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19-05-15 04: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第一篇: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就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学生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都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得到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只有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才会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别样的导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之一,它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有所得,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2和5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高兴吗?下面我和同学们比赛一下,先由老师说一个数,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好吗?开始!

师:同学们都能判断就是速度太慢了,我们换一下,由你们报数,不管是几位数,越大越好,老师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下面来试试看,谁来报?

师:刚才老师对大家所报的数之所以能很快地做出判断,并不是老师比你们聪明,而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个小秘密,“想知道老师的秘密吗?”

生:“想”

师:“其实很简单,这个秘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你一定能像老师一样对答如流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在上述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在游戏中好奇、求胜的心理,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也就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2、故事导入

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会一下子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为我们的课堂加一些调味料——童话故事,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加减法”时,教材提供了小朋友浇花的情景图,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一情景不是很熟悉,吸引力不大。因此,根据这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有的教师把本教学内容编成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教学时首先出示了小猫钓鱼的故事画面引导学生观看。顿时,学生们看到多彩的画面、听到好听的故事,个个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使学生了解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要求“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应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使学生在故事中理解了0+3=3的道理。这样的导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会热衷于学习而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

3、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打动学生的心弦,消除他们对学习可能产生的紧张心理,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时,从学生们音乐书上的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引入,通过唱一唱、演一演,说一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什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蕴含了对学生珍惜时间的教育„„歌曲的魅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浓了,积极性提高了。

二、丰富的体验强化学生的积极性

1、以用代学,让知识活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发现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意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升与毫升”时,我直接舍去了教材中空洞抽象的讲解,而把学生直接带进了食堂。在食堂里,收集了常用的各种型号的盆、勺、锅、桶、碗、杯、热水瓶„„让学生们先利用量杯量出一升水,再用眼睛看,闭眼想,用手掂,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器皿盛水。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十分抽象的1升水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饭盆、勺子、茶杯等器皿活生生地“物化”出来,在学生体验与感悟中,在无声无息中化解了教学的难点,也看到了学生们对数学课堂浓厚的兴趣。引“生活之水”为“教学之源”,变“书本中的数学”为“生活中的数学”,只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要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食堂成课堂”又有何不可呢?

2、变静为动,让教材站起来。

数学教材上的素材是表面的、静态的,但在教学中,有些固态的素材是不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的。若是教师能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的根本,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把静态的画面转化成动态的过程,则会引起学生真实的感悟,积极的思考。

如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教材提供了一些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图片来教学统计随机性内容时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何来展示教材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呢?若直接出示这些图片,又何须用逐个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反倒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干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正确选择。因此在教学中我作了这样的设计:出示一个装有这三种图形的盒子,拿出一个消失一个,要求学生统计盒子里原来装了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和几个圆形。这样学生与已有的分、排、数的统计方法形成了冲突,点燃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于是便有了逐个画图、打“√”„„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再通过比较优化得到统计的基本方法。

3、以动促思,让思维拓开来。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的确,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记得在教学认识20~100这些数及简单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时。由于没有重视学生操作,而出现了较多问题:有学生几个十几个一分不清了,有学生个位十位搞错了„„究其原因,学生还是缺少感性体验,缺少动手操作。于是在下面的教学中,我接受了这一教训。例如在教学几十几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想要摆34根小棒,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34根?

生1:一根一根地摆

生2:左边摆了3捆,右边摆4根。生3:右边摆3捆,左边摆4根 „„

通过讨论和比较从而归纳出了既明了又容易的摆法:3捆加4根,即3个十和4个一。从而使学生很清楚的明白: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很快就突破了本课的重点,教学效果也比之前改善了。可见,操作必不可少啊。又如在“整十数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有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光凭想象思维总是很难计算,容易把几个十几个一混淆,但拿出小棒摆一摆或用计数器拨一拨,便能很快明白了。这样经过多次操作,后进生也能明白其算理了。

可见,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变的练习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1、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数学练习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练习形式。练习中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参与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深化认识,拓展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一课时,我在练习中,出示了用这些物体拼成的小机器人,让学生找出所学的形体。如机器人的头是球,机器人的腿是长方体„„接着开展实践活动,同桌学生合作,利用学具拼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把每组学生完成的作品向全班展示,同时介绍制作方法和所用的材料。此环节学生兴致高昂,积极主动,始终跟着老师引导的方向前进。

2、趣味游戏

不管何时,游戏始终是孩子们的最爱。练习设计中的游戏不是简单地 “玩”,而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巩固新知,同时又能保持一种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猜电话号码。老师出示了8个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告诉学生这8道题的得数从前往后正好是**家的电话号码,你们能很快地报出电话号码吗?这时,学生们积极计算,争先恐后地报出电话号码。一个简单的游戏,让枯燥乏味的计算变得趣味十足,学生们不仅巩固和提升了计算能力,更享受了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开展竞赛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选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

第二篇:多感官参与下音乐教学策略的思考

多感官参与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思考 ——三小听课有感

秭归县实验中学崔晓红

2017年12月21日下午,我参与了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艺术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在三峡工程希望小学音乐教室和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一起听了小学组宋震威,徐丹宁两位老师的音乐课。我个人自工作以来就一直任高中音乐教师,且我在任课期间从事的又主要是高中特长班应付高考的音乐课程,对于小学音乐教材,教学大纲,教程并不熟悉,所以说这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很受启迪。

课堂是音乐老师展示综合素质的最好阵地,就这两节课而言,我觉得整体是成功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可以看出二位老师是精心组织,认真备课了。同时两位年轻的老师朝气蓬勃,极富活力,使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其中尤其以宋震威老师更为突出,他的课堂语言组织,课堂环节安排,课堂教具结合,课堂示范参与都很好的促进了他的教学。徐丹宁老师教风亲切,活泼,极富感染力,我觉得二位老师在专业上、教学上都有极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在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下,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听了这两节课,我也认真思考:如果换做我来上这两节课,我会在哪些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呢?

一、宋老师的课堂是欣赏格里格的作品《海上风暴》,他带学生以航海旅行的方式开启音乐之旅,设计充满情趣化。课堂上,宋老师发挥多感官的参与,充分地、完整地、带着任务目标倾听欣赏音乐,乌云、海浪、蓝天、狂风、雷电等图片画面与音乐完美融合,可谓是一场视听盛宴。跟随音乐的变化,孩子们用动作模仿乌云时而汹涌、时而温柔,用手变化力度拍腿感受风暴靠近,画旋律线感受狂风,亲身体验镲、鼓两种乐器的音色,感受乐器与表现事物、音乐情绪的联系,随音乐拍手模仿打雷,在整个课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乐由心生,闻声起舞。学生发自内心体验了音乐,给每段音乐取名,形象而又贴切,不得不说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唱、念、做、打、说、想的有机融合,让音乐变得简单而有趣。

本节课一共欣赏了6段音乐,并且结合画面,对每一段音乐都进行了欣赏分析,我认为宋老师充分考虑了音乐欣赏的全面性,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就整堂课来说欣赏音乐的重点部分有待商榷。能否调整一下课堂结构有重点的听取其中的两到三段呢?然后对这一部分音乐的速度、力度、调性(二年级是不是还没有涉及到调性)、节奏、音乐色彩等等进行充分的分析,把音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故事环节等充分的与音乐本身结合起来,大胆发挥学生想象,让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找到音、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听课老师可以展开研讨。

二、徐丹宁老师的课堂是欣赏莫扎特的嬉游曲《快乐的少年》,这首曲子是一支6/8的弦乐四重奏,速度非常之快,在课堂上徐老师反复口授学生音乐主题句,但由于速度快,旋律跳跃大,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我想在这一环节上,徐老师完全可以放慢速度用钢琴进行主题句教学,等学生对旋律有了整体印象,能记住旋律后,再回到原速上。同样的,徐老师为音乐安排了律动这一环节,让孩子两两组合,完成一组规定动作。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快速的音乐使他们的头脑反应不过来,动作跟不上音乐。那么老师在设计动作前应该充分考虑音乐的速度,降低动作的难度,可以把二人组合动作改成孩子独立完成动作,并且在讲台带领孩子完成,我觉得这样安排,学习效果应该会好一点。音乐课堂上肢体的参与应该是符合音乐要求同时又应该是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实际能力的。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可以说是在学生所学的所有课堂上最能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的课堂。但是如何调动学生,如何让多个感官有效参与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都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我的思考:本篇文章着重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多感官参与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那么就要写出两位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发挥多感官参与的,用的什么策略即方法,如动作拍手,打乐器,跳舞等);二是,我作为一名高中音乐老师,如何来上这节课。我的思考和调整。)

第三篇:教案(多感官)

启智(4)班多感官训练教案

课题:复习课(图形配对游戏箱)场地:多感官训练室 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同学们对不同形状图形的认知,相对应的音乐给予反馈训练听觉能力;提高同学们手、视、听觉综合协调能力,提升图形认知能力。教学过程:

1.让同学们依次排好队,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训练。2.步骤:

(1)打开红色电源开关,通电时内置红色指示灯变亮,开机提示音,完成开机。

(2)开机后,使用过程中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组件放在相对应的槽里,会发出相应的音乐。

(3)可通过面板上“模式”键切换不同的模式,模式不同音乐风格不同。

(4)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产品附带的USB音乐下载线通过“音乐下载”接口更换产品音乐。

(5)当不再使用该设备时,关闭电源开关,再切断该房间的总电源。3.教师总结

第四篇:多感官教案

启智4.1班多感官训练方案设计

一、研究背景:

智障学生感知觉的总体特征是感受性慢、感觉范围狭窄。注意力容易分散,其无意注意占优势,相对于正常儿童,他们过于依赖新奇的刺激和较强的注意对比度,范围狭窄,其注意广度仅有正常儿童的一半,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其语言发展水平往往与其智力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智力受损的程度愈重,语言发展水平愈低。思维能力比较弱,思维刻板,不会变通,缺乏独立性。主动性不足,有不可抵制的冲动,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交流,对颜色、气味不敏感。在情感交流方面,个体的差异性很大,有的智障儿童缺乏交往热情,态度冷漠,有的表现为热情、真挚,但由于交往范围狭小,因此常感到孤独。

二、训练内容

(1)视觉训练:通过辨别物品的大小形状感知事物。训练器材:深度灯镜(针对自闭症、多动症)、动感彩轮、颜色转换面板、泡泡管、波波池、引导性协调训练器、发光面板、彩、幻彩发生器。

(2)听觉训练:音乐能令人感到愉快,利用听音指图让孩子辨别物品发出的声音。

(3)触觉训练:通过触摸物品感受事物。训练器材:无线互动地毯、触觉套装。(4)味觉训练:用鼻子去闻各种东西。

训练器材:水果香味盒、香薰发射器、食物卡片。

三、训练对象:

本班14名学生:

四、时间安排:

2017.9.11——2017.15

视觉训练 2017.9.18——2017.9.22 听觉训练 2017.9.25——2017.9.29 触觉训练

2017.10.2——2017.10.6 味觉训练

第五篇:《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多感官参与浅论》—李扬帆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多感官参与浅论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李扬帆

所谓多感官欣赏教学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听觉、视觉、歌唱、肢体动作来感受、表现所欣赏的作品。因为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现本人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谈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多感官参与。

一、听觉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根本

音乐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听觉情感的。人们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听觉的直接感受,没有听觉对音乐音响结构的具体感知,就谈不上音乐的欣赏。有人提出“音乐欣赏中的任何联想、想象,以及对音乐作品意境营造、精神的内涵、情感意义的现解与认同,都必然要以听觉对音乐音响结构的把握为先决条件。”故欣赏音乐,更离不开人的听觉。

1、听觉是培养低段学生音乐感受的基础。如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在听完后,你就会通过听觉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例如它的旋律好不好听、节奏是属于快的还是慢的,整个乐曲在哪了段是比较强的等等这些音乐的最基本元素。欣赏音乐一般有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听觉体验就是第一个阶段的欣赏,在这个阶段对任何一个有听觉的人来说,都是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欣赏音乐作品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在欣赏课上,教师让低段学生感受作品的第一部就是聆听,听觉体验的接触一首音乐作品最直接的方式,最直观的感受。

2、听觉体验是理解音乐作品,把握音乐形象的先决条件。音乐欣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音乐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所以说要感受作品的情感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聆听。

3、听觉体验是培养低段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音乐欣赏习惯的基础。优美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低段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音乐的美能感染低段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追求音乐美的欲望中成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意志。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低段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也是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根本就是听觉的体验,引导低段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培养低段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会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发展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二、视觉体验激发音乐欣赏的兴趣

现代课堂教学已经开始大量地动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这些设施的完备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更多更新的教学信息。在音乐欣赏课堂上,音乐也不再是以听觉为唯一存在形式,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低段学生也不再满足听“听音乐”这种方式,为了提高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觉的基础上配合视觉是一个有效途径。

1、视觉参与的音乐欣赏更容易引起人们观赏的兴趣,加深对作品的记忆。人们往往对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印象深刻,音乐欣赏也不例外。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同样一首音乐作品,这个剧场演出的是交响乐的形式演出,而另一个剧场是以舞台剧的形式演出。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观赏后者,因为后者不仅可以听,还可以有视觉上的体验。

2、视觉的参与可以帮助低段学生构筑想象的空间。如果说“听”是引导低段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和形象。当音乐欣赏不仅以听觉的刺激而且以具体的形象的视觉画面而同时出现时,生动形象的画面配合美妙动听的音乐容易引发低段学生的联想,产生共鸣。

3、视觉参与的欣赏更容易于低段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由于低段学生心智和生理的发展原因,对外部世界的接受基本上以直观,感性的视觉具象为主,因此视觉在学习中更体现出一种迫切与必不可少的需要。在欣赏作品时,他们饶有兴致地盯着画面来欣赏,当音乐与其所表现的情绪、内容相关的具象的画面结合出现时,生动活泼的画面会使原来只是声音而较为虚化的音乐内容的生活气息更为具体化,使低段学生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内容更易于接受而且感受更深、更直接,对音乐的兴趣会大大的提高,便很自然地会在形象化的视觉音乐中接受和理解音乐。

三、唱歌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基础

歌唱是音乐欣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符合低段学生心理与爱好的活动,最易普及,因此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1、歌唱是低段学生最容易掌握的音乐工具。在这里“歌唱”指的是演唱欣赏作品的主题旋律。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欣赏课的作品都是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旋律的,主题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低段学生听前唱主题,把带有儿歌、民歌或名曲为主题旋律的这部分抽出来,让低段学生进行哼唱,当低段学生听到自己比较熟悉的旋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唱。

2、歌唱是体会乐曲内容、情感的重要方法。低段学生通过演唱歌词理解这首作品的意思,这样有利于低段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低段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低段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四、肢体感受是音乐欣赏的有效途径

艺术的种类分为动与静两大类。音响的流动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开始、进行、消失,各种音乐要素都是在时间过程中体现,因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属于动的一类。欣赏音乐时,人体感官除了听觉的视觉活动外,还有运动器官的活动,也就是肢体的感受,音乐节奏的长短交替、旋律起伏的抑扬顿挫,都与动有着密节的联系。

在音乐欣赏中,肢体的运动称为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或节奏律动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教学方法。

1、肢体感受所产生的律动是培养低段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律动方式可以是随音乐划拍、拍手、排脚或做表现音乐的即兴动作等,这些带有动作的表现形式,是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气质和心理的。

2、肢体感受可以提高低段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老师和低段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肢体律动,这样很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低段学生也很喜欢这种欣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所述,我们知道多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发挥低段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低段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加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017.2

下载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小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庙山九年制学校 侯旭峰 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

    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数学

    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数学“五种课型”研究课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 我校教师“生本课堂”数学学科“五种课型”实施能力,落实课堂教学的熟练实际操作当中,全面构建生本课堂,大幅度......

    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体验来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

    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的观察报告

    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的观察报告 此次观察报告我主要观察了小学生的课堂活动,由以往的经验判断,小学生在课上一般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举手发言;同时,受小学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

    略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程度

    略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程度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思考论文[精选]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会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基......

    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高效课堂研讨材料 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校尉中学张文永 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