国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及10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8篇,主编《骨伤科学》、《伤科集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实用中国养生全书》等专著26部。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的主审和7年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主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 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30余项,并参加国家“973”项目,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直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15项。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37名,指导博士后4名,带高徒7名。曾先后应邀去美、英、日、德等国及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脊柱及骨关节退变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三、对进站博士后的要求
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各个专业;具备良好的科研思路;英语基础好。
第三篇: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演讲(范文模版)
施一公教授清华大学演讲:优秀博士如何养成
我们只能自己寻找导师,而不是那些只会酒桌文化的领导。
时间:2012年6月27日 来源:清华大学
(一)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
大约10年前,著名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邮件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邮件是蒲先生语重心长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我都把这封邮件转发给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投入紧张的实验操作,并且用两小时以上的时间从事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阅读等工作。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则应主要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有些学生读完邮件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而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回答,其实源自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我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然而事实上,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结果阴差阳错间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可想而知,留学的第一年,我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会了一些精妙之处后不免 “洋洋得意”,也会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逐渐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期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全部修完,我每周5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验到晚上七八点,周末也会去两个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又让我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点多,赶最后一班校车从霍普金斯医学院回到住处附近的霍姆伍德校区。1993年,我曾经在实验记录本的日期旁标注“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此激励自己。其实,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为其中的一个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到第四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再感到枯燥或时间上的压力了。时间安排完全服从实验的需要,尽量往前赶。其实,这段时期的实验时间远多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但感觉上好多了。
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但每天早晨8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9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九十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坐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10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体力上很累,但我心里很满足、很骄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在创业,有时也会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我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近,离纽约著名的中央公园很近,那里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我从未迈进中央公园一步。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我的每一个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时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感觉仍然很骄傲、很振奋!有时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后阶段的那7年半不努力进取,而是不加节制地看电影、读小说、找娱乐(当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现在该是什么状况? 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付出时间是必要条件。
(二)要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和成功,仅仅刻苦地付出时间是不够的,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
博士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学习吸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博士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本科生阶段,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经存在,所以问题是否具有批判性没有那么关键。博士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这一点,我称之为方法论的转变。
其实,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论。这里的例子非常多,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在此择要举例说明。
正确分析负面结果(negative results)是成功的关键。作为生命学科的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个实验都很顺利、能得到预料中的正面结果(positive results),除个别研究领域外,一般只需要6~24个月就应该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了。然而实际上,在美国,生命学科的博士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博士学位。这一数字本身就说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会与预料不符,或者是负面结果。大多数低年级博士生对负面结果的看法很消极,直接影响了他们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实,只要有适当的对照实验,判断无误的负面实验结果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探索型课题的每一步进展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取得进展的过程基本就是排除不正确路径、找到正确方向的过程,很多情况下也就是将这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一一予以尝试、排除,直到找到一条可行之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可信的(conclusive)负面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心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排除法会确保我们最终走上正确的实验途径。从这个角度讲,负面的实验结果不仅很正常,也很有益于课题的最终成功。我告诫并鼓励我所有的学生:只要你不断取得可信的负面结果,你的课题就会很快走上正路;而在不断分析负面结果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也会使你很快成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我对一帆风顺、很少取得负面结果的学生总是很担心,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科研上批判性分析的训练。我的实验室里偶尔会有这样的学生,只用很短的时间(两年左右,有时甚至一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结果。对这些学生,我一定会让他们继续承担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让他们经受负面结果的磨练。没有这些磨练,他们很难真正具备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将来也很难成为可以独立领导一个实验室的优秀科学家。
所以,不要害怕负面结果,关键是如何从分析负面结果的过程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三)“一个人必须对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阅读科研文献还是聆听学术讲座,目的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阻碍创新进取。尼古拉·帕瓦拉蒂奇是我的博士后导师,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极强的实验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做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享誉世界结构生物学界,31岁时即升任正教授。1996年4月,我刚到尼古拉实验室不久,纯化一个表达量相当高的蛋白Smad4。两天下来,蛋白虽然纯化了,但结果很不理想:得到的产量可能只有应该得到的20%左右。见到尼古拉,我不好意思地说:“产率很低,我计划继续优化蛋白的纯化方法,提高产率。”他反问我:“你为什么想提高产率?已有的蛋白不够你做初步的结晶实验吗?”我“回敬”道:“我有足够的蛋白做结晶筛选,但我需要优化产率以得到更多的蛋白。”他不客气地打断我:“不对。产率够高了,你的时间比产率重要。请尽快开始结晶。”实践证明了尼古拉建议的价值。我用仅有的几毫克蛋白进行结晶试验,很快意识到这个蛋白长度并不理想,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除去其N-端较柔性的几十个氨基酸。事实上,除去N-端几十个氨基酸的蛋白不仅表达量高,而且生化性质稳定,纯化起来非常容易,根本不用担心产率的问题。
在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实验的初期阶段,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当然要尽量仔细。但一旦按计划开始后,对其中间步骤的实验结果则不必追求完美,而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把实验一步步推到终点,看看可否得到大致与假设相符的总体结果。如果大体上相符,你才应该回过头去仔细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大体不符,而总体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误,那你的假设(或总体方向)很可能是有大问题的。
这个方法论在每一天的实验中都会用到。从1998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到现在,我一直告诫所有学生:切忌一味追求完美。
科研文献与学术讲座的取舍
再来谈谈科研文献(literature)与学术讲座(seminar)的取舍。尼古拉?帕瓦拉蒂奇博学多才,在我们许多博士后的心目中,他一定读很多文章、常常去听学术讲座。没想到,事实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在我的博士生阶段,我的导师杰里米·伯格非常重视相关科研文献的阅读,每周召开组内文献讨论会,讨论重要的科研进展。刚到尼古拉实验室时,我曾试图表现一下自己读文献的功底,也想同时与尼古拉讨论以得到他的“真传”。1996年春季的一天,我精读了一篇《自然》杂志的文章,午饭前遇到尼古拉时,我向他描述了这篇文章的精妙,同时期待着他的评述。尼古拉面色有点尴尬:“对不起,我还没看过这篇文章。”当时我想,噢,也许这篇文章太新,他还没有来得及读。过了几天,我阅读了一篇几个月前在《科学》上发表的研究文章,又去找尼古拉讨论,没想到他又说没看过。几次碰壁之后,我不解地问他:“你知识如此渊博,一定是广泛阅读了大量文献,为什么恰好没有读我提到的这几篇论文呢?”尼古拉看着我说:“我的阅读并不广泛。”我反问:“如果你不广泛阅读,你的科研成果怎么会这么好?你怎么能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这么多文献?”尼古拉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我只读与我的研究兴趣有直接关系的论文,并且只有在写论文时我才会大量阅读。”
我做博士后的单位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有很好的系列学术讲座,常常会请来自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大牛”演讲。有一次,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来作讲座,并且点名要与尼克拉交谈。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尼古拉却告诉他的秘书:“请你替我转达我的歉意,讲座那天我恰好不在。”我们也为尼古拉感到遗憾。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演讲的那天,尼古拉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从早晨到傍晚一直没有出门,自然也没有去听讲座。当然,这也许是巧合——尼古拉取消了他的出行计划。但以我们对他的了解,他十有八九是在写论文。后来,我们也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尼古拉身上已经见怪不怪了。
离开尼古拉实验室前,我向他抛出了这个始终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如果你不怎么读文献,又不怎么去听讲座,你怎么还能做一个如此出色的科学家?”他回答说,他的时间有限,每天只有10小时左右在实验室。权衡利弊之后,他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解析结构、与学生讨论课题或写文章。
尼古拉的回答表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必须对他要做的事情作出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无论阅读科研文献还是聆听学术讲座,目的都是为了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四)在博士生阶段,尤其是前两年,我认为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去听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并进行科研文献的广泛阅读,打好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选择文献阅读和学术讲座就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开始权衡时间的分配了。
挑战传统思维。从我懂事开始,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凡事失败都有其道理,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重新开始尝试。直到1996年,我在实验上也遵循这一原则。但在尼古拉的实验室,这一“基本原则”受到了有理有据的挑战。
有一次,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失败了。我很沮丧,准备花几天时间多做一些对照实验找到问题所在。没想到尼古拉阻止了我,他皱着眉头问我,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为何失败?我觉得这个问题太没道理,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得知道哪里错了才能保证下一次可以成功。”尼古拉马上评论说:“不需要。你真正要做的是把实验重复一遍,也许下次就可以做成。与其花大把时间搞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不如先重复一遍。面对一个失败了的复杂的一次性实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重新做一次。”后来,尼古拉又把他的这一观点作了升华:“是否要弄清楚一个实验为何失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理清每一个小差错的习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仔细想想,这些话很有道理。并不是所有失败的实验都一定要找到原因,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实验。因为实验过程繁琐复杂,大部分失败是由简单的操作错误引起的,可以仔细重新做一遍,这样往往可以解决问题。只有那些关键的、不找到失败原因就无法前行的实验才需要刨根究源。
我选择的这些例子多少有点“极端”,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震荡大家思维的作用。其实,在我自己的实验室里,这几个例子早已经给所有学生反复讲过多次了,而且每次讲完之后,我都会告诉大家要打破迷信、怀疑成规,关键的关键是:跟着逻辑走!跟着逻辑走,这是我在实验室里注定会重复强调的一句话,每天至少要对不同的学生讲5遍以上。我自己每次与博士生讨论课题也总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用推理、排除法找到实验的下一步解决方案。严密的逻辑,是批判性分析的根本。(全文完)
第四篇:观看施燕老师作文教学有感
人物外貌描写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基本内容,“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外貌”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收看了施燕老师《猜猜他(她)是谁》这节作文课视频,我感受很深,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作文教学可以借鉴名家好作品
施老师首先提供了杨红樱老师描写唐飞外貌描写的作品片段,让同学们读这段外貌描写,接着交流这段人物描写好在哪里,然后教师揭示了人物外貌描写的手法。
二、作文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
施老师善于从学生中提取资源。首先让大家观察班级有个性特征的同学,接着描写外貌特点,然后让该生评说同学们的描写是否真实贴切。是同学们明白了只有抓住了人物特点,才能写好人物的外貌。
三、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施老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善于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神韵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施老师指导学生在抓住人物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看、说、读、写等方式,在循序渐进中逐步领会写作方法。
第五篇:文化部刘全家施光南作品音乐会(模版)
“施光南作品音乐会”(暂定名)
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品音乐会
策划书
2011-2 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基金施光南音乐研究会
总策划:刘全家
一、音乐会意义:
1、施光南
施光南是金华市金东区(原金华县)源东乡叶村人,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他先后创作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生活是多么美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他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施光南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和体裁多种多样,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1980年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等联合举办他的声乐新作品音乐会,在京、津演出,反映强烈。去年是已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诞辰70周年,由本公司策划举办的施光南音乐作品音乐会取得了巨大反响,今年我们要继续把施光南音乐会进行到底,这既是对故人的怀念、追忆,也是对他留下的珍贵的音 乐作品的再次回味、品读。
2、聂建华
一个在中国音乐界不可忽视的名字,经过近三十年的磨砺,深厚的文化底蕴,执著的敬业精神,使其成为跨越美声与民歌,创作与演出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多年的演唱生涯中,他自如的借鉴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优点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音乐文化的地区。它是民歌的海洋,是中国民歌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出很多优秀的歌唱家:郭兰英、马玉涛、聂建华、戴玉强、阎维文、谭晶等。在许许多多的歌唱家中,聂建华是真正从山西成名后走向大众的歌唱家。作为施光南的学生,将音乐会放在山西举办,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是聂建华和施光南师徒二人相识的地方,更是因为这里是聂建华深爱的家乡。
3、国内一流音乐会的艺术定位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聂建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佟铁鑫都是施光南先生嫡传弟子,是当今中国为数不多的施光南音乐艺术的传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黄华丽等是当今中国歌唱家中顶尖选手。他们大多是全国青联常委,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由他们演绎的施光南作品音乐会将是音乐艺术的滔天盛宴,不仅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还将带来一定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影响。届时,全国各大媒体 将齐聚山西,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二、演出时间:
2011年(视资金到位情况)
三、具体演出安排:
1、演出阵容:(1)一流演员; 聂建华:
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常委,现为武警文工团独唱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曾先后在山西歌舞剧院、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总政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
主要演唱作品有:《喊太阳》、《草帽歌》、《怀念战友》、《龙舟竞渡》、《草原花海》、《草原恋》、《巡逻在草原上》、《冬天的草原》、《再见了,大别山》等几十首经典名曲。1983年,在华北五省“晋阳之秋”音乐会上获得“最佳男高音歌唱演员(一等奖)”的殊荣,一举成名;随后,1986年,在广西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8年,在广州举办的声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96年,在哈尔滨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声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政府奖);先后有八首作品荣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1985年应美国前总统卡特及夫人的邀请赴美举办个人演唱会并 被授予美国最高荣誉公民证书。1992年作为首批艺术家代表大陆赴台进行艺术交流活动,曾出访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他和戴玉强、丁毅并称为“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唱家”。2005年,他在南京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从1988年至2005年,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主要演唱。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多年的演唱生涯中,他自如的借鉴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优点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佟铁鑫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为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佟铁鑫出生于辽宁锦州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随父——声乐教育家佟笑梦学习声乐,受到了严格正统的启蒙训练。在全国性的大赛和调演中,佟铁鑫以其娴熟的技巧、华彩的声音、诚挚的情感而屡获殊荣。他曾获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全国军旅歌曲电视大赛金奖、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金奖,先后四次在全军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他的一曲《夕阳红》,响彻大江南北,深受群众的熟悉和喜爱。他为许多影视作品录制了主题歌和插曲。
1980年,他以故事片《当代人》中的主题歌《年轻的心》走红歌坛,随后他又为《寻找回来的世界》、《海上生明月》、《上海的早晨》、《人间正道》、《光荣街十号》等三十多部影视片演唱了寻找回来的世界、小贝壳、人生是一个海等主题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 要音乐作品有:《夕阳红》、《多情的土地》、《男子汉去飞行》、《长江边的故事》、《为了谁》等。
佟铁鑫的声音具有金属般的磁性和穿透力,他的中低音区浑厚深沉、流畅抒展,高声区刚劲豪放、绚丽华美。在国内象他这样能横跨两个音域的歌唱家十分罕见,他气息充沛,吐字清晰,感情真挚;加之他极为自信洒脱的台风、典雅而豪放的气质使他不愧为我国最出色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有报章评价他是一个“广阔之处能够驰骋;细微之处懂得雕琢”的歌唱家。在二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造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吴碧霞
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先后师从邹文琴、金铁霖和郭淑珍教授,获硕士学位。2006年起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和马里兰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师从教授Marlena Kleinman Malas 和Carmen Balthrop。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并以她过人的天赋和持之以恒的勤奋刻苦,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中国首位将中华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
吴碧霞在中学时代就曾荣获1992年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组优秀歌手奖,1993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奥运希望之船歌手大奖赛」民族组第二名,文化部1996年「全国声乐比赛」 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2000年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1年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和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特别奖;2002年荣获世界上最重大音乐赛事之一的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2003年荣获北京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2004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最佳演员奖;2006年北京市突出贡献中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7年第二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7年繁荣首都文艺事业突出贡献者称号;2008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2008年《红楼梦音乐会》专辑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最佳专辑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
吴碧霞近年来在国内外成功的演出,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声誉并受到了音乐界和国际社会、国内国际众多媒体的特别关注和极高评价。中国中央电视台多次为其录制个人专题,西班牙报界称她的演唱为“天上传来的声音”,俄罗斯媒体称她为“来自东方的声乐天使”,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竞赛周刊等多家媒体也对吴碧霞进行了专题报道。
(2)拟邀请著名主持人李阳担任现场主持; 李扬
原中央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曾为《米老鼠与唐老鸭》一片中的唐老鸭配音,给人留下极深印象。1982年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编 采专业毕业后,任职于中央电视台,先后主持了中央电视台著名王牌栏目《文化生活》、《祖国各地》、《九州方圆》、《沿海明珠》、《为您服务》等系列专栏。其轻松而略带诙谐的风格深受广大观众所喜爱。
他曾参与制作近百部专题片,其中《沿海明珠》、《国庆趣话》、《周总理和党的文艺事业》、《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专题片都在全国专题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或特等奖。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李扬先生参与了数百部外国电影和电视剧的译制配音工作。其中俄国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大型宽银幕)中的希特勒,中国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唐老鸭都由他配音,他的声音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他还多次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春节、元旦、国庆元宵等)。
十几年来的不断奋斗和努力,使他在内地和香港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为此他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七届常委、八届常委、九届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人协会理事、香港友好协进会永远会员、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会董、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泉州同乡总会名誉会长。鉴于他在香港回归前作出的贡献,他作为香港庆回归主席团副主席参加了香港回归的全部议程,并接受香港特区首长董建华、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共同颁发的香港十大荣誉青年大使的称号和证书。
(3)邀请中国最高水平交响乐团(100至150人)现场伴奏;
8(4)邀请国内知名合唱(100人左右)助唱;
(5)国内外最好音响和灯光设备配置;
(6)乐队指挥:著名指挥家史志友、刘溪 史志友
1979年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获作曲、指挥双学位,师承著名作曲家赵行道以及著名指挥家黄立飞教授,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指挥。
史志友先生曾指挥过多部著名作曲家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如施光南的《伤逝》、石夫的《古兰丹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孟姜女》、鲁德继格·名古斯的《唐吉柯德》等。史先生的曲作形式多样、得奖无数,舞蹈音乐《咏剑》获一九八零年中国大陆优秀作品奖,电影音乐《万里长征》获一九八一年电影百花奖,《万紫千红》获一九八七年全大陆比赛金奖,其名被收录于《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当代青年名人辞典》中。
刘溪
国家一级指挥。刘溪幼时就酷爱音乐,曾表演过二重唱、男声四重唱等,进入市歌舞团后先拉大提琴,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专攻指挥专业,毕业后曾担任大型歌舞《江姐》和歌剧《小二黑结婚》、《乔老爷上轿》、《夺不走的爱》、《救救她》、《友谊与爱情的传说》等剧的指挥。当时歌舞团歌舞节目演遍辽宁省内各市,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称为辽宁四枝花之一。
1987年四月刘溪调入全总文工团,开始迈上了他人生旅途的新台阶。经过几年的磨砺,他由普通的乐队指挥升任歌舞团的团长,他的名字上了《中国音乐家名人录》的指挥家专栏。1990年亚运会期间,他指挥中央芭蕾舞团的交响乐队演出《三圣母》受到了各国亚运健儿的好评。他们称他为中国的小泽征尔。他还曾为歌曲《圣火燃烧在龙的故乡》、《梦中国》等歌曲作曲 受到行家和观众的一致赞扬。
2、演出曲目: 音乐会计划演出曲目
序曲——施光南主题随想《紫藤花》
管弦乐 祝酒歌
聂建华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校园多美好
一抹夕阳 选自歌剧《伤逝》
我为什么这样快乐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金色的秋光选自歌剧《伤逝》
假如你要认识我 草原花海
龙舟竞渡打起手鼓唱起歌
月光下的凤尾竹
在欢乐的节日里
桔颂选自歌剧《屈原》
林中的小鸟在歌唱
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媒体支持: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鲁东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 谨(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人民日报 任姗姗(文艺部记者)解放军报 沉 石(文化部大校编辑)工人日报 赵亦冬(文艺部主任记者)中国青年报 徐 虹(文艺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月 明(主持人、高级记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刘 敏(网络部编辑、记者)北京日报 李培禹(副刊部主任、高级记者)北京日报 李红艳(文化部记者)北京晚报 张 风(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北京晚报 林晨曦(文化部记者)音乐周报 白宙伟(总编辑)北京晨报 和路路(文化部记者)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肖朝阳(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北京音乐广播电台 谢钊(音乐台中歌榜)北京电视台 高云爽(每日文娱播报)2人 北京电视台 李劲松 宫璇(编导)新浪网 刘超 搜狐网 梁楠 新京报 康沛 图书商报 李际平中国新闻出版报 冯文礼
五、专案宣传(独家冠名)
自冠名之日起,与音乐会相关的宣传和所有印刷品皆列企业为主承办单位进行。
(1)音乐会前期将推出赞助方,主办方,承办方与聂建华的媒体见面会,同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此次音乐会有关信息。
(2)音乐会将邀请山西省委临导、市委领导、贵方领导,协作单位,国内文化界领导,国内外媒体,知名演员到场。现场以贵方品牌标准色布置,主席台,背景板,横幅等。
(3)音乐会后期在中央台或地方台播出或出品DVD发行,列贵方为赞助单位鸣谢。
(4)音乐会海报,招贴等显示企业名称。(5)回馈贵方贵宾票,甲等票和其他等级票若干张(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