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
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
连江东水学校
陈芳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立足于文本
1.立足于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是依托文本进行教学的,文本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它体现了作者的爱憎和是非观,有着自身的内涵和规定性,所以阅读文本就要研究文本作者的创编意图,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确定文本的价值取向。师上《落花生》一文,师问:“学了课文后,能说说花生、苹果、石榴,你最喜欢哪个吗?”大部分学生说最喜欢花生的默默奉献,也有人说最喜欢苹果和石榴善于表现自己,个别学生也附和,这时教 师却赞许地点点头。其实这位教师只是一味地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以寻找答案的丰富多彩,却忘记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对“最喜欢苹果和石榴”这一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回答也没有作出科学合理的解答。
2.着眼于文本的字、词、句、篇
阅读自然应该以阅读活动为主,这个活动又要凭借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文本的字、词、句、篇。因为每篇课文都是由字、词、句、篇组成的整体,文本中的字、词、句、篇各要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个性化阅读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凭空想象,必须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识字,解词,分析句子,使个性化阅读在着眼于文本的基础上产生应有的阅读效果。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探索字、词、句、篇,并能还语言旋律,还语言具体意像,再展示个性化阅读,做到以情悟情,以心契心,焕发个性的生命光彩。
3.遵循文本的逻辑思维规律
文本作为阅读对象,其本身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规律。我们的教学也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从根本上将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符合文本自身逻辑的整体阅读,把支离破碎的所谓“个性化”的问答式变为系统的个体感知体验为基础的读思议辩。
二、立足于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因为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然会存有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我们就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其个性阅读。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把长课文化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自的认知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问,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学习古诗(山行),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地朗读,可以表演,再现诗人停车欣赏枫林美景,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长长的石径,红色的枫树林等等,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阅读效率也高了。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 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立足于教师的宏观调控
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式的阅读,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儿童心理学也显示,儿童在小学阶段更容易接受感性的东西,更应该让他亲自去体验。由于儿童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不长,教师需要运用多种途径,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孩子健康成长。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二是要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三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会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的习惯。
2、教给方法,锻炼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要以阅读实践活动为纽带,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阅读的类型和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探究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评价,提高效率
教师应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采用鼓励、表扬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使个性化阅读真正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评价中,教师也要不断地自我反思,总结个性化阅读成绩与不足,并及时建立学生阅读档案,供大家对照、纠错,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出发,创设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语文需要的个性化氛围,努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流畅地读、主动地说、甚至大胆地唱、活泼地跳、自由地画……让学生的良好个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得以健康、自由的发展。
语文教学情趣化研究
连江实验小学
陈
强
一、语文情趣化教学的意义
.
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提倡“知识就是力量”,到了20世纪70年代,提出一个口号,叫“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育发展到今天,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反思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
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认为,从脑科学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重情趣”应放在首位。他说:
“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而,开展语文情趣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情趣化教学的前提
1、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如果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公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也就是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和谐共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平静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 陶。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新。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现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却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陈景润是著名的数学家,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具有这样的人才观是参天的大树,就让成为栋梁之材;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之后,才彻底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学习都感到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3、蹲下来看学生
老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学生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因为泰戈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承认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承认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中成长的,没有什么错误不能容忍的。于永正老师说:“要说我的教学还有一点特色的话,那就是重情重趣,无情无趣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南斯拉夫教育家弗鲍良克说一句话:“对每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令人生厌的教师。,’但是在现行的教学评比制度下,在考试的压力下要做到老师让学生喜欢可真是不容易。我们只能淡化“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考试成绩”带给我们的。负担,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洒脱一些,才能做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
三、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策略(一)以“物”激“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以’“物”激“趣”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如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备(石头书)—课时,我上网查找资料,找到了三幅化石图。第二天,我通过展示仪把图片投到电视上。同学们对“小鱼”化石图比较容易辨认,但是对于“三叶虫”化石就很陌生,还把恐龙睡姿图,有的说是鸭子,有的说是小鸟。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图片,神情那么我赶紧追问了一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体会:“我看到他喝完水,嘴角都笑弯了,眼睛笑眯眯的,眉头舒展开了,像捡到蜜罐似的。”(三)以“情”激“趣”
支玉恒老师的课总会是很有趣,充满了机智的情趣。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这不·仅与支老师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有关,更多地与支老师对教学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充满教学机智有关。是支老师用教学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试举支老师讲的《晏子使楚》为例。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均,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这一段对话,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观自我的勇敢精神;(2)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
(3)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启示了—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
(4)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
(5)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是那些通过教师的组织、示范、点拨和激励,引发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兴趣盎然、情感投入,真正能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因为它不但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不再有厌倦的感觉。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秘诀。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感悟 连江江南中心小学
魏
影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悟自得。引领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生成、发现、探究,进而感悟、理解文本的意旨,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和语文素养的有效生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有所感悟?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一些方法,注意引导,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并在感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创设比较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有所感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比较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语言是—种书写符号系统,文章正是由一系列书写符号组合而成的,而语言符号恰恰又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从而使文章具有意义。读书感悟正是通过对语言符号的感知,并把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这里就涉及到文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为什么用这种句式而不用那种句式等,说到底,就是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学生能对文中使月的词语、句式等进行思考,得出答案,便完成了一个感悟的 过程。问题是,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还不强,面对那么多词语、句式等,它的注意指向何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这方面,运用比较法应该是可行的。如《蛇与庄稼)第一小节中的“说也奇怪,这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教学时,教师读“说也奇怪,这—年庄稼获得了丰收。”学生读“说也奇怪,这—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通过在比较中读,学生感悟到了课文中的句子所含着的特别的意义,有的说“就获得了丰收”反映了农民的高兴心情,有的说“就获得了丰收”说明跟预想的—样,有的说“就获得了丰收”表示程度深。答案虽然不同,但都是学生感悟出来的,是有道理的。这里没有简单地提出“句中为什么用‘就’?”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书后有所感悟。
二、在比较中体会课文的语言形式
阅读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过程,而学习阅读还需经历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过程,即学习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使学生意识到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养成自觉地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的习惯。教学时,在学生读书比较感悟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语言的形式,体会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如修饰语的运用使表达的内容更准确,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形象等等。比如教学《难忘的一课》中的句 子“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就可以分别去掉“那么”和“多么”,引导学生与原句比较,体会句中蕴含的感情。再思考课文中的句子为什么感情更加强烈,从而明白这深厚的感情的表达离不开使用“那么”和“多么”这两个词。
三、在比较中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发展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要朗读好课文,离不开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深入理解,也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朗读的比较,感悟朗读技巧。现以(高粱情)第二小节的朗读教学为例加以说明。(高梁情)的第二小节是这样的:“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梁。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教学时可按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分别找朗读水平不同的学生读这—段课文或学生与教师分别读这一段课文,引导学生凭直觉判断谁的朗读更能准确地表现文章的内容。第二步,让学生思考读得好的是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感悟出朗读技巧的恰当运 用与表达文章内容的关系。朗读这一小节时,正是强调了“灰茫茫、十分、极”这些词语,表现了土地贫瘠的程度;强调了“强悍”,表现了高粱的特点;强调了“只有”,反应了土地与高梁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思考,学生悟出了这一段的朗读技巧,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三步,反复朗读,巩固感悟成果,提高朗读能力。认识上提高以后,便可让学生再次朗读。由于悟出了朗读的技巧,再经过多次练习,就能形成朗读能力。这种朗读指导与单纯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相比,更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
四、在比较中学会学习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但预习时运用的方法不能使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全部问题,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课堂学习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学习自己预习时没能掌握的部分。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固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提出问题“现在学懂的内容,预习时为什么没能学懂?”使学生自觉地把现在的学习方法与预习时的方法进行比较,悟出课上用的学习方法的作用和预习时学习方法的不足,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会更深 入,对形成自学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帮助。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土》中的“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向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班长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说?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并思考讨论,有感情地朗读。到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但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预习时你们是怎么学这几句话的呢?如果现在让你预习,你会怎样去做呢?”学生自然去回顾课上的学习过程,与预习时的学习进行比较,提高了学习能力。
总之,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比较情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并通过感悟,恢复心理平衡。正是在这一次次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连江马鼻中心小学
陈
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足以证明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提起作文,学生就头痛,首要原因是无话可说。“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写作也是这个道理,积累写作素材乃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一、走进自然,感受神奇魅力
神奇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丰厚的自然资源。看花红柳绿,听百虫呜叫,吸清鲜空气,沐浴自然清风,享受甘甜雨露,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大自然的变幻莫测、神奇美丽无不让学生怦然心动。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适时地让学生有感而发,畅谈心中之美。再稍作点拨,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更加丰富浪漫,表达也能酣畅淋漓。
如当秋天悄然而至,教师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之美。学生通过留心观察,明白了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是稻谷丰收的季节,是落叶飘零的季节,是大雁归南的季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陶冶·了情操,而且从大自然中积累了习作素材。
二、留心生活,揣摩身边精彩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同时也是一部鲜活、丰富的 人生阅历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诗的校园生活,欢乐如歌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但由于缺乏体验和情感,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教师必须注意作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在老师不断的帮助下,让学生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感悟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拿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来说,可让学生尽情观察一路上发生的事,对“在上学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让学生把所经历的记录在日记本上。这样,学生经历了亲眼看、亲耳闻、动脑想、亲自写的过程。就是把感性方面获得的习作素材,通过理性认识进行深化。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这会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走向生活,从而对生活充满激情。
三、广泛阅读,品味知识瑰宝
学生习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有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表达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 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在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面,开放并引导学生进图书馆,向学生介绍浅显、有趣的中外名著,自然科书籍,书报杂志电子书等,并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写在专门的阅读积累本上。例如:早读课上,我常让学生带上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通过阅读交流之后,汇报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好词好句、写作方法、心灵感悟……而后,教师向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师生共同欣赏、品味”……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语言积累增加了,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
四、开展活动,领悟实践真谛
教师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制作、跳绳、拔河、踢毽子、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议等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时应常“换”常“新”,因为“喜欢的魅力在于更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
在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可到现场指挥,引导学生观察。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习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五、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养
课标中提出了学科间整合的问题,而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责任,能够实现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理念,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教学建立紧密的关系,引导学生留心学习,善于发掘。如学生每天也都要上数学课,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写写数学方面的作文,可写对某一道题的精彩解法,描述某一道题的解答过程,介绍自己学数学的经验……这样,学生在解答题目上,变得更有序,思考问题更严密,不仅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还能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同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品德与社会课中积累名人伟人的故事,从科学课中体验制作的乐趣,对实验现象的描写,从劳动课中学会生活的本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 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二篇:有效教学5 学法指导
有效教学法的基本功5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
教
案
岜饶乡云盘小学:曹祖德
2014年7月19日
导引 新课程下学法指导的变化和发展
一、学法指导:新课程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
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的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何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经心理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新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带来挑战。
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发现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发现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3、新课程下教学策略必须转变。
二、掌握学法:新课程下中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一)“我要用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学习中同老师、同学、学校和社会之间合作,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使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发展。
(二)“我会用新的学习方式”
1、在“自主学习”中,新课程下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利用学习条件。
(2)主动利用学习的“工具”,即掌握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3)具有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
2、在“合作学习”中,新课程下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互相支持、配合、做到面对面地促进互动。(2)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在合作中有效地沟通。(4)对个人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继续评价,寻求提高其更有效的途径。
3、在“探究学习”中,新课程下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提出一个科学性的问题,但不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2)收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进行调查等。(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4)求证过程。
(5)获得认识并发表探究结果。
话题一 新课程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指导技能
一、什么是学习?
(一)学习的概念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学习是后天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在教育学领域,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自我意识自我超越,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强化与反应之间的习惯性联结。
一般认为,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而狭义上的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
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本书所说的学习是指狭义上的学习。
(2)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划分,可以把学习分为知识性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3种类型。
2、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划分(1)教师传授的学习。(2)学生自主选择式的学习。(3)在潜移默化中学习。(4)通过反思学习。
3、基于学生在学习中采取的策略划分
依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次序,学习分为以下5种基本类型:
(1)机械学习。学习者无需任何推理或其他的知识转换,直接吸取环境所提供的信息。
(2)示教学习。
(3)演绎学习。学生所用的推理形式为演绎推理。(4)类比学习。(5)归纳学习。
4、根据学习的意义划分
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大类。(1)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学习是一种接受学习。
2、学生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3、学生学习是有计划的系统。
4、学生是学生学习的主体。
5、学生的学习是受教育的过程。
二、如何激发学习动力
(一)避免学生出现“习得无助”。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四)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
话题二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技能
一、什么是学习方法?
(一)学习方法的概念。
实质上,学习方法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原则的调节指导下,有意识的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和体力,把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手段连为一体而形成的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
1、学习方法指学习时所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
2、学习方法还指学习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要求。
3、学习方法具有层次性。
4、学习有法、学无定法。
(二)学习方法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1、学习方法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是为学习目的服务的。
2、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既是对学习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反映了学习规律。
3、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可以相互转化。
(三)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1、三环课程学习法(三环教学法)。
三环教学法,实质上是一项经“局部探索方式”学习课时新教材的普通教学法,所谓“局部探索方式”,即部分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索,部分由教师去讲授。其原理结构是:自学发现――选讲充实――练习转化。
二、如何培养学习方法。
(一)学习三要点。
1、多读书,注意基础。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
课本知识,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2、多思考,注重理解。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
3、多重复,温故而知新。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二)三种学习精神
1、不唯书。提倡不唯书,并不是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2、不唯师。我们主张学生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争论。
3、不唯一。我们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三条学习原则。
1、自觉性原则。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主动性原则。要求中学生的学习要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
3、独立性原则。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四)三种学习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做笔记。
(五)三种学习能力。
1、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2、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流畅的表达能力。
(六)四种思维品质。
1、敏捷性。
2、深刻性。
3、整体性。
4、创造性。
(七)四位良师益友
1、自信。
2、课本。
3、同学。
4、教师。
话题三 新课程下如何实施学法指导
一、什么是学法指导?
(一)学法指导的概念
学法指导全称为学习方法指导。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简言之,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信息进行一种反馈控制。
(二)学法指导的意义
1、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3、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
4、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三)学法指导的目的。
1、使学习条件最优化。
2、使学习过程最优化。
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四)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是指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与其他学习和整个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
3、实践性原则
是指在学习方法指导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仅从理论上阐述、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4、渗透性原则。
是指要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
1、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2、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3、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三种具体的学习步骤:
(1)先预习后听课,这样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活动有较好的“准备性”。(2)先复习后作业,实现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达到有效地巩固和转化。(3)先思考后发问,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4、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习。(1)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内容。(2)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习方法。(3)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理解。
二、如何实施学法指导
(一)运用多种模式开展指导
1、课程教授式。即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课,向学生系统传授一般学习方法的模式。
2、专题训练模式。就是利用典型单元或结合期中、期末复习的契机,把前一时期学过的学法及时归类,形成“学法链”、“学法集”、“学法树”或“学法库”整体的学法结构。
3、学生交流方式。即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的模式。
4、点拨指导方式。
(二)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指导
在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以下尝试:
1、讲授指导:许多知识、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照法实践。
2、示范指导:教师做出示范,学生才能效法。
3、提示指导:教师在适当时间加以点拨、提示,学生便能抓住要领,迎刃而解。
4、理清思路:教给学生思想的正确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
5、归纳指导: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学习步骤和技巧加以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6、程序操作: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7、对比指导:将两种正反方法进行对比指导,让学生明辨择用。
8、渗透指导:重视实践,在指导阅读过程中渗透学法,渗透的过程就是学法指导的过程。
9、启迪思维:多角度思维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启迪思维。
10、编写歌决:有的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需要借助歌决、顺口溜加以编排,便于记忆。
(三)利用学生心理实施指导。
1、创设情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争强好胜,激励学生学生。激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扬激励。(2)奖惩激励。(3)目标激励。(4)竞赛激励。
4、因村施教,区别不同学法。
(四)学法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把“指”和“导”统一起来,对已揭示出的学法不可时过当堂便弃之不用。
2、要具体可行,即不可用“只言片语”或“教条”揭示学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迁移操作和灵活调控。
3、要把教师总结与自我总结结合起来。
4、要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大撒手的“放羊”,致使其名存实亡。
5、要力戒“模式主义”,防止盲目地生搬硬套而背离教学要点。
6、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从浅入深,形成过程;忌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7、要坚持多样化的统一,注重有系统地归纳与分类运用。
8、要保证区别教法与学法,不把自己的教法当学法显示给学生,致使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合适的学法指导。
话题四 常规学法的指导技能
一、常规学习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增强注意力
怎样去培养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主性呢?我们可以这样去指导学生:
1、明确目标
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使自己产生向往和追求的愿望,并强行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去完成任务;
2、自我约束
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坚强的意志与外界各种干扰作斗争,达到充耳不闻、闹中取静的超我意境。
(二)指导学生提高记忆力
记忆是积累知识经验的基本手段,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是靠记忆来掌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去记忆和科学地复习。
1、有目的地去记忆
记忆时有目的地记,采用一定方法地记,比没有目的、不采用一定方法地记效果好。
2、科学地去复习
记忆需要和遗忘做斗争,记过的内容要发生遗忘,这是正常的规律。
(三)指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学生应该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四)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每位学生而言,要想学好,必须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要明确,适当。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德智体全面发展。
4、“长计划,短安排”。
5、“死计划,活安排”。
6、要严格执行计划。
二、课程教学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要做到“四勤”:
1、勤动脑;
2、勤动笔;
3、勤动手;
4、勤动口。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上课时要做到“五到” 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抓住课堂教学思路
听课是要开动脑筋,使自己思维紧跟老师思路,这是听课的重要一环。所谓思路,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有经验的老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一套方法。会听课的同学,可以一方面学知识,一方面学习思维方法,学生学到这些思维方法极为重要,不但可以防止死记硬背,而且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自己解决。
3、是听课要抓住重点、难点与关键
学习每门课,都会遇到一些概念,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听懂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这些概念的表述方法;弄清它的应用范围与条件,怎样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如果从教师讲解中抓住这几方面,听课就抓住了要领。有时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遇有难点要力争当堂消化,特别是关键环节必须弄明白。
4、上课时要注意记好笔记
我们要教会学生记笔记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但在上课时一定要坚持听课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教学内容上,在听懂的基础上记。遇到难题时,宁可停下来先听懂它而不是匆匆忙忙、不假思索地去记。记笔记的方式和详细程度,要根据课程内容、教师讲课特点和自己情况而定,有的可以多记些,有的可以少记些,内容与教材一致的,甚至可以不记。
(三)指导学生学会课堂讨论
1、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课堂讨论形式(1)中心式讨论与板块式讨论(2)补充性讨论和碰撞性讨论(3)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4)生生讨论与师生讨论
2、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明确内容,组织讨论。
(2)确定伙伴,展开讨论。(3)教给方法,有效讨论。(4)给予激励,兴趣盎然。(5)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四)指导学生学会课后复习
1、尝试回忆
当我们阅读课本到一个段落时,便要合起书本默想一遍,试着回忆应该记住的内容。凡觉得模糊的地方,应立即核对原文重新阅读,这种方法即尝试回忆。把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尝试回忆能增强学习效果呢?这是因为这种方法能使人始终处于凝神专注的状态,不会陷入简单重复的枯燥境地。同时,在尝试回忆中,能及时了解自己在哪个方面学得不全面,再用合理的时间去重读那些应该记住的部分。
2、钻研教课书的习惯
在新课下由于学生要学的内容和科目较多,我们如何在考试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课时少的矛盾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为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自由支配时间在尝试回忆之后,去专研教科书,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部分,不用花更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或者不清,影响模糊的部分。同时学生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
3、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主要是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主整理一番。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深化、简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特点。经过整理的笔记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复习资料,应该妥善保管,以备需时之用。
4.看教辅书的习惯
教辅是对教材的辅助作用,首先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好教辅,选择方法是:选择深浅相宜,解疑释难的参考书。每门课程可以选一本主要参考书,这本主要参考书的编排体系应与教科书相同或相近,水平相当或略深一点,作为课本的伴读本,其它的作为一般参考书。
5、认真做作业的习惯(1)要舍得花时间审清题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舍得花时间审清题意,弄清那些是已知条件,那些是隐含条件,题目中渋及那些规律、公式定理、定律。待求与已知之间存在那些联系。
三、考试复习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复习
(二)指导学生学会应考
1、指导学生做好一定的考前准备(1)心境坦然进考场。
(2)要养精蓄锐,保持旺盛精力。(3)做好物质准备。(4)熟悉考场环境。(5)考后不要和别人对答案。
2、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考技巧(1)答卷前的思路设计。(2)浏览试卷。(3)做题。(4)细心检查。
3、要重视对学生考后的反馈(1)重视考地检查、复习。(2)重视考后分析。
(三)指导学生学会做题
1、认真审题。
2、快速思考。
3、巧破难点。
4、细心验证。
话题五 新的学法的指导技能
一、自主学习的指导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
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二)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1、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尊重学生和各项权利。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做法主要有:(1)结合生活实际展现情境(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3)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5)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3、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尽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自学、圈点批画、讨论等学习方式,使他们完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启发、引导、点拨、小结的工作。
4、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
5、防止走入自主学习误区
(1)“挂羊头卖狗肉”。表现为有自主学习之名,无自主学习之实。
(2)“依葫芦画瓢”。表现有课前广泛收集名师的光盘录像、教学实录等,课堂中,全然不顾学生的差异,原搬名师思路,将名案进行到底。
(3)“自由式放羊”。表现在课堂中只图表面形式的热闹,整堂课下来,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
(4)“赶鸭子上架”。表现为课堂中过分高估学生的实力,处理教材时缺乏理性的分析,对课堂出现的情况预设不足,更缺乏二度设计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指导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合作学习的特征。
3、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2)教会方法是合作学习的保证。(3)任务明确是合作学习的关键。(4)有效调控是合作学习的关键。(5)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6)共同发展是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1、合理建组,相互协作。
2、有效分工,强调责任。
3、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4、充分参与,培养能力。
5、正确引导,及时总结。
6、端正认识,走出误区。(1)合作学习变为“小组讨论”。(2)合作学习沦为“避风港”。(3)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舞台”。(4)合作学习中教师“壁上观”。
三、探究学习的指导
(一)什么是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的概念。
探究学习就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探究学习的本质。
任长松在《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中指出,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3、如何开展探究学习(1)创设氛围,激发探究兴趣(2)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过程(3)激励评价,深化探究的意识
(二)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创新激励评价方式。
4、走出探究学习误区。
话题六 学法不当
一、学法不当概述
(一)种种学习方法观剖析
第一种观点:只要有学习欲望的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第二种观点;学习成绩好的的学习方法一定好。第三种观点: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率就越高。第四种观点:勤能补拙。
第五种观点:只要智商高就能学好。
第六种观点: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习的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二)学法不当的表现
1、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指预先拟定的学习打算与安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
2、不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要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现象,在最佳时间里要尽可能多安排学习任务,睡前核算一天所花的时间是否合理。
3、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表现为不善于
归纳、总结、积累。
4、方法机械单调,不善于总结积累。
5、不善于科学用脑。那么怎样科学用脑呢?(1)集中注意力,专心用脑。
(2)多种感觉参与用脑。做到“四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3)劳逸结合,调节用脑。
(三)学习方法不当的成因。
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第一: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对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第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第四:学习缺乏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直接起推动作用。第五:面对挫折,意志薄弱。第六:缺乏指导与训练。
(四)学法不当的对策
我们一定要打破教师中心论,让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一起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当前,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类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要打破教师中心论。让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3、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让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等于学会学习,才是现代教育理念。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很少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如查阅、讨论、制作、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自主、选择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愿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感到乏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学法不当案例反思
(一)合作学习中学法不当案例反思p166
(二)自主探究学习中学法不当案例反思p169
话题七 学法指导技能训练
一、学法指导技能训练概述。
(一)新课程下学法指导中的新技能。
1、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技能。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
3、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
4、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
(二)学法指导技能的目标与原则
学法指导技能的目标: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根据学习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探讨、理解、归纳、发现和创造。
(三)学法技能指导的训练程序
1、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开展好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观摩实践。
学校应该把教学观摩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形式。从观摩课的筛选确定、听课、评课到研讨过程的记录整理与反思,学校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鼓励教师多听课,更要深入研讨,创造条件跨校听课,甚至派送部分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教学观摩活动。要及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纳入学科教学资源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研讨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或者他人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
吉林省双辽市第五小学 程娜
【摘 要】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出发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把具有独立意识的学生作为学习的客体。这样学习的控制权由教师一手掌握,学生主体性受到了忽视,从而导致学生位置的附庸化,成为被单向灌输的对象,其最终结果是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遏制。文章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在课堂上实施个性化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个性差异;
个性化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个性的教育。学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他们每一个人由于受家庭、性格、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优化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展成为有其独特个性的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动态的充满灵气、表现个性的创作活动。使学生好学、乐学,自主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学会”为“会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全程中突出个性化教育,一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得到、吃的饱,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在实施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爱每个孩子,为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作铺垫。
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信息技术理解、运用程度的不同。作为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个性化,使每个学生能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个性教育,实现有差异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和独特性。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慈母之心来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表现,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
课堂上我首先对初学电脑的新生做统计调查,了解学生家里有没有计算机、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等等。然后在留意观察一些优秀的、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同时,注意上课过程中接受比较困难的学生,并记录在案。在基本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初步给学生进行了分层,主要分为三层:优秀组,中等组,后进组。当然
这种分层是隐性的、动态的、可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确定个性化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的练习内容,张扬个性,感受快乐。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设计个性化,切实实施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材内容特点,灵活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自主式、参与实践式等教学结构模式,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进一步优化个性化课堂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不同的要求、提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层级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中张驰有度,学练结合,有收获乐展现,有疑惑勇质疑,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张扬个性,完成学习任务。
1、分层目标,发展个性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优秀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着重于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等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应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后进组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信息技术“利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初级:了解word小报的基本组成和布局,掌握在word文档中输入文
字、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2)中级:除掌握初级目标外,熟练掌握文字修饰、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图文版式,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3)高级: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文字的动态效果、文本框的插入等。通过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落实,使得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2、分层练习,提高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程度,认真分析揣度每个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和练习任务,在提问时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考虑,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抽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一般的问题,可由中等生讨论解决,而有难度的问题则让优等生来回答,这样就使不同成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心理满足。
课堂练习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如:在三年级信息技术的文字输入教学中,我设计了5分钟文字输入练习,字数要求:优秀50字以上,良好40字以上,合格30字以上。又如在六年级信息技术flsh制作《轨迹动画》中“制作飞机沿不同
轨迹飞行动画”练习时,后进生练习插入飞机图片、插入引导层、绘制引导线、插入补间动画;中等生练习插入飞机图片、插入引导层、绘制引导线、插入补间动画、声音;优秀生练习插入飞机图片、插入引导层、绘制引导线、插入补间动画、声音、显示飞机运动轨迹。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练习设计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分组合作,促优带差
根据之前学生的分层情况科学分组,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中、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优秀生可以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后进生也可以尽其所能,这样优秀生可以“吃好、吃饱”,而后进生可以“吃得了”。优差互助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最有效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在操作某一任务时,优秀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老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后进生,协助他们。这种做法能够调动优差生两头的积极性,也不会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优秀生在玩,后进生也在玩的窘境。在优秀学生的带动下,班里就形成了互助学习氛围,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尊重学生学习成果,个性化评价赏识激励,作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的持久动力。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激励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保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估,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时时刻刻看到自己的不足,明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更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及合作精神,提高了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强化了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恰当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手段,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的表情,一句鼓励学生的话:例如,“老师最佩服的就是这样勇敢的同学。敢第一个上来跟老师挑战!”、“分析得太有道理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你准行!”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微型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才会活起来。
四、尊重学生个性色彩,布置个性作业,为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作延伸
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在我任教十余年以来,在教学
过程中,每节课对学生都有明确具体的实践内容,并且都必须在下课后以邮件方式提交实践结果(作业),我再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批作业),并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我深切体会到,这是学生重视我的信息技术课,对我的课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我在教学《制作动画片》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信息技术能力。A组作业:制作四张具有背景色、文本,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 B组作业:制作五张具有背景个性化设置、文本字体艺术化处理,每个幻灯片元素添加动画效果;C组作业:制作六张具有背景个性化设置且风格统一、文本字体艺术化处理且图文贴切;具有独特审美效果,每个幻灯片元素添加动画效果且顺序得当,插入优美和谐的音乐背景。
学生任选一组完成作业,这样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等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有余力的学生既巩固了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又提高和拓展了他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每一次作业的审批,我都把“创新”、“个性”作为一个鼓励加分项目。刚开始,很少有学生在这些项目上得到奖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激励后,有创新、有个性的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创造欲望
也越来越高涨,这种评价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的方法,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他们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因材施教;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实施个性化有效课堂教学,努力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吴文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4]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 [5]陈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6]邓志伟.《个性化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篇: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阳新县黄颡口镇中学严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自主阅读和平等对话基础之上的,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的反映。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强调“走进文本,读出自我”,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有的课文美在语言,那就侧重朗读和赏析,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如戴望舒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就应该重在对课文的朗读和欣赏;有的课文构思精巧,那就侧重学习文章的结构,指导学生的写作,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的课文甚至没有必要占用课堂时间,那就设计几个问题,安排学生课下自读,写出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一定要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
其次,立足于教材文本,然后进行个性化解读。教材是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在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完成人与文之间的和谐对话。强调“文本没有原意”,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超越已有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赋予文本以个性化的意义解读。
比如,读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学生在整体感知之后,有的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自己对孔乙己不幸命运的理解;有的以当今的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
己的悲剧性格;有的结合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剖析了自己身边的“咸亨酒店”式的冷漠;有的逆向思考,寻找孔乙己身上的优点;还有的扪心自问,反思自己是否也是这样的一个“看客”;甚至有的同学大胆地评判起鲁迅那穿越时空的深邃的目光和犀利的笔锋。
立足文本,还要进行多元化解读。①外延式阅读,即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努力使学生拓展课文的外延,把作者没有说出来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进行合理演绎,扩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对《孤独之旅》,学生就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比如杜小康这个人物的命运描写中,我们不难得出如此的结论:杜小康的失学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为了成长也可以来一次失学吗?面对人生挫折和不幸,不应止步不前,而要重振旗鼓,扬起生活的风帆。②内涵式阅读,即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读课文的理解,将课文中高度概括的内容细化,并进行转化,合理推出对课文新的理解,赋予课文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比如,杨绛的《老王》讲述了一个自身生活都很艰难,但对作者夫妇危难中还一如既往地照料,作者夫妇还未来得及回报,他已辞世,这令人感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老王诠释为一个普通的好人,而应该体味这一形象的纵深感――他是一个在危难之中仍然保持本色的好人,在自身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却满腔热忱地无私资助作者夫妇,真义至极;在这样的多元解读之下,老王的形象充满了一种复杂而结实的美。
其三,大胆整合教材,引进难度适宜的一些名家名篇进行课堂阅读,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看,也需要我们及时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具有较强时代气息的阅读材料。为此,在不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的基础上,从每单元的文章中挑选一篇比较典范的文章作为精读范本。另选两篇作为略读,其余的作为自读。以腾出时间,引进适宜的阅读文本进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其四,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中外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首选材料。除新课标中明确提及的中外名著之外,我重点推荐了以下“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外国作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
险记》、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等。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使学生的阅读确立一个高起点,对其终身的阅读习惯、阅读品位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反映学生生活、时代生活的书刊、杂志也是最普遍的课外读物。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不少很新鲜的经典作品,比如《花季〃雨季》(郁秀)、《好玩十四五》(朱星辰)、《真心英雄》(刘天天)、《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等等。这些作品所描述的场景、发生的故事就好象在学生自己身边,很适合他们阅读。
其五,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书籍更不容忽视。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读政治类的,有的喜欢读军事类的,有的爱读历史,有的爱读文学,有的也许爱读琴棋书画方面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门性的书籍来读,对发展自身的爱好、特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六,教师要主动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开展“我读什么书”、“看书说故事比赛”、“名人轶事会”、“读书笔记评优”、“手抄报”、“比赛查阅资料”、“课外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能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个性化阅读氛围,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步步深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有效提升阅读品位。
比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由于时代的关系,大多数同学对于吆喝都很陌生,所以老师在上课前必须要给学生布臵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吆喝声的资料,然后再模仿这些吆喝声,当同学们在课堂上绘声绘色的对他们搜集的吆喝声进行模仿示范,这样大家对吆喝就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找同学对文中的吆喝声进行展示,如卖硬面饽饽的、卖馄饨的、行乞的等。这些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最后,广开书源,激活思维,让阅读成为习惯。首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尽可能根据课程要求和教材需要补充新的阅读信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充分阅读。其次,各班在充分借阅学校图书室的书籍之外,成立班级图书角,班内学生共享图书资源;同时,建立班级图书卡,收集全班学生图书信息,交换优秀读物,以求读书资源最大限度得到应用;鼓励学生绿色上网。大量阅读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更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也是语文新
课标的终极目标。
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体会,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空间,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阅读中,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2012-11-16
第五篇:设计个性化作业,提升课堂有效教学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内容摘要】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里具有举手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很难完整地完成一个作品。新课程倡导主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作业设计这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业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本文从信息技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如何评价这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创设一个全新的作业方式。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自助餐式多样化评价
【作者姓名】邹红娜
【工作单位】 舟山市普 陀 区 沈 家 门 小 学
【联系电话】***
信息技术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里具有举手轻重的地位。而信息技术又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很难完整地完成一个作品。
新课程倡导主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业在这中间担任了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作业设计这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业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个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水平,创新作业的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巧选素材设计个性化作业。
学生的年龄不同,原有的知识水平相差甚远,教师在作业选材的时候首先要对上课的学生有一个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找对适合他们口味的作业形式,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愉悦和成功,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接受,也才乐于完成作业。一般来说,学生对以下几种作业比较感兴趣。
1、节日类作业:
中国的传统节日本来就多,再加上近年来时兴的“洋节日”,节日就更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对各种节日也越来越看重。以前我虽然也利用了这些节日,但不是很重视,但试过几次后发现,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陶行知提倡的“教学生活化”也提醒了我:信息技术作业何不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节日呢?信息技术各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到这些节日。如:
1)利用节日作word小报。“五一劳动节”编一期《爱劳动、爱生活》为主题的小报,宣传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2)利用节日收发祝福邮件:如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给家长和老师发祝福邮件;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给朋友发祝福邮件。
3)利用节日制作PPT宣传资料。如:“国庆节”的时候宣传一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成就。
4)利用节日绘制贺卡。用自己亲手绘制的贺卡送人是最暖心的礼物。
5)利用节日搜索引擎:“春节”叫学生上网搜集家家户户贴在门口的对联,然后熟知对联的特点及春联的写法。
由于这些节日同学都很熟悉,也都参与其中,所以这类作业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人人都有话说,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2、兴趣类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平时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做什么都乐意。我观察到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就让男同学作业素材和体育明星
有关;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卡通动漫”,就让女同学作业素材偏向卡通动漫;有时他们对手机着迷,我则让他们用word“创作手机短信”„„
总之我们要时时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看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3、随机类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随机把这些问题转化为作业,学生一定兴趣盎然。
二、“自助餐式”作业,让个性化作业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作业很难用作业本等具体表现出来,在完成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抽象的,通过想象,具体地操作,操作过程中的灵机一动等,所以通常每次作业的变化较大。个性化的作业强调的是针对个人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应该讲究策略,作业设计必须讲究层次性。所以,个性化的作业形式是不固定的,按照作业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的,还有整班合作的。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打破单人作战的习惯,提供“自助餐”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灵活和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
1、设计“自助餐式”作业需要将作业分层。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距较大,课堂接受能力明显不同。需要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智能特点的差异性,而且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应该突出层次性。在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上进行分层设计,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对后进生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对中等生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对优等生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使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这样有助于实现创造目标。
如在设计四年级上册《名片DIY》作业时,分层设计了不同的作业要求,一级作业:能用word设计一张名片,能用页面设置名片大小,在名片中输入自己的正确信息,并能简单美化。二级作业: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能够灵活应用页面设置选项调整纸张大小、边距,输入正确的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对自己的名片进行简单美化,能以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名片发送给同学。三级作业:设计一张精美的个性的名片,把名片发送给自己的同学。一级作业是基础性要求,需要全班同学撑握,适合后进生完成。二级作业在基础要求上有所进一步要求,适合中等生完成。三级作业是一次综合性练习,重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适合优等生完成。
2、设计“自助餐式”作业需要设计多样化作业。设计多样化作业就是要根据不同种智能特点的学生,设置多种情景,让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能以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展示所学。比如,六年级下册的《世界之最》、《编制古诗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制作:(1)
采用不同的制作软件,既可以用word制作,也可以用PPT制作,还可以用网页制作。(2)制作内容可以自由选择,《世界之最》有各方面之最,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制作。而《古诗集》既可以选择诗人的个人专辑,也可以选择某个朝代专辑,还可以采用分类古诗,比如写景、抒情等。这种分别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 “烹饪”出适合所有同学不同口味的“自助餐”、“特色菜”,受到了所有同学的热烈欢迎。让学生以自己的智能强项展示所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样化评价,让学生微笑说“我能行”。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好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
1、先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则。
学生在刚开始评价作品的时候,往往凭直觉说好看与不好看。因此需要让学生掌握评价作品的标准,让学生在评价时做到胸中有“则”,才能评得中肯恰当。所以,教师需要设计相对合理科学的作业评价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为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参考了一些信息技术作品评比条件,制定了“信息技术作品评价标准”,具体见下表一:
表一:信息技术作品评价标准
2、利用多样化评价。
评价的形式一般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因材施评。
1)自评
让学生自评,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引导学生进行
自我肯定,挖掘自身优点和自我感受,从而起到了强化激励的效果。
2)互评
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评判与鉴赏水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平台,进行同学间的“互评”活动,让学生在“互评”相互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
3)师评
对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帮助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4)因材施评
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品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品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在实施个性化的作业中,我们要做好多样化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让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很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总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就一定可以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