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4: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第一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对教师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困惑,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研究,明确界定各方法律责任,对保护高校师生的正当权益,依法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增多,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呈快速增长态势。在此类事故发生以后,高校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责任定位不当,出现两个极端:承担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将自己与此次事故的关系撇的一干二净。这种结果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校风校纪的端正。因此,高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此类事故中的法律责任,才能保持正确的立场,能够合情、合理、合法地与事故各方处理好善后工作,良好解决分歧,使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障。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1.1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针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已给出明确的解释。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高校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导致在校生人身损害,伤、残、死亡或者其他无形损害的事故。

1.2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从法律层面来界定,系人身损害的范畴,但其自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构成要件才能成立:①事故对象。从受伤害的主体看,只限于高校学生,除此以外的人在高校受到的意外伤害不属于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范围内。但事故责任主体可以是高校、教职工、学生和其他第三人。[1]②事故时间。从时间上看,必须发生在学生在校期间。也就是说,伤害行为或伤害结果必须有其一或同时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导、保护等职责期间。③事故地点。从地点上看,伤害行为通常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有时也发生在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场所内,如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等。④事故原因。从主客观方面看,它可以因故意引发,也可以因为过失,又或者包括没有过错方的意外事故[2];⑤事故结果。从结果上看,它必然造成学生伤害的事实。如教师体罚或故意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事故。

1.3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种类 从高校管理的实践来看,以造成事故的不同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高校方面。高校有过错造成的,包括高校教育教学、生活设备设施年久失修或不当使用等原因,使学生受到伤害;学校管理中的过错行为造成的伤害,如消防通道堵塞,食堂卫生不达标引发食物中毒等。②学生方面。受害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包括学生自杀、自伤;违反安全规定而导致的伤害;因自身特异体质、疾病以及异常心理状态引发的伤害。③其他方面。他人因素引起的,包括高校教职工的不当履职行为,故意或过失地侵害学生利益,造成伤害;其他在校学生行为引起的,如打架斗殴;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的[3],如抢劫、敲诈勒索等。④意外因素。因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伤害。如地震、雷击、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性体育活动发生的意外伤害。

高校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错

高校教师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过错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

2.1 高校教师在履行职务时的故意 ①教师在履行职责时,体罚、打骂学生或者有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的体罚、动手打人行为侵犯的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辱骂学生或者其它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则侵犯的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者经常相伴产生,前者较易发现,后者隐藏时间久,一旦爆发,危害性更大,影响更恶劣。这些行为往往到最后,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诱发学生自残行为或精神失常。在这里,教师对这一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身为高校教师应该明知其这些行为对学生可能造成巨大精神压力。②男性教师在履职过程中的性侵害。此类侵害包括强奸、猥亵妇女,多发生在女学生身上。个别道德败坏的男性教师,利用个别辅导,论文答辩,酒桌交际等机会,对女学生进行性侵害。[4]此类行为也是学生伤害事故中最严重、最恶劣的行为,直接对受害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2.2 高校教师在履行职务时的过失 ①教师未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职责导致的伤害事故。②教师未履行岗位职责,违反工作规程和其他有关规定导致的伤害事故。③教师未尽告知义务导致的伤害。高校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高校教师的职业风险不亚于公务员,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时时刻刻地尽到自己的义务,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基于高校和教师,高校和学生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法律关系,可以将高校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三种。

3.1 民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这里的“追偿”用的是“可以”两个字眼,在现实中也少有案例发生,感觉流于形式。但在实践中,运用的最多的手段就是通过调解,协商事故各方学校、教师、第三人、监护人的赔偿责任比例及数额,目前这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3.2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教师品行不端,对学生进行侮辱或体罚,受教育不予改正,并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按照《教师法》给予解聘或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①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实施的教育行政处罚。按照法律规定,必须由权力机关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教育行政处罚权;②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的治安行政处罚。3.3 刑事责任 教师在执行教学管理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如果触犯了刑法,高校作为民事侵权责任的主体,无权将教师的刑事责任免除。①高校教师故意犯罪及相关罪名:故意伤害罪、非法搜查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侮辱妇女罪、强制猥亵、强奸罪。②高校教师过失犯罪及相关罪名: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高校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预防与对策

4.1 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学生管理与监督制度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针对学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会等形式,专门开展“防拐骗、防传销、防性侵、防盗抢”等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2 加强对学生的沟通教育与引导,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的信息资源 作为教师,应该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融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和身心状况。同时,对学生加强安全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引导,降低事故发生率。这样一来,教师自身的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并且能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

4.3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坚决关爱学生的信念 高校教师要坚定树立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怀揣爱心做学生工作,关心爱护特殊学生,鼓励学生用心经营自己的在校时光,帮助他们端正心态,阳光成长。

结语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推进,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正在得到增强,教育侵权领域的争议将会更多地诉诸于司法途径予以解决[5]。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立法的滞后,在现实中出现高校或者教师对责任承担的“妥协”或者“冷漠”,不管是基于社会压力还是舆论压力,这样的结果都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也保护不了教师和受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何明确界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拿出有效的安全事故防治策略,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学校和教师的正面形象及合法权益,依然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去研究和改善[6],这也是国家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第二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分析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颁布于2002 年9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第2 条的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高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在高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具体来说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由于高校的过错所造成的伤害事故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 条所列举的十二项事项,都属于与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有关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又可根据学校的行为分为:由于高校未履行有关义务而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如学校未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义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潜在危险的,高校的有关设施有缺陷等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例如:教室内悬挂物的坠落等。由于高校教职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相应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章和其他有关规范等而导致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

以上这两类事故其的责任人均为学校。

(二)由于学生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伤害

高校学生的自杀、自伤;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纪律而导致的伤害;学生因为自身特异体质,特殊疫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近年来中,笔者参与处理的高校事故中,因学生的自杀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也有一起是学生心脏病发作,导致猝死的。

(三)因第三人的致害行为造成的伤害事故

此类事故常见的是在校其他学生的加害行为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在这类事故中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是在校学生。如学生在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彼此间的人身伤害。还有特殊的情形如马加爵杀人事件等。此类事故主体所实施的行为不属于高校职务职责所要求的范围,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第三人加害造成的伤害事故中,还有来自校外因素的突发性侵害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如:外来人员在校内实施犯罪行为而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校外车辆在校内造成的伤害事故等。

(四)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伤害及其他意外事故

如因地震、洪水等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学生人身意外伤害等。其他的意外事故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发生的事故,包括学生在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性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等。

二、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分析

对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常见的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特别权力关系说。这一理论始于19 世纪的德国。其主要内容是:国家与公共团体是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人享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另一方负有绝对服从的义务。根据这一理论

高校是负有教育目的、提供专门服务的行政机构,只要校方认为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行为符合教育目的,就能任意地对学生课以各种义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必受行政一般原则的约束,与之相应的,学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各种义务,而无法获得司法救助。这就表明学生与学校是一种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

第二,合同关系说。这一学说认为高校和学校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高校在招生时必然要对本校的招生条件等作说明,而这种说明是一种要约。在这种合同关系当中,高校有为学生提供安全学习环境的义务,作为学生也有遵守校规校纪的义务。如果一方违反了合同约定,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教育与管理关系说。高校与学生之间既不是特别权力关系,也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大部分学校是公办学校,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法定的教育管理关系。同时,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学校负有的教育、管理、保护学生方面的义务和责任。高校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有法律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是教育关系与管理、保护关系的统一。

三、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根据高校的性质以及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结合《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 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 条的规定,可以得出高校承担这类事故的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且是一般的过错责任的结论。

1.对高校学生的人身损害的赔偿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中国《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规定,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此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中国侵权法一般归责原则的地位。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高校是否有过错,可以从几方面分析:由于未尽法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法性;由于未尽约定义务,其行为具有违约性;由于未尽注意义务而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其行为构成失职。具体而言,高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中有不当之处,如果这不当之处就是造成损害的原因,那么学校就应当承担过错责任;还要看高校是否尽到了相当的注意义务。相当注意义务,即根据通常的预见水平和能力,应当预见潜在危险或因认识到危险结果的义务。如果学校应当预见而没有注意或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就是未尽相当注意义务。具体而言,由于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体育课、劳动、野营等活动学校没有尽到安全保护义务,学校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管理不严,对学生疏于管理,对不请假不管不问,发生伤害后又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等,学校按过错大小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学生之间引起的伤害事件,要视各方具体责任而定,致害方单方的责任,致害方单方赔偿,致害方、受害方双方责任的或致害方、受害方、学校三方责任的,各方按责任大小来分担。

2.排除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作为确定学校责任的原则。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因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在双方力量悬殊或者受害人确实无法证明对方有过错的情形。根据中国《民法通则》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产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动物致害责任、被监护人致害责任等,在这些规定中,并没有包括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确定学校的责任中除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外,还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此观点相当流行。笔者认为,这种的观点没有法律依据。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受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判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予以适当补偿。高校在无过错的情况下承担公平责任,从表面上看对学生公平,但对高校却是一种不公平。中国高校本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在高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明显不平等。即便是私立学校,其经费也是有限的。若让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支付不该由学校承担的费用会使学校难以承受。现实中学生在学校因第三人的不法行为而遭受损害,往往家长就向学校提出高额的索赔,这让高校难以接受,所以在处理高校学生的伤害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原则,不能感情用事。

四、加强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

高校学生的伤害事故已给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学校不得不为诉讼而耗费人力和物力,也使学生和家长痛苦不堪。因此,高校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学生的伤害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保证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1.高校应当进一步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完善各类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和健全校内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学校内部管理中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提高对事故的遇见能力,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加强防范的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一定的事故处理机制,尤其是对突发性事故的应对机制。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能够积极应对。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尽量减少和避免损失。

2.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大学生已普遍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以培养他们的安全责任感。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一有挫折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轻生。笔者在近两年参与处理的几所高校的学生伤害事故中因学生自杀引发的事故占2/3 以上。所以,加强对大学

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高校目前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3.进一步完善学生意外保险和伤害责任保险制度。高校一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就会引发与学生和其家长因事故责任及赔偿的纠纷,有时甚至就此引起诉讼。大部分情况下,学校为了避免负面影响,不管有无过错,都“赔钱了事”,这无疑增加了高校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借助保险制度来分散学校风险的做法。目前,中国高校虽然也有学生的保险,但保险的险种和范围远不能达到分担学校风险的程度。所以在校方责任险方面还有广泛的扩展、细化于改善的空间。

第三篇: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近些年此类幼儿在园期间或在与幼儿园有关的保育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事故时有发生,成为教育界、法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如何认定幼儿园的法律责任、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的类型和方式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实践操作的困难。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幼儿伤害事故不能得到正确、及时、有效和公正的处理与解决。这不仅妨碍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不利于当事人各方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基于此,我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关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归责就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件发生以后,运用法律判断价值的功能,使行为人承担适当的法律后果。

从目前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我国民法关于监护的理论及学校、幼儿园与受教育者的事实关系出发,认为学校、幼儿园是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的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应对其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因而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人身受到伤害,学校、幼儿园都不可能是学生(幼儿)的监护人;在没有依法接受委托的前提下,也不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9要之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基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另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关于幼儿保护的规定,幼儿园依法对幼儿承担的是保育、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从幼儿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实际情况看,伤害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往往是作为被告参加诉论的。原因主要是受害幼儿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一般都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等于把监护权从家庭转移到了幼儿园,这时孩子脱离了人父母的监护,幼儿园应对其履行监护职责。同时幼儿受到伤害是在幼儿园而不是在家,所以幼儿园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一些律师也在法庭上试图证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在幼儿入园时已形成事实上的委托关系;甚至一些法院的判决书中也认定幼儿园应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然而,幼儿园却认为,家长管一个孩子还不一定管好,幼儿园有照看那么多孩子,要保斑点不出事是难以办到的。出了事都要幼儿园负责,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但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园长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幼儿园承担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尽量满足家长的索赔要求,在幼儿园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往往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幼儿园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园长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它是我国民法确定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一、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担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确立了过错责任的法律地位。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该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的原因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执行这一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根据损害的客观存在、行为人的活动以及行为人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所以它也被称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

(三)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是在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会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在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现负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责任。在英美法系中,公平责任是基于所谓“良心公平的责任”原则产生的。

二、关于幼儿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后,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幼儿园(包括教师)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类型有三种:即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民事法律责任主要的是一种法律责任。

(一)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中一般是由于幼儿园的侵权行为导致幼儿的人身受到伤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一类法律责任各国民法原则上都以故意或过失用为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在此类事故的处理上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几种归责原则,下面我们据此对幼儿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方法逐一分析。

1.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行为规定需承担民事责任者,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损害事实的存在。(2)损害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要件相互联系,只有同时具备时,才构成损害赔偿责任。

由于幼儿伤害事故处理的焦点主要是赔偿,而赔偿问题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谁来赔偿和赔偿数额。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幼儿园有过错的,才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1)幼儿园承担全部承责任。(2)幼儿园承担部分责任。(3)幼儿园没有任何责任。

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把学校、幼儿园赔偿列入国家赔偿范围之内,已经比较紧张的教育经费中并没有专门的赔偿金。调查发现,面对家长的索赔,绝大多数的幼儿园无奈只好将教育经费或创收部分作为赔偿金的来源。考虑到学校、幼儿园特殊的公益事业法人性质及实际履行能力,我们认为,幼儿园赔偿只能是部分赔偿,即使是幼儿园有完全过错,也不宜承担全部责任。这样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正常运作以及纠纷的顺利解决。

2.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不论监护人有无过错,是否尽了监护职责,都应承担民事责任。虽然这种责任可能因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而减轻,但却不能免除。

3.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幼儿受到伤害,但幼儿园、受害幼儿及其他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里的“实际情况”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即实际的经济负担能力,其他如社会同情因素、责任主体所尽义务的多少等。各当事人应综合考虑立法宗旨、社会效果、个人情感等因素,尽量达成责任分担协议。或者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作出责任分担公正、合理的判决,以使问题和到圆满的解决。

4.幼儿园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从以上可以看出。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人身损害偿。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和司法实践,结合幼儿伤害事故的特点,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幼儿一般伤害。即指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不致造成残疾者。对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赔偿必要的医疗费,其中包括医药费、住院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护理费、治疗期间的交通费和误工收入等。

二是幼儿人身残疾。即指受害人身体遭受重伤,致使肢体内部器官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而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对此,除赔偿必要的医疗费用外,还应根据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和收入减少的情况,赔偿因不能工作而减少的收入和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

三是幼儿死亡。对于因违法行为致人死亡,除应赔偿死者在死亡前因医疗或抢救其生命所花的医疗费用之外,还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四是幼儿精神损害。随着我国立法的逐步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与日俱增。凡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赔偿全部的损失;未造成实际财产损失的,则应由加害人给付抚慰赔偿金,其数额以能够抚慰受害人精神损伤并能教育违法行为人为限。

此外,幼儿园除承担上述损害赔偿责任外,受害人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幼儿园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方式,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监护人对他们的侵权行为承担监护责任。

(二)刑事法律责任

幼儿伤害事故中行为人的行为若触犯刑律,造成严重后果,则可能构成犯罪,因而应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这五种形式。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这三种形式。犯罪是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从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的特点看,由其导致的犯罪主要有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玩忽职守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等。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幼儿园犯罪实行两罚制度,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在幼儿伤害事故中承担法律责任时,因其违法性质和后果的不同,可能只承担上述三种法律责任中的一种,也可能同时承担全部三种法律责任。

第四篇:什么情况下学校应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什么情况下学校应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2010年7月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已经正式开始实施。值得关注的是,《侵权责任法》用了三个条款对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与以往有关规定相比较,在归责原则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了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十周岁以下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在以往的法律规定当中,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仅仅是过错责任,即只有在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证明学校在事故的发生当中具有过错,学校才承担责任。而在《侵权责任法》中,将其更改为了过错推定责任,即在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之后,首先推定学校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如果希望免责的话,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这里,学校因为比以前多承担了举证的责任,所以在学生伤害事故诉讼中胜诉的难度就相应加大了,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侵权责任法》第39条规定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根据该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这与以往的法律规定是相同的。在发生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伤害事故之后,受伤害的学生和监护人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学校具有过错,否则就不能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学校主动承认自己在学生伤害事故当中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了校外第三人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在该条当中,归责原则依然为过错责任,即如果学校在第三人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当中具有过错,也应根据自己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即在该造成伤害第三人无力全部赔偿或者无法找到该第三人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在事故当中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职责,就要由学校根据自己的过错大小继续对受伤害的学生进行赔偿。学校是否尽到管理职责,要根据伤害事故发生时具体情况判断。例如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门卫管理不善,导致校外人员随意进入学校打伤学生,学校就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补充赔偿的责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雷军)

第五篇:积极应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积极应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山东大学 张青

摘要: 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大学生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等问题,提出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责任中的归责原则应当以过错责任为主、损害赔偿以填补实际损失为主的观点;对如何预防高校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意外伤害; 过错责任; 损害赔偿; 预防对策

伴随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高等院校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就是和谐校园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由于发生率日益频繁、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以及解决渠道和途径日益法制化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针对大学校园意外伤害事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予以调整,而只有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各级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进行统一规范。不可否认,《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在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工作、促进学生伤害事故妥善及时处理等方面,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大多只针对中小学的学生意外伤害进行研究,对高校大学生的意外伤害则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本文拟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进行探讨,以期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含义和类型

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大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它既属于一般人身伤害的范畴,又不同于社会上发生的人身伤害,并有自身的特点。第一,伤害的主体是特定的。侵害主体或者受害主体只能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生活的大学生,而不包括在学校互相斗殴受到人身伤害的校外人员;第二,伤害的地点是特定的。学生受伤害的地点必须是学校校园内或者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但并不完全以校园为界限;第三,伤害时间是特定的。伤害行为或者伤害结果必须有其一或者同时发生在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不在此限;第四,学生与学校之间关系特殊。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管理关系,又不同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不同于民法中规定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与人身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目前,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虽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校责任事故,即由于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过错而造成的事故。这类事故在《办法》中具体列举了学校、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忽视学生安全的各种过错,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学生责任事故,即由于学生自身的过错造成的意外事故。三是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事故,即因与学校或学生个人活动有关的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过错造成的事故。四是混合型责任事故,即由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过错而造成的事故。五是意外事故,在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学生伤害事故是由于不可抗力或意外因素造成的,或者在学校的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发生的。《办法》对以上事故类型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在上述责任事故的处理中,《办法》规定责任者应当根据自身的过错程度,承担与过错相适应的责任。

二、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性质

关于民事侵权责任的确定,一般有三种原则:一是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过错为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只有在主观上有过错时,才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只要受害人能够证明所受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即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归责原则,在本质上仍属于过错责任原则;二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指损害结果发生后,不论加害人有无过错,都由加害人依法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定责任形式;三是所谓公平责任原则,指当事人双方对已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责任情况下,在考虑当事人财产状况和其他情况的基础上,由加害人和受害人双方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在三个归责原则中,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原则,其他两种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

对于学校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承担何种责任,历来有较大争论。有的主张学校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有的主张应当承担过错责任,还有人认为应当承担过错推定责任。笔者认为,确定校方的责任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我们不能单方面强调学校的责任,任何校园伤害事故都归责于学校的话,一是学校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二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就可能会畏手畏脚,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等工作;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强调学校的责任,否则可能导致校方推卸责任,从而导致对学生管理的疏忽。在美国,法院在处理校园伤害案件中依据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学校存在过错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前提,学校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法院并不是对每一起校园伤害事故去追究学校的责任,而仅仅追究由于学校的故意或过失而导致学生受伤害的责任。这种做法比较公平合理地衡量了不同当事人的利益,值得我们借鉴。

1.一般情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的规定,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作为归责构成要件,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的归责原则。有过错才可能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在《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应当以过错责任为原则来界定当事人的责任。《办法》第8条第二款规定:“因学校、学生或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由此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学校对校园伤害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2.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当前,有不少学者主张学校在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应承担无过错责任。理由是现行法律对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上没有明确规定时,可参照《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该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此推定高校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承担无过错责任。上述观点听起来颇有道理,但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参照、类推适用《民法通则》第121条的主张是没有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由此可见,学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情形,承担责任都应当以过错为前提,更何况是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大学生。再加之《办法》中也确定了学校的过错责任原则。可见,学校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责任的承担强调的是过错,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

3.不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作为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特点在于:第一,受害人对加害人过错不承担举证责任。第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加害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第三,加害人只通过简单地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还不能免责,只有证明存在法定的抗辩事由时,如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等,才能免责。与过错责任原则相比较,过错推定原则的特殊性就在于举证责任的不同。一般过错责任的举证责任在受害人,而过错推定责任则由加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加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如果加害人证明不了自己无过错,则推定其有过错,因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加重了加害人的责任,使受害人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然而,在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过错推定责任有不妥之处:首先,如果学校承担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学校在不能证明存在法定的抗辩事由的情况下,如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等,学校将承担民事责任。而在此情况下,有时真正的加害人(如致人伤害的在校生活或学习的大学生活校外人员)即使是故意,却也能免除责任,显然有失公平。同时,这种加害人的免责无形中会助长此类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与预防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立法目的相悖。其次,采用过错推定责任,无疑会加重校方的责任。因为,在此类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学校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往往是很困难的,而学校作为国家教育部门,承担着繁重的教育任务,同时作为事业单位,其经费是由国家拨给的而且是有限的,即使是私立学校,其经费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经费支付不该由学校承担的费用,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工作,最终影响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4.特殊情况下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否定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适用,并不等于说在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就只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学者普遍认为,该条是对公平原则的规定。笔者认为,公平责任原则所追求与体现出来的实质公平和正义,不仅完全符合《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公平原则的精神,也符合“有损害,即有救济”的现代法治基本理念。《办法》第157条对此也予以规定:“学校和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均无过错,但学生是在为学校的利益或共同利益中受到伤害的,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在界定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时,公平责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适用的空间。

三、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损害赔偿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等院校大多数是由国家、政府出资创办。它们虽然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级组织,但是在法律上,它们与其他组织类型存在诸多不同。比如高等院校这种组织的设立、变更或终止一般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高等院校收费标准的确定具有很大的行政强制性;高等院校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等等。因此,在大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高等院校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件中,应充分注意高等院校这一主体的特殊性,避免学校因承担巨额损害赔偿金而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

法治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在于实现对各种社会资源、合法权益的均衡保护。在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问题上,应当更加注重协调和平衡学校与受害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笔者认为,应尽快确立高等院校在民事损害赔偿中的“限额赔偿制度”。所谓“限额赔偿制度”,是指在界定学校的民事赔偿责任范围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形来确定学校的最高赔偿标准。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标准:第一,对侵害大学生人身权而造成物质损失的情形,应采用全额赔偿原则;第二,对侵害大学生财产权所造成损失的情形,应按实际发生的损失来进行赔偿,即损失多少赔偿多少;第三,在侵害大学生人身权的情形下,学校一般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学校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赔偿的另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赔偿金的来源。由于学校教育的公益性,不可能拿出过多的教育经费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下受害人的损失也往往难以得到赔偿。因此,为了保证高等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减轻学校的经济赔偿压力,同时又不损害受害人的利益,就必须对现有的赔偿责任机制进行完善,进而对学校的赔偿责任进行风险分担。对于赔偿金额的来源及筹措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第一,鼓励学校、学生参加相应的保险,包括学校责任保险和学生个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纳入到社会保险范畴。由于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在办学中难以避免的风险,因此通过参加保险方式,由学生、学校及社会共同负担学校的办学风险,是比较有效和可行的解决途径。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第二,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意外伤害赔偿基金,由高等院校或主管部门负责筹措,根据意外伤害事故的具体情况发放,给受害人以适当的救济。第三,学校筹措损害赔偿金,在学校无力筹措的情况下,由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创办者协助筹措。

四、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对策

为避免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高等院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1.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高等院校作为教育主体,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开展,高等院校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要避免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离开了健全的规章制度这个基本前提是不可能的。

2.提高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

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而且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需要全社会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要把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定期对教学、生活设施进行检查,重视校舍安全、设备安全、道路安全、防火防盗安全。学校要集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的危险行为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外事故的能力。同时社会各界如公安、交通、卫生防疫、工商等部门也应当积极配合,共同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3.引入保险机制,降低事故风险

借鉴国外防范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经验,将保险业引入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赔偿中。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应当加强保险意识,为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保险,进而进行风险分担,比如学校投保意外事故责任险,学生投保意外伤害险等。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当积极探索,不断增加险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学校投保、学生投保、社会风险基金良性运行机制,共同营造安定和谐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意外伤害案件能够圆满地解决。

参考文献:

[1] 穆书芹.论学生人身损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0(4):15-16.[2]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N].中国教育报,2002-08-21(2). [3]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 刘士国.民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 刘心稳.中国民法研究述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6] 俞长志.教育法律基础[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与教师的法律责任(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五篇)

    116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中民事责任的认定 姜辉 摘要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的解决主要取决于如何认定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及高校责任的归结问题。高校 与大学生......

    审计组织与法律责任

    2012年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知识点 第二章从不同主体介绍审计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法律责任等,其中以国家审计机关为重点,每年考试都......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统计违法行为 1、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违法,是指不符合现行法律要求或超出现行法律允许范围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⑴统计违法行......

    大竹律师凌灿伟转载学生伤害事故与学校法律责任的承担(最终版)

    学生伤害事故与学校法律责任的承担 论文提要: 学生伤害事故不仅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造成重大影响,对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造成冲击,而且给社会造成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关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研究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奔放,思......

    以人为本教育观与高校学生工作

    以人为本教育观与高校学生工作 摘 要:笔者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渊源和以学生为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内涵,讨论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法律责任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对ABC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规定,对......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二讲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与法律责任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了从业资格管理,主要包括继续教育管理和登 记管理。 一、会计继续教育管理 (一)概念 会计人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